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上世紀印尼的慘案最後怎麼解決的

上世紀印尼的慘案最後怎麼解決的

發布時間:2022-12-10 21:16:10

⑴ 「巴達維亞慘案」是航海史上最聳人聽聞的故事,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船上的341人進活下了122人。

航海史上聳人聽聞的事,“巴達維亞慘案”一定是第一名。這是現實版的:絕地求生。僅兩個月,341人僅剩125人,包括婦女,兒童,“巴達維亞慘案”是怎麼一回事?

沒有淡水,食物,只能捕捉海鳥和海獅為食。佩爾薩特意識到不找救援,都會餓死在島上。於是,帶領了公司的職員包括船長前往尋找食物和淡水。在大陸上,他們沒有找到食物和淡水。於是,前往雅加達尋求救援,33天到達目的地。又花不到一個月回到燈塔島,眼前的景象讓救援人員震驚。2個月發生了什麼?

⑵ 印尼華人慘案後國家的舉動是什麼

不幹涉他國內政

⑶ 1998印尼華人慘案被軍艦接走打的橫幅

美國媒體15日曾報道,俄羅斯官員說,一艘外國貨輪當天在瀕臨日本海的俄羅斯納霍德卡港附近沉沒,造成包括3名中國人在內的8人失蹤,另外8人獲救。但據俄媒體最新披露,這艘船的沉沒實際上與俄羅斯軍艦開火有莫大關系。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海參崴每日新聞》報道了獅子山「新星」號貨船(New Star)遭俄羅斯邊防軍扣留的詳情,向人們揭露了事件背後的重大丑聞。

報道說,獅子山「新星」號貨船(New Star)當天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駛離俄羅斯納霍德卡港,遭到俄羅斯邊防軍扣留。據初步得到的消息,俄羅斯邊防軍的「海岸」號軍艦曾向「新星」號貨船開火,並冷眼旁觀船上人員亡。「新星」號遇襲事件導致1人亡,多人失蹤。事件中,共有8人獲救,獲救人員中有印尼人和中國人。

據俄羅斯海參崴的記者報道,「新星」號貨船涉嫌貨物走私,事發前,「新星」號在未經俄方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離開俄羅斯納霍德卡港口,隨後,俄羅斯邊防軍不得不出動軍艦對其實施攔截。攔截期間,「新星」號貨船的船主用英語向貨船船長表示,不能讓貨船停下來,必須盡快擺脫俄羅斯邊防軍的追捕,並想方設法阻止俄羅斯邊防軍登船。在此情況下,俄羅斯邊防軍被迫採取武力措施攔截「新星」號貨船。隨後,俄羅斯邊防軍所屬的「海岸」號軍艦向「新星」號貨船開火。

⑷ 印尼一體育場發生嚴重球迷沖突已致近多人受傷,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體育場發生嚴重的球迷沖突,這應該算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大家在應該理智對待,不管是發生什麼都不能以人的受傷為前提。

⑸ 如果沒有來生,那些屈死,冤死的人該何去何從,最近看到了些印尼98慘案,再次揭開了我深藏已久的疑惑。

朋友,你提到的印尼98慘案,
我是看到過當時的報道的,
我也曾憤怒過、悲哀過、哭泣過!
華人遍布世界各地,
他們勤勞、善良、寬厚仁慈,
可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印尼當地人的經濟利益,
於是,處於政治上弱勢的印尼華人便成了印尼國內極端勢力的發泄對象,
於是,印尼華人便遭受了當地暴徒們瘋狂的燒殺搶淫........
然後更可悲的是,當時我國經濟地位不強、國際地位軟弱,
我們的政府甚至無力拯救印尼的華人同胞........

死去的人們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活著的人們卻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過去,
落後就要挨打,
這再一次被歷史所證實........

如今,我們不再虛弱,
不再忍辱負重了,
我們可以向世界宣誓:
敢殺我同胞者,雖遠必誅!

⑹ 日本侵華長達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日本是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的島國: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多火山地震。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日本人很早就形成了大陸情結。早在公元4世紀六十年代尚未完全統一日本列島的大和王朝就出兵朝鮮半島並成功征服了所謂「弁韓之地」。16世紀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征服朝鮮並以之為跳板入侵中國,然後將天皇安置在北京,以北京周圍的土地作為對參戰武士的封賞,而他自己做坐鎮寧波繼續展開對印度和南洋諸國的征服行動。

正是這個計劃奠定了日本之後兩百餘年侵略東亞大陸的整體基調。1879年日本吞並了琉球王國。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清政府手中割佔台灣。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得以在中國東北攫取諸多政治、經濟、軍事利益。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並條約》在朝鮮半島確立殖民統治。1914年日本又奪取了被德國占據的中國山東青島以及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島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把德國以前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轉讓給了日本。以收回山東主權為導火索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一戰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中赤道以北的原德屬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等地在也為日本所得。一戰期間忙於戰爭的歐洲列強在華勢力有所減弱,日本和美國逐漸成為在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競爭者。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國締結的《五國海軍條約》規定:五國主力艦總噸位限額為美、英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各17.5萬噸。這時的日本已成為僅次於美、英的世界第三海軍強國。與此同時日本憑借地利上的優勢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

美國和英國的海軍都需要維護全球利益,所以日本在西太平洋這一具體的局部地區實際上反而佔有一定的相對優勢。日本利用自己在中國及西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加緊在這一地區滲透擴張。其實日本很早就在為侵華戰爭做准備: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旅大地區成立了關東都督府,從而將這里打造成為日後侵佔中國東北乃至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基地。與此同時俄國將1897—1903年間所築中東鐵路的長春至大連段支線以及鐵路兩側地帶的治外法權轉讓給了日本。

日本為管理這一新佔領地區設立了滿鐵守備隊(即後來的關東軍)。1906年底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1907年日本在「關東州」駐扎隸屬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一個步兵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隊的兵力。1919年4月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將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4月12日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同時成立。1920年5月日本又設立了奉天特務機關。至此日本實際上已建立了一整套殖民中國東北的行政、經濟、軍事、特務機構。

1931年9月18日蓄謀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一次次侵略戰爭中屢屢得手使日本野心越發膨脹起來。在這一過程中被稱為大陸政策的日本對外擴張的政策基調逐漸成形:第一步占據琉球、台灣;第二步占據朝鮮半島;第三步占據中國東北;第四步侵吞中國;第五步征服東南亞及印度。日本人自己對此總結道: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東亞,欲征服東亞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

那麼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究竟包括哪些地區呢?事實上日本在一開始並沒明確「大東亞共榮圈」所包含的范圍。日本為什麼在提出「大東亞共榮圈」這一概念時並不明確其范圍呢?這是因為日本深知「大東亞共榮圈」實際上會破壞其他列強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當時正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的日本尚未做好對美、英等國開戰的准備。1939年日本的盟友納粹德國在歐洲所發動的戰爭吸引了美、英等國的主要精力,另一方面日本與美、英等國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因此到了1940年日本開始明確指出大東亞共榮圈包括下列地區:朝鮮、「滿洲國」、中國、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英屬印度、澳大利亞、西伯利亞等地。1939年日本的盟友納粹德國在歐洲挑起了戰火。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納粹德國的進攻下僅僅只抵抗了39天就簽訂了投降協定。法國的投降令日本看到了趁機吞並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樣一種天賜良機。1940年9月22日駐守越南諒山的法國殖民軍遭到日軍進攻,在激戰一小時之後1萬多名法軍向日軍繳械投降。

包括如今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的法屬印度支那從此被日本所控制。日軍進入東南亞後迅速引起了美、英、荷、澳等國的警惕。日軍進入越南後可以從西南方向迂迴攻擊中國的側翼,從而切斷中國抗戰獲得外部支持的地緣通道。與此同時進入越南的日軍也對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英國的殖民地馬來亞、荷蘭的殖民地荷屬東印度以及澳大利亞等地構成威脅。日本把自己在東南亞的行動稱為是旨在將亞洲人民從歐美白人殖民者的統治下拯救出來的解放戰爭。

當時日本使用了諸多具有煽動性的宣傳口號「建設亞洲人的亞洲」「大東亞共存共榮」「沒有徵服、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王道樂土」......當時的東南亞只有泰國一個獨立國家,今天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當時是法國殖民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是英國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當地人已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殖民統治。相當一部分東南亞人不僅不討厭日本,反而把日本視為幫助他們打碎西方殖民主義枷鎖的一股力量。

日本所提出的宣傳口號對當時的東南亞人還是很有欺騙性和誘惑性的。二戰期間緬甸的德欽昂山、泰國的鑾披汶、印尼的蘇加諾等人都曾與日本人合作過。這對美、英、荷、澳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實際上已構成了挑戰。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國力上升的時期:盡管美國完全確立世界霸權要到二戰以後,不過在當時美國實際上就已表現出稱霸世界的苗頭。美國擔心日本可能會征服整個中國和東南亞,那麼屆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再進一步說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日本甚至可能會對美國本土的安全構成威脅。美國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覺得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了。美國要求日本限期從中國撤軍,否則將對日本展開石油禁運等制裁。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如果美國一旦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那麼日本的戰機、戰艦、坦克都會因為缺油而成為擺設。這時的日本實際上只剩下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按美國所說的那樣限期從中國撤軍;另一條則是鋌而走險奪取東南亞、太平洋等地的石油、橡膠等資源。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的偷襲造成美軍陣亡2400人喪生、負傷1250人,同時美軍還損失了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188架飛機。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使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日軍橫掃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使自己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1941年12月27日日後被譽為「緬甸國父」的德欽昂山組建了緬甸獨立軍。緬甸獨立軍在接受日本的武裝後潛回緬甸與英軍作戰。正是在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下日軍得以於1942年3月8日擊敗英軍並順利攻克仰光。同年3月至8月間德欽昂山領導的武裝又協助日軍擊敗了中國遠征軍。在日軍的扶植下緬甸宣布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並組建了以巴莫為核心的傀儡政權。泰國和緬甸一樣選擇了與日軍合作: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後泰國沒進行任何抵抗,而是與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泰國由此加入了以德、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向美、英宣戰。泰國後來直接參與了日軍在緬甸的軍事行動並曾與中國遠征軍交戰。1942年3月日軍侵佔印尼後將被荷蘭殖民者關押的民族獨立運動人士蘇加諾從監獄里釋放出來。日本佔領軍首腦今村均大將任命蘇加諾為首席顧問和宣傳家,蘇加諾則將日本視為打碎荷蘭殖民枷鎖的幫手。太平洋戰爭期間蘇加諾親自走街串巷呼籲印尼民眾參加各種軍事設施的建造工程以協助日軍。事實上德欽昂山、蘇加諾等人未必就真心想和日本人合作。

蘇加諾在多年後的自傳中寫道:「日本結束了荷蘭的殖民統治。這是事實,也是巨變的開始」。其實印尼人只不過是想借日本的人結束荷蘭的殖民統治。像蘇加諾這樣的民族主義者最終目的是要使印尼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而這顯然是與日本方面的訴求對立的。日本盡管打著要把亞洲人民從歐美白人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這樣的幌子,可實際上不過是要取代原來的殖民者成為亞洲各國的新統治者而已。因此德欽昂山、蘇加諾等東南亞民族獨立人士最終註定是要與日本分道揚鑣的。

泰國的鑾披汶政府對這點就看得相當明確:誰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上風就是自己的盟友。東南亞人其實不過是在日本和以前的殖民者之間兩頭下注使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到了1944年見到日本大勢已去的泰國、緬甸又倒向盟軍對日軍反戈一擊。當時緊鄰東南亞的印度實際上也與此頗為類似。1942年5月日本佔領緬甸後不僅切斷了國際援華物資通道,而且也獲得了向西進攻印度的基地。當時的印度已被英國殖民者統治了兩百多年。在此期間印度人曾發動過多次爭取獨立的起義。

英屬印度並不能和今天的印度共和國劃等號(英屬印度在地理范圍上大致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盡管號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可實際上古代印度更多隻是一種地理文化上的概念。縱觀印度的 歷史 就是一部不斷被征服的 歷史 :一波接一波的外來民族征服了土著民族,然後又不斷被新的征服者所征服。印度文明實際上就是在一波接一波的征服過程中疊床架屋形成的。直到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從未形成過統一的國家政權。

事實上恰恰正是英國人首次把一盤散沙的印度整合在了一起: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政府是印度數千年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盡管這是一個由殖民者建立的政府)。正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人才真正萌發了民族主義的意識。印度最早的民族主義者恰恰是由英式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尼赫魯就曾說過:「我在精神上更像是一個英國人而非印度人」。隨著印度人民族主義意識的萌發也使他們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開始產生抗拒心理。

印度人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抵抗分為暴力與非暴力兩種方式:1857年—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種典型的通過暴力手段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嘗試。這次嘗試失敗以後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更多開始採用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885年12月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在孟買成立後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大量徵召士兵激化了印度人與英國殖民當局的矛盾。

英國殖民當局為平息這種矛盾就承諾在戰後將給予印度一定的自治地位,然而等到一戰結束後英國殖民當局卻並未兌現自己的諾言。英國殖民當局非但不打算兌現自己當初的諾言,反而還變本加厲增強了對印度民族主義運動的鎮壓:1919年4月13日英國殖民軍隊及其率領的廓爾喀士兵在阿姆利則向手無寸鐵的印度示威群眾開槍掃射造成至少379人死亡(印度方面認為有約1000人死亡)。阿姆利則慘案直接誘發了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印度人開始拒絕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也拒絕在英國人辦的學校讀書。甘地號召印度人用本土的手工製品去抵制英國商品並拒絕向殖民當局交稅。在甘地號召下印度民眾舉行的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了一股反英洪流。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領78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在這426千米的路途中不斷有成群的農民加入甘地的隊伍。這年4 6月吉大港、白沙瓦、紹拉普爾等地相繼發生反英起義。英國殖民當局為此逮捕了近3萬人。

1939年9月2日英國對納粹德國宣戰後英國駐印度的總督單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戰國。印度國大黨趁機提出以英國撤出印度作為印度參戰的條件。英國方面拒絕了國大黨提出的這一決議,隨後印度就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日本佔領東南亞之後首相東條英機想趁機一鼓作氣打進印度。這時英軍主力正忙於在歐洲與德國作戰,所以實在無力分兵在亞洲與日本較量。英軍在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地已屢屢敗於日本之手,所以英國對能否守住印度這顆「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其實是心裡沒底的。

英國在這種形勢下只好主動與國大黨達成妥協。英國試圖以此換取印度人幫自己在亞洲抵抗日本人。1942年德國、日本等法西斯軸心國制定了一個會師中東的計劃:日本在佔領東南亞後向西進軍——自海路席捲印度洋、同時在陸上攻擊英屬印度;德軍則在全力爭奪烏克蘭油田的同時強化在北非的兵力。最終德、日兩國通過在中東會師使中、蘇這兩個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中的陸權人力資源大國同外圍的美、英這兩個海權經貿大國隔絕開,從而使同盟國的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無法實現相互配合。

拿下印度是德、日兩國實現中東會師的重要一環,然而這時日軍的兵力卻被中國戰場所牽制。中國的正規部隊先後組織起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盡管這些戰役最終都以中國軍隊戰敗告終,然而這些抵抗有效阻滯了日軍的行動。由於中國疆域遼闊、人力充足,完全能以空間換時間。每次抵抗都減緩了日軍的攻勢,抗戰逐漸轉入相持狀態,而這恰恰是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所不能承受的。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一個又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日軍不得不同時面對來自國民黨正規軍和敵後抗日武裝力量兩方面的共同打擊。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對他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羅斯福這番話充分顯示了中國戰場牽制日軍使之無法進攻印度的突出作用。日軍在佔領緬甸時就曾一度遭到過中國遠征軍的重創。在沒能完全控制緬甸的局勢之前日軍其實是騰不出手來列印度的。

等到日軍基本控制緬甸之後實際上已錯過了進攻印度的最佳時機:盡管這時英國身為印度的宗主國正忙於應對歐洲戰場,然而美國派出了強大的空中部隊協助英國駐守印度,中國遠征軍新22師和新38師在緬甸失守後也退入印度改編為中國駐印軍。英國在得到美國和中國的增援後已大大強化了印度的防務。這時日軍一方面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一方面又要應對美軍在太平洋的威脅,況且東南亞的佔領區也都需要分兵駐守,如果再要分兵進攻印度實在是力有不逮。

1942年風頭正盛的日本就這樣錯過了進攻印度的最佳時機,然而等到1944年盟軍都已准備反攻日軍佔領下的緬甸時日本反而對印度發動了進攻。這時的戰局實際上已在朝著對日本不利的方向在發展。日軍也意識到盟軍即將對自己發起反攻,所以就在這時玩了一招「圍魏救趙」:盟軍不是要以印度為基地反攻日軍佔領下的緬甸嘛,那麼日軍就決定搶在盟軍動手之前先進攻印度。1944年3月日軍在印度英帕爾地區對英印軍發動了進攻,然而這時的日軍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強弩發射出去的箭到最後連薄薄的絹都穿透不了。即使是再強大的力量到了滿負荷之後也會逐漸變得虛弱不堪。日軍的大部分力量都被牽制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所以日軍所能用於進攻印度的兵力已相當有限。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盟軍在贏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之後已奪得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

1944年的英帕爾戰役實際上是日軍在占據於己不利的形勢下放手孤注一擲的豪賭。分身乏術的日本其實已沒能力分兵進攻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印度了。1944年3月8日駐緬甸日軍第15軍指揮官牟田口廉也帶領著10萬人的部隊跨過了緬甸與印度的邊界。英軍這邊的指揮官蒙巴頓聞訊立刻在欽敦江建立起防禦戰線,而且蒙巴頓還提前佔領了英帕爾地區。這使日軍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進攻印度的日軍不僅要背靠欽敦江作戰,而且他們的後勤補給線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問題。

緬甸與印度交界處都是山嶺地區。地形上的困難嚴重阻礙了日軍的推進,更會造成後勤輜重的運輸困難與不及時。由於日本在印度沒有任何補給點,因此所有的補給必須全部來自不可靠的叢林補給線,而盟軍飛機時不時的轟炸導致日軍的補給一直是斷斷續續。牟田口廉也針對這點提出了他著名的「成吉思汗作戰」計劃:10萬日軍是趕著一大批水牛和羊進入印度的。這樣牛羊不僅可以用來馱運糧食、彈葯、葯品等軍需物資,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作為全軍官兵的口糧伙食。

使用牛羊運輸軍需物資既不像使用機械運輸那樣受地形限制,而且只需要吃草的牛羊在運輸成本上也比機械要低廉得多。這個想法乍一看似乎是可行的:不僅古代戰爭中不乏這種用牛羊進行運輸的例子,而且英軍也有用水牛進行運輸的經驗。如果這個方案真的可行的話,那麼日軍的後勤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事實上牟田口廉也一開始的計劃比這還要瘋狂:他最初是打算用大象和猴子來進行運輸的。那麼具體的進攻方案又是什麼呢?對此牟田口廉也表示:「如果一切都計劃好了,那麼勝利就是必然的」。

言下之意就是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前線指揮官只需要根據自己眼前的實際情況自由發揮即可,至於牟田口廉也自己作為最高指揮官根本就不需要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此言一出讓第15軍的各級軍官目瞪口呆。也許牟田口廉也根本就沒把英軍的抵抗計算在內,也許這次行動在他眼中只是一次不會遭遇任何抵抗的徒步行軍而已。牟田口廉也為這次行動只准備了20天左右的補給。如果日軍只是徒步行進走到目的地也許20天的補給也就夠了,問題是在英軍的抵抗下日本恐怕不是20天就能拿下目標吧?

牟田口廉也不僅忽略了英軍的抵抗,而且也忽略了雨季即將到來的客觀現實。一旦雨季到來之後沿途的河床會立即變得洶湧起來,因此屆時日軍的推進勢必將會變得更加困難。日軍為爭取在預計來臨之前結束戰役就從一開始就發起了迅猛的攻勢:日軍兵分兩路包圍了英帕爾地區。英軍將領蒙巴頓一度在危急形勢面前不得不向美國空軍求助。在美軍的空中支援下英印聯軍終於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恰在這時中國遠征軍也正在發起收復滇西緬北的戰斗。

日軍在這種多方牽制的局面下攻勢頓減。英印聯軍因此得以把戰役拖到了雨季:原本就泥濘不堪的叢林在雨水的沖刷下連走路都已成了問題,更何況日軍還是帶著輜重來作戰的。本來為後勤補給准備的30000頭牛羊這時不僅沒派上用場,反而大大減慢了日軍的推進速度:這些牛羊成為了盟軍空中力量的最佳轟炸目標。許多馱運物資的牛羊在炸彈落地後因受到驚嚇而四散奔逃,結果日軍的可用物資反而因此大幅減少了。英軍方面並沒因此盲目反擊,而是將部隊收縮在英帕爾和日軍決一死戰。

到後來日軍士兵不僅手上的槍彈不夠,而且口糧也是越來越少。雨季到來後日軍內部又爆發了瘧疾、霍亂、流感等多種疾病。經過數月慘烈的戰斗之後日軍在英帕爾的進攻以失敗告終。從此日軍就放棄了對印度的進攻計劃。盡管日軍對印度的進攻最終失敗了,不過日軍在這一過程中也還是佔領了一部分印度領土: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英帕爾地區曾一度被日軍佔領。盡管日軍後來由於作戰失利而撤出了這些地區,不過日軍在佔領這些地區時曾在當地建立過偽政權。

日本在佔領東南亞時提出了「建設亞洲人的亞洲」「大東亞共存共榮」等煽動性口號,而在進攻印度時也試圖利用印度人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1943年2月3日印度激進獨立運動家錢德拉·鮑斯搭乘德國的U型潛艇由基爾出發前往日本。1943年10月21日錢德拉·鮑斯依靠日本的支持在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首都設在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有四萬五千人的印度國民軍作為武裝力量:主要由軸心國俘獲的不列顛印軍戰俘組成。

當時處於日本控制下的新加坡、馬來亞、緬甸等地的一部分印度僑民也自願加入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國際上只有日本、德國、汪偽國民政府、義大利、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政權、泰國、緬甸巴莫政權、偽滿洲國、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軸心國及軸心國扶持的傀儡政權承認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英帕爾戰役中印度國民軍也配合日軍展開對英印軍的進攻:印度國民軍在戰斗中對英國人造成了很大威脅,還曾一度從側翼包抄了美國的軍隊,然而隨著日軍撤退之後印度國民軍在英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日本法西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打擊下最終不得不投降。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讀了投降詔書,3天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主席錢德拉·鮑斯在台北墜機身亡。這時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也已搖搖欲墜。1946年發生的印度皇家海軍起義給了英國在印度行將就木的殖民統治最後的致命一擊。1947年英國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根據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宣布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由自治領轉型成為共和國。

⑺ 請簡要說一下二戰以後世界各地發生的比較大的規模的屠殺事件。

二戰後世界規模較大的屠殺事件:
(1)南非沙佩維爾種族屠殺:1960年3月21日南非黑人城鎮沙佩維爾發生種族屠殺事件。

索韋托慘案:1976年6月16日,索韋托區數千名黑人中學生為抗議南非白人統治當局強行規定在黑人學校用南非荷蘭語(起源於荷蘭移民布爾人,是南非少數白人統治者使用的語言),而不準用非洲人語作為教學用語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南非種族主義政權悍然出動上千名軍警,進行血腥鎮壓,打死170多人,打傷1000多人,許多無辜者被逮捕。


(2)庫爾德大屠殺:1988年4月,薩達姆的軍隊攻擊了塔伊姆·羅夫卡日居住的村子,殺死了除了他之外的所有的村民。

(3)盧安達大屠殺:1994年4月6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和3名部長。在此後3個月里,先後約有100萬人被殺。

(4)波黑種族大屠殺:1995年7月,波黑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以及由南聯盟派來的軍警部隊進入了當時處於聯合國保護下的斯雷布雷尼察市,殺害了7000餘名男性穆斯林,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規模最大的一次屠殺。

(5)剛果種族屠殺:1998年4月3日,就在布尼亞以北40公里的地方,數百名蘭杜武裝分子接連洗劫了幾個赫瑪人的村莊,屠殺了大約1000名赫瑪人。

(6)奈及利亞大屠殺:2001年6月26日,奈及利亞中部一個偏遠山村6月26日發生種族屠殺事件,58人死亡。

⑻ 紅溪慘案的事件原因

16世紀下半葉,為了追逐香料貿易的暴利,荷蘭殖民者把手伸到了爪哇島,從而開始了對印尼長達300多年的統治。雅加達過去叫巴達維亞,簡稱巴城,荷蘭人佔領之初,是個人口只有一兩千人的漁港小鎮。為了把這個小鎮建成印尼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港,荷蘭人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之一,便是招徠中國商船前來貿易並輸入更多的華工。至18世紀初,巴城已發展成為有10多萬人的城市,華僑人數增至近兩萬人,他們主要從事工匠、飲食、製糖、釀酒零售等行業,為巴城的崛起貢獻良多。
荷蘭殖民當局對待華僑的政策具有兩面性,既招徠、利用,又不斷加以限制、打擊甚至屠殺。當他們看到華僑人數不斷增加並在商戰中已構成對自己的威脅時,便橫加限制與排斥。巴城在中國古籍中稱噶喇吧,程日炌在其《噶喇吧紀略》中說:「荷蘭者睹唐人日眾,漸有厭薄之意,重加剝削,橫征無藝」,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到了18世紀30年代末,荷蘭殖民當局還以「服烏衫褲的唐人,日間為好人,夜間即為賊」為借口,四處追捕華僑,並把他們流放到錫蘭等地。流放途中,很多華僑被殺或受虐待而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作難而反」,華僑為了「死中求生」,於1740年9月底,在市郊聚集數千人,公推黃班為首領,組織抗荷隊伍,以圖自救。

⑼ 簡要的說一下印度尼西亞的歷史,戰爭的之類的

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戰略要沖,是兵家必爭之地。多有海盜戰爭,早期與印度洋、東北亞國家偶有戰爭,與中國大陸之間交往頗多,近現代與荷蘭、日本之間有戰爭。

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印尼境內先後或同時出現葉調、蘇門答臘、爪哇、室利佛逝、滿者伯夷、帕查查蘭、夏蓮特拉、諫議里等王國和部落。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宋書》、《南史》和《梁書》等都有記錄與印尼境內這些古代國家的交往。
9世紀左右印尼諸王國與印度泰米爾王國曾有交戰。
11世紀蒙古人登陸印尼,未能統一全境,後退出。
明朝時朱元璋定下十五個「不征之國」,即明帝國不會攻擊的國家,其中三個(蘇門答臘國、瓜哇國、渤泥國)就在印尼境內,另外三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有待考證,也與印尼關聯。
明朝中後期先後兩大海上武裝集團汪直(戚繼光的對手),鄭芝龍(鄭成功之父)壟斷西太平洋海上貿易,印尼諸王國分別向兩人繳納保護費。
後來葡萄牙殖民者麥哲倫在環球航行時入侵印尼,被擊斃。
再後來荷蘭人入侵印尼,成立殖民地。
荷蘭人殖民期間,部分華人在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獨立建國,國號蘭芳共和國,上表尊奉清帝國為宗主國。荷蘭人不敢攻擊蘭芳共和國,辛亥革命時荷蘭人趁機滅掉蘭芳共和國。
一戰時印尼自治。
二戰時日本佔領印尼,淪為日本殖民地。
二戰結束時,荷蘭攻擊印尼,意圖恢復殖民地。印尼勝利而成功獨立。

以下轉自網路:
早在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國家葉調。公元三至七世紀,印尼境內分布著很多小王國和部落。七至十一世紀,大國室利佛逝與中國使者商旅不絕於途。蘇門答臘和爪哇確實存在著印度教化的國家。隨著印度和東南亞群島間海上貿易的發展婆羅門教和佛教也傳到了蘇門答臘島的西岸。1025年,印度泰米爾朱羅王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經常對室利佛逝進行襲擊。從此,室利佛逝開始衰落。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滿者伯夷。到14世紀末,整個城市幾乎被爪哇滿者伯夷完全摧毀,倖存者遷居馬六甲。爪哇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貧窮,居民講蘇恩達內語,長期處在室利佛逝王國的影響之下14—15世紀期間,該地區建立了帕查查蘭王國。中部和東部的爪哇人講爪哇語。8世紀,夏蓮特拉王朝在中爪哇建立,這是個信奉佛教的王朝,婆羅浮屠就建於此時。9世紀末,珊闍耶又被來自東爪哇的一個名字叫瑪塔拉姆的印度教王朝(今日惹地區)取代。10世紀爪哇地區的權力中心向東轉移,海上貿易非常活躍。東爪哇王國在愛爾棱加統治時期(1019—1049年)達到頂峰。12世紀末期,在香料貿易中致富的諫議里王朝崛起。1222年,冒險家(海盜)庚安祿篡奪了諫議里王位,把首都遷到了新柯沙里。諫議里王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採取擴張政策,拒絕了元朝忽必烈派來的索貢代表團。他於1292年被叛臣殺害。第二年蒙古艦隊登陸,但沒能征服它。繼任者在蒙古軍隊撤離後又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據1365年撰寫的《爪哇史頌》記載滿者伯夷曾統治整個巽他群島和馬來半島。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經過了印尼,並在馬六甲有外交活動。到了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發現了這些小國。一些歐洲強國開始建立殖第三大都市萬隆風景秀麗有仙之都美稱
民地,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荷屬印度尼西亞。1944年日本允諾印度尼西亞獨立。1945年6月蘇加諾發表了《建國五項原則聲明》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治。1947年7月,荷蘭向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發動了「警察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進攻。8月聯合國安理會下令停火。荷蘭又於1948年12月發動了第二次「警察行動」,並逮捕了蘇加諾。當聯合國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後,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獨立。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加諾被任為印尼第一任總統。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了「九·三○」事件(印尼共產黨與反共派之爭),全國掀起大規模反華浪潮。1967年2月,蘇加諾被解除總統頭銜,蘇哈托出任代理總統,反華浪潮更加兇猛。
1998年發生大規模騷亂排華運動,大量華僑、華人被殘忍的殺害。

閱讀全文

與上世紀印尼的慘案最後怎麼解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