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尼日前由熱帶氣旋帶來了極端天氣,此次極端天氣對印尼有何影響
近日,據印度尼西亞國家抗災署8日發布消息稱印尼日前由熱帶氣旋帶來的極端天氣已導致165人死亡、45人失蹤。可以說是十分危險。其國家抗災署署長多尼當天表示東努沙登加拉省有163人死亡,西努沙登加拉省有2人死亡。目前已有2萬多災民被緊急撤離。印尼政府出動7500多名軍警參與撤離和搜救行動。這次帶來的熱帶氣旋——塞羅亞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如暴雨引發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除了人員傷亡,還有115座公共設施和13600多所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但同時也有好處,給乾旱地區帶來雨水,帶來大量淡水資源。同時在海上捲起風浪,將底層營養物質上翻,增加漁業資源。還能使寒帶得到熱量補償,保持地球的熱量平衡。 這種現象不止印尼有,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每年也屢次遭受熱帶氣旋的襲擊。作為一個廣東人的我可以說是深有體會了。遇到這種天氣我們能做的就是預防和准備。
『貳』 印尼夏天氣候怎麼樣我知道是濕熱,26-31度左右。但具體會濕成什麼樣子我要去爪哇島,雅加達,那
熱帶地區,一年都差不多跟國內一樣夏天的氣候。 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區分。目前過來的話還是雨季,濕度比較大。但是下雨都是基本上每天一陣之後,就會有太陽出來。
具體看過來做什麼,不同事情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比較不一樣。
當地實物蔬菜比較少,烘烤和油炸類會比較多。但是可以找些中國餐館。
如果經常在外適應性還可以的話,帶點常規的感冒葯降火葯和防蚊蟲的,注意些衛生基本上不會有多大問題。
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叄』 印尼的海嘯為什麼會給人們帶來疫病
大災之後須防大疫,這不是個別現象,海嘯、洪水等過後人畜的屍體得不到及時的妥善處理和消毒、交通堵塞,無干凈飲用水,蚊蠅和細菌大面積滋生,都會引起疫病流行。
『肆』 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是什麼
幾年來,由平均氣溫上升以及極端氣候現象頻發引發的症狀已經很明顯。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比此前人們的想像還要嚴重。具體如下:
一、氣候對人的健康和情緒的影響:我們知道氣候對某些疾病是有影響的,氣候也會使人心情煩躁。因此,人們應該掌握這些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心情煩躁時注意剋制和防護。
二、濕度及大氣壓對人的影響:下雨天會使人情緒低落,在濕氣重的日子裡,有較多的人會得憂鬱症。當氣壓高於或低於正常時,人們就感到睏倦,易誘發各種疾病。
三、氣候對人睡眠的影響:氣溫在21℃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風和不太強的陽光。人體是准恆溫的,為保持體溫不變,就要不斷向外界排出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使皮膚溫度高於外界溫度。當氣溫接近皮膚溫度時,散熱就不暢,會產生不適感,這時人體會增加汗液,用蒸發散熱形式釋放熱量。
四、極冷極熱氣候對心臟病人的影響:極度的溫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氣會使人的心血管系統負擔過重。冬季里死於心臟病的人會比其它季節要多。極冷和極熱的氣候會使人的免疫系統負擔過重,從而削弱人體的抵抗力。
五、空調器和乾燥器的影響:這些設備造成人造室內氣候,使人避免極冷極熱和極濕氣候的影響,但空調器吸收了空氣中的負離子,產生大量的陽離子,這對大腦功能和情緒有不利的影響。
『伍』 印尼好嗎
我的觀點是:印尼經濟正在增長,但疾病不少,也有排華現象(如資料一)。但在2002年的時候提高過工資,圖資料二。還有平均收入,資料3。自己看看吧。我覺得你去長春好了,那裡可能可能會惹病。。。。。建議度55%(純屬個人建議)給點分我吧,好可憐~~
資料一:
印尼國家建設規劃署確信截止至2007年十二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六點三6.3%的目標,甚至有可能高於這一數據。盡管有人估計2008年的經濟增長僅為6.3%左右,但該署不會改變今年6.8%的目標。該署宏觀規劃司司長布里亞波托稱2007年的目標已完成,與央行截止至十一月的宏觀數據相符。開齋節後實業界的銷售業績居高不下,所以上述情況確信無疑。數據顯示零售業指數升至210.3,這反映出民眾消費增強,十月和九月的指數分別為189.9和186.3。為保持今年經濟的持續增長,印尼政府已准備出台反周期政策以預防2008年來自外界的影響全球經濟的風險。
印度尼西亞衛生部門日前宣布,2007年印尼衛生部門共獲得約300萬例瘧疾病例報告,比2006年的約180萬例大幅增加,許多偏遠島嶼和地區成為新的瘧疾疫區。
研究人員發現,印尼的新瘧疾疫情往往集中在熱帶叢林中一些剛剛有人 定居的區域。同時,由於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一些從前不適合蚊蟲孳生的地區因氣溫升高而出現它們的蹤跡,導致由蚊子傳播的瘧疾出現快速蔓延趨勢。
印尼衛生部主管瘧疾防控的官員麗塔·古斯利婭斯杜蒂表示,由於葯品分發環節的效率和成本等問題,偏遠疫區有時無法及時獲得抗瘧疾葯物。她表示,印尼將學習中國通過發展傳統草葯防治瘧疾。
印尼由地處熱帶的1.7萬余個島嶼組成,在醫療保健設施不完善的一些偏遠島嶼,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疫情相對嚴重。
資料二:
圖文:印尼將大幅提高教師工資
--------------------------------------------------------------------------------
2002年07月10日 來源:新華網
印尼將大幅提高教師工資
7月9日7月8日,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宣布,從8月1日開始,印尼教師的津貼將調升50%到60%。目前印尼有公務員地位的教師達173萬,此次調升教師津貼將使今年國家預算金額增加7220億盾(約8000萬美元)。圖為女教師和學生們在一起。
資料3:
我看了下印尼的平均收入~~你從事一般工作大約是100~300美金/月
『陸』 印尼因空氣污染驚現血紅色天空,空氣污染會給人們帶來哪些直接傷害
印度尼西亞因為空氣污染驚現血紅色的天空這件事情引起了全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因為現在21世紀空氣污染問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對的問題。空氣污染會給人體帶來直接的傷害。心腦血管的問題,呼吸道感染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容小覷。
因現在氣候乾燥,灰塵比較多等多種情況都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空氣質量,會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能影響到人體健康問題,那安裝「高壓噴霧系統」能夠有效地進行空氣降塵,還能產生負氧離子,天熱時還能達到降溫效果。
經過這一事件,我們知道了空氣環境多我們多重要,為我們共建一個和平,綠色家園而共同努力吧。
『柒』 氣象會引發哪些疾病
近年來,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的探索氣象因素同人的關系研究中,進行大量臨床實驗,弄清了一些誘發疾病的氣象因素,如流行性感冒、氣喘、關節炎、心絞痛、心臟病、中風、潰瘍性出血等等。還發現氣象因素會使血壓、血液成分、代謝過程等發生變化,並影響人的體力和智能。
有些國家的醫療氣象學已迅速建立起來,尋找同人類健康有關的不良氣候因素,作出醫療氣象預報。例如,天氣預報說:「由於受暖氣團影響,未來幾天內將有高溫天氣,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不宜外出。」或者說:「高血壓、氣喘、膽結石等患者,請注意病情變化,做好預防工作。」醫院、療養院等聽到這類預報後,立即對病人採取嚴格的醫學監護措施,按照不同的病情採取各種理療方法,以減少由於氣候和氣象條件變化造成疾病的發展。
『捌』 世界上最懶惰的印尼人竟然最愛洗澡,你怎麼看
懶惰跟勤快總是被人們用來相互比較,那到底全球哪兩個國家是最勤快和最懶惰的國家呢,三年前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專家闡述了全世界運用手機app參加檢測的人員每日均值計步記錄,整理出了全世界最勤勞的國家便是中國,而最懶惰的地區便是印尼。但是印尼盡管入選最懶惰,工作和生活節奏感也比較慢,而對洗澡這件事情,肯定勤勞,決不懈怠。她們一天最少洗3次澡呢,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對較為缺水的國家或是地域而言,如果人每天都洗澡,這也太經常了吧?飲水都焦慮不安呢,還洗這么多次澡,太浪費水啦。那也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嘛,有些國家處在不同的溫度攜帶,比如在暖溫帶、寒帶地域的人民,本地氣候溫和,或較為嚴寒,大家表皮汗少,洗澡次數特別少。但處在熱帶氣候的人民,當地氣溫比較高,氣候濕熱,不洗澡身體會很難受。
印尼人一般都在自己家裡洗澡,那如果出門得話,他們也會在家裡洗澡。一般在印尼的機場、汽車站、加氣站、客運站等大型公眾場所的衛生間里都會有專業淋浴間的房間,便捷民眾的出行需求。
大夥兒不必擔心衛生間里非常臟,印尼大部分的公共衛生間和衛生間自然環境還是很不錯的,例如大商場或飛機場中的衛生間里都是會種上花草植物、建小魚池、也有香熏,專業清理衛生間的人也經常清掃,所以一般非常少異味重。
在印尼的大部分酒店餐廳都有熱水供應,假如你到印尼人家中拜訪過夜,那就要做好涼水澡的准備啦,而且一般家裡主人家還會真誠地提醒你去洗澡,假如不洗澡,主人家會覺得你很奇怪,甚至不講衛生哦。
『玖』 為什麼科學家說氣候變化會引發「毀滅性」的病毒爆發
溫度孕育著病毒,地球上越高溫的區域,病毒越瘋狂。
1.熱帶-病毒的天堂
埃博拉、艾滋、登革熱、瘧疾、猿類泡沫病毒......這些臭名昭著的致命病毒,都從非洲發家,熱帶的氣候、環境、低發展程度、低人類密度、高野生動物密度等等,都成為這些病毒瘋狂發展的有利條件。
1980年,有一種疾病被悄無聲息地消滅了。
它,叫猴痘。
6-16天潛伏期,病人會腫脹、頭疼、背痛、肌肉酸疼。緊接著就是發燒,皮膚大范圍皮疹,尤其是手掌和腳底。雖然致死率不到10%,但這個病毒有個很大的「倔強」,那就是不挑老弱病殘,反而對年輕力壯群體有較高致死率。
奈及利亞2017年爆發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疫情中,共查出172例猴痘疑似病例, 61例確診病例。其中,四分之三的患者為男性,年齡在21-40歲之間。
在我們還沒完全了解它運行機制的情況下,它就搞了出大的!
再回想1980宣布它被消滅?人類真是傲慢!
舉這個例子,要表達的是,隨著氣候變暖,熱帶區域范圍實際性地擴大,也自然會增加病毒的活躍度。
2.病毒在「移動」蚊子、嚙齒類動物、蝙蝠等等,都是移動的病毒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步調,這些動物活動范圍也隨之擴大,遷徙的成本在降低。
21世紀初,研究員保羅·愛潑斯坦就預測,由於氣候變化,蚊子傳播的疾病可能蔓延。蚊子可攜帶許多疾病,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這些都使它們在傳播疾病方面更有效率。
而實際上,寨卡病毒,就被證明了:一個變暖的世界可以有效擴大其感染范圍。
3.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危險一觸即發!說到氣候變化,其實有一類區域,是最受影響的。
那就是:永久凍土! (結論來自《自然氣候變化雜志》)
那些被封存於冰川和永凍土中的遠古病毒, 可能已經被困在那裡數千年之久 。
人類知道用冰凍的方式保存器官、精子、卵子等等。而病毒,在凍土中,也往往保存著活性,隨時等待爆發。
截至目前,已經發現了大量復雜的巨型病毒,存在於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生命科學雜志》的文章就顯示,一種 3萬年前的病毒 ,在2015年被發現的時候,還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危害。
阿拉斯加冰原的屍體中曾發現完整的 西班牙流感病毒 !
19世紀90年代西伯利亞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死於 天花 ,他們的屍體被埋在沿科拉馬河的永久凍土層。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可能會帶來《生化危機》般的恐懼感。
4.絕望閉環——變異&耐葯!溫度的緩慢上升,不僅僅讓病毒逐步活躍,也讓病毒有更大可能產生變異;而更多人感染,就可能有更大概率出現大范圍耐葯新毒株。
這是一個完美的、近乎絕望的閉環。
前幾年,英國還懸賞巨資,希望找到新的超級抗生素,不得不說,這個行為很有防患於未然的先見之明。
於是,似乎我寥寥數言,已經描繪了這樣一個絕望的未來:地下有病毒在等待復甦;熱帶有病毒躍躍欲試:雨林包圍城市;成千上萬的病毒在等待一波爆發,不知哪一種就可能全面擊潰我們的醫療儲備;耐葯、變異、恐慌、經濟崩潰。
氣候變化,單在超級病毒這一個方面,就足以讓人類不寒而慄!參考資料
ncbi.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f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Charlene Laino.africa,the infectious continent.nbcnews
在地球上,北極可以說是一個隱藏人類很多未知秘密的地區,人類科學 探索 也相對較少,除了在冰融化上得到的數據比較多之外,其他可能都是偏少情況。根據《科學報告》雜志指出,在北極地區,科學家們發現了一波「致命病毒」的出現。
確定了!北極「致命病毒」或在爆發中,不可能發生卻已發生了。該致命病毒對海獅,海豹,水獺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而出現致命病毒後,也隨著冰川融化的加劇,不斷的蔓延到其他大洲區域,所以影響范圍在進一步擴大,我們來看看什麼情況。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該致命病毒稱為phocine distemper病毒(PDV,也稱為phocine morbillivirus),在2002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北大西洋爆發了一次,殺死了數千隻歐洲海豹,同時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北海獺中也被發現。
所以說,「致命病毒」在生物身上的蔓延已經形成。而根據科學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海冰正在連接以前被冰隔開的海洋哺乳動物群,從而打開了「致命病毒」傳播的途徑。也就是說,冰川的融化將「致命病毒」給蔓延出來了。
這相當於是「致命病毒」的一個流傳路徑。而在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溫度提升導致了北冰洋的海冰融化速度快於冬季的冰凍速度,所以說蔓延的速度也加強了。科學研究人員們稱,病毒在移動,這個看來是已經確定了。
這個結果也是為期15年來進行的 探索 ,測量的最終說明。《科學報告》雜志指出,這也表明了海冰的徹底「重塑」為北極和亞北極海豹之間的接觸,開辟了此前「不可能」的接觸途徑,這使得該病毒被引入北太平洋,不可能發生的已經發生了。
研究人員們在研究之中還發現,從2001年至2016年,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俄羅斯,沿著阿留申群島以及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海,對包括北部海豹,斯特勒海獅和北部水獺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進行了PDV的測量說明。
證明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動物有可能攜帶長距離的傳播的「致命病毒」,也就是這里說的「phocine distemper病毒」。並且科學家們從2003年開始在北太平洋地區發現了廣泛的病毒感染和接觸,並在2009年出現了第二個接觸和感染高峰期,這些高峰與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相吻合,以確定了它的存在。
其中一位名叫「伊麗莎白·范沃爾默」研究這表示,隨著海冰融化趨勢的加強,這種病毒和其他病原體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動物之間傳播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普遍。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走向了面臨「致命病毒」的威脅,如今暫時不清楚蔓延的程度有多大,也沒說什麼辦法進行阻止。
從現有的科學調查數據來看,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算是已經有了,不清楚這種「致命病毒」會不會得到控制,科學報告也並沒有指出,甚至讓我們擔心的是,會不會造成對已經公布之外的其他生物產生威脅,如果蔓延太強的話,只要有水的連接和動物的遷徙,那必然會傳播得更加的廣泛,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下。
截止目前為止,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確診人數為39847人,死亡人數已達905人,那麼,03年SARS全球感染人數為8273人,死亡人數為775人。
兩者相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數是大大超過SARS的,但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症病例比例遠小於SARS,因此, 我們在感嘆新冠病毒的爆發程度的同時,也不要過度恐慌。
20世紀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變化,使得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越來越快地造成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並產生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的增加,這些因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 健康 。
據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各地共發生140多次溫疫(病毒傳播),據南京氣象學院部分專家研究發現,瘟疫與氣候惡劣變化關系非常明顯,惡劣氣候條件下不光會滋生病毒,同時,高危的氣象條件為病毒的流行和傳播提供了適當的環境條件。
那麼, 如果我們能夠嚴格控制病毒源,徹底切斷傳播途徑,那麼再具有毀滅性的病毒也不會引起大的爆發,鍾南山呼籲大家不要外出就是這個道理。
溫室效應 會滋生病毒與細菌!……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珍愛自然,也許人類才能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因為氣候變暖會讓南北極冰川融化,而冰川是很多年以前形成的(千百萬年甚至更久)其中很可能藏有人類未知的病毒微生物等,有些極其頑強的微生物可能會存活下來,隨著冰川融化這些微生物會隨著水流進入人類范圍,這可能會導致某種新型病毒的爆發。
事情的針對性,是否來得太遙遠了吧。針對武漢的事件,是否牛毛不相及。北極、北冰洋的病毒,怎能在一個任意地域的選擇?只能從北往南,逐步而推行,絕不會有選擇地域的可能。非常時期,把問題擴大到,要談及的一方,是否有失目前的中心工作!
過渡盲目開發,排熱排污,引發氣候變化,從而造成地球生物環境平衡的破壞,出現違背正常生存的未知現象,對人們造成不可防禦的傷害,因此一定要講求科學創新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否則後果極其嚴重。
冰川裡面的病毒
在各個實驗室中,科學家會保存一些病毒,其中保存的環境就是低溫。而地球天然的冰箱,就是 地球兩極的極地地區的冰川、永久凍土層以及高山冰川等。
我們知道,雖然地球極地地區的氣溫比較低,生物無法生存,但在千萬年來的風力作用下,地球熱帶以及溫帶的物質不斷被吹向極地地區,其中就包括各種浮游生物、動物屍體等。而極地地區的氣溫足夠低,動物屍體能夠在這里保存上萬年,甚至是幾十萬年而不腐爛。比如:科學家們曾多次在永久凍土層中挖掘出上萬年的猛獁象遺骸。
生物的遺骸中,攜帶了非常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雖然在極寒環境下無法生存,但它們也不會因此而死亡,而是休眠,等待地球變暖。
科學家們曾經在格陵蘭島處,利用鑽探技術從冰川以及冰原挖掘出了古老的冰芯,這些冰芯大約形成於1萬3千年前,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這些冰芯中居然存在著一種能夠攻擊植物的細菌病毒。 這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擔憂,因為這種病毒一旦能夠流入自然界,將可能會再次活躍、繁殖,給植物造成巨大的打擊。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病毒能夠直接感染人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一種無形的病毒隨著軍隊而逐漸在全世界擴散,導致5000萬人的死亡,甚至更多,比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還要多,由於這種病毒最早是由西班牙公布出來(當時世界各國都發現了該病毒,但是沒有公布),所以這種病毒又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不過科學家們更願意把這場病毒大流行稱為「1918年大流感」。
這場病毒在出現18個月之後便神秘地消失了,由於當時技術有限,所以沒有保留該病毒的毒株,以至於後來的科學家們無法研究該病毒。
但在後來,科學家Johan獲得科學界同意,以及當地的許可,在永久凍土層地區挖掘了4具1918年流感罹難者屍體,並從一位大約3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提取到了大量的流感RNA,利用這份樣品,科學家最終測定了病毒聚合酶基因的完整序列。
這意味著,許多遠古病毒並未真正的消失,只不過暫時休眠了而已,而冰山就是它們的休眠地。
遠古病毒會感染人類嗎?既然冰川中有如此多的病毒,那這些病毒能夠感染人類嗎?
其實,我們要說的是,大多數病毒都對人體無害,甚至有些病毒對人體有益,比如:噬菌體,雖然它們也是病毒,但它們的宿主是細菌,在醫學上經常有醫生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性疾病。
空氣以及水中也有非常多的病毒,這些病毒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內部,但它們不一定都能感染人類。
病毒想要感染生物,需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和細胞表面的受體配對,我們細胞表面有受體蛋白質,它能夠允許一部分物質通過,當病毒想要進入細胞內部時,需要與受體一一對應。 我們可以把受體看做是鎖,而病毒是鑰匙,只有能打開受體的病毒才能夠進入細胞內部。
這也造成了許多病毒無法感染人類,比如:能夠引起植物黃枯病的病毒就無法與人體的受體對應,所以無法感染人類。
雖然冰川中隱藏著許多病毒,但大多數病毒的宿主並不是人類,有可能是植物、或者是其他動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有時候變異後的病毒恰巧能演化出感染人體的特徵。比如:新冠病毒原本只能感染蝙蝠,但一些突變的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導致人類也大規模感染。
總而言之,能夠直接感染人類的病毒比較少,除非像1918年大流感病毒那樣,曾經感染過人類。
遠古病毒的危害盡管能直接感染人類的病毒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是安全的。我們知道, 人類的生存需要依賴自然界提供能量,也就是植物和動物甚至是微生物。
如果遠古病毒能夠感染植物,導致植物大規模死亡的話,那麼人類也將面臨糧食危機。最典型的是大麥克香蕉,在上個世紀時,人類種植最多的是大麥克香蕉,這是一種香味更為濃郁的香蕉。
然而一場流行疾病,導致全球大麥克香蕉都因感染了該病毒而死亡,以至於當時全球沒有香蕉可吃。後來,科學家們又重新培養了華蕉,才讓我們再次吃到香蕉。
想要抵禦遠古病毒的侵襲, 除了防止全球變暖之外,還要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這是因為盡管病毒再猖獗,總會有一些生物具有該病毒的抵抗力,不至於讓地球生物面臨能量危機。但很遺憾的是,如果全球溫度變高,將會有一大批生物因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所以保護人類的前提,就是共同抵禦全球變暖。
因為,人生存在氣中!
氣候變化產生的連鎖效應很多,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等在2020年體現得「淋淋盡致」,而同時科學家們發現在南北極地區,冰川之中存在了大規模人類未知的病毒,有些被「冰封」了上萬年,而在氣溫上升之後大規模的冰川融化之後,就會釋放出一些可能具有「毀滅性」的病毒。
同時2020年科學研究也說明了氣溫上升,永久凍土融化可能在加速這一過程的釋放,所以如今我們應該警惕氣候的變化。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從新發布的冰川變化,來說北極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從單方面說明,在說到病毒的問題。
自從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可以說是越來越強,所以導致全球變暖持續的發展,而產生的影響也就出現了。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極地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的強。
在8月,根據紐西蘭科學報告指出,雖然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斷發展,應該科學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冰川融化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模式,融化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狀態。
其中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已經出現了高達50%的冰川融化,這意味著未來紐西蘭可能會跟科學家們預測的那樣徹底消失,這對全球人類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也就是壞消息。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似乎我們在2020年聽到的消息都不太好,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人類的影響,基本都是波及生命的影響。
北極升溫,海冰創新低前面我們說的是紐西蘭冰川融化,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已經沒有多少的挽救餘地了,而對於南北極地區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在2020年以來,聽到關於北極氣候變化的也不少。
例如:北極38度高溫,甲烷爆發,野火大規模燃燒等等,而北極的升溫主要就是影響這些情況產生。根據NOAA發布的新數據指出,北極海冰也創下了新低,海冰最低覆蓋率的時候已經是直逼2016年,成為了120年紀錄之中的第二高。
所以北極海冰新低是在不斷刷新記錄,根據NOAA在8月發布的2019年海冰報告之中顯示,在3月的時候,當北極海冰達到其年度最大程度時,第一年的薄冰占所有冰的77%,大家可以想下,只有23%是以前的厚冰,而對於這些薄冰來說很容易就導致融化,所以只有23%的冰才可能處於穩定的模式。
而在1980年代的時候,薄冰只佔約為55%。由於更薄,更年輕的冰更容易在夏季融化,因此海冰年齡的這種變化導致最小冰范圍的減小趨勢。
所以說北極升溫,只會導致海冰持續創下新低,可能2016年的最低數據都保不住了,這就是全球變暖的威脅。
北極升溫還會帶來什麼影響?北極升溫對地球的影響也不是一兩天了,帶來的影響肯定很多人也知道,除了導致大規模冰川融化,野火等等之外,還會繼續產生的「連鎖效應」。例如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機可以說更大。
無論是在2019年還是2020年,都相繼報道出很多海平面較低的島嶼被淹沒,例如日美,印尼等國都有,幸運的是這些島嶼沒有人,不然只能面臨遷徙。
所以北極升溫導致海平面上升也是一個「間歇性」的影響。當然北極冰川融化之後,還會讓我們地球失去「平衡效應」,因為地球的大氣環流「北極」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
所以當北極冰川全部融化結束之後,那麼地球「大氣環流」也可能出現異常,甚至不排除出現崩潰的情況,這都是相應的,而這些的影響相對來說人類還是可以進行維護的,但是有些可能就是沒有辦法的。
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根據2020年《科學與通訊》雜志指出,隨著北極氣溫的升高,永久凍土的融化也加劇了,導致一隻具有46000年 歷史 的雌性有角百靈「重現」地球,引發了大家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同時在先前還發現了18000年名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歷史 的山獅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獁象等等,這些具有上萬年重現地球,不僅是我們需要注意北極氣候的問題,還有就是它們所處在的永久凍土的一個大變化。
因為以前這些上萬年的生物都是被「冰封」在地球的永久凍土,如今我們將它們緩慢地釋放出來,肯定不是好事情,上面我們也看到了,具有5000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說明永久凍土已經「冰封不了」它們了,未來我們將可能看到更多的上萬年生物出現。同時在這些上萬年生物出現之後,還有一種人類最為擔心的東西出現,那就是病毒,這個是如今全球人類最擔心的。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在冰川之中有大量的未知病毒出現,依照人類如今的技術來講,可能一旦它們爆發我們是很難抵禦的,因為大多數都是屬於未知的,所以這也提醒了人類需要高度注意氣候變化的嚴峻性。
不能再加強對地球的破壞了,不然最終給人類可能會因為氣候的變化而帶來生命上的危機,事實證明,氣候的臨界點可能已經出現。
『拾』 印尼日前由熱帶氣旋帶來的極端天氣,造成了多大的人員傷亡
印度尼西亞的極端氣候已經造成了印尼165人死亡,45人失蹤。近日熱帶氣旋塞羅亞襲擊了印度尼西亞,給印尼的多個地方帶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給當地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房屋都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隨著搜救工作的繼續進行,這些數字還將會繼續上升。
雖然人類活動的頻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增加,人類無節制的開採石油等礦物資源,人類的垃圾也無限度的排放到自然界中。這都導致了自然界發生了變化,地球的碳循環也發生了異常,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而最終產生了拉尼娜現象。人類應該好好的保護地球,保護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