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哪裡有印尼菜吃
1、天都里印度餐廳。
地址:越秀區環市東路326號亞洲國際大酒店2樓。
2、香蘭印尼餐廳。
地址:越秀區環市東路475號東都大世界1樓A16,19號鋪 。
3、馬赫那佳(帝景苑店)。
地址:天河區龍口西路338號帝景苑c棟2106房。
4、Bombay Grill 印度餐廳。
地址:越秀區環市東路區庄華僑新村愛國路2號。
5、阿蘇克印度餐廳。
地址:越秀區淘金北路47號。
6、本傑比印度料理。
地址:越秀區環市東路376號國泰賓館2樓。
7、Little India小印度。
地址:天河區華利路2號愛丁堡國際公寓103,104號商鋪。
B. 馬來菜和印尼菜有什麼不同
好吧,我可以試著從我在兩個國家的首都和周邊城市的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如果你指的是兩個州可以在他們地區的直轄市提供的菜餚,那將是無窮無盡的。太多了。
對我來說有很大的不同。
印度食物(不是受印度影響的食物)在印尼首都不那麼受歡迎。當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印度食物。印度烤肉和它的咖喱是如此美味,在一些餐廳也可以選擇印度素食。馬來人和華裔馬來人經常吃。印尼人只是不吃太多印度食物,咖喱為主的食物在阿拉伯餐廳更常見。即使如此,我們吃的時候也會帶著對外國食物的興趣。馬來西亞人每天都吃roti canai,因為這是他們的常規食物。
當然,你可以想吃多少參巴醬就吃多少(我自己也忍不住要加)。但如果你在米飯上加印尼參巴醬,人們會用懷疑和敬畏的目光看著你。
在馬來西亞,印尼的湯類食物種類繁多,你可以在首都的每個餐廳嘗試各種湯類食物,種類繁多。據我記憶,我在馬來西亞首都從來沒有真正吃過以湯為基礎的食物。如果有的話,我發現他們都被馬來西亞其他用油做成的美食淹沒了,也很好吃。但我想念我可以回家參觀的許多湯店。另一方面,印尼的一家只賣湯的餐館是很有可能的,很多餐館都排著長隊。我們叫它索托,索托通常和參巴醬一起吃所以如果你想嘗試不同的食物請參考我之前提到的。
C. 生活印尼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要看生活在印尼什麼地方 雅加達比較擁堵 空氣也不好 但商機無限 如果生活在其它小島上 藍天白雲 那裡的海水一般都比較清澈透明 一年溫度差不多31度左右 沒有四季 只有雨季和旱季 當地人也比較淳樸 生活比較簡單 氣候宜人 我覺得還是比較宜居的
D. 印尼的整體消費水平如何
你們所描述的都是像雅加達、泗水、萬隆及登巴薩這樣的城市或地區,雖然這些地區人口佔印尼的一半,其實你們真不了解和沒有感受到其他島嶼的現實情況,真心話是相當落後,可以用貧窮來形容,有機會可以感受一下,貧窮的現狀反而物價高得不成正比,貧富差距誇張式大。
E. 印尼的消費水平怎麼樣
出差多次到印尼,感覺雅加達吃飯很貴,商場里的普通餐館,人均50人民幣吃不到什麼東西。食閣(food court,類似國內的大食代)50k本地幣(合人民幣24塊)的一餐,分量是國內的一半,我有一次吃了三個菜才吃飽。本地的面館bakmi GM,35k(人民幣17)裡面有50g碎雞肉。上周末吃個牛舌燒烤自助,兩個人吃了300多人民幣,上海也就這個水平吧。今天下午又愁吃什麼,網上看的菜單,貴得沒道理。下圖這個雞翅飯,人民幣50多,如果選牛小排,翻倍。人均100在國內可以點菜了,這里就吃個這啥玩意兒。
F. 海南三大名菜是
你好。正確來講,我們海南是有四大名菜。「海南四大名菜」是被公認的官方說法,而不是網友杜撰的。 文昌雞 文昌雞——號稱「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因產於文昌而得名,而且還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該市潭牛鎮天賜村,村外多榕樹,樹上古枝參天,濃蔭遮日,樹上綠草如茵,雞雛成群,雞食榕籽、覓昆蟲,追逐嬉戲,繁衍生棲,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一般現在當地人養雞方法:將純種雞苗交給農戶放牧飼養120天,回收後喂大米、番薯、花生餅、椰蓉等熟飼料,集中育肥50天。 關於文昌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只文昌雞請皇帝品嘗。皇帝品嘗後稱贊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因村野之雞受皇上天子賜名,村舍榮光,該村得名天賜村。天賜村中最早養雞人姓蔡,故文昌雞亦稱蔡氏雞。 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是中國最佳食用型雞種之一,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如果你夾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捧!」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 吃文昌雞的佐料很講究,蒜泥+醬油+桔子汁,海南人沒有吃醋的習慣,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出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加積鴨 加積鴨盛產於海南瓊海市加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傳加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其長相別於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它形體扁平,紅冠黃蹶,羽毛黑白相間。由於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加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據測定,加積鴨肉含蛋白質34%,比雞和豬,牛肉含量都高,脂肪則佔12%左右,比北京鴨的含量少8%,比鵝和草鴨更少;而胸、腿的肌肉佔全部肉量的六成左右,是一種肥美多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健康美食,可補虛暖胃,強筋壯骨,活血行氣。 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講到了享受加積鴨,佐料也特別講究:用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成。那麼這令人垂涎三尺的加積鴨是如何喂養的呢?這以瓊海市嘉種填肥鴨最為出眾,它的特點在於:從小給小鴨仔喂養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養到70天左右時開始填肥,也就是「填鴨」把米飯,米糠,豆餅等揉和成團,往其嘴裡塞,一天三次。經過20多天的填肥,這時鴨的嘴腳變白,脂肪滲入肌肉,肉肥香嫩,以這種方式喂養的加積鴨,稱為「正宗加積鴨」一般加積鴨有白斬、板鴨、烤鴨三種食法,但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固而最為出名。 東山羊 東山羊自宋朝以來就已享有盛名,並是「貢品」,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東山羊產於萬寧市東山嶺,毛色烏黑,肉肥湯濃,膩而不膻。東山羊通體呈黑色,它的性成熟較早,三至六月齡即性成熟,母羊5至8月齡即可配種,公羊十至十一月齡可開始利用。母羊年產1至2胎,產羔率150%-200%。東山羊適應性很好, 既可以適應放牧, 也可以適應舍飼。尤其對溫熱條件比較適合, 它主要適合在我國的南方, 氣候比較溫暖的地方飼養,尤其是在長江以南地區飼養。 東山羊是在海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下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優良肉用品種.在體型外貌方面, 它在山羊當中是屬於體型比較大的一種. 成年體重可達40到50公斤, 外貌特點是它的公羊母羊都有角都有胡須, 頸部比較細長, 體質比較結實,毛色短而發亮。 東山羊的食法多樣,有紅燜、清湯、椰汁、干煸及火鍋涮等多種吃法,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每種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總地來說,就是好吃。 我們吃了以後,都張口叫絕, 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和樂蟹 和樂蟹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與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並稱為「海南四大名菜」。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和樂蟹得烹調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其以「清蒸為佳,既保持了其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 「清蒸和樂蟹」的特點是:突出了和樂蟹的原汁原味,其蟹肉鮮嫩,蟹膏為黃色,似鹹蛋黃,配姜醋佐料而食,味極鮮美,極富營養。而且,它還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舒筋活血,治疽愈核」的葯用功效。對人體可謂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G.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怎麼樣,好嗎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給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校的外國老師很多,不同膚色的老師很多,學校里的學生經常會用各種語言交流,在臨近考試季,進入廣外會覺得自己走錯了地方,因為聽到的是你完全不知道是哪國的語言。
再說到學校的宿舍,有獨立的衛生間,熱水只有晚上供應,wifi不穩定,經常性的抽了斷網,還有學校是嚴禁用電飯煲等電器的,再有食堂不是很高大上,食堂阿姨估計是同性相斥,反正態度我見到的是不怎麼好,飯菜吃到蟲子頭發這是所有大學食堂最常見的事,所以就不要驚訝了,但是價格不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