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度教是什麼時候傳入印尼

印度教是什麼時候傳入印尼

發布時間:2022-12-22 09:58:58

『壹』 介紹一下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伊斯蘭化的歷史

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教是從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傳來的。當時印度被穆斯林佔領
迅速被伊斯蘭教化,古代印度跟南洋經常有商業文化來往南洋在伊斯蘭教創立前是跟印度的宗教信仰保持一致的!基本上婆羅門教和佛教,後來有印度教(到現在印尼的巴厘島還是印度教)傳入到13世紀特別上元朝建立後穆斯林商人紛紛從印度出發來南洋經商傳播伊斯蘭教。

到明朝時伊斯蘭教開始迅速傳播,一直到18世紀 伊斯蘭教才徹底在整個南洋群島取得優勢!

『貳』 巴厘文化的簡介


Kebudayaan Bali
印度尼西亞巴厘人民創造的民族文化。巴厘島位於印尼爪哇以東,是一級行政區,面積約5623平方千米,人口約247萬。公元7世紀,印尼主要流行印度教,後伊斯蘭教傳入,逐步取代印度教。目前,印度教主要留存於巴厘,並同巴厘原有宗教糅合在一起,故稱巴厘印度教。巴厘人主要信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大天神,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和山神等。巴厘印度教徒設家廟、族廟和村廟,島上神廟到處可見,巴厘素有千廟島之稱。最大的神廟是位於阿貢火山坡上的缽薩基陵廟,建於1007年,由18個神廟組成。該陵廟群的建築風格與柬埔寨吳哥窟近似。廟內分置雕刻的神像,廟壁設神龕。百年一次的焚屍大典在該廟舉行。「缽薩基」的詞義為「平安」。

『叄』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還有印尼,他們啥關系,有著怎樣的區別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印尼簡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肆』 起源於東南亞的宗教有什麼

起源於東南亞的宗教只有佛教和印度教
但信仰的宗教卻很多,而且各地都有差異。
主要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在東南亞有廣泛的傳播。菲律賓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的一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而在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等國佛教尤為盛行。泰國是世界上唯一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全國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在泰國各地經常可以見到身披黃袍袈裟的僧人,故有人將泰國稱為「黃袍佛國」。
東南亞各國的宗教信仰:
馬來西亞
伊斯蘭教為國教,此外還信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
泰國
佛教為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印度教。
印度尼西亞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約佔87.2%,基督教新教6.1%,天主教3.6%,其餘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菲律賓
居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民族多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奉佛教。
新加坡
華人、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越南
居民多信奉佛教,還有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寮國
居民多信奉佛教。
緬甸
全國8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柬埔寨王國
佛教為國教,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占族多信奉伊斯蘭教,少數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東帝汶
居民中約91.4%信奉羅馬天主教,2.6%信奉新教,1.7%信奉伊斯蘭教,0.3%信奉印度教,0.1%信奉佛教。

佛教(小乘):
寮國(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原始拜物教)、
柬埔寨(伊斯蘭教、天主教)
泰國(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緬甸(伊斯蘭教、印度教)
越南(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越南道教、高台教、Hoa Hao教、Cao Dai教)

伊斯蘭教(遜尼):
馬來西亞(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
新加坡(有佛教、基督教新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拜火教)
印度尼西亞(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
汶萊(佛教、基督教新教、道教)
天主教:
菲律賓(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獨立教)
東帝汶(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伍』 伊斯蘭文明是何時傳入印尼的

大約在11世紀左右,印尼開始出現伊斯蘭教
由於缺少確實可靠的材料支持,我們對伊斯蘭教在印尼的早期發展只能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目前殘存的日期明確的最早的穆斯林墓碑,發現於東爪哇的萊蘭,日期為伊斯蘭教歷475年,公元1082年。1292年,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國途中,在蘇門答臘作短暫停留,在其著作中稱巴爾喇是一個穆斯林城市。蘇門答臘的第一個穆斯林統治者,素丹馬利克阿斯薩利赫的墓碑日期為伊斯蘭教歷696年,公元1297年。這是印尼-馬來地區存在穆斯林王朝的第一個明確的證據。東爪哇的特拉伍蘭和特拉拉耶發現了大量13-16世紀的穆斯林墓碑,這些可能是爪哇本地的穆斯林,由於墓碑雕刻華麗,其主人可能是爪哇貴族,甚至是王室成員。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們無法准確的描述伊斯蘭教在印尼早期傳播的情況。我們所能確定的是:大約在11世紀左右,印尼開始出現伊斯蘭教;13世紀,在蘇門答臘出現了伊斯蘭王國;同時,在13世紀,伊斯蘭教擴展到爪哇地區,一些貴族和王室成員皈依了伊斯蘭教;16世紀,印尼社會可能發生了大規模的伊斯蘭化。

究竟是什麼人向印尼傳播伊斯蘭教的?關於這一點,同樣有很多種說法。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國人都被認為有可能曾經將伊斯蘭教傳入印尼。
澳大利亞學者李克萊弗士的觀點,即印尼接受伊斯蘭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而並非單一的過程。基於印尼在海上貿易中所處的位置,我們有理由相信印尼可能在同一時期同時接受中國、阿拉伯和印度的影響,甚至孟加拉、埃及和波斯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並行不悖的。

『陸』 印度尼西亞信奉什麼宗教

您好,很高興有緣為您解答。

印尼有二億三千七百五十萬人口 (2008年數據),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佔49%,巽他族佔14%,印尼華族8%,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民族語言和方言約有300種,並且同官方語言在書寫上並不相通,這給不同民族之間的互相交流帶來較大困難。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尼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TG黨(在印尼,GC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約80%以上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民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以下是印尼佛教情況 望您採納

【印尼佛教】
佛教在印尼,為古老之宗教,亦為新興之宗教。西元五世紀初,爪哇島上已有少數佛教徒,法顯訪問該島時(414),見婆羅門教盛行,而佛教則尚在肇始之階段。其後二十餘年,有比丘求羅弗文(梵Gun!avarman )於此弘法、譯經,佛教方正式傳入,先後有王母後、國王及人民歸依。至第七世紀,佛教已傳入蘇門答臘,時巴鄰旁王為蘇瓦嘉耶(s/ri^-vijaya)。當義凈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1)自廣州泛海南行,途經巴鄰旁時,即稱道該地佛教教育之興隆,可媲美印度那爛陀寺,事見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文。義凈其後又至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東部)留止六個月,學習聲明。後在印度留學十一年,至武後垂拱三年(687)仍循海路回國,重經室利佛逝,留止二年,於此期間,譯出雜經論,著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而為我國第一位在印尼譯述之人。

自七世紀至十一世紀之四百年間,為印尼佛教鼎盛時期。七世紀時,於那爛陀寺大學任教三十年之達摩普羅(梵Dharmapa^la ),自康居至蘇門答臘弘法。又七世紀時,室利佛逝王國興起,全國上下均虔誠信仰佛教。據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五之譯者小注載,其國有僧眾千餘人,皆以學問為要務,且多行托缽之法,其沙門儀軌與中印度大抵相同。八世紀中葉以後約百年間,著名的佛教建築相繼完成,如婆羅浮屠(Borobor),系建於九世紀之賽朗度拉斯王朝,為目前全球大乘佛教最大最壯觀之聖地。此外,另如曼達特(Ment)、卡拉森(Kalasan)、薩壘(Sari)等皆為馳名宇內之佛教建築,佛教隆興之情形可以想知。其時,大乘佛教因世楞達羅王之贊助而得以宣揚,該王並曾於拿楞陀、拉迦普敦二地興建甚多寺宇。同時,密宗亦傳入。

本世紀以來,佛教居士林普遍設立,一九五三年第一個居士林成立於日惹,類此居士林,今全國約有四十餘處。一九五七年,三寶壟之印尼佛學社、棉蘭市之蘇島佛學社亦相繼創立,一九五八年,印尼佛教菩提總會於佛陀伽耶寺召開第一次大會。一九八四年十月,印尼佛教各大宗派共同協力,於蘇門答臘創立『印尼佛教大學』,已獲印尼政府批准登記備案,為印尼唯一之佛教大學。〔印尼之佛教(慧海)〕

【印尼佛教】
印尼位於亞洲和大洋洲之間,人口約一億六千萬。面積一九一萬平方公里,由一萬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

印尼佛教最早出現的文獻記載為晉·法顯《佛國記》。西元412年,法顯由斯里蘭卡返航中國途中,突遇颶風,飄流至耶婆提(今爪哇島),並在該地停留五個多月。當時該國婆羅門教興盛,佛法則不盛行。《出三藏記集》卷十四載,印僧求那跋摩(377~431)曾留住於闍婆(爪哇)大弘佛法,闍婆國王母及國王先後歸依佛教,並使全國皆崇信佛法。印尼佛教乃於此奠基。430年,位於爪哇西部的訶羅陀國派遣使節至中國。由其奏文得知該國亦尊崇佛教。又,由473年、517年婆利國(巴里島)遣使上呈中國的奏書中,亦可得知該國已信仰佛教。此外,在斯拉維西西部出土的青銅佛像,為五世紀時作品,相傳是自南印度請來的。

西元七世紀起,佛教在印尼開始興盛。據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有僧侶千餘名。西行求法者皆停留此處一、二年,而後再前往印度。我國求法僧中以會寧、義凈、貞固、法朗、道宏等人與印尼佛教關系最密切。會寧曾於664 年至665年間抵訶陵州(爪哇)。並與爪哇人若那跋陀羅合譯《涅盤經後分》二卷。義凈則止留室利佛逝國(蘇門答臘)六月,學習梵語。其後,自印度返國途中,又居住室利佛逝六年,從事譯經及抄寫梵本經典等工作。所著《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即完成於該地。貞固、法朗、道宏等人則協助義凈於當地譯經。

印尼當時已有大乘佛教。在巴林邦近郊出土的達朗·土奧(Talang Tuwo)碑文,上鐫『願一切眾生皆成無上正覺』的願文,署年為684年。由年代觀之,此為東南亞最早的大乘思想。《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文亦言∶『南海諸州十餘國中,皆信上座佛教,唯末羅游(即今巴林邦)稍有大乘。』此外,719年來中國宏傳密教的金剛智(Vajrabodhi,669~741),也曾滯留佛逝國五個月。國王嘗以金傘蓋、金床奉迎。

八世紀之後,著名的佛教建築相繼完成。如波羅浮屠(Borobor)、喀拉桑寺(Kal asan)、沙利寺(Sari)等。波羅浮屠為世界最大的佛教遺跡,塔底呈方形,塔身為五層方形石台,愈往上愈小,四周有迴廊,兩側壁面布滿浮雕。頂部三層為圓台,上有七十二座鏤空的小佛塔環立。每座佛塔中安置一尊坐佛。最上層的正中央為覆缽形的大佛塔,直徑十六公尺,高三十五公尺,氣勢雄渾。

喀拉桑寺為西元778年波那卡拉那(Panankarana)為供奉多羅(度母)菩薩而建。現存遺構為850年所建。外牆塗有灰泥,並飾以精緻的浮雕。主殿和佛龕內的雕像全是青銅塑制,不過已悉數焚毀。沙利寺建於九世紀中葉,為二層的矩形平面建築,共有六個房間,房間都有向外的窗戶,因而據推測可能是僧房或藏經閣。外牆雕有許多菩薩像,每尊佛像的身體有三處彎曲的地方。此種『三屈姿態』是中爪哇期的藝術傑作之一。

十世紀中葉至十六世紀前半,印尼的佛教與印度教並行。十三世紀在位的克達那格拉王(Kertanagara,1268~1292)甚至二者不分,其所建的闍維(Jawi)寺,為二層建築,下層主祀濕婆神,上層則供奉阿■佛。印尼最後的王朝馬遮派特,為勢力最強的印度·爪哇帝國。該國國王拉闍沙那迦那(Ra^jasanagara,1350~1389在位)為統治地方、徵收租稅等政治目的,曾利用僧侶到各地廣傳佛教。其後,因回教侵入,佛教乃日漸式微。

本世紀以來,印尼佛教再度復興。印尼佛教會設有甚多分會。此外,另有居士會及佛教青年團。全印尼約有佛寺數百所。1964年六月,印尼佛教代表團曾赴中國大陸參加『玄奘法師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紀念大會』,及中國佛教協會在西山舉行的佛牙塔開光典禮。1965年,中國大陸也派出佛教團體到印尼訪問。1971年十一月,台灣的東初亦應印尼佛教會邀請前往印尼。1984年十月,印尼佛教各大宗派聯合創立『印尼佛教大學』於蘇門答臘。此為該國首座佛教大學。

〔參考資料〕 菅沼晃(等)編《佛教文化事典》;岩本裕(等)著《アヅア佛教史》印度編第六冊〈東南亞佛教〉;干潟龍祥(等)著《講座佛教》第三冊。

『柒』 佛教創建於印度,為什麼大多數的印尼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而不是佛教

伊斯蘭教7世紀前左右創立,但大多數是根據周邊國家的生活環境資源狀況等發展起來的

『捌』 印度與印度尼西亞有什麼關系嗎

首先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亞洲國家,印度在南亞,印度尼西亞在東南亞,兩國離得很近,文化歷史淵源卻相差甚遠,不過,印度人喜歡去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人也喜歡去印度,兩國關系非常友好,據報道印度尼西亞想從印度購買世界上最先進的地對空導彈和YD(YD是印度的縮寫字母)系列魚雷,由此可見在軍事上印度與印度尼西亞的交往十分的密切。

印度是文明古國,印度尼西亞是殖民國家兩國的互補性使得兩國曾經一度考慮合並,但終究印度尼西亞變卦使得合並成為空談。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玖』 在印尼也是屬於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是如何傳播到印尼的

通過阿拉伯商人,還有印度等地的商人傳入。他們各處遊行,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漸就傳到了印尼等地。

『拾』 印度教是怎樣產生發展起來的!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在哲學上,是以一個更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為基礎。提出這一體系的是8世紀吠檀多哲學大師商羯羅。他創立了不二論,即一元論學說,認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沒有任何真實的物,梵和個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為人們指出了如何擺脫虛妄,達到真實的道路。在他看來,物質、個人靈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從總的真理的意義上來說,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梵以幻力進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把幻象當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無知無明為條件的。並強調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過它看到它背後除了唯一實在的梵以外無它物。」在商羯羅的眼裡,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靈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與最高實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回,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鼓吹解脫之道是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逐步做到能區分永恆的東西和無常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棄對於世間物質的執著,熱心嚮往與梵的結合,通過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獲得堅定的信仰。商羯羅就是以這一客觀唯心論的哲學理論,引導人們崇尚印度教。他還親自組織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並在印度建立了四個聖地和仿照佛教僧團成立了「十名教團」印度教組織。這在最終擊敗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教的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祇,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閱讀全文

與印度教是什麼時候傳入印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