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1年肉孜節在哪一天 2021年肉孜節在什麼時候
導讀:對於五月中旬前後前往新疆遊玩過的朋友,想必對濃厚節日氛圍的肉孜節印象深刻,我們都知道肉孜節也被稱為開齋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是「齋戒」。是我國回族、維吾爾族等多個地區的一個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那麼,大家想知道2021年肉孜節具體在什麼時候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2021年肉孜節在哪一天。
2021年肉孜節在5月13日,星期四。肉孜節(開齋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肉孜節介紹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伊歷每年10月1日,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與「宰牲節」、「聖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中國新疆地區穆斯林稱開齋節為肉孜節(源於波斯語音譯)。
開齋節始於伊斯蘭教紀元第2年。此後,每逢此節,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熱情和虔敬的心情參加節日活動。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慶祝形式不盡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贈或款待親友;有的請阿訇誦經祈禱;有的聚會聯歡等。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土爾」的意譯。新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就是「齋戒」。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大爾德」,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稱它是「過年」,對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群眾過春節,藏族人民過藏年。在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
開齋節的意義
穆斯林重視宗教節日的慶祝活動。依照經訓教導,在開齋節,穆斯林要沐浴凈身,換上最美的或最干凈的衣服。開齋節那天不許延長或額外守齋戒,也不許可無節制地吃喝。開齋節是宗教大集會,穆斯林從各方聚會在一起禮拜、祈禱、記念真主,互相問候、關懷和友好。
開齋節是伊斯蘭宗教節日,必須以伊斯蘭方式來慶祝。活動的主題當以記念真主和學習先知為主題。宗教節日不是民族文化節日,因此阿訇不允許將宗教節日降格為一般、地方或少數人的娛樂活動。阿訇解釋,民族節日活動的目的是尋求歡樂、節日休息、互相送禮、借機吃喝。 而宗教節日的主題則必須以崇拜真主、記念穆聖為核心內容,否則就是偽宗教節日,穆斯林是堅決反對的。
穆斯林的宗教節日不是休息日,也不是單純娛樂日,因此穆斯林的功課和職責時刻不能放鬆,一天也不能缺少。在紀念真主和穆聖的節日里,責任只能加重,不能減少,穆斯林絕不許可把開齋節或宰牲節搞成庸俗的娛樂日。
開齋節是穆斯林的珍貴日子。節日里,每個穆斯林都有幸參加各種祈禱和禮拜活動,以提高個人品性和道德修養,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獲。
開齋節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開齋節應當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遺忘的老人、親友、孤寡和窮人。穆斯林祈求真主賞賜恩惠,首先應當感贊的是真主已經賞賜人們的恩典, 並根據自己的條件給予那些需要精神或物質幫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通過一個成功的宗教節日,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應在精神上得到一次升華。
肉孜節的禁忌事項
1、衣著端莊
齋月是穆斯林必須保持虔誠、謙遜和溫和的聖月,有穆斯林信仰的朋友的小夥伴應該配合習俗避免穿著暴露的衣服。在晚上逛商場,進出酒店、餐廳或開齋帳篷時,這一點尤為重要。一般來說,較透明和過短的衣服、低胸裝以及緊身裝都應該避免,尤其是短褲,迷你裙和無袖上衣。
2、留意職場禮儀
前往穆斯林國家的商務旅行者應該注意辦公時間會縮短並作出相應調整。最好將與穆斯林的商務會議安排在早晨,因為早晨時他們不會那麼疲憊,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最好也不要將會議安排在午餐時間,避免讓他們過度勞累,或造成其他不便。雖然非穆斯林人員可以在封閉區域進食飲水,但應該避免在穆斯林面前進行,而盡量選擇在辦公室里較偏僻的地方飲食。如果正在齋戒的穆斯林問你需不需要飲料,出於尊重,應該拒絕。
3、不要在公共場所進食、飲水和抽煙
在大多數穆斯林國家,齋戒期間在公共場所進食、飲水或抽煙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這也適用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車。在埃及等國家,在公眾場所禁止飲食是出於禮貌問題,但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旦、阿曼和阿聯酋等其他國家,無論你是否信仰伊斯蘭教,在公共場所禁食是必須遵守的規定。
4、留意用餐和娛樂時間安排
如果你在齋月期間前往穆斯林國家,應該做好准備,靈活安排用餐和娛樂計劃。避免日落後一小時內不必要的出行,這一時段交通會非常擁堵,也是事故高發期。同時,應當避免在該時段預訂晚餐,因為此時大多數餐館正忙於准備或供應開齋小食。在許多地方,現場音樂表演被禁止,舞廳和酒吧關閉。商場在晚上時通常會很擁擠,整個齋月期間,很多旅遊活動都會暫停。
㈡ 印尼開齋節見聞
印尼開齋節見聞
齋月和開齋節是伊斯蘭國家的主要節日。印度尼西亞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穆斯林人口為主要人口的國家,開齋節是印尼最重要的節日。
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按照教規規定,凡男滿17歲,女滿15歲的穆斯林,每年都必須守齋一個月。穆斯林為什麼要守齋呢?這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有關。相傳,穆罕默德40歲那年(公元610年),在回力9月的一個夜晚,安拉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他,給他做了重要啟示。接受了重要啟示的穆罕默德,從此便自稱是“安拉的使者”,開始了傳教活動,並在傳教中很少進食。後來,穆斯林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回力9月實行齋戒。在齋月里,每天黎明前,受齋的穆斯林都必須向安拉表示齋戒的決心。也就是說,從日出到日落絕對禁食,連開水也不能喝、煙也不能抽。要剋制一切私慾,不能生氣,不能哭泣,禁止房事。不過老弱、病人、孕婦、哺乳母親、嬰兒和正值經期的婦女,以及參加作戰的兵士,暫時可不受約束,但是也要心量節制飲食,並在以後補足未禁食的天數。人們一方面表示對安拉的虔誠,一方面可以磨練意志,嘗嘗飢餓的滋味,清除一年來的“罪孽”、驅散人間的煩惱,在來年諸事如意。
齋節前的一個月,多數穆斯林都要閉齋。以前我的理解就是齋戒就是不吃飯,開齋就是開始吃飯。有機會在印尼工作,目睹了印尼人過齋月,過齋節。吃,不是那麼簡單。
我們的穆斯林員工在齋月里當我們吃飯的時候,她們“吃看”。齋月前幾天,看得出她們很難受,面色不佳,體力差,工作效率差。我們在吃的時候,分明看到她的喉結在做吞咽運動。問她們從什麼年齡開始齋戒的?她們說大概12歲左右。她們都是自願的,沒有人逼迫。
太陽落山了,人們開車,騎摩托車湧入商場的餐飲區,街邊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鋪、排擋。齋月的白天街上通常不堵車,從下班到午夜交通繁忙。我們的工人妮在齋月期間,可以聽到她起得很早在弄飯。問她,說晚上要吃三頓,在天亮之前。好一個黑白顛倒!
齋戒的本意有清理體內垃圾之意,我也注意到這期間人們的飲食有不健康之處。有的人晚上吃得太多,進食的食物又是過甜,過油,過咸。了解到這里的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發病率很高。有時候能看到鼓勵健康飲食的廣告,估計人們已經重視這個問題了。
開齋節前,印尼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廟宇、社團,協會,包括我們都會給穆斯林同胞發放“禮包”,禮包通常是糖水(果汁,含糖的飲料),餅干、蛋糕、點心,乾果,水果。我們知道他們在解禁的時候要先喝一些糖水,才能再進食。這個習慣也許有一定的道理。
開齋節前的商鋪買賣非常好,家家戶戶也都買來豐盛的節日食品。印尼菜有的也很好吃。印尼人喜歡用新鮮的香料、香草做調味品,如蕪茜、香茅及黃姜等。印尼菜的味道辛辣,濃郁而聞名。印尼的小食、甜品也聞名遐邇。烤魚、烤羊、烤肉串,炸雞,炸蝦,炸肉餅也是印尼人常吃的菜。開齋節我見到賣得最多的是Kupatan 用米粉做的,用椰子的葉子包成四方形的米糕;jangan lobeh 用椰子做的菜湯;Ayam goring 炸雞;Kropok 哥倫布(我給的名)炸蝦餅;Soto Ayam 雞肉湯;Rawon 牛肉湯。還有Besto魚丸湯;還有一種飯包,里邊有白米飯,有叫不上名的菜葉,幾片炸肉,一點非常辣的辣醬;還有好多叫不上名的菜。
印尼人在吃的時候,很多人習慣用手,用右手的除小指以外的.手指,把飯和菜充分擠壓捏,形成一個飯團,再送到嘴裡。在賣給你飯的時候,有的也是用手抓,你把臉轉過去,當作沒看見,就可以吃了。我也曾這樣吃過飯,因為餐館不提供筷子,勺子和叉子。我的手沒有他們的好使,經常壓不成飯團。他們會給你一個和二號碗一樣大的小盆兒,里邊放半塊小檸檬,這可是用來洗手的,不是喝的。你可以用右手的拇指去洗其它四個手指,然後輕輕甩一下,就可以用來做吃飯用的餐具了。開齋節見到很多印尼人圍成一圈很多手去抓中間的一包食物,那些手從四面八方伸到中間一個點,那些人身穿印尼傳統服裝,頭包特色頭巾。從上看下去,很美的一幅畫呢!
印尼人喜歡喝的飲料是“汽水”,放很多的糖,很甜。還有就是椰子水。印尼的椰子非常多,非常好喝。和中國海南的椰樹牌椰汁不是一個概念。賣椰子的人先問你要什麼樣的椰子,要年輕的還是年老的。然後把椰子的一邊用砍刀砍平,把平的面放在下邊,再砍上邊,幾刀後,就能打開了。可以放上吸管直接喝,也可以倒在杯子里喝。印尼人通常放糖,是粉顏色的一種糖水。椰子的內壁是乳白色的,嫩的瓤,很好吃,嚼起來有濃郁的椰香。可以用勺子刮下來,也可以用汽水瓶蓋做的東西刮瓤。 ;
㈢ 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是哪天
2017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是哪天
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想要知道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是哪天,以下是我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2017開齋節是哪天 2017開齋節放假安排
6月26日為開齋節,預計 6月26日-28日 放假
開齋節的起源(開齋節即肉孜節)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嘗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周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除沐浴凈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2017年古爾邦節是什麼時候_古爾邦節放假安排
9月1日為古爾邦節, 預計 9月1-5日放假。
2017年古爾邦節日期預計在2017年9月1日,屆時我國只有寧夏、新疆地區放假調休,預計假期共5天。
回族古爾邦節節日時段
古爾邦節是宗教節日,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伊斯蘭教使用的歷法,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用於農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與公歷基本相同。太陰歷用於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輪回總相差十來天。先知入主麥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的元年元旦。由於古爾邦節與肉孜節的日期與公歷之間的差異,使這些年節有時候是在冬天,有時候卻又是夏天。季節不同,節慶的色彩也不同,這就使得年節也異常的多彩。
回族的古爾邦節是怎樣來的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
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凈凈,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古爾邦節的禮儀和習俗
我國各族在節前打掃室內外衛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掃得乾乾凈凈,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在節前都要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孩子們換上節日的服裝,歡樂地奔跳。
節日的晨禮時成年人都洗大凈、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邊走邊大聲念「應招詞」(至大、至大,萬物非主唯有,至大、至大,一切贊美全歸)。在這日戒食半日,待會禮結束後進食(教法定為當然)。
當中流傳著這樣兩句俗語叫做:「當不了月,總得當個年;百里趕主麻,千里趕爾德」。這話的意思是,無論多忙,這一年一度的會禮和慶祝活動必須要參加。即使你不懂的風俗習慣,你也得去清真寺參加活動。
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大家歡聚一堂,由阿訇帶領全體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個大的鄉鎮舉行,可謂人山人海,多而不亂。在會禮中,大家要回憶這一年當中做過哪些錯事,犯過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講「卧爾茲」,即教義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後大家互道「色倆目」問好。
會禮結束後,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這就是節日里,除了炸油香、饊子、等製作佳餚外,還要宰羊、牛、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一是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不滿三歲的小牛犢和不滿六歲的駱駝。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三是宰時居家者親臨現場是「穆斯台罕卜』。四是宰牲時應徐徐捆縛,輕輕地推倒,將牲面向西。五是念三遍「太克必爾」,
然後舉意,必用快刀,自宰是聖行,宰時應斷其三管:即氣管、血管(兩根)、食管,若少斷一管,即不合法。六是宰牲時間在會禮後三日內有效。七是如欲宰牲,卻三日內未得牲畜者,以後不宜補宰;如已買進必將它活散;如未曾買進,即將宰牲之價款散於貧窮者,方可解脫責任。八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剝工報酬或買錢購物自用,要施散給窮人或買錢濟貧為可佳。九是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大部分群眾還邀請阿訇到家裡做知感、念經,以此緬懷先人,祈求全家平安等宗教儀式。
這種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和開齋節基本相似,各地互有異同。有些地方除了參加會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新疆地區的,無論男女,在古爾邦節喜歡組織各種游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新疆農村一般還舉行叼羊、對唱等活動,對唱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特別愛唱《花兒與少年》等歌曲。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青年,在節日里唱「花兒」。十堰市清真寺每年開慶祝座談會,以歡度節日、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順主題,邀請其他民族代表參加,大家一起暢所欲言,高高興興歡度節日,我們各族的節日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隆重!
古爾邦節的意義
宰牲的意義可分四點:一是學習易布拉欣父子對敬畏、順從的大無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濟貧民,使窮人也能感覺到節日的喜慶和快樂;三是抑制私慾,培養堅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僅對主能生敬畏.而且對於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親、愛、公、善。人是萬物之靈,通過這個偉大的考驗,能體會到宰牲的真正意義,珍惜今世時光,與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處、互敬互愛,達到名符其實的穆民的標准。
本文來源:
;㈣ 肉孜節2022年幾月幾日
肉孜節是2022年5月3日。肉孜節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的傳統節日,該節日每年延續3天至15天不等。
肉孜節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歷史。維吾爾族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諾魯孜節儀式在節日的黎明更開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著民族盛裝舉行各種節日活動。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
肉孜節的儀式在節日的黎明後開始。節日當天,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平安快樂。然後,家長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在煙上通過,祈求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㈤ 肉孜節2021年是哪一天 肉孜節是什麼時候
1、2021年肉孜節是5月13日,星期四,預計放三天假。
2、穆斯林重視宗教節日的慶祝活動。開齋節那天不許延長或額外守齋戒,也不許可無節制地吃喝。依照經訓教導,在開齋節,穆斯林要沐浴凈身,換上最美的或最干凈的衣服。開齋節是宗教大集會,穆斯林從各方聚會在一起禮拜、祈禱、記念真主,互相問候、關懷和友好。
3、古爾邦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廣泛的勸化作用,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在不斷啟迪穆斯林的忠誠和奉獻精神,對樹立信念和鞏固信仰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易卜拉欣的宰子行為,激勵人們對真主的忠誠。通過學習伊斯瑪儀對父親的孝順,激勵人們要經受住魔鬼的誘惑,任何情況下,不要懷疑雙親,不要背叛父母,這就是忠孝的含義。
㈥ 印尼十月份有什麼節日
印尼10月29日是聖紀節,紀念默罕默德誕辰日。
由於多元文化的影響,印尼的節日也特別多,如:聖誕節、開齋節、靜居日、衛賽節……當然還有華人的春節,只要能想到的宗教節日,印尼都有。
印尼的節日一般分成四類:宗教節日、國家節日、國際節日和紀念日,重要的宗教節日會放假,國家節日包括國慶和潘查希拉紀念日,國際節日主要是新年和勞動節,而諸如教師節、婦女節(卡爾蒂尼紀念日)等。
㈦ 爾德節是開齋節嗎
開齋節(阿拉伯語:عيد الفطر,印尼語:Hari Raya Il Fitri或者Lebaran,馬來語:Hari Raya Puasa或者Hari Raya Aidilfitri),也稱肉孜節(維吾爾語:روزا ھېيت)、爾代節 (哈薩克語:Ораза айт,وزارا ايت),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節日,在伊斯蘭歷閃瓦魯月的第一天(10月1日)。
㈧ 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時間 開齋節和古爾邦節分別在什麼時候
1、開齋節:公歷:2021年5月13日,伊歷:1442年10月1日。開齋節,伊歷每年10月1日,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與「宰牲節」、「聖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中國新疆地區穆斯林稱開齋節為肉孜節(源於波斯語音譯)。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們在開齋節這天要沐浴更衣,聚在附近清真寺做禮拜,聽教長講經佈道,悼念先人。家家戶戶准備好杏干、杏仁、油香、油炸果子、瓜果茶糖等招待客人,青年們則匯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2、古爾邦節:公歷:2021年7月20日,伊歷:1442年12月10日。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伊斯蘭歷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 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准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捨給窮人。
㈨ 開齋節在什麼時候舉行
開齋節的時間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由於伊斯蘭教歷是純陰歷,是完全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計算,也是一年12個月,這樣就會造成每年比公歷年短大概11天。所以,開齋節的日期按照公歷或農歷來說是不固定的。
開齋節的由來
開齋節始於伊斯蘭教紀元第2年。此後,每逢此節,世界各地伊斯蘭教徒都以熱情和虔敬的心情參加節日活動。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嘗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周濟窮人」。
開齋節的習俗
開齋節又稱「大爾德」、或「爾德.費特爾」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齋月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九月,這個月里,人們在東方發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陽落山後再進飲食。十月一日(教歷)為開齋節, 教徒們會沐浴盛裝,上寺禮拜,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又叫「濟貧節」。走親戚,拜鄰里,互相問候。家家戶戶置辦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歡在開齋節舉辦婚禮。慶祝場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過年」。
開齋節是伊斯蘭宗教節日,必須以伊斯蘭方式來慶祝。活動的主題以紀念真主和學習先知為主題。爾德節不是民族文化節日,因此阿訇不允許將爾德節降格為一般、地方或少數人的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