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泗水應該如何推廣自己
1、打造獨特的品牌,進行網紅營銷和社交媒體優化。
2、考慮公司的本地化布局,注意商品和文化的磨合。
3、進行初步的評估,整改措施。
②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更改塗裝
1、玩家們加入游戲成為一名巴士司機,在這里不僅僅可以駕駛巴士前往著名的城市中遨遊;
2、還能夠更換巴士的造型,自由選擇塗裝外觀,幫助你的巴士車擁有更好的外觀模樣。
1、游戲之中的城市都是使用著3D的方式在其中去進行建模,到達新的地點也是需要到達加油站之中去進行補給;
2、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將由你穩定的駕駛技巧達到每一個城市之中,去欣賞裡面的五A級風景區來進行拍照留戀;
3、炫酷的大巴車外形都將由你去順利的進行解鎖,在裡面還能夠通過噴漆來改變外形,行駛的時候更加酷炫。
③ 揭秘!騰訊控股Shopee,為何能夠反超阿里系Lazada
作者|楊潔純
5年躊躇滿志,Shopee在東南亞實現「反殺」 。
背靠騰訊的電商平台,Shopee僅僅用了五年,繞過核心競爭對手Lazada、越過印尼本土電商獨角獸Tokopedia,在東南亞電商市場實現了彎道超車。
東南亞的消費者為何青睞Shopee?Shopee又為中國賣家提供了哪些快速成長的機會呢?
「當地口音每隔50公里變一次,語言每隔250公里也變一次。」
這是Sea集團高管對印度尼西亞的描述,也是整個東南亞市場差距龐大的縮影。
Shopee的擴張路徑較為清晰, 在中國台灣的電商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後,轉向印度尼西亞市場,再拓展至整個東南亞地區。而Lazada一直深耕東南亞,Tokopedia則是專注東南亞的印尼市場。
曾經Tokopedia還是印度尼西亞市場的電商霸主,Lazada也與Shopee拉開一定距離。但一切都發生了新的變化。
Sea公布的Q2財報顯示, Shopee在2020年Q2季度在東南亞市場的訂單量、GMV表現亮眼,調整後營收達到5.11億美金,同比增長188%,且東南亞APP下載量沖至第一。
雖然Lazada、Tokopedia的增勢也不小,數據顯示,Tokopedia在疫情期間的商家數量也從500萬迅速增長至780萬;而阿里巴巴透露,Lazada在Q1季度訂單量增長了100%。但與Shopee相比,已然被拋在了後面。
8年Lazada、11年Tokopedia,最終被Shopee反超了。
「你應該嘗試shopee!真的很便宜!」Ieqa Ainaa激動地告訴好友starringjjyuu,他在Shopee上購買了大部分模擬物(moots),只花費了129RM(馬來西亞貨幣)就買到了3個版本的模擬物,約相當於212元。
「Shopee太『危險』了,我無法不去購買這些需要用到的東西,因為他們太便宜了!」9.9促銷活動後,wiyaahnugget在Twitter發布了這條推文。
「9.9活動後,我會分享一些在Shopee上購買了,且很便宜的東西。」牙醫博士CydeaYlagan自發地在推特上表示她將會分享Shopee上性價比高的商品。
甚至有消費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Shopee有很多便宜的小東西,如果價格再高一點,我應該就不在這兒買了。」
低價,已經成為Shopee抓住東南亞消費者的重要利器。
針對東南亞市場,Lazada只推出一個綜合性APP,通過切換語言適用各類需求。而Shopee則是將這一「壁壘」視為機遇,為各個東南亞站點打造專屬的購物APP。這一方式迅速獲得了海量用戶,APP下載量逐漸攀升,Shopee的本土化進程完成了一大半。
Lazada是注重品牌的B2C模式,也會引導賣家去突出自己的品牌;而Shopee則是走低價路線的C2C模式,偏向於淘寶。因此,大部分Shopee賣家會選擇薄利多銷的路線,通過無貨源店群的模式,利用低價產品和爆款獲取流量,之後再慢慢提高產品價格。
「Shopee是東南亞版的『淘寶』,Lazada是東南亞的『天貓』」,國內媒體曾這樣報道過。
對於電商平台來說,要想獲勝,「流量」顯然是關鍵。雖然騰訊一直被詬病在電商方面不如阿里,但是作為Shopee的投資方, 在Shopee本土化的過程中,卻發揮了其最大的優勢——玩轉流量。
資料顯示,騰訊僅止步於財務投資,不參與經營、業務協同。
依託深諳東南亞市場的母公司Sea,Shopee在早期迅速定下「本土化」策略。 因東南亞消費者習慣使用移動端,使用社交媒體工作、 娛樂 。Shopee先後在7個東南亞站點搭建本土團隊,分別運營7個專屬獨立APP,以及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開設多個相對應的社交媒體賬號,用不同語言、活動、代言人進行宣傳。
Shopee在Twitter、Instagram、Facebook上的賬號
1、「對症下葯」,頻繁邀請韓國K-pop女團造勢。
印尼市場、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都對韓國明星、K-pop、韓流文化情有獨鍾,Shopee選擇「對症下葯」。
官方數據表明,9.9大促期間,平台消費者觀看Shopee Live總時長增加了3倍,且通過直播售出的商品數增加了2.5倍。
GFriend在9.9活動舞台上表演
2、在1秒內吸引消費者,社交媒體完成購買動作。
Shopee在社交媒體賬號也是鋪設了中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賬號。Instagram有專門的購物界面「shop」,點擊進去後可以看到各個產品圖片,這一設置對用戶來說可以一目瞭然看到商品,對賣家來說需要拍攝吸引眼球的照片,一下子抓住消費者眼球,才能促使用戶進一步點擊、咨詢、購買。
「在Instagram上就能看到商品信息,聯繫到賣家,對我來說是很方便的事情。」海外消費者moli表示。
Instagram 「Shop」界面
3、Shopee應用內 游戲 矩陣,與用戶互動,為商家引流。
東南亞消費者在購物時十分注重互動和交流,對此,Shopee在APP應用內推出Shopee Catch、Shopee Shake、Shopee Quiz、Shopee Throw等一系列互動 游戲 ,讓用戶邊買邊玩。
特別是最近火爆的東南亞種樹小 游戲 Shopee Farm,在9.9大促期間,東南亞消費者邀請好友為 游戲 內的「折扣樹」澆水2.5億次,每顆「折扣樹」都能結出各種「優惠果實」,供消費者購物時使用,與國內淘寶的「金幣庄園」類似。
4、有針對性地對7個站點,推出不同營銷活動
「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Shopee 習慣採取不同對策。」Shopee 跨境業務的總經理劉江宏表示。比如:
· 馬來西亞消費者對價格和折扣敏感,就推出低價免運費的「Shocking Sale」的每日促銷活動;
· 在印尼市場,打造專屬購物節、明星營銷,簽約韓國女團BlinkPink作為印尼區域代言人;
· 針對整個東南亞市場對足球運動的熱愛,邀請足球巨星C羅擔任全球代言人;……
2020年Q2 Shopee、Tokopedia流量
據iPrice數據顯示,2020年Q1、Q2季度,Shopee在印尼的月均訪問量超過9300萬人次,AppStore和PlayStore下載量排名均為第一,遠遠超過Tokopedia;而Lazada始終在第3、4位徘徊。
不得不說,在流量賽道里,Shopee流淌著騰訊的基因。
Shopee與Lazada、Tokopedia,實質上是騰訊與阿里在海外市場的「競爭」。
阿里巴巴對Tokopedia進行融資,用於突破電商領域,進軍機票、保險等新市場;同時對Lazada投資持股比例也達到了83%,Lazada不斷被改造,向阿里靠攏。不難看出,阿里巴巴投資的東南亞電商平台,多少都在復制著它的商業邏輯: 打通電商業務的基礎設施,實現賦能。
舉個例子,Tokopedia在獲得融資後,先後收購在線婚禮市場運營商Bridestory、投資當地物流公司SiCepat、與印尼財政部合作進行在線納稅,基本是對標阿里巴巴平台,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基礎架構形成「超級生態系統」。
Shopee則背靠騰訊與母公司Sea,呈現出「流量變現」和「本土化」和這兩大特點。
當初,騰訊投資了Shopee後,表示不會參與經營業務,這給了Shopee很大的自由空間。隨後,Shopee在社交媒體運營、 游戲 、內容、網紅營銷上吸引眼球,尋求變現,特別是利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體的流量進行曝光、變現,這與騰訊的「流量性格」相呼應,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神經浪遊者》作者威廉·吉布森曾說過:「未來已來,只是分布得不太均勻。」東南亞電商市場也是如此。
Shopee憑借高度本土化成為東南亞電商市場領航者,也是騰訊在海外對決阿里的一次階段性勝利。接下來,亞馬遜等電商平台也會加大馬力,誰也無法預料之後的發展,我們下次再來一一解說。
———— e n d ————
長按添加好友,加入跨境觀察交流群,獲取行業數據分析報告
④ 東南亞主要網路游戲運營商
由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Singapore)、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 (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中國創游傳媒 (China GC Network) 與新加坡游戲交換聯盟(Games Exchange Alliance - GXA)攜手承辦的「第一屆 新加坡—中國游戲產品交易會」於6月20日在新加坡舉行。當日吸引了東南亞、中國、歐美等地的60多家公司前往。
在本次會議上,包括盛大網路等在內,近十家中國本土的著名的游戲運營和研發商受邀出席發表主題演講並演示中國民族網路游戲以及一對一的商務洽談活動。其中,去年在本土備受矚目的「2006年度游戲新銳企業」渡口網路展出的3D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天機》獲得了熱烈的關注。其實這款游戲在去年封測開始就受到海內外的熱烈關注,版權也先後出口至泰國、馬來西亞、台灣、日本、印尼、越南等地,其上個月中國大陸公測期間更是贏得了玩家的喜愛,一度在「最受期待的網路游戲」排行榜前五名,相信伴隨其在海外的推出,東南亞的玩家可以感受到這款頗具魅力的中國網路游戲。
⑤ 我想在一些小游戲上面投放激勵視頻廣告,有誰知道如何投放么怎麼聯繫到游戲製作方。
1.
互聯網廣告,就是通過網路廣告平台在網路上投放廣告。
2.
戶外廣告,是在建築物外表或街道、廣場等室外公共場所設立的霓虹燈、廣告牌、海報等。
3.
紙媒廣告,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
4.
電視廣告,以電視為媒體的廣告,是電子廣告的一種形式。
渠道廣告指的是過程中的所有傳播形式,包括電視廣告也包括其他一些紙面媒介。廣告的渠道意義是說企業要把廣告看成是一整套解決方案,廣告不單純是創意的事情,更要關系渠道環節:消費者和渠道同樣重要,對於某些行業來說,廣告的渠道解決方案甚至比單純的電視廣告(專業創意+投放頻率)更重要。廣告從產品市場驅動特性上分成技術服務型和市場造勢型,他們的目的和方式都有區別。絕大多數行業的競爭已經足夠充分了。競爭充分的意義,是說從渠道的角度把產品區大致為兩類:市場營銷驅動型產品和技術驅動型產品(也可以說是創新型產品)。技術驅動型產品的廣告其實就是一整套使技術市場化的解決方案,關於解決方案不是本文的重點,主要是為了與市場營銷型產品相對比。 在渠道中看產品的驅動力量與以往單純從消費者角度挖掘產品賣點是根本不同的。廣義的渠道包括經銷商、分銷商、終端商以及團購或者送禮的銷售對象,只要產品不是落在最終的消費者手中就可以把這個銷售環節視為渠道媒介。從消費者角度提煉賣點屬於靜態的,而從渠道的角度考慮廣告就是動態的。對於市場營銷驅動型企業——那種自戀式的把產品質量或技術含量作為廣告傳播內容的企業——廣告如果沒有顧及渠道因素,就很可能遭受渠道失力的痛楚,廣告做的好不如渠道推的好。而對於技術驅動型產品,產品的技術的先進性一定是唯一的,技術驅動型企業的廣告推廣模式需要考慮的是替代產品與成本因素,更要考慮渠道對象對新技術和老技術的使用態度問題,純技術的價值體現不是在研發環節,而是在下游使用企業的使用效益上,總體來講渠道分為2類:付費渠道和免費渠道。
這2種方式都屬於精準引流渠道,不過還是存在差異的。
免費引流就是通過人力,寫軟文,發文章,發論壇等夜以繼日的進行工作,見效比較慢,消耗時間有點長,成本和人力成正比。
付費引流渠道是直接在媒體上做廣告投放,通過這種形式把需要的流量引過來,比如網路,廣點通,今日頭條,抖音等。這種方式比較省心,省力,效果好,唯一缺點就是燒錢。
如果你有錢,那麼就走付費廣告,如果有精力,時間就用免費引流。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在現在互聯網比較成熟的社會,資源都被大的平台,公司掌握,要想獲取資源就得付費購買,畢竟他們的資源也不是白得來的!
以上兩種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配比!聰明的你可以把字母zcs和數字3910組合在一起就會有驚喜。
⑥ 游戲出海中東,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工作
不同於其他新興市場,企業如果選擇中東作為游戲出海的目的地,出於其復雜的多語言地區分布和歷史,導致不同地域文化習俗也有所差異,更應該注意一些產品輸出的細節,來避免觸及宗教信仰、習俗上的敏感點,因此對本地化產品定製的要求更為細致。
同時由於中東用戶對文化、歷史還原度要求比較高,企業需要將游戲徹底本地化,讓游戲場景、人物都更加貼近現實,細節把控更為嚴密;其次必須注意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地緣政策,避免產品在推廣、運營時出現問題。
針對游戲廠商出海中東,茄子科技基於豐富的本地化資源和積累,深入洞察用戶本地化需求,通過大數據構建用戶畫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廣告策略,貼近用戶心理偏好,助力游戲出海中東提升本地化增長。
茄?科技旗下全球?告平台享有?有流量、?有平台、本地化團隊三?特?,平台市場滲透率?,?告交付能?強,滿?全球合作夥伴不同市場多元化流量訴求。通過定製化的移動?告解決?案服務?量海外本地客戶的同時,更以優質的商業化能?及豐富的出海經驗為基礎助?中國出海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賦能全球合作夥伴覆蓋多元客戶的?標,建?強?品牌形象。截至目前,茄子科技在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聯酋、以?列等?余個國家和地區設?辦公室並組建當地團隊,在本地化資源和積累上有獨家優勢。 網路也查得到的。
⑦ 近年來中國大陸遊客東南亞旅遊的線路有哪些變化 為什麼
東南亞旅遊是中國剛開始興起「出國游」時最早的旅遊產品。它以豐富多彩的異域風情,不算高的價位及距離中國地理位置較近等特點,吸引了大量想搶先走出國門,享受異國風情的中國遊客。一時之間,東南亞旅遊成為旅行社最搶手的路線,「新馬泰」更是被旅行社喻為東南亞旅遊市場的金三角。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東南亞旅遊市場達到鼎盛時期。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今的東南亞旅遊已不再是眾人哄搶的「香餑餑」。東南亞旅遊格局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其旅遊產品面臨升級換代。
惡性競爭埋下禍根
曾經去過東南亞旅遊的遊客,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東南亞風景不錯,語言溝通不困難,但就是服務太差,而且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遊玩興趣。確實,當東南亞旅遊市場面對中國開放後,剛開始的高額利潤引來眾多旅遊批發商,爭搶客源,拉開攬客大戰。各種促銷策略輪番轟炸,讓旅客眼花繚亂。
自新、馬、泰三國對中國開放旅遊以來,旅行社為爭奪遊客,不僅國內旅行社一再讓利,與幾年前價格超過5000元相比,「新馬泰」10日游市場價,已屢屢跌破3500元,比許多國內游還便宜;新、馬、泰三國地接旅行社也跟著一再降低接團費用,泰國甚至出現地接收費不敷成本的「負團費」現象。但是,地接旅行社也不是「吃素」的,為達到贏利,紛紛大做「購物」文章,賺取回扣。
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近年來新馬泰游投訴屢見不鮮。在旅遊過程中必須參觀「自費景點」;處處設卡要錢;旅遊景點幾乎全是購物場所;宰客、甩團等現象,時有發生。新馬泰旅遊中的購物、飲食、路線等種種旅遊陷阱,讓部分消費者失去了信心,甚至出現了不好的口碑。據稱,曼谷等地的一些商店是專門針對中國遊客的,甚至「中國人一走,商店就關門」。
一方面這些問題讓旅客痛恨不已,另一方面旅行社也感到委屈:很多每透舭豆芻穡�卻�赫�導郟�眯猩綺壞貌煌ü�白苑丫暗恪薄⒕暗愎何錮椿袢∮��U交鷯�縈�遙�婪撞歡希�糜問諧』炻遙��涎鍬糜卧庥魴湃撾;�?/p>
海嘯讓危機雪上加霜
2004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使得東南亞旅遊一時癱瘓。雖然受災嚴重的只是普吉島和馬爾地夫,但對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旅遊業產生了很大的打擊。海嘯給周邊國家旅遊業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是來自於旅遊者的「心理障礙」。對海嘯的恐懼,會讓很多人忽略掉單一的旅遊目的地,無止境的蔓延到整個東南亞地區。
海嘯畢竟波及了東南亞很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旅遊的金三角「新馬泰」。對於東南亞成員新加坡來講,2004年新加坡在中國旅遊市場投入最多。然而,海嘯破壞了新加坡的如意算盤。往年1月份,各旅行社的東南亞春節團早已爆滿,海嘯發生後,旅行社則相繼取消了海島包機,大批遊客取消原計劃,攜程旅行網退款80萬、國內三大旅行社共賠付遊客180萬等連鎖反應隨即產生。
盡管在這次海嘯中,新加坡的旅遊接待設施沒有受到影響,但因為出境旅遊的大多遊客通常不會只選定某一個國家,在馬泰受難後,新加坡自然難以獨存。另外,受到餘震威脅的恐懼心理,致使一些赴新加坡旅行團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行程。
馬來西亞,雖然是印度洋海嘯災難中的受災國,但是它受災情況最輕。即使這樣它也必須面對和新加坡同樣的遭遇。
對於泰國來講,海嘯使旅遊業遭遇重創。旅遊市場一度跌落到海嘯前的10%。有媒體報道,海嘯造成的泰國旅遊業收入損失達到3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60億元)。而據不完全的統計,去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幾個東南亞國家旅遊的80%%的客人都選擇新馬泰同時游,而不是選擇單一國家旅遊。印度洋海嘯,讓「新馬泰」旅遊線路如同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旅遊目的地國廣范開放讓東南亞旅遊腹背受敵
六七年前,中國遊客可選擇的出境游國家不多,那時的新馬泰線路已經成為了出境旅遊的代名詞。但時過境遷,「新馬泰」線路如今已經顯得太老套了。此外,隨著各大洲旅遊目的地國家尤其是歐盟國家的整體開放,旅客有了更多的出境游的選擇,這也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了東南亞旅遊市場客流量的分流,對新馬泰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市場上各國推出的一些新產品和路線頗具競爭力,這些特色鮮明的路線分流了東南亞旅遊市場部分客源。例如專門針對年輕人、情侶度假的馬爾地夫游,以探險為主題的尼泊爾游,神秘的印度、斯里蘭卡旅遊,充滿浪漫風情的歐洲游,充滿神秘和野性的非洲游等等。傳統的新馬泰旅遊線路相對於這些新的線路而言,其吸引消費者的獨特性似乎不足。
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意見,港中旅國際旅行社東南亞部經理歐陽超松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由於歐洲等國家的對華相繼開放,對東南亞旅遊來說,有了更多的挑戰,但是東南亞旅遊產品能持續,主要是其價格與國內消費能力相匹配,中國普通家庭都能承受這樣的境外旅遊價格,同時,深度旅遊和個性化旅遊能給東南亞旅遊帶來更新層次的熱潮,我們也在為此做出努力。」
國人消費能力增強市場應變不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認為,東南亞是對中國最早開放的出境游市場,比較成熟。東南亞旅遊市場開發的比較早,在消費者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其次是價格優勢,其價格目前能做到2000元左右,中國市場對價格非常敏感,這樣的價格對中國的消費者很有吸引力。所以從開發直到目前為止,東南亞旅遊市場仍然是國內最大的出境游市場。然而,近幾年旅遊市場發生了變化,東南亞旅遊對中國消費者的魅力日益降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據張廣瑞主任分析,中國消費者近幾年的收入提高,有能力支付更加昂貴的旅遊費用,選擇價格比較高的旅遊產品。前幾天,英國成為旅遊目的地之後的「英國游熱」可見一斑。同時,中國人的旅遊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變得越來越成熟、理智。旅遊市場初期的那種「消滅景點」式一窩蜂似的旅遊已經越來越少;目前,休閑旅遊的概念越來越流行,很多有支付能力的年輕一族的旅遊觀念更接近歐美發達國家。他們更願意選擇一個適合的地方,進行純粹的放鬆、休憩,而不是走馬觀花,把時間花在路上。而傳統的新馬泰旅遊卻仍然沿襲幾年前的路子,沒有針對市場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這也導致部分顧客被動的流失。
張廣瑞主任指出,另外,中國消費者的旅遊觀念正在變得成熟,他們對東南亞旅遊中頻繁的購物、趕路失去了興趣,所以購買東南亞旅遊產品的積極性降低。而這種現象不斷的蔓延,也是東南亞旅遊客源流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東南亞旅遊市場不針對這些變化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其客源肯定將進一步流失。
東南亞旅遊格局發生變化菲律賓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內憂外患之下,東南亞國家開始重振旅遊業,各個國家的旅遊局大力推行自己新的旅遊戰略,東南亞旅遊格局生變,「新馬泰」老產品面臨解體的危險。
首先,從新馬泰三國的媒體營銷宣傳上更傾向於「單飛」。泰國以「無限歡樂」作為本國的旅遊特色;馬來西亞則以「亞洲之所在」為新的宣傳點;新加坡的營銷宣傳更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非常新加坡,三天玩不夠」。從這一跡象看來,東南亞市場的金三角為「單飛」在營銷宣傳上各自做了充足的准備。
其次,金三角成員把眼光投向新的合作夥伴。金三角三國中,新教破的旅遊資源相對薄弱。為解決這一問題,又想讓新加坡跳出海嘯的陰影,新加坡把印尼作為了新的合作搭檔。現在新家坡和印尼捆綁在一起的旅遊線路,在各家國際旅行社中都開始銷售。
菲律賓無疑是東南亞旅遊格局生變的受益者。隨著菲律賓旅遊部駐京辦事處在去年7月份的成立,菲律賓在中國的旅遊推廣工作得到加強。今年,菲律賓接待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赴菲遊客的增長速度。據數據顯示,中國入境的遊客人數從2004年全年的39581人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的45789人。中國在菲律賓國外客源市場中的排名迅速攀升,躋身於美國、韓國和日本陣營。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受到東南亞旅遊格局生變的影響。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客觀上給菲律賓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遇。據菲律賓政府和負責旅遊事務的部門預計,今年菲律賓觀光客人數將會達到300萬,旅遊收入將會遠遠超過去年的16億美元。
過去的兩年裡,因為阿布沙耶夫此類恐怖組織在菲律賓偏遠度假區頻繁活動,加上2003年暴發的SARS疫情,西方國家對菲律賓頻頻發出旅遊警告,導致該國旅遊業一度嚴重受挫。但發生在印度洋周邊的一場海嘯,讓那些原本把泰國、馬爾地夫視為旅遊天堂的外國人,如今紛紛把視線轉向菲律賓。
用菲律賓旅遊運作協會主席里奧·皮卡索的話說,在海嘯發生後,至少有16家日本旅行社取消了遊客的馬爾地夫之行,轉而安排他們前往菲律賓旅遊。他說:「一些原本預定泰國、印尼和其他一些遭受海嘯襲擊國家的遊客已經改變原先的計劃,轉到菲律賓。」
據了解,其中僅春節期間的大陸遊客就達到5000人,馬尼拉的酒店以及大陸到菲律賓的航班和包機早就被預訂一空。當時的菲律賓甚至沒有足夠的酒店和機場來接待數量猛增的遊客。菲律賓旅遊局的旅遊專員柯茉莉女士在接受《中國旅遊周刊》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菲律賓正在迅速地成為中國遊客出境游的新興目的地。
新馬泰老線路面臨解體泰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泰國是這次東南亞海嘯的重災國,也是受東南亞格局生變影響最大的國家。迷人的海島風光,濃郁的異國風情,風景秀美的泰國在亞太出境游市場可謂首屈一指,曾經輝煌的「新馬泰」也是以泰國游為主打。令人尷尬的是,受海嘯影響,就算沒去過泰國的人,也到了談「泰」色變的地步。
業內人士稱,「新馬泰」團的低迷狀態受泰國連累,泰國旅遊局北京辦事處處長周仰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證實,由於地接費用上調,2005年8月15日之後,從北京出發的泰國組團游價格將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兩成左右。這次漲價對於泰國游的價格優勢有不小的打擊,甚至業內人士預測這將直接對東南亞旅遊市場的格局產生影響。「泰國游本來在東南亞旅遊市場中有著價格優勢,突然漲價這么多,必然會影響整個東南亞旅遊的格局。」
捷達假期的張總經理說,泰國游漲價還會導致「新馬泰」捆綁線路價位上漲,旅行社很可能就不再將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泰國這三個地方捆綁在一起進行銷售,傳統的「新馬泰」三地游將面臨沖擊。
在這種低迷狀態下,新加坡變更合作夥伴,迅速尋找了新的合作搭檔印尼。很顯然,這種措施無疑加重了老搭檔泰國的負擔。
市場催生東南亞旅遊新產品
東南亞旅遊格局生變為東南亞旅遊產品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中國出境游開放已有十多年了,東南亞市場由於發展較成熟、價格優惠、距離近等優勢,一直受到旅遊者的青睞。但是,東南亞旅遊也面臨著產品老化、旅遊質量等問題。」港中旅東南亞市場部經理歐陽先生介紹說。他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旅遊素質的提高,旅遊者已經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到此一游式的傳統旅遊方式,傳統的旅遊產品已經沒有什麼生命力了,旅遊者需要的是高品質的旅遊產品。據他理解,所謂高品質的旅遊產品是指那些能滿足旅遊者個性化旅遊需求的產品,包括散客自由行、休閑度假等在內的深度旅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認為,東南亞旅遊線路應該針對目前中國市場的特點,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據他分析,目前歐洲游已經分流了相當部分的消費者,雖然其價格不菲,仍然受到不少消費者的追捧。但是歐洲游目前也是在進行「消滅景點」式的操作,例如「10天游遍12國」等等,其實這點時間留給一個國家尚且不夠,何況游歷十幾個國家。歐洲游產品的不完全成熟,給東南亞的旅遊新產品留下了空間。另外,中國市場很大,而市場在不斷細分,高、中、低端的市場各有自己的消費特點。價格對中國市場來說,仍然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因素。只要對產品加以改進,東南亞市場仍然會保持魅力。據悉,泰國已經開始了初步調整,針對中國的高端消費市場推出新的線路,因為高端消費者帶來的收益將非常可觀,遠非大眾消費可比。
另一位業內人士卻表示,雖然格局發生變化,「新馬泰」這條旅遊線路不會消失。中國旅行社總社亞洲部張曉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傳統的東南亞旅遊產品即新馬泰線路仍是旅行社組團出遊的基礎。他解釋說,中國旅遊市場的低端消費群體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出境旅遊始終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以及傳統價值觀念的局限,他們更願意選擇相對經濟實惠的旅遊路線和方式,即多個國家的長線旅遊。
張曉軍認為,中國出境游開放十幾年來,東南亞市場因開放國家集中、景色美、價位低、距離近,一直是中國旅遊者出境游的熱點區域,也成為中國人走出國門的重要選擇。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新馬泰旅遊以其低廉的價格,圓了中國人出國旅遊的夢想,也讓遊客實現了一次旅遊多個國家的目的。但同時他也表示,深度游產品也在增多,多元化是東南亞旅遊產品發展的趨勢。
但是更多的人認為,目前中國有出境游消費能力的人群短時間內還是較固定的那一部分,這部分人群大都已經游過「新馬泰」三國的傳統旅遊線路了。據泰國旅遊局駐北京辦事處處長周仰遠先生說:「如果想吸引這些人二次消費,能作的就是要更新產品,但更新產品是需要過程的。對於泰國來說,目前所能作的就是做好服務,在此基礎上尋求突破。」
國際旅行社總社出境游總部市場營銷總監林康認為,傳統的東南亞旅遊新馬泰線路仍舊很受歡迎,但是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價值觀念的不斷更新,高端旅遊、特色旅遊、自由行正逐漸成為旅遊者的新寵。據他透露,新馬泰一條龍的傳統旅遊線路現在佔有40%的市場份額,「新馬泰」各國單獨的一地游、兩地游等較深度的旅遊產品已經佔到60%。
高品質的深度游是東南亞旅遊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理論表明,旅遊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是由消費者多層次的旅遊需求決定的。據旅行社人士介紹,出境游的旅遊者一般都是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主力軍為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消費者。隨著旅遊者旅遊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將會更多地追求旅遊的附加價值,希望享受到真正的休閑和放鬆。旅行社方面也要更多地注意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如在飲食與住宿方面更高的標准,在行程方面更加寬松自由等等。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十多年來東南亞旅遊線路的發展過程:最初推出的是泰馬新港澳15日游,後來是新馬泰三國游,現在一國游甚至一個國家的一地游正成為旅遊者出遊的新選擇。旅遊產品線路越來越短,反映出東南亞旅遊的一些嬗變,即旅遊產品在向著深度旅遊的方向逐步發展。簽證的便利、旅遊者的旅遊觀念的變化、收入的增加、旅遊經歷的豐富等主客觀條件的成熟也使得深度旅遊成為未來的趨勢。
作為傳統出境旅遊線路的新馬泰旅遊,目前之所以仍然受到中國市場的歡迎,其主要原因是隨著中國近幾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不斷有新的出境游消費人群的誕生。另外,任何一個事物從產生到更新都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事物進化的必然規律。
「新馬泰」急需產品更新換代,一國游、深度游亟待推廣。竹園國旅中國公民旅遊部負責人肖鵬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我們在7月份組織的赴東南亞旅遊的人數是2100人,其中1200人去新加坡旅遊,900人是去泰國,只有30多人是去馬來西亞。自由行佔了200人,比過去有了很大幅度增長。很多中國遊客有孩子在新加坡念書等許多情況,所以需要不定期的去看望,這也是增加自由行人數的原因之一。」
「新馬泰」這個知名的旅遊品牌曾使三國受益匪淺,現在,這三個國家在做好旅遊協作的同時,已開始努力打造本國的旅遊特色形象。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較深度的「一國游」不但可以讓旅遊者從各個方面更深層次地了解一個國家的自然、人文、政治、經濟等情況,更接近旅遊的本質,而且這種旅遊方式還可以延長旅遊者的旅遊時間,從而為旅遊目的地國帶來更多的旅遊收益。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本報記者就東南亞旅遊的未來向各國旅遊官方機構及旅行社人士進行大面積采訪時,大部分旅行社人士都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加強與接待國旅遊機構的溝通合作,希望推出多元化的產品來滿足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並且通過市場來檢驗新產品的生命力。東南亞各國旅遊局亦紛紛表示,面對新的市場格局和消費需求,他們也適時調整了營銷策略和推廣重點。
據中國旅行社亞洲部張曉軍介紹,就旅遊資源而言,泰國和馬來西亞都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實力進行獨立推廣。新馬泰三國也曾經試圖獨立包裝推出市場,但又逐漸走向聯合,只是變換了聯合的方式,由過去的新馬泰三國聯合轉換為各個國家與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聯合,比如最近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民丹島聯合推出的旅遊產品。港中旅東南亞市場部經理歐陽超松先生也認為,由於東南亞的地緣關系,其旅遊產品被劃成一個板塊,在資源上有很好的互補作用,完全獨立包裝是不大可能的,聯合是少不了的。當然,新的組合必然會帶來新的旅遊產品。
新加坡反應最快「非常」「結親」印尼
在這種新的變化下,新加坡依靠「非常」營銷手段,變更合作夥伴,迅速尋找了新的合作搭檔印尼,在金三角中算是反應最快的國家了。
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地區署長兼首席代表蔡永興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南亞旅遊可以粗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傳統線路的持續和維護升級;第二層次是開拓發展新的組合線路;第三層次才是深度突破。新加坡旅遊局一直都很重視中國市場,是最早介入向中國遊客推廣旅遊的國家之一,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更多需求和嘗試組合更新線路,新加坡旅遊局牽頭推出『非常新加坡,非常11』這個組合。這個旅遊產品就是為了豐富現有的新加坡旅遊項目,使中國遊客在充分領略新加坡的非常魅力的同時,還能飽覽印度尼西亞獨特的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新加坡旅遊局在充分依靠自身在休閑旅遊、商務旅行、獎勵旅遊、美食購物等優勢的基礎上,輔助以周邊國家自然與休閑風光,組合了這個嶄新的東南亞旅遊產品,這是一個新的亮點。我們希望把新加坡建設成為東南亞的旅遊中心和中轉樞紐。」
據蔡先生稱,新加坡還推出了一項名為「旅遊2015」的計劃。計劃在今後10年內,將力爭使到訪新加坡的遊客數量翻一番,即從2003年的830萬人次增至1700萬人次,同時計劃在2015年將旅遊收入從2004年的58億美元增加到183億美元,並創造10萬個新的旅遊就業機會。
為實現這一計劃,新加坡貿工部長林勛強宣布將建立一個總額為12.2億美元的旅遊發展基金,用以增加新加坡在商業會展、休閑、娛樂、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的投入。如吸引新的投資項目、開發新的旅遊產品、鼓勵企業主辦國際活動等。
目前新加坡的旅遊收益在亞太區的市場佔有率是6%%,而面對其他旅遊收益日益增長的亞太區國家的競爭,新加坡要繼續保持6%%的市場份額,必須保證在今後10年內至少取得每年290億元的旅遊收益。面對日益好轉的東南亞旅遊市場,新加坡旅遊局不斷推出具有特色的新招,吸引遊客,欲做東南亞游的「龍頭老大」。
馬來西亞後來欲居上搶先打出「一國游」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相對特殊,在過去的傳統線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遊客資源,但目前由於世界旅遊格局有所調整,相對新加坡和泰國來說,到馬來西亞旅遊的中國遊客少一些。
與新加坡相比,馬來西亞擁有更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在以往的傳統旅遊線路中旅客們只是匆匆游覽,從來沒有仔細認識過這個國家。其實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島嶼與半島的海洋國家,具有很長的海岸線。沿海風光秀麗,適合休閑度假。
竹園國旅中國公民旅遊部負責人肖鵬先生認為:「馬來西亞的旅遊受到了交通方面的制約,僅有馬航和國航有不定期直飛馬來西亞的班機,相對新加坡和泰國來說,在交通上航班量不夠,導致遊客和旅行社方面在選擇上不夠方便。現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也在配合國家旅遊局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政策」。
馬來西亞旅遊局中國辦事處的市場經理寧麗女士告訴本報記者,「早在非典時期,我們已經察覺到當今國內居民對健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就開始嘗試宣傳健康休閑度假,馬來西亞也逐漸向旅客介紹自己的自然海島資源,提倡休閑游。」
在2004年5月24日開幕的「馬-中旅遊交流會」上,馬來西亞旅遊部部長拿督廖麥克杜雅先生表示,中國已成為除「鄰居」新、泰、印尼外的全球最大旅遊顧客市場。因此,如何調整旅遊策略,進一步提高中國遊客業務,是馬來西亞旅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的問題。他的這番話似乎也說明了一些問題。不少旅遊界人士表示,這次推介會與往年頗為不同,馬來西亞首次以「一國休閑游」作為推介的主題,而此次推介可能是借「休閑」概念避嫌,暗渡陳倉想「單飛」。從這一點上看,馬來西亞似乎比新加坡及泰國先行一步。
泰國強勢營銷恢復人氣
泰國,與中國距離近,民間文化多有淵源,因此近年來中國公民紛紛把泰國作為第一次出境游的目的地。海嘯發生之後,泰國旅遊局官方,為重振人們對泰國的旅遊信心,特製定「強勢營銷」策略以便激活泰國游。
據泰國旅遊局駐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周仰遠先生介紹,泰國旅遊局和當地業者都希望能以真心贏得遊客重新的青睞。無論是官員、酒店主管或在街邊擺攤的小販,都在呼籲遊客們放心回到泰國遊玩。
今年3月份,泰國旅遊局自掏腰包邀請媒體前往當地度假勝地采訪,希望記者能發回正面的報道。據悉,參加這次采訪的中國媒體高達千人。國外旅遊目的地為在中國推廣旅遊業務,邀請幾家相關媒體去本國參觀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像泰國這樣邀請上千人,在旅遊界還不常見。可見,泰國游在媒體宣傳上的力度非同一般。為恢復重災區普吉的旅遊業,泰國將高爾夫公開賽地點挪到普吉島。
印尼加入搶客游戲捆綁銷售出奇招
印尼介入爭取中國遊客的行動相對新、馬、泰三國稍晚,那麼印尼是否會抓住東南亞旅遊重新洗牌的機遇,大力發展對華推廣呢?
印尼駐華大使館公使譚舵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新興的東南亞旅遊目的。印尼的旅遊推廣在中國出境旅遊市場起步較晚。2004年,中國赴印尼旅遊的人數僅有8萬人,這個數字與印尼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相比,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為了迎接中國遊客的到來,印度尼西亞將放寬中國公民赴印尼旅遊的簽證政策,給予中國遊客落地簽證的待遇,並大幅度降低簽證費用。印尼方面希望這一友好的舉動將大大吸引中國遊客赴該國旅遊。
印尼駐華大使館公使譚舵先生進一步解釋說:「首先我們會充分了解中國遊客的出遊心態,並且採取一些相關的促進措施,例如,和新加坡的組合旅遊,這是我們的推廣方式之一,『非常11』組合旅遊行程大多包含印尼著名的度假勝地巴厘島。該島在2004年被評為世界七大度假島嶼之一,它獨特的熱帶風光將帶給中國消費者獨特的休閑體驗。還有就是落地簽證待遇,印尼方面將給予遊客最長達30天(簽證費25元)最短7天的旅遊簽證(簽證費10元)。其次,通過媒體宣傳和搞活動促進推廣。第三,印尼將與澳大利亞捆綁銷售,將旅遊線路盡力調整成能符合中國遊客需求的線路。目前,此線路正在准備當中,估計3個月後遊客就能見到這個產品。」
東南亞旅遊格局生變,幾家歡喜幾家憂。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對於各國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新的機遇。東南亞各國及相關的旅遊服務機構已經行動起來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國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了新的營銷策略。至於誰能在這場新的戰役中脫穎而出,誰的產品更能迎合消費者口味,還有待於市場的考驗。但無論如何,新產品的推陳出新終歸受益的還是中國的旅遊消費者。
⑧ lazada和shopee哪個好點
01、發展階段不同
雖然兩者成立時間不同,但是最終正面交鋒時間,還是要從2018年阿里正式重用Lazada開始。2018年3月,阿里追加20億美金投資,持股達83%,彭蕾出任董事長,Lazada完全成為阿里平台,代替速賣通征戰東南亞市場。
成立於2012年Lazada在新加坡創立總部,業務范圍即覆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六個東南亞國家。
後起之秀的shopee脫胎於游戲公司Sea Group,於2015年成立,最初只在新加坡設立了總部,主打新加坡市場。
後來市場拓展至馬來西亞、泰國、台灣、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共七大市場,2019年底開辟了巴西第八市場,宣告shopee正式走出地區,跨向全球;而其競爭對手Lazada成立時間更是比shopee早了三年。雖然兩者成立時間各有差別,但是兩者都處於快速增長的東南亞增量市場,兩大平台都在快速發展。
3月4日Shopee的母公司Sea Limited發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2019全年財報。數據顯示,Sea第四季度調整後的總收入為9.091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33.5%;
集團全年經調整的收入達29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78.1%。其中,Shopee2019年的GMV達176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71%;全年總訂單數達12億單,同比去年增長100.5%。
Sea在其發布的財報中也提到電商部門Shopee依然擁有強大的用戶留存率。 據悉,從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其訂單留存率接近70%。其中,印度尼西亞作為Shopee最大的市場,其訂單留存率甚至高於同期的全集團留存率。
阿里巴巴集團於去年8月底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季度業績,以持續強勁增長開啟新財年,Lazada連續三個季度訂單同比增長超100%。
Lazada繼續專注於保持強勁的用戶增長和用戶互動,施行了有效的獲客計劃,移動日活躍用戶同比翻番。據統計,連續6個季度,Lazada的月活躍用戶數都在東南亞消費平台排名保持第一。
02、入駐和流量不同
賣家在shopee上可以招商、自主申請等多種形式開啟店鋪,而lazada最先開始則是以邀請為主要的擴店方式,直到阿里投資後,才陸續開放賣家自主申請通道。這不僅保證了其定位的准確和品牌,也吸引了優秀的賣家加入。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shopee現在廣泛招商,新手入駐的門檻比Lazada低,Lazada需要入駐這在其他電商平台月營業額5萬美金以上,這對於賣家來說不友好。
流量差異方面,通過流量工具similarweb,shopee和Lazada的平台流量呈現出明顯的差別:不含台灣,shopee的整體流量也更大,呈現出更大的競爭優勢,兩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優勢性站點。
03、平台的定位不同
對比兩大平台,shopee的品牌策略更向國內的拼多多,走的是C店路線;lazada則走了高端路線,傾向於突出自己的品牌形象,這點和天貓類似。
shopee定位瞄準的是東南亞中低層次消費市場,而lazada則面對的是白領、學生階層,兩者的經營方式也因此產生了區別,低價秒殺、爆款等方式是shopee的主要營銷策略;lazada的消費人群則有更大的消費溢價,同時lazada營造了品牌好物低價出售的消費分為,這有助於促進消費的轉化,保證平台和商家的利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lazada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Shopee
⑨ 互聯網自媒體發展的新趨勢
互聯網媒體發展六大新趨勢
一、移動化、數據化、智能化
1994年4月20號互聯網正式進入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和推動下,我國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以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等門戶網站為代表的門戶時代,以新浪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時代,目前已經進入以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為代表的智能媒體時代。智能媒體時代的典型代表是創立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其主要特徵是移動化、數據化和智能化,鑒於今日頭條代表著互聯網媒體發展新趨勢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近年來,互聯網媒體紛紛掀起向今日頭條學習和對標的風潮,這種現象可以簡稱為「頭條化」。除了網易、搜狐、阿里UC之外,在中國最擅長做互聯網產品的騰訊也開始向今日頭條學習。具體到騰訊,一是抽調懂技術和產品的帥才親自掛帥,由著名的產品經理、騰訊COO任宇昕親自操盤;二是把OMG定位為技術和產品驅動內容分發部門。一方面網路媒體事業群下快報產品部更名為興趣閱讀產品部,職責調整為負責興趣閱讀產品天天快報的研發運營推廣工作,快報的個性化推薦技術建設和體驗優化,以及快報的內容運營工作;另一方面網路媒體事業群下成立內容平台部,負責搭建公司級內容開放平台,包括內容合作體系、內容生態體系,內容運營體系、內容數據體系、內容品類體系、內容特徵體系等工作,建立公司級安全,健康,完善的內容生態,支持公司各大平台的內容分發需求。
1.移動化
在3G尤其是4G技術的推動以及大規模商用和滲透下,我國互聯網從PC互聯網快速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移動紅利成為互聯網媒體發展的重要紅利。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目前,移動紅利基本上被今日頭條、微信、微博、快手等互聯網分發平台和媒體瓜分殆盡,移動化已經成為標配和操作系統。
2.數據化
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成熟,一方面可以對數字化內容數據化,通過對數字化內容打上顆粒度很細的標簽,內容可以更好地結構化、標准化,內容的價值也能帶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另一方面可以對用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深度的標簽化,進而更好地了解用戶的消費行為和潛在價值。從商業價值的角度,用戶遠遠大於受眾和網民。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大數據技術出現之後才有真正的用戶概念,在傳統媒體時代,只有受眾而沒有用戶,在PC互聯網時代,只有網民也沒有用戶。當前,智能媒體正在快速迭代傳統媒體和門戶網站,根本原因就在於傳統媒體和門戶網站「用戶連接失效」。
3.智能化
門戶網站興起之後,在給我們帶來豐富、多元的海量信息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信息過載」的世紀級難題,隨著每個人的好友越來越越多,社交媒體也越來越重,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用社交關系推薦來解決信息過載的辦法也已經失靈,而唯有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之上的智能信息匹配才能有效解決信息過載難題,即在用戶個性化、定製化的信息需求和豐富多元的海量信息之間通過科學的演算法推薦來實現高效匹配。
從目前發展來看,移動化紅利已過,而數據化和智能化紅利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可挖,所以所有的互聯網媒體紛紛向數據化和智能化轉型也就理所當然了。
二、從CTC(Copy to China)到CFC(Copy from China)
1.前期我國互聯網媒體採取的多是CTC模式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一直是互聯網新模式和商業模式領先者和創新者,1994年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在美國創立了雅虎,也開啟了門戶網站模式1996年4月12日,雅虎以13美元的發行價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後,我國的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等紛紛把「門戶網站模式」引入中國,並成功在美國上市。除了以新浪網等為代表的門戶模式,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模式,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搜索模式,新浪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亞馬遜、谷歌、Twitter和Facebook等的影子。在CTC模式下,我國互聯網媒體的實力與國際互聯網巨頭相比差距懸殊,我國的互聯網媒體基本蜷縮在國內市場被動防禦,而不可能像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縱橫四海、在世界范圍內跑馬圈地。
2.CFC開始成為潮流
首先,我國互聯網媒體實力快速增強。得益於國內規模龐大、縱深寬廣的市場,快速增長的經濟和全面發展的社會,非對稱管制的互聯網政策以及對復雜場景的創新性理解,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媒體狂飆猛進,用戶數、收入、凈利潤、技術能力都飛速成長,已經成為世界互聯網領域的重要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創立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完全採取基於最新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引領了世界互聯網的新趨勢。經過移動互聯網和中國復雜場景錘煉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在世界互聯網舞台上實力更為強勁、心態上更加自信、主動權也更強。雖然我國互聯網媒體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是其主要市場還是主要集中在只佔全球互聯網人口的五分之一的國內市場,對於互聯網媒體這種「二八效應」特別顯著的行業來說,如果不通過有效的國際化戰略進軍另外五分之四的國際市場,就會被美國互聯網媒體巨頭越拉越遠。
其次,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和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平台在國內取得領先優勢之後,紛紛從防禦國門到主動開辟海外戰場,吹響了反擊戰的號角,代表著新時代的新趨勢。一是阿里國際化布局主要集中於電商和支付領域,而媒體領域較少。包括耗資2億多美元投資了矽谷的移動聊天和視頻通話應用Tango、向美國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注資近8億美元、阿里UC將在未來兩年內准備向東南亞地區投入3000萬美元,扶持該地區的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二是騰訊在媒體領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投資。主要包括2016年12月末全資收購了泰國最大的門戶網站 Sanook Online (曾在2010 年收購了其近半股份),2012年也購入了韓國領先的移動信息服務提供商Kakao若乾股權,通過公開市場入股「閱後即焚」視頻社交App SnapChat母公司Snap,持股比例超過12%。
三是新勢力的代表今日頭條主動到北美開辟海外主流市場。早在2015年6月,今日頭條就啟動了國際化戰略,通過自建以及收購的方式在日本、印度、東南亞、北美、巴西等地作了相應布局,而其他媒體領域的主要布局包括:2017年11月,完成了對海外音樂短視頻平台Musical.ly 的收購,交易總價近 10 億美金;2016年10月,以2500萬美金領投印度最大的信息分發平台Dailyhunt的D輪融資;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控股了印尼一家排名前三的印尼語新聞推薦閱讀平台「BABE」;2017年年初通過「資本+技術輸出」的方式全資收購北美主流短視頻應用Flipagram;2017年11月,收購和投資了獵豹移動旗下的新聞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 和直播平台 Live.me。
第三,主動出擊北美主流市場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當前國際傳播格局出現了本質變化,互聯網成為國際傳播能力的核心平台和競爭主戰場。在傳統傳播時代,美國藉助新聞集團、CNN、時代華納等實力強大的國際傳媒集團,在國際傳播中居於主導地位,其他發達國家也憑借其旗下的國際傳媒集團獲得一定的國際話語權。但在互聯網傳播時代,美國藉助谷歌、Facebook、Twit ter等在全世界跑馬圈地,而其他國家則沒有能與之在國際市場上匹敵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國際傳播能力相比傳統傳播時代,實力更強、領先優勢更為顯著。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而今日頭條等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北美主流市場,構建基於移動互聯的新傳播體系和傳播平台,能夠將國內正能量的故事傳遞給國際社會,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有效地提升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的是,目前在技術、用戶、規模、實力等各個方面,美國的互聯網媒體巨頭仍然有著顯著優勢,而我們要從CTC模式成功切換到CFC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互聯網廣告居於主導地位
2012年,我國報業開始進入斷崖式下滑通道,2015年電視業也步入大幅度下滑的泥沼,經過近幾年的此消彼長,互聯網媒體廣告已經成為占據媒體廣告市場的絕對主導力量。
1.我國互聯網廣告體量大且保持高速增長
與傳統媒體廣告收入繼續大幅度下滑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經體量很大的互聯網廣告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網路廣告已經從2011年的537.7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2902.3億元,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增長了4.40倍。而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廣告司劉敏司長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廣告產業總體規模達到6489億元,其中互聯網廣告收入佔比2200億元,占總體廣告收入的30.82%;據有關機構預測,2017年互聯網廣告佔比將達到54%,傳統媒體佔比將下降至46%。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統計年報和國家統計局提供的廣播電視設備製造業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廣播廣告收入為145.83億元,全國電視廣告收入1004.87億元。可以預測的是,2016年報紙的廣告收入應低於500億元,期刊的廣告收入不到100億元,四者之和應低於1800億元。無論是基於艾瑞咨詢的數據還是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網路廣告的收入都已經遠遠超過四大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之和。
此外,根據艾瑞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網路廣告季度市場規模為698.9億元,同比增長31.1%;第二季度為861.6億元,同比增長28.5%;上半年網路廣告收入為1560.5億元,同比增長29.65%。可以看出,2017年我國網路廣告收入雖然已經超過3000億元,但是依然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長。
其次,互聯網媒體廣告收入的馬太效應明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社交媒體和智能媒體等更為先進的互聯網媒體正在快速迭代傳統門戶網站,新浪網、搜狐網等門戶網站的廣告收入增速較低甚至出現負增長,而騰訊、阿里巴巴、網路、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互聯網廣告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前三季度,新浪網門戶廣告收入為8.872億美元,同比增速47.47%。但在新浪網路廣告營收同比增長的2.856億美元中,新浪微博的廣告和營銷收入同比增長2.814億美元,可以看出新浪門戶網站的廣告收入增長僅僅為可以忽略的0.042億美元;網易網的廣告收入為16.72億元,同比增長12.37%;搜狐網的門戶網站廣告收入為2.42億美元,同比下滑30.86%;鳳凰新媒體的廣告收入為9.429億元,同比增長7.27%。其中,第一季度PC廣告收入同比下滑21.5%,第二季度同比下滑21.2%,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1.8%;騰訊的廣告收入為280.78億元,增速為50.20%,預計全年廣告收入會超過400億元,超過全國報紙的廣告收入;網路前三季度的廣告收入為527.21億元,同比增長9.06%。雖然第一季度出現1.3%的下滑,第二季度同比增長5.6%,但是第三季度已經同比增長22%,預計今年會達到800億元,超過報紙、期刊和廣播的廣告收入之和;新浪微博前三季度7.413億美元,同比增長61.15%。具體見表1。
表1 2017年前三季度互聯網媒體廣告收入及增速 %
互聯網媒體 2017Q1 2017Q2 2017Q3 前三季度合計
值 增速
新浪網(億美元) 2.28 2.952 3.640 8.872 47.47
網易網(億元) 4.45 5.96 6.31 16.72 12.37
搜狐網(億美元) 0.81 0.86 0.75 2.42 -30.86
鳳凰新媒體(億元) 2.411 3.387 3.631 9.429 7.27
網路(億元) 147.38 178.83 201 527.21 9.06
騰訊(億元) 68.88 101.48 110.42 280.78 50.20
資料來源:根據互聯網公司財報整理。
此外,阿里巴巴雖然沒有公布自身的廣告數據,但是根據艾瑞的數據,其2016年的廣告收入為821.5億元,且從理論上講其廣告收入增速與其營收收入增速成正比,阿里巴巴前三季度營收為1258.56億元,同比增長60.18%,預計2017年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會超過1200億元,超過傳統電視的廣告收入。
四、雙融加快
首先,產業融合高速推進。互聯網打破了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不同產業之間開始快速跨界融合,之前涇渭分明的產業邊界已經不存在。產業融合一方面使得互聯網巨頭可以打造巨大的生態系統,無論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網路,都在打造跨越多個行業、參與者眾多、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產業融合也使得「跨界打劫」時常發生,直接後果就是互聯網媒體的競爭更為激烈。
其次,產金融合。金融業是產業上的皇冠,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和助推,無論是已經是功成名就的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等BAT互聯網巨頭,還是新興的今日頭條、快手等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一是今日頭條2016年以110億美元估值融資10億美元的基礎上,2017年又以220億美元的估值獲得20億美元巨額融資,以支撐其在微頭條、短視頻、抖音和悟空問答等各個業務線的全面拓展;二是愛奇藝完成一筆15.3億美元的可轉債認購,主要認購方為網路、高瓴資本、博裕資本、潤良泰基金、IDG資本、光際資本、紅杉資本等,其中網路認購3億美元。充足的資金能夠幫助愛奇藝鞏固和擴大自身的領先地位,相信不久的未來其盈利已不是難題。三是快手以30億美元估值獲得3.5億美元的融資,此次融資由騰訊領投。四是一點資訊以3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1.2億美元,這也是其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之後的新一輪融資,由北京文投集團投資。此外,在美國資本市場,搜狗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募集5.85億美元;在香港市場,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募資總額73億港元。
五、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經濟是規模經濟效應極其顯著的行業,近些年,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大力通過投資和並購進行戰略性布局,尤其通過在優勢領域的收購來提升自身的市場佔有率,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首先,在網路游戲產業領域,基本形成了騰訊和網易的雙寡頭市場結構。根據《2016年游戲產業年會》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655.7億元,其中移動游戲市場規模達819.2億元。2016年,騰訊的網游收入為708.44億元,其中手游收入約382億元;網易網路游戲凈收入為279.80億元,手游收入大約為179.07億。可以看出,騰訊和網易的網路游戲收入之和為988.24億元,手游收入之和為561.07億元,分別占網游總收入和手游收入的59.69%和68.46%。2017年前三季度,騰訊的網游收入為735.16億元,預計全年會超過1000億元,網易的網游收入為282.77億元,預計全年有可能達到400億元。2017年,騰訊和網易在網路游戲市場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
其次,在互聯網廣告領域,阿里巴巴、網路、騰訊和今日頭條成為主導。2017年,預計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超過1200億元,網路的廣告收入超過800億元,騰訊的廣告收入超過400億元,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超過150億元,四者合計為2550億元,占據了互聯網廣告市場的70%以上。
第三,在數字閱讀領域,閱文集團處於領先地位。閱文集團由騰訊集團花50億元收購的盛大文化和其旗下的騰訊文學整合而成。根據閱文集團公開的招股書,閱文集團2016年實現營收25.68億元,較2015年的16.06億元同比增長59.1%。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網文市場規模達到46億元,閱文集團佔比為55.83%。
第四,在音樂領域,已經形成了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音樂佔主導的市場結構。
六、新巨頭浮出水面
目前,在互聯網媒體領域,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等BAT互聯網三巨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而隨著今日頭條的強勢崛起,必將會成為互聯網媒體領域的新巨頭。
創立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依靠其徹底、全面的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全新技術底層架構,緊緊抓住大數據技術紅利、移動互聯網紅利、自媒體紅利和短視頻紅利,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短短5年左右的時間內成長為超級獨角獸。根據各類報道數據顯示,今日頭條2015年收入在16億元左右,2016年收入在60億元左右,2017年收入將超過150億元,而預計2018年的收入將在300到500億元之間,2017年初在引入20億美元戰略投資時估值為220億美元。高速發展中的今日頭條在穩固了智能分發平台領頭羊的地位之後四處出擊,先是用火山小視頻去對標快手,再用微頭條去對標新浪微博。
此外,快手、B站、一點資訊等都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
⑩ 到印尼旅遊必買的有哪些 吃 穿 用 玩
1. Wayang木偶
陶器自古以來就在印度尼西亞生產。主要是陶器和stone器。後來,中國人引入了瓷器。印度尼西亞有許多陶器製造中心。其中最著名的是Kasongan,Pundong,Melikan,Klampok,Plered,Sitiwinangun,Lombok和Singkawang。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傳統,創造了有趣的民族設計混合體。直到最近,印度尼西亞製造的大多數陶器都是純色的,沒有太多裝飾。但是,隨著出口的增加,更多的裝飾性陶器開始出現。
今天,印度尼西亞的陶器包括小雕像,花瓶,盆和各種裝飾性物品。每件商品的價格在5美元到100美元之間,而真正物超所值的商品要收取更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