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黃奕聰什麼時候去印尼

黃奕聰什麼時候去印尼

發布時間:2022-12-24 01:30:20

Ⅰ 金光集團APP是上市公司嗎

金光集團APP不是上市公司,但旗下擁有多家上市企業。
(1)黃奕聰什麼時候去印尼擴展閱讀:
(一)金光集團(APP)在中國設立的企業主要是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其投資股東是香港富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印尼籍華人黃奕聰先生在1962年創立了印尼金光集團,30年後,自1992年起,印尼金光集團開始在中國投資。本身不是上市企業,但旗下擁有多家上市企業。其中,2020年通過在二級市場四次舉牌成功收購山東博匯紙業,成功利用資本手段控制了中國紙業市場。
(二)金光集團APP是金光集團的核心產業。創立於1972年,旗下的產品橫跨生活用紙、工業用紙和文化用紙以及紙製品,年生產加工總產能達到2300多萬噸,覆蓋全球六大洲,超過150個國家。有人會不理解APP的含義,以為是移動端的軟體名稱,其實不是啦,它的全稱是「Asia Pulp & Paper Co., Ltd.」,所以簡稱為APP了。
(三)金光集團APP(中國)旗下擁有著林務事業部、紙漿事業部、工業用紙事業部、文化用紙事業部、生活用紙事業部等。截至 2017 年底,APP(中國)擁有 30 多家全資和控股漿紙企業,以及 18 家林業公司,總資產約 1582.19 億元人民幣,年加工生產能力約 1,100 萬噸,2017 年在華銷售額約 552.86 億元人民幣,擁有全職員工逾 3 萬名。APP(中國)致力於從多方面大力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四)金光集團APP(中國)有完善的員工培訓制度,從新進員工的迎新訓練,上崗前的崗位職責、規章制度、作業操作流程指導,到入職後的專家訓練(ISO體系、特種作業、QA課程、MBOS訓練、6Sigma訓練)等等。金光集團APP(中國)提倡員工終身學習,在營造學習環境方面給予員工很大支持。如籌建圖書館,鼓勵員工在職進修,每年制定員工年度培訓計劃,組織員工參加相關領域或專業的研討會,以增進員工與外界的交流,全力塑造學習型組織並培養學習型人才等。

Ⅱ 泉州的海外華僑有多少他們分布在世界的那些地方為家鄉辦了哪些公益事業投資建設了哪些項目

祖籍泉州的海外華人華僑大約有700多萬,分布於世界五大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居住在東南亞各國,旅居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4個國家的泉州僑民,尤為集中。旅外鄉親心系桑梓故土,懷揣回報家鄉、兼濟蒼生的博愛情愫,捐資於文教、衛生、交通、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建造樓宇、購贈設備、設立基金等,濟世惠民,拳拳愛心,赫赫義舉,德澤黎民而功施社稷,貢獻至偉。
城鄉處處,先後涌現了華僑大學、仰恩大學、光前學村、慈山學村、季延中學、梧桐中學等巨額僑資建造的知名學府。泉州大地,星羅棋布的僑建學校、醫院、體育館、圖書館、老人會、道路、橋梁,凝聚著海外赤子奉獻給父老鄉親的一片真情。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已接受「三胞」捐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捐資超億元的個人或團體有李氏基金、黃仲咸、洪祖杭等9個團體和個人,捐資超千萬元的有107人。尤其是教育事業,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更是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財力,在捐助的60多億元善款中,70%以上用於興教助學,可以說,泉州從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到中專、大學乃至老年大學,85%以上學校受益於三胞的捐助。其中設立各類教育基金會843個,基金總額達4.32億元,以基金獲利歷年用於獎教助學逾5億元。愛心所及,不囿於一時一地,有的惠及全省、乃至全國。

Ⅲ 這些在海外被稱「大王」的福建華人富豪,你知道幾個

福建華人闖盪在海外,遠離家鄉,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商業頭腦,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才被稱作大王,對於他們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不過據資料顯示,被稱為大王的還真不少。

黃奕聰:印尼“椰油大王”。他創立的金光集團主要從事椰子種植和加工業。其子公司李必模在雅加達、泗水、王家禧和其他椰子產區建立了10多家椰子油工廠。其椰子油約佔全國總產量的60%。因此,他有“椰油大王”的美譽。

Ⅳ 陳江和的集團發展

有了第一桶金之後,他決定轉向實業。70年代中期,陳江和開始籌建自己的第一間工廠--三夾板廠。當時,印尼森林行業都是出口原木,利潤很高,到日本等地加工後有的又返銷印尼。而他卻決定把木材加工成夾板外銷。當時在印尼建這樣的工廠,拿生產准許證很難。陳江和去找工業部長,部長是名中將,部長終於被說服,他叫手下幫陳江和辦理准許證,還問他大概多久可以建好,陳江和答14個月左右。工廠很快在棉蘭附近動工,結果不到10個月就建好了。工廠總共投資1000萬美金,聘用員工2000名,這在當時算是大投資、大規模。當他向部長報告進度時,部長半信半疑,叫人來調查。後來部長對陳江和說:「你真的建好了,我會向總統報告,讓他來剪綵。」陳江和聽了又驚又喜。
1975年8月7日,總統果然帶領7位部長來為陳江和的新廠剪綵。總統問了陳江和很多問題,包括為什麼做這個行業,夾板成本是多少,賣出去價錢多少,獲利多少,能給多少人解決工作問題,並拿一張紙讓他慢慢寫下來。他跟陳江和一起算,算完了,他說:「印尼應多製造夾板,應禁止原木出口,這樣可增加就業機會,多賺外匯。」從那個時候開始,政府便漸漸改變了印尼森林行業的政策,3年後就不再出口原木了。陳江和的這家工廠至今還在運作,一直在盈利,從沒出現過虧損。產品以前出口歐洲,1978年後出口到中國。
和印尼首富合作到1983年,陳江和的金鷹已發展成為一家資產幾近一億美金的中型企業,經營范圍也已拓展到了為石油公司承包工程、夾板廠、棕櫚油和地產等領域。但是,陳江和並沒有滿足,他很想把棕櫚油這個項目做大,但以他當時的實力還不夠。作為商界後起新秀的陳江和用誠意打動了當時的印尼首富林紹良,攜手合作開拓棕櫚油項目。後來印尼富商黃奕聰也加入合作。他們把棕櫚油項目做得有聲有色,僅用五、六年時間工廠就賺到了十幾億美金。陳江和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獲,是學到了很多做大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之後,他的企業越做越大,到今天,已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工業集團之一,員工達5萬多人。

Ⅳ 黃柏年的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創始人黃奕聰的兒子

《高傅2012胡潤上海財富白皮書》顯示來自台灣的旺旺集團蔡衍明、來自印尼的外灘中心黃柏年和來自香港的瑞安地產羅康瑞是駐上海外來富豪前三名。
1990年代初,上海房地產剛起步的時期。黃柏年注意到,上海高檔寫字樓每平方米的租金可以達到90塊美金一個月,周遊過列國的他覺得:這裡面藏著一個很好的投資回報。於是,金光集團在1994年進入上海投資。
在外灘中心的建設中,黃柏年提出:「要做就做最好的精品,完成21世紀的一項建築傑作。」從設計、施工、到最後裝潢,外灘中心都是按照當時的最高標准,這使得整個項目的投資高達4億-5億美金。不計成本,只求最好,黃柏年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
黃柏年進入上海兩年,地都還沒有拆遷完,上海高檔寫字樓的租金已經由每平米90美元跌到了9美元,跌了90%。1997年更是遇到亞洲金融風暴,一直到2000年,這段時間成為了黃柏年有生以來最辛苦的時候:樓才剛剛蓋好一小部分,而時間已經過去了6年。
逆流而上還是避重就輕?財富的承繼者開始經受著命運的考驗。
「大家都在觀望,我沒法觀望啊,錢都投下去了,只有繼續投,那個時候的利息每天真是相當於送出去一部賓士汽車。但是不能急,急也沒有用。中國的特色就在這里。所以我後來一直在想,作為一個外國投資者,你不能覺得你有錢來投資就什麼都行了,其實不是這樣。你要慢慢來,要慢慢學,學中國人怎麼做事,怎麼思考問題,中間的文化是什麼,要深入了解,深入體會。」說到這里的時候,黃柏年的語氣十分低沉。
「打造外灘中心,我花費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其中嘗遍了甜酸苦辣,大家都戲稱我『八年抗戰』」。
在上海市政府的幫助下,黃柏年渡過了難關。他「只求最好」的設想也一步步落了地。

Ⅵ 華豐方便麵的金光集團和金龍魚是哪個國家的

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由印尼知名華人黃奕聰先生於1962年創立,現有數百家法人公司,擁有員工15萬名,資產約200多億美元,曾被世界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為印尼第一大財團。

金光集團投資范圍遠及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地。目前,集團已發展形成四大核心產業:制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1992年起,金光集團開始在中國投資。

金龍魚」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隸屬郭兄弟集團下的糧油集團的旗艦公司。嘉里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下屬的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額投資的營銷策劃及管理公司.

Ⅶ 黃奕聰的介紹

黃奕聰(Oei Ek Tjhong,1923- ),印尼姓名伊卡·芝布塔·威查雅(Eka Tjipta Widjaja),印度尼西亞華人企業家,印尼華人企業集團「金光集團」的創辦人和前董事長。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奕聰的「金光集團」一直被印尼或東南亞有關經濟刊物列為印尼全國最大的200家企業集團之一,是僅居於林紹良「三林集團」和謝建隆「阿斯特拉集團」之後的第三大企業集團。1993年,謝建隆將他的「阿斯特拉集團」股票出售並退出該企業後,黃奕聰及其企業集團已躍居第二位。1995年,黃奕聰榮獲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哈托頒發的社會奉獻忠誠勛章。1996年,榮獲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頒發的1996年新興市場最佳總經理獎。1黃奕聰退居二線後,現由其長子黃志源任金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亞洲全球》雜志公布的2011年印尼十大富豪排名榜,黃奕聰以120億美元家產晉升為印尼首富2。《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13年印尼富豪榜,黃奕聰及其家族以70億美元資產排第二位3。

Ⅷ 黃志源的人物簡介

黃志源,著名愛國華僑、印尼金光集團創建人黃奕聰的的長子,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1960年被父親送往中國求學,1963年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就讀。畢業後,返回印尼,加入其父黃奕聰先生創立的印尼金光集團。秉承父親 「勤儉誠信」的精神,他開拓進取,以漿紙業為主打,使金光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間小工廠巨變為總資產100多億美元的APP紙業集團,並躋身於世界紙業十強之一。1992年開始進軍中國,推行循環經濟的造紙模式,致力於探索造紙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創新實踐林漿紙一體化,在大陸擁有約40億美元的資產,投產了13家工廠與5家林場,成為中國最大的造紙企之一。1989年,為表彰黃志源先生的傑出才能和業績,印尼政府管理協會授予他傑出管理獎。在中國,黃志源先生亦獲得寧波、鎮江榮譽市民等稱號,以及鎮江市人民獎章的榮譽。此外,作為具有國際聲譽的企業家,黃志源先生曾受到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及夫人的親切接見。作為華人,黃志源先生非常關心中國的經濟發展,積極參與並不斷擴大在華投資,僅其親自主抓的APP,便在中國擁有約40億美元的資產,投產了13家工廠與5家林場,此外,黃志源先生還熱心於中國的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資捐贈了不少資金和物品。
黃志源,1944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現任金光集團董事長、總裁。1963至1968年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 金光集團是世界著名的跨國企業集團,尤其是旗下的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簡稱APP)是亞洲最大的造紙公司,更是唯一一家躋身全球造紙業十強的華人企業,在世界造紙行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
自2004年起,金光集團連續多年榮登《福布斯》慈善榜前列。2008年,金光集團榮獲民政部「最具愛心外資企業」稱號並獲得「中華慈善獎」。

Ⅸ 羅溪鎮的著名人物

黃奕聰(Dei Ek Tjhong),印尼姓名伊卡·芝布塔·威渣雅(Eka Tjipta Widjaya),是當今印尼第三大華人企業集團「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的創建人和董事長。80年代以來,黃奕聰的「金光集團」一直被印尼或東南亞有關經濟刊物列為印尼全國最大的200家企業集團(包括印尼原住民企業集團)之一,是僅居於林紹良「三林集團」和謝建隆「阿斯特拉集團」之後的第三大企業集團。1993年,謝建隆將他的「阿斯特拉集團」股票出售並退出該企業後,黃奕聰及其企業集團已躍居第二位。1991年和1992年,黃奕聰都被列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50位富豪、企業家之一,財富約在10億美元左右,排名第12位。

閱讀全文

與黃奕聰什麼時候去印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