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海底發現了多少珍寶

印尼海底發現了多少珍寶

發布時間:2022-12-24 03:17:31

㈠ 印尼海灘出現神秘生物,你覺得世界上真的有人類未知的巨型遠古生物存在嗎

我覺得印尼海灘的神秘生物應該是一頭鯨魚的殘骸而已,世界上不會有人們未知的巨型遠古生物存在的。首先吧,任何生物都離不開陽光的,那麼這樣的話,就一定會出來感受陽光,就會被人發現。如果不需要陽光的話,他們的眼睛會退化,甚至不需要眼睛。所以這樣的話陸地上是不存在巨型遠古生物的,不過不排除有些動物比自己種族的塊頭要大,就好像人群中的姚明一樣。其次吧,近年各國為了發展經濟,對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空氣污染,海水污染,這些大大的改變了動物生活的環境,常能聽到鯨魚無故集體自殺,巨型生物的生活應該比較不方便,如今能生存的環境日益減少,連鯨魚都受不了,更何況遠古生物呢?還有就算海里真的有巨型生物,那它靠吃什麼生存,吃大魚?食物的競爭也存在一定壓力,存在捕不到食或者被同胞搶奪。第三點,可能存在造謠成分,人們對看不清的畫面存在一定的恐懼感,也許那個樣子只是一條在霧里航行的船或者是其他我們見到的生物。第四,以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把大海翻個透徹吧。深潛技術,衛星技術,聲吶技術,什麼東西在這些技術下都無所遁形,等印尼軍方將該海怪處理後,就知道答案是什麼,不過我還是想呼籲為鯨魚留點生存空間,世界是所有生物一起存在而美麗的,不要為了一己私利去破壞他。

㈡ 為什麼海底藏數兆億美元財寶

2007年5月18日,世界打撈業巨頭、美國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宣布,該公司從大西洋海底一艘古老沉船上,起獲重達17噸的殖民時期金銀財寶,總價值至少5億美元。該公司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出水」的最大一筆海底沉船寶藏。這次打撈轟動了世界,也再次引發了人們無盡聯想:世界各地的海底究竟還有哪些著名沉船?有多少寶藏?據估計,現今躺在海底的沉船財寶如果被打撈出來,總價值將達數兆億美元。

「阿托卡夫人」號

沉沒時間:1622年

寶藏:40噸財寶,價值4億美元

當年,西班牙對南美洲殖民地財富的掠奪採用了最野蠻的方式,一船又一船的金銀財寶成為殖民掠奪的罪證。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號所在船隊載滿財寶從南美返回西班牙。當航行到哈瓦那海域時,颶風席捲了船隊,「阿托卡夫人」號很快沉到海底。「尋寶人」梅爾·費雪全家人一起開始了下水搜尋。1955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拯救財寶」的公司,專門在南加州一帶的海域尋找西班牙沉船。妻子、兒子和女兒陪著費雪一起下水,在海底尋找夢想。他們一絲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頭的東西都要用金屬探測器探測。1985年7月20日,費雪和家人終於找到了「阿托卡夫人」號。這個當時號稱海底最大寶藏的沉船上有40噸財寶,其中黃金就有將近8噸,寶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財寶的價值約為4億美元,費雪成了富翁。

「蘇塞克斯」號

沉沒時間:1694年

寶藏:價值24億英鎊的金幣

1694年2月,英國派出了以皇家「蘇塞克斯」號為旗艦的一支海軍艦隊前往地中海,增援在那裡與法軍交戰的英國部隊。據文件記載,「蘇塞克斯」號還肩負一個秘密任務,它運載了大批金銀財寶,意在用這些財寶拉攏義大利的薩伏伊公爵加入反對法國的聯盟。然而,艦隊剛剛航行到直布羅陀海峽就遭遇海上風暴,「蘇塞克斯」號不幸沉沒海底。奧德賽公司於1998年開始尋找「蘇塞克斯」號,並在4年後宣布其已在水下發現了沉船的蹤影。奧德賽公司隨即與英國公司簽訂合約,負責打撈這艘沉船。然而,西班牙不久便要求從中分得一杯羹。去年12月,當奧德賽公司滿心歡喜地展開打撈行動時,受到西班牙軍艦的阻撓。奧德賽公司稱,當時雙方劍拔弩張,西班牙軍艦與其主要打撈船近在咫尺。針對西班牙方面的刁難和阻攔,英國國防部發言人日前重申了英國擁有「蘇塞克斯」號及船上財寶的立場。

「聖荷西」號

沉沒時間:1708年

寶藏:載滿金條,價值10億美元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緩緩從巴拿馬起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滿載著金條、銀條、金幣、金鑄燈台、祭壇用品的珠寶,這批寶藏據估計至少價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英國著名海軍將領韋格正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在附近巡邏。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全然不顧,天真地認為:大海何其大,怎會這么巧就遇上敵艦?當年6月8日,當費德茲在加勒比海驚恐地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傻了眼。猛然間,炮火密布,水柱沖天,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的甲板上,海水吞噬了巨大的船體。1983年,哥倫比亞公共部長正式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不屬於那些貪得無厭的尋寶者。人們估計,哥倫比亞政府已經找到了沉船地點,盡管打撈費用高達3000萬美元,但與這批寶藏相比算不了什麼。

「巴圖希塔姆」號

沉沒時間:唐代

寶藏:6萬件中國8世紀陶瓷製品

47歲的德國人蒂爾曼·沃爾特法恩,因為從東南亞海域打撈出一批價值連城的中國珍寶,轉眼變成超級巨富。當年,沃爾特法恩聽一個印尼雇員講了沉船故事,說船中可能有珍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沃爾特法恩得知這個消息後,對沉船產生了濃厚興趣。

沃爾特法恩從海底共打撈出6萬件物品,其中包括陶瓷酒壺、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銀餐具。這些珍貴物品都是產自8世紀的中國陶瓷製品。當時唐代的商人將瓷器裝上阿拉伯的獨桅三角帆船「巴圖希塔姆」號(這是沃爾特法恩給自己的海底發現起的名字),然後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地。研究表明,這艘船可能是在東南亞海域遇暴風雨襲擊後,撞到水下暗礁沉沒的。

考古學家表示,「巴圖希塔姆」號沉船向人們展現了無可爭辯的事實,那就是在12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海上貿易了。

「歌德堡」號

沉沒時間:1745年

寶藏:貨物估價至少2.5億瑞典銀

去年到中國訪問的「歌德堡」號商船其實是一艘按照實際比例製造的仿古船,原船「歌德堡」號於1745年9月12日在從中國返回時不幸沉沒在歌德堡港入口處,當時船上裝載著大約700噸的中國物品,包括366噸茶葉、100噸瓷器和19箱絲綢等。當時這批貨物如果全部運到哥德堡市場銷售,估計價值2.5億至2.7億瑞典銀。

「泰坦尼克」號

沉沒時間:1912年

寶藏:貨艙珠寶至少值數億英鎊

「泰坦尼克」號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美國紐約開始處女航,該船是英國當時建造的最先進的游輪,同時也被認為是永不沉沒的。然而,4月15日,「泰坦尼克」號在加拿大附近海域與冰山相撞很快沉沒。

1985年,「泰坦尼克」號殘骸在加拿大紐芬蘭島以東約610公里處3800多米深的海底被發現。由於「泰坦尼克」號當時的乘客中有不少達官貴人,專家估計,「泰坦尼克」號一等艙貨物倉庫內的財寶如今至少值數億英鎊。另外,由於「泰坦尼克」號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多來自「泰坦尼克」號殘骸上的東西本身就很有價值,比如一塊船上舷窗的黑市售價就高達2萬英鎊。面對「泰坦尼克」號這個大寶藏,不少探險公司和探寶者都在積極行動。但1992年,美國弗吉尼亞州聯邦法庭將獨家打撈權判給了「泰坦尼克冒險有限公司」。1993年,該公司被總部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皇家郵船泰坦尼克公司」兼並。2004年,該公司將從「泰坦尼克」號上打撈上來的殘骸和其他生活物品進行展覽,包括乘客行李、現金、珠寶等,再現了船上的奢華生活,這同時也說明「泰坦尼克」號的確是一個海底寶藏。

㈢ 除了葡萄瑪瑙,印尼還出產什麼珍寶

印尼還出產沉香。印尼除了出產葡萄瑪瑙,出產的沉香也是非常有名的,以清新高雅著稱。印度尼西亞是世界非常有名的沉香產地,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亞的海島風光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熱帶種植也算是印度尼西亞的珍寶。

印尼的沉香雖然很棒,但是印尼同時也出產了很多奇形異狀的石頭,這種石頭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石頭收藏者卻是珍寶。而且印尼位於熱帶地區,它有著很多美麗的、多姿多彩的熱帶植被,這種自然資源也是印尼的珍寶之一,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㈣ 印尼海底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我國想索要回來,結果如何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上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華夏民族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現如今人們可以看到的大量的古代建築以及古代文物,都是我國重要的文化成果,雖然我國發現和出土的文物眾多,但是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其實很多文物在戰亂中都流失到了國外,很多國外的收藏家手中或者博物館中,都可以看到中國的文物,不過想要從他們的手中要回,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對於這樣的巨額價格,中國很不理解,但對方表示,這些錢也不全是他們的,還有一部分要給印尼政府分成,畢竟這些文物是在印尼海域挖掘出來的,所以必須是這個價格,低於這個價格就不賣,而我國也非常為難,最終雙方談判失敗,我國沒能成功購買回這些文物,而對方也開始對這些文物進行公開拍賣,最終這些文物在2005年的時候被新加坡的一位富豪以2.4億的價格購買到手,中國失之交臂,很多歷史學家表示,這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因為新加坡大多都是華人,也算是到了華人文化圈之中。

這些文物有著重大的歷史研究意義和價值,他們不止是在經濟方面價值巨大,而且對研究中國歷史有著很大的意義,因為在之後的研究中發現,這艘船雖然是一艘阿拉伯帆船,但船上載的全是中國唐代的精美瓷器和一些手工藝品,只是因為在返航途中遭遇到了一塊巨型黑色礁石,導致帆船觸礁沉沒,距今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這些文物對於研究中國唐代文化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更有重大意義,不過可惜的是,因為對方獅子大開口,索要3.5億的天價,所以這些文物沒能回到祖國的懷抱,讓人非常的遺憾,但也讓人很不舒服,畢竟這些文物本來就是屬於中國的。

結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天祥

很多網友也紛紛表示,這件事就當是一個教訓,因為當時我國的國力不是很強大,那些小國家自然也不懼怕中國,試想如果當時我國有現如今的強大實力和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恐怕不用我們開口要,他們也會主動將這些文物物歸原主吧,所以現在我國的重中之重還是要盡可能地搞發展,只有強大自己,才不會被別人輕視,而我國也一直在這條道路上艱難地前行,一刻也沒有放棄,相信未來有一天,我國一定會站在世界的頂端,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呢?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觀點,記得關注和點贊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㈤ 當年印尼漁民撈7萬件唐代文物,我國希望文物回歸,對方開價幾個億

在中國之前的歷史中,曾有過一段風雨飄搖的歷程,這一段時間的中國飽受欺凌和踐踏,很多寶物都流失到了其他國家,比如說圓明園的銅首等,這些本來是中華民族瑰寶的東西,最後卻在其他國家,被列強占據著,並且怎麼也無法索要回來,這讓人覺得非常的悲傷,也因此越發覺得,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民族不夠強勢,就很容易遭遇這樣的情況。

這個價格,讓中國最終沒有辦法購買,畢竟當時中國各地的那些博物館,還不是完全以營利為目的,它們沒有什麼收入,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也拿不出這么多錢購買文物,不可能舉國之力、花費國家國庫的錢財,去拿到這么一個文物,所以最終這些文物在2005年的時候,被新加坡富豪以2.4億的價格買到手,寶物歸屬權塵埃落定。讓人捶胸頓足,非常惋惜,也對印度尼西亞的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好在後來有一位專家學者站出來,安慰大家,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他說雖然是落在了新加坡手上,但好歹這新加坡也是華人文化圈之內的,既然這樣,也就不算是中華文明的損失,民族是共通的,文化也不分國界,既然能有這樣一片沃土,讓這些文物珍貴的妥善保存,那也是一個好事啊。

㈥ 1986年 嘉士德中國文物專場拍賣會

22年前的一天,中國香港西南海域的海面上靜靜地停著一艘打撈船,在漆黑的夜幕下,它猶如幽靈一般。據一本收藏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館里的古航海日誌記載:1752年,一艘名為「歌德馬爾森」號的中國商船,在這片水域觸礁沉沒。當年,這艘從廣州出發的商船滿載著瓷器和黃金,准備駛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兩百多年後,一個名叫邁克.哈徹的英國職業海上打撈者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將自己的打撈船開到了這片海域。哈徹從「歌德馬爾森」號打撈上來了青花瓷器23.9萬件,每塊重達45公斤的金錠125塊。1986年,哈徹將這筆寶藏交給了荷蘭嘉士德拍賣行,換回了2000多萬美元的回報。從此,哈徹以「當代最成功的尋寶人」的頭銜名噪天下,而「南海沉寶無數」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尋寶人來到這里,盜撈中國的水下寶藏。
南海沉寶堪稱「海底瓷都」
其實,這並不是哈徹第一次從南海撈起寶藏。1983年,他就在這里發現了300多年前沉沒的中國明代帆船,船內滿載2萬余件瓷器。這些瓷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拍賣時以250萬美元成交,平均每件價值112美元。第一次嘗到甜頭的哈徹,從此鎖定了南海。他出高價雇來各種「人才」——考古專業的高材生、海難事故的研究者、東方海域的知情人,以及技術純熟的潛水員。1999年,哈徹在南海又找到了一艘載有100多萬件康熙年間四大官窯瓷器的清代沉船「泰星」號。為了便於運輸和抬高價格,他竟然敲碎了60多萬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將剩下的35.6萬件運往德國拍賣。這一次他賺了3000萬美元。
哈徹發現的寶物,或許只是埋葬在南海水下寶物的「冰山一角」。15世紀以後,隨著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的開通,海洋成為溝通全球的主要通道,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為貫通東西方的貿易通道。但是,在那個沒有機械動力的帆船時代,往來海上絲綢之路的船隻隨時會遇險沉沒,幾乎每隔29個小時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直到19世紀初,因遇上海盜和風暴而沉沒的貨船比例仍高達30%—40%。
據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統計,在中國的茫茫海域下「沉睡」著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沉船中還有一些英國東印度公司和瑞典等的外國沉船。這些船滿載的中國陶瓷、絲綢、金銀珠寶等寶藏也就隨船體下沉被大洋淹沒。有專家曾表示,這些沉船完全構成了一個「海底瓷都」,其數量難以估量。對中國考古學者來說,這些海底藏品承載著歷史的密碼,中國的航海史、海外貿易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國家關系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都將由此有新的延伸。可是,這些珍貴的歷史標本,在海外盜撈者的眼中只等同於鈔票。幾乎就在考古學者深入海底的同時,逐利而來的各色人等也瞄準了發財機會。
海外盜撈者野心勃勃
在蘇富比拍賣行,一件中國元代青花瓷罐曾拍出了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引誘著越來越多的「哈徹」加入到沉船打撈的隊伍。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他們不惜血本,利用各種手段在各個海域搜尋水下文物。與此同時,一些無力打撈本國領海內水下文物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印尼、越南也開始與西方撈寶公司合作。他們向這些公司頒發許可證,允許他們在領海內撈寶,之後再與頒證國分享利潤。不過,這些西方公司的勘查范圍通常都不會局限在頒證國的領海內,而會秘密潛到中國海域盜撈水下文物。於是,南海成了他們滿足慾望的「樂園」。盜撈、竊取、走私、拍賣……在中國海床上靜躺了千百年的沉寶,也在通過一條條隱蔽的商業通道流失。
參加過越戰的美國老兵費爾.格雷科就借與菲律賓政府的合作,盜撈了數萬件中國古董。為了「開發」南海寶藏,格雷科在菲律賓至少住了10年,從當地漁民的講述中一點一點搜集沉船信息。據菲媒體披露,從1997年到2002年,格雷科先後在南海發現了16艘沉船,撈起了約2.3萬件古董。這些文物都悉數被他運回了美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和《紐約時報》的記者曾到過他位於洛杉磯的住所。據他們形容,格雷科的花園里赫然立著幾個兩人多高的巨型花瓶;一大堆精美的瓷碗、陶碟被隨意擺在地上,「整個家就是小型中國古董博物館!」發達的互聯網讓格雷科輕易繞過公開拍賣文物的法律障礙,將古董賣給了私人收藏家。這一點讓菲政府異常惱火,曾發出逮捕令並要求美國將其引渡回菲律賓。但美國拒絕配合。
今年50歲的德國工程師蒂爾曼.沃特法有個野心,他要在未來的歲月里「一網打盡」南海最重要的海底寶藏。1998年,他在印尼勿里洞島(位於南海與爪哇海之間)附近水域2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好幾萬件保存完好的陶瓷製品。沃特法將這座海底寶庫取名為「黑石」號。在接下來的3年裡,他先後撈起6萬件唐代文物,包括陶瓷酒壺、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銀餐具等。研究推測,「黑石」號很可能是在穿越爪哇島途中,遇上暴風雨觸礁沉沒的。據中方考證,「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器品種相當豐富,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國都沒有出現過,「黑石」號的青花瓷也是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對研究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意義非凡。然而,在中國幾家博物館與沃特法的接觸中,沃特法都堅持把「黑石」號的絕大部分出水文物打包,以至少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而這是中國的博物館所無力承擔的。從今年年初開始,沃特法竟將他的撈寶工具伸向了中國南海。據印尼海洋漁業部估計,在「印尼周邊」的南海海域,有至少463艘貨船殘骸,許多船齡超過1000年。鑒於沃特法的「成績」,印尼政府打算將這463處南海沉船位置,盡數交給沃特法的探寶公司。
金融投資家、比利時人呂克.海曼斯也是印尼政府的「合作夥伴」。2004年9月,海曼斯勘察出了一艘來自10世紀的中國沉船,船很大,有70米長、15米寬。他在船隊上坐鎮19個月,指揮潛水隊下潛2萬次,把將近25萬件珍寶逐一打撈上來。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些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是龍、鸚鵡和其他異鳥;茶壺上清晰可見蓮花的圖案;青瓷上的釉完好無缺。巴黎博物館專家保羅.德斯盧克對海曼斯說:「知道你撈上了什麼嗎?公元10世紀的沉船極其罕見,我們對五代十國的認識非常蒼白,博物館里的文物極少,這艘船填補了空白。」在打撈這艘五代十國時期沉船時,海曼斯還在附近海域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不明物體」,但這處沉寶所處海域相當敏感,是印尼與中國有爭議的水域。就在他打算對新寶藏「動手」時,印尼警察突然查封了他在雅加達的藏寶倉庫,並指控他「非法撈寶」。海曼斯猜想,這也許是已經掌握了打撈沉寶技術的印尼政府想甩開他單干。
尋寶熱將毀掉很多寶藏
除了國際盜撈者,國內也有許多文物販子在盯著南海的寶藏。盡管我國早在1989年就對水下文物進行立法保護,但已發現的古船文物還是遭到當地一些漁民的哄搶。他們捕魚時有時候會一網拖出瓷器或古錢,便知道下面有沉船與寶物,於是就借機打撈,而有組織、有規模地盜取這些水下文物更是防不勝防。中國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張威告訴本報記者,在國內,盜撈海底文物的「銷售」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通暢的渠道和市場。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盜撈行為,都會在造成中國文物流失的同時,使這些文物的考古價值遭到毀滅性破壞。
中國水下考古中心就是為了搶救中國的水下文物於1987年成立的。而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即將出水,就是這個中心的傑作。張威說,目前制約我國水下考古的頭等問題就是資金。國外的水下考古都有企業贊助,但中國目前只有香港一家企業曾出100萬元贊助打撈「南海一號」。張威說,沿海調查一次就要花100多萬元,到一趟西沙來回要300萬元,一套潛水服要4000多元,就連一支深海燈也要1萬元,水下考古無疑是個昂貴的行業。被稱為「水下考古之父」的美國考古學家喬治.巴斯甚至曾建議中國不要搞水下考古,因為太費錢了。
盜撈者為何肆無忌憚
至於外國打撈公司為何能頻頻潛入中國海域,進行商業性盜撈或在其他海域打撈中國沉船,專家分析,這是因為無論國際法還是國內法,對海洋文化遺產的界定都太模糊。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授林燦鈴認為,目前我國相關文物法規定,「對於遺存於中國內水、領海內以及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海域內的文物,無論其起源於中國或起源於外國,均屬中國所有。對遺存於中國領海以外的其他管轄海域,及公海區域內的起源於中國的文物,中國享有辨認器物物主的權利」。然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這樣的法律界定都是不夠准確和完善的。因為對於中國領海外的其他海域可以確認為起源於中國的文物,它僅僅是規定了辨認的權利,也就是說僅僅運用了文物的「屬地原則」,而沒有追究文物的「屬物原則」,這顯然不利於我國文物所有權的保護。而一些西方國家如英國,就採用雙重原則,有利於其追討文物。此外,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這兩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區域內海洋文化遺產的歸屬,我國法律也沒有做出任何的相關規定。
與此同時,目前國際通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給商業盜撈留下了法律漏洞。該《公約》規定,對於在國家管轄權之內的海底發現的具有考古和歷史價值的文物應予以保護;並且特別強調對這類文物「要注意來源國(文化來源國或歷史、考古來源國)的優先權」;但公約中提出的這些條文大多概念含混不清,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來源國難以依此追討自己應有的權利。

㈦ 印尼海底千年沉船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對方要價3億,最後怎麼樣

在中國古代史中,不管是海上絲綢之路或是陸上絲綢之路都被看作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當今的實際情況,想要再現古代的絲綢之路似乎難度頗大,不過這樣的優良歷史傳統自然是不會被歷史淘汰,由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被認為是復興絲綢之路的重要舉措,如今備受世界矚目。

距離「一帶一路」的提出距今也有三年了,再回顧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時的內容,我們會注意到在這次開幕式演講上專門提到了印度尼西亞的千年沉船「黑石號」。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提到這艘沉船,它有什麼樣的故事?查閱文獻資料我們不難發現,這艘黑石號根據推算可能是在中國唐朝時期的沉船,在印度尼西亞海域被打撈之時船上載有的中國文物多達7萬件,面對如此龐大的文物數量,中國相關博物館也對這艘沉船曾經提出購買意願,可惜由於對方開價高達3億,經過綜合考慮中國方面不得不放棄。

說到底是這一類人對於這艘沉船的認識不足,首先沉船並不是中國的,船上的中國貨物也已被買走,只是歸途遇到意外沉了,何來民族的悲哀?國內文物界也提出購買方案,然而對方要價不合理,非我們過錯,何來國家恥辱一說?考古不分國界,對於黑石號來說它的最大歷史使命就是展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而不是被用作民族爭斗的武器。

㈧ 開發海底多金屬軟泥資源是怎樣的

多金屬軟泥是深海底的一種富含鐵、錳、鉛、鋅、銀、金等多種金屬的未固化泥質沉積物。金屬在泥中多以硫化物和碳酸鹽形式存在。把這種軟泥經過提煉後就可得到所需金屬。這種軟泥不像多金屬結核那樣普遍存在,而是只局限於紅海中部深度大約2000米的底部和東太平洋海嶺中部某些凹陷區,以及印尼外海布努維西海底火山區。在軟泥層之上還覆蓋著高溫高鹽的海水。目前發現,全世界約有1億平方千米的海底分布有重金屬軟泥,而且它也是活礦床。據估計,它們以5毫米/千年速率增長。在1億平方千米的面積上,僅銅一項1000年可凈增5000萬噸。目前已知的海底重金屬軟泥礦已有11處。德國已研製成功了一種開采多金屬軟泥的設備:即在采礦船下拖曳一根2000米長的鋼管,管底端裝一抽吸裝置。該吸礦管把含有海底重金屬軟泥的海水吸到采礦船上,經過去水處理,最後可得含32%鋅、5%銅、0.074%銀的濃縮金屬混合物。

㈨ 尼摩船長在哪裡看到價值千萬的大珍珠

尼摩船長在採珠場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價值千萬的大珍珠。

《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帶領阿龍納斯等人來到採珠場,尼摩船長向他們介紹了採珠人的工作過程,然後帶領他們在一個洞穴里找到了那顆價值千萬的珍珠。之後,他們偶遇了一位採珠人遭遇鯊魚襲擊,尼摩船長出手相救,並給了採珠人一小袋珍珠。

尼摩船長發現珍珠的經過

在錫蘭島採珠場,尼摩船長他們發現了一顆舉世無雙的珍珠,珍珠如圓球狀,晶瑩剔透,光澤鮮艷,那是一顆無價之寶。

尼摩船長把珍珠放在硨磲里,讓它不知不覺地長大。只有尼摩船長知道在這個洞穴中,有一顆天然的無法比擬的果實正在成熟。因此可以說,這位船長培植這顆珍珠,只是為了某一天把它擺到他那珍貴的陳列室里。

和在尼摩船長陳列室看到的那顆珍珠相比,這顆至少價值一千萬法郎。參觀珍珠的活動之後,尼摩船長帶著阿龍納斯等人離開了岩洞,又回到小紋貝礁脈那片清澈的海水中。

㈩ 海底有什麼驚人發現

1900年,一位以採集海綿為職業的希臘潛水員,在安蒂基西拉海峽的水底,發現一個巨大的黑影。他游過去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殘骸。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興奮不已,他再度潛下水,仔細察看,發現古船里裝有大理石雕像和青銅雕像。

不久這條沉船被打撈上來。經專家考證,這是一艘沉沒水下已達2000年之久的古船。也就是說,它在公元初就沉沒了。船上珍貴的古代藝術珍寶馬上得到挽救和保護。

然而,奇跡很快就發生了,而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雕像。那是在工作人員分析、清理船上物品時發現的,在沒有用的雜物中有一團沾滿銹痕的東西。經過認真的處理,人們發現那裡面有青銅板,還有一塊被機械加工的銅圓圈殘段,上面刻有精細的刻度和奇怪的文字。

經過兩次認真的拆卸、清洗之後,專家們更加驚嘆不已。擺在他們面前的那許多的細節部分清洗後顯出的原形,竟是一台真正的機器,這台機器是由活動指針、復雜的刻度盤、旋轉的齒輪和刻著文字的金屬版組成的,經復制發現它有20多個小型齒輪,一種卷動傳動裝置和一隻冠狀齒輪,一側是一根指軸,指軸一轉動,刻度盤便可以以不同的速度隨之轉動。指針被青銅活動板保護起來,上面有長長的銘文供人閱讀。

此後,科學家又找到了80多片該機械的殘骸碎片。據研究,這個青銅裝置由三個主要的部件和其他一些小器件組成,可能是由於曲柄的活動才使得這個裝置經過了這么長時間仍然保持的比較完好。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它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美國學者普萊斯用X光檢查了這台機械裝置,認為它是一台計算機,用它可以計算太陽、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運行。據檢測,它的製造年代是公元前82年。

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驚異。要知道,計算機是1642年才由帕斯卡爾發明的,而且當時他製造的計算機械准確度很差。雖然人們公認希臘人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這台古代計算機的出現,還是令人感到不可理解。

這個機械裝置全部是由金屬製成的,使用了精密的齒轉轉動裝置。而人們都知道金屬齒輪轉動是在文藝復興時代才使用的。這涉及製作它時必須具備的車、鉗、銑、刨等機械加工工具,而這些工具在古希臘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海底發現的船

閱讀全文

與印尼海底發現了多少珍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