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旅遊人數多的原因地理
一、澳洲旅遊業的本土優勢
1.友善的人民
,澳大利亞人十分友善他們熱愛大自然,懂得如何享受空閑時間。在運動方面亦非常優秀,從澳洲在世界橄欖球、板球和游泳比賽中佔主導地位可知。當地的土著已在那兒生活了五萬多年,當地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
2.國際化的佳餚和土產鮮果
,不管來自何地,旅遊者都能從林林總總的食物中找到喜愛的菜餚。那些較膽大的人還可試試袋鼠肉排、鱷魚漢堡包和木蠹蛾幼蟲湯。對於海產愛好者而言,澳大利亞有大量新鮮肥美的土產魚類和貝類出售,保證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澳大利亞較出名的海鮮有鱒魚、龍蝦、螃蟹、悉尼硬殼生蚝、小龍蝦、鮑魚、澹水螯蝦(龍蝦的一種)和塔斯曼尼亞的煙熏三文魚。全年供應的水果有香蕉葡萄柚、硬皮西瓜、哈蜜瓜、蜜瓜木瓜、西番蓮子、菠蘿和草莓。應節水果有芒果、油桃、蜜桃、酪梨綠色無核葡萄、蘋果、橙、奇異果荔枝和柑橘。在國際上屢獲獎項的各式澳大利亞葡萄酒,也成為旅遊者青睞對象。
3.名符其實的購物天堂
,在這里旅遊者會找到露天市場、百貨公司和名設計師服裝店,還有其它可讓旅遊者盡情享受購物樂趣的一切。此外找尋及購買獨特商品的過程也很有趣。除了從服裝和家居用品到精美的葡萄酒和各種美食這些選擇之外旅遊者還能找到許多一流超值的商品。這里極具特色的紀念品有土著的工藝品、澳大利亞本土的服飾、闊邊帽子、用當地木材製成的木刻工藝品、沙灘服裝、頂尖澳大利亞設計師設計的流行服飾、貓眼石和顏色鑽石、寶石、珠寶、羊毛服裝羊絨製品、皮革製品、產自澳大利亞釀酒場的葡萄酒、玻璃製品和陶瓷製品。
4.宜人的氣候
,澳洲東南沿海是澳洲人口主要分布帶,這里四季溫和終年綠意盎然。除北昆州外,這里的居民大部分不用空調,冬季亦無需供暖。四季蔬果、海鮮不間斷應市無污染且價廉物美。由於氣候宜人澳洲東南沿海地區成為世界最優秀的旅遊,度假勝地。戶外運動亦是這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5.安定的社會氛圍
,澳洲是一個安寧祥和的國度,這里遠離戰爭、沒有種族糾紛、無瘟疫、無自然災害、無環境污染,被譽為人間樂土,世外桃源。
② 為什麼澳大利亞人口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工業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是臨近海洋,氣候溫暖濕潤,水資源比較豐富;歐洲殖民者到來以後在東南沿海地區登陸比較早,這里農牧業歷史悠久,農牧業發達;,礦產資源開發比較早,工礦業發達;東南沿海港口眾多,海運便利,對外聯系便利。
③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在澳大利亞定居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移民國家之一。今天,在澳大利亞的2,100萬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一是海外移民。澳大利亞繼續歡迎那些能為該國及其國民未來發展和幸福作出貢獻的人移民到該國。移民對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對人口數量的增長。該國人口在1945年只有700萬,90%都是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自此以後,已經有來自200多個國家的600多萬人移民到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繼續歡迎新的定居者及其家人,並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幫助他們安居樂業,包括口譯服務、諮詢和英語培訓課程。大多數新移民很快就能成功地安頓下來。在許多學校,不僅教授傳統的歐洲語言,還教授那些重要的區域性貿易夥伴國的語言 ? 如中文,日語和印度尼西亞語。
商務移民受益於澳大利亞放開管制的經濟、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強勁的旅遊、教育、農業和技術經濟界別。澳大利亞的稅收體制為優良的基礎設施、教育和保健服務提供融資,而且不遜於任何其他西方國家。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為世人羨慕。只要願意設定目標,朝著目標努力,這個遼闊而美麗的國家會給你豐厚的回報。澳大利亞一些較大的城市正因移民而受益,但其他地區 ? 包括較小的省會城市和區域 ? 分一杯羹。在邊遠地區,移民為澳大利亞的經濟、人口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地區同時又為移民提供享受獨特生活方式的機會。
澳大利亞對移民全面開放.澳大利亞採取非歧視性移民政策。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人,不論其性別、膚色、種族或宗教信仰如何,都可以申請移民到澳大利亞。移民申請的辦理安排各不相同。雖然某些類別的簽證仍由澳大利亞駐海外的簽證辦事處辦理,現在大量的簽證都在澳大利亞本土辦理。根據要求,簽證申請人既可以直接向澳大利亞的相關辦理處或業務中心提出申請,也可以在注冊移民代理機構協助下提出申請。當局已經採取了一些使澳大利亞移民計劃更為公平的措施,確保所有申請人都得到「公平對待」。澳大利亞與國際市場的關系日趨緊密,所以澳大利亞移民計劃更為注重「技術」成分。技術移民有助於填補特定技術的空缺,並擴大了澳大利亞勞動力的規模和提升其水平。
澳大利亞也歡迎經驗非常豐富的商人和有技能的人士,將全球性的專門技術、資金和技能帶到該國。他們可以透過下列移民計劃中的一個類別申請移民:
■ 通用技術移民
■ 僱主擔保移民
■ 商業技能
■ 偏遠地區擔保技術移民計劃(RSMS),或
■ 州/地區政府提名獨立技術移民(STNI)。
通用技術移民是指其教育、技能與「適合僱用的能力」將對澳大利亞經濟有貢獻的人。他們構成了移民計劃技術移民的主要部分,其他技術移民包括獨立技術類、偏遠地區省政府擔保獨立技術類(SIR)、技術匹配類及澳大利亞擔保技術類(包括指定地區技術類)。
僱主提名移民計劃(ENS)是指在澳大利亞僱主於國內找不到合適雇員填補特定技術職位的情況下,僱主提名外國有技能的人士移民。只要缺乏相關的技術熟練人士,州或地區政府也可根據STNI提名技術移民。
商業技能類別是為了吸引商界人士在澳大利亞定居和創業,或成為澳大利亞公司的所有人或共同所有人之一,並在該公司發揮積極作用。在澳大利亞邊遠及經濟增長率較低的地區,如果僱主在國內勞動市場找不到合適雇員填補技術職位空缺,則僱主可以根據偏遠地區擔保技術移民計劃擔保技術移民。該等地區簽證是有特許情況的。某些簽證要求移民起碼能說實用英語,其他簽證則要求移民起碼能說職業英語,以便他們很快就能在勞動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④ 印尼這個國家人口這么多,有沒有發展起來的可能
很難,如果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令人艷羨:雖然這方面並無准確排名數據,但作為參照,中國這樣的一等世界大國,所主張的海洋領土也不過300萬平方公里(這還包括南海、東海、黃海等地區的爭議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積卻是多達316.6萬平方千米——還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有著如此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巨大的區位優勢,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這樣的土豪,但與印度、巴西並肩,一個准大國的資格,應該還是比較穩當的。
但在現實中,印尼的國際地位卻與它紙面上的基本數據全不相符:經濟上,印尼2014年GDP總量剛剛過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號稱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東南亞最大經濟體。
政治上更是慘淡。在國際政治舞台中比不過中美俄也就罷了,連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矚目的多;甚至就是東盟內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著體量優勢,在開會爭吵時嗓門大些而已,完全無法駕馭局勢。
為什麼有著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終只能在二流國家中徘徊?我們不妨從其地理上制約說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境由17508個島嶼組成,號稱「千島之國」。
在海洋文明時代,群島國家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愁沒海岸線和港口——這是發展外貿的最重要條件;但壞處也很明顯——地緣結構的完整性被破壞。
由於海洋的隔離作用,眾多島嶼之間的交通聯系會受到極大影響,反應在經濟層面,則是各板塊自成一體,經濟上的整合難度較大。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群島國家都如此,比如英國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過英國雖號稱群島,但大不列顛島本部面積已佔據國土面積的80%以上;日本本土雖分為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四大島嶼,但島嶼間的海峽都十分狹窄(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僅寬10公里左右,本州與九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最狹窄處甚至1公里不到)。這點子距離,即便是在農耕時代,其地緣阻斷作用都十分勉強;到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則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礙,隨便一座跨海大橋,便可將諸島連接在一起。
但印尼則不一樣。印尼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布,東西國土之間僅直線距離就長達5000餘公里;本部五大主島(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過於遙遠的海上距離,極大的限制了各主島之間的交通往來,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可以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將二者用公路、鐵路連接到一起外;其餘各島之間,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雖則便捷,但費用高昂,只適合高價值貨物運輸;海運雖則量大且費用低廉。但速度過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復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這一交通運輸的先天劣勢,決定了印尼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夠隨時滿足爪哇工廠多少不等的貨量需求。
而帶狀的國土分布,同樣也限制了其經濟實力的發揮。相對於相同面積的塊狀國土,印尼帶狀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過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距離也實在過長,導致了成本的拉高,各邊緣地區彼此間的溝通更是不便。至於其他主島,與爪哇核心區的溝通更是受到極大限制。
除了地緣上的支離破碎,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也比較糟糕。除了核心主島爪哇外,其餘四島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亞島,其內陸幾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體而言,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證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徵——在一個降雨和日照均十分豐沛的地方,人類通常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塊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最基本條件。印尼雖然領土面積不小,但平原較少。而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平原,還分布在五大主島,以及數以千計的零散小島上。
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現代工業通常大規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這種特徵決定了,印尼那些支離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難形成大規模產業鏈。而唯一以低地平原為主的核心主島爪哇,面積不過區區13萬平方公里——僅憑這點子地盤,顯然不足以將擁有準大國體量的印尼帶入現代化。
而最後,印尼的氣候也限制了其工業的發展。印尼國土位於赤道南北兩側,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種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對於農作物生長來說或許是個福音,但對於現代工業製造,則是個大大的麻煩。
高溫氣候條件下,人類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效率,其效率都會大大降低——印尼在農耕時代未能形成較發達的文明國家,其原因便在於此。
⑤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移民澳大利亞
因為澳大利亞有較低犯罪率;優質氣候、自然和風景;優質教學資源;
英語的高普及率、高使用率,幾乎所有的高凈值人群都知道英語是澳洲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完善的醫療體系,完善的醫療保障;經濟增長迅速,是過去20年世界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地廣人稀;
⑥ 分析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亞的主要原因,並說明對遷入地的影響
那個推薦答案好可愛呀 哈
印度人 還有巴基斯坦之類的國家移民 我感覺主要的是為了掙錢啦還有就是改善自己家的情況, 很多的印度人都是在做計程車司機,清潔工之類的。
影響 貌似對別的民族的移民的影響會大點的吧 比如 原本很多華人在做清潔工的 現在印巴的人來了 他們英文要比華人好些(有些地方英語是官方語言)所以他們會搶華人的工作機會
要是到時經濟危機時期 大量的澳洲人都會失業的 所以印巴人也會跟著失業 可是人總是要吃飯的吧 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盜竊案件
還有就是種族歧視 澳洲人很排外 對華人 印度人 都有排斥心理 所以對遷入地的影響有一個就是 high discrimination rate
當然了 當印巴人大量的流入一個地區的時候 在那個區域就會形成一種文化 就像唐人街一樣 印巴人 自己也會有自己的一個區域 就像新加坡有個印度街一樣
對living place也有影響 當他們中的幾個住在一個地方以後 接下來就會吸引更多的印巴人住在這個區域 (美國有個大學做過這個實驗)就先我現在住的townhouse 原來住的是學生還有Local白人 後來 印巴的人多了 再加上留學生畢業就回國了 所以現在這個townhouse印巴的人最多 Local和學生就越來越少了
你要是做調查 應該就夠用了 要是寫論文 可以上Google上搜一下那些學術論文 那裡面有很多都是大學經過調查後弄出來的report
⑦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為什麼大多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地區
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現象,而奇奇的現象,比如曾經世界各大洲大陸都是連在一起的,只不過隨著板塊漂移學說的推出,以後讓人們才認真的意識到板塊,它們也是會移動。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許多與世隔絕的板塊上面,例如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這一個國家裡面,他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部。那麼為何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大多集中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地區呢?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歷史原因所導致。最後一個條件就是在曾經的時候,澳大利亞是屬於英國殖民地。而當時處在港口地區的一些城市,英國殖民者們在這里建立了自己的領地。之後,隨著時間和時代的變遷,這里就成了人口大省和大城市。
⑧ 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地理位置這么相近,為什麼東南亞大都是發展中國家,而澳大利亞卻是發達國家而人口規模
因為風帆動力時代,沒辦法從東南亞去澳大利亞的。沒有季風和洋流。除非你劃船過去。從美洲利用季風和洋流可以飄到澳大利亞。所以澳大利亞的發現還在美洲後面。
⑨ 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分布及其原因是什麼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佔14%;馬都拉族(Mara),佔7.5%,這幾個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島及附近的馬都拉島上。
其他較大的民族還有蘇門答臘島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達克族(Batak)、亞齊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尼亞斯族(Nias)、門達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島上的達雅族(Dayak)、班查爾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蘇拉威西島上的望加錫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納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島上的巴厘族(Bali),龍目島上的薩薩克族(Sasak),馬魯古群島商的馬魯古族(Maluku)。
馬來族(melayu)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分布最廣泛,在蘇門答臘東部沿海,加里曼丹島沿海以及兩島之間的海上各島都有馬來族居住。
除新幾內亞島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並將維達人排擠到深山內地。現代蘇門答臘的巴達克族、加里曼丹的達雅族和蘇拉威西的托拉查族都是原始馬來人的後裔。
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又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原因:爪哇島被大海環繞,屬熱帶雨林氣候。夏季和冬季沒有變化。年平均氣溫25-27攝氏度,雨量充沛。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島上的熱帶植物密布,植被一年四季都是綠色,咖啡,茶,煙草,橡膠,甘蔗,椰子等產品豐富。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分為大雅加達首都特區、日惹特區、亞齊特區,和30省,共計33個一級地方行政區。二級行政區有396個縣,93個市(2014年統計)。其他的主要經濟城市包括泗水、萬隆、棉蘭、三寶壟和巨港等。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尼約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葯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尼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印尼的森林覆蓋率為67.8%。
印尼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尼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印尼的漁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干西亞比亞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⑩ 印尼擁有100餘個不同人口種群,為何會這么多
印度尼西亞擁有100餘個不同人口種群是由於其地理環境及氣候造成的。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與澳大利亞大陸之間的群島,面積190.45萬平方公里。據統計,印度尼西亞有17508個島嶼,在尚未被西方殖民者統治之前,印度尼西亞諸島因為分散破碎的分布以及較為落後的生產而難以產生統一的國家,產生了諸多酋長國、邦國。
而且島之間居民的交通問題阻礙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整合,所以才形成了這么多的種群。 所以即使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2.536多億人口也只能散居在約6000個島嶼上。
馬來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分布最廣泛,在蘇門答臘東部沿海,加里曼丹島沿海以及兩島之間的海上各島都有馬來族居住。除新幾內亞島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