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998年洪水災區捐款百萬元以上是多少
1、香港地區: 6.8億元
2、台灣地區: 1.8億元
3、新加坡: 8000萬
4、英國: 4000萬
5、泰國: 3108萬
6、法國: 1800萬
7、加拿大: 1200萬
8、美國: 750萬(其中美國go-vern-ment:20萬美元)
9、日本: 450萬(其中日本go-vern-ment:10萬美元)
10、澳大利亞:180萬
11、馬來西亞:100萬
12、印尼: 50萬
13、印度: 25萬
其他國家:1000萬
世界上最有錢的兩個國家一共才拿出了30萬
2. 512地震印度尼西亞捐款多少給中國
印度尼西亞紅十字會16日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1萬美元,表示對中國四川抗震救災的支持。
印尼華人情系四川地震災區奉獻愛心
新華網雅加達5月19日電(記者趙金川)中國四川省汶川縣5月12日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得知這一消息後,在印度尼西亞的華僑華人非常關切,以各種方式表達對災區人民的同情和慰問,並祝願災區人民早日擺脫困境,早日重建家園。
許多當地華人社團和個人自發地捐款,表達愛心。他們表示,雖然捐款數量有限,但能為災區人民做點事情,感到非常寬慰。
作為當地華人社會信息傳播的平台,印尼的幾家華文報刊每天及時、全面地報道四川地震災情,以專版特刊形式、圖文並茂地詳細介紹中國抗震救災情況。印尼《國際日報》《千島日報》《棉蘭訊報》《棉蘭早報》《印尼星洲日報》等相繼開設賑災窗口和慈善信箱,呼籲社會各界踴躍捐款,為災區人民獻上一份愛心。
《國際日報》董事長熊德龍及家人為災區捐助了1.55億印尼盾(約合1.6萬美元)。熊德龍對記者說,每當通過電視看到災區的悲慘景象和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他都禁不住潸然淚下。
據介紹,自《國際日報》和《爪哇郵報》聯合啟動賑災捐款活動以來,《國際日報》和所屬的《棉蘭早報》已經募捐款項超過12億印尼盾(約合13萬美元)。其中,印尼知名華人企業家彭雲鵬向災區捐款300萬元人民幣。此外,印尼基督教會正抓緊籌款,計劃捐助100萬元人民幣。
看到四川地震的災情後,《棉蘭訊報》社長林榮勝心急如焚,決定立即開設「汶川地震」慈善信箱。截止到17日,該報已經收到當地華社、紅十字會和個人捐款約12萬美元。他說,棉蘭一些華校里的小學生紛紛把自己的零用錢捐出,令人感動。
泗水《千島日報》同樣在災後第一時間開設了「情系四川地震災區」賑災窗口。據總編輯何德明介紹,截止到18日,已經收到約13萬美元捐款,其中包括來自巴厘島的兩名友族人士的捐款,目前捐款仍在繼續。
《印尼星洲日報》14日發起「一方有難,八方救援」愛心募款活動。第一個捐款約1000美元的陳黛霞女士說,中國在亞齊發生海嘯大災難後,第一時間援助印尼災區人民。現在中國四川地震,我們要知恩圖報。據悉,目前該報已收到不少捐款。
許多印尼華人慷慨解囊,默默奉獻。他們的真摯情懷和無私善舉令人感動,也體現了華夏子孫血濃於水的情誼。
3. 自印尼疫情發生以來,此間中資企業為其做了哪些貢獻
自疫情席捲全球以來,抗擊疫情依然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從各個國家親情援助中國抗擊疫情後,中國挺過了這一段的日子後,開始向全世界范圍內受害嚴重地區進行了救援。其中受災害最嚴重的地區就是美國和非洲了。美國人的崇尚自由,對病毒的傳播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而非洲人則是因為窮,當地總統急於恢復經濟,讓人員大幅度的流動,導致病毒已經從城市轉移了農村,農村的人經濟條件對比城市較差,且醫療條件不好,讓病毒在農村中肆意的傳播,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犧牲。疫情爆發以後,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千金難求。在中國製造大國面前這都不是事,很多中資企業開動產能免費為印尼送去了很多的物資。
一、印尼德龍工業園為印尼送去物資。
位於東南蘇拉威西省的中資企業印尼德龍工業園向當地捐贈60萬個一次性口罩、50萬付手套、6000套檢測試劑盒、1萬袋大米、1萬桶食用油及2萬盒中成葯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是中資企業為了印尼打響疫情的勝仗,捐助的第一筆物資。這些物資雖然在龐大的人口面前微不足道,但是可以保護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並且為人們提供後勤的保障。
4. 疫情期間由哪些國家給中國捐贈了抗疫物質
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的相關物資已運抵中國,16個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宣布將提供防控物資,12個國家和2個國際組織已向我提供或宣布提供食品、現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資支持。
援助物資的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
1、亞洲:巴林、柬埔寨、印度、印尼、伊朗、日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韓國、沙特、新加坡、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越南
2、歐洲:奧地利、白俄羅斯、捷克、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拉脫維亞、波蘭、俄羅斯、斯洛維尼亞、盧森堡、英國
3、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迦納
4、北美洲:加拿大、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
5、南美洲:蘇利南
6、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7、國際組織:歐盟、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
5. 共同抗擊疫情 上汽通用五菱向印尼官方捐贈了10萬只口罩
據悉,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許多家車企引入生產線進行口罩、防護服等醫療設備的生產製造。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品牌旗下的印尼子公司向印尼國家災害管理局(BNPB)捐贈了10萬只五菱牌口罩。
在此次捐贈之前,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印尼子公司還曾捐贈了1000套個人防護用品給印尼醫學會總部。此次物資的運送工作由寶駿530這一全球化戰略車型所組成的車隊完成。該車型自2019年2月在印尼市場上市以來,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印尼2022年12月的新冠病毒是哪種
印尼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是哪一種
共1個回答
默認
答題
提問
HB91004
TA獲得超過4915個贊
是德爾塔變異病毒。截止2022年10月31號,印尼發現了本國首例奧密克戎新冠變體病例。
1、印尼是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約2.6億人口,2.2億穆斯林)。
2、那邊挺多種類動物的肉都禁止食用,再加上國土都是島嶼(1.75萬個),普通意義上的家畜禽較難養殖,所以蛇,老鼠,蝙蝠等野生動物,是他們常用的餐用肉食,甚至是必不可少。
3、經濟上,雖說表面上人均GDP將近4000刀,但貧富差距懸殊,絕大多數人生活水平還是很低的。所以醫療水平也可想而知。
7. 投資2290億美元,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屆世界盃,印尼為何這么有底氣
投資2290億美元,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屆世界盃,印尼這么有底氣的原因可能是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效益。
三、綜上所述
投資2290億美元,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屆世界盃,印尼這么有底氣的原因可能是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效益。
8. 南洋華僑的捐款竟然支撐起了抗戰三分之一的軍費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曙光。」6月6日,在緬甸仰光的兩位八旬老人趙振恆、馬振宏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穿過唐人街來到緬甸廣東工商總會。已經在該國多年的他們,用流利的粵語講起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唱起了逃難和募捐時唱過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國恨,令當年只是年幼學生的他們,便開始了為中國抗戰捐款捐物。
這是千萬海外華人華僑支援中國抗戰的一個縮影。
據當時的國民 *** 統計,抗戰期間的華僑義捐和僑匯達當時的國幣13億元,佔中國軍費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徑的捐款捐物,華僑貢獻共約國幣50億元。這不僅僅是錢是物,更是灼熱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來就曾為秘魯華僑的捐款事跡題詞:「萬里外六千僑胞統籌債捐達二百萬秘幣,是僑胞之模範,是抗戰之光榮。」
多個僑團變賣會館捐款
在上世紀上半葉,華僑們在異邦為生活而打拚時,感情仍牢牢地紮根在故鄉大地。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他們的千絲情便化為了萬鈞雷。從1931年起,抗日救亡運動席捲了海外華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如馬來西亞「馬華巡迴劇團」深入城鄉演出勸捐,他們高唱:「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積成江河變成怒濤……買子彈,買槍炮,趕走強盜,誓把中國保……」
據美國舊金山廣東銀行經理公布的數據顯示:自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僅20多天的時間,當地華僑已電匯100萬美元給十九路軍。
而在全球,有多個僑團會館變賣了會館房屋,用於捐款或購買抗戰公債。華僑人數較少的紐西蘭籌款32萬英鎊,屬華僑當中人均最高的地區。僑胞人數分別僅為35人和40人的玻利維亞和海地,也分別捐款3560美元和3840美元。
僑領和華人企業家是各僑團華社的中堅骨幹,在捐獻和認購愛國公債方面是義不容辭的帶頭人。東南亞華僑商人胡文虎在1941年前就已捐500萬元國幣以上,是僑領中個人捐款數額最大的。另外,泰國陳守明,新加坡陳六使和陳文確兄弟,馬來西亞陳棉生、陳永,印尼僑領丘元榮等捐款數額也很大。
菲律賓的著名僑領李清泉,抱病領導華僑國難後援會,為十九路軍匯來巨款慰問,還捐購15架飛機。後來,他因勞累過度而去世,臨終遺囑再捐出10萬美元。他的好友及僑團聞訊後,為繼承他的遺志又籌資40萬美元。
抗戰不停止月捐就不斷
華僑們認識到,抗日戰爭必然是十分艱苦的持久戰,只有長期的、持續不斷的捐款,才能達到打敗侵略者、光復國土的目的。於是,各地僑團不約而同地開展月捐活動,馬來西亞檳榔嶼華僑籌賑會發表的《勸募長期月捐宣言》當中說:「抗戰一日不停,我們的月捐就不斷繳下去,直到民族得解放為止。」
月捐是由大家按自己能力認捐,逐月交納,一般來說是按月薪10%的額度,基本是「個個要捐」。古巴、巴拿馬的僑團都規定18歲以上華人就要加入月捐,而企業主、商販可以貨代幣。
南僑總會統計,華僑抗日捐款80%以上來自於月捐。正如《華僑先鋒》雜志中所說:「是由那些日夜在油煙蒸沸的餐館廚房、泳衣館、農場和各個工廠、商店裡的僑胞,捐集而來。」
1938年9月,新加坡8000名人力車夫通過決議:每日每車捐資,每月每人再捐。當時的《 *** 》(香港)報道稱:「人力車夫是華僑社會的無產者,所得尚不足贍養家室。然而從祖國神聖抗戰以來,愛國之殷,絕不後人,捐款購債,頗為努力。」
除了月捐,華僑們還有其他各種募捐方式。新加坡僑校學生聯合會為籌款制定「節約信條」,包括節約日常牛奶、餅乾和飯菜費用,連襪子也要省去。還有「南僑總會」發起賣花捐,那時大街小巷都響起賣花聲:「買了花,救國家!」僑胞們都以襟上插花為榮。
不顧個人溫飽為國捐錢
華人華僑固然有巨商富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掙扎在低層的勞苦階層。在東南亞,他們多是小販雜役;在歐美,他們多是廚師、洗衣工;在南美,他們多是農場苦力。這些華僑們在自己溫飽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卻為中國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獻。
澳大利亞一位古稀老華僑,將准備養老的積蓄全部捐出。他說:「貢獻祖國,無上光榮,死可瞑目矣。」緬甸仰光的女僑胞葉秋蓮,將其所有首飾及兩處家產的拍賣所得全部捐出,自己則入寺為尼。她說:「只要祖國戰勝,我自己餓死是不妨的。」
印尼華僑馬細旦是傷殘人士,只能以手代步,艱難度日。當他知悉國內同胞慘遭日軍蹂躪的消息時,熱血湧上心頭,每日爬至市區中心,「乞錢為祖國難民 *** 」,僑胞見者無不獻金,而其所乞得的金錢全都交給了華僑慈善會。
印尼粵籍華僑劉長英把自己的兒子送回國,參加抗日空軍。兒子在戰斗中犧牲後,他又將撫恤金全部捐為抗戰軍費。子是抗日英雄,父是救國義士,其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捐物小到衣被大到飛機
除了錢之外,僑胞們還捐獻了大量的物品,從飛機、坦克、貨車到被服、葯品等,緩解了抗戰時期祖國戰略物資和民用物資緊缺的狀況。
僑胞們還專門發起支援八路軍的「援八行動」。法國里昂200多位以小商販為主的僑胞,節衣縮食籌得1.3萬法郎,為 *** 領導的華北抗日軍隊購買防毒面具。
南洋惠僑救鄉會多次通過宋慶齡給曾生率領的惠、東、寶等地的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送去大量物資。旅居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僑胞220多人,組成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乘坐小劃船沖破日軍巡邏艇的封鎖,把一批批葯品和被服等物資運到海南島。
昂貴的飛機也是僑胞們捐贈的重點。據任貴祥、劉維開等專家分析,從1937年到1942年,全球華僑捐贈的飛機就有217架。另外,他們捐獻的坦克也足以武裝1個坦克團,直接增強了祖國的抗戰力量。
1942年,美國俄勒岡州華僑救國統一會籌款後,加上爭取到美國支持,買了3架戰斗機,命名為「民族」「民權」「民生」,供中國用來訓練航空生。
菲律賓華僑為祖國獻機情形更為熱烈,除了一般僑團商會獻機外,還有華僑庄東里個人獨捐飛機一架,僑校中小學生也集資捐「學生號」飛機一架,華僑婦女捐「婦女號」飛機一架,連馬尼拉屠宰業的華僑和小雜貨店店員亦集資各獻機一架,合計下來,菲律賓華僑共捐飛機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國加利福尼亞華僑募款購買軍用運輸機8架,命名為「北加州華僑精神號」獻給祖國。斐濟群島僅有華僑2000人,也為祖國獻機3架。
車輛,也是祖國抗戰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在抗戰前3年,華僑捐贈的汽車、卡車、救護車達1000多輛。1939年春,滇緬公路這條險峻的高原運輸線重新開放,馬來西亞華僑籌賑會和緬甸僑胞分別贈購卡車100輛和150輛。另外,美洲僑胞捐獻救護車200輛,南僑總會捐獻卡車200輛及其他物資。
「我媽媽白天要維持生計,照顧孩子,晚上就借著弱光,為中國抗日將士縫制棉衣,再交到僑團運回祖國。這是媽媽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緬甸老華僑馬振宏告訴我們,他永生都難忘這個記憶中的片段。
9. 印尼地震為什麼華人捐款
從外交關系來說,印尼是(除了蘇聯陣營外)最早一批(不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是除了蘇聯陣營外,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第一個是印度),並且印尼一直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和中國一直有友好的往來;其次中國有句古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友鄰有困難,我們應該拿出大國風范,伸出友誼之手,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印尼有很多流著中華民族血統的華人、華僑、國人,華人和印尼血脈相連,不忍心看著同胞在災難性,孤立無援;從民族團結、國家大義、道德情感,我們都應該雪中送炭,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友誼之手,我國受到自然災害的時候,也經常受到國外其他國家的人力、物力的幫助和支援,於情於理,華人捐款,維護的是國家的形象,維護的是民族的大義,維護的是人文關懷,維護的是血脈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