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國土面積很大,可為什麼首都雅加達和泗水這些大城市都在爪哇島上
印度尼西亞陸地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5位。印度尼西亞有2.64億人口,是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的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此外,印尼領海面積316.6萬平方公里,約有17508個島嶼,被稱為千島之國。
爪哇島還有一個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就是以前火山多,火山爆發後火山灰會落到地面。火山灰與當地土壤混合,使土壤極其肥沃。在這種土壤上種植的作物顆粒更大,產量更高。而且,這里種植的水果味道更好,而且因為這個地方靠近大海,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吃海鮮。
其他地方就沒那麼幸運了。其他地方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炎熱,不適合種植多種作物。而且熱帶雨林多山多林,很難耕種。所以印尼很多年都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在填海上,很多土地貧瘠荒蕪。
010年至1010年,東南亞最大的王朝建立在古爪哇島上,稱為滿清博夷帝國,這個帝國最初是在這個島上的泗水逐漸發展壯大的。
隨著帝國的繁榮,泗水也在建設中。久而久之,這個地方的港口貿易生意非常好,經濟也相應發展起來。各地的有錢人慢慢聚集在這個地方,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然而,雅加達最初是由荷蘭人開發的。荷蘭是一個擁有許多殖民地的海洋國家。為了在海外獲得豐厚的利潤,荷蘭成立了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最初落戶雅加達。東印度公司在雅加達定居後,迅速發展貿易,並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做生意賺了很多錢。暴富之後,東印度公司也順便在雅加達建立了立足點。
一開始,世界上有現代化的港口和各種設施。雖然荷蘭現在沒有那麼強大,也不再直接管理印尼,但是當初修建的港口和建築,為了子孫後代的利益,還是保留了下來。
根據這兩個歷史原因,我們知道雅加達和泗水不是近代發展起來的,而是古代發展起來的。歷史上,泗水和雅加達是荷蘭帝國的發展中心和東印度的經濟中心。自然發展迅速,基礎深厚,周邊一些地方很難超越這兩個城市。
歷史的原因
雖然爪哇島發展的很好,但是印尼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島嶼,不能用所有的資源去開發一個島嶼。印尼沒想過開發其他地方嗎?像開發西部的美國,印尼不應該開發一些落後的地方嗎?
事實上,印尼很多人都提出並嘗試過這樣的想法,但最終的結果並不理想。
首先就是氣候原因:人喜歡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不願意去一些炎熱或寒冷的地方。
印尼除了爪哇島很少有這么宜人的氣候,所以其他地方的人紛紛搬到爪哇島,以求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印尼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如果一個人住在別的地方而不是爪哇島。那麼這個人就會想盡辦法搬到爪哇島。即使曾經是房東,他也寧願放棄房東,去爪哇島做上班族,也不願回到從前的地方。爪哇島成了很多印尼人嚮往的聖地。
開墾其它的土地,耗費巨大的資金。地處熱帶雨林,除了氣候炎熱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土地相對貧瘠之外。如果要開墾這個地區,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而印尼畢竟是發展中國家,這樣大規模的發展壓力很大。
從古至今這么多年,印尼的發展依然極不平衡。爪哇島人口佔全國一半,經濟佔全國一半以上,其他地方發展跟不上。
事實上,仍然有許多國家發展不平衡。就拿中國來說,上海經濟特別繁榮,而一些偏遠山區卻極其落後,甚至沒有汽車。
從短期來看,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現象,但從長期來看,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最重要的是均衡發展。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意見比較多。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⑵ 印尼這個地方怎麼樣
哎……怎麼說呢,其實印尼不是就看中國人不順眼,明顯是歷史遺留問題嗎!而且這點來看美國也有絕對責任,反對共產黨……中國人當然會受到侵害!
近年來印尼已經非常注意和中國的關系了,記得前兩年也有個排華運動,不過沒造成什麼大的危害。
現在印尼治安還可以,但是晚上還是不要出門為好。(僅僅是還可以罷了,除了雅加達首都好點有的地方還是比較反對華人)
建議:最好認識印尼人的朋友,畢竟出門在外。其次,中文在印尼是不流通的,當地人會講英文的不是很多,語言是最難的障礙,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
還給你找個幾個資料,你看看
http://..com/question/134993381.html?si=1
http://..com/question/14136671.html?si=3
總的來說,其實我對印尼的印象也不行,中國人在那裡沒什麼地位的,其實我覺得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他們覺得中國人搶佔了他們的財富,中國人在他們的經濟裡面佔了相當大比重,他們認為中國人在那裡他們就會貧窮(無知啊),反正中國商人要是大規模撤資,印尼也就完蛋了。
總之,你的朋友要是私人旅遊或者想去發展什麼的就要多考慮了,要是公司任務或者一些公事就沒多大必要擔心了,不可能讓你去找不痛快的,畢竟你又不是給印尼人打工!
借鑒一下吧
⑶ 被稱為「千島之國」的印尼,為何說它難以成為超級大國
因為印尼是一個島國,是由各個島嶼連起來的國家,致使交通出現了困難,並且印尼的經濟不發達。雖然人口較多,但是由於印尼本身的地理環境原因,致使印尼無法成為超級大國。
其次,印尼的科技發展水平很低,而且印尼的電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因為工業得不到發展,從而導致了印尼的工作崗位減少,那麼勢必會導致經濟發展不起來。同時,印尼的旅遊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是一個依靠服務業的國家想要發展起來,這是不可能的,而印尼又是一個人口巨多的國家,這對於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就更難了。
⑷ 擁有兩千多個島嶼的印度尼西亞,為何90%的人擠在首都
感謝邀請
首先樓主的命題是錯的,印尼由一萬七千多座島嶼組成,國土散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五千公里的海面上。
其次印尼是一個人口大國,約有2.6億人口,怎麼可能都擠在首都呢?其實印尼的一半以上人口住在爪哇島。
本期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印尼這個多島的人口大國,為何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擠在爪哇島。
如今印尼60%-70%的公路和鐵路里程都位於爪哇島,印尼全國的重要城市和名勝古跡也都坐落在爪哇島之上。除第一大城市雅加達之外,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第三大城市萬隆,第四大城市勿加泗,均位於爪哇島。發達的經濟,便捷的生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印尼人來到爪哇島,結果就造成了爪哇島人滿為患,如今爪哇島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千米1117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島嶼。如果印尼不設法解決,未來爪哇島的人口還會越來越多。
⑸ 目前印尼的經濟怎麼樣印度尼西亞的經濟體制是什
印尼經濟以2005年的數據分析國民生產總值,服務業佔了45.3%,其次是製造業(40.7%)和農業(14.0%)。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7%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四小虎,首都雅加達被譽為下一個台北市。至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接二連三的天災與排華運動,使印尼遭到重大損失。印尼近幾年進步了許多,從人均所得1000美元(1996年)進步至5000美元(2007年),2007年GDP為3960億美元,總人口2.25億。印尼是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多數出國務工的印尼勞工來到別的國家工作原因,主要並非國內經濟條件差,可能是身處地區薪資不高而選擇至其他地區工作。印尼交通建設十分完善,擁有數座國際機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鐵路網路十分發達,城市有公共汽車,國營航空公司有許多航線,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部分城市如雅加達、泗水、萬隆等大都市,建設完善。印尼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廠牌到印尼設廠與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如:SOGO、屈臣氏、家樂福(carrefour)等),印尼是一個中等富裕的國家,政府貪污問題仍未解決,但因國土過大,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根據官方統計,印尼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了2.47%,第二季度增長率雖然進一步升至2.9%到3.4%之間,但仍低於去年第二季度3.8%的增幅。從目前形勢看,印尼經濟的發展力度顯然還欠火候。
影響印尼經濟增長的一大障礙是投資難有起色。在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經濟中隱藏的眾多弊端都暴露了出來,如金融運作沒有透明度,腐敗成風,壞帳呆帳數量驚人。印尼不少銀行其實已瀕臨破產。最嚴重時的2000年初,印尼銀行貸款中85%為呆壞帳。同年7月,借貸者共拖欠銀行總計238.25萬億印尼盾(按目前匯價約合265億美元)的債務,而原先貸款抵押資產的價值卻持續狂跌,僅相當於當初的四分之一。
危機之後的這幾年,印尼政府幾經更迭。由於政局動盪,金融危機時期暴露出來的經濟體制和結構問題,特別是銀行系統的嚴重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國內外投資者都對印尼經濟沒有信心,導致資金大量流失。據官方統計,印尼在1991年經濟發展巔峰時的外國實際投資曾突破56億美元,而到2001年,外資實際落實的還不到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印尼吸引的國內外投資依然跌勢不減,降幅均在兩位數以上。越來越多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嚇走了投資人,從印尼撤資撤廠的事情時有發生。
而出口持續疲軟則是制約印尼經濟發展的另一大障礙。據印尼中央統計局新近發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印尼出口額同比下降了9.05%, 其中下滑最嚴重的是占出口總額75%以上的非油氣產品,出口額由去年同期的近190億美元減少到約176億美元,從而拖累了對外貿易整體不振。
印尼貿易和工業部長里妮·蘇萬迪將出口下滑歸咎於勞工糾紛造成的國外訂貨銳減,而訂單的減少反過來又迫使不少外資工廠外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久前有報道說,美國商家因商品質量、價格和交貨期等原因,決定把本打算交給印尼鞋廠的「銳步」休閑鞋訂單轉給其他亞洲廠商。這項決定激怒了印尼鞋廠工人,工會組織工人到美國大使館抗議遊行。但由此一來,工廠自身的利益未能挽回,反而帶給外國投資者更多的疑慮。日本官員就曾表示,他們更樂意到泰國、越南和中國投資。
目前在印尼,對商業和投資造成消極影響的消息不斷,投資和出口難以回暖,只有溫熱的消費勉強支撐經濟發展。雖然印尼財政部和中央銀行近日都表示今年該國經濟增長仍可達到預定的4%的目標,但分析家認為,印尼為此要付出的努力也將是巨大而艱苦的。
目前印尼的經濟怎麼樣? - : 印尼的經濟,號稱全球第10大經濟體.GDP大約為9000億美元,增速約4-5%.人口近3億.但基礎設施落後.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印尼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與中國的貿易額大約800億美元.這個國家太依賴礦產出口,如煤炭、錫等,還有植物油.製造業太落後.唯紡織業尚可.由於與經濟繁榮的中國保持密切經濟往來,印尼的經濟情況還算不錯.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 : 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七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五小虎.印度尼西亞錢幣 旅遊 有巴厘島 、婆羅浮...
印度尼西亞經濟概況如何? : 農業是印尼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糧食 能自給,胡椒、木棉、金雞納霜、藤條、竹 類、天然樹脂、龍腦香脂的產量均居世界第 一位,橡膠、棕櫚油和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 位.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 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率逾7%,占國內生 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 工等.石油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並且是世 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世界最大的膠合板生 產和出口國.自1968年以來,特別是20世 紀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印尼 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1997年受東南亞 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衰退,1999年開始緩 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 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印尼現在的經濟及社會狀況如何? : 盡管有人估計2008年的經濟增長僅為6.3%左右,但該署不會改變今年6.8%的目標.該署宏觀規劃司司長布里亞波托稱2007年的目標已完成,與央行截止至十一月的宏觀數據相符.開齋節後實業界的銷售業績居高...
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潛力 - : 是目前東南亞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另外, 據估計,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要比陸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馬林達近海的阿塔卡油田為最大.印尼天然氣儲量也很可觀, 約73萬億立方米.印尼的錫礦儲量也很大, ...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有著怎樣的發展 - :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製造業迅速崛起.90年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1年佔GDP比重近40%,吸納近三分之一就業人口.經濟在建國初期發展緩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
希望有好心人告訴我印度尼西亞目前經濟、社會怎樣,謝謝! -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
印尼的主要經濟是什麼 - : 農業是印尼的重要經濟部門,多項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茅,對國際市場影響重大.大米,玉米,甘蔗是主要農作物.印尼的製造業增長速度均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服務業是印尼的主要產業,旅遊業是印尼非油氣領域中第二大創匯產業.望採納!
印度尼西亞好不好?離中國多遠?人口多少?經濟發展怎樣 - : 1、氣候:印尼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2、距離:印尼首都雅加達到中國北京直線距離5193公里.3、人口:2013年印尼總人口達2.4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華人3%-4%,此外還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個民族的居民,共佔23%.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4、經濟:印尼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在8000兆盾(約1萬億美元)左右.
⑹ 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窮嗎
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窮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
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
⑺ 「擠的擠死,荒的荒死」,印尼的人口分布為何如此不均
印尼的人口之所以分布不均,是因為長久以來存在的地域矛盾。印尼是一個領土較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印尼並沒有因此而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由此可見,領土大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印尼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並且我們要知道印尼的政治重心也經歷過一次轉移,以前的政治重心是在蘇門答臘島,現在轉移到了爪哇。所以人們也跟著遷居到爪哇島,以便於尋求到更多的機遇和發展。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現在印尼很多省份還在鬧,希望能脫離印尼。也難怪印尼的存在感一直那麼弱了,人口要均勻才是頭等大事!
⑻ 印尼為什麼窮 馬來西亞
首先印尼的民族就是垃圾民族
⑼ 印尼國土面積很大,為什麼首都雅加達和泗水這些大城市都在小小的爪哇島上
印尼擁有1904569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擁有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大約17508個島嶼,號稱萬島之國。
在印尼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如果一個人居住在其它的地方,而不是在爪哇島。那麼這個人會想方設法地搬到爪哇島,即使他曾經是個地主,他寧可放棄地主而去爪哇島做一個上班族,也不願意再回以前的地方,爪哇島也成了許多印尼人嚮往中的聖地。
開墾其它的土地,耗費巨大的資金。在熱帶雨林當中,除了氣候炎熱,不適宜農作物生長,土地也比較貧瘠。如果把這片地方開墾,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印尼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對於這樣的大規模開發,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從古代到現在這么多年過去了,印尼的發展還是極度不均衡的。爪哇島人口佔了這個國家的一半,經濟也佔了這個國家的多一半,而其它的地方的發展也跟不起來。
其實像這樣地方發展不均衡的國家還有很多,就拿中國來說,像中國的上海經濟就特別繁榮,而在一些偏遠的山區就極度落後,甚至連汽車都沒有。
短期來看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現象,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一個國家想要成為發達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均衡發展。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大家還有更多的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⑽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未來印尼的首都將從現在的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將被命名為「努桑塔拉」,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稱呼,也是國家級機關集中駐扎的地方,是這個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每個國家都會把自己國家的首都建設的非常漂亮,也非常繁榮。但有些國家出於某些原因,或主動的或被動地進行了遷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長遠的發展。
遷都是一件大事,中外古今都有過類似的,像中國古代的時候,西周時期,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遷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國外的也有,美國,開國之都是費城,後來遷都到華盛頓。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等等這些國家之所以會遷都肯定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們說的這個國家之所以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苦衷啊!
據印度尼西亞媒體報道,印尼眾議院18日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了《國家首都法草案》。印度尼西亞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距離雅加達約2000公里。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規劃部長蘇哈爾索表示,新首都將具備核心功能,將成為國家新的象徵,同時也將成為新的經濟中心。遷都法案將為印尼建設新首都花費高達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多億元)的建設資金奠定法律框架。
其實印尼政府2019年就曾宣布啟動遷都計劃 以及遷都原因。
印尼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的具體原因之一,是雅加達是印尼目前的一個商業中心,人口太多,常住人口加上外來人口高達到三千多萬。而雅加達面積有限,只有區區六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從而造成人口密度太大,堵車現象十分嚴重。再加上基礎設施差,導致雅加達環境污染嚴重。還有因著人口眾多,用水量巨大造成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地面下沉,每年一到雨季,海水經常倒灌,導致雅加達地區時常發生水患。
而另一個原因,雅加達所處的地區,地質災害頻發,時刻面臨著火山噴發,地震頻發的風險。最主要的`一點,因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地面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在下沉,有專家估計,到2050年,雅加達北部地區大部分將被海水淹沒,所以印尼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將首都遷到地質災害相對少一些的加里曼丹島。
雖然遷都計劃已確定,但遷都並非小事,所涉及的項目眾多,所需的資金龐大,印尼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印尼的遷都之路任重道遠。
據印度尼西亞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8日,印尼國會批准了《國家首都法草案》,草案規定,未來印尼的首都將從現在的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將被命名為「努桑塔拉」,這在印尼語中是「群島」的意思。
印尼為何要全力遷都呢?從幾個因素來看,印尼遷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印尼雅加達:地面下沉嚴重 面臨被海水淹沒威脅
地面下沉是印尼遷都的一個最根本且無法迴避的因素。雅加達坐落在靠近海洋的沼澤地帶,地處沿海低地,加之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自然條件作用下,雅加達近些年一直在加速下沉。
雅加達北部沿海地區在過去10年裡由於種種原因竟然下降了2.5米,目前雅加達約40%的部分甚至處於海平面以下,部分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4米,且仍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陷落。
印尼萬隆理工學院教授亨利·安德里亞斯表示,到2050年,北雅加達地區的95%將被海水淹沒。
雅加達以如此驚人的速度下沉,還有一個原因是,這里的大多數居民沒有足夠的清潔水資源,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
雖然13條河流流經雅加達,但是這些水源大部分受到污染,雅加達人口眾多,淡水需求量大,岩石層縫隙中儲存的地下水被源源不斷地抽取,導致土壤被壓實然後塌陷,地下水上方的陸地也隨之下沉。
印尼雅加達:人口密集 城市發展不堪重負
除了地面下沉這樣的「硬傷」,雅加達還有不少大城市「頑疾」。雅加達人口密集,城市發展不堪重負。市內人口超過1000萬,如果算上周邊地區,人口超過3000萬,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1.5萬人。
人口稠密、公共交通設施缺乏令雅加達成為名副其實的「擁堵之城」。此外,印尼各地發展不均衡,印尼政府希望帶動加里曼丹島東部發展。因此印尼政府2019年提出遷都設想,並逐步推進實施。
將遷都!印尼國會批准《國家首都法草案》
據了解,印尼政府規劃的新首都在雅加達東北方向東加里曼丹省,距離雅加達約2000公里。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蘇哈爾索日前表示,新首都將具備核心功能,將成為國家的象徵,同時也成為新的經濟中心。
印尼政府設想把新首都打造成一座低碳模式的「超級都市」,並為制葯、衛生和科技領域提供支持,促進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以外地區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根據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的數據,新首都的總佔地面積將達到約2560平方公里,全部用地將由森林轉換而來。
印尼新首都所在地區經濟貧困 礦藏豐富
東加里曼丹省所在的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地區經濟貧困,許多森林地帶尚未開發。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游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當地胡椒產量居世界首位。
遷都預算龐大 印尼政府欲對外尋求資助
印尼財政部表示,新首都的發展開發將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於2022年開始,持續至2024年,全部開發預計將持續至2045年。據此前估計,這項遷都工程耗資將高達466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033億元。
面對龐大的預算,印尼政府希望自己能夠提供至少一半的資金,其餘部分,預計印尼政府將向國際社會尋求資助。
此前,埃及宣布「遷都」。新首都建在開羅以東沙漠地帶,總佔地約700平方公里,預計將轉移約650萬人口,創造175萬個就業機會。目前,「遷都」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已經有部分人遷到了新的首都。繼埃及之後,又一國宣布要「遷都」,這個國家就是擁有「千島之國」別稱的印尼。
近期,印尼國會通過法案,確定將遷都至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新首都的名稱叫做「Nusantara」。此次遷都預計需要花費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33億元,遷都工作最早從2024年開始。早在2019年,印尼就計劃宣布遷都,但由於疫情原因,不得不推遲了相關計劃。不過,根據規劃,要重新建造一個超級核心城市,320億美元並不夠,後續可能還需要一大筆的資金。
印尼之所以宣布遷都,部分原因與埃及一樣,都面臨著「大城市病」問題。印尼首都雅加達面積約740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027萬人。人口稠密帶來很多問題,例如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空氣污染、犯罪問題等等。要解決沉痾積弊,難度非常的大,只能通過遷都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印度遷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雅加達面臨陸地下沉危機。從地圖上來看,雅加達位於爪哇島上,地形非常的狹窄。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全球海平面不斷上升,對雅加達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再加上由於過度開發,基建不斷,導致地面下沉,過去10年雅加達地區平均下沉2.5米。根據專家分析,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2050年雅加達大部分地區可能都會被海水淹沒。所以,遷都工作勢在必行,不能再拖下去了。
除了埃及、印尼,還有很多國家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有的國家的首都也患有「大城市病」,遷都成為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有些國家面臨著被海水吞沒的風險,不得不通過遷都來規避風險。遷都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情況,這凸顯出社會以及環境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