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珍珠鳥的特點、樣子、叫聲
金山珍珠學名叫斑胸草雀,別名也叫錦花鳥、錦華鳥、珍珠鳥、小珍珠、錦花雀等。金山珍珠鳥屬雀形目梅花鳥科,原產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中。我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現已繁殖培育出駝色、白色、花色等多個品種。金山珍珠羽毛鮮艷,體態妖小玲瓏,動作活潑輕巧,非常可愛,現在正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飼養的觀賞鳥。
金山珍珠體長約10厘米,頭部灰色,嘴基及眼下方有黑紋,兩條黑紋中間呈白色,頰後有紅黑色塊斑,喉至上胸白色而有波狀黑紋,到胸中呈黑色帶.上體暗褐色,腹部黃白色,腹側紅褐色並有珍珠狀的白色斑點,嘴紅色,腳淡紅色,尾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且具黑色橫紋.雌鳥頰後無紅褐色塊斑,胸部無波狀紋,人工飼養的金山珍珠已經培育出白色和駝色的品種, 在中國的北京、江蘇、天津、上海、廣州、青島、濟南、廈門等省市廣泛飼養。金山珍珠鳥原體羽灰色、散綴許多小白斑點,形似「珍珠」而得名,而且據說澳大利亞的悉尼先前傳說富有金礦而被稱為「金山」,正如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因先前富有金礦而被稱為「舊金山」一樣,由此,珍珠鳥也就因地域而形成了一個「金山珍珠鳥」的鄉土化的俗名。
飼養金山珍珠可用各種小型竹籠或金屬籠,為了繁殖可成對地飼養在箱形籠中,箱籠大小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也可用金絲雀的繁殖籠.人工巢宜為暗巢,一般用巢箱、殼狀草巢或葫蘆巢(直徑4厘米)。巢箱為14厘米×9厘米×9厘米,在9厘米的一半處設一隔板,將巢分成兩室.金山珍珠的飼料以小米、黍子、稗子為主,家庭飼養日常可用小米或穀子60%,稗子40%,混合喂給,發情期喂雞蛋米、沙粒、牡蠣粉、青綠飼料應酌情喂給,喂養幼鳥的方法,粉料每天喂5-6次,每次隔2-3小時。餵食時,把食餌放在竹片上,一口一口地送進雛鳥口裡.初喂時雛鳥不肯張嘴,可用手把鳥嘴掰開,幾天以後就能習慣.日常管理比較簡單,除保證食、水充足和用具衛生外,每周清掃1次籠底的沙土和糞便.在北方需在室內過冬,室溫最好在10-15℃。
怎樣飼養珍珠鳥?
珍珠鳥可以成雙成對飼養,亦可成群飼養,既可供觀賞,以可供繁殖。用單籠飼養時可以養一對,用巢箱飼養時可以根據箱體大小,飼養成群或數對。一般家庭飼養箱籠以長約30厘米、寬25厘米、高35厘米,飼養一至數對即可。箱籠內上方的一個角落上要設置人工巢箱,人工巢箱約長9厘米、寬7厘米、高10厘米,箱底鋪約2厘米厚的棉花或巢草,出入口約直徑3厘米,出入口外有小台。也可用竹筒或葫蘆代替。
珍珠鳥年青母鳥可常年產蛋,但為了保證種群的健壯,6—8月要將雌雄鳥分開,停止產蛋。產蛋前,雌雄鳥頻頻交尾,約1周後開始產蛋。每個產蛋周期(即每巢)約5—6枚,如果管理得法,一對成鳥每年可產卵孵化5—6巢雛鳥。由於珍珠鳥是珍貴的玩賞鳥,一般不用珍珠鳥進行孵化,而用白腰文鳥作「保姆」,每對珍珠鳥需要6對白腰文鳥當「保姆」。
珍珠鳥日常飼養喂以帶殼小米,也可用稗子60%、小米30%、黍子10%混合供喂。以幼鳥期和繁殖期喂給蛋小米。並增加新鮮的青綠葉菜、水果供應,礦物飼料如墨魚骨、貝殼、砂礫等亦應酌加供應。
此鳥不甚喜歡水浴,但除育雛期外,也應備缸供應適量的浴水。珍珠鳥畏寒,冬季要加強保暖措施,室溫宜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
參考資料:生物谷 頂頂華聞
㈡ 十大叫聲最好聽的鳥分別是什麼鳥
十大叫聲最好聽的鳥分別是:夜鶯、噪鵑、金絲雀、鸚鵡、旅鶇、畫眉鳥、玫胸白翅斑雀、
麻雀、橙翅亞馬遜鸚鵡、金青鳥。
1、夜鶯
夜鶯以其美麗而舒緩的聲音而聞名,這種鳥的聲音聲非常優美,它激發了許多童話、歌劇、歌曲、偉大的詩歌和書籍,它們生活在歐洲、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灌木叢和森林中。
4、鸚鵡
吹口哨的鸚鵡是很棒的寵物,可以在家裡訓練和飼養。這些鳥以模仿口哨聲而聞名,它們不擅長模仿別人的話,但是可以模仿許多聲音,如電話鈴聲、汽車報警器、拉鏈聲音、手機或微波嗶嗶聲等。
㈢ 叫聲好聽的鳥有哪些
一、夜鶯 (鶲科歌鴝屬鳥類的一種)
夜鶯,為雀形目鶲科的一種鳥。體色灰褐,是觀賞鳥的種類之一。夜鶯的羽色並不絢麗,但其鳴唱非常出眾,音域極廣。與其他鳥類不同,夜鶯是少有的在夜間鳴唱的鳥類,故得其名。伊朗兩種國鳥之一。
世界上約有90種夜鶯,有的種類分布很寬,具有世界性。我國有8種,雲南有5種。毛腿夜鶯和黑頂蛙嘴夜鶯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有一種林夜鶯,除雲南外,還見於我國台灣省和海南省。另有一種普通夜鶯,則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特別是長江以南最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夜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噪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絲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畫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百靈
㈣ 印尼的國鳥是什麼
是老鷹(galuda),在印尼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老鷹的雕像,而且印尼有個航空公司叫galuda(鷹航),我們有時也會乘這個公司的航班回國。
㈤ 印尼、日本、俄羅斯、菲律賓、新、馬、泰、南非、瑞典、挪威這些國家的國鳥是什麼
日本——綠雉
俄羅斯——鐵翅
菲律賓——食猿鷹
馬來西亞——犀鳥
新加坡—黃腰太陽鳥
泰國——火背鵬
印尼——天堂鳥
南非——藍鶴
瑞典——烏鶇
挪威——河烏
㈥ 文鳥愛叫嗎
由於體色美麗,在中國是擁有悠久歷史的玩賞鳥,後來也傳至日本。近年來飼養鸚鵡的風氣盛行,頗有後來居上之勢,不過文鳥依然是很受歡迎的玩賞鳥。耐熱、耐寒性強,身體強壯,容易飼養。因飼養的歷史悠久,容易與人親近,並有交配的全白品種可供選擇。市面上有現成的碎小米的混合飼料出售,平時也可餵食一些菜葉、貝殼粉補充營養。能停在手中把玩,雛鳥可用碎小米與貝殼粉撮合成的飼料餵食。喜好水浴。 雄鳥叫聲尖而長,雌鳥叫聲短促。單看外表雌雄難辨,多以叫聲區分,養熟的文鳥一般不會無故亂叫,影響生活工作.
白文和灰文雜交可以,出的全是灰文,只是有的代白大條
中名: 文鳥
英名: Java Sparrow
學名: Padda oryzivora
分布: 印尼
形態及習性:
文鳥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鳥類,因為它身強體健,很適合初學者,是一種入門的鳥種。
文鳥又名爪哇禾雀,在原產地曾經危及當地的農作物,被視為害鳥,如今經過飼鳥者的繁殖育種,除了原種的灰文外,已經成功地育成白文、紅文,目前又有新的變種發生,藍文和銀文(如圖),銀文事實上並不是銀色的,它只是很淡很淡的灰色,它身體的顏色是由原種灰文的灰色變成淺灰色,原本黑色的區域則變成中灰色。
文鳥每次約產下5至8個蛋,孵化率為85%,孵化期是14天,公鳥和母鳥在白天時會輪流孵蛋,晚上則由母鳥擔任孵化的工作。幼鳥會待在巢里四周之久,一旦獨立後就會離開親鳥。
㈦ 在非洲的多哥有一種鳥叫禮貌鳥排序是什麼
在非洲國家多哥的拉拉斯山上,生活著一種頭尖、身圓、尾長、全身長著綠色羽毛的鳥,當地人稱之為禮貌鳥。
禮貌鳥常常飛進村子,將嘴裡銜的東西投向人們或投進住宅窗口。它投下的東西不是香氣撲鼻的野花,就是鮮美可口的果子。
人們接受「禮物」後就用穀粒或豆子款待它。禮貌鳥記憶力很強,所到之處大家對它友好,它就會經常「光臨」,反之,它便不再上門了。
其他神奇鳥:
1、「鍾鳥」在巴西的森林裡,有一種鳥的叫聲好象敲大鍾。鳴叫起來三四公里外的地方也能聽到。更奇特的是,它鳴叫的節奏跟打鍾的節奏相似。當地人叫它「鍾鳥」。
2、「送奶鳥」在南美洲玻利維亞,有種奇特的鳥,此鳥不僅育雛期有奶,平時也有奶,而且腹下有一個特殊的奶頭。嬰兒吃這種鳥奶很適合。更有趣的是它的乳汁一多,就自動地飛到有人居住的地方,讓人把奶擠出來。當地人叫它「送奶鳥」。
3、「閃電鳥」在印尼的布頓島上有種叫「珍久雅大」的小鳥,它的肚皮上有塊玻璃光殼,當太陽或其它光線照射時,光殼會把光反射出來,簡直如同一面鏡子,當地人叫它為「閃電鳥。
㈧ 各國的國鳥各是什麼呀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各國的國鳥是什麼 [ 標簽:各國,各國 國鳥,國鳥 ] 國鳥 鍗曞嚖楦 回答:3 人氣:3 解決時間:2009-05-28 14:40 滿意答案亞洲日本--綠雉 印度—藍孔雀 斯里蘭卡—黑尾原雞 韓國--喜鵲 汶萊--雕 阿聯酋--雄鷹 菲律賓--食猿雕 尼泊爾--九色鳥 伊拉克--雄鷹 印尼--雄鷹 科威特--雄鷹 葉門--雄鷹 緬甸—孔雀、妙聲鳥 歐洲 荷蘭—白琵鷺 德國—白鸛 英國—紅胸鴝 瑞典—烏鶇 愛爾蘭—礪鷸 奧地利—家燕 丹麥—雲雀 挪威—河鳥 比利時—紅隼 冰島—白隼 盧森堡——戴菊 法國--公雞 哈薩克--雄鷹 阿爾巴尼亞--山鷹 摩爾瓦多--雄鷹 波蘭--雄鷹 愛沙尼亞--家燕 美洲美國--白頭雕 瓜地馬拉—自由鳥 智利--兀鷹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蜂鳥 巴拿馬—紅鶴 巴貝多—鵜鶘 委內瑞拉—擬掠鳥 加拿大--白頭雕 阿根廷--棕灶鳥 玻利維亞--兀鷹 多米尼加--鵜鶘 墨西哥--大腳鷹 薩爾瓦多--礪鷸 厄瓜多--大兀鷲 巴哈馬--紅鸛 紐西蘭—無翼鳥巴布亞紐幾內亞--極樂鳥 斐濟--鴿子 吉里巴斯--軍艦鳥 澳大利亞—琴鳥、笑鳥 非洲 南非--藍鶴 模里西斯--多多鳥 尚比亞--雄鷹 烏干達--皇冠鶴 埃及--雄鷹 奈及利亞--黑冠鶴 辛巴威--紅腳茶隼 肯亞--公雞
㈨ 文鳥和珍珠鳥區別哪個愛叫
文鳥清脆,珍珠鳥咩咩聲,叫聲不大但是很_嗦。綜合而言,文鳥是最好的
_渲檳袷牆鶘秸渲櫚謀鵜_邪噝夭萑福ㄑ__oephila guttata,英文名為Zebra Finch),也叫脅草雀、錦花鳥、錦華鳥、小珍珠、錦花雀等。斑胸草雀隸屬雀形目、梅花鳥科、草雀屬,原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中。中國大約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現已繁殖培育出駱駝色、白色、花色等多個品種。這種鳥羽色艷麗,體形嬌小玲瓏,叫聲細柔,給人以美的享受,是馳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鳥。在國內有些養鳥專著將金山珍珠另立一種,實質上金山珍珠與斑胸草雀是同種異名。文鳥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鳥類,因為它身強體健,很適合初學者,是一種入門的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