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我國學前教育包括幼兒園、學前班及幼兒教育活動,其中幼兒園為主要形式。多年來我國幼兒園學位緊張問題始終廣受大眾關注,我國在提升學前教育入學率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規模,彌補學位缺口。
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擴大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2020年,我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呈上升態勢,同時,我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佔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014億元,其中,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203億元,同比增長2.39%,占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重略有下降,為7.9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煤礦和煤炭一樣賺錢嗎
煤礦和煤炭本質不一樣
是人類在富含煤炭的礦區開採煤炭資源的區域,一般分為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當煤層離地表遠時,一般選擇向地下開掘巷道採掘煤炭,此為井工煤礦。當煤層距地表的距離很近時,一般選擇直接剝離地表土層挖掘煤炭,此為露天煤礦。我國絕大部分煤礦屬於井工煤礦。煤礦范圍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關設施的很大區域。煤礦是人類在開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質層時所挖掘的合理空間,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採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體燃料,是可燃性有機岩的一種。它是由一定地質年代生長的繁茂植物,在適宜的地質環境中,逐漸堆積成厚層,並埋沒在水底或泥沙中,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質時期中,以石炭紀、二疊紀、侏羅紀和第三紀的地層中產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時代。煤的含碳量一般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屬光澤。根據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四類。[1]
2018年,山西化解煤炭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煤礦36座,退出產能2330萬噸/年[2]。
中文名
煤礦
外文名
coal
煤礦的分類
褐煤、煙煤、無煙煤、半無煙煤
元素組成
碳、氫、氧、氮、硫和磷等
主要用途
冶金、化學工業
相關視頻
2萬播放|01:56
棄文從商,鄧命辰興展實業在家鄉開煤礦#星知計劃#
6448播放|04:23
煤礦是如何開採的?24小時持續運作,每年可以開采出2000萬噸煤炭
9098播放|00:28
大型礦山機械掘戰露天煤礦
7051播放|01:21
(展望十四五)未來五年 智能煤礦數量將超1000座
5139播放|01:01
關閉煤礦應當達到哪些要求?
5301播放|01:49
中國最大的煤礦大省,煤礦儲量全國第一,還遠銷歐亞20多個國家
5491播放|00:23
開采完煤炭後,地下挖空的部分怎麼處理
5168播放|00:57
煤礦無證生產有什麼後果?
5216播放|01:14
府谷東溝煤礦,礦區整潔干凈
5983播放|06:38
都說煤老闆有錢?!探訪露天開採的煤礦礦山
查看更多
開采歷史煤礦綜述煤礦類型煤炭生產採煤方法六大系統煤礦事故健康影響環境影響煤礦分布工程技術難題TA說
開采歷史
視頻棄文從商,鄧命辰興展實業在家鄉開煤礦#星知計劃#
首席影視娛樂官
2萬播放
|
01:56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有使用煤的記錄。煤炭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燃料。
美國最早的商業煤礦位於維吉尼亞州的Midlothian,1748年開始開采。
煤炭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中的主要能量來源,蒸汽火車、蒸汽船等開始成為工業國家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同時煉鋼業也需要大量的煤礦。城市的照明、暖氣和烹調等也需要使用煤氣。英國在18世紀末發明了許多地下採煤的科技,從此採煤進入了大規模商業開採的時代。挖煤的機器約在1880年代左右發明;在那之前,采礦需要以人工用鏟子或十字鎬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機科技方面的進步使得露天開采變得可能。
軌道上的搬運機車,1920年
煤炭在18世紀至1950年代是西方國家的主要工業和運輸能量來源。另一方面,石油的開采技術在20世紀初得到很大的發展,在美國、中東和印尼發現了大規模油田。石油作為燃料的優點多於煤炭。石油及其附屬品在1950年代以後開始成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機被內燃機所取代。至20世紀末,煤炭在家庭、工業和運輸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氣、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自1890年開始,採煤也開始成為政治和社會上的爭議來源。使用童工、剝削礦工、惡劣的工作環境等使得工會開始形成,社會主義思想開始興起。另外,機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許多礦工失業,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環境標準的限制、西部大規模露天礦場的開采等,使得美國的地下採煤業在1970年代後急劇衰退。1914年最盛期時,美國有18萬名無煙煤礦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瀝青的工作從1923年70.5萬人的巔峰,下降到1970年的14萬人及2003年的7萬人。礦工聯合會(UMW)的活躍會員也由1980年的16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1.6萬人。1973年與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各國政府開始尋找替代能源。在開發核能、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同時,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視。
1968年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Farmington 礦難
不過,自1970年代開始,環保意識抬頭,人們開始注意包括景觀破壞、空氣污染與其他燃燒煤炭所可能產生的問題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較,燃燒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並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仍是重要的能源,因為其經濟的價格和豐富的儲藏量,特別是用於發電。煤炭在中國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國約有80%的能源來自於燃煤。2007年中國首度成為了煤炭進口國。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總規模為57億噸。在57億噸的產能規模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停產煤礦3.08億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4.96億噸,其中約8億噸屬於未經核準的違規項目。
2018年12月,山西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發布公告,2018年山西化解煤炭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煤礦36座,退出產能2330萬噸/年[2]。
2019年3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18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據了解,2018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5800處左右,平均產能提高到92萬噸/年左右。其中,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1200餘處,產量比重提高到80%以上。[3]
煤礦綜述
煤礦是人類在開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質層時所挖掘的合理空間,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採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體燃料,是可燃性有機岩的一種。它是由一定地質年代生長的繁茂植物,在適宜的地質環境中,逐漸堆積成厚層,並埋沒在水底或泥沙中,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質時期中,以石炭紀、二疊紀、侏羅紀和第三紀的地層中產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時代。煤的含碳量一般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屬光澤。根據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四類。
C. 石油的探明儲量和消耗量有什麼關系啊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1.1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1.2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1.3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1.4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1.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1.6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2、世界石油消費
2.1石油進口國家
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60萬桶每日)、中國(727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2007年的統計資料
●消費國(以下均為每日消費量)
· 美國:2068萬桶
· 中國:757萬桶
· 日本:501萬桶
· 俄羅斯:282萬桶
· 印度:280萬桶
· 德國:246萬桶
· 巴西:240萬桶
· 加拿大:237萬桶
· 韓國:221萬桶
· 沙烏地阿拉伯:221萬桶
· 墨西哥:211萬桶
· 法國:195萬桶
· 英國:174萬桶
· 伊朗:171萬桶
· 義大利:170萬桶
工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國每年人平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2.2世界石油消費現狀
2.2.1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但區域性供需失衡
2006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狀態,石油產量85.3百萬桶/日,消費量84.38百萬桶/日,產量略大於消費量,但區域性供需嚴重失衡。世界上52%的石油產量來自中東、獨聯體和非洲地區,但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卻只佔世界消費總量的15%。相反,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石油產量只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3%,而消費量卻佔世界消費總量的80%;其中,2006年亞太地區石油需求量24.3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28.8%,而石油產量7.8萬桶/日,佔世界總產量的9.2%,供需嚴重失衡;北美地區2006年石油需求量25.4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31%,而石油產量14.3萬捅/日,佔世界總產量的16.8%,供需失衡也較嚴重。石油產地與消費地的明顯分離,導致世界石油貿易量的不斷增加。
2.2.2世界石油消費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
據IEA的OMR(2007年1月)統計,2006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84.38百萬桶/日,比2005年增長0.95%。石油消費主要集中在北美(佔世界消費總量的30.11%)、亞太(佔28.78%)和歐洲(佔18.31%)地區,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佔世界消費總量的近80%。
2006年世界前三大石油消費國為美國(佔世界消費總量的24.1%)、中國(佔9.0%)和日本(佔6.0%)。其中,美國和日本消費量較為穩定,而中國正處於需求上升期。
2.3世界石油供需趨勢
2.3.1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2007年將達到約8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約930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6%。 2007年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3373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3631萬桶/日,年均增加52萬桶/日(表14)。OPEC國家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中東地區,中東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將逐年提高,世界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將更大。 2007年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5301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5668萬桶/日,年均增加73萬桶/日。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獨聯體、中南美和非洲地區。
2.3.2未來石油消費量增速將略快於產量增速,供應將趨緊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消費量將保持上升趨勢,2007年將達到862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938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8%。
從世界各地區未來石油消費情況來看,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將強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245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890萬桶/日,年均增加700萬桶/日,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區;北美地區的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56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740萬桶/日;歐洲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將略有增加,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060萬桶/日。
3、世界石油貿易
據統計,全球原油的日交易量可達4 300萬桶,略多於日產量的一半。石油貿易何以能夠得以實現?由於油輪運送石油的低成本、高效率,特別是其靈活性,國際石油貿易成為可能。全球石油(包括原油與成品油)貿易量的三分之二依賴於油輪在世界各地「流動」著。
石油運送所經由的海路一般都取道於固定的航運航線,由此,油輪航行必然要通過全球數個地理位置上的「咽喉要道」——即連接各個大洋或大水體的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唯一的水上出口,馬六甲海峽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其它的「咽喉要道」還包括由阿拉伯海至紅海的曼德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與巴拿馬管線、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與蘇伊士一地中海管線(Sumed)、使地中海與黑海互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這些「咽喉要道」,共同構成了世界石油貿易的「節點」。由於航運石油的貿易量如此巨大,而「咽喉要道」又如此之狹窄,又極易遭受到劫掠者的攻擊以及發生各種航運事故,理論上其在短時期內很有可能被封鎖住,確保這些「咽喉要道」的通暢無阻,是世界石油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的根本保障。
在石油船運貿易中,並不是所有的航線都採用相同規模的油輪,基於航程的長短、港口的規模、油輪所必經地理上「咽喉要道」的各種限制等客觀因素,一般每條航運路線都有其綜合經濟效益最佳的石油運送量。如從中東出口的原油,運送量巨大、航程遙遠,每個航程主要都是通過大型油輪(VLCC)(運量160 000—319 999萬噸)運送200萬桶以上。
石油輸送管線,一般被用以在大陸內部輸送石油。就內陸地區的原油供應而言,當某些敏感性的區域面對供應受阻甚至處於中斷狀況時,與油輪輸送相互補充,輸油管線的作用和意義更是至關重要的。管線輸送石油,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區域性貿易。與鐵路、駁船和公路運送石油相比,管線輸送的成本至少較前者低一個數量級。在諸如美國與加拿大這樣的兩國之間,相互在政治上的沖突對立很小甚至幾乎就不存在,管線輸送更是成為兩國相互間石油供應方式的首選。盡管供應系統以及輸送的距離都相對較小,管線輸送已成為歐洲國家石油供應的重要構成部分。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隨著世界主要地區間石油需求和石油生產缺口的不斷拉大,1997~2020年世界石油貿易量將大幅上升,從2800萬桶/日增加到6000萬桶/日.OECD三個地區和非OECD亞洲國家,無論從進口絕對量還是從進口依賴度上來說都將增大.石油需求的增長,大部分來自運輸部門,而石油需求增長量大都由歐佩克來滿足.與1997年相比,到2020年OECD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54.3%上升到70%,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22%上升到76%,俄羅斯的石油凈出口量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將回落至1997年350萬桶/日的水平,而巴西有可能從石油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世界各大產油區,由於區內石油工業布局的不平衡,石油出口和進口往往並存,有的是出口大於進口的凈出口區,有的是進口大於出口的凈進口區
從上述概念出發,根據世界石油貿易的進出口的情況,可以看出,世界有四大石油出口區:
中東、前蘇聯、非洲、拉美依次為世界四大石油凈出口區。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01年石油進口量5.64億噸,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6.1%,美國的凈進口量5.24億噸,佔美國石油消費量8.97億噸的58.4%;歐洲5.70億噸,佔26.4%;日本2.57億噸,佔11.9%,中國8830萬噸。
D. 多威跑鞋怎麼樣,值得入手么
好,值得入手。
多威馬拉松跑鞋的功能。馬拉松跑鞋一般都是M開頭,然後是數字,1、2、3屬於基礎款,介於訓練與比賽之間,較早出現的267-1,,267-2,267-6已經下線,很少在市場上找到了!現在M1開頭的如M1050等也少了。
自從2010年年底推出M3開頭的以來,廣受跑友的熱捧,如M3501、M3201等等。5、6開頭的是慢跑鞋如M5301-A等三款,M6091A三款,最常見的是M6301的兩款類似於耐克裸足的跑鞋。然後是競速款的跑鞋,也就是多威的高端跑鞋,以鞋底帶塑膠顆粒為標志。
(4)印尼5301怎麼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長時間不穿,不可將鞋放在鞋盒內,必須將鞋放置在通風透氣的陰涼乾燥處貯藏。
2、避免讓鞋子碰到油類、鹼性、酸性和化學物品,以免減弱鞋子中底的粘著力。
3、不可將鞋子放在洗衣機內洗滌,也不要使用過硬的毛刷用力刷洗。
4、清洗鞋子時不能長時間浸泡,不要用肥皂及其它化學物品,可用柔軟的濕布和清水清洗。
5、洗好後將鞋放在陰涼通風處存放,可用紙團放置在鞋內提供支持,防止鞋子變形,在鞋外用衛生捲筒紙纏一層,防止鞋子洗後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