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

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

發布時間:2023-01-01 06:46:29

① 乳膠王國是哪個國家

指的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為581萬公頃,同比增長1.3%;原棕油產量為1992萬噸,同比增長15%。截至2016年底,棕油儲量為166.7萬噸,同比減少36.7%。

馬來西亞棕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僅次於印尼,為世界第二大生產國和出口國。馬來西亞橡膠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天然橡膠產量為74萬噸,進口量為109.5萬噸,其中40.3%來自於泰國;出口119.4萬噸,其中73.3%出口到中國。

(1)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擴展閱讀

乳膠產品的使用注意事項及保養:

1、剛買的乳膠枕是有乳膠味的,大多數人覺得是奶香味,也會有人不喜歡,放放散散,氣味就基本很淡了,所以味道絕對沒問題。

2、高低習慣,剛換一個新枕頭難免有個別人不習慣,堅持一段時間絕對沒問題。高面牽引,低面定型,兩面都可以枕,根據自己的感覺,哪面舒服枕哪面。

3、邊緣的不整齊或者爆皮和一些殘缺,有的枕頭明顯一些(如帶按摩顆粒的高低枕),有的不太明顯(如不帶按摩顆粒的兒童枕、平枕等),並且可以撕下來一塊,是因為乳膠是純天然橡膠樹汁液物理發泡脫模一次製成,完全不影響使用,這些恰恰是純天然標識。

4、建議用枕套或者枕巾,不要輕易拿下枕套,容易扯掉乳膠。不要暴曬、不要水洗、乾洗或熨燙、不要靠近火源、要遠離高溫和紫外線。

5、乳膠枕頭收藏時不易被重物壓,不易存放於潮濕空間。

6、乳膠枕年數長久以後,會稍微氧化,顏色稍微變淡黃,不影響使用。

② 橡膠大王是如何煉成的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光彩,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市民們傾城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這位引起諸多關注的人就是橡膠大王李光前。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產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兩度偶遇 與橡膠結緣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小時候,他家境十分貧寒,但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但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劇降。當時船上人大都衣衫單薄,凍得直打哆嗦。

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也在船上,他看到大家被挨凍後,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紛紛報名說姓陳,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不久,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很放心。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裡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人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來到新加坡後,李光前開始進入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的動盪打斷了李光前的學業。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斷學業,以謀生計。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友人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庄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邁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了附近,他沒帶雨具,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出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來陳嘉庚辦公室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閑談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處於發展階段,他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李光前沒想到,這次借傘竟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使他與橡膠緊緊黏在了一起,並以此起步,成就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有勇有謀 成就商業帝國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負責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在工作期間,他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並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當時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陳嘉庚有意把長女配給他。經人提親後,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成親後,李光前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到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1927年,他准備建立自己的事業,卻苦於沒有足夠的資本,正在這時,有一個英國商人准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已經是很低的價格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然而,謹慎的陳嘉庚卻極力反對,膠園價格如此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膠,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但李光前卻自有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

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用這筆錢,李光前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都讓陳嘉庚都為之點頭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很難做。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李光前憑著他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了下來。

1931年,經濟危機開始消退,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雖然在商業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滯,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並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實業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十分痛心,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後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並、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李光前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1985年,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如同橡膠樹一樣,在培植他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③ 李光前和他的橡膠王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1商之一,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 教育 家和慈善家。他是世界 十大華人1商之一,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市民們傾城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這個引起了諸多驚訝的人就是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李光前。這位一生熱心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漂泊流浪的少年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小時候,他的家境十分貧寒,但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手頭拮據,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劇降。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所以衣衫單薄,凍得直打哆嗦。
當時船上還有一個人,就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紛紛報名說姓陳,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不久,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很放心。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裡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來到新加坡的李光前,開始進入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的動盪打斷了李光前的學業。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斷學業,以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友人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庄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前來陳嘉庚辦公室取回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不禁大笑。
閑談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處於發展階段,他開始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終成大器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負責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他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並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當時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陳嘉庚有意把長女配給他,經人提親後,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在此之後,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他准備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苦於沒有足夠的資本,正在這時,有一個英國商人准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然而,謹慎的陳嘉庚卻極力反對,因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膠,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但李光前卻自有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 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正是用這筆錢,李光前終於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點頭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很艱難。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李光前憑著他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雖然在商業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滯,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並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如今,新加坡華僑銀行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十分痛心,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後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並、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1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用心辦教育
對於李光前而言,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就是陳嘉庚,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於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於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後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流言頗多,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 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 創業 精神依然還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成功秘訣
入行後得遇“伯樂”陳嘉庚。
賺一分便投入擴展事業一分,沒有小1即安之狹念。
興國辦學,受人稱道。

④ 橡膠之國是哪個國家的稱號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該國錫和橡膠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固有」錫和橡膠王國「之稱

⑤ 橡膠的主要產地

橡膠的主要產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

我國橡膠產地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和廣東。

東南亞充足的水、熱資源和肥沃的土壤,十分有利於熱帶作物的生長,已成為世界天然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

我國現已建成了海南、雲南、廣東三大天然橡膠種植生產基地和廣西農墾植膠園,其中,海南農墾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

(5)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擴展閱讀:

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現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賴比瑞亞等。我國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可種植,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

橡膠樹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主要種植在東南亞等低緯度地區。受自然條件制約,我國僅海南、廣東、雲南等地氣候條件可以種植,可用面積約1500萬畝,已種植1400萬畝左右,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

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農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⑥ 這有什麼奇怪的,橡膠起源於南美洲巴西,但世界橡膠種植生產的中心是在東南亞

天然橡膠產自橡膠樹,學名: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Muell. Arg,大戟科橡膠樹屬植物, 原產於亞馬孫森林。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主產巴西,其次是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橡膠樹喜高溫、高濕、靜風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26~27℃,在20~30℃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和產膠,不耐寒,在溫度5℃以下即受凍害。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濕的地方栽植。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同樣符合橡膠樹生長條件。隨著南美州橡膠種植業的衰敗,亞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橡膠樹種植區域。馬來西亞更是取代巴西成為了新的橡膠王國。

⑦ 為什麼馬來西亞被稱為"橡膠王國"

馬來西亞素有"橡膠王國"的稱號,橡膠的年產量很高,在
1200萬噸左右。橡膠園的面積也很大,全國耕地一半以上都種植橡膠樹,世界上種植的橡膠40%在馬來西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東
南亞氣候條件好,一年四季高溫多雨,土層也很深厚,非常適合橡膠樹的生長。馬來西亞的橡膠主要產在馬來西亞地區的西部山城地帶,在排水良好的平原和低矮丘
陵地上分布著許多橡膠種植園。登高遠眺,一叢叢的橡膠林連成一片林海,煞是好看,可見"橡膠王國"之稱的確名不虛傳。

⑧ 橡膠王國是哪個國家

橡膠王國指的是馬來西亞 。

⑨ 馬來西亞橡膠出口為何成功

馬來西亞素有「橡膠王國」的稱號,橡膠的年產量很高,在200萬噸左右。本文主要分析的馬來西亞橡膠產業的狀況,橡膠產業在馬來西亞的地位,現在的貿易現狀如何,馬來西亞橡膠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自然條件是基礎,人文條件也為這個國家的橡膠產業作了很大的貢獻。最後,本文還分析了馬來西亞的橡膠產業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改善。

⑩ 被稱為橡膠王國是哪個國家

被稱為橡膠王國的國家是馬來西亞。

由畲田、王卓然編著的《亞洲/走遍地球》介紹東南亞的國家時,目錄中明確寫道「橡膠王國——馬來西亞」,所以被稱為橡膠王國的國家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被稱為橡膠王國的原因在於橡膠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

馬來西亞的橡膠年產量很高,在1200萬噸左右。橡膠園的面積也很大,全國耕地一半以上都種植橡膠樹,世界上種植的橡膠40%在馬來西亞。

(10)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Malaysia)簡稱大馬,是選舉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民主制並存的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

大馬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因過度開采,產量逐年減少。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閱讀全文

與橡膠王國為什麼不是印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7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