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手進來呀
鄭和【img】http://www.travel-silkroad.com/chinese/Marinesilkroad/zhenghe/image/zhenghemap.jpg【/img】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沈度《瑞應麒麟頌》的附圖,由明宮廷畫師所繪。
航程
下『西洋』的定義
明朝初期以婆羅(Borneo)/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蘇門答臘屬於印度尼西亞,因此給你提供印度尼西亞的風俗——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有「千島之國」的盛名。各島熱帶風光迷人,爪哇島有著名的「花園城市」茂物,巴厘島以「世外桃源」聞名於世。人口1.8億,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宮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流通英語。
1945年8月17日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都雅加達(Jakarta),華人稱「椰城」。位於爪哇西北,人口660多萬,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樞紐,也是亞洲南部與大洋洲的航運中心,印度尼西亞是物產豐富的國家,胡椒、木棉、錫產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雞納霜大本營」、「千島之國」、「火山之國」、「南洋翡翠」的美稱。我國與印尼已於1990 年8月8日恢復外交關系。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國家,氣溫高,雨量充沛,金雞納霜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金雞納霜90%產自爪哇島(Pulau Java),該島也是世界上出產金雞納霜最多的島嶼,金雞納霜,也稱奎寧,是熱病,尤其是瘧疾的特效葯,為熱帶地區的必須品。「奎寧」一詞出自印加語,原產於南美。金雞納霜從秘魯傳到爪哇,其中頗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雞納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2%,印尼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宜此樹的生長。
與印尼商人打交道,應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這對於雙方交往是很有幫助的,印尼人不喜歡別人問他的姓名。一個種族繁雜的國家,其人民的風俗習慣也懸千差萬別的,例如蘇門答臘人通常喜歡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寧願打地鋪,印尼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重深交,講舊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戶或朋友,雖然也客客氣氣,甚至談得相當的投機,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裡話是不輕易掏出來的。所以與印尼人交往,一兩次見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著眼於將來,應把印尼商人當作你的朋友,充分責現出你的真誠,才能獲得他的信賴。
加深與印尼人的交情,還必須記住的一點是,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廳的擺設布置也是很講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為與印尼人交往的一個訣竅。商業談判,如果能選擇在印尼人的家中進行,那是最好不過的事,這可以消除主客之間的隔閡,交易洽談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印尼人很懂禮貌絕對不講別人的壞話,自然也不喜歡那些講別人壞話的人,與印尼人見面可以握手,也可以點點頭。在印尼,一般商務訪問穿西服,打領帶,穿長褲即可。訪問政府辦公廳應穿西裝,須事先須約,准時赴約。印尼貿易事業是一種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業,大多數進出口業務由9個國營貿易公司(Niagas)經手。印尼商人做決定甚慢,業務談判一般都很長,為求好結果,最好准備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禮,尤其好互贈禮物。訪問時宜准備一些小禮物給商人、官員及他們的妻子。應邀做客時,可以給主人帶上一束鮮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禮不可,但最好說幾句感謝的話,或寫個便條表示謝意。談話時,避免談論當地政治、社會主義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
在印尼,伊斯蘭教習俗的影響很大,目前,在全國各島嶼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禮拜寺36.9萬多座(據《印度尼西亞網路全書》),僅雅加達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禮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達市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爾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最華麗的清真寺,可容納10萬餘人。在印度尼西亞,有些清真寺不準進入,得嚴守當地規矩。
東南亞諸國的人民,一般說來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處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臉,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際花,後嫁原總統蘇加諾)。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在印尼,一個具有良好教養的商人,在彼此初次相識時,應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對方。不然,休怪對方冷眼相待。
與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印尼人搭火車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對方打個招呼:「我們一起來,如何?」對方就回答:「謝謝您,請用吧」。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習俗各異,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表示聖潔。客人走進沙羌族的居凹區,必須大叫大喊,否則被認為來意不善。
印尼對於觀光遊客來說,是個好去處。島嶼眾多,風光秀麗,值得一游。一般說來,東南亞地區的民族都很好客,當你前往訪問某個家庭,有時候會遇到對方正在吃飯,在這種情況之下,印尼人一定會說:「來,跟我們一起吃飯」。邀你吃飯時,你不必客氣。你若客氣推辭,他們會認為你不懂禮貌。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商務活動,最好於9月至次年6月進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陰雨連綿。每年假日不同,宜於旅行前查問清楚,注意飲食衛生,別喝生水。
海關規定,入關可攜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1公斤。酒1瓶未開,1瓶已開。進出口印尼幣限2500Runiahs,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時可攜出。
計程車小費10%,飯店經常已在帳單中附加10%小費,其他服務各給100~200Rupiahs小費即可
B. 印尼旅遊帶什麼土特產
印尼旅遊帶:金雞納霜、木棉、藤、天然橡膠、椰子、棕櫚油、咖啡、香料等。印尼是水果王國,盛產香蕉、芒果、菠蘿、木瓜、榴槤、山竹等各種熱帶水果。
1、奎寧(Quinine),俗稱金雞納霜,茜草科植物金雞納樹及其同屬植物的樹皮中的主要生物鹼,化學稱為金雞納鹼。
C. 印尼特產有什麼
印尼特產:
1、貓屎咖啡
喜歡和咖啡的朋友是一定會了解貓屎咖啡的,雖然世界各個地方都有生產貓屎咖啡,但是印尼貓屎咖啡的人氣度是尤其的高,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咖啡品種,是印尼最有特色的手信。當地的貓屎咖啡也以獨特的品質成為了全球優質咖啡的代表。
這是一種叫麝香貓的動物吃下咖啡豆後再拉出來的咖啡,因為這種動物的消化系統很特別,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所以這種咖啡味道很特別。
D. 金雞納霜主要生產地有那些
印尼,柬埔寨,泰國,主要是東南亞國家
E. 金雞納霜主要熱帶經濟作物及產量最多的國家是
金雞納霜主要熱帶經濟作物及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印尼。
金雞納霜是一種西葯,又稱奎寧。
奎寧從南美到爪哇經歷了周折,在漫長的與瘧疾作斗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生長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金雞納樹皮對治療這種疾病有奇效。於是,在17世紀,隨著西班牙人統治了秘魯,它的作用被歐洲人認識。大量的金雞納樹皮被運往歐洲,高價出售。
高額利潤驅使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冒險者前去砍伐,濫伐使當地森林遭到極大破壞。到18世紀中期,這個為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好處的樹種幾乎絕種。直至100多年後,法國植物學者和荷蘭政府,才將金雞納樹種帶到爪哇,發展起了專門種植金雞納的大工業,在創造巨大利潤的同時,挽救了這位人類的「恩人」。
金雞納樹皮里含有30多種生物鹼。1820年,法國兩位化學家從中提煉出奎寧,製成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葯。可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這種葯物突然不那麼管用了。科學家發現,瘧原蟲演化出了抗葯菌株。自那時起,無論專家們使用什麼新葯或葯配伍,總有一些瘧疾能夠設法逃避葯效。
看來現在奎寧的葯用價值已經不那麼高了,只好用來調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