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上遇到海嘯怎麼辦
海嘯是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那麼,你知道海上遇到海嘯怎麼辦嗎?下面是我帶來關於海上遇到海嘯的措施,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1、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准備,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2、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並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
3、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
4、通過氫氣球可以聽到次聲波的“隆、隆”聲。
1、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
2、因為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隻。
3、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經典事例:2004年聖誕節,10歲的英國女孩蒂莉·史密斯在印尼海嘯發生時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當天早晨,史密斯與家人在海灘散步,當看到“海水開始冒泡,泡沫發出噝噝聲,就像煎鍋一樣”時,她憑借所學的科學知識,迅速判斷出這是海嘯即將到來的跡象。在她的警告下,約一百名遊客在海嘯到達前幾分鍾撤退,倖免於難。
被視為英雄的蒂莉3日在聯合國總部受到了國際減災戰略機構的歡迎。這個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現在正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增強人們應對災害的反應能力。
在去年發生的南亞大地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眾多學校被摧毀,許多兒童因此喪生。“蒂莉的故事提醒我們,教育攸關生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會見蒂莉前說,“所有孩子都應當接受減災教育,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應該做什麼。”
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涌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
受台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面會掀起巨浪,雖然有時高達數米,但浪幅有限,由數米到數百米,因此沖擊岸邊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嘯就不同了,雖然海嘯在遙遠的海面只有數厘米至數米高,但由於海面隆起的范圍大,有時海嘯的寬幅達數百公里,這種巨大的”水塊”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嚴重危害岸上的建築物和人的生命。從有關數據來看,海嘯高達2米,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破壞;海嘯高達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招架。
海嘯的特徵之一是速度快,地震發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變動涌動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嘯之後在海面移動的速度也越快。如果發生地震的地方水深為5000米,海嘯和噴氣機速度差不多,每小時可達800公里,移動到水深10米的地方,時速放慢,變為40公里。由於前浪減速,後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岸邊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嘯掀起的海浪會更高。
在遙遠的海面移動時不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陸地,達到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牆,這就是海嘯,人們發現它時再逃為時已晚,因此,一旦發生地震要馬上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的地方。
B.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是聖誕節過後次日,2004年12月26日.
C. 李連傑如何逃過的印尼海嘯
印尼海嘯李連傑:手托女兒,游出生天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40年來最強烈的8.9級大地震,地震隨即引發全球百年來最大的海嘯。印尼大海嘯發生時,功夫巨星李連傑正攜全家在馬爾地夫度假。據悉,當時李連傑一家一行八人都留在臨近海邊的酒店內休息,非常危急,海水洶涌而至,直接灌進酒店房間。李連傑一手舉著4歲的女兒,一手劃水,幾經沉浮,幾乎喪命,劫後餘生的他號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拓展:
印尼海嘯一般指印度洋海嘯。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並且死亡人數仍舊不斷攀升。
D. 印尼海嘯波能傳到智利嗎
印尼海嘯波不能傳到智利,因為隔著寬廣的太平洋。
E. 辯論賽: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一辯開篇陳詞
我們反方的觀點是: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天災固然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但天災是無法挽回的客觀存在,它就像人早晚有一天會死亡一樣,說天災可怕是沒有必要的。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可以團結攜手,共同戰勝災難。人禍的概念:人禍則是基於各種主客觀原因產生的,人類違背自然、社會規律給自身帶來災
我方認為,人禍比天災更可怕,正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原因就在於,我們總是認為人禍可以避免,但現實人們的性格行為和人類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得這一切都不可避免。明明可以避免但是卻沒有避免的,才是最可怕的。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進行論證
1、人禍的破壞力更為持久。人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人類自身的慾望驅使下造成的,它比起天災來說更有目的性,也更有組織有紀律,這樣的災難造成的惡果往往更為慘烈也更為嚴重。其中二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僅 三個軸心國的貪婪就讓整個世界成為人間煉獄。 2、人禍造成的影響比起天災更為惡劣,拿這次四川地震來說,地震過後人們變得更為團結,但地震中因豆腐渣工程而造成大量學生死亡這一人禍卻讓更多的人憤怒並且心寒,更重要的是在地震中先塌的都是學校後塌的是政府辦公樓,並且辦公樓倒塌的程度遠遠低於學校,這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減。這種惡劣的影響是哪次天災造成過的? 3、在某種程度上人禍的發生具有不可測性,人非機器,疏忽大意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為什麼車禍一直不絕的原因之一。其次人心難測,而且人性中的陰暗面是會一直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今日之大同世界依舊會發生類似伊拉克戰爭,美軍虐囚以及恐怖主義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方認為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二辯觀點強化立論
1. 天災我們科學到了一定水平, 就大大可以降低, 人禍是人為的就很難了! 很多天災的根源是人禍。用中國的歷史來辯明,但凡是改朝換代民不聊生,從來不是因為天災而是統治階級的高壓統治苛捐雜稅.包括在鴉片,侵華,抗日,內戰時期中華民族最深重的災難,是地震洪水所無法比擬的
2. 人是復雜的,怎麼了解他的規律,即便是能了解了,那也比了解自然規律更難。如果對方連這點也要否認的話,那就是在說,人沒有自然界的其他物種復雜,高能。這明顯是違背一人為中心——這一客觀規律的。
3. 人禍之所以可怕,除了前面所說的不可預知性,還有人禍的頻繁性,人可以對一個目標不斷的進行騷擾,攻擊。更重要的一點是,人禍的對象大多數是人,同族之間相殘是比異類之間相殘更恐怖的,因為他們了解彼此怕什麼,什麼能幹掉對方。
4. 人禍可以避免,但不可否認它卻不斷的發生,天災會給我們帶來經濟乃至生命的損失,的確很可怕,然而在人禍導致的社會道德敗壞和由此對社會發展產生的致命負作用面前,不是更加微不足道嗎?一場風暴,我們得到的是苦難,收獲的是堅強,但是一個外逃的貪官,帶走的不僅僅是上億元的國家財產,更可能帶走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中國復興的希望。
5. 天災讓人害怕,讓人努力去生存。人禍卻能讓人失去生存的希望。人禍更可怕。
6. 社會一直在發展,可是戰爭什麼時候停過?社會在進步,可是武器也在進步!消滅戰爭是玩笑,只要人類存在,戰爭就存在,戰爭是人類的慾望引起的,慾望是人的本性,改不了的事實!天災過後有軍隊在救災,可是戰爭的時候軍隊在做什麼,在屠殺。天災就那麼幾種罷了,人禍有多少?天災不是經常的,可人禍什麼時候斷過?可謂無時不刻啊。知道今年股市被吸走多少錢么?比國家補貼災區的多多少倍嗎?A股市值三天損失兩萬億,著是什麼概念?一天一個人就是燒掉1W,這是天災比的了的嗎?
反方三辯
我方認為人禍的損失遠遠高於天災,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反方攻辯小結:
首先看看對方的立論,對方把天災分成2個部分,一個是可以控制一個是不能控制,比較的時候卻只比較不能控制的這是不是叫不敢直面問題或者是不把對手放在眼裡呢。或者是不是承認了佔到天災中大多數的可控制的沒有人禍可怕呢?
讓我們來看看正方的比較標准
1.什麼叫人禍就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你理解的控制就是減少,避免,那天災為什麼不行呢?
什麼又是天災又是不能控制的,瘟疫不能嗎,黑死病不能嗎,SARS的事情您就忘了嗎?
2.按你的人禍的指向性的定義不正是人禍更可怕嗎?對個人而說,只對著你來的災難對人的精神上的恐懼不是更大嗎,總比鬆散的間斷的要大吧。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而言,有指向性的人禍不是比沒無大志的天災更有毀滅性嗎?從邪教到文革,哪個不是給了社會以痛苦不堪的回憶?相反,哪個天災人類文明帶來過致命的傷害
3.至於您的第3個問題你說的是人禍和天災混合的情況,比如我們國家60年代的可怕事件,我個人除了恐懼之外我不能很好的分出這個其中是天災還是人禍更可怕。
回到我方的提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7億人捲入戰爭,9000多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傷亡,經濟損失高達4萬億美元,這個天文數字是哪次天災可以來與之進行比較的?除這些損失外,在人類文明方面,也造成了及其大的打擊,嚴重阻礙了歐洲文明的發展,和平與發展是當代的主題。正是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使得可怕的人禍受到了抑制。才使得人類的文明得以推進,更多的人認識了戰爭的可怕性,因為渴望和平的曙光的降臨,而某些天災的瞬時性,以及不可遇見性,使得人們對天災的認識逐漸變淡,可是科學家們仍舊在想方設法去克服它們。這是人類的毅志的體現由此可見,人禍的毀滅性的打擊比天災更可怕。
1.人禍的破壞力往往大於天災。從人類的歷史進程我們知道,從來沒有哪次天災的損失大於人禍。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至今依然難以消除。對方辯友難道可以找出哪一次天災,造成的損失超過了二戰的么?同時,當天災開始的時候,人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時採取措施,從而在天災結束前就降低損失,而人禍則不然。如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擊敗另一方,毀滅另一方或許是最好的自救,這種不死不休的殘酷又豈是天災可以比擬的?
2.人禍的破壞力更為持久。人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人類自身的慾望驅使下造成的,它比起天災來說更有目的性,也更有組織有紀律,這樣的災難造成的惡果往往更為慘烈也更為嚴重。其中二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僅 三個軸心國的貪婪就讓整個世界成為人間煉獄。
3.人禍造成的影響比起天災更為惡劣,拿這次四川地震來說,地震過後人們變得更為團結,但地震中因豆腐渣工程而造成大量學生死亡這一人禍卻讓更多的人憤怒並且心寒,更重要的是在地震中先塌的都是學校後塌的是政府辦公樓,並且辦公樓倒塌的程度遠遠低於學校,這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減。這種惡劣的影響是哪次天災造成過的?
4.在某種程度上人禍的發生具有不可測性,人非機器,疏忽大意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為什麼車禍一直不絕的原因之一。其次人心難測,而且人性中的陰暗面是會一直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今日之大同世界依舊會發生類似伊拉克戰爭,美軍虐囚以及恐怖主義這樣的事情。比起天災,這些更容易引起人的恐慌。
5.天災固然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但天災是無法挽回的客觀存在,它就像人早晚有一天會死亡一樣,說天災可怕是沒有必要的。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可以團結攜手,共同戰勝災難。我方認為,人禍比天災更可怕,正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原因就在於,我們總是認為人禍可以避免,但現實人們的性格行為和人類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得這一切都不可避免。明明可以避免但是卻沒有避免的,才是最可怕。
1.天災不可預防,來得突然,誰也無法預料得到。
2.天災無可避免,只能等其降臨。
3.人禍是可以預防,教育的,而天災不可以。
4.天災沒有商量的餘地,不講情面。
四辯
人禍勝於天災
1.從歷史上說,不論是中華大地還是海外,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都只佔很小一部分,倒是連綿不斷的戰火和無休止的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無數的平民百姓背井離鄉,生靈塗炭。記得有首元曲里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真的切中要害。舉幾個例子: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了名噪一時的龐貝古城,看起來好像是造成很大的損失,可是這與中世紀前期的十字軍東征所毀夷的城市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時至今日,當初十字軍東征在中東留下的後遺症依然沒有消除,每年都吞噬大量的無辜生命。在拿古代歐洲最大的一次人口減滅來說,表面上是因為黑死病(即鼠疫),可黑死病能夠大范圍傳播卻「得益」於四處征伐的十字軍戰士。至於中國古代的案例,多得不可勝數,每逢朝代更替,統治者的窮奢極欲,烽煙四起的農民戰爭沒有一次不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減滅和生產的巨大破壞。因而,從歷史經驗來說,人禍勝於天災
2.再看進入工業時代近現代世界,兩次世界大戰就是人禍的最好例證,舉世震驚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以及印度洋海嘯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也不過是幾十萬,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在幾百億的范圍內,而兩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人員傷亡超過一億,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萬億。又比如天災頻仍的非洲大陸,眾所周知在非洲,每年死於艾滋病,瘧疾,霍亂,登革熱等疾病的人不計其數,可是我們別忘了,這些疾病並不是只有非洲才有,為什麼只有在非洲顯得如此觸目驚心呢?說白了;無非是因為非洲窮,可是非洲的貧困不是非洲人民的主觀原因,究竟是哪些人一手造就了非洲的現狀,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
定義:天災是泛指自然界引起的災害, 人禍是人類主觀意識行為造成的危害。
人禍比天災更可怕,即使天災可能比人禍造成更大的損失,也依然如此。原因就在,人禍是可能避免的。恰因其可能避免而沒有避免,才尤其不堪忍受;
風雨雷電等自然氣象災害,無疑是天災。但對於可以戰天斗地抗風雨的人來說,自然災害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天災掩蓋下的人禍。天災時常能夠預測,而人禍平時卻很難發現,常常是天災掩蓋著人禍,通過天災才暴露了人禍,損失令人痛心疾首。
天災是人禍的大暴露,也是對官員責任心的實際檢驗。透過黑龍江寧安沙蘭水災、重慶開縣小學生遭雷擊事件以及此次四川暴雨洪澇災害,在這些表面上看似天災的事件里,其背後都隱藏著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禍」:黑龍江寧安沙蘭小學那場滅頂之災,共奪走117條生命,其中學生為105人。而造成這一歷史慘劇根本原因就是,沙蘭鎮黨委書記和公安隊長嚴重失職,接沒有及時組織救援工作。此外,由於沙蘭鎮處於盆地,學校本有計劃要興建兩層高的課室,或將學校遷移到更高地點,但據稱由於相關部門剋扣經費,而延後進行,無疑這是一起典型的人禍。重慶開縣義和鎮歷史上就是一個雷擊多發區。經防雷專家現場勘察分析,興業村小學地處暴露的制高點,在事故教室的西北面,近距離生長10多米的三棵大榆樹,成了天然引雷物,增添了教室遭受雷擊的風險。觀看雷擊現場照片,令人震撼的不僅是事件結果的慘痛,如此簡陋的教室居然有上百名學生,而置身雷區的教室卻沒有安裝任何防雷裝置!事後有人計算,該校安裝一個簡易的防雷裝置投入不到1000塊錢,安裝上簡易的防雷裝置,也許就能避免這場災難,但是這只是假如了!1000塊錢在那裡意味著什麼?學生教室的簡陋程度足以讓人們不言自明了。
人禍比天災更可怕在於:
1預見性自然界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人類面前,人類可以充分的研究,據相關報道顯示人類對於天災的預報的准確性超過了80%,而人禍不同,人會隱瞞事實為其造成人禍提供便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與自然的認識會不斷加深,而人禍,其手段會越來越隱秘和高明。因此人禍更具有不可遇見性
2破壞性。倆次世界大戰的陰影,至今依然難以消除。對方辯友難道可以找出那一次天災,造成的損失超過了二戰的么?同時,在天災業已開始,人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時採取措施,從而在天災結束前就減低損失,而人禍則不然。如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擊敗另一方,毀滅另一方或許是最好的自救,。又怎麼可能在結束前就有閑暇採取措施進行補救;又如車禍,我們往往只能嘆息生命之脆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生命瞬間逝去。人禍造成的損失,因為難以進行事中的彌補而愈發顯得慘烈,似在開始便已經註定了所有的結局,又怎麼不更可怕呢?
3持久性。天災結束後總是不會有後遺症,結束前後可謂涇渭分明,有著明確的界限、,人們只需要在災後一心重建即可。人禍不然,其破壞往往久久難以平息。古人對黃土高原林業的瘋狂砍伐,使我們今天仍深受其害,美國在日本頭下倆顆原子彈,當時就摧毀了倆座城市,如今城市早已經重建了,但是依然是有畸形兒出生,當地人民在曾經忍受戰爭的折磨之後,現在又不得不面對至親的痛苦,受到心靈上又一次打擊。人禍之可怖,又豈止於言表乎?彗星撞地球畢竟只存在於電影里綜上,人禍更難預見,人禍的破壞力更強,又難以事中即行彌補而更加慘烈,其破壞力更是在時空上,都更具有延續性。因此,我冒昧地請對方辯友和我們一同高呼,人禍猛於虎,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4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條件,人口因素都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而是生產力。生產力是決定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天災只可以作為自然力量。只能起促進或者延緩的作用。而人禍是以人為主體的,所以人禍是可以改變歷史的。。強調天災就是否認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就是向馬克思主義挑戰。向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主義者的挑戰。請問對方辯友,你能承擔這個後果么?
6,南極冰川融化將淹沒沿海以及島嶼國家,這是天災還是人禍?這難道不是由於人口的膨脹,以及對大氣環境的破壞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蓋融化。難道我們還要把我們的過錯推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么?這難到就是我們所謂高唱新時代人類的品格么?還是這是我們所謂80後人類的個性?我們會逃避么?我們該逃避么?
7 恐怖分子在全世界猖狂肆虐,這難道不可怕么?從2003年3月20日到2005年3月19日,共有24865名伊拉克平民死於戰火。死者中有82%是成年男性,9%是成年女性。十分之一的死者低於18歲,是的,這僅僅是唐山大地震中傷亡人數的十分之一,但是我們難道就僅僅從數據上判斷他的可怕程度么? 試想一下一個國家82%的成年男性喪生,這意味著什麼? 當一個國家僅僅剩一些老人和婦女,這還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么
F. 海嘯發生時,距海岸多遠才安全
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海嘯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存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G. 印尼海嘯發生在什麼時候
2004年12月26日印尼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了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巨大海嘯,造成印尼12萬人死亡,20萬人流離失所。
H. 想知道李連傑在印尼海嘯時的真實事情我聽我們老師說他當時念什麼觀音咒....海水就退了....是不
不是。
李連傑在印尼海嘯時的遭遇:
2004年12月25號,李連傑攜妻女到馬爾地夫度假,26號吃了早餐,他帶著兩個孩子和保姆去海邊玩。似乎是漲潮了,開始大家都還覺得挺好玩,沒有人意識到危險。而很快水位漲高,他一回頭看見保姆在喝水。他奮力把女兒們拽回了酒店,回頭去看大海時,一分鍾內,海灘上什麼都沒了。
他一進至高點——酒店的大堂,進去時就感覺那個畫面像是在拍電影。很多人被撞傷,冰箱被吹到外面,沙發也倒了,所有的男人都在搶救孩子,強壯的婦女保護孩子。真正的恐懼發生在海嘯過後的兩個小時。要面對的是,不知道是否會死。
所有人的臉都很緊張,所有救生衣都給兒童和婦女套上,給不會游泳的人套上。通訊全部斷了,水電也沒了。束手無措,聽天由命。
而此時已經有報紙在登:李連傑在海嘯中失蹤。
第二天他們聽到好消息,卡達國家的飛機會來接他們。
「就這樣,我們就飛去了中東,出飛機是在夜裡,很冷,大家都穿著短褲,衣服都沖掉了。一出去,就碰到了半島電視台。我們每天聽到半島電視台的消息,各種恐怖消息也是通過半島電視台播出去的。所以碰上的時候,感覺很……哇!
老天爺沒讓我死。如果水再高一尺,我就死了。擁有的名也好,利也好,別人拿什麼形容你都好,了不起也好,根本沒有用。」
(8)印尼海嘯到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李連傑老家。
平日歡聲笑語的家庭,因為海嘯的突襲變得格外安靜。偌大的客廳里只聽見電視主持人播放新聞的聲音,李連傑的母親坐在屏幕前專心致志地看著、聽著。雖然這時有關印尼海嘯的新聞早已結束了,但老人仍抱著僥幸的心態,希望能再聽到一點有關兒子的任何消息。
二樓的卧房裡,姐姐李連珠背靠著落地窗,時而撥打手機,時而盯著潔白的地板發呆。自從海嘯發生後,她就不停地打電話,試圖與弟弟取得聯系。當得知馬爾地夫首都三分之二已被海水淹沒時,李連珠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失聲痛哭起來。
I.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印尼2006年7月17日當地時間3時24分(北京時間16時24分)發生里氏7.2級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這次的地震觸發了印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以及澳大利亞聖誕島和可可島區域海嘯預警。
地震引發的海嘯在3點30分左右到達西爪哇省尖米士縣的龐岸達蘭海岸和打橫縣的芝帕圖賈海岸,中爪哇省凱布門縣的阿亞和博達納汗海岸也出現了較小的海嘯。
據印尼安塔拉通訊社和當地電視台報道,在龐岸達蘭海岸,3至4米高的海浪沖向陸地最遠達兩公里。沿岸一批飯店和房屋被毀壞,400多艘船隻被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