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時隔24天,中國火箭發射失敗兩次,對我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我國今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十分繁重,預計總發射次數將會達到40次以上,其中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嫦娥五號、火星探測器。想必航天人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我們此時更應該支持和相信航天人。我國航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歷過巨大的困難,但我們最終還是熬過來了,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們探索宇宙的步伐。
⑵ 法國為什麼能控制中國為印尼發射的的衛星
因為衛星的製造商是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
⑶ 我國發射的印尼衛星狀態正常 可實施衛星變軌 這是什麼意思
現代衛星自己都有火箭發動機和燃料儲備(當然推力不可能和運載火箭比),自己在空間可以實施一定程度的軌道變換。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不消耗火箭燃料,只有變軌時才消耗。
這次估計是三級第二次點火後沒有燃燒足夠的時間。導致衛星進入了太空但是沒有到達預定的位置。也就是說,衛星要消耗比原來多的自身燃料才能進入預定的軌道(假如不再出現其他意外)。所以衛星的使用壽命可能會受影響。但是一般衛星燃料儲備在設計時是留有餘量的,所以這次火箭提前關機估計造成的影響不會太大。
火箭提前關機導致航天器一次沒有入軌也不是第一次。美國「尼爾」號小行星探測器,在進入小行星軌道前第一次點火就因為發動機提前關機,沒有入軌,在天上等了一年,第二次點火才成功進入小行星軌道。
所以這個事故如果不再惡化,就不是徹底失敗,算是個一般航天事故吧。至於賠償與否不好說。
修復估計要不了多長時間。衛星現在還是在繞地球運動,變軌比較簡單,基本上只需要考慮衛星的軌道變換。但是探測器進入小行星軌道很不容易。探測器的軌道和小行星軌道有個交點,只有小行星和探測器都在這個交點附近時才可能進入繞小行星的軌道。變軌時機要同時考慮小行星軌道和探測器軌道,這個時機要很長時間才有一次。
⑷ 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發射了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艷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只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科學體系。
⑸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射的成功率會幾乎100%的高,兒美國航天發射的成功率卻相對較低
如果我沒記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3%,美國火箭發射成功率為92%。成功率最高的是日本有95%。中國火箭發射成功率比美國高原因有發射次數相對較少,火箭系統相對簡單。而美國航天器有很多諸如太空梭一類的大型超復雜設備,失事率高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