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斯蘭教從什麼途徑傳入島國印度尼西亞的
從新加坡。當時新加坡的過往拜里米蘇臘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後來接受了伊斯蘭教,從此為弘揚伊斯蘭教而努力。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教,都是傳自新加坡。
2. 介紹一下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伊斯蘭化的歷史
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教是從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傳來的。當時印度被穆斯林佔領
迅速被伊斯蘭教化,古代印度跟南洋經常有商業文化來往南洋在伊斯蘭教創立前是跟印度的宗教信仰保持一致的!基本上婆羅門教和佛教,後來有印度教(到現在印尼的巴厘島還是印度教)傳入到13世紀特別上元朝建立後穆斯林商人紛紛從印度出發來南洋經商傳播伊斯蘭教。
到明朝時伊斯蘭教開始迅速傳播,一直到18世紀 伊斯蘭教才徹底在整個南洋群島取得優勢!
3. 伊斯蘭文明是何時傳入印尼的
大約在11世紀左右,印尼開始出現伊斯蘭教
由於缺少確實可靠的材料支持,我們對伊斯蘭教在印尼的早期發展只能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目前殘存的日期明確的最早的穆斯林墓碑,發現於東爪哇的萊蘭,日期為伊斯蘭教歷475年,公元1082年。1292年,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國途中,在蘇門答臘作短暫停留,在其著作中稱巴爾喇是一個穆斯林城市。蘇門答臘的第一個穆斯林統治者,素丹馬利克阿斯薩利赫的墓碑日期為伊斯蘭教歷696年,公元1297年。這是印尼-馬來地區存在穆斯林王朝的第一個明確的證據。東爪哇的特拉伍蘭和特拉拉耶發現了大量13-16世紀的穆斯林墓碑,這些可能是爪哇本地的穆斯林,由於墓碑雕刻華麗,其主人可能是爪哇貴族,甚至是王室成員。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們無法准確的描述伊斯蘭教在印尼早期傳播的情況。我們所能確定的是:大約在11世紀左右,印尼開始出現伊斯蘭教;13世紀,在蘇門答臘出現了伊斯蘭王國;同時,在13世紀,伊斯蘭教擴展到爪哇地區,一些貴族和王室成員皈依了伊斯蘭教;16世紀,印尼社會可能發生了大規模的伊斯蘭化。
究竟是什麼人向印尼傳播伊斯蘭教的?關於這一點,同樣有很多種說法。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國人都被認為有可能曾經將伊斯蘭教傳入印尼。
澳大利亞學者李克萊弗士的觀點,即印尼接受伊斯蘭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而並非單一的過程。基於印尼在海上貿易中所處的位置,我們有理由相信印尼可能在同一時期同時接受中國、阿拉伯和印度的影響,甚至孟加拉、埃及和波斯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並行不悖的。
4. 為什東南亞那邊很多國家都信仰伊斯蘭教 他們都是回民嗎 伊斯蘭教是怎樣傳過去的
伊斯蘭教15世紀才開端廣泛在東南亞的海島地區(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新加坡等地)流傳,但流傳的速度卻是驚人的,到16世紀初這一地區的伊斯蘭化便基礎完成了,全部過程不到100年。今天,東南亞海島地區是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約有1.8億穆斯林人口,佔全世界穆斯林近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亞是現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其國民90%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國教,穆斯林也佔全國人口半數以上。另外在菲律賓、新加坡、汶萊也有著占人口相當大比例的穆斯林。 中國的穆斯林航海家鄭和在1405-1430年間,曾帶領一支宏大的艦隊七次遠航,抵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很多處所。早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阿拉伯人就已在從紅海到中國的海路上建立了一些居留地。公元8世紀後,更是有大批的穆斯林從海路到中國來經商傳教。按理說,伊斯蘭教應先在沿途各地廣泛流傳,然後才達到中國。但事實上,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大規模迅速流傳卻是在15世紀以後,也就是說,是在鄭和七下西洋之後才開真個。伊斯蘭教在東南亞流傳最廣泛和最迅速的地區正是鄭和航行中運動最頻繁的滿剌加、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區(即今天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而在鄭和艦隊的運動難以抵達的東南亞半島內陸地區(今天的緬、泰、老、柬、越),伊斯蘭教基礎就沒有傳進。同樣是阿拉伯人運動領域內、而且比東南亞各國距阿拉伯半島更近的錫蘭、印度南部等地,伊斯蘭教的流傳反而卻遠沒有在東南亞海島地區廣泛.
5. 在印尼也是屬於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是如何傳播到印尼的
通過阿拉伯商人,還有印度等地的商人傳入。他們各處遊行,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漸就傳到了印尼等地。
6. 印度尼西亞是如何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
第一,來自海上。
從地理距離來看,東南亞確實離中東、北非很遠,從陸地上過來,要走西亞、南亞、中南半島,到達印度尼西亞。這個距離其實很遠,而中南半島基本上都是佛教文化,所以伊斯蘭教即使從中東傳播過來,那麼阻力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最早不是從陸地,而是從海上來的。在古代中東到東南亞,南亞到東南亞的航線,基本上那是很成熟的。所以,陸路不通,而最早的穆斯林是從港口貿易來到印度尼西亞的,這直接繞過了中南半島。
第二,極度的分散。
印度尼西亞自古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一萬多個島嶼,基本上就是一萬多個小王國,所以其對外的抵抗力和屏蔽力非常弱。一旦穆斯林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島獲得立足點,那麼很快就能逐步站穩腳跟,向其他島嶼開拓。
而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末,伊斯蘭教在蘇門達臘立足,建立政權,並以此為橋頭堡向印尼全島嶼滲透的。而蘇門答臘島作為主體,逐步以此為基地向全部擴張,才奠定了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的基礎。
第三,近代侵略的加速。
其實在近代之前,伊斯蘭教在蘇門答臘站穩腳跟後,其實傳播也是非常緩慢的。而真正的加速,還是因為近代殖民地的侵略。近代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先後入侵,再加上後來的荷蘭,這些入侵,使得印度尼西亞各島嶼深受災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伊斯蘭教宣揚人人平等,都是兄弟姐妹的思想,成為底層百姓的解脫。
於是伊斯蘭教開始在各島嶼加速蔓延,到荷蘭徹底佔領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也基本統一了印度尼西亞了。而且正是伊斯蘭教的原因,使得本來從未統一的印度尼西亞,有了共同的基礎,才有了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可以說,如果沒有侵略,印度尼西亞也不會徹底穆斯林化。因此,印度尼西亞作為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就這樣徹底穆斯林化了。
7.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為什麼會是伊斯蘭國家
馬來和印尼是以伊斯蘭為主的國家, 執政的人都是伊斯蘭,所以就屬於伊斯蘭國家, 菲律賓南部是伊斯蘭地區. 但是這些國家都是移民國家,所以外來的後裔,新移民都很多, 所以 各種宗教都有的.
8. 為何東南亞會出現那麼多的伊斯蘭國家
從地理上我們知道,東南亞和中東相距甚遠,然而馬來群島的印尼、馬來西亞還有汶萊等卻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此外,新加坡、菲律賓、緬甸、柬埔寨也有不少穆斯林。其中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信仰伊斯蘭教人口最多的國家。
15世紀初,馬六甲王國在馬來半島上建立後,王族和上層統治者漸漸改宗伊斯蘭教。
15世紀後期,在穆斯林商人的支持下,該地建立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淡目蘇丹國。
可以看出,伊斯蘭在傳播過程中, 首先使統治集團伊斯蘭化,進而使整個國家伊斯蘭化,馬六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這種類型的國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統治者在伊斯蘭教的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今天,東南亞海島地區是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約有1.8億穆斯林人口,佔全世界穆斯林近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亞是現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其國民90%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國教,穆斯林也佔全國人口半數以上。
9. 為何印尼人口中87%信仰伊斯蘭教,卻不是伊斯蘭國家
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但這個國家的貴族被伊斯蘭化了,於是就成了伊斯蘭國,波斯語還是國語,但是老百姓大部分信仰印度的各種原始宗教,說印度各種方言。再後來的帖木兒帝國,貼木爾也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依然和伊利汗國政策一樣,國教伊斯蘭教,貴族說波斯語,老百姓該幹啥幹啥。
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視為共產黨(共產主義及其相關活動在印尼為非法)。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國民中約88%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10.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有很多人信仰伊斯蘭教
摩大柯著,〈1511年前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的傳播〉
印尼人口中穆斯林佔88﹪,及1.6億左右,他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1511年之前伊斯蘭教再印尼的傳播經歷了三個時期。
醞釀時期:公元7世紀下半至13世紀末,印尼群島與伊斯蘭教發生了初步的接觸,伊斯蘭教開始傳入。
公元7世紀時,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飛的大帝國。與此同時,東方也出現了強盛的大唐帝國。東西兩大帝國的興起,使東西海上貿易呈現一片繁榮,阿拉伯商船經由麻六甲海峽抵達中國,而阿拉伯商人的東來,伊斯蘭教也沿著當時的國際貿易路線,來到了印尼群島的西部。
在13世紀末之前,印尼與伊斯蘭教已經有了長達數世紀的接觸,伊斯蘭教勢力已經抵達印尼群島,但是尚未在印尼社會立足,除了在某些國際貿易港口建立了外國穆斯林的社區外,沒有發生較大規模的改教運動。而伊斯蘭教傳播緩慢的原因是:
阿拉伯帝國早期的東方貿易是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由於季風的關系,穆斯林商人在此建立了一些居留區,但只是在這里短暫逗留,就繼續前往中國。他們與印尼當地人民彼此隔絕,沒有把傳播宗教與商業結合起來,也沒有在此進行傳教活動。
公元7世紀下半期,在蘇門達臘以巨港為中心,興起了佛教王國室利佛逝,對伊斯蘭教的傳入構成嚴重的障礙。在印尼其他地區,由於印度文化的影響,婆羅門教和佛教的流傳已達一千多年之久,在印尼社會中的勢力十分強大,伊斯蘭教傳入後,遭到婆羅門教和佛教強有力的抵制。
發展時期: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末,伊斯蘭教在蘇門達臘立足,建立政權,並以此為橋頭堡向印尼社會滲透。
公元1095-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刺激了西歐對東方奢侈品,尤其是對香料的需求。盛產香料的印尼群島因此深深地捲入了當時的國際貿易網路之中,成為東方商品的重要來源。穆斯林商人不再航行到中國,而是再印尼群島各個港口建立貿易據點,結交當地統治者,勸說其皈依伊斯蘭教,並與當地人民貿易、通婚、傳播伊斯蘭教。
其次,印度西北海岸的古吉拉特興起,發展成為東西海上貿易最重要的轉運中心。1297年,古吉拉特建立了穆斯林政權。由於古吉拉特與印尼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商業關系,古吉拉特穆斯林商人頻繁地來到印尼港口,他們屬於蘇菲教派。他們善於將蘇菲教派神秘主義與印尼當地神秘主義傳統相結合,對伊斯蘭教做了折衷的解釋,使之適合於印尼的國情,容易被人民接受。
第三,13世紀下半期,佛教王國室利佛逝已經衰弱,雖然1293年再爪哇又出現新的信奉印度教的滿者伯夷帝國,但是直到1331年,滿者伯夷長期陷入內亂,使伊斯蘭教得以在印尼群島建立政權。
隨著東西海上貿易的擴展和室利佛逝的衰弱,蘇門達臘西北沿海地區統治者的政治和經濟力量迅速增長,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他們要求擺脫室利佛逝的控制,建立獨立國家,與東西方各國發展政治與商業交流,改宗伊斯蘭教就適應了他們的需要。從經濟上來說:可以吸引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到他們的港口貿易;從政治上來說:一個是波斯傳統的王權。蘇門達臘沿海統治者改奉伊斯蘭教之後,採用Sultan(神的化身)的王號,顯然要比原先的梵文王號Raja(神創造的人)更具權威,有利於提高王權。另一個特點是蘇菲教派的神秘主義,他很容易與馬來人的神秘主義相融合。
13世紀末伊斯蘭教已經在蘇門達臘西北立足,雖然這時蘇門達臘改信伊斯蘭教還僅僅是開始,但是發展
很迅速,其結果導致印尼史上第一個穆斯林國家須文答喇-巴塞蘇丹國的誕生。須文答喇-巴塞蘇丹國的建立
使伊斯蘭教在印尼獲得一個橋頭堡,伊斯蘭教從這里開始滲入印尼社會。
在爪哇,伊斯蘭教也滲入當地社會,一些爪哇商人前往蘇門達臘從事貿易,在那裡成為穆斯林,回來時就把伊斯蘭教帶入爪哇。且東南亞大多數港口的港務長都改奉了伊斯蘭教,通過他們,伊斯蘭教進入了宮廷,並由港務長的親屬將穆斯林學者引入宮廷,伊斯蘭教對滿者伯夷宮廷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些貴族、官員因而皈依了伊斯蘭教。
總之,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伊斯蘭教在引尼的傳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伊斯蘭教並沒有席捲印尼群島,除了蘇門達臘西北沿海地區之外,伊斯蘭教主要市在統治階層中傳播,並未發生人民群眾大量改教的現象。
高潮時期:15世紀至16世紀初,伊斯蘭教在印尼各地廣泛傳播,成為印尼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首先,1401-1406年,滿者伯夷爆發爭奪王位的內戰,各屬地趁機要求獨立,尤其是爪哇,經濟和政治的獨立也要求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因而轉向伊斯蘭教,宗教那時再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成為一種新的力量。
其次,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1403年明成祖致力於恢復、發展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系,特別致力於擴大與西洋貿易大國古里、呼魯模斯等伊斯蘭教國家發展貿易,為此派遣鄭和下西洋,擒捉陳祖義和亞烈苦奈爾,掃除海上交通的障礙,重建東南亞和南亞的和平局面。
第三,為了利用伊斯蘭教作為反對奉行佛教的暹羅的政治武器,並且給予馬六甲帝國一種內聚力,馬六甲國王皈依了伊斯蘭教,接著貴族們也都奉行了清真教門,其餘的人民也都奉王命學他們的榜樣。隨著馬六甲的領土擴張和貿易的發展,他成為當時東南亞伊斯蘭教傳播的中心,對於伊斯蘭教在印尼的傳播給予新的刺激。
伊斯蘭教國家的形成過程有兩種類型。一是穆斯林透過和平的或暴力的方式首先使統治集團伊斯蘭化,進而使整個國家伊斯蘭化,馬六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種類型的國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原來的統治者在伊斯蘭教的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另一種類型是伊斯蘭教的傳播導致新國家的產生,這種類型主要發生在爪哇。由於貿易的關系,使得穆斯林商人在此聚集居住,並在此建立清真寺傳播回教,一些爪哇貴族紛紛皈依了伊斯蘭教,勢力日益發展,終於奪取地方政權。
綜上述所論,到16世紀初,除了蘇拉威西之外,伊斯蘭教在印尼各主要島嶼都取得了廣泛的傳播,成為印尼占統治地位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