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十大自行車友好城市出爐,哪些城市名列前茅我國的哪個城市上榜了
自行車是一種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它的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成為了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夠快,自行車保有量並沒有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而大幅度增長。現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億輛,在全國范圍內,騎行交通是最常見和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但對於很多騎行者來說騎車者往往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沒地方騎車,沒地方停車?這就是騎車者對自己人身安全不負責的表現!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全球十大自行車友好城市,看看哪些城市上榜了吧?
自行車友好城市的評選標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過去的10年裡,交通部門對自行車友好系統的建設與改造情況;二是對自行車友好出行方式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們先來看看我國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首都北京作為一個大城池,其交通運輸狀況是非常好甚至說領先於其他城市。在很多時候,自行車都是以非常方便輕松的方式到達各個地點的,在這方面,北京市已經做得很好了!而且這兩個城市還開展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騎行方便出行,比如完善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合理停放場地;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在一些地方還設置了很多安全保障措施等等。上海市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在自行車友好城市方面卻是個例外。
B. 氣死我了,看不起我們城市.幫忙翻譯一下,關於國際大都市.
Inventory of World Cities盤點世界城市
A. ALPHA WORLD CITIES (full service world cities)答:阿爾法世界城市(全面服務世界城市)
12: London , New York , Paris , Tokyo 12 : 倫敦 , 紐約 , 巴黎 , 東京
10: Chicago , Frankfurt , Hong Kong , Los Angeles , Milan , Singapore 10日: 芝加哥 , 法蘭克福 , 香港 , 洛杉磯 , 米蘭 , 新加坡
--------------------------------------------------------------------------------
B. BETA WORLD CITIES (major world cities)乙β世界城市(世界主要城市)
9: San Francisco , Sydney , Toronto , Zurich 9 : 舊金山 , 悉尼 , 多倫多 , 蘇黎世
8: Brussels , Madrid , Mexico City , Sao Paulo 8日: 布魯塞爾 , 馬德里 , 墨西哥城 , 聖保羅
7: Moscow , Seoul 7 : 莫斯科 , 漢城
--------------------------------------------------------------------------------
C. GAMMA WORLD CITIES (minor world cities) c.伽瑪世界城市(小世界城市)
6: Amsterdam , Boston , Caracas , Dallas , Düsseldorf , Geneva , Houston , Jakarta , Johannesburg , Melbourne , Osaka , Prague , Santiago , Taipei , Washington 6 : 阿姆斯特丹 , 波士頓 , 加拉加斯 , 達拉斯 , 杜塞爾多夫 , 日內瓦 , 休斯敦 , 雅加達 , 約翰內斯堡 , 墨爾本 , 大阪 , 布拉格 , 聖地亞哥 , 台北 , 華府
5: Bangkok , Beijing , Montreal , Rome , Stockholm , Warsaw 5 : 曼谷 , 北京 , 蒙特利爾 , 羅馬 , 斯德哥爾摩 , 華沙
4: Atlanta , Barcelona , Berlin , Budapest , Buenos Aires , Copenhagen , Hamburg , Istanbul , Kuala Lumpur , Manila , Miami , Minneapolis , Munich , Shanghai 4 : 亞特蘭大 , 巴塞羅那 , 柏林 , 布達佩斯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哥本哈根 , 漢堡 , 伊斯坦布爾 , 吉隆坡 , 馬尼拉 , 邁阿密 , 明尼阿波利斯 , 慕尼黑 , 上海
--------------------------------------------------------------------------------
D. EVIDENCE OF WORLD CITY FORMATION d.證據世界城市的形成
Di Relatively strong evidence 邸相對有力證據
3: Athens , Auckland , Dublin , Helsinki , Luxembourg , Lyon , Mum , New Delhi , Philadelphia , Rio de Janeiro , Tel Aviv , Vienna 3 : 雅典 , 奧克蘭 , 都柏林 , 赫爾辛基 , 盧森堡 , 里昂 , 孟買 , 新德里, 76日, 里約熱內盧 , 特拉維夫 , 維也納
Dii Some evidence 收益部分證據
2: Abu Dhabi , Almaty , Birmingham , Bogota , Bratislava , Brisbane , Bucharest , Cairo, Cleveland , Cologne , Detroit , Du , Ho Chi Minh City , Kiev , Lima , Lisbon , Manchester , Montevideo , Oslo , Riyadh , Rotterdam , Seattle , Stuttgart , The Hague , Vancouver 2 : 阿布扎比 , 阿拉木圖 , 伯明翰大學 , 聖菲波哥大 , 布拉迪斯拉發 , 布里斯班 , 布加勒斯特 ,開羅, 克利夫蘭 , 科隆 , 底特律 , 杜拜 , 胡志明市 , 基輔 , 利馬 , 里斯本 , 曼徹斯特 , 蒙得維的亞 , 奧斯陸 , 利雅得 , 鹿特丹 , 西雅圖 , 斯圖加特 ,海牙 溫哥華
Diii Minimal evidence diii最小證據
1: Adelaide , Antwerp , Arhus , Baltimore , Bangalore , Bologna , Brasilia , Calgary , Cape Town , Colombo , Columbus , Dresden , Edinburgh , Genoa , Glasgow , Gothenburg , Guangzhou , Hanoi , Kansas City , Leeds , Lille , Marseille , Richmond , St Petersburg , Tashkent, Tehran , Tijuana , Turin , Utrecht , Wellington 1 : 阿德萊德 , 安特衛普 , 奧胡斯 ,巴爾的摩 , 班加羅爾 , 博洛尼亞 , 巴西利亞 , 卡加利 , 開普敦 , 科倫坡 , 哥倫布 , 德累斯頓 , 愛丁堡 , 熱那亞 , 格拉斯哥 , 哥德堡 , 廣州 , 河內 , 堪薩斯城 , 利茲 , 里爾 , 馬賽 , 里士滿 聖彼得堡 ,塔什干, 德黑蘭 , 蒂華納 , 都靈 , 烏得勒支 惠靈頓
C. utrecht university排名
utrecht university排名第54位。
烏得勒支大學是荷蘭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也是歐洲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大學排名荷蘭第一,歐洲第六,世界第五十三,烏得勒支大學一直以強大的研究實力,高質量的教育水準,和良好的學術聲譽而享譽歐洲。烏得勒支大學除了法學院,經濟學院以及下屬的UCU坐落在烏得勒支城市之內外,其餘學院包括圖書館全部坐落於城市東邊的Uithof區。
D. 烏得勒支的自然資源
烏得勒支(Utrecht)位於荷蘭中部,是烏得勒支省的省會,也是荷蘭第四大城市。烏得勒支是荷蘭交通系統上相當重要的樞紐,有近二千年的建城歷史,因此雖名列荷蘭地四大城,但舊城區仍保留了數百年不變的風光,處處彌漫著一股幽靜沉穩的氣息。烏特勒支這個名詞不僅代表城市的名字,同時也是一個省的名字——烏得勒支省,省會就是烏得勒支市。
雖然荷蘭許多的古城都有自己獨立的運河系統,但是烏得勒支的運河卻更充滿詩意。築於十一世紀,貫穿舊城區的古運河(Oudegracht),是烏得勒支年代最久遠的運河,原為防止萊茵河泛濫所挖的壕溝,現在則是游覽烏得勒支的最佳景點。烏得勒支運河最大的特色在於她的碼頭,這些碼頭的水平低於一般的道路、臨水之畔,形成獨特的景觀。由運河堤防的階梯而下,站在碼頭上,遠望河流蜿蜒穿梭一座座的拱橋、古老的建築、悠揚的教堂鍾聲與綠意盎然的所構成的美景,讓人有「沿溪行、尋桃花林」的沖動。碼頭緊鄰的運河堤防以前是一間間相隔的倉庫,大部分是提防上的人家所有,這些倉庫大部分都已經改成酒吧、餐館或咖啡廳,而天氣晴朗時,碼頭也變成露天咖啡廳最好的地點。
許多人對於烏得勒支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超現代感的中央火車站與Hoog Catharijne的購物中心。火車站與購物中心相連結,擁有180多家商店,可以說是荷蘭最大一座的購物中心,餐廳、流行服飾等應有盡有,而這棟巨大的建築物外正面對著Jaarbeurs會議中心與Herman Hertzberger''s Vredenburg音樂中心。烏得勒支地方旅遊局也在火車站附近。
烏得勒支擁有荷蘭最高的鍾塔-主教塔(Domtoren),這座鍾塔不只是烏得勒支最顯眼的地標外,更突顯了烏得勒支歷史發展與宗教的密切關系。公元七世紀時,盎格魯薩克遜的傳教士受命於的德國皇帝擔任烏得勒支的主教。由於主教這個職位不但具有宗教上相當大的權威外,也擁有地區性的行政管轄權。除了主教居住城市之外,附近的區域也在管轄范圍之內,而烏得勒支即成為整個主教管轄區的權力中心。 烏得勒支市是荷蘭鐵路系統網路的中心和國際鐵路旅行的交集點,通過高速列車連接著許多重要的歐洲商業中心。世界第四大繁忙空港的史基浦國際機場距離這里僅有1.5小時的車程。而通往大多數歐洲目的地的空中航程也在2個小時之內。
E. 烏得勒支大學世界排名
烏得勒支大學世界排名是第五十三。
烏德勒支大學,創建於1636年,至今已有380年的歷史,是荷蘭乃至全球范圍內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歐洲歷史悠久的大學之一。
具體來講,烏德勒支大學現在有45個學士課程,138個碩士課程以及32個教師訓練課程,其中有6個學生和89個碩士是以英語授課。迄今為止,該校培養出了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數位斯賓諾莎獎獲得者,還有眾多其他領域的社會傑出人物。
F. 烏德勒支只要雙一流嗎
是。
國內認可度很高,綜合而言相當於國內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烏得勒支大學是位於荷蘭的一所公立大學所有學生中,20924名本科生,12824名碩士/研究生其中有9%是國際本科生,20%是國際研究生。烏得勒支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110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54名,TIME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75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居50名。
G. croeselaan是荷蘭哪個城市
Croeselaan 不是城市,是位於烏得勒支(Utrecht)的一條街名,這條街是南北向,長約1200米。烏得勒支是荷蘭第四大城市和市鎮,為荷蘭烏得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
【從街道中部朝北望】
H. 大城市連綿區的簡介
1961年,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J.Got-tman)首先用此名說明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帶。該地帶長約1000公里,寬約200公里,集中了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等五大城市為中心的連片城鎮區,總人口約3700萬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5和全美製造業約70%。
世界多數學者認為,大城市連綿區的人口應在2500萬人以上,如美國的大湖區(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一帶),英國的倫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地帶,日本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為核心、包括橫濱、京都和神戶等特大城市的東海道大城市連綿區,中國的滬寧杭地區等。 大城市連綿區:美國東北海岸的城市化(J. 戈特曼)
本文早在1957年7月發表於美國《經濟地理》雜志(Economic Geography, Vol.33, No.3, 1957),是戈特曼關於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經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檢驗,它已成為國際上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經典名著,並被公認為現代意義上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開端。我國關於大城市連綿區的研究,一般被認為始於1983年於洪俊、寧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論》一書中首次用「巨大城市帶」的譯名向國內介紹本篇論文的學術思想。當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大城市連綿區的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篇文章發表50周年之際,特此翻譯並首次在國內發表它的中譯本全文,以便更多的讀者了解和學習戈特曼的學術思想,同時也表達我們對學術先驅的紀念
對於第一次來到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外國人來講,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廣泛分布的一連串的大城市非常引人注目,即使是在15年以前也是如此。1942年2月,筆者經歷了從紐約到華盛頓的第一次旅行。之後,Isaiah Bowman在巴爾的摩市詢問筆者,作為一個地理學家,這個國家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給我帶來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從波士頓到華盛頓一帶大城市沿著海岸線高密度分布的現象。」
1950年,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情況,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Bureau of the Census)製作了一份地圖,隨後作為《國家經濟區》(State Economic Areas)統計文獻中的插圖出版發行。這份地圖清晰地展現了從波士頓以北到華盛頓以南大城市經濟分布區域的連續性,這一區域更准確地講就是從新罕布希爾州的希爾斯布魯縣(Hillsborough County)到弗吉尼亞州的菲爾法克斯縣(Fairfax County)之間的范圍。這似乎是第一個實實在在反映出城市和郊區連續發展情況的統計地圖。在這個案例中,該區域的東北—西南主軸線大約長600英里(約966km),1950年的時候居住著3 000萬左右的居民。
從居住空間分布地理學的視角來看,規模這樣巨大的大城市帶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明顯這是一連串的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s)通過集聚作用(coalescence)在近期形成的,而每一個都市區都圍繞著一個強大的城市核(urban nucleus)發展。這種大范圍內的超級都市區特徵(super-metropolitan character)是人類所能觀察到的最宏偉的城市發展現象,需要用一個特別的名字來稱呼它。為此,我們選擇了「Megalopolis」(大城市連綿區)[1]一詞,它源於希臘語,在韋氏詞典(Webster』s Dictionary)中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之意。
實際上,「Megalopolis」一詞在現代希臘地圖上特指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一片高原,古代曾有一個城市建在這里,建城者夢想它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並設想它未來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然而,希臘的「Megalopolis」一直沒能像建城者所期望的那樣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城市。但是目前美國東北海岸出現的大城市連綿區現象,超越了過去的夢想家所曾設想過的任何一種情形。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Politics)一書中曾寫道:「人們何曾在一個可以被稱之為『獨立的城市』(a single city)這樣的地方共同生活過?這種城市的界限是什麼?這里當然不是指城市的圍牆,否則你可以用圍牆把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都給圍起來。如此說來,巴比倫和每個城市的范圍應當是全國性的,而不是僅僅囿於城市自身」(III, 3, 1276a, 25)。
幾年前,一位評論家在點評一本關於東部鐵路歷史的著作時曾指出,從紐約到華盛頓之間,隨著自賓夕法尼亞州經巴爾的摩至俄亥俄州鐵路沿線城市用地的擴展,形成了國家的主幹廊道(Main Street)。更准確地說,這樣一種主幹廊道應該會沿著鐵路線從紐約一直延伸到波士頓。這種象徵性的說法有著一定的道理。美國1號公路的這一部分在整個國家中開始負擔起一種特殊的作用,或者說是一系列錯綜復雜的作用,這種現象在主幹廊道概念下的低城市化地區(less urbanized areas)中可以體現出來。 關於紐約和費城周邊都市區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之中。通過計算並描畫未來10年到25年的城市發展曲線,這些研究工作將嘗試預測未來的城市發展情況。在美國,城市和郊區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擴展,這種速度最近幾年在明顯加快。脫離這個發展背景,如大城市連綿區一般的巨大區域是不會出現的。或許已經到了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城市連綿區能夠發展到多大的尺度?它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1955年,耶魯大學的一些城市規劃師開始對一個類似城市的、密切連接的系統進行討論,它是從緬因州的波特蘭一直延伸到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從道路交通地圖上來看,這個系統可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1955年1月完成的關於弗吉尼亞州的研究成果,似乎反映出只有弗吉尼亞北部的一些縣被納入大城市連綿區之內,里士滿(Richmond)和漢普頓港口區(the Hampton Roads)還沒有被納入更密集的華盛頓—波士頓城市化系統中。越過馬薩諸塞州東部向北延伸的區域,主要是在夏季才會感覺到城市化,那是由於來自大城市連綿區的居民度假或半度假而引發的一種季節性遷移。然而,不可否認大城市連綿區每天都在擴展其地域范圍。對1957年這些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講,我們基於1950年人口普查所進行的解釋說明(見圖1)顯然是一種低估。
城市向許多方向進行擴張,當然都是圍繞著城市外圍區域的。與此同時,城市土地使用也在1950年的限制條件下繼續進行調整。從現有的人口密度(見圖2)和各縣近期人口密度增長趨勢(見圖3)中,都反映出從費城到波士頓之間的大城市連綿區內大多數區域皆呈現出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盡管在這些地區仍然有大量新的建設,但更加顯著的增長出現在大城市連綿區的南部區域,而在弗吉尼亞州海岸(Virginian Tidewater)和皮德蒙特高原(Piedmont)北部的擴展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城市連綿區正在向南部和西南部方向擴展。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可能會真正到達里士滿和諾福克。另外的發展方向是轉向內陸地區,偏離美國歷史上的頭號經濟發展主軸線。這一推斷可以通過1950年對大西洋沿岸與五大湖、俄亥俄州山谷之間美國東北部都市區分布情況(見圖4)的細致研究而得出。一個相當不尋常的高密度都市區出現在內陸,它沿著紐約中心鐵路向上,到達哈得遜—莫霍克(Hudson-Mohawk)鐵路,直至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南部;然後從克利夫蘭向南,有部分間斷地朝著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方向擴展。在大城市連綿區以及穿越阿巴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地區之間,在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谷地和山脊處出現一個清晰的斷裂。如果匹茲堡—克利夫—錫拉丘茲—奧爾巴尼的城市鏈(the Pittsburgh-Cleveland-Syracuse-Albany chain)能夠得以鞏固,即使是山脈也能被穿越,一個巨大的環形大城市連綿區系統將會形成。如果聖勞倫斯海上航道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航海通道,將會加速這一趨勢。
在荷蘭,一個規模小很多但不尋常的「環形」城市系統已經形成。沿著從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荷蘭主要沿海軸線,各城市逐漸連接起來之後,城市化進程沿萊茵河從鹿特丹到達阿納姆(Arnhem),並且沿著公路和運河從阿姆斯特丹到達烏得勒支(Utrecht),向內陸地區加快推進。從阿納姆到烏得勒支之間的城市接合正在進行中。在英格蘭,從曼徹斯特到利茲形成的U型都市鏈區域還沒有被這兩大城市沿著最短的通達路線所填滿,由於奔寧山脈的地形障礙,這里還是一片空地。盡管其尺度比較小,但這里的地理障礙可以同美國大城市連綿區背後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進行比較。
大城市連綿區用地擴張的其它趨勢,或是向多山地帶的內部發展,或是朝東北方向的沿海地區發展。但是,這些發展趨勢具有明確的季節性特點。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通過吸引農村地區缺少發展機會的數百萬人口,大城市連綿區事實上已經吞噬了鄰近的山脈地區,例如新英格蘭的北部,在某種程度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是如此。現在,隨著生活標準的提高,更多的人獲得了更長的夏季假期。涼爽的新英格蘭海濱或山區以及阿巴拉契亞高原,引發了城市居民向夏季牧場的一種季節性遷移。這種季節性遷移似乎呈不斷上升趨勢,並造成了在夏季的長途通勤問題。在這些毗鄰地區,大多數常住居民的收入來自於夏季住戶和遊客。如果將這些地區也納入大城市連綿區的領域范圍,那麼我們所限定的區域將很快並大幅度地擴張。
城市土地的開發利用確實通過很多方式迅速吞噬土地資源。傳統的觀念認為這種土地利用對空間的佔用比較少,但對這種觀念必須及早加以修正。人類的現代文明已經使得我們尋找到了在較小的空間內生產更多的農產品和飼養更多的家畜的生產方式,但是工業、商貿業和居住用途的空間需求卻一直持續增加。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正在目睹一場土地利用地理性分布巨大變革的開端,大城市連綿區的出現,預示著在人類聚居和經濟活動分布領域中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盡管目前看來大城市連綿區地區的特徵具有唯一性,但對大城市連綿區進行詳細的分析還是值得的。依據大城市連綿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中佔有的絕對地位和份額,其發展趨勢將直接引致全國性(有時是世界性)的重要影響。大城市連綿區也是城市化發展中的一個先鋒區域,正如它已經展現的那樣。在這里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開展的試驗發生在一個小范圍內,完成的時間也沒有多久,但它們仍然可以使那些正在發展中的城市化地區避免走彎路。對於大城市連綿區的研究將會有助於提高我們對於復雜的城市化進程的管理能力。
正如許多作者曾經指出的那樣,大城市連綿區的發展是一個古老的進程,而且已經對西方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世紀中期,盡管還沒有達到頂峰時刻,但城市化進程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美國已經證實,通過僅占總人口1/8的勞動力,就能夠給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生產出足夠的、多樣的農產品,並達到一個較高的生活水準;而且,美國農業人口的比例很可能將會更進一步地減少。這樣,在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中,90%的人口必須從事非農行業,當然他們不是居住在擁擠的城市貧民窟里。這個導致不完全城市化狀態的重大演變對大城市連綿區有著最大意義的推進,也是美國在20世紀的重要貢獻之一[1]。
因此,對於大城市連綿區中已經產生的新形態、已經出現的各種嚴重問題,以及已經嘗試過的各種解決辦法,都必須與在美國或加拿大其它主要大都市區的同類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分類模式,對出現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都能夠進行更清晰的分類。這個模式是基於實際的觀察,而非不切實際的理論。整個研究工作將有助於評估美國經濟的新拓展領域:國土城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the land)。
在北美洲之外,許多國家已經面臨著與美國相似的加速城市化進程。通過對大城市連綿區的整體研究以及與美國其它城市發展現象的比較研究,這些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可以得到極大的[1] 參見 J. Gottmann. L』Amerique, Paris, Hachette, 1954, 第2版, pp. 170-177 and 244-246; 參見La ville americaine, in Geographia, Paris, No. 48, September 1955, pp. 9-14; 參見Virginia at Mid-Century, New York, 1955, pp. 473-479.啟示。無論在尺度和形態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地區可以形成能夠與美國大城市連綿區相比較的大城市連綿區。根據我們的判斷,最接近於美國的一個大城市連綿區將可能出現在歐洲西北部地區:從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或許也包括沿著萊茵河(Rhine River)和默茲河(Meuse River)向東延伸至魯爾(Ruhr)和科隆(Cologne)一帶,這一地區有可能在接下來的20年中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另外一個超級都市區系統有可能會在英格蘭形成。一個圍繞著奔寧山脈(Pennines)南部形成的巨大的U字型城市鏈,從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經伯明翰和謝菲爾德一直延伸到利茲和布拉德福(Bradford)。這個U型地區可能會在某一天南下,與擴展中的大倫敦(Greater London)郊區相連,然後整個系統將會進入大城市連綿區的行列。然而,它將與美國東北海岸的大城市連綿區有很大的不同。受到歷史和特定區域中文化的影響,每個這樣的廣大地區將會長期保留它的原始特徵。根據大都市區組織機構從美國大城市連綿區中總結的經驗,大型城市化地區並不都需要發展成大城市連綿區的尺度才能得到收益。
I. 烏特勒支需要面試嘛
需要。
烏特勒支藝術學院是歐洲最大的藝術學院之一,位於荷蘭的烏特勒支、希爾弗瑟姆和阿默斯福特大約有3,000名學生和500名教職員工。學院開設的課程門類齊全教育質量滿足國際標准能把有才能、有志向的學生培養成藝術家、老師、音樂人、設計師、藝術和媒體經理、作家和演員。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有視覺藝術和設計、音樂、戲劇、藝術、傳媒和技術、藝術和經濟學、藝術和教育。除了開設第一學位(學士)課程、研究生課程和國際上承認的藝術課程外學院還開設了基礎課程和培訓教育。在傳授藝術和教導學生方面學院採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練習藝術和學習技巧方法外實驗、研究、藝術和技術的創新構成了教學大綱的基石。學院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在講師和導師的指導學生在畫室和工作室開展工作。學院開展各種活動豐富烏特勒支和周圍地區的文化生活。學生有機會到國外學習一段時間。該校保證畢業生具有職業發展的必備素質。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是世界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荷蘭最好的三所"U類大學"之一。
烏得勒支大學簡介。
烏得勒支大學(荷蘭語:UniversiteitUtrecht),坐落在荷蘭人文薈萃的重鎮烏特勒支市,創辦於1636年3月26日
學校宗旨是提供科學與其它各種領域的知識教育,開展科學及各種領域的研究,為社會提供服務。目前,烏得勒支大學共有七大學院。
J. 烏得勒支和約和拉什塔特和約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根據烏得勒支和約和拉什塔特和約,法國將早先侵佔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領地劃歸英國,法國在歐洲的領土未受太大損失。哈布斯堡王朝把義大利的大部分領土、整個比利時、西屬尼德蘭和萊茵河地區部分領土並入自己的領地。西西里島歸屬薩伏依。英國除得到直布羅陀外,還有梅諾卡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