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

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

發布時間:2023-01-18 09:43:35

㈠ 1985年,一架失蹤了半個世紀的客機,在新幾內亞的沼澤內被發現是怎麼回事

1985年,一架48年前由菲律賓飛往民琴那峨島失蹤了半個世紀的客機,被發現棄置於新幾內亞一森林沼澤內。而其中最怪異之處,是看來就象它失蹤時一樣簇新!機身上清晰可美德辨的標志顯示。在機艙內找到的報紙,日期是1937年1 月的第3個周日,保溫瓶內還有滾燙的咖啡,滋味徹底沒變電池仍充滿電,調查人員無不悚然。


雖然機艙內顯示出最近曾有人乘坐過:空的紙杯、煙蒂,幾份完全沒有發黃的一九三七年的報紙--可是裡面一個人也沒有!在其中一個煙灰缸內,放了一個空香煙盒,它的牌子在一九三零年十分流行,但到第二次大戰時已停止生產;而出現在雜志上的服裝和發型,也全是美國經濟大衰退時期的。

㈡ 1937年有什麼事發生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擴展閱讀: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使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㈢ 十一月十二日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關戰爭的

1926年11月12日——印尼反荷大起義爆發。
1937年11月12日——淞滬會戰結束。

㈣ 七七事變具體時間事件是什麼

七七事變具體時間是1937年7月7日晚10點。事件就是七七事變,就是盧溝橋事變。

1937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本軍部先後派出6批將校級軍官,前往中國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進行戰略偵察,為策劃全面侵華戰爭做准備。5月至6月,日本中國駐屯軍在華北的軍事演習進入緊張階段,特別是駐豐台日軍在盧溝橋一帶的演習愈益頻繁。

7月7日晚,日方後來雖得知失蹤士兵已歸隊,卻仍提出要城內中國駐軍向西門外撤退、日軍進至城內再行談判的無理要求,復遭中方拒絕。日本挑起七七事變後,為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迅速作出對華增兵決定。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㈤ 印尼排華騷亂事件是由於什麼事件引起的呢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托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

當時,僅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在12日題為《十年之際,印尼否認強奸暴行,但不曾將它忘卻》的報道中,法新社稱,即使大多數居民都寧願遺忘暴行曾經發生,但受害者對當年搶掠強奸的場景卻仍然歷歷在目。

一名華人女士講述道:「當時,我舅媽打電話告訴我們將房間的燈全部關上讓暴徒們感覺房子里沒人。我們聽到許多華人婦女成為受害者。

法新社在報道中描經道,數干華人的房屋和店面在印尼安全軍隊的眼皮下,公然被掠奪和焚毀。華人婦女於韻(音)說:「當時真是太恐怖了,人們被困在燒著的商店裡,滿街是燃燒的建築和汽車,到處濃煙滾滾。"

法新社說,如果印尼軍方當時是為了在亞洲金雕風暴的恐慣中重新建立起成信的話,那麼他們失敗了。

(5)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擴展閱讀:

據《環球時報》駐印尼特派記者孫天仁介紹,目前,印尼當地華人並沒有針對「排華騷亂十周年祭」組織大規模的活動,華人們對此的態度也大多比較「謹慎」。現在,印尼總統和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提到「融合」這一概念。在印華人也的確在文化等多方面融入了當地社會。

庄國土表示,「98年排華騷亂」給在印華人帶來的巨大創傷不容抹去,在事實面前,一部人否認歷史的做法完全是徒勞的。10年前,是蘇哈托政權將金融危機的怒火轉移到印尼華人身上,而引發了底層百姓對華人的暴行。

「十年前的騷亂提醒我們,任何社會矛盾絕不能夠訴諸於暴力手段。」庄國土說,「十年後,我們不是用狹隘的民族主義去看待華人受到的種族歧視,而是應該站在全人類尊重人權的高度去譴責這一暴行。」

㈥ 歷史上的七月七日發生了什麼事

發生了盧溝橋事變。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

盧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鍾,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6)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擴展閱讀:

盧溝橋的炮聲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救國運動風起雲涌。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

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一條消極的抗戰路線,他們不敢動員民眾,在日軍的大規模進攻面前猶豫動搖,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繼淪陷。

由於全國人民要求抗戰的壓力,以及日軍的侵略嚴重損害了英、美的在華利益,直接威脅到蔣介石等四大家族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於8月中旬發表《自衛宣言》,起來抗戰,並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同時,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不久以後,南方各地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從此,一場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七事變

㈦ 二戰背景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彷彿轉眼間,距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過了60年。回顧歷史,分析這場人類社會經歷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對今天的世界有著非常重大的借鑒意義。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人類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戰爭的深淵。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埋下禍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在法國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簽訂投降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戰爭結束後,協約國集團於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華盛頓先後召開了國際會議,討論重建戰後國際秩序的問題。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最終建立了戰後初期的國際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德國問題。許多人認為:協約國不承認德國的大國地位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因此,當時許多歐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夠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使歐洲避免另一場戰爭。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在處置德國時採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從而背離了制定這一條約的初衷。

一紙和約真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問題嗎?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二十餘年,無論協約國集團在處置德國問題時怎樣大發仁慈,都難以改變德國老百姓心中約定俗成的基本認識:戰爭賠款是德國貧困的根源。不管是瀕於破產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師,還是失業的工人,都把他們貧困的原因歸咎於戰爭賠款。在德國人看來,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普魯士佔領了100多年的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聯盟和波蘭共同管轄)成為了自由市,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同德國本土分割開,德國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這一切帶給德國的只有貧弱和苦難。德國人認為,擺脫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凡爾賽和約》。此時,大多數德國人心中想的只是:復仇!復仇!復仇!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出現恰恰迎合了德國人這種急於報復的極端民族主義心理,因而輕易上台執政。

在巴黎和會上,義大利首相奧蘭多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特權,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奧蘭多回國後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主要國家日本,其膨脹野心也與華盛頓會議上處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殖民地、重新劃分遠東政治格局有關。因此,後來的歷史學家們不客氣地說: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贓不均的產物,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孕育的畸形兒!

姑息養奸 法西斯泛濫世界

20世紀30年代,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以1939年納粹德國侵略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束,中間穿插著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內戰,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這十年中,世界從烽火點點到硝煙成片,從局部戰爭逐步走向世界大戰的深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普遍幻想今後永遠不會再有另一場世界大戰了,飽受戰爭之苦的歐洲各國「和平主義」思想過度泛濫。「和風」勁吹之下,歐洲各國大規模裁軍,對納粹黨在德國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於防範,形成了它得以壯大的外部條件。同時,英、法、美等國家對於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徑不聞不問、姑息養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濫世界,成為危害人類和平的重大隱患。

1933年,和平的熱望鼓動著大多數英國人,法國人則在德法邊境修築了蜿蜒幾百公里的馬其諾防線,並在德國東部聯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組成制約德國的「小協約國」集團,自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永享太平了。與此同時,納粹黨執政後的德國卻在悄然重整軍備,恢復普遍義務兵役制,並秘密發展被《凡爾賽和約》禁止的空軍和坦克部隊。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法西斯國家也爭相擴軍備戰,磨刀霍霍,准備大幹一場。

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將希望寄託在英法主導的國際聯盟身上,希望由「國聯」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國聯」雖然高舉「道義」的大旗,但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卻裁而不制。這一方面是由於西方列強要維持與日本的經貿關系,另一方面,若翻翻歷史書就會發現,它們中哪一個沒有過類似侵略行徑呢?此時,被世界輿論寄以厚望的美國羅斯福政府又埋頭於「新政」,不願涉足國際事務,這無異於鼓勵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

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態度開了一個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這之後,法西斯國家摸到了「綏靖政策」的脈搏,在世界各地頻繁侵略,最終將世界推入了大戰的深淵!

「綏靖政策」將世界推入大戰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國陷入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之中。憑藉手下能臣沙赫特(時任德國經濟部長)的經濟才能,德國的經濟實力幾乎發揮出了全部的潛能。但是,飽受《凡爾賽和約》制裁的德國軍隊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戰爆發的1939年,德國人還根本沒有為一場長時間的戰爭做好充足的准備。

那麼,是什麼力量導致法西斯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險孤注一擲,但又不斷得手,從而將整個世界拖入一場幾乎滅絕人類的世界大戰中去呢?答案是:「綏靖政策」。

什麼是「綏靖政策」?一般的解釋是:西方列強為防止戰火燒到自己頭上,以犧牲弱小國家為代價換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沒有此時英法等世界主要國家所奉行的「綏靖主義」,希特勒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個跳樑小丑而已。那麼,英法等國是如何「綏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3.5萬德軍奉命進入了萊茵非軍事區。當時的德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與駐扎在萊茵河對岸的法軍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還下了這樣的命令:一旦遇到法軍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國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戰面前畏縮不前,英國政府又採取「超然」態度,使得希特勒順利度過了「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希特勒挑戰《凡爾賽和約》的第一個動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義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奧地利總理舒士尼格與國內民族主義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時,納粹黨人賽斯·因誇特在德國的支持下就任奧地利總理。當晚9時10分,賽斯·因誇特發出電報,請求德國援助。但希特勒早在當晚8時45分就已命令德軍進軍奧地利。3月13日,奧地利正式並入德國。其實,當時德軍在入侵之前根本沒有做好作戰准備,其車輛有70%在路上拋了錨。

德奧合並,更准確地說是德奧合並的方法和結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綏靖主義」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戰的路上走出了關鍵的一步。德軍入侵奧地利的整個過程進行得出奇的順利,以至於希特勒本人也被這種勝利的情緒所感染。

在這之後,他以在民族問題上處理不當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給予其境內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擁有幾十個師、數十萬人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裝備還是比較精良的,其戰鬥力足以抵抗德國軍隊的入侵。但這支雄師在英法「綏靖政策」的壓力下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國首相張伯倫生平第一次乘飛機出行,趕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別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據會議記錄,張伯倫沒有問過能否保持一個領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也沒有問過這對西方列強會產生什麼樣的戰略影響,甚至根本沒有考慮過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了希特勒。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慕尼黑會議上的另一個「綏靖主義」者。在9月18日的會議上,法國總理達拉第力圖使英國人相信:希特勒是個誠實辦事的人,他在獲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後,絕不會再尋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領土。張伯倫則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現在向他們提出的建議並確定不會同時發生軍事政變的話,英王陛下政府准備參加擬議中的保證。」達拉第的一句話把英國推進了世界大戰,而張伯倫的一句話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難的深淵。

9月29日,張伯倫與達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舉行了四國首腦會議,正式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協定簽字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進會議廳,張伯倫和達拉第向他們宣布協定的內容,還告訴他們:「這是無權上訴和不能修改的判決詞」。

返回倫敦,面對機場上歡呼雀躍的人群,張伯倫不禁高喊:這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二次將偉大的和平從歐洲大陸帶回!

但是,沒過多久,法西斯的炸彈就落到了他們的頭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對英美宣戰,大戰真正具有了世界規模。「綏靖政策」的苦果終於砸到了綏靖者自己的頭上。(《環球時報》 2005年05月06日 第二十三版 )

㈧ 1937年什麼事件爆發 有哪些影響

1937年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由此開始。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七七事變的影響

全國上下一致團結發動抗戰。

盧溝橋事變是國共兩黨從生死對立到共赴國難的轉折。事變發生後僅兩個月又十五天,以團結禦侮為核心內容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後,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國共雙方的軍隊分別以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為主體,共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消反蔣綱領 一致擁護國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黨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團結禦侮、抗日救亡的八項主張。10月,李濟深、陳銘樞等為表示「擁護政府」、「增強全民族團結」,自動解散中華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君勱、青年黨領袖左舜生先後致書蔣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間不容發。

七七事變歷史意義

七七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1931年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㈨ 1937年七月到1945年九月期間發生的國外戰爭事件有哪些

太多了。。。
蘇德戰場:
莫斯科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一次會戰,於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間,蘇聯軍隊保衛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後反攻德軍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為保衛莫斯科並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性轉折的主要標志。
庫爾斯克會戰:戰爭史上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會戰(英語: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50萬名士兵和6000多輛坦克,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之一和單日空戰。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進攻,欲從由南北兩端自中央夾擊,合圍殲滅中央突出部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已做好嚴密防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損失慘重,最後因為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了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戰役後,蘇軍發動一連串巨型攻勢,殲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且趕出俄國領土,德軍再也無法對蘇軍產生威脅。
攻克柏林:1945年春,蘇軍以3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進入德境。德軍調集軍隊約100萬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對付蘇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軍統帥部代表在柏林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損失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1220門和飛機527架。法西斯德國就此滅亡。
西歐戰場:
大西洋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Atlantic,該詞出自於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同英、美為爭奪大西洋制海權而進行的海戰。它是戰爭史上時間最長、最復雜的持久海戰。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 Battle of Dunkirk;法語 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行動使英國最終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雖然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
不列顛空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德軍准備侵入英國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空襲而進行的空戰。在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希特勒便著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誘英妥協失敗,希特勒於1940年7月下達全面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為奪取制空權,把佔有優勢的英國海軍趕出英吉利海峽,給入侵掃清道路,並迫使英國屈服。德國空軍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對英國本土進行了大規模的連續空襲。轟炸自7月10日開始。
太平洋戰場:
偷襲珍珠港:偷襲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軍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中途島戰役::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硫磺島戰役:硫磺島戰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磺島 (Iwo Jima)進行的一次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里,只有1083人生還。美軍則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負傷。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一場戰斗。美軍士兵在該島折缽山上插入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
非洲戰場:
北非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發生了北非戰役。它包括發生在利比亞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戰役,也被叫做沙漠戰爭)以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火炬行動)和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戰役)的戰役。
戰役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展開。同盟國的戰力主要來自英聯邦和來自德國控制下的歐洲的流亡分子。美國於1941年加入戰爭並於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開始直接軍事援助。北非的戰斗開始於1940年6月10日的義大利宣戰。6月14日,英國陸軍第11輕騎兵團(由第1皇家坦克團協助)穿過邊界進入利比亞並奪取了義大利的卡普措堡壘,隨後義大利發動一波攻勢進入了埃及並在1940年9月佔領了西杜拜拉尼,隨後在1940年12月英聯邦展開了羅盤行動進行反擊。在羅盤行動中,義大利第10軍團被摧毀,為了防止軸心國全面失利,由埃爾溫·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指揮的德國非洲軍通過向日葵行動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義大利軍隊。
隨後爆發了一系列為控制利比亞和埃及部分地區的拉鋸戰,至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達到頂點,當時由伯納德·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聯邦軍隊給予了軸心國軍隊以決定性的打擊,並將他們趕回突尼西亞。在隨後的1942年盟軍的火炬行動登陸西北非洲,爆發了與維希法國軍隊的戰斗(隨後法軍改變了立場),最終盟軍將軸心國軍隊包圍在突尼西亞北部並迫使他們投降。
軸心國經過在東部戰線對抗蘇聯,減輕了英國及後來的美國軍隊在北非的壓力。英國通過對密碼信息的破解進行情報收集被證明是盟軍在北非成功的關鍵因素。

㈩ 1937年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937年重大歷史事件如下:

1月2日:英國和義大利簽定「君子協定」

1月7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

1月8日:美國參眾兩院拒絕向西班牙內戰雙方輸出武器

2月21日:國民黨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建立統一戰線的主張

4月5日:國共兩黨同祭黃帝陵

6月1日:周恩來與蔣介石在廬山談判

6月3日:溫莎公爵結婚

7月2日:中國女鋼琴家顧聖嬰出生

7月7日:盧溝橋事變

7月8日: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7月10日:日軍參謀本部決定大規模對華用兵

7月28日: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犧牲

8月14日:日機轟炸南京

8月21日:中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9月2日:「奧運之父」顧拜旦病逝於日內瓦

9月5日:最大一次納粹集會在紐倫堡舉行

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10月12日:新四軍正式組建

11月20日: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11月21日:抗日英雄高志航殉國

11月24日:唐生智就任南京衛戍司令

閱讀全文

與印尼1937年發生了什麼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
瓊海市裡哪裡有越南鞋批發 瀏覽:783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的將軍 瀏覽:943
印尼黃檀傢具怎麼樣 瀏覽:285
印尼什麼節日會放炮 瀏覽:942
在越南怎麼可以玩微信 瀏覽:461
越南國土如何管理 瀏覽:462
為什麼中國沒有雇傭兵 瀏覽:739
印度青年葯房怎麼買葯 瀏覽:633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瀏覽:53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7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30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