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萬隆會議在哪裡召開周恩來在會議上提出什麼方針
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會議。亞非獨立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條件下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
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市開幕,有29個國家340名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中國總理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獲得普遍接受的情況下,萬隆會議排除外界干擾,圓滿結束。
萬隆會議增進了亞非國家間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動了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同時它表明亞非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已開始登上國際舞台,並向舊的國際關系格局發起沖擊。
(1)萬隆會議為什麼在印尼擴展閱讀:
中國在萬隆會議的作用:
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五國總理的共同倡議下,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史稱萬隆會議。
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在戰後國際關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高舉團結反帝的旗幟,堅持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表現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封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亞非會議的成功對戰後的國際形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貳』 萬隆會議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召開的會議有何特點
萬隆會議是在1955年,印尼萬隆召開。
會議體現了亞非國家的團結,第三世界力量開始崛起,
確立求同存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萬隆精神。
『叄』 1955年四月亞非29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哪裡舉行會議
萬隆會議(英語:Banng Conference),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英語:Asian-African Conference)。
召開於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國際會議,也是有史以來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事務的大型國際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
萬隆會議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間接促成不結盟運動。1955年萬隆會議的亞非團結基調是由印度總理尼赫魯在1947年定下的。
1947年3月到4月,尼赫魯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關系會議上表達了對泛亞洲合作的支持。這次會議在新德里成立了「亞洲關系組織」,並推舉尼赫魯為主席。
議題
會議在求同存異的精神下,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
經過各國協商,會議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項內容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
『肆』 1955年,代表地球上16億人口的29個發展中國家在印尼召開什麼會議
亞非會議 ,因為是在印尼萬隆召開的所以也叫"萬隆會議".
『伍』 萬隆會議有什麼歷史意義
萬隆會議促進了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強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是和平共處的生動體現。萬隆會議的成就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的結晶,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萬隆會議作為亞非團結反帝事業中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事件載入史冊。它所體現出的亞非各國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要求亞非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稱為「萬隆精神」。
首先來看一下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人思考問題都是一步一步的來,由A推理出B,B推導到C,再推導出D,最後得出E,然而聰明人卻可以由A直接推算到E。
這就像開車,普通人的是手動擋,需要一級級加速,而聰明人是自動擋,可以無極變速。
所以,聰明人需要和那些能和他們一起進行思維跨越的人在一起,才能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如果他們和一群普通人在探討問題,就不得不負責反復演練B、C、D等等一個個檔位。
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麼省略那些步驟,並且省略的如何合理......最後他們自己的思維就會嚴重受阻。
當然,除非他們願意給你降維溝通。
如果你遇到這樣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立場,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
但當你想進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時,會發現他總是難以捉摸,始終拿捏和你的距離,讓你覺得若即若離,時隱時現,似乎總和你隔著一層紗。
這說明你遇到了高人,他正在跟你「降維溝通」。
真正的高手,能在社交的時候做到「上下兼容」和「左右調和」。
「上下兼容」指的是能把自己的維度調整到跟對方平等,然後再展開對話。只要他們願意,能隨時跟不同層次的人同頻。
「左右調和」,指的是能很快找到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帶任何偏見,甚至能在世俗的對錯之間自如切換。
他們是不分高低對錯的,隨時升降,可左可右,沒有分別心,沒有執念。
只要他們願意,可以很容易兼容你。
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沒辦法獲取跟高人對話的機會,因為他們也在找更高維度的人對話。
更何況,很多人即便遇到高維的人,也未必就能分辨得出來,在大多數普通人眼裡,這些天才們往往都是有各種怪癖,甚至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
02
普通人的社交是怎麼樣的呢?
逢年過節要走人戶串門,拜訪朋友得帶點好禮,平日里也要注重同事的關系,打點好和領導的關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
除此之外還經常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所以普通人每忙著去「參加XX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
優秀人的社交呢?
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優秀的人之間不需要互相客套,也不需要象徵性的世俗禮節,他們很容易互相理解。
就像直接省略了B、C、D等等各種冗繁的環節一樣,他們往往會直奔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
當然,他們也要為這種天賦而付出代價,他們總是和世界那樣的格格不入,被人認為「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甚至被孤立。
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
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如此。
所有請不要再互相埋怨了,大家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不是我們變的越來越現實了,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以效率為導向的大時代。
這個社會時刻都要求人們能要以獲取資源和價值為導向,要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當然,普通人總是竭力攀附那些優秀的人,但這就變成了單純的「索取」,形成了社交中的依附關系,而不是平等關系。
甚至當普通人用力過猛,在別人眼裡就成了「謅媚」、「逢迎巴結」、「點頭哈腰」的人,最終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柄。
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索取」的角色;每一次努力的社交,都是試圖進行「不公平交換」。
人只有在同一個層次人群中,才能社交效能最大化。
無論你的社交能力多強,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只有同一個層次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關系,這是社交的基本法則。
更何況,那些優秀的人隨時隨地都在迴避各種「不公平交換」,他們除了不想給更優秀的人製造麻煩之外,也在學會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是所有優秀人堅持的原則。
優秀的人可以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優秀的人深交。
他們的需求是結交更多優秀的人,從而碰撞出更多優秀的成果,當然包括財富。
03
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
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交往,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自己。
因此,不要去追一匹馬,要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把事情做到極致,提升自己的層次,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實力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現在打開你的微信通訊錄,看看有多少好友?
2000?3000?或者是5000?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有幾人?
平時我們花費了大把時間去刷朋友圈,去點贊或者評論,走馬觀花一般,總生怕錯過了什麼重要事情。
而實際上我們對他們,或者他們對我們,根本都沒那麼重要。
真的,無效的「好友」和多餘的物品一樣,只會徒增煩惱和空間。
我們時間和精力之所以那麼廉價,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這些廉價的事情上。
成長和成熟的區別是: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我們要把80%的精力時間放在20%的事情上,事情只有越做越少,才能越做越精。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只要肯踏實努力,都能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就可以用這個領域的知識啟迪別人。
這時你再去和別人社交的時候,就容易建立起信任關系,從而進行資源交換。
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真的是進入高端圈層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一個人無法選擇出身,也無法改變自己的運氣,卻可以憑借努力獲得更高的學識,修養和能力。
如果你通過努力成為優秀的人,這種符合了社交的基本原則,從而你會結識和你同等優秀的人。
只是現在人太過於浮躁,他們寧可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在某個領域去學習。
他們更信賴機會主義,總認為自己在社會上游盪可以碰到各種機會,殊不知這種狀態即便碰到了機會也毫無意義。
要記住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我們要向內求,向外生長。」
04
努力提升自己,當你所處的圈層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身邊這些優秀的人不再提互相幫忙,因為他們都會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
其實,所謂的「施恩不圖報」是一個人的圈層提升到一定境界的結果。
當一群很優秀又很努力的人在一起,彼此已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此時驗證自己的價值就是最大化成全別人。
只有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並且處於同種人群當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助人為樂」。
所以,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首先要確定一個領域或方向,然後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上面,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會順其自然地把該吸引的都吸引過來。
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獨立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其實,我們努力的原因只有一個:通過努力遇到最好的自己。
『陸』 什麼是萬隆會議,請勿
你好,
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於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萬隆會議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涵蓋了與會國在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等多個方面所達成的共識。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載入史冊的十項原則,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系准則的重要貢獻,是世界歷史進程中劃時代的里程碑。
『柒』 1955年亞非會議為什麼會選擇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
萬隆萬隆(Banng)古稱「勃良安」,意為「仙之國」,現名意為「山連山」。它是西爪哇首府、印尼第三大城市(僅次於雅加達和泗水),人口120萬(2005年4月),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海拔715米的萬隆盆地中,四面群峰環繞,植物繁茂,環境優美。雖地近赤道,但因地勢較高,氣候涼爽,空氣清新。年平均氣溫23℃。萬隆景色秀麗,清靜幽雅,四季如春,被譽為印尼最美麗的城市,素有「爪哇的巴黎」之稱。早在17世紀,萬隆就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和避暑勝地。 市內處處繁花似錦,街道清潔整齊,宛如一個大公園。這里的皇家玫瑰公園,種有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玫瑰花。市內有規模頗大的動物園。城內的小西湖,風景清幽,附近有著名的覆舟火山和萬隆溫泉,溫泉坐落在峰巒迭翠的山谷中,含有硫磺質,從山谷滲出,匯入池內。距萬隆24公里的馬里巴雅溫泉尤為著名,可容二、三百人游泳洗浴。從郊外的達哥高地和芝布勒高地上,可俯瞰萬隆全景,達哥附近有達哥瀑布。連旺山在萬隆之北,上有連旺天文台,山間的連旺村,四季鮮花盛開,宜於假日休憩。萬隆南40公里的檳加連岸海拔約1380米,境極清幽的山間村落,不遠處又有芝流查湖,湖光縹緲,這一帶常是遊人流連漫步之地。印度尼西亞獨立後,萬隆幾經發展和建設,現在是印尼的第三大現代化城市。城市面積80多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市民是巽他族。萬隆不僅紡織工業發達,而且是印尼的農產品集散地之一。以金雞納樹皮為主要原料製造的奎寧葯品暢銷世界各地。 萬隆的文化教育事業相當發達,其中以建於1920年的萬隆工學院最為著名,它是培養印尼政府高級官員和高科技人才的搖籃。萬隆擁有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諸如民間舞蹈、武術、「昂格隆」竹製樂器等都別具風格。萬隆周圍的倫邦湖、達哥瀑布、巽他山下的溫泉浴池和復舟火山口也是吸引遊客的觀光覽勝之地。萬隆是「萬隆精神」的發源地。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亞非會議 在萬隆舉行,史稱萬隆會議。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下自行召開的大規模國際會議,共有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參加。會議一致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提出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十項原則作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友好合作的准則。會議所反映的亞非人民團結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強各國人民之間友誼的精神,被人們稱之為「萬隆精神」,萬隆也因此馳名於世。由周恩來總理率領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在萬隆會議期間堅持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萬隆會議的舊址是一座3層樓的乳黃色建築,始建於1895年。這座建築原是荷蘭殖民者的高級俱樂部,在日本佔領期間成為一個文化中心,1945年印尼獨立後改名為「獨立大廈」。為了紀念歷史性的萬隆會議在此召開,1980年,印尼政府將會議舊址辟為「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並將市內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亞非大街」。
『捌』 萬隆會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萬隆會議的召開是戰後國際形勢和亞非地區形勢變化,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亞洲民族獨立運動勃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推動了非 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運動的發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獨立敲響了殖民統治的喪鍾。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亞非兩大洲己涌現出30個獨立國家。這是幾百年來國際關系史上一個空前未有的變化,它為亞非國家獨立自主地召開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創造了條件。
萬隆會議的召開也是亞非新興國家與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矛盾和斗爭的產物,反映了億萬亞非人民爭取和保障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共同願望。 戰後美蘇之間日益加劇的冷戰對峙局勢,嚴重威脅著亞非國家的獨立與安全。由於帝國主義對中間地帶的爭奪,亞非地區成為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集中的地區。許多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從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出發,在對外政策方面,堅持執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侵略性軍事集團,反對在自己國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認識到,為維護政治獨立,發展民族經濟與文化,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並要求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在中印和中緬兩國總理會談的聯合聲明中一致同意,並共同倡導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准則。五項原則的公布,受到國際輿論、特別是亞非拉和歐洲國家廣泛的支持和響應。這大大促進了亞非各國之間團結合作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亞非會議召開的主客觀條件成熟了。 1954年,印度尼西亞政府首先提議,並獲得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大力支持,決定在印尼召開一次亞非國家的國際會議來討論世界局勢,並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以制訂一個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綱領。這一倡議受到亞非各國的熱烈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應邀出席這次會議。這一切表明了亞非人民的覺醒和奮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1954年12月底,南亞5國總理在印尼茂物舉行會議,研究召開亞非會議問題。會議決定與會5國聯合發起召開亞非會議,邀請包括我國在內的25個亞非國家和地區參加,並定於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舉行。
對此,帝國主義的態度也十分明顯,其中美國為了達到阻止亞非會議的召開,把矛頭首先對准新中國。美國還捏造說中國要「奪取亞非世界領導權」,已對遠東「構成了尖銳、迫切的威脅」,極力挑撥中國與亞非國家的關系,人為地製造對中國的恐懼和疑慮。美國的意圖是,即使不能阻止亞非會議的召開,也要給會議製造種種難題使其「分裂而瓦解」。
帝國主義甚至利用特務搞駭人聽聞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4月11日,中國代表團先行人員包乘「克什米爾公主號」專機自香港飛往印尼途中,因飛機上被蔣幫特務安放定時炸彈在沙撈越西北海面上空爆炸而墜海罹難。由於周總理應邀取道仰光同緬甸等國領導人會晤,敵人以暗殺手段阻撓以周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前往萬隆參加會議的陰謀未能得逞。在亞非國家和平中立傾向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經過亞非國家的共同努力,亞非會議排除了帝國主義的干擾和破壞,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