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印尼的華人朋友呢,想問雅加達有沒有做飾品手錶之類的批發市場,還有印尼女人愛亮閃閃的耳環飾品嗎
我不是華人,簡單提供點印象
1。雅加達的批發市場超多,是一般市民、小白領平時去的地方,這種地方在印尼叫做mal,一般每個城市都有,雅加達各區基本都有。形式類似國內的小商品市場,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每層賣的東西不同。這里的人氣遠超grand indonesia, sogo這樣的大商場,我經常去的是咱們大使館馬路對面的ambasador mal。不過manga a和班芝蘭那邊的幾個mal中國人做生意的更多,其他區也有不過我很少去。飾品、寶石(假)這些東西很多mal都賣,每年幾次手工藝品展銷會上攤位也很多,價格不貴(相對國內),擺攤的多是當地人和華人。
2。消費群體主要分兩個階級,去的地方基本分得很清楚,具體見上條。消費水平沒算過,我認識的中產不是刷爆n張信用卡的光棍就是錢歸老婆管的小男人。
3。賣仿的不知道管不管,不過聽中石油的朋友說他們獎勵當地員工都是來國內旅遊,然後員工就買一堆高仿的回去。
4。外國遊客多的地方真心不好說,畢竟雅加達不是旅遊城市,不過中國人來了一般去草鋪班芝蘭轉,還有一些比較熟悉的去泗水街淘古董。買東西肯定是選工藝品啊,木雕、格里斯短劍、印染畫這些mal里不怎麼賣,大商場和藝術商場較多。
5。政府優惠不清楚,不過中國人去的越來越多,衣服市場還好,玩具市場基本都是中國產(擺攤的還是當地人),有人供貨都跑到班達亞齊了,估計還是有利可圖的,只要不上當就好,中國人到那邊被當地華人騙的也不少。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印尼奧比島有做生意的嗎
印尼奧比島有做生意的,印尼奧比島有金川鎳鐵項目、新興鑄管鎳鐵項目、格貝島上的浙江振石鎳鐵項目等。截止2022年9月4日,中興、華為、京東等中國公司均已在領區內取得不俗成績,對印尼消費轉型和技術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奧比島Obira森林面積130平方公里,是在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的哈馬黑拉島以南一個小島嶼。
㈢ 去印尼做點什麼生意好呢
玩具出口到印尼
電子產品出口到印尼
重型工器具出口到印尼
燕窩,咖啡,東革阿里,沉香飾品等當地特產,礦產等進口到中國
這些都是利潤豐厚的生意
㈣ 中國人在印尼做什麼生意
個人認為,中國人來印尼做生意的首先是礦業,印尼是東南亞大國,礦產豐富,如石油、鋁土、鎳等礦產,當然這也是做大生意的;然後服裝、電子、日用產品,在印尼的商場,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商品,我們知道的有聯想電腦、手機、華為,甚至微信,廣東外貿的衣服更是遍地都是。既然來自中國,那就肯定有中間商;還有餐飲服務業,中國餐館、足療等。中國人在印尼做生意的多了,什麼行業都有,只要你自己有門路,就做自己的就行了
㈤ 捐資11億,引資2000億,印尼華商把自己後半生都獻給了故鄉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來自香港的歌手張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億萬海外華人的心聲。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吸引投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消息傳到印尼首都雅加達,56歲的林文鏡興奮異常,等了幾十年,終於有了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機會,於是,馬上著手安排回國考察事宜。
為什麼說等了幾十年。
實際上早在1953年時,林文鏡就曾回過一次福州福清老家,感慨於家鄉的貧困狀態,就提出給家鄉的生產隊買拖拉機、農葯、化肥。
不過,在那個年代,海外人士要捐款捐物給內地並不容易,通過香港幾番周折,才算是把自己的心意落實到了家鄉。
而之後,林文鏡又想給沾親帶故的鄉民們匯些救助的錢,但卻一直沒有渠道,直到1976年之後,才實現了這個願望。
林文鏡連續幾年給老家溪頭村捐了有幾百萬元,讓不少人蓋起了房子、娶上了媳婦,當一封封感謝信從老家傳到雅加達時,林文鏡很是欣慰,就盼著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回鄉帶著大家一起擺脫貧困。
而福州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之一,就是林文鏡等到的最好契機。
7歲就離開中國到印尼生活的林文鏡,為何對家鄉有如此深厚的眷顧之情,那就得從他的童年說起了。
1928年,林文鏡才剛出生,父親就不得不拋下他和母親遠赴南洋打工謀生,在他的記憶中,每當家裡無米下鍋時,都是靠著鄉親們的救濟才度過難關。
後來父親好不容易在印尼落了腳,他才跟著母親到了印尼,但時常做夢都能夢到村頭的老槐樹、鄰居家的小黃狗。
在印尼的日子也不好過,幸而那裡福建人多,靠著老鄉幫老鄉,父親才擁有了一個店鋪,算是解決了生存問題。
但好景不長,就在17歲那年,父親病逝了,林文鏡被迫輟學接管了父親的店鋪,但一個10幾歲的孩子,哪會做什麼生意呢。
又是在老鄉們的幫助下,林文鏡才把店鋪勉強撐起來,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商業能手,在他的心裡,鄉情勝過一切。
1965年,林文鏡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華仁誼,從公司名字里也能看出林文鏡作為華人的那份情誼。
之後進軍食品、紡織、水泥、采礦、航運,並與另一個福建老鄉林紹良合作創辦了林氏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印尼水泥廠、麵粉廠,逐步成為了印尼富商。
心裡一直裝著家鄉,林文鏡始終沒改國籍,於是在祖國敞開大門呼喚海外遊子時,林文鏡帶著他的鄉情和財富回來了。
1987年,林文鏡帶著考察團踏上了家鄉的土地,雖然是抱著建設家鄉的決心回來的,但眼前的景象還是不免讓他大吃一驚。
彼時的福清就是一個農業縣,當地的經濟政策也是圍繞農業展開的,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幾乎為零,完全不具備任何投資條件。
但林文鏡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毅然決定與當地政府一起從零開始改造家鄉,並以個人的名義簽下了一份「5年發展計劃」的責任書。
目標定得讓人不敢相信,林文鏡在責任書中承諾要用5年的時間,讓福清的總產值從4億人民幣提升到5億美金。
林文鏡不是說說而已,這次家鄉之行前,他已經做好了准備,把印尼的生意都託付給了年輕的一輩,還婉拒了印尼總統邀請他任內閣部長的高位。
他對福清縣政府明確表態:福清不脫貧,永不回印尼。
5年近10倍的產值增長,光靠農業肯定是不行的,林文鏡打定主意要把福清改造為一個工業城市,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工業區。
於是,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融」是福清的簡稱,「僑」代表了海外華人,林文鏡希望在自己的帶頭下,在外的福清僑胞都能來一起建設家鄉。
正如前面所說,福清彼時的基礎設施條件太差,開發區雖然建起來了,但要招商談何容易,於是林文鏡得從基礎建設干起。
沒有路,林文鏡捐建了一條長達10公里的進城大道。
沒有像樣的酒店,林文鏡投資1000萬美金,興建了當時最高級的融僑大酒店。
沒有港口,企業出口貨物要先通過陸運拉到廣州才能出海,林文鏡則自己出錢,為入駐開發區的企業補貼運費。
為了招攬企業,林文鏡充當了開發區的代言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海外資源,每個月都親自帶著外商或者考察團到福清,而發生的費用也是他個人掏腰包。
為了打消一些考察企業的顧慮,林文鏡還自己出資入股佔大頭,並對投資商說:
就這樣,在他不計投入的努力下,開發區短短時間內就聚集了80多家外商企業,融僑開發區初具規模。
也有朋友曾提醒他,你這樣的干法,啥時候能收回成本啊,林文鏡對朋友說:
就是這一句「此生無憾」,林文鏡實現了5年前的承諾。
1992年,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福清的總產值也在那年超過了40億。
不過,這還只是林文鏡建設家鄉的一個開始,因為他已經有了新的想法,工業區里的企業主要都是做外銷,福清背山面海,要加快福清的發展,建一個港口是關鍵。
於是從1993年開始,65歲的林文鏡花了大量的時間親自考察海岸線,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在江陰半島找到了適合的港口建設地。
說干就干,林文鏡自己捐資組建團隊,對江陰半島進行了全面的考察、論證,之後他又帶頭成為了第一個投資人,並四處尋求投資方。
到2000年,港口終於啟動開發,於是有了如今的江陰港。
正是在江陰港的支撐下,福清的經濟發展速度跨上了一個新台階,福清人甚至如此評價林文鏡:
有媒體統計,林文鏡為福清招攬到的投資高達2000億。
而在投資建設的同時,林文鏡還慷慨捐資。
福州市一醫院的元洪門診大樓建於1993年,是林文鏡捐資1200萬修的。
1994年福建閩江的北水南調工程里,林文鏡捐了1個億。
2000年福州建設的江濱公園、錦江生態園、錦江路,林文鏡共計捐資4600萬。
2004年為閩江學院捐800萬,2005年為福建民間公益基金捐700萬,2007年為福清僑鄉博物館捐1000萬,2008年為汶川地震捐1600萬,2009年捐5000萬設立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
如今,福清已經位居全國縣域經濟排名20強,只是林文鏡已於2018年離開了我們,彼時連作為首善的福清老鄉曹德旺也感慨:大哥走了!
回望林文鏡90年的人生路,幾乎半生都耗在了改造家鄉上,正如他所說,人生在世,但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慚於地,他對家鄉的無怨無悔,將會一直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