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為什麼成不了大國
歷史上從來還沒有一個伊斯蘭國家能夠成為自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國家。遑論大國?
② 為何印尼看起來像一個准大國體,但是卻廝混在「二三流國家」之間
一、印尼的綜合國力不夠強大
從地圖上面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跟日本一樣是個島國,據統計印度尼西亞境內有島嶼一萬七千五百多個,有些島嶼與島嶼之間距離十分遙遠,這樣的國土分布導致他們沒有辦法更好的建設國家。
從這個島嶼到達另一個島嶼,就得靠船載,平時個人還好說,你要是建立一個特別高大上的建築物,有些材料就得去別的島拿,甚至從國外買再運到島嶼中,其運輸價格高的嚇死個人,而且速度還賊慢。就這樣印度尼西亞綜合國力怎麼發展的起來,更別說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國。
印度尼西亞的資源全部都在爪哇族那邊,其他民族肯定心中有怨氣,都是印度尼西亞老百姓,為啥你們多,我們少,這樣也導致印度尼西亞的凝聚力無法正常形成。
③ 印尼的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相當不錯吧,怎麼沒發展起來
如果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令人艷羨:雖然這方面並無准確排名數據,但作為參照,中國這樣的一等世界大國,所主張的海洋領土也不過300萬平方公里(這還包括南海、東海、黃海等地區的爭議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積卻是多達316.6萬平方千米——還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有著如此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巨大的區位優勢,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這樣的土豪,但與印度、巴西並肩,一個准大國的資格,應該還是比較穩當的。
但在現實中,印尼的國際地位卻與它紙面上的基本數據全不相符:經濟上,印尼2014年GDP總量剛剛過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號稱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東南亞最大經濟體。
政治上更是慘淡。在國際政治舞台中比不過中美俄也就罷了,連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矚目的多;甚至就是東盟內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著體量優勢,在開會爭吵時嗓門大些而已,完全無法駕馭局勢。
為什麼有著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終只能在二流國家中徘徊?我們不妨從其地理上制約說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境由17508個島嶼組成,號稱「千島之國」。
在海洋文明時代,群島國家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愁沒海岸線和港口——這是發展外貿的最重要條件;但壞處也很明顯——地緣結構的完整性被破壞。
由於海洋的隔離作用,眾多島嶼之間的交通聯系會受到極大影響,反應在經濟層面,則是各板塊自成一體,經濟上的整合難度較大。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群島國家都如此,比如英國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過英國雖號稱群島,但大不列顛島本部面積已佔據國土面積的80%以上;日本本土雖分為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四大島嶼,但島嶼間的海峽都十分狹窄(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僅寬10公里左右,本州與九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最狹窄處甚至1公里不到)。這點子距離,即便是在農耕時代,其地緣阻斷作用都十分勉強;到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則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礙,隨便一座跨海大橋,便可將諸島連接在一起。
但印尼則不一樣。印尼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布,東西國土之間僅直線距離就長達5000餘公里;本部五大主島(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過於遙遠的海上距離,極大的限制了各主島之間的交通往來,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可以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將二者用公路、鐵路連接到一起外;其餘各島之間,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雖則便捷,但費用高昂,只適合高價值貨物運輸;海運雖則量大且費用低廉。但速度過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復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這一交通運輸的先天劣勢,決定了印尼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夠隨時滿足爪哇工廠多少不等的貨量需求。
而帶狀的國土分布,同樣也限制了其經濟實力的發揮。相對於相同面積的塊狀國土,印尼帶狀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過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距離也實在過長,導致了成本的拉高,各邊緣地區彼此間的溝通更是不便。至於其他主島,與爪哇核心區的溝通更是受到極大限制。
除了地緣上的支離破碎,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也比較糟糕。除了核心主島爪哇外,其餘四島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亞島,其內陸幾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體而言,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證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徵——在一個降雨和日照均十分豐沛的地方,人類通常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塊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最基本條件。印尼雖然領土面積不小,但平原較少。而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平原,還分布在五大主島,以及數以千計的零散小島上。
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現代工業通常大規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這種特徵決定了,印尼那些支離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難形成大規模產業鏈。而唯一以低地平原為主的核心主島爪哇,面積不過區區13萬平方公里——僅憑這點子地盤,顯然不足以將擁有準大國體量的印尼帶入現代化。
而最後,印尼的氣候也限制了其工業的發展。印尼國土位於赤道南北兩側,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種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對於農作物生長來說或許是個福音,但對於現代工業製造,則是個大大的麻煩。
高溫氣候條件下,人類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效率,其效率都會大大降低——印尼在農耕時代未能形成較發達的文明國家,其原因便在於此。
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空調等降溫機器的發明,腦力勞動者的困境得以緩解。
不過人類對腦力勞動者的需求終究是有限的。新加坡這樣的百萬人口級小國,或許可以將國民都塞進有冷氣的寫字樓里;但對印尼這樣擁有2.48億人口的大國,無論它是否想實現現代化,體力勞動都是絕大部分國民的唯一選擇。
室外的體力勞動,高溫無法避免。而室內體力勞動,即便一些大工廠可以提供冷氣設備,但長時間的使用,也會導致其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各種散落分布的中小型工廠,更是不可能承擔這種超高費用——何況,印尼也沒有充足的電力資源以確保供應。
而雨季的的存在也同樣影響工業發展——每年多達三個月之久的雨季,會影響貨物運輸效率,影響室外勞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到工人白領的上下班通勤。這一切影響,最終都會轉化為生產成本,體現在工業品的價格方面,對印尼的工業製造形成打壓。
糟糕的地緣結構,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極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緣經濟實力,使其空有準大國的資本,但這個是一個制約因素,但這個覺不是一個關鍵的原因,重要的原因,這只能說明印尼的基礎建設落後,必定還多發達地區也是在熱帶,越難,香港,新加坡等,都在熱帶地區,只能說印尼要發展,打造自己的基礎建設很關鍵,交通順暢,起碼的船運,可印尼自身有沒有像樣的造船廠,架橋,修路,建設像樣的辦公樓,飛機場,這一切需要的是資金,沒有資金,就沒有好的投資環境,沒有好的投資環境,就沒有企業願意來,沒有企業就沒有經濟發展,沒有收入,那就沒有錢來投資基礎建設,這個成了一個死循環,那我們看看可能印尼的基礎建設現在的情況如何。
④ 印尼人口接近3億,而且是伊斯蘭教第一經濟強國,為何在國際上卻沒有存在感
這主要是有三個原因組成。一是遠離中心的位置,二來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本身就是十分分散的國家最後再加上印度尼西亞一直是一個低調的國家。所以說這就導致了印度尼西亞即使屬於伊斯蘭教強國但是依然沒有存在感。
其實像一些強大的經濟國家來說,一般在整個世界上都是地位很高的。例如美國的存在感真的是非常高的。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國家,即使它是作為經濟強國的地位存在著但是卻沒有任何的存在感。而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很多國家都會感覺到十分疑惑,為什麼這個國家會沒有存在感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國家本身就十分低調。像其它的國家恨不得讓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存在,但是這個國家就不會。這個國家做事十分低調,那麼久肯定很難讓很多人去真正的了解它了。
⑤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難成大器
印尼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不存在馬六甲焦慮。馬六甲海峽水太淺,過不了巨型船隻。應該存在的是龍目海峽焦慮,巽他海峽焦慮等等。這才是遠洋巨輪的首選。印尼掌握著這些海峽。巽他海峽兩段均不足5.5海里,而龍目海峽最窄處則不足13.5海里。完全屬於印尼領海。應該說,第一島鏈中國並沒有完全突破。印尼封住了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通道。這是印尼可以與中國討價還價的根本籌碼。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的命根子捏在印尼手裡。但中國與印尼關系微妙,文化層面沖突,政治層面排斥,經濟層面——合作也不多。印尼人口眾多,廉價勞動力豐富。這跟印度一樣,是要跟中國競爭的。未來美國如果再搞tpp,很可能會拉印尼入圈。可以認為,印尼跟印度一樣,越強大越是對中國構成威脅。文明的沖突會使得其試探,並挑釁中國。它成不了真正的朋友。倒是與美國聯合阻遏中國的意圖有重合。中國的出海通道放在印尼手裡是不可靠的。但中國不能像突破日本島鏈那樣對付印尼。畢竟日本沖繩群島有大量公共水域。但印尼的海峽是沒有的。印尼是可能成大器的,它現在還只是太年輕。它手裡的資源直接關繫到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成敗。它與中國的關系,類似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世仇關系,但黑海艦隊必須過土耳其海峽才能投射力量到地中海。這當然是個攔路虎。所以,計將安出。阻止印尼成大器,辦法最好的就是利用其地緣結構的劣勢,努力瓦解這個國家。使這些中國的海上生命線不由一國控制。歷史本不存在一個印度尼西亞。
⑥ 為什麼印尼註定成不了大國
1、國土面積有限
2、島嶼太多,不便防禦
3、落後
4、人口夠多,糧食問題
⑦ 印尼能成為發達國家嗎
不可能,印尼雖然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但是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國內面臨眾多的問題,主要精力在於國內的發展,沒有在地區或國際舞台上表現的強烈慾望,這跟印度完全不同。印度不但要做南亞地區的大國,主導印度洋地區,還在不斷地謀求世界大國地位。比如不斷地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這種國家戰略戰略的不同,也使大家覺得印尼不但在世界上沒什麼影響力,就是在東盟內部也不能起主導作用。
印尼國內存在復雜的民族矛盾、歷史問題、宗教問題、腐敗現象、資源分配問題,再加上印尼奉行大爪哇主義的民族政策,導致各種分,裂活動出現。比如,蘇門答臘島西端存在的亞齊獨立運動,伊里安島存在的巴布亞人獨立運動,帝汶島存在的東帝汶獨立運動(已獲獨立)。印尼由於地緣結構過於分散,使各個島嶼在時空聯繫上被分割,而印尼的核心板塊位於爪哇島,距離其他島嶼的邊緣地區較遠,控制力較弱,容易使各分離勢力失去控制而獨立。如果再有外部勢力介入扶持,那麼有獨立傾向的地區會紛紛效仿,後果就是有更多的地區脫離印尼而獨立。
印尼由於國家地緣結構的過於分散,難以形成強大的國力,再加上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印尼難以展現自身真正的實力,缺乏國際影響力,從而失去自己的存在感。
⑧ 貴為全球第四人口大國,印尼為什麼就始終發展不起來
印尼這個國家位於南亞那邊,而且它還是由很多群島組成的,因此國家的島很多所以還有一個「千島之國」的稱號。由於島嶼眾多,加上海洋的隔離,我們可以知道各個島嶼之間的交通交流必定不如陸上交通方便快捷,彼此間聯系比較困難,反應到經濟層面,則是各板塊自成一體,很難形成相互間的交流融合,整合難度非常之大。
印尼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歷史遠沒有宗教史長,距今1200多年前,爪哇人建立起獨特國家,其范圍尚不及全爪哇,還沒等建立一統全境的國家,西方勢力來了。先是葡萄牙人登陸馬魯古群島。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開啟當地殖民化進程,1910年,荷蘭勢力占據了除東帝汶以外的印尼全境。殖民經歷改變了當地土邦林立、宗族繁多的政治社會生態,帶給印尼一個統一的國家。
⑨ 作為東南亞第一人口和領土大國,印尼為何存在感這么弱
說到東南亞,我相信在旅遊經濟的宣傳下,很多人都熟悉新馬泰國家。問:哪個國家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有些人可能會說它是新加坡。畢竟,新加坡是經濟高度發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盡管新加坡的經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騰飛印尼之所以存在感弱是因為交通不發達。
支離破碎的地理結構限制了印度尼西亞島嶼之間的交流,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效率。雖然印度尼西亞的領土足夠大,海岸線也足夠長,但由於其自身的地理結構和氣候條件的缺陷,其地緣經濟實力受到極大限制。雖然你是東南亞的第一個經濟體,但很難實現重大的經濟突破,也不支持其成為一流國家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國內矛盾會更大,民族分裂傾向也會更大。
⑩ 印尼已是東南亞老大,為何卻成不了世界級強國,原因很簡單
印尼在我們看來雖然地盤大海岸線長人也多,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缺陷那就是領土板塊太分裂,宗教之間矛盾大,經濟不景氣,而且氣候也不是很好導致本應該很發達的印尼到現在還是一個發展很慢的國家。
再就是經濟問題了,印尼的經濟可以說跟它周圍的國家相差很大,像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無論是東南亞還是整個世界上來說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印尼的經濟平還趕不上我們國家的一個大省,所以經濟落後也是他們成不了世界大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最後就是東南亞的氣候屬實是有點太炎熱了,很難進行工作和生產,大部分的一些日用品都需要依賴進口,這就是為什麼印尼地廣人多還是不能成為世界大國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