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萬隆會議當時印尼國情怎麼樣

萬隆會議當時印尼國情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18 08:51:08

❶ 萬隆會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萬隆會議的召開是戰後國際形勢和亞非地區形勢變化,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亞洲民族獨立運動勃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推動了非 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運動的發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獨立敲響了殖民統治的喪鍾。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亞非兩大洲己涌現出30個獨立國家。這是幾百年來國際關系史上一個空前未有的變化,它為亞非國家獨立自主地召開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創造了條件。

萬隆會議的召開也是亞非新興國家與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矛盾和斗爭的產物,反映了億萬亞非人民爭取和保障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共同願望。 戰後美蘇之間日益加劇的冷戰對峙局勢,嚴重威脅著亞非國家的獨立與安全。由於帝國主義對中間地帶的爭奪,亞非地區成為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集中的地區。許多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從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出發,在對外政策方面,堅持執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侵略性軍事集團,反對在自己國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認識到,為維護政治獨立,發展民族經濟與文化,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並要求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在中印和中緬兩國總理會談的聯合聲明中一致同意,並共同倡導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准則。五項原則的公布,受到國際輿論、特別是亞非拉和歐洲國家廣泛的支持和響應。這大大促進了亞非各國之間團結合作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亞非會議召開的主客觀條件成熟了。 1954年,印度尼西亞政府首先提議,並獲得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大力支持,決定在印尼召開一次亞非國家的國際會議來討論世界局勢,並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以制訂一個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綱領。這一倡議受到亞非各國的熱烈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應邀出席這次會議。這一切表明了亞非人民的覺醒和奮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1954年12月底,南亞5國總理在印尼茂物舉行會議,研究召開亞非會議問題。會議決定與會5國聯合發起召開亞非會議,邀請包括我國在內的25個亞非國家和地區參加,並定於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舉行。

對此,帝國主義的態度也十分明顯,其中美國為了達到阻止亞非會議的召開,把矛頭首先對准新中國。美國還捏造說中國要「奪取亞非世界領導權」,已對遠東「構成了尖銳、迫切的威脅」,極力挑撥中國與亞非國家的關系,人為地製造對中國的恐懼和疑慮。美國的意圖是,即使不能阻止亞非會議的召開,也要給會議製造種種難題使其「分裂而瓦解」。

帝國主義甚至利用特務搞駭人聽聞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4月11日,中國代表團先行人員包乘「克什米爾公主號」專機自香港飛往印尼途中,因飛機上被蔣幫特務安放定時炸彈在沙撈越西北海面上空爆炸而墜海罹難。由於周總理應邀取道仰光同緬甸等國領導人會晤,敵人以暗殺手段阻撓以周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前往萬隆參加會議的陰謀未能得逞。在亞非國家和平中立傾向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經過亞非國家的共同努力,亞非會議排除了帝國主義的干擾和破壞,如期舉行。

❷ 萬隆會議的意義

出席萬隆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參加的大型多邊國際會議,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和推進國際形勢和國際關系的積極發展意義重大。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決定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率團與會。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台灣蔣介石集團對此非常害怕,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號飛機空難事件,妄圖謀害周總理,阻撓中國與會。但周總理從亞非團結反殖的大局出發,置個人安危於度外,以大無畏精神毅然堅持與會,並促成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萬隆會議是在困難和復雜的條件下召開的。在29個與會國中,有社會主義國家,有參加美國拼湊的《馬尼拉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的國家,有中立的民族主義國家;有與我建交、對我友好的國家,有未與我建交、對我不友好甚至敵視的國家。這些對會議的順利進行帶來難度。尤其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勢力為維護舊的強權秩序,千萬百計進行干擾和破壞活動。它們見阻撓會議召開不成,便改變策略,在與會國中進行挑撥離間、分化拉攏,陰謀製造分裂,挑起爭吵,改變會議的反殖性質和方向。美國就為此派出了70多人組成的龐大的「記者」團到萬隆活動。這些對會議產生了很大的干擾和消極影響,使會議雜音時起,出現波折和爭吵。雖然多數國家堅持反帝反殖的正義立場,但也有相當部分國家宣揚西方觀點。有的代表在會上攻擊共產主義是「專制」、「獨裁」、是「新殖民主義」,有些國家還在會上宣讀一份提案,提出「譴責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說社會主義即為其中的一種;有的代表反對「和平共處」的提法,說這是「共產黨的詞彙;有的國家的代表甚至公開攻擊中國利用華僑對鄰國搞顛覆活動。就在會議可能偏離正軌、步入歧途和爭執不下、陷入僵局的關頭,周總理先後發表了三次極具針對性和說服力的重要演講,並在會下廣泛而深入地做工作,以鞭辟入裡的真知灼見、合情合理的切實主張、親切友好的坦誠態度和妥善解決問題的客觀公正立場,感動了與會者,贏得了人心,連有些對我不友好的國家的代表也為之心悅誠服。周總理在會議上重申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倡導的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提出的反帝反殖、尊重各國的獨立和主權、維護新興國家的和平等國際地位、促進地區和世界和平的主張,成為與會者的普遍共識和會議的基調。這為會議取得歷史性重要成果,為萬隆精神和「十項原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顧全大局的氣度、非凡的領袖魅力,和為會議的成功作出的巨大貢獻贏得了與會的各國代表和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黎巴嫩代表團團長當面稱贊周總理「在會上的每次辯論中都獲得勝利」,「取得比任可其他與會者都要大的成功」。外電評論說「周恩來是萬隆會議的靈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風度,增進了亞非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了解與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不少國家對我國的誤解、偏見和疑慮,為新中國贏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萬隆會議後,我國的對外關系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出現了一個外國同我國建交的高潮。在短短的5、6年時間里,到1961年,僅亞非地區新增同我建交國即達十個之多,並為十年後即1971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出現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奠定了基出。

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萬隆會議並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輝煌篇章,同時也為開辟國際關系新時代作出了寶貴貢獻。

❸ 萬隆會議歷史意義

歷時7天的萬隆會議,沖破了帝國主義的阻撓和破壞,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它首先集中體現在會議一致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上面。公報共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其他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個方面。經濟合作的決議,強調促進亞非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性,提出與會國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基礎上進行經濟合作。決議不排除同亞非地區以外國家的合作,但它強調了亞非國家之間進行合作的重要性。決議提出以互相提供技術援助、鼓勵促進亞非國家間的聯合企業、擴大貿易往來、採取集體行動穩定原料商品國際價格等多項具體措施,加強亞非地區的經濟合作。盡管萬隆會議提出加強亞非之間互助合作、共同爭取國際經濟關系中平等地位的斗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它指出了亞非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和發展前景,成為日後第三世界經濟合作和爭取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先導。文化合作的決議,譴責了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壓制亞非人民發展民族文化和阻撓亞非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肯定了亞非人民恢復亞非各國原有的文化接觸和發展新的文化交流的共同要求。各與會國決心為更密切的文化合作而努力,也「希望在發展亞非文化合作的同時,同其他國家發展文化接觸。這會豐富它們自己的文化,並且還會有助於促進世界和平和了解。」公報在「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和「其他問題」這3部分決議中,宣布它「完全支持聯合國憲章中所提出的人權的基本原則」和「人民和民族自決的原則」,並注意到「自決是充分享受一切基本人權的先決條件」。決議譴責「對於成為非洲廣大區域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府和人的關系的基礎的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政策和實踐」;宣布「殖民主義在其一切表現中是一種應當迅速予以根除的禍害」。決議支持附屬地人民爭取自由和獨立的事業,特別是北非人民爭取自決和獨立的斗爭;並要求有關國家給予這些國家和人民以自由和獨立。決議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權利,支持印度尼西亞和葉門為維護民族權益的斗爭。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決議,要求聯合國的會員應當具有普遍性;要求安理會支持接納具備會員國條件的亞非國家,決議認為亞非地區國家在安理會中的代表權是不充分的,提出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分配應能使亞非國家參加安理會,「以便它們可能對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作出更有效的貢獻」。決議表達了亞非國家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嚴重關切,認為「裁減軍備、禁止生產、試驗、使用核子和熱核子作戰武器,對於拯救人類和文明免受大規模毀滅的恐懼和前景是緊迫需要的。」公報在《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這一決議中,提出了各國應當在下列原則的基礎上,作為和睦的鄰邦彼此實行寬容,和平相處,發展友好合作:一、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二、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四、不幹預或干涉他國內政。五、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六、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七、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八、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九、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這就是著名的十項原則,它是萬隆會議達成的最重要的協議。十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又一次替願意和平共處的國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萬隆會議為與會國提供了難得的相互接觸的機會,使亞非國家能夠自由地互相接觸。這種面對面的接觸促進了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強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是和平共處的生動體現。尼泊爾代表團團長說:「最重要的事實是到處洋溢著亞非團結感。這種團結感是這樣強烈,連那些反對公理並且跟著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後都不能不同意,因為他們不想違背潮流」。甚至連美國輿論也被迫承認,某些代表的親美發言「沒有對會議的結果產生任何影響」,「幾個信仰美國哲學的亞洲朋友的聲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萬隆會議的成就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的結晶,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次會議中,科倫坡會議國家,特別是作為東道國的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和緬甸代表團堅持茂物會議原則的努力,是使會議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埃及和其他許多國家的代表團堅持亞非團結對會議成功也起了建設性的作用。萬隆會議的勝利也是與周恩來總理和他率領的中國代表團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周總理為推動會議成功、為促進亞非團結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與各國代表進行廣泛接觸,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相互了解,為後來許多國家與我國建交創造了條件。周總理和他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萬隆的活動,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豐碑。萬隆會議作為亞非團結反帝事業中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事件載入史冊。它所體現出的亞非各國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要求亞非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稱為「萬隆精神」。萬隆精神集中反映了當代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鮮明特點,對後來世界形勢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萬隆精神鼓舞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斗爭

❹ 萬隆會議有什麼歷史意義

萬隆會議促進了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強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是和平共處的生動體現。萬隆會議的成就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的結晶,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萬隆會議作為亞非團結反帝事業中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事件載入史冊。它所體現出的亞非各國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要求亞非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稱為「萬隆精神」。

首先來看一下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人思考問題都是一步一步的來,由A推理出B,B推導到C,再推導出D,最後得出E,然而聰明人卻可以由A直接推算到E。

這就像開車,普通人的是手動擋,需要一級級加速,而聰明人是自動擋,可以無極變速。

所以,聰明人需要和那些能和他們一起進行思維跨越的人在一起,才能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如果他們和一群普通人在探討問題,就不得不負責反復演練B、C、D等等一個個檔位。

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麼省略那些步驟,並且省略的如何合理......最後他們自己的思維就會嚴重受阻。

當然,除非他們願意給你降維溝通。

如果你遇到這樣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立場,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

但當你想進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時,會發現他總是難以捉摸,始終拿捏和你的距離,讓你覺得若即若離,時隱時現,似乎總和你隔著一層紗。

這說明你遇到了高人,他正在跟你「降維溝通」。

真正的高手,能在社交的時候做到「上下兼容」和「左右調和」。

「上下兼容」指的是能把自己的維度調整到跟對方平等,然後再展開對話。只要他們願意,能隨時跟不同層次的人同頻。

「左右調和」,指的是能很快找到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帶任何偏見,甚至能在世俗的對錯之間自如切換。

他們是不分高低對錯的,隨時升降,可左可右,沒有分別心,沒有執念。

只要他們願意,可以很容易兼容你。

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沒辦法獲取跟高人對話的機會,因為他們也在找更高維度的人對話。

更何況,很多人即便遇到高維的人,也未必就能分辨得出來,在大多數普通人眼裡,這些天才們往往都是有各種怪癖,甚至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

02

普通人的社交是怎麼樣的呢?

逢年過節要走人戶串門,拜訪朋友得帶點好禮,平日里也要注重同事的關系,打點好和領導的關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

除此之外還經常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所以普通人每忙著去「參加XX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

優秀人的社交呢?

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優秀的人之間不需要互相客套,也不需要象徵性的世俗禮節,他們很容易互相理解。

就像直接省略了B、C、D等等各種冗繁的環節一樣,他們往往會直奔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

當然,他們也要為這種天賦而付出代價,他們總是和世界那樣的格格不入,被人認為「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甚至被孤立。

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

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如此。

所有請不要再互相埋怨了,大家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不是我們變的越來越現實了,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以效率為導向的大時代。

這個社會時刻都要求人們能要以獲取資源和價值為導向,要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當然,普通人總是竭力攀附那些優秀的人,但這就變成了單純的「索取」,形成了社交中的依附關系,而不是平等關系。

甚至當普通人用力過猛,在別人眼裡就成了「謅媚」、「逢迎巴結」、「點頭哈腰」的人,最終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柄。

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索取」的角色;每一次努力的社交,都是試圖進行「不公平交換」。

人只有在同一個層次人群中,才能社交效能最大化。

無論你的社交能力多強,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只有同一個層次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關系,這是社交的基本法則。

更何況,那些優秀的人隨時隨地都在迴避各種「不公平交換」,他們除了不想給更優秀的人製造麻煩之外,也在學會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是所有優秀人堅持的原則。

優秀的人可以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優秀的人深交。

他們的需求是結交更多優秀的人,從而碰撞出更多優秀的成果,當然包括財富。


03

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

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交往,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自己。

因此,不要去追一匹馬,要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把事情做到極致,提升自己的層次,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實力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現在打開你的微信通訊錄,看看有多少好友?

2000?3000?或者是5000?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有幾人?

平時我們花費了大把時間去刷朋友圈,去點贊或者評論,走馬觀花一般,總生怕錯過了什麼重要事情。

而實際上我們對他們,或者他們對我們,根本都沒那麼重要。

真的,無效的「好友」和多餘的物品一樣,只會徒增煩惱和空間。

我們時間和精力之所以那麼廉價,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這些廉價的事情上。

成長和成熟的區別是: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我們要把80%的精力時間放在20%的事情上,事情只有越做越少,才能越做越精。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只要肯踏實努力,都能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就可以用這個領域的知識啟迪別人。

這時你再去和別人社交的時候,就容易建立起信任關系,從而進行資源交換。

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真的是進入高端圈層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一個人無法選擇出身,也無法改變自己的運氣,卻可以憑借努力獲得更高的學識,修養和能力。

如果你通過努力成為優秀的人,這種符合了社交的基本原則,從而你會結識和你同等優秀的人。

只是現在人太過於浮躁,他們寧可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在某個領域去學習。

他們更信賴機會主義,總認為自己在社會上游盪可以碰到各種機會,殊不知這種狀態即便碰到了機會也毫無意義。

要記住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我們要向內求,向外生長。」

04

努力提升自己,當你所處的圈層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身邊這些優秀的人不再提互相幫忙,因為他們都會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

其實,所謂的「施恩不圖報」是一個人的圈層提升到一定境界的結果。

當一群很優秀又很努力的人在一起,彼此已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此時驗證自己的價值就是最大化成全別人。

只有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並且處於同種人群當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助人為樂」。

所以,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首先要確定一個領域或方向,然後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上面,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會順其自然地把該吸引的都吸引過來。

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獨立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其實,我們努力的原因只有一個:通過努力遇到最好的自己。

❺ 1956年印尼召開的萬隆會議是一次

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於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

❻ 世界歷史紀錄片萬隆會議感悟

中國人對萬隆會議有著獨特的感情,因為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國際社會為數不多的幾次精彩亮相之一。當時的國際形勢給中國代表團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新中國政府剛剛成立不久,美國和台灣國@民@黨當局不斷對新中國進行封鎖、圍堵。為阻止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它們甚至串通一氣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當時,中國面臨的各項條件非常艱苦,甚至找不到一架能夠直接飛往印尼的飛機,參會的中國代表團只能從印度租借一架飛機趕往印尼。趁中國代表團搭乘的飛機在香港停靠間隙,國@民@黨@特@務在飛機上安裝了炸彈,飛機在飛往印尼途中爆炸。周@恩@來總@理因先赴緬甸開會,沒有按計劃登機,但事件造成多名中方人員罹難。即便是這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沒能阻止首次亞非會議的召開~

❼ 萬隆會議發生了什麼爭執

萬隆會議的矛盾之爭:二戰後美蘇之間日益加劇的冷戰對峙局勢,嚴重威脅著亞非國家的獨立與安全。由於帝國主義對中間地帶的爭奪,亞非地區成為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集中的地區。許多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從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出發,在對外政策方面,堅持執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侵略性軍事集團,反對在自己國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認識到,為維護政治獨立,發展民族經濟與文化,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並要求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因此,亞非會議的召開也是亞非新興國家與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矛盾和斗爭的產物,反映了億萬亞非人民爭取和保障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共同願望。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在中印和中緬兩國總理會談的聯合聲明中一致同意,並共同倡導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准則。五項原則的公布,受到國際輿論、特別是亞非拉和歐洲國家廣泛的支持和響應。這大大促進了亞非各國之間團結合作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亞非會議召開的主客觀條件成熟了。

❽ 萬隆會議的背景是什麼

又稱亞非會議。亞非獨立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條件下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市開幕,有29個國家340名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中國總理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獲得普遍接受的情況下,萬隆會議排除外界干擾,圓滿結束。萬隆會議增進了亞非國家間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動了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同時它表明亞非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已開始登上國際舞台,並向舊的國際關系格局發起沖擊。

閱讀全文

與萬隆會議當時印尼國情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和伊朗足球什麼時間打 瀏覽:300
印度總統到底是個什麼 瀏覽:371
留學生來中國是什麼簽證 瀏覽:830
印度軍長有多少 瀏覽:7
印尼海嘯怎麼逃過的 瀏覽:652
中國百家姓如何排 瀏覽:790
中國金屬股有哪些好股 瀏覽:268
李心媛在義大利什麼地方 瀏覽:583
越南河內接種什麼疫苗 瀏覽:834
多少國家對伊朗疫情援助最新 瀏覽:594
近日中印沖突中國死了多少人 瀏覽:993
中國空間站規劃了多久 瀏覽:287
印度跟泰國哪個干凈 瀏覽:16
印度毒株傳播多少國家 瀏覽:117
樂高哪裡生產中國 瀏覽:667
中國為什麼不賣防空導彈給伊朗 瀏覽:26
義大利江西屬於哪個領區 瀏覽:79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軟體 瀏覽:195
蒙古國對印度什麼看法 瀏覽:761
中國哪裡產小龍蝦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