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粽子有什麼特點

印尼粽子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3-04-07 16:22:20

❶ 粽子的習俗

1、端午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葉、箬葉或菰蘆葉,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

2、粽子的形狀多,體現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3、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

(1)印尼粽子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❷ 印尼粽子的做法,印尼粽子怎麼做好吃,印尼粽子的家常

❸ 好豆網印尼肉棕子的做法

食材用料:

干香菇適量相剋食物

火腿適量

花生適量相剋食物

糯米500克相剋食物

粽葉2捆

五花肉300克

鹽適量

白糖適量相剋食物

生抽適量

清水適量

棉線2捆

老抽適量

料酒適量

菜譜做法:

1.粽葉洗干凈,葉子的根部用剪刀剪掉。入清水泡軟。我是提前一天用清水泡好。這樣粽葉比較有韌性,不容易在包的時候弄破。 粽葉在水裡是碧綠碧綠的,很好看。

2.准備好棉線。

3.花生提前用清水泡好。糯米淘洗干凈,把糯米里的水分瀝干。再在糯米裡面加入生抽、白糖、料酒適量,鹽少許,可以多放生抽,根據自己的口味,攪拌均勻,備用。火腿切成丁狀。將花生,火腿,糯米三者混合在一起,再攪拌均勻。我是提前半天攪拌好,讓其腌制下,入味。

4.五花肉切成拇指大的塊狀,干香菇泡好切成條,混合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白糖、鹽、料酒適量,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味道,不斷攪拌,讓調料均勻的裹上五花肉和香菇,入味。最好提前一天腌制好,比較容易入味。

5.選兩片大小合適2片粽葉重疊交放,捲成圓錐形。

6.先放入攪拌好的糯米,再放入五花肉,最後放滿糯米。壓一下, 壓實。把上面的粽葉往下折蓋住下面的米,把多出來的粽葉折成角,用棉線將粽子綁緊。包緊包實。大家根據情況選擇包成三角還是四角哈。

7.包好的肉粽。

8.全部包好了。一個個放在盆子里好漂亮信亮。看上去有些墨綠色。

9.將包好的肉粽一個個整齊的放在鍋里,加水,水要沒過粽子用大火煮,粽子上面最好壓點有重量的東西,總之讓粽子保證在水裡就好了。
我用的是高壓鍋來煮,所以用大火煮,煮到高壓鍋開始噴氣,大概噴氣30分鍾左右就可以關火了。
如果是一般的鍋那就等大火水開後再換文火煮大概3小時,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停火,一定要保持水開。這樣才能保證粽子能熟。

10.煮好的粽子,出鍋啦。好大一大盆,好燙手。煮完的粽子看上去油光發亮的,粽葉也變得顏色有些黃,更暗啦。因為粽葉也熟了嘛。

11.稍微亮裂涼下粽子。吃粽子吧。打開後可以看到糯米是黑色的,因為腌制敬坦閉過生抽嘛,還可以看到花生、火腿、香菇、五花肉哦。粽葉清香撲鼻,粽子口感濃郁。二者的香氣混合一起,食慾好好。

❹ 粽子是什麼地方的風味食品

粽子(zòng
zi)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深受人們的喜愛。2010年12月,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筒棕」,南朝梁開始還出現葯食合一的粽子,直到現在的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種風俗也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拼音:zòng zi,英文:rice mpling)
粽子
涼粽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筒粽」花樣繁多。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一傳統習俗,並且伴隨著很多的民俗活動,其由來已久。
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1]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因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給粽子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在南方與北方就有著較大的差別。[1]

文獻載,南朝梁時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陶山,人稱陶公。陶公闢地種葯,以葯草為民驅疫療疾。自此地方百姓每逢端午,便用陶公所教的葯草煮粽,以防病健身。《江南靖士詩稿·端午陶山品粽》詩:「五日山村鮮角粽,褪繩解箬氣猶溫。淡黃應漬陶公草,膏飯舌翻香陣噴。」詩承載了粽子葯食同一的歷史,也反映了一種葯食同源的文化。
中國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6]

廣西地區

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制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鹼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鹼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制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鹼香味,亦有誘人食慾的色彩。[6]

廣東地區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潮汕的粽子別具特色,其中一種叫「雙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名小食。裹蒸粽是肇慶特產,人稱「茶點王」,但與人們熟悉的「端午粽」卻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長條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水草包紮,呈枕頭狀或埃及金字塔形。

海南地區

與大陸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鹹蛋黃、豬肉、豬蹄、咸魚、叉燒肉、雞翅等作餡料。風味獨具,熱粽剝開,先有柊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豬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邁瑞溪粽子最為馳名。此外,海南粽子還有將草木灰泡水後取上層清液浸泡糯米後,製作的鹼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葉包制的粽子。

台灣地區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

閩南地區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泉州鍾樓肉粽店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當然,也有蘸白糖吃的,那是白水粽。

無錫地區

無錫的粽子相較同為吳地文明的蘇州,無論是包的方式還是用料等,都不是那麼講究,更沒有那麼精緻。從包粽子的方法上看,無錫人包粽子更喜歡包小腳粽、三角粽等。用料方面,無錫普通百姓家庭吃的粽子多是赤豆餡、白米餡以及肉粽,這些餡料相對取材簡單,保存時間也長

湖南地區

湖南粽子湖南汨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汨羅的燒肉粽,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作料,油潤不膩。

杭州地區

杭州粽區別於嘉興粽與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風格。其代表就是百年匯昌店的「塘棲粽」,主要特點是五花肉、紹興酒、杜糯米、青竹葉、土灶頭、鐵鍋子、老湯煮。杭州粽蒸煮上也有獨特手法,要求時間特別長,強調「千滾不如一悶」。陳國明《食匯昌粽子》詩:「斯文滿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窮。解得人間真味道,米家書畫匯昌粽。」

寧波地區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地區

浙江湖州,地處太湖之濱,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湖州粽子成枕頭型,故得名枕頭粽。也有人因為它頗具線條美,又小巧優雅,故稱其為美人粽。[6]

嘉興地區

嘉興粽子為四角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取真武山優質甜茶葉經煎熬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又適合糖尿病人食用。浙江多數地方尤其是浙西山區居民祖祖輩輩、從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飯、煮茶粥的傳統習慣。《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等劇情中就曾多次講到賈寶玉愛吃甜茶飯的情節。

北京地區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上海地區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

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

蛋黃鮮肉粽、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范,粽殼略青,稜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喱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蘇州地

蘇州粽子多為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

四川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獨特。

陝西地區

蜂蜜涼粽子,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

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餚。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後來,長安城裡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製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曾作詩贊曰:「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立團」。又據《歲時雜記》稱:「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又名九子粽)」。由此可見,遠在盛唐時期,長安蜂蜜涼粽子已是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著名食品了。

豫西山區

槲墜是河南省魯山縣西部、西南部山區的特色風味小吃之一。

槲墜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是一種特殊的粽子.和端午節的歷史一樣優久。槲(音hu)包是用來之槲樹的樹葉,包小米或黍子、小豆、紅豆、西豌豆(豆角籽),家境好一點的還要加上板栗和大棗;通過八道工序,在洗、搓、包、煮、蒸、捂加工下,兩天後端午節早晨才能吃到這清香的、甜絲絲的、粘粘的、美味的槲包。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槲葉,槲葉----最佳食品綠色包裝《本草綱目》記載:槲葉,氣味甘、苦、平,無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一般採用內服:煎湯、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槲葉經過洗、搓、煮、蒸、捂後,在葉子的顏色上,變成了褐紅色,氣味上,變成了清香的味道。

國外

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一種特有的節令食品。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朝鮮的粽子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

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稱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

越南粽子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越南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

緬甸的粽子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新加坡的粽子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而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裡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製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的粽子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

馬來西亞粽子,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泰國的粽子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

緬甸粽子和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

拉美粽子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秘魯的粽子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

委內瑞拉的粽子
每逢聖誕來臨,國內家家戶戶包裹粽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粽子。這種粽子以玉米面為主料,以火腿、臘肉或香腸為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乾,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乾蕉葉,粽子即熟。

柬埔寨的粽子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❺ 粽子的主要特點

1、形狀的特點,由於地區的不同,粽子的遲差枝形狀也有所不同,其中北方的粽子一般是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南方的粽子一般是金字塔型、條形與三角錐形等。

2、味道的不同,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因此各地的粽子口味也有所不慶帶同,主要有甜粽子和咸粽子,其中常見碼敏的甜粽子有白水粽、赤豆粽、棗子粽等等,咸粽子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等等。

3、節日的標志,粽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在春秋時期之前就已經出現,最早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後來到了晉代,成為了端午節的節慶食物,後來逐漸流傳到了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❻ 關於粽子的常識

1.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講究
端午也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2.吃粽子有什麼講究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在端午節,哪家不買上幾個粽子,全家團圓吃上一頓?不過,這吃粽子也是一門學問,吃多了吃壞了對身體反而不利,還影響了大家過節的情緒。 替代材料減熱量 粽子的營養主要是以熱量為主,其次為蛋白、脂肪與碳水化合膳食纖維;若以20歲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營養來說,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纖維普遍不足,量少為宜。

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盡量以後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胡蘿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者可以將糯米混加「五穀米」,增加粽子的纖維。

另外,製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一般來說,肉粽所含的熱量較多,每個約含450至600大卡熱量;鹼粽因體積較小,相對熱量較小,熱量在未蘸糖前約為100至120大卡;特別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較高外,多以豬油炒過,每個熱量約含500至600大卡,熱量在粽子王國中數一數二,在食用中要特別注意。

多吃果蔬助消化 眾所周知,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後都有胃飽的感覺。所以建議節日前後,千萬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種類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攝取,這樣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感覺腸胃不適,來一碗清淡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最後再來一些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得營養達到均衡。 吃粽子時,很多人喜歡就著番茄醬、甜辣醬等醬來改善口感。

但是這些調味料都含鈉比較高,對高血壓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將多油肉粽改為清淡魚粽或雞肉粽,增添五穀糙米增加纖維量,在做法上可先將五穀糙米煮熟,然後將魚肉與雞肉包入粽內,不需太長的蒸煮時間,又可保有內餡的鮮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當適合發育中的小朋友食用。

對於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製作風味獨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將內餡的米不以傳統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調煮,其他內餡也比照咖喱飯的做法,換成咖喱為主要調味材料。 推薦一種中葯高纖素食粽,內餡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黃芪、陳皮等補身的中葯材浸泡內餡的高纖米料,然後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葯材的水來蒸煮米料,不但卜模爽口型空緩低熱量,融入米餡內的中葯,還可以有強身之用。

慢性病患者莫犯饞 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來說,一次最好不要吃超過兩個粽子的量。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 *** 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並虧陵不適合食用,而鹼粽雖然熱量較小,但是糖尿病人應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時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飯的人而言,一個台灣粽的主食分量就相當於一碗飯,加上配料的肉類,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 至於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調味較少的蒸粽,因為北部粽與裹蒸粽的餡料經過腌制調味,對於需要限制鈉量的高血壓患者就較不適合; 高血脂患者,對於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別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也是屬於高油脂類,最好也不要食用。

痛風患者如果發現裹蒸粽內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高價食材或台灣粽包有香菇時,千萬要特別小心,以免痛風上身。 世界各國的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

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

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 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

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

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

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 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
3.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食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

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

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

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4.端午節知識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 *** 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5.端午節的小知識
關於端午節的小知識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 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有「解粽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6.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 *** ,玲瓏奪目。

❼ 白粽子的做法

糯米又叫江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在中國南方被稱為糯米,而北方則多稱為江米,是家常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白粽子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白粽子的做法

白粽子的材料准備

白粽子的步驟

1.糯米清洗干凈,用少量的水浸著腔滲。

2.干粽葉提前一晚泡上(如是新鮮的這一過程可免)。

第二日將泡好的粽葉入冷水鍋,水面要漫過粽葉,煮開5分鍾左右。

註:煮粽葉的目的一是消毒,二是讓葉子變軟,方便包裹。還有粽葉上壓一重物可防止葉子漂浮。

3.取一片粽葉,捲成漏斗,裝上糯米,不要太滿。

4.將上面的粽葉蓋下來,再折過來閉畢。

5.包好,捆上線繩。

6.將轎圓芹包好的粽子全部放入電高壓鍋中,加清水漫過粽子。選擇“豆檔”,啟動,待到自然解壓後即可食用。

國外不同粽子的介紹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

菲律賓的粽子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 聖誕節 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

❽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啊

【端午節】不只是念屈原吃粽子
端午節將至,相關的話題也多了起來,在諸多言論中,屈原和粽子是兩大熱門詞語。端午節當然與屈原有關,也是要吃粽子的,這是我們的老傳統,祖宗的東西,還是不要輕意丟棄的好。問題是,我們說了說屈原、吃了吃棕子,是不是就真正的明白了端午節,是不是就真的傳承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盛大的傳統節日,又作端五、端陽、重五、重午等,亦稱中天節。《風土記》雲:「仲夏端午。端,初也。」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五日就成了端午節。

關於其起源,一說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屈原何許人?屈原(前304?~前278?)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也是楚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名平老核搏、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國人。年輕時輔佐楚懷王,曾任左徒、三閭大夫之職,參與國政,頗得懷王的信任。他一生主張舉賢授能,革新政治,聯齊抗秦,希望楚國能最終統一中國。後遭佞臣子蘭、靳尚等讒毀,去職,於頃襄王時被放遂,長期流浪於沅、湘流域。後來秦滅了楚國,他悲憤萬分,投汩羅江而死。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一生有賦二十五篇,現存《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皆見於漢劉向輯《楚辭》,其作品主要表現了他對祖國楚國的深切憂念和為理想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其詩語言瑰麗,想像奇偉,融合大量上古神話傳說,富有侍祥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屈原投江身故之後,人民十分悲痛,竟相劃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向江中投扔食物以喂蛟龍,以免它傷害屈原,當然也有以食物祭弔屈原之說。此後逐漸相沿成習,且內容日漸豐富,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香袋、掛艾和菖蒲,鬥百草等。特別是吃粽子,唐代鄭谷「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唐明皇也著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等詩句,這說明端午節吃粽子在唐代已經很普遍了。

此外,關於端午節和吃粽子的起源,還有另外一說。聞一多先生就認為端午節是起源於古代吳越民族的圖騰祭祀。古代吳越民族是一個「龍圖騰」民族,他們在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中,或裹在樹葉里,一面扔入水中敬獻給圖騰神——龍,一面自己吃。最後還要在密急的鼓聲中劃著刻繪成龍形的木舟,作競渡游戲,以取悅於圖騰神,也娛樂自己。

當然,不管端午節到底是起源於什麼,但端午節要紀念屈原和吃粽子,看來是沒什麼錯的。那麼,我為何又說「端午節不只是念屈原、吃粽子」,是不是故弄玄虛呢?其實不然。之所以要說這樣的話,只是因為今天國人對端午節內蘊的淡看和不解讓人感到痛心,更對端午節成了單純的口腹之慾感到無奈。

端午節之於中國人,其實遠遠並非只是念及一下屈原那麼簡單。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是因為歷代中華民族對屈原愛國精神的敬服,以及對他為理想不惜獻出生命的高尚情*的歌頌。國人歷來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推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憂國憂民情懷,欣賞「還我河山」的豪邁與悲壯。這一切都說明中華民族對家國河山的民族大義看得很重。古人們創造了這些節日,來紀念這些憂國憂民,為民族獻身的人,表達著自己的文化價值取捨觀。今人過這些節日,當然是對這種大義精神的延續和傳承。可惜我們今天的現實是:大義不再、世風日下,道德淪為慾望和金錢的奴隸。這樣說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現在看到過太多為了自我利益出賣集體利益的事,那些貪官行徑就是明證;我們也看到太多在惡勢力面前充耳不聞,最近一段時間對「血性」的大討論足以說明這種現狀。這些現狀都說明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美德的背離和失落。我們不禁要問問入仕者們,不說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少也不能夠害國害民吧。我們也想叩問一下自己的良知,我們的精神力量和禮義廉恥到哪去了呢?

說起吃粽子,就更是沒有絲毫的文化傳承可尋了。如今的粽子那可真是五花八門,極盡口腹之能事,粽子的口味變新了,我們對傳統的口味也變了。現在的人們,除了國家的法定節日和情人節等熱門節日,有多少人記得端午節?當然可能也是有不少人知道端午節,可又有幾個人明白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這就涉及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問題。由於歷史上一些特殊的原因,以及當時革命斗爭形式的需要,我們的國學曾遭受過滅頂之災,不問青紅氏蔽皂白,國學一律成了糟粕。西方的現代思潮的確是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視野,但我們在對西方現代思想的審視中可以清晰地發現,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在很多相同問題上彼此早有會心的一笑。現在有很多大家在重塑國學的地位,但他們的努力卻回應廖廖。在這樣一個什麼都顯得有點浮躁的時代,素來講求圓滿與平實的國學,對時代人心的影響早已漸行漸弱,喚醒之日尚屬無期。端午節,我們都吃粽子,但我們中有多少人想到屈原的精神對於民族的意義,又有多少人了解粽子曾經所指代的先民的心靈家園和他們的心路歷程?所以,如果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還不樹立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保護理念,那麼,我們在背離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會被民族傳統文化拋棄。君不見,韓國要把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嗎?我們不要,好東西卻永遠不會沒人要!

從「端午節是韓國節日」這一事件,我們可以從里邊讀出很多的心酸和文化況味兒。在我們漸漸淡忘的時候,韓國人卻急切地撿起,這正好說明了今天兩個民族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同時,我們在平日里對傳統文化視而不見,等到別人要時,我們卻無來由地惶恐不安,除了少數國學造詣深厚的大家們表現出的心酸與沉痛之外,大多數人是怒目咬牙,狂呼「我們的東西安能給你異族?」這是一種什麼心理,自己不要,也不許別人要了,就是毀在我們手裡,你也別想沾上點渣。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保護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外國人要就給了去。只是想說,我們對於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再不能平日里不學不聞,而應該更多地去給予關注和了解。我們也不要說國家不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國家這些年來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是,如果國人中的大多數對此行的意義不甚了了,甚至部分從事文化保護工作的人也是應付了事,那麼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從每一個中國人自己做起,才是正途。

端午節,我們要念屈原、吃粽子,但我們又不能僅僅是想想屈原,吃吃粽子,我們還應該了解屈原和粽子背後的往事,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寫符念咒
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飲雄黃酒: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賽龍舟
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自發的節日文化活動。龍船就是龍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龍形狀,叫龍船或龍舟。

世界各國的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
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
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
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
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
,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
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
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
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大黎加
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秘魯
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吃粽子。

墨西哥
,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拉美
粽子有其特別來歷。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為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卜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為路上的乾糧。

❾ 中國附近各國的特色粽子如何製作。

你好,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吃粽子。

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拉美粽子有其特別來歷。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為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卜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為路上的乾糧。
祝你生活愉快!

閱讀全文

與印尼粽子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警察如何避免持刀 瀏覽:254
現在印尼新冠肺炎是什麼情況 瀏覽:867
怎麼報名中國新歌聲 瀏覽:685
越南能帶多少煙過境 瀏覽:500
英國人怎麼表示一樓 瀏覽:578
印尼榴槤是什麼品種好吃嗎 瀏覽:848
杭州義大利人居住的小區在哪裡 瀏覽:852
奧運會籃球中國隊有多少名 瀏覽:220
去印度旅遊需要多少擔保資金 瀏覽:970
伊朗總人口多少面積 瀏覽:474
7000印尼幣是多少錢 瀏覽:352
印度是向陽國足怎麼處理的 瀏覽:213
英國怎麼轉賬給國內 瀏覽:613
中國燃燈古佛的道場在哪裡 瀏覽:266
中國做飛機到越南多久 瀏覽:763
中國智庫有哪些國家 瀏覽:460
真人版的花木蘭在中國多久上映 瀏覽:70
中國大豆如何進口 瀏覽:139
從廈門去越南旅遊怎麼去 瀏覽:129
英國軍服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