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棉蘭巴城在印尼哪裡

棉蘭巴城在印尼哪裡

發布時間:2022-02-17 16:28:52

A. 印尼的五金市場在哪裡有人知道嗎

我靠!你問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呀!印尼很大哎! 您是說的雅加達的五金市場還是 「棉蘭」的?還是「泗水」的?還是「萬隆」的?還是「巨港」的? 你問的這個問題如同「中國的五金市場在哪裡?」先給你說個有名的吧。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大的島國。首都雅加達有著著名的五金市場,名叫「GLODOK」,很大的一片,來自全世界的五金產品在這里集散,不同的產品質量價格可是天壤之別。同樣功能的產品價格差距三倍五倍都是正常的。

B. 燕窩產地最大是哪裡

印尼是燕窩的產量大國,其中絕大多數是「家養燕」,也就是建一棟房子吸引金絲燕入內,之後會用飼料去飼養金絲燕。而印尼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飼養金絲燕的國家,飼養技術一流,產量自然也多。屋燕產出的燕窩比在惡劣環境下例如洞燕產出的燕窩更加清潔,潔白細膩。

而且印尼燕窩盞表面呈粗絲狀黏連,絲絲飽滿粗壯,過度並不明顯,就像是長在一起的。受傳統影響,印尼的粗絲燕窩一般以干挑為主,所以需要泡發時間更久,一般以四道六小時為宜,更耐燉,所以口感更爽滑有嚼頭。

(2)棉蘭巴城在印尼哪裡擴展閱讀

吃燕窩的禁忌

1、吃燕窩的時候不要抽煙或者少抽煙,同時要避免二手煙。

2、感冒發燒的時候,人體對燕窩營養吸收能力差,這個時候不要吃燕窩。

3、吃燕窩要避免同時喝茶,因為茶葉裡面含有茶酸,會破壞燕窩的營養,最好就隔開1小時再喝。

4、吃燕窩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癌症患者化療、放療後,吃燕窩也能幫助康復、恢復元氣、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但是對於尚未治療或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吃燕窩猶如抱薪救火,反而有害。

5、在服用其它葯物的時候,不管是中西葯,期間都可以吃燕窩,只是要避免同時吃,一般要隔開一兩個小時。

C. 張振勛的簡介

1856年赴荷屬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謀生。後獲准承包酒稅、典當稅及一些地區的鴉片煙稅,獲巨利。從1866年起,先後開辦裕和、亞齊、笠旺、萬裕興墾殖公司,東興礦務公司,廣福、裕昌輪船公司等,成為南洋巨富。1892年後歷任清政府駐檳榔嶼首任領事、新加坡總領事、中國通商銀行總董、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1894年後在國內投資興辦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廣廈鐵路公司、廣西三岔銀礦、惠州福興玻璃廠、雷州墾牧公司等。1903年獲賞侍郎銜,三品京堂候補。主張抵制洋貨,以商戰收回利權。1905年賞頭品頂戴,補授太僕寺正卿,繼任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督辦鐵路大臣。1910年任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12年後,歷任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等。1915年發起組織赴美實業考察團,籌辦中美銀行。還熱心捐資辦學。1916年9月12日病逝於巴達維亞。
50歲出頭以後,張振勛亦商亦官,先後做過駐新加坡總領事、粵漢鐵路督辦等職。1904年獲光緒帝第三次召見,並被任命為督辦閩粵農工路礦大臣和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就在這年的11月,張振勛給商部寫了一份奏摺,將他吸收利用僑資的計劃和盤托出。其主張有這樣三個要點:
第一、在工作切入點上,由於「外埠華商,籍隸閩、粵者,十人而九,其擁厚資善經營者,指不勝屈」,所以「振興商務,尤非自閩、粵等省入手不可」。
第二、在具體做法上,商部派要員周歷各埠切實開導時,講究的是「動之以祖宗廬墓之思,韻之以衣錦還鄉之樂」,要撥動華僑鄉情那根敏感的神經。
第三、在發展順序上,先由督辦在閩粵「湊集華資,認真提倡,選擇要地,築路一段,開礦一區」,等到「著有成效昭示大信」之後,「再勸華商出其資財,承辦各項公司,極力經營」,並「由南至北,逐步擴充」。
張振勛的奏摺得到商部贊同,並呈報光緒帝獲得批准。當然,今天的吸收利用華僑資本與清朝末年不可相提並論,不過上述這些見解即便是一百多年後來看,依然能給人啟迪。
張振勛不僅提出吸收利用僑資的主張,而且還身體力行回國辦廠。其中值得稱道的是,1894年他出資300萬銀元在山東煙台創辦的張裕葡萄酒公司。這個公司一直延續至今,該廠生產的上等葡萄酒被列為中國名酒之一。
1916年9月,張振勛在印尼巴達維亞病逝,享年75歲。遺體運回家鄉安葬,途中荷蘭及英國殖民當局下半旗致哀,百姓則點香路祭。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悼念這位曾叱吒風雲的商界奇才。
1875年,他又在蘇門答臘的阿齊創辦了新的墾殖公司,1877年在荷屬怡里創辦裕業墾殖公司。而1878年在日里創辦的笠旺墾殖公司,光橡膠園就有8處,僱工萬餘人。據資料記載,其中一座橡膠園,他的家人乘坐馬車,直線行走4個小時才能出園。
在經營墾殖的同時,張弼士還積極捕捉其他商機創辦各種實業。在日里,張弼士感到商務的盛衰全在於金融是否通暢。而當地匯兌漲落卻操縱在外人手裡,於是他又擴展到金融業,開設日里銀行,專門辦理華僑匯兌業務。光緒二十四年,他在馬來亞彭亨州文東埠創辦東興公司,開采錫礦。有感於印尼富人的增多,他在棉蘭、檳榔嶼興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高檔住宅,吸引了大量的歐洲和華裔富商。
而葯材批發生意,是張弼士從事商業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他在新加坡、巴城、香港和廣州分別設立葯行,在國內采購名貴國葯,轉輸新加坡、巴城,批發銷往海內外,並由海外運送西葯回國。當時,華僑聚集的海外市場,如曼谷、東京、河內、舊金山、紐約、菲律賓、檀香山等地的中葯行業,都向張弼士的葯行訂貨,形成一個遍及海內外的龐大葯材批發網路。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30多年間,張弼士經營的企業風生水起,涉及印尼、馬來西亞的許多重要行業,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據統計,頂峰時期(1869年),張弼士的財產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1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財產多出5000萬兩白銀以上,並一舉超過另一名潮商陳慈黌,成為富甲南洋的僑領、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盡管張弼士是一位深得晚清政府看重,甚至見了慈禧都可免跪的紅頂商人,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後來北洋軍閥政府的相互傾軋,他卻看得十分透徹,故對參政並不熱心,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傾注於「實業救國」。
張弼士主張「主權自掌,利不外溢」。他常對人說:「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眾。」他不惜把大量資金移歸祖國各地興辦大批現代工業企業。1892年,張弼士應邀回國共商實業興邦大計並親赴煙台考察。考察完畢後他立即決定投資300萬兩白銀,開辟3000畝葡萄園,紅紅火火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業園基地,成立了以其姓氏「張」開頭,以「裕」取意祖國昌隆興裕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1905年,歷時11年的亞洲最大地下大酒窯建成。1914年1月20日注冊商標張裕「雙麒麟牌」的葡萄酒橫空出世。1915年,張弼士應美國總統威爾遜邀請,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4種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紅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這是中華民族的產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中國人從此擁有了令西方人稱道的金獎白蘭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戰勝的神話!
除了創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外,張弼士先後在國內興辦了10多家現代工業公司。據專家學者考證:張弼士是中國第一輛拖拉機的製造者,第一批工業化國產機器制磚廠、玻璃製造廠、機器織布廠的創始人。

D. 張振勛的張振勛的故事

釀酒大王張振勛
1840年,張振勛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鄉村私塾先生的家中。雖然父親在教書之餘,還行醫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小振勛在私塾中跟著父親讀了幾年書,十三四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姐夫家去放牛。可是他太愛讀書了,一次因為看書而忘了管牛,牛吃了人家田裡的秧苗,主人告到姐夫家裡,要求賠償。姐夫氣得狠狠地打了小振勛一個耳光,還罵他說:「死人還能守住四塊棺材板,你連一頭牛都看不住,真是連死人都不如!」
小振勛賭氣說:「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將來我發了財……」
姐夫不等他說完,就冷笑起來,說:「你也想發財?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小振勛氣得臉色發青,轉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為難地說:「孩子呀,以後你打算干什麼呢?」
小振勛想到他讀司馬遷的《史記》,其中《貨殖列傳》這一篇有許多因經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對父親說:「我想學做生意!」
因為一時沒有合適的學生意的機會,父親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學徒。
小振勛不怕吃苦,手藝學得很好。可是在他16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到處都是餓死的人,沒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沒有人來讀書,小振勛和父親都失了業。小振勛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供一家人充飢。正在這時,村裡有個姓黃的南洋華僑回鄉探親,見災荒嚴重,就慷慨地拿出錢來,送給同村每戶人家一斗白米。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張振勛很羨慕,就找到這位華僑打聽,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掙錢。姓黃的華僑見他身強力壯,手腳勤快,便表示願意帶他到南洋去謀生。
張振勛興沖沖地回家,說服了父母,就隨著姓黃的華僑,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亞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帆船。
經過十幾天的海上航行,張振勛滿懷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清澈亮藍的海水,高聳入雲的椰子樹,鬱郁蔥蔥的橡膠林,芬芳撲鼻的檳榔花,散發著肉香的沙茶……
濃郁的異國風情使小振勛感到新奇而有趣。但是他更關心的,還是在什麼地方能夠掙到白花花的銀錢。他一刻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父母親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正盼著他能多掙點錢養家糊口!
然而,當時的巴城,正處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下,它美麗的風光,只是富人的天堂。窮苦人在這里還是難以謀生。舉目無親的張振勛,雖然在姓黃的華僑幫助下有了一個棲身之處,但接連兩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後只得去做非常艱苦而且危險的礦工。
直到3年以後,張振勛才在一個福建華僑開設的紙行當上了傭工。他深知這工作的來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闆吩咐的事,都認真踏實地去干好。有的時候,他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也從無怨言。晚上得了空閑,他總是如飢似渴地學習當地語言和業務知識。紙行的陳老闆因此很看重他,先讓他當推銷員,後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銀錢進出和賬務管理都託付給他。張振勛也沒辜負老闆的信任,努力搞好經營,當年紙行就獲得了5萬荷蘭盾的利潤。這時,有人暗中鼓動他找機會挾帶店裡的款項逃回家鄉,去過快活日子。張振勛認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也是沒出息人的做法,所以堅定地拒絕了。陳老闆知道後,更加器重這個年輕人,覺得這是個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獨生女兒陳蘭香也嫁給了張振勛。
這年年底,陳老闆因病去世,臨終之時,他把身後的事情,都託付給了張振勛。
安葬了老人以後,張振勛和妻子商量如何發展今後的事業,他說,開紙行雖可以維持生活,但不會有什麼大發展,這幾年來,他仔細觀察、研究了巴城的商業狀況,發展前景最好的,就該是酒行。因為,荷蘭殖民主義者花天酒地,大肆揮霍,時時離不開酒;而當地的居民中,好酒的人也很多。所以他想把紙行關閉了,改開酒行。
妻子一向佩服他的精明強干,聽他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酒行開業後,果然生意興隆。張振勛是個有心人,在接待顧客時很注意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結交各方面的朋友。連當地的最高長官、荷蘭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後來,在進行巴城酒稅和典當捐務承辦權的投標競爭時,張振勛得到亨利的幫助,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承辦酒稅和典當捐務,利潤很大,張振勛的財富也就成倍地增加。同時,他又通過亨利的關系,把這種業務逐漸擴大到其它城市和別的商品中。短短幾年中,張振勛成了當地引人注目的大富翁。
但是,張振勛對這種發財的途徑並不滿意,他一直在尋找更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1866年,新的創業機會降臨了。當地政府為了開發附近的島嶼,號召華僑投資進行墾殖。張振勛認為,南洋的島嶼,土地肥沃,加上氣候適宜,開發的前景一定會好,這是一個大顯身手、大展宏圖的好機會!於是他親自前往同為荷蘭殖民地的葛羅巴埠,創辦了一個裕和墾殖公司。公司僱傭了一批華僑工人,開墾出一片荒地,種植椰子、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並在田間套種雜糧。經過幾年的努力,原先的叢林沼澤變成了肥沃的田園。他的收入也隨之不斷增加。由於他一貫重視信譽,因此營業狀況一直很好。同時,他還包辦了荷蘭駐軍以及勞工的伙食,並且兼辦建築修繕工程,也賺了不少錢。他在華僑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事業也越辦越大。為了加速墾荒,他一面招收當地的華工,一面寫信回家鄉,召喚鄉親們來南洋參加開發,並先後又開辦了裕應、笠旺、萬裕應三家墾殖公司。其中僅笠旺一家,就有職工數萬人,擁有資產數百萬荷蘭盾!
1875年。張振勛又去蘇門答臘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後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同時,他還把大量盈利投資於其它行業。在巴城,他辦有從事遠洋航運的廣福、裕昌兩家輪船公司;
在日里,辦有日里銀行;在文東埠,辦有開采錫礦的東興礦務公司;在棉蘭、檳榔嶼及蘇門答臘還擁有大量房地產。經過30多年的創業奮斗,到19世紀90年代,張氏企業的經營范圍已包括農、礦、商、運輸各業,分支機構遍布南洋各地。據估計,張振勛在企業最鼎盛期間,全部海外資產約合白銀7000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如此。這真是「富可敵國」了!
張振勛成為南洋華僑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地的荷蘭殖民者也不敢小看他。他每到一地,當地的行政當局都鳴禮炮表示歡迎。同時荷蘭政府還准備授予他官職,但張振勛婉言謝絕了。他對朋友說:「我是中國人,應該為祖國出力,怎麼能去當外國的官員呢!」
1890年,是張振勛人生道路上的又一個轉折點。這年,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龔照援,奉命考察歐美各國的富國之道。途經新加坡時,他聽說了張振勛的情況,很感興趣,特地登門拜訪。會見中,龔照瑗向張振勛請教致富之術,張振勛的回答使龔照瑗大為贊嘆,兩人一見如故。經龔照瑗推薦,清政府委任張振勛為中國駐檳榔嶼總領事,後又升任駐新加坡總領事。張振勛的名聲也開始傳到了國內。
第二年夏天,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邀請張振勛到山東煙台商議興辦鐵路、開采礦藏的事。張振勛欣然前往。在談話中,張振勛提起一件舊事:10多年前他曾與一位法國領事同桌就餐,這位法國領事說到,中國天津、煙台一帶氣候環境都適宜葡萄生長,用那裡的葡萄可以釀造出優質葡萄酒。曾經經營過酒行的張振勛便把這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裡。如今到了煙台,他很想實地考察一下葡萄生長的情況。無巧不成書,盛宣懷也早有這個想法,認為煙台一帶葡萄出產豐富,售價低廉,很適合建葡萄酒廠。兩人不謀而合,便細細商議起此事來。盛宣懷說,最困難的是缺少高水平的釀酒師。張振勛說,釀酒師可以聘請,不足為慮,麻煩的是酒瓶無從供應。
盛宣懷告訴他,上海已建立了玻璃廠,可以解決酒瓶問題。一席話使張振勛信心大增,當即決定投資,在煙台創辦葡萄酒廠!
在盛宣懷的支持下,張振勛開始籌建酒廠。他一面在煙台購買土地,定製機器,建築廠房、酒窖,開辟原料基地,一面寫信回家鄉,招集張氏子弟和親戚來做幫手。
1894年9月,張振勛籌辦的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准,並獲得了在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寧)、山東三省的15年專利和免稅3年的政策優待。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家同時也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家新式釀酒公司。張振勛親自書寫了金光閃閃的大字招牌,高高地掛在了大門上。
張振勛邁開了走向釀酒大王之路的第一步。
張振勛曾經經營過酒行,對於各國名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他又經營過墾殖公司,對於原料基地葡萄園的生產管理心中有數,這些都是他開辦釀酒公司的有利條件。然而,對於釀造葡萄酒的工藝技術,他卻是完全不懂的了、最初,他請人從中國古籍記載中尋找有關資料,打算自己試驗。然而,我國的釀酒業雖然源遠流長,但始終以糧食酒為主,關於葡萄酒的記載幾乎是空白。張振勛不得不寄希望於外國釀酒師。1892年春天,經朋友介紹,張振勛以重金聘請英國有名的釀酒師俄磷來煙台,兩人合作得比較愉快。沒想到兩年以後,俄磷因為拔牙而突然身亡。正值籌建酒廠的關鍵時刻,張振勛只得急著再請新的釀酒師。這次請到的是荷蘭人雷德弗。
張振勛讓雷德弗開始試釀葡萄酒,自己又回到新加坡去處理南洋的事務。不久,雷德弗帶著試制的酒樣,到新加坡來向張振勛報喜,開口就大吹自己的酒釀得如何如何好,簡直能比得上王母娘娘的仙酒。可是張振勛把酒樣拿到當地的一家釀酒公司化驗,結果卻使他大失所望。化驗師對他說:「從化驗結果看,貴國的葡萄質量非常好,但你們的釀造技術實在不行,可能你的釀酒師根本不懂得釀酒!」張振勛這才知道,雷德弗原來是個騙子。
騙子雖然被趕走了,可張振勛也氣得一連幾天卧床不起。他的一位奧地利好友知道後,幫他從國內聘請了一位名叫哇務的釀酒師。張振勛接受了教訓,親自陪這位釀酒師來到煙台,並對他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考驗,相信哇務不但釀酒技術精湛,而且為人忠誠老實,這才把大局託付給他。
哇務不但對釀酒工藝進行指導,而且對當地的葡萄生產情況進行了研究。他發現煙台的葡萄質量雖然好,但品種不多,出酒率也不高,因此建議張振助從西方引進「雷司令」、「大宛香」等優良品種,對原有品種進行改良。張振勛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一面在煙台購買兩座荒山,辟山造田,擴大原料基地;一面派侄兒張子章到歐洲購買120萬株優良品種的葡萄苗。不幸的是,購買的葡萄苗在運輸途中經過印度洋,因為烈日的暴曬,幾乎全都枯萎了,一下就損失了十幾萬元。張子章垂頭喪氣地回來報告,張振勛雖然也很痛心,但他還是鼓勵張子章說:「勝敗乃兵家常事。
我不怪你,你再到歐洲去買120萬株葡萄苗回來!」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張振勛成為一名實業家的氣魄與胸懷。
可是,奧地利釀酒師哇務因為年老多病,只工作了很短一個時期,就感到自己無法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提出辭職的要求。
張振勛只得再一次尋找釀酒師。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896年,張振勛在與奧地利駐煙台領事撥保爵士談話時,提起三請釀酒師而終於落空的事,十分煩惱。撥保笑了起來說:
「眼前就有一個天才的釀酒專家,你為什麼不請他呢?」
原來,撥保家世代從事釀酒行業,他父親是奧地利著名的釀酒師,撥保從小就喜愛釀酒,一直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工藝技術,並且在酒廠工作過。張振勛大喜過望,當即同撥保商量,請他來主持張裕釀酒公司的技術工作。撥保見張振勛對發展葡萄酒事業一片痴情,求賢若渴,而且這工作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因此當場表示,願意辭去外交職務,重操舊業,助張振勛一臂之力!
張振勛終於得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合作夥伴。一個中國駐外領事回國辦酒廠,一個外國駐中國領事辭官不做當釀酒師,兩位領事的精誠合作,成為張裕釀酒公司創業史上的一段佳話!
經過前後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到1908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終於籌備就緒了。
公司擁有兩片佔地近千畝、具有124個品種的葡萄園,作為原料生產基地;有三層樓的廠房,1976平方米的地下酒窖和一座玻璃製造廠;並且從國外購進了壓榨機、發酵機、白橡木貯酒桶等設備。公司試釀白蘭地和紅葡萄酒也都已成功。萬事俱備,張振勛一聲令下,煙台張裕釀酒公司正式開工投產了。
張振勛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產品的質量。他從釀酒原料葡萄抓起,不但從國外引進新品種,而且引進新技術,凡土壤調理、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都有專人負責。葡萄成熟時,他還對果實的品質進行化驗,分類收剪,分別使用,因而大大提高了酒的質量。同時,他還設立了種植技術檔案,對不同品種葡萄的生長、結果、收獲等情況都逐年進行詳細記錄,作為改進的依據。
制酒工藝中,酒味醇香的關鍵環節在於酒的窖藏時間。「陳年老酒,越陳越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張振勛嚴格規定張裕公司產品起碼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廠銷售。
同時,他改變了中國傳統的以缸瓮藏酒的方法,採用進口的白橡木貯酒桶貯酒;而且借鑒外國的經驗,每一年都要給藏酒「轉桶」,也就是從一個桶里轉到另一個桶里去,在轉桶的過程中,將沉澱在底的結晶體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為清澄。貯酒期越長,轉桶的次數越多,酒味自然就越醇香了。盡管這道工序費時費工,張振勛卻堅持不變、一絲不苟,所以張裕公司出產的酒,從一開始就超越了國內外許多廠家的產品。
張振勛長期從事商業經營,懂得「貨賣一張皮」的道理,深知一個新產品要想打開國內外市場,不僅要物美價廉,而且要注重產品的外包裝。所以,他精心設計了張裕葡萄酒的包裝方案。酒瓶是他自己的玻璃廠專門生產的,造型優雅,用錫箔裹封瓶口,瓶腰再貼上精緻美觀的紫色葡萄串商標,十分醒目。可是產品上市以後,仍然很少有人買。銷路打不開,愁壞了張振勛。他認真地分析了上海、南京、北京、漢口、天津等國內大都市的酒類市場,發現都已被美、英、法等國的名酒打人。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闊氣,喝低度酒,就要喝外國的白蘭地、葡萄酒和香檳;喝高度酒,就要喝中國的茅台、汾酒。而一般的老百姓,則圖實惠,習慣於飲用普通的高粱酒。張裕葡萄酒和白蘭地還沒有被消費者所認識,當然賣不出去!
問題的關鍵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也就有了。張振勛便開始大張旗鼓地展開了宣傳攻勢。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車站碼頭豎立巨幅廣告牌、宣傳畫;將印有「張裕釀酒公司敬贈」字樣的餐具、酒杯等贈送給飯店酒樓;每逢節日,用車拉著裝潢別致、引人注目的巨大酒樽招搖過市,並把小瓶裝的白蘭地、葡萄酒沿街贈送給行人品嘗。此外,他還印製了大量精美的宣傳冊,到南洋各地華僑集中的地方散發,宣傳的內容則著重於葡萄酒對身體的補養作用……這一系列措施,很快發生了作用,張裕公司的產品銷路大開,風行全中國,並且在海外華僑中取得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人們舉行宴會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張振勛不僅是一個有成就的實業家,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自己清醒的眼光。在長期「實業興邦」的實踐中,他深深地看透了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所以對未來的革命寄予很大希望。辛亥革命興起時,他不但支持兒子張秩君參加同盟會,還通過胡漢民暗中資助孫中山革命經費。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又捐助福建革命軍民。因此,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經過濟南時,曾專程去張裕釀酒公司參觀,在品嘗了張裕葡萄酒後,欣然寫下了「品重醴泉」四個字,表示他的贊賞之情;
孫中山還邀請張振勛出任中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兼任南洋勸業會總理,委託他組織中國和華僑商品展覽,藉以推銷國貨。同一年,康有為去張裕公司參觀後,也寫下了贊美的詩句:「淺飲張裕葡萄酒,移植豐台芍葯花;更復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
辛亥革命後,張振勛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級顧問及南洋宣撫使等職。張振勛對於當官沒有熱情,卻利用這個機會,為張裕產品大作廣告。每次到飯店酒樓用餐,他都指名要張裕公司的白蘭地酒,並且向周圍的人說:「你們喝過這種酒嗎?我走遍世界各地,從來沒喝過這么好的酒,真是舉世無雙啊!」引得人們都想嘗嘗這種美酒。
張裕產品的成功,離不開釀酒師投保的貢獻,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撥保作為一個奧地利公民不得不應征回國參戰。為了感謝張振勛多年以來的熱情相待,撥保在臨行前介紹了一位義大利人來擔任釀酒師。張振勛想,辦廠這么多年了,技術上一直依賴外國人,總不是長遠之計,最好能把洋人的技術學到手,那就可以不再受制於人了。他暗暗囑咐公司張子章和朱壽山兩人,要他們每天跟緊洋釀酒師,偷學他的技術。可是這位義大利人也十分精明,技術上非常保守,每次到了關鍵時刻,他都把所有的人趕出房去,把門關得緊緊的,不讓任何人偷看。張子章和朱壽山也沒有辦法。後來他們發現,這義大利人好酒,喝醉以後還好說話,於是就設法在中秋節那天請他赴宴,把他灌得半醉,再把話題引到釀酒上來,結果義大利釀酒師果然中計,無意中把釀酒的幾個關鍵技術都說了出來。張子章他們趕緊記錄下來,照這辦法去進行試驗,一次就成功了!張振勛終於有了自己的中國釀酒師,從此在技術上也可以擺脫外國人的控制了!
張子章和朱壽山還根據張振勛的設想,用玫瑰香為主要原料,釀制出艷如紅寶石、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甜酸適口的紅葡萄酒;以白葡萄為原料,參照中國傳統葯酒工藝,加入肉桂、豆蔻、藏紅花等十幾味中葯材,釀製成既有葡萄酒特色、又有滋補作用的味美思,使張裕的產品更加豐富。
1914年,在張振勛的精心組織下,南洋勸業會和上海招商會在南京舉辦了中外商品陳列賽會。張裕葡萄酒也參加了這次比賽,並且獲得了金牌證書。為此,民國政府向張振勛頒發了二等嘉禾勛章,並特許張裕產品免交注冊稅。從此,張裕公司的白蘭地、味美思、玫瑰香與茅台、紹酒、西鳳酒、汾酒、滬州大麴一起,並列為中國「八大名酒」。
1915年4月,張振勛受命擔任中國實業考察團團長,率領一個陣容強大的代表團,遠涉重洋,到美國考察。他們途經舊金山時,適逢三藩市舉辦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張振勛就派人將隨身攜帶的張裕葡萄酒送去參加比賽。比賽揭曉,張裕白蘭地榮獲國際金牌獎章,而味美思和玫瑰香也雙雙獲得優質獎章。頒獎大會上,當主持人隆重宣布:「中國張裕釀酒公司的白蘭地,榮獲本屆賽會金獎」時,大廳里頓時掌聲雷動。年已古稀的張振勛走上領獎台,伸出滿是皺紋的雙手,從主持人手中接過金光閃閃的獎章,激動得渾身顫抖,老淚縱橫。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終於如願以償,釀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美酒!」
回國以後,張振勛就將金獎章圖案縮印在商標上,這就是至今仍名揚四海的「金獎白蘭地」的來由。
張振勛在總結他的創業經驗時說,第一要從長計議,看準了的事情就不惜投資;
第二要堅韌不拔,決不向困難低頭!確實,離開這兩點,很難成就大事業。
1916年9月,張振勛因為積勞成疾,病逝於巴城。

E. 印尼國家局勢是否穩定那些地區比較危險反政府軍主要在那些地區活動

其實,印尼的國家局勢蠻穩定的,絕對不是媒體宣揚的那樣亂,上次大規模的暴亂是在1998年,現在是2015年,印中關系良好,要麼也是小規模的亂,但是這些小規模的亂,哪裡沒有?也不是那種鬧人命的亂,所以你真的可以放心,印尼就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會有點小亂,例如巴布亞,如果你是來雅加達或者棉蘭,泗水,坤甸,巴厘島等地方的話,你不會知道什麼叫亂!

F. 黃奕住的生平履歷

三寶壠市是中爪哇的首府,地處爪哇島的中心。它不僅是首都巴城(現在的雅加達,地處西爪哇)和東爪哇首府、主要商港泗水市之間的交通貿易聯絡中心,而且本身亦有良好的港口,成為爪哇島內外貿易、特別是中爪哇各種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黃奕住從事理發業,使他有機會與當地社會的下層人民及華僑進行廣泛的接觸與交往,從而學習掌握了當地爪哇語言,了解及熟悉了不少的民情及風俗習慣。經過幾年刻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工作及生活後,他積蓄了一點錢,在一位老華僑魏嘉壽(後來曾被聘為三寶壠中華會館顧問)的同情及協助下,他借了一些錢作為資本,改業從商,充當肩挑小販。他每天清晨肩挑各種日用小雜貨及食品,走街竄巷,或到附近村鎮叫賣。當時廣大鄉民及華僑勞動生產收入低下,因此,他採取了薄利多銷、以貨易貨(鄉民用當地農副土特產品換其日用生活品)或替他們代購、代售等便民措施,從而逐步取得了不少鄉民及華僑的好感和信任,買賣有所發展。
兩年之後,適逢三寶壠市政府將佐哈爾廣場開辟為自由市場,並在市場內建起攤棚點,修建攤棚的費用為1800盾,每位租賃攤位的商人出資65盾,黃奕住此時也用多年積蓄在該市場租了一個固定攤位,繼續經營日用食雜及土特產品。由於佐哈爾市場地點適中,1890年即已發展成為與另一個叫貝達馬芝的市場並駕齊驅的著名貿易中心。1898年,該市場已有240個攤點。絕大多數是華人經營的。黃奕住在其妻蔡韁的輔佐下,起早摸黑,通力合作,精心經營,生意取得較好的發展。不久,他將攤位擴展成一家正式商店。隨著生意的經營發展,黃奕住買了一輛馬車,經常親自駕駛到附近村鎮地區收購廉價土特產及推銷商品。
1 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爪哇地區的甘蔗種植業及製糖業進一步發展。附近的莫佐(Modjo)、塞達尤(Sedajoe)、卡巴拉(Tjapala)、卡里翁姑(Kali Woengoe)、澤比靈(Tjepiring)和格穆(Gemoe)等地生產的甘蔗糖都運往三寶壠銷售,而後有的轉口輸出至歐美各國。中爪哇地區成了世界主要製糖及銷售糖業的中心之一。黃奕住以敏銳的洞察力意識到經營糖業的發展前景,因此,1895年後他即以經營糖業為主。從1895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爪哇糖價維持在100公斤售價10盾至12盾左右,比較平穩,黃奕住以較低廉的價格向各中小榨糖者收購後,批發轉售至爪哇及印尼各地,並組織輸出至新加坡及歐美各國,獲得可觀的利潤。1910年,隨著其事業的發展,原有的店面已不敷應用,因此,他在三寶壠繁華的商業街中街購置了一座較大的店屋,並正式成立了「日興行」,僱用了中外文薄記及一些店員。此後,隨著糖業經營的發展,他先後在巴城、泗水、棉蘭、巨港、八加浪岸及新加坡等地設立了分行。這期間是黃奕住在商業上取得第一次重大發展的時期。據有關資料記載,至1914年,他的總資產已達300萬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編入《世界商業名人錄》中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盡管爪哇離戰區較遠,干擾不是很大,但由於戰爭及交通等關系,不少糖商擔心歐戰影響輸出,猶豫觀望。黃奕住以過人的膽識,雄厚的資金,乘勢繼續收購了大量的蔗糖。1913年和1914年糖價每百公斤售價為11.66盾和12.1盾。但1915年至1917年,由於戰爭影響供應,歐洲各地糖價大漲,陸續漲至16.33盾、18.22盾和18.34盾。因此,這幾年間黃奕住的「日興行」又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1917年中,歐戰已進行了3年,各交戰國損失慘重,英、荷等國政府將許多貨船徵召回國使用。結果,爪哇各地蔗糖及其他土特產一度無法輸運出國,當地官、私營倉庫蔗糖堆積如山,糖價一度狂跌。一些華商因遭到嚴重損失而破產。同年6月12日,黃奕住的「日興行」和黃仲涵的「建源公司」等十多家大糖商在中華商會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決定組織一個糖業股份公司,共度難關,公司資本為1000萬盾,部分向荷蘭商業銀行貸款。但由於荷蘭商業銀行代表乘機提出了苛刻條件,華商沒有同意,結果公司沒能組成。黃奕住和華僑糖商們團結一致,連續舉行了13次會議,制訂了一些協作措施。黃奕住還曾將在新加坡購置的房地產向黃仲涵押借,解決了一定的周轉困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地區由於戰爭破壞,食品及砂糖奇缺,加上西歐航運恢復,糖價開始回升,甚至一日數千。1919年每100公斤升至28.40盾,1920年更猛增至53.45盾的空前水平。黃奕住的「日興行」庫存的蔗糖不僅暢銷一空,而且還利用此大好時機,大量購進和大批輸出,獲得空前的暴利。其資產增至數千萬盾。黃奕住(日興行)、黃仲涵(建源公司)、郭錦茂(錦茂棧)和張盛隆(昌隆棧)成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與此同時,三寶壠華僑糖商為了相互協作,黃奕住的日興行和建源公司、錦茂棧、昌隆棧、瑞遠棧、信豐號、合昌號、聯成號、隆美號及瑞慶號等10家糖商組織了「華商糖局」,共同促進華商糖業的對外貿易和發展,打破荷蘭資本的壟斷。據1920年2月4日三寶壠中華商會會議記錄記載:「華商糖局」(1918年8月25日成立)綜計獲利共有30萬盾左右,除捐助各埠中華會館經費及各項辦事費、律師費等之支出外,尚存實銀19萬盾,公決該款作為華商糖局永久基金。
荷蘭殖民政府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不少損失,因此,戰後加緊了對其殖民地印尼的人民和廣大華僑的剝削壓榨。早在大戰結束前夕的1917年9月26日,荷印殖民政府即制訂了所謂「戰時所得稅條例」,其中規定凡是從1914年起獲利3000盾以上者,必須繳納30%的「戰稅」。因此,戰後荷印殖民政府又下令華商必須補交1914年至1918年間的戰時所得稅,以及其他因戰爭影響而停徵的稅收。荷印殖民政府此舉是妄圖一箭雙雕,達到掠奪華商合法財產及排斥以至扼殺華僑工商業的目的。
1912年,荷印殖民政府即以此為名,要徵收糖王黃仲涵的「建源公司」3500萬盾的「戰稅」。黃仲涵被迫避居新加坡,最後客死其地。同樣,荷印殖民政府也曾下令要黃奕住的「日興行」補交各項「戰稅」1500萬盾。事實上,黃奕住的「日興行」和其他華僑糖商在過去5年間都已照章納了稅。荷印殖民政府的行動是明目張膽地對僑商進行赤裸裸的掠奪。當時,荷印殖民政府有政策規定:凡是荷蘭國籍民,享有減稅的權利。因此,當地政府官員曾以此動員黃奕住加入荷蘭國籍,從而可減輕交納此「戰稅」。日本駐三寶壠領事也企圖乘隙而入,拉攏和分化華商,邀黃奕住加入日本籍,以得到其「保護」。但是,黃奕住有強烈的中華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識破荷、日等國企圖「恩賜」和籠絡的目的,予以蔑視和拒絕。黃奕住從此事進一步認識到,由於中國政府的孱弱無能,無法保護華僑正當合法權益,廣大華僑和華商始終處在寄人籬下的海外孤兒的艱難境地。他意識到荷印殖民政府施行苛刻稅率,將來辛苦經營所得,也是盡充外庫,徒勞無功,於是決心「業成返國」。當時有的朋友曾對他的返國之舉勸說道:「中原多故,不如此間樂。君雄於貲,何地非樂土,為終焉計,不亦善乎?」但他堅定地回答說:「我為中華民國之國民,安能忍辱受人苛禁,託人宇下,隸人國籍者乎?且我國地大物博,建設易為功,畇畇離甸,寧非樂土?天下事在人為耳。」黃奕住和其子黃欽書、黃浴沂等商量處理了在印尼的產業,將「日興行」另行注冊,改易經理,逐步結束了棉蘭、巨港及北加朗岸等地的分行及辦事處業務,把三寶壠的不動產業劃歸其妻蔡韁及女婿許春隆接管後,於1919年4月5日,將其所積資金約合2000萬美元匯回祖國,結束了他僑居印尼35年的生活及事業,返回福建廈門市鼓浪嶼定居。

閱讀全文

與棉蘭巴城在印尼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行怎麼去英國 瀏覽:546
越南芒果哪個地方最好吃 瀏覽:80
在越南如何購買生蚝 瀏覽:292
印度人在伊朗做什麼 瀏覽:736
印度有哪些好聽的名字 瀏覽:372
這次疫情中國支援了多少國家 瀏覽:204
印度人口總共是多少 瀏覽:323
中國聯航積分怎麼兌換 瀏覽:455
伊朗算什麼種族 瀏覽:730
1961年印尼發生什麼大事件 瀏覽:499
中國人在泰國定居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55
和伊朗客戶做貿易用什麼付款 瀏覽:427
網路中國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瀏覽:361
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 瀏覽:221
義大利粉兔子什麼時候建造的 瀏覽:915
印尼海嘯普吉島死了多少人 瀏覽:232
義大利面上點綴的菜是什麼菜 瀏覽:285
這幾天去越南芽庄穿什麼衣服 瀏覽:330
中印有哪些國家幫印度 瀏覽:842
印尼為什麼東帝汶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