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代香料從何而來其用途及其文化意義是什麼
香料的產地多在域外,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從域外輸入了香料,並移植了某些芳香植物,如胡椒、龍腦香、迷迭香、乳香、安息香、蘇合香、沉香、丁香等。這些香料不僅豐富了漢代以來中國上流階層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也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不同香料傳入時間和傳播途徑均有差異,需要通過對文獻材料和考古發現研究分析,方可確切了解沿絲綢之路而來的諸多香料如何促進了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一、漢代香料的輸入及其用途
漢代絲綢之路的開辟為域外香料的輸入提供了條件。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材料可知,漢代時香料有的經陸上絲路從西域傳入,也有的經過海上交通從南方海外傳入。
蘇合香用途很廣,漢代人對蘇合香已有較多的了解,並應用於宮廷。《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出蘇合香,並雲:“合會諸香,煎其汁以為蘇合。”西晉傅玄《鬱金賦》有“凌蘇合之殊珍”之句,稱之為“殊珍”,意謂來自域外。《梁書·諸夷傳》“中天竺國”條以為蘇合乃“大秦珍物”,說中天竺“西與大秦、安息交市海中”,所以國中“多大秦珍物”,其中包括蘇合。關於蘇合香之製作,書中記載“蘇合是合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蘇合香對醒腦開竅有奇效,又能清熱止痛,作外敷葯。
宋人趙汝適《諸蕃志》雲:“蘇合香油出大食國。”“蕃人多用以塗身,閩人患大風者亦仿之,可合軟香及入醫用。”沉香,中國古代文獻中有時寫作沈香、瓊脂。沉香氣味香如蜜,所以又稱為蜜香。入水下沉,又稱沉水香。印度、緬甸及柬埔寨、馬來半島、南中國、菲律賓、摩鹿加群島等地皆產沉香木。《諸蕃志》雲:“沉香所出非一,真臘為上,占城次之,三佛齊、闍婆等為下。”這些地方皆在東南亞一帶。
沉香木是一種綠喬木,只有樹齡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的樹,枝幹腐朽,其木心部分凝聚了樹脂的木材,才是所謂沉香。沉香的採集非常危險,必須經過原始森林,穿越山崖,因此十分珍貴。古印度葯書中曾記載焚燒沉香,其熏煙可使身體染上香味,並可用來作為治癒外傷及傷口的葯材,有鎮痛作用。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時趙飛燕被立為皇後,其妹趙合德遺飛燕書,並送禮致賀,禮品中有沉水香。後來的小說《趙飛燕外傳》大約由此生發,多處寫到此香。
安息香,原產於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以及阿拉伯半島地區,唐宋時因以舊名。《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據說該香是從安息香樹傷口處流出的樹脂凝固而成,中國原從波斯商賈手中購買此香,蘇恭《唐本草》說它出於西戎,當指古代波斯,後來改從東南亞購進,所以李珣《海葯本草》說它生於“南海波斯國”。
《諸蕃志》雲:“安息香出三佛齊國,其香乃樹之脂也。”安息香是中國較早從海外進口的香料,《酉陽雜俎》前集卷十八雲:“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為辟邪。樹長三丈,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二月開花,黃色,花心微碧,不結實。刻其樹皮,其膠如飴,名安息香。六七月堅凝,乃取之。燒之通神明,辟眾惡。”李時珍說:“此香辟惡,安息諸邪,故名。或雲:安息,國名也。梵書謂之拙貝羅香。”漢代文獻稱波斯之地為安息國,魏晉以後安息國不復存在,而稱此地產香料為安息香者,可能沿襲漢代舊稱。
據此推測,安息香應該在漢代已經傳入。
鬱金香,別名郁香、紅藍花、紫述香、洋荷花、草麝香。由於地中海的氣候,鬱金香形成了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但其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現時多認為起源於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的地區。鬱金香所散發的香氣使人為之傾倒,姿態高雅脫俗,清新雋永。
西晉傅玄《鬱金賦》則把鬱金與外來的蘇合香相比,“氣芳馥而含芳,凌蘇合之殊珍”,暗示鬱金也是來自域外的殊珍。西晉左芬《鬱金頌》則明言從域外傳入,“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梁書·諸夷傳》“中天竺國”條特別強調:“鬱金獨出罽賓國,華色正黃而細,與芙蓉華里被蓮者相似。國人先取以上佛寺,積日香槁,乃糞去之。
賈人從寺中征雇,以轉賣於他國也。”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陳藏器曰:“鬱金香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鬱金香漢代時已移植中國,東漢朱穆曾專門作《鬱金賦》雲:“眾華爛以俱發,鬱金邈其無雙。比光榮於秋菊,齊英茂乎春松。”朱穆是東漢中晚期人,其賦中並未提及鬱金香來自何處,說明這種異域花種已為人們司空見慣。
結 語
漢代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時期。漢武帝時代開拓了絲綢之路,使中國與域外的交通得到空前發展。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中外文化交流得以有組織、有規模地展開,各種香料的輸入是這個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高潮的重要表現。漢代從域外輸入的器物產品和香料品類豐富了漢代社會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對漢代社會產生了潛在的深刻影響。
盡管香料屬於生活的奢侈品,香料的輸入起初更多地為上層貴族統治階層服務,但是這些舶來品隨著中外交流的開展影響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物質成果和精神產品的互通有無,促進人類相互間的認知和不同文明的互動,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躍升。香料的傳播不僅豐富和改善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推動了世界各民族的互相認知和世界文明的進步。
㈡ 黑色沉香是哪裡產的
尊敬的您,黑色沉香是一種珍貴的香材,主要產自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模銷搏馬來西亞、泰國、老旦祥撾、越南等國家。其中,印度尼西亞的黑色沉香最為著名,斗薯被譽為「沉香之王」。黑色沉香是一種天然的香材,具有濃郁的香氣和獨特的葯用價值,被廣泛用於香道、中葯、保健品等領域。黑色沉香的產地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生長環境十分苛刻,因此產量較為稀少,價格也較為昂貴。
㈢ 沉香的歷史起源
要說中國沉香的歷史,那迅陸遲得追溯到很多年以前了,在中國從 漢代至今的歷史長河中,沉香文化如一條芬芳的香脈,不絕如縷。可以說今天聊沉香的歷史,要按朝代來聊。
漢武帝時期到三國
從 漢武帝時期到三國,可稱為香的引進期。武帝時期香品漸走向實用化,漢武帝時引入西域香料,降及東漢三國,在這300多年間,香的使用還僅限於宮廷和上層貴 族之中,被用於重要的皇家儀式、重要節令甚至皇親國戚的奢侈日用。由於香極為名貴,難得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提到沉香的古文獻中,較早的有東漢楊孚所著《交 州異物志》,該書載:「蜜香,欲取先斷其根,經年,外皮爛,中心及節堅黑者,置水中則沉,是謂沉香」,這個時期沉香用於香材的耗費是巨大的。世紀沉香坊的 老闆張海明對於這個時期濫用沉香感到特別惋惜。
魏晉時期
魏 晉時期,香從宮廷擴展到畝李文人士大夫階層,文人用香蔚然成風,留下不少品香用香、記錄心情的詩文。漢末至魏晉六朝,佛道兩教的興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 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此時,具有代表性的博山式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它不再是達官貴人修養身心的專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爐熏香、品香也成為一種時尚。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沉香不僅為皇親國戚所珍愛,也為上流社會所追捧,已是有身份的人的昂貴奢侈品,這個時期貴族階級就開始嘗試把沉香與來自四面八方的香料摻和,進行和香試驗。沉香開始用更多的形式來演繹。
盛唐時期
盛唐時期與外界交流廣泛,香道開始開始與其他文化交融。當時經濟繁榮、海路通達、佛教興盛,社會上下,用香風氣趨於普及,技術上也產生了形式豐富多形的行香方法。可以說唐朝時期,人們對沉香的關注度又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宋代時期
宋 代是香文化發展得最為蓬勃的時期,諸多香料商店、品香會所成為上層人悉清士的集會場地,尤其是文人雅士、哲學家、藝術家以及官宦貴族知名人物頻繁出入。北宋大 畫家張擇端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其中,就有幾家香店,穿插其間,如較明顯的有:劉家上色沉檀柬香店。可見沉香以及它所包含的香文化,顯然極深地貫穿 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看出沉香交易也開始繁榮起來。
明清時期
自 從元代沉香線香發明以後,香品的製作,形式多樣而豐饒。明代,承繼前代香文化精緻傳統達於極頂,且多發展創造,熏香用香之文化更趨多元,高崇之佛門、世間 之文人雅士,紛紛營建香齋、靜室與收藏宣德爐,蔚為風尚。以沉檀香
㈣ 關於沉香的歷史知識有哪些
【古代沉香文化】
沉香的歷史文化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春秋戰國,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極盛於明、過渡於清,至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
1、漢武帝執政,擊潰了匈奴並統一了西南,盛產沉香的邊陲地區進入了西漢版圖,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暢通,大量的沉香開始流入內地。
2、唐沖爛悄朝開元天寶年間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寧王嬌貴,極於奢侈,每與賓客議論,先含嚼沈麝(沉香、麝香兩種香料)方啟口發談,香氣噴於席上。
3、魏晉時,流行沉香熏衣,上流社會將焚香、品香視為雅事。
4、南北朝,開始盛行焚香祭天。
5、隋唐時期,沉香大量從域外流入,沉香熏染流行。
6、到了宋代,品香已成了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宋代人將品香、點茶、插花、掛畫作為四大雅事。品香時似乎嗅覺和各種感官器覺被打開,使人寧靜愉悅,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交流和致意。蘇東坡特別喜歡沉香,他曾作:「夜香知與阿誰燒,悵望水沉煙裊。」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有詞贊沉香「沉水卧時散渣燒,香清酒未消。」
7、到了明清時期,繼承了香文化精緻傳統,同時也多元化發展,用香的形式更為多樣。皇室依舊大量使用沉香,而且崇尚用沉香木製作各種文房器物,但同時也採取了關於沉香的采買政策和海禁政策。
【現代沉香文化】
中國香文化在唐朝時便傳入日本,沉香文化在明朝時傳入日本,在日本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日本香道。後來日本香道率先被中國台灣所接受,又從中國台灣進入中國大陸。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近年來,沉香的古場價格瘋狂飆升。拋開眾多商業因素,主要原因在於資源匱乏,尤其是代表中國傳統沉香文化的國內歷卜沉香,幾乎被開采殆盡,剩餘部分也因受到國家保護而禁止開采。
國人對於沉香的價值缺乏認識,大量的沉香資源在20世紀中後期被日本和我國台灣商人以囤買形式采購。國人雖一直保留著沉香入葯的習慣,但使用的多為品級較低的香料。在文化上,香席活動漸漸消失,國內沉香勢弱,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沉香幾經輾轉後,大量流入國內。中國傳統的沉香文化體系也受到日本香道的影響,原本用於品香論
道、抒胸明志的中國香席被以精緻禮儀為表現形式的日本香道所替代。同時與沉香有關的知識體系也多以日本體系為主,其中包括等級劃分、命名、產地等。另外,香文化再次被世人關注也使沉香作為「香料之王」的文化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