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在印尼種植什麼蔬菜

在印尼種植什麼蔬菜

發布時間:2023-05-22 14:42:38

❶ 印度尼西亞種植什麼

印度尼西亞適合種植桂圓(龍眼)

1、因為龍眼的品種比較多,所以我們要進行挑選,盡量選擇栽培性狀優的龍眼品種,比如自露和中秋。以要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以及通透性好的土地,位置要選擇光照好的山坡地,還要通風性好,最好能夠靠近水源的山坡地。

2、桂圓授粉和受粉。主要方法有:蜜蜂和人工授粉;花期遇雨,及時搖樹,防止「花」;花期為乾旱,及時的土壤灌溉和水噴灑,以保護正常的授粉和施肥。

❷ 印度尼西亞的土壤適合什麼蔬菜生長

印尼氣候適宜,是農業大國,作物主要以棕櫚,椰子,橡膠,甘蔗,咖啡,可可為主。還有煙葉,茶,胡椒等

❸ 韭菜在印尼適合種嗎

我覺得韭菜這種植物適應性很強,在印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環境下,應該是很容易生長的,只是不知道印尼本國有沒有韭菜這種植物,如果韭菜在當地屬於外來物種,應該是不能隨意入境的吧!

❹ 月亮菜的學名叫什麼

月亮菜的學名叫「扁豆」。
扁豆原產印度,分布在熱帶、亞熱悉模帶地區,如非洲、印度次大陸睜沖緩與印尼等,中國南北均有種植。生長在生於路邊、房前屋後、溝邊等。扁豆花有紅白兩種,豆莢有綠白判渣、淺綠、粉紅或紫紅等色。
扁豆的食用主要是以嫩莢和嫩豆作蔬菜,但嫩莢和鮮豆含氫氰酸及一些抗營養因子,食前應充分煮熟。扁豆種子為滋補佳品,常作各類粥的原料,還可製成清涼飲料。扁豆的新鮮莖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是家畜的優良飼料,豆秸亦可曬干作飼料。扁豆秸稈可作為牛飼料衣索比亞畫眉草的有效補充飼料。

❺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什麼農業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河流眾多而短小,漁業資源豐富。它也是世界上農業最大的國家。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世界上農業最大的國家,希望能幫到你。

農業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全球咖啡 種植 面積最大——印度尼西亞

印尼咖啡種植面積為全球最大,但由於咖啡生產效率低,導致印尼咖啡產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後,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與出口企業協會總主席伊爾凡表示,印尼咖啡種植面積達130萬公頃,大大多於巴西(65萬公頃)、越南(42萬公頃)等主要種植國,但每公頃產量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頃6—7噸)和越南(每公頃3—4噸)低了很多,極大影響了印尼咖啡產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產潛力十分巨大,如能將每公頃產量提高至2噸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為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印尼農業部農園種植總司專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於難以提高咖啡的生產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樹樹齡較長,農業部提議通過種植新咖啡樹提高產量。印尼主要生產羅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羅布斯塔咖啡較受國內市場歡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國外市場青睞。據印尼農業部統計,印尼全國約有95.5萬公頃種植園仍在生產,其中76萬公頃用以培植羅布斯塔咖啡,19.5萬公頃用於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約92%的咖啡產量來自於個體種植咖啡農戶,僅8%來自於國營農園。印尼共有190萬農戶以種植咖啡為生,2012年產量達74.8萬噸,分別為14.8萬噸阿拉比卡咖啡和60萬噸羅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亞的農業概況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2 大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 對世界植物油市場價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農業歷來在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全國經濟全面發展, 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強, 農產品供應與需求形勢不斷好轉。

1 基本情況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群島國家, 屬於熱帶氣候, 包括石油、礦藏、木材和農產品在內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2006 年, 全國人口為2.22 億, 名列世界第4, 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蘇門答臘這2 個島上; 8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中高收入人群約為3300 萬, 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5%。通用貨幣是盧比。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6 年和2007 年分別達到5.5%和6.1%。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法律體系不完善、基礎設施缺乏、腐敗盛行等。2006 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641 美元;失業率為13%; 人均支出384 美元, 其中53%用於食品消費。

農業一直在國內經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0 年前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目前,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 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總量的45%。由於農場規模較小, 農業生產屬於勞動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2 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 對世界油籽價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主要的農作物和農產品有: 水稻、玉米、棕櫚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膠、以及木薯。

全國現有約4700 個大中型食品加工廠和77200個小型食品加工廠, 食品加工業職工約為300 萬人,產值2005 年為239 億美元; 大中型食品加工廠約佔全國食品加工職工總量的25%, 佔全國食品加工總產值的85%。食品支出約占公民總支出的53%。

2 農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農業政策的基本目標是: 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糧食自給率, 以及穩定國家經濟。為了實現上述目標, 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 政府一直向農民提供多種農用物資(如: 糧食作物種子和肥料) 補貼、澆灌工程信貸等。政府還通過國家糧食後勤局( BULOG) , 對包括大米在內的基本食品實施嚴格控制。國家糧食後勤局負責確定大米等主要糧食的支持價格, 進行干預性收購或銷售, 並且負責大米的進出口、儲備和供應。2003 年1 月,國家糧食後勤局改名為“國家貿易公司”, 接受財政部的監督, 但基本職責不變。

為了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 政府從1998 年開始允許私營企業進口小麥, 從而解除了國家糧食後勤局對小麥進口的控制。目前, 私營企業可以自主進口小麥、大豆、玉米和糖。

3.糧油供需

3.1 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糧食, 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年均水稻種植面積達到近1200 萬頃,佔全部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澆灌設施。

由於水資源管理水平較低、灌溉設施較差、以及生產成本不斷增加, 大米生產增長速度較慢, 長期以來不能滿足消費需求。阻礙大米生產的最大原因, 是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非常小( 人均不足0.5hm2) 。為了鼓勵大米生產, 政府採取了多項 措施 , 例如提供特殊貸款,增加肥料和種子補貼, 擴大種植面積等。

政府通過國家糧食後勤局( Bulog) 儲備約占國內消費總量5%的大米, 向軍隊和偏遠地區的民事人員提供大米口糧, 在全國性災難中提供援助, 並且在必要時從事市場運作以穩定價格。國家糧食後勤局還繼續實施“窮人大米補貼計劃”, 以保證國內每個貧困家庭每個月能夠購買20kg價格為1000 盧比/ 公斤的大米。2007 年, 國家糧食後勤局計劃收購150萬噸國產大米, 收購價格為4000 盧比/ kg, 相當於438 美元/t; 大米進口關稅為450000盧比( 49.3 美元) /t。

過去5 年中, 年均大米產量為3370 萬噸, 進口為180 萬噸, 消費為3600 萬噸。2007 年,水稻收獲面積約為1160 萬公頃, 稻穀單產約為4.5t / hm2, 稻穀產量為5270 萬噸, 大米產量為3400 萬噸, 大米進口為160 萬噸, 國內大米消費為3600 萬噸, 年終大米庫存為240 萬噸。

3.2 小麥與麵粉加工

由於經濟穩定增長和收入不斷提高, 國內小麥消費量不斷增長, 2006 年人均小麥消費量約為17kg。印度尼西亞不種植小麥, 所需小麥全部依靠進口, 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在過去5a中, 小麥進口年均為480 萬噸。2007 / 08 年度, 小麥進口估計為546 萬噸, 國內消費為520 萬噸, 年終庫存為104 萬噸。目前, 小麥進口關稅為零,但是小麥麵粉進口關稅則為5%。

2007 年, 全國小麥麵粉加工能力為20300t / d,加工能力實際利用率約為74%; 小麥麵粉產量為360萬噸, 比上年增長10%; 小麥麵粉進口為73 萬噸, 比上年增長46%; 小麥麵粉消費總量的60%用於生產面條, 30%用於生產麵包和點心, 10%用於家庭。小麥麵粉分為3個等級, 即高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超過12%) 、中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為10%~11%) 和低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為8%~9%) 。高蛋白麵粉約占麵粉總產量的75%, 主要用於生產方便麵和 烘焙 食品。2007 年3 月, 小麥麵粉批發價為93000- 104000 盧比/ 25kg, 即相當於407~455.6 美元/ t。

全國小麥加工業主要由4 家麵粉公司所支配,這4 家公司的年麵粉產量約為300 萬噸, 麵粉提取率為70%~74%。全國最大的麵粉公司是PT Bogasari麵粉公司, 隸屬於該國食品加工業巨頭之一Indofood 集團。PT Bogasari 麵粉公司占據全國小麥麵粉市場的70%, 擁有2 個麵粉加工廠, 分別位於雅加達和泗水。位於雅加達的麵粉加工廠佔地面積達到33hm2, 是世界上最大的麵粉加工廠; 位於泗水的麵粉加工廠佔地面積為13hm2。這2個麵粉加工廠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別為10000t 和5900t。第2 大麵粉公司是PT Berdikari Sari Utama 麵粉公司, 該公司擁有1 家麵粉加工廠, 位於蘇拉威西島, 日均加工能力為2900t, 占據全國小麥麵粉市場的8.5%。另外2 個麵粉公司分別為PT Panganmas Inti persada 麵粉公司和PT Sriboga Raturaya 麵粉公司, 日均加工能力分別為1000t 和1500t, 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

3.3 玉米與飼料

玉米是第2 大糧食作物, 也是最主要的飼料生產原料。全國玉米消費總量的50%用於生產飼料, 其餘用於生產食品。由於政府強調自給, 國內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玉米進口量現已減少50%。進口玉米主要用於生產雞飼料; 玉米進口關稅為5%。過去5 年中, 年均玉米產量為620 萬噸, 進口為110 萬噸, 消費量為730 萬噸; 2007 / 08 年度, 玉米收獲面積約為340 萬公頃, 單產為3.6t / hm2, 產量為690 萬噸, 進口為120 萬噸, 國內消費為795 萬噸( 其中飼用消費為405 萬噸) , 年終庫存為60 萬噸。

家畜業主要由養雞業和養牛業組成。2007 年,禽肉產量約為122 萬噸, 牛肉產量約為43萬噸, 豬肉產量約為18 萬噸, 羊肉產量約為5 萬噸。過去5年中, 牛肉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7%。

全國現有39 家飼料加工公司, 其中6 家特大型公司占據全國飼料總產量的80%。2007 年,混合飼料生產能力為1150 萬噸, 實際產量約為783 萬噸;飼料生產原料包括405 萬噸玉米, 5 萬噸小麥, 以及218 萬噸蛋白粕。全國飼料消費總量的約78%用於養雞, 8%用於養豬, 7%用於養魚, 其餘則用於 飼養 牛和羊。飼料約占禽肉生產成本的60%。

3.4 油籽業

國產油籽主要包括: 棕櫚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 其中棕櫚仁和椰子仁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 年, 棕櫚仁產量為480 萬噸, 出口為11 萬噸;椰子仁產量為150 萬噸, 出口為4 萬噸; 大豆產量為78 萬噸, 進口為160 萬噸; 花生產量為115 萬噸, 進口為17萬噸。

印度尼西亞對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較強勁。國內所有階層的消費者都將豆製品當作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 年實現大豆自給的奮斗目標。由於氣候不適合、生產成本高、種子質量低等原因, 國內大豆產量始終難以提高, 導致政府目標難以實現。國產大豆僅占國內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其餘所需大豆則依靠進口, 其中90%以上來自美國。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近年來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7 年, 棕櫚油產量為1710 萬噸, 出口為1100萬噸, 國內消費為629 萬噸, 年終庫存為110 萬噸。棕櫚油國內消費過去主要用作烹飪油; 由於政府近年來鼓勵發展生物柴油, 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棕櫚油消費量2007 年達到200 萬噸, 分別比2006 年和2005 年增長1 倍和3 倍。棕櫚油出口主要銷往中國、印度、歐盟等。

2007 年, 棕櫚仁油產量為199 萬噸, 國內消費為75 萬噸, 出口為125 萬噸( 主要銷往歐盟、印度、中國等) , 年終庫存為10 萬噸; 椰子油產量為90 萬噸,國內消費量為40 萬噸, 出口為50 萬噸( 主要銷往歐盟、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 , 年終庫存為2萬噸。
印度尼西亞農業發展的特點
印度尼西亞農業發展的最主要特點是比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農業,實現了糧食自給。16世紀末,荷蘭殖民者入侵,並於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實行“強迫種植制度”,迫使農民用最好的土地種植殖民政府指定的農作物,當時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煙草、胡椒等,並規定這類作物的種植面積至少佔耕地總面積的1/5以上,實際上遠高於此數。印度尼西亞成了向歐洲國家提供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基地。1870年,荷蘭實行新殖民政策,廢除上述制度,為外國資本到印度尼西亞經營大種植園提供方便條件,貧窮的農民為種植園提供了廉價勞動力,使外資經營的種植園不斷擴展。殖民地經濟結構破壞了原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嚴重影響糧食生產,國家經濟依附於世界市場。

1945年獨立時,印度尼西亞經濟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生產技術落後,農業發展緩慢。60年代末以來,政府採取引進國外資本和技術,鼓勵國內外私人資本投資,積極開發自然資源和擴大對外貿易等措施,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也促使農業較快發展。在“一五”計劃時期,建設重點是農業、林業和水利;“二五”時期重視民間種植園發展,曾制定一個種植園十年規劃;“三五”時期,一方面大力發展水稻生產,一方面積極發展畜牧業,主要是養雞業,從而使畜牧業的年均增長率由“一五”時期的1.63%增加到5.5%;同時,民間種植園的年均增長率由“一五”時期的0.52%提高到4.5%;此後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擴大稻米自給率,同時力求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

如今,印度尼西亞農業已取得明顯進展,食品已由過去嚴重匱乏變為自給有餘。穀物自給率在90%以上。從前主糧大米大量依靠進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給;由於氣候不宜種植小麥,麵粉尚依賴進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繼續大量出口,換取外匯。畜產品消費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國內肉類消費量從1969年的31.1萬噸上升到1994年的148.3萬噸,增加近4倍;蛋從2.6萬噸增至50.9萬噸,增加19倍;奶從17.7萬噸增至89.5萬噸,增加5倍。由於畜禽生產從80年代起迅猛發展,已從過去嚴重供不應求而做到基本滿足要求。1994年,人均穀物消費225公斤,肉類9公斤,水產品從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攝入熱量2561卡路里,蛋白質攝入量為56克。

猜你喜歡:

1. 農業公司簡介範文

2. 農業創業政策

3. 農業公司概況介紹範文

4. 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大全

5. 農產品電商平台的廣告詞

❻ 關於印尼的疏菜我們沒見過好的蔬菜有哪些

印尼的蔬菜基本上中國都有,做法不一樣罷了。
印尼有個比較獨特的蔬菜是melinjo.在各種各樣的材料都找得到它。特別在sayurasam

http://en.wikipedia.org/wiki/Gnetum_gnemon
印尼人

❼ 印尼盛產哪些蔬菜

中國埋耐有的蔬菜,印尼基本都產,但是像大皮敗蒜等全部都是進口的。
印燃液顫尼的蔬菜價格比較高,在家樂福等超市,白菜約10元人民幣一顆。
過來印尼種菜會是一個好商機。

❽ 有哪些農產品可以出口印尼

1、水果:香蕉、菠蘿、木瓜舉歷、龍眼、芒果、柿子、榴槤等。
2、蔬菜:洋蔥、生薑、大蔥、捲心菜、胡蘿卜、豆類等。
3、穀物、食用油:大米、小麥、棕櫚油、花生油等。印尼是一個農業大國,但由正羨搜於當地氣候和土壤等原因,有一些農產品需要進口。以派廳上是一些適合出口到印尼的農產品。

❾ 雙季茭有什麼特點主要品種有哪些

雙季茭又稱兩熟茭,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但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自然條件下在春季或夏秋栽植後可一年連收兩季,為「兩熟」。第一熟在當年秋分至霜降採收,採收期較單季茭遲,產量稍低,一般畝產700~1000千克,稱秋茭。第二熟在第二年小滿到夏至採收,產量較高,一般畝產1500~2000千克,稱夏茭。利用兩熟茭的自身特性,栽培上可採用適當的促延措施使不同熟性的品種合理搭配,分開種植,變一年夏、秋「兩熟」為春、夏、秋、冬「四熟」,以達到四季採收的目的。

雙季茭按其孕茭所需的溫度不同和夏、秋兩季的產量差異,又可分為夏茭為主型品種和夏秋兼用型品種。夏茭為主型品種的孕茭適溫為15~20℃,以採收夏茭為主,生長勢強,分櫱力弱,夏茭早熟,秋茭遲熟,一般在夏末秋初栽植。夏秋兼用型品種的孕茭適溫為20~25℃。夏、秋茭並重,一般春栽,秋季採收秋茭,翌年夏季採收夏茭,秋茭早熟,夏茭遲熟。通常夏茭為主型品種的種株取自夏茭田,夏秋兼用型品種的種株取自秋茭田。

『小蠟台』

江蘇蘇州地方品種。表現為早熟,適宜夏秋栽。夏茭株高1.3~1.5米,倒3葉長90厘米左右,寬2.5厘米,淺青綠色,長披針型。秋茭株高220~240厘米。疏櫱型分櫱力強,分株多,肉茭單重70~80克。茭肉由4節組成,肉白色,皮光滑,茭肉頂端象點燃後的蠟燭形狀,故名「蠟台」。

『黃岩雙季茭白』

浙江黃岩蔬菜辦從寧波地方品種「四九茭」中定向系統選育而成,是目前茭白設施栽培中面積最大的品種,屬夏茭為主型品種。保護地早熟栽培,在台州地區夏茭上市期為3月上旬至5月上旬,露地栽培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上市。茭肉長20厘米左右,粗4厘米左右,肉茭單重70克以上,肉質白凈細嫩,表皮光滑,商品性好,纖維含量少,食味佳。秋茭結茭節位較高,茭肉細長,品質好,商品性一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上市。

龍茭2號

『崇茭1號』

杭州市餘杭區崇賢街道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等單位從當地『梭子茭』變異株系中選育而成。秋茭平均畝產1500千克,夏茭平均畝產3000千克左右。該品種分櫱力強,夏茭5月中下旬採收,秋茭10月底至12月中旬採收。秋茭平均株高1.9米,夏茭平均株高1.8米。秋茭肉茭單重123克、長23.3厘米、粗4.4厘米。茭體膨大以4節居多,隱芽白色,表皮白色光滑,肉質細嫩,商品性佳。耐低溫性好。

『青練茭1號』

上海青浦區練塘鎮地方品種。茭肉體型狹長,口感香糯。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秋茭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上市,畝產1250~1500千克。夏茭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上市,畝產1500~1750千克。

『鄂茭2號』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從江蘇『中介茭』變異單株中選育而成。表現為株高夏茭1.8~1.9米、秋茭2.4~2.6米。夏茭中熟,6月上旬上市,秋茭極早熟,9月中旬上市。肉質莖竹筍形,肉茭單重90~120克,表皮潔白光滑,商品性好。適宜湖北省茭白產區種植。

『印尼雙季茭白』

湖北鄂州市蔬菜辦引進的雙季茭白品種,具有茭肉潔白柔嫩,株型緊湊,根系發達,耐肥抗倒等優點,且栽培簡易,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下旬開始採收,秋季8月下旬上市,每年可採收6~8次,採收期長達半年以上。全年畝產3000千克左右。

『廣益茭』

無錫市郊的地方品種。植株較矮,葉色濃綠。秋茭株高1.8~1.9米,夏茭1.7~1.8米。株型較緊湊,密櫱型,分櫱能力強。地下根狀莖的長勢較弱,故分株較少,一般僅有50%~60%的墩頭產生分株,分株分布在離墩頭20~30厘米的范圍內,3~5株成一撮,因而夏茭的產量較低,畝產1200~1250千克。秋茭畝產1250~1500千克。秋茭收獲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茭在5月末至7月中旬。秋茭茭肉長25厘米左右,肉茭單重75克,夏茭長20厘米左右,肉茭單重60克。品質較好。

『劉潭茭』

無錫市郊的地方品種。植株高大,葉色較淡。秋茭株高2.2米左右,夏茭2米左右。株形較鬆散,密櫱型,分櫱能力中等。地下根狀莖的長勢較強,分株多,一般夏茭畝產1300~1500千克,秋茭畝產1200~1250千克。秋茭收獲期在9月上旬至10月初,夏茭在6月初至6月底。秋茭茭肉長30厘米,肉茭單重80克;夏茭長26厘米,肉茭單重70克。

『早夏茭』

無錫市蔬菜研究所與廣益鄉、南站鄉共同從『廣益茭』中選出的一個新品種。株形緊湊,秋茭株高1.8米左右,夏茭1.6米左右,葉片劍形挺立,葉色深綠。密櫱型,分櫱能力強,地下根狀莖長勢弱。秋茭畝產1200~1300千克,夏茭畝產1300~1500千克。秋茭收獲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夏茭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秋茭茭肉長25厘米,肉茭單重80克;夏茭長22厘米,肉茭單重70克。品質較好。

❿ 那些蔬菜是印第安人最先種植的

印第安人最先種植的蔬菜有玉米,茄子,西紅柿,洋蔥等。

閱讀全文

與在印尼種植什麼蔬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火車怎麼起火的 瀏覽:617
英國留學生冬季去哪裡玩 瀏覽:182
在印度賣牛肉會怎麼樣 瀏覽:837
1美金更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653
想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900
越南的紅河發源中國的什麼地方 瀏覽:651
中國第一的小麥產地在哪裡 瀏覽:351
英國杜倫什麼時候入學 瀏覽:927
越南話怎麼發音快 瀏覽:261
中國電信手機卡怎麼開通流量 瀏覽:817
義大利語33怎麼說 瀏覽:577
印度有個王後叫什麼 瀏覽:414
義大利什麼面膜最好 瀏覽:193
英國如何積累原始資本 瀏覽:908
英國兌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284
英國pg是什麼學位 瀏覽:859
印尼黃檀多少錢一克 瀏覽:842
印尼有什麼葯可以治療咽炎 瀏覽:908
伊朗為什麼生孩子少 瀏覽:292
伊朗旅遊眾信怎麼樣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