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尼西亞人穿什麼服裝
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重大節慶、外事活動和社交活動的官員必須穿國服。印尼的國服是根據爪哇地區傳統服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裝特點制定而成的。
男士頭戴黑色無檐北芝(peci)帽,上身穿巴迪(batik)長袖上衣或西裝,下身穿西褲,腳穿皮鞋。女士梳發髻插頭飾,上身穿格巴雅(kebaya)長袖襯衫,肩披長披肩,下身穿紗籠(sarung),腳穿高跟涼鞋。
除新幾內亞島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並將維達人排擠到深山內地。現代蘇門答臘的巴達克族、加里曼丹的達雅族和蘇拉威西的托拉查族都是原始馬來人的後裔。
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又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B. 印尼女人為什麼包頭巾
印尼女人因為信仰而包頭巾。
印尼女人大都包頭巾是因為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仰真主,真主為每一個信奉主的穆斯林規定了所有的合法與非法,允許與禁止,而穆斯林女性在規定中,她除了手和眼睛外,其餘都是羞體,不能夠外露,所以就用頭巾包裹著。
印度尼西亞女子著裝樸素、大方,她們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耳環、手鐲、別針等。女士在辦公室上班時,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在社交場合,女士一般是裙裝,配絲綢披肩。
印度尼西亞宗教風俗
風俗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飢賀搏裝。
禁食豬肉、禁酒;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
宗教
印尼約8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爛祥人信奉天主教,其餘的人信奉印度教拍大、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C. 印度尼西亞人為什麼要帶頭巾
佩戴頭巾並不是印尼自古以來的傳統,這是外來的阿拉伯伊斯蘭宗教文化。伊斯蘭宗教教義規定,女人們只能讓家裡人(更嚴格只能是丈夫)看到自己的頭發,婚後的婦女尤其要如此。在外面一定要帶頭巾。
國服和禮服
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重大節慶、外事活動和社交活動的官員必須穿國服。印尼的國服是根據爪哇地區傳統服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裝特點制定而成的。
男士頭戴黑色無檐北芝(peci)帽,上身穿巴迪(batik)長袖上衣或西裝,下身穿西褲,腳穿皮鞋。女士梳發髻插頭飾,上身穿格巴雅(kebaya)長袖襯衫,肩披長披肩,下身穿紗籠(sarung),腳穿高跟涼鞋。
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約99%的居民為蒙古人種(即黃種人),非常少數是棕種人,一般分布在該國的最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接壤的地方)。
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所使用的語言可追朔至發源於台灣的原始南島語系,另一個較大族群為美拉尼西亞人,居住於印度尼西亞東部。
爪哇族為最大族群,佔印度尼西亞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優勢地位,巽他族、馬都拉族及馬來族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亞華人則是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族群,僅占約3-4%的人口,但國家大多數商業及財富都由印度尼西亞華人掌控,但此情況也造成許多負面觀感,並發生排華運動。
印度尼西亞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體現在強烈的地區身分上。社會整體尚屬和諧,惟社會、宗教及族群上的緊張曾引起暴力行為。
D. 巴厘島G20最亮眼的印尼國服長什麼樣其中運用了哪些元素
說到印尼國服,我覺得在任何國家的國服里都可以算得上是亮眼的存在。不過,國服也不能隨意。一般情況下,只要國服中的服飾元素不太過搶眼,是很難受到各國關注的。因為它一旦涉及到國家的象徵意義、國粹等都是很難被重視的。所以印度尼西亞的國服設計往往就不會讓人感到太過驚艷。不過你可能沒有聽過印尼也有一套新國服!這是我參加工作後第一次看到國家服裝設計了。
說完服裝設計,我們再來看看服飾的材質。設計師使用的布料都是來自於傳統的印尼面料。設計師還特別使用了高光澤,以及低密度的棉布製成,使衣服看上去更加有質感,更具有印尼特色。其實印尼服裝的材質使用的一般都是一些天然材料,比如棉、麻等;但這一次的國服面料使用的則是更為現代的混紡面料。混紡面料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服裝原有的特色與特點,同時讓人感覺到更有現代感與時尚感。
E. 印尼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飲食
印尼禁食豬肉、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民眾吃飯用右手抓食,宴會上則使用刀、叉。
二、服飾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通常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
三、禮儀
在公共場合,提倡女士優先。男士遇到女士通常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
(5)印尼的國服是什麼擴展閱讀
入境印尼須知:
外國遊客入境時須填寫海關申報表申報攜帶的物品,除外交人員外,遊客的隨身及托運行李必須通過海關的X光機檢查。根據印尼海關和檢疫的規定,外國遊客隨身攜帶的免稅個人用品,總價值不超過500美元/人,每位成人享受200支香煙或25支雪茄或100克煙葉、1升含酒精飲料的免稅待遇。
入境攜帶超過1億印尼盾現金、動植物及其製品、影片、錄像帶、唱片等需申報。如被查獲未申報將被視為違反規定,當事人將被依法處以罰款或物品沒收。毒品、槍械、利器、子彈、炸葯、色情書刊等禁止攜帶入境。
F. 印度尼西亞人講什麼語言
印度尼西亞人的官方語言是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語,為由通用於廖內群島、柔佛和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語為基礎所發展的語言,基本詞彙與語法結構和馬來語相同。學校內廣泛教授印度尼西亞語,因此幾乎所有印度尼西亞人皆能說印度尼西亞語,在商業、政治、國家媒體、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
印度尼西亞語的概念由國家主義者於1920年代提倡,於獨立宣言中明訂為官方語言並定名為Bahasa Indonesia。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至少都能使用數百種方言及地區語言中的一種,且通常為母語。由於爪哇族為最大族群,因此爪哇語為最廣泛使用的方言。
(6)印尼的國服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人的主要文化傳統:
宗教
印度尼西亞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亞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共產黨(在印度尼西亞,共產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雖然印度尼西亞憲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僅承認6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
國服和禮服
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重大節慶、外事活動和社交活動的官員必須穿國服。印尼的國服是根據爪哇地區傳統服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裝特點制定而成的。男士頭戴黑色無檐北芝(peci)帽,上身穿巴迪(batik)長袖上衣或西裝,下身穿西褲,腳穿皮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人
G. 北加浪岸是印尼著名的峇迪布生產地,你對這種布料了解多少
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北岸商港。臨爪哇海,有鐵路、公路東通三寶壟,西去直葛、井裡汶等地。人口13.3萬(1980)。北加浪岸物產豐富,有製糖、紡織、卷煙、羽毛球等工廠,出口蔗糖、橡膠、茶葉等。 北加浪岸(Pekalongan)是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島北岸的一個有古老歷史的海港城市。它是該省的一個獨立自治市。這座城市是爪哇中部最重要的港口,以蠟染而聞名。自2014年12月起,北加浪岸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創意城市網路的成員。北加浪岸是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創意城市網路的印尼城市和東南亞第一個城市。
藝人們通過手工繪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細,且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頗具藝術價值。但因耗時費力,一般價格較貴。也有機制巴迪布,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經濟實惠,但藝術價值遜於手工製品。
巴迪布不僅深受印尼人民喜愛,而且早已世界聞名。印尼國服--長袖男襯衣和女士紗籠就是由巴迪布製作而成,適合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穿著。
在中國印尼街,你不僅能看到巴迪布製成的服裝,還可以看到巴迪布製成的桌布、窗簾、手提袋、圖畫或帽子等,是印尼的特色產品。
H. 印尼的習俗與禁忌,詳細些
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歷史上受中國、印度、中東、西方國家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島嶼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中國企業和人員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種民風民俗,做到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的禮儀標准開展社會交往活動。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根據印尼政府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華人在印尼商貿和工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語言: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約8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餘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習俗禮儀
【服飾禮儀】印尼人在衣著上總體比較保守,在公開場合人們服裝普遍十分得體。男性在辦公時通常穿著統一工裝或穿長褲、白襯衫並打領帶。長袖蠟染衫(當地稱「巴迪衫」)為印尼國服,在多數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婦女在辦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並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如果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比較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島,進入寺廟要在腰間束腰帶。
【儀態禮儀】在印尼,當人們坐下來時,兩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這樣做,要把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在巴厘島,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將嘴遮住,否則是不禮貌;不要嘲笑別人的錯誤,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動作,否則會傷害他們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時吃東西,也不要用左手與人握手、觸摸別人;與人談話或進入別人家,都要摘下太陽鏡。
【相見禮儀】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作正式介紹時,對稱謂要多加註意,多數中間階層的印尼人有兩個名字,而許多下層人民只有一個。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長的姓和名,通常只選用一個短名和首字母縮寫名。在稱呼人時,只能使用他們的第一個姓,不能使用第二個。
【餐飲禮儀】印尼人飲食習慣上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魚、蝦、牛肉等,伊斯蘭教徒忌食豬肉。印尼人習慣吃西餐。由於受當地華人的影響,他們普遍喜歡中餐。除在官方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習慣用右手抓飯。他們在用餐時,有邊吃邊喝涼開水的習慣,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務禮儀】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歡平和的聲調、不擺架子的姿態和尋求一致的良好願望,與他們談判應態度謙遜些並放低聲音。拜訪印尼商人時最好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對別人送的禮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當面打開包裝。印尼商人喜歡宴請,作為客人,在回國前應以相同標准回報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那會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行為;忌諱老鼠和烏龜;與印尼人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I. 什麼叫國服
國服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及民族的象徵,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窗口,體現一個國家的審美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