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護照入境印尼免簽證的港口
中國護照免簽證入境印尼的港口有四個,都在廖內群島其中的兩個島嶼,即巴淡島(Pulau Batam)和民丹島(Pulau Bintan),如下:
廖內群島民丹島斯里民丹普拉渡輪碼頭(Sri Bintan Pura Ferry Terminal)
廖內群島巴淡島巴丹中心國際渡輪碼頭(Batam Center International Ferry Terminal)
廖內群島巴淡島瑟古邦國際渡輪碼頭(Sekupang International Ferry Terminal)
廖內群島民丹島丹絨烏班渡輪碼頭(Tanjung Uban Ferry Terminal)
❷ 在南亞打算開的那條運河是什麼有詳細資料嗎
泰國克拉運河
中國撇開馬六甲開鑿泰運河將震動南亞
2003-07-03 09:57:45 《經濟》月刊
南方網訊 中國石油裏海折戟,使得馬六甲海峽對於中國石油戰略顯得尤為重要,這也促使一度擱置的泰國克拉運河方案重新進入決策層視野。
世事難料
5月上旬,一度被認為勝算在握的裏海北部油田股權認購在最後關頭失敗,不僅使中海油與中石化長達兩年多的准備工作付諸東流,更是繼去年底,中石油收購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退標和中俄石油管道改線風波之後,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遭受的又一記重創。
一位石油專家認為,失意裏海使得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中東仍將是我國原油進口最主要的基地,也使得對石油海運安全的考慮,需要重新強調。
但這或許會成為泰國克拉運河項目的一個契機。一位石油專家透露,一度擱置的克拉運河方案有可能重新納入決策層考慮范疇。
馬六甲隱憂
據統計,2002年中國進口石油近8000萬噸,占石油消費的比例已上升為32%。據專家預測,即使國內石油需求按下限估計,石油產量按上限估計,2010年時我國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將在1億噸以上,而且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會越來越大。
業內認為,當一國的石油進口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進口量超過1億噸以後,就要考慮採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保證石油供應安全。
而中國從中東和非洲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這些進口石油的運輸都必須經過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馬六甲海峽。
但馬六甲海峽卻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眼下的隱患就有兩個,一是海盜活動十分猖獗,對通行船舶構成嚴重威脅;二是海峽的交通秩序比較混亂,穿越海峽的客貨運輸以及隨意性極大的漁船已嚴重影響船舶航行安全。
從戰略風險的角度考慮,中國對於馬六甲海峽「過分依賴」就更值得擔憂了。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馬六甲海峽是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國已經取得了新加坡海、空軍基地的部分使用權,並援建馬六甲沿岸的一些軍事設施。
印度通過在孟加拉灣所擁有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在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入口處修建了海軍基地,並部署重兵扼守海峽西口,希望能夠控制整個印度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制定的石油戰略,就不能不考慮規避馬六甲海峽現實及可能出現的風險。據參加過石油戰略制定工作的官員透露,中國21世紀石油戰略的重點之一,就是圍繞中國石油進口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展開戰略布局。
撇開馬六甲
馬六甲海峽的安全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在關心。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地區每年需進口的近4.5億噸原油,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巴西以及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礦產品運往東南亞市場,也要走馬六甲海峽,其安全與暢通對上述國家與地區同樣意義重大。
由於馬六甲海峽長約1100公里,船舶繞行距離較長,加上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尋找各種替代性的運輸方式及運輸通道成為遠東多個國家關注的熱點。截至目前,有關方面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三個:泰國南部沿海"海陸聯運陸橋"、泛亞洲石油大陸橋和開鑿克拉地峽運河。
中國有關部門曾組織能源研究所與綜合運輸研究所對上述方案進行了聯合研究。據參加過研究的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興珊博士介紹,這幾個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二個方案只能解決4000萬噸左右原油的運輸問題,這與遠東國家需從中東進口4億噸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當有限。並且第二方案也不具備經濟競爭優勢。
第三方案--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亞洲的「巴拿馬運河」--一直是「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從運輸成本考慮,大型油輪明顯的經濟優勢,決定了石油遠距離運輸利用海運的必然性。但該工程巨大的投資額,以及對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使得各方一直舉棋不定。
在泰國,克拉運河計劃已討論超過100年。泰國政府對此項目相當熱心,多次進行論證。但是由於投資過大,單憑泰國自身力量難以承擔,泰國一直在爭取其他國家合作共建。
2003年初,泰國政府授權一家香港公司負責進行可行性研究。該香港公司預計,工程費用將高達250億美元。另有2002年的一項研究認為,開鑿工程應在2005年正式開始,整個工程可提供3萬人就業,用10年時間完工。
根據相關研究,運河開通之後,航程至少縮短700英里,可節省2-5天航行時間,大型油輪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18萬英鎊左右。
泰國參議院委員會主席布拉基特說,政府已經成立了12個委員會,包括日本、中國和馬來西亞內在多個國家已經表示願意資助研究其可行性。
「東盟+ 3」新格局
如果克拉地峽運河計劃實現,肯定會是21世紀最龐大的工程之一,不但歐亞貿易路線將因此改變,也為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及安全戰略帶來巨大變化。
日本是克拉地峽運河的另一個熱心者。朱興珊介紹,日本多次主動提出各種避開馬六甲的建議,並希望得到中國的積極回應。
日本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田邊敏憲說,中國未來從中近東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其規模將與日本從中近東進口的規模相匹敵。他認為,在能源問題上,"東盟+3(日中韓)"必須要友好地開展合作。
田邊還認為,歐洲之所以能夠建立歐盟,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建立了煤鋼共同體。日中兩國,視情況可以加上韓國甚至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應該建立一個能源共同體。
日方有專家提出,可以考慮圍繞泰國克拉地峽運河的施工,以及將來的經營管理,將周邊地區作為東亞能源儲備流通基地,以「東盟+3」的方式共同經營。
而中國之所以始終對這個工程猶豫不決,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慮到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太大。一位石油專家表示,中國與泰國、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峽運河工程,這在技術上、財政上並無多大困難,一旦實現也可減少受制於人的風險,經濟上對中國、泰國都有好處,但必將對新加坡的航運業大大不利。
這位石油專家認為,SARS肆虐期間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讓很多中國人大感意外;再加上北裏海石油項目失敗,中國有可能重新考慮自己在東南亞的利益。朱興珊也認為,單從克拉地峽運河本身看,該項目對中國石油安全是有好處的。如果項目變為現實,中國可能選擇參股的方式進入這一新的戰略通道的建設。但由於投資數額巨大,加上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對於項目何時會進入實際操作層面,他表示不好預測。
不會放棄裏海
即使克拉運河開工,裏海對中國石油戰略仍屬至關重要的地區。石油經濟和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劉克雨說,裏海是任何一個大石油公司都肯定會尋找機會的地區。中國三大石油公司近年幾次出手海外市場被看作是代表中國政府的石油戰略考慮。為了擺脫對中東地區的依賴,中國石油進口源開發的重點開始轉向俄羅斯及中亞地區。這一戰略意圖不會輕易放棄。
日前中國與哈薩克簽訂的輸油管道協議,總投資額將達30億至35億美元,建成後每年將可輸送1000萬噸至2000萬噸的原油至中國。這項協議與已經簽訂的中俄管道的協議合起來,可以解決相等於中國現時原油需求量的16%,大大減低內地對中東原油的依賴性。
此外,中國石化旗下的勝利油田6月4日與亞塞拜然石油公司Socar簽署一項價值1.4億美元的合約,將共同重整一處陸上油田。中海油總會計師邱子磊也表示,中海油還會在裏海繼續尋找收購機會。
朱興珊說,三大公司失意裏海的教訓需要總結,「走出去」戰略仍應堅持,可能有一天我們會在裏海以更優惠的條件買到股份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
「撇開馬六甲」三大方案
1、泰國在其南部沿海與日本合資興建「海陸聯運陸橋」,該項目由一套包括鐵路、公路、原油輸送管線組成的綜合性運輸系統,連接處於泰國地峽沿岸的深海港口和工業場區。通過管道輸送,可以減少海上航行距離1000多公里。
2、日本三菱集團制定了一個計劃,修建一條8000公里長的泛亞洲石油大陸橋,經土耳其、烏茲別克、哈薩克,橫貫中國北方,由海底隧道直抵日本,估計投資280億美元。
3、在泰國南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橫跨泰國的運河,全長100公里,寬400米,水深25米,雙向航道,適合遠洋大船進出。船舶今後無須經馬六甲海峽,由南中國海經暹邏灣,再經運河穿過安達曼海,直出印度洋。
朱興珊談失意裏海的教訓
首先是石油交易不要排斥綜合手段。英國《金融時報》評論中海油收購受挫,第一句就說,「對大石油公司而言,摻雜政治敏感的商業交易總是與地盤之爭相伴隨。」為獲取石油利潤和保障石油供應,各國幾乎動用了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一切手段,某些地區甚至出現行賄和暗殺。如果我們的石油企業把困難估計的充分一點,並盡早向政府匯報,通過政府把工作做在前頭,很可能就不會失敗,因為優先權交易要服從於哈薩克政府的批准。
其次,要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這次阻止收購的殼牌、埃尼、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頭,與中國公司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中國企業最大的優勢是需求旺盛的國內市場,這對他們充滿吸引力。但要把潛在的市場優勢變成真正的競爭優勢,還需要與具體項目掛鉤。中海油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上游油田,獲得合資實體25%的股權,還享有勘探參與權,是建立在中國LNG(液化天然氣)市場籌碼之上的。如果我們把裏海項目與通往中國的管道聯系起來,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形。
第三,統一協調,形成合力。目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尋找項目時還出現盲目競爭現象。三大公司「走出去」的機構也互不相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有中國國際勘探開發公司負責如蘇丹、哈薩克等地的業務,中國石油股份公司也有國際勘探開發公司開展其他地區業務,如收購赫斯公司在印尼的區塊;中國石化集團的海外勘探開發業務是歸集團公司負責,中海油是股份公司負責。這樣就更加顯得雜亂和分散,如何與西方跨國公司去競爭?建議國家要加大對我國石油走出去的研究、指導和協調力度,在現有的機構框架下起碼要做到在同一個項目上一個聲音對外。
❸ 印尼的港口Tg Pemancingan, kalsel
LZ是做海運或是做礦的吧?KALSEL是指印尼南加里曼丹省。TG PEMANCINGAN不是大港口,估計是私人建造的碼頭。建議LZ向對方要經緯度坐標。這種小碼頭一般是不靠大船的,大船停在海上的錨地,裝載是通過由駁船轉運的。
❹ 印尼民丹(BinDan)島有幾個港口
民丹島碼頭最少有兩個,如果你要去民丹島的,可以乘坐Bintan Resort Ferries的船到BBT碼頭,在民丹島的北邊,而如果你是背包客想去民丹島更本地化的地區那麼你要坐船去Tanjung Pinang 中文名字叫做丹絨檳榔,去民丹島北部的BBT坐船僅僅需要50分鍾,而要去TanjungPinang 准備坐2個小時的船吧,船期表你可以輸入Singapore to Tanjung Pinang by boat用google來查,然後買票可以在網上買。
坐到BBT的船票往返價格是58元新幣行程50多分鍾,網上所說的45分鍾只是理論時間,而到丹絨檳榔(Tanjung Pinang)國際港口的行程大概是2個小時,往返船票是35元新幣。
我是坐船到BBT 港口,定的酒店是在丹絨檳榔(Tanjung Pinang), 打車費用花了50新幣。不過還好,我是轉遍了民丹島。打車從BBT到丹絨檳榔(Tanjung Pinang)需要兩個多小時,值了。
丹絨檳榔(Tanjung Pinang)只是其中的一個港口,真正玩的的港口是BBT, BBT港口是度假村聖地,首府是市中心,和中國的小縣城差不多。大家所謂的新加坡的後花園,就是指在BBT碼頭下船。
再次重復:民丹島至少有兩個碼頭,班達本單特拉尼渡輪碼頭(Bandar Bentan Telani Fetty terminal)大約要55分鍾,往返票價58新幣;到丹戎檳榔(Sri Bintan Pura Ferry Terminal)碼頭大概要兩個小時,往返票價35新幣,碼頭建設費用2 新幣,離開時繳費。
丹戎檳榔絕對是原生態的地方,建議驢友去玩兒,物價超低,購物中心,本地市場,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最好的酒店好像也沒有星,套間的費用人民幣100元搞定,滿山遍野的熱帶水果隨便吃,野生的菠蘿蜜、榴槤、木瓜、潘石榴讓你大飽眼福。租車很便宜,豐田小越野。
❺ 怎樣查找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嘯和地震的詳數據
10月26日電 據法新社最新消息,印尼官員稱,印尼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升至108人,數百人失蹤。
此前報道稱,印度尼西亞國家災害管理部門表示,當地時間25日,蘇門答臘島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印尼一個群島上有10個村莊遭海嘯沖擊。
在蘇門答臘島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島南巴蓋(South Pagai)島,海嘯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莊600米之內;而北巴蓋島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頂。大浪還對救援人員及時趕赴災區造成了阻礙。
印尼地處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數千次。
世界海嘯知多少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在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形成圓圈,並不斷擴大,傳播到很遠的地方,猶如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浪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不受多大阻礙,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浪都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海嘯掀起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捲起的海濤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仍然所向披靡,造成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損毀。
據稱,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東方後,打算走海路返回希臘,他帶領著軍隊抵達海岸時,才發現他的馬其頓艦隊已被一場神秘的海浪吞沒。現代地球史學家認為,這是由於近海海底發生地震,引發海嘯,捲走了他的艦隊。公元前15世紀,地中海地區也曾發生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摧毀了整個愛琴海地區的克里特文明。
世界上最早的海嘯報道則是在1883年8月27日,喀拉卡托火山爆發,引發斯里蘭卡海域發生海下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嘯一直波及到印尼。這次海嘯引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地區高達15-42米高的海浪,3.6萬人遇難。這次海嘯引發巨大災難,將大小帆船拋在岸上數公里遠。 兩百年來,引發上千人死亡的海嘯有:1908年12月28日義大利墨西拿地震引發海嘯,震級7.5級。在近海掀浪高達12米的巨大海嘯,地震發生在當天凌晨5點,海嘯中死難8千人,這是歐洲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災難性地震,也是20世紀迄今為止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海嘯。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近海地震引發海嘯,震級8.9級,是歷史上震級最強的一次地震,引發海嘯浪高29米,死亡3千人。1959年10月30日,墨西哥海嘯引發山體滑坡,死亡人數5千人。1941年,在安達曼中南部島嶼發生的地震使當地一座三層樓監獄被夷為平地,使距離震中數千公里外的斯里蘭卡城市科倫坡城所有建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高樓開始搖晃,門窗被颶風吹垮,室內的傢具傾倒。在室外明顯感受到地面在震顫。這是自1899年以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海嘯。這次海嘯一直波及到印度加爾格達。1960年5月21號到27號,智利沿海地區發生二十世紀震級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其中最大震級為8.4級,引起的海嘯最大波高達25米。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這次海嘯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築物成為瓦礫堆,沿岸100多座防波堤壩被沖毀,2000餘艘船隻被毀,損失5.5億美元,造成1萬人喪生。智利沿海的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不僅在智利沿海肆虐,22小時後,還波及到日本,波高仍然達6-7米;智利海嘯以每小時600-700公里的速度掃過太平洋,使日本沿海1千多所住宅被沖走,2萬畝良田被淹沒,15萬人無家可歸。1964年阿拉斯加一帶海域發生了里氏9.2 級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襲擊了大半個阿拉斯加。1976年8月16日,菲律賓莫羅灣海嘯,導致8千人死亡。 1998年7月17號,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底地震引發49米巨浪,2千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2004年12月26 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截至2005年1月9日,導致近20萬人死亡,這是世界近200 多年來死傷最為慘重的海嘯災難。
海嘯的成因
地震活動
地震活動是海嘯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減弱時都會發生海嘯。在地震發生時,海底板變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減弱時, 地殼板塊之間相互滑動,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發了大量海水的置換和轉移。
世界上大多數海嘯都是由於海下發生地震,而引起巨浪。能引發海嘯的地震,首先是發生在海里的大地震,而且必須是具有垂直運動的逆沖構造型地震。它的特點是斷層面上部地殼向上移動,下部下降,以垂直運動為主。上部在抬升過程中把海水向上抬,同時又在逆沖方向推動海水作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海嘯。強烈的地震往往引起海底結構變化。地震過程中,地殼運動打亂海下地質結構的變化,海浪以每小時600-800 公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沖擊,相當於飛機的飛行速度。抵達淺海地帶,海浪逐漸平緩下來,但餘波足以使沿岸陷入災難。
海嘯的形成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
海底山崩
海底山崩也能導致海嘯。海底山崩常發生在地震期間或在海底火山爆發時。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澱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移動,引發海嘯。
宇宙的影響
在海洋中,宇宙的影響是最不經常引起海嘯的因素。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頭,除非扔進大量的石頭,否則不會引起海嘯。當石塊沖擊水時,從落水點處向外會引起陣陣微波。在宇宙的影響中,這些微波也會導致大規模的海嘯,當海水接近岸邊時海嘯增強。
人類如何預防海嘯
海嘯屬於自然災害,人類要避免幾乎很難,但若能准確預測,就可及早逃生,遠離災害現場。當然,這要取決於人們對海嘯的預測能力、技術水平和公眾對海嘯危害性的認知能力。
測定的數據若欠准確,那麼必然導致誤報。誤報往往也會帶來災難,並且有時候讓人們遭受更大的損失。近年來,由於技術越來越先進,海嘯警報系統也日趨完善,可信性越來越高,但預報並非時時准確。它只能根據一些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其數據本身十分復雜。預測遙遠的地質結構變化往往很難。
自從1946年夏威夷發生海嘯後,美國就在1948年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該系統不斷監測海底地質結構的變化,將數據發給預警中心。1953年,美國已將預警系統延伸至加州、俄勒岡和華盛頓州,但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仍然在夏威夷。此後,國際太平洋海嘯合作組織成立。世界上共有22個國家加入了聯合國海嘯預警組織。非成員國和地區也可享受到海嘯預警研究帶來的成果。太平洋海嘯預警機構就一直在不斷的收集海嘯數據,測定海底地震位置,發布警告信號,劃定災害范圍等等。
隨後,前蘇聯、日本、美國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先後創辦了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美國還創辦了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中心。一個由環太平洋海嘯預警國家組成的預警網漸漸形成。由於有了海嘯預警系統,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海嘯,預警系統都能預測並大大的減輕了災害范圍。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和日本在深海布設了觀測儀,探測海底地震的發生和水位的變化,隨後中國加入了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
如何逃避海嘯呢?
一旦發生海嘯,居住在低處的人們一定要往高處跑,否則你跑的速度再快也難逃生。若輪船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海嘯,那麼就另當別論。你需要以最快速度往深海里去。這是因為,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海域越深,波浪就越弱。反之,海嘯的能量會在淺海積聚起來,形成一堵幾十米高的水牆,沿岸無論有多麼堅固的防波堤也難以抵擋巨大的波濤。因此,專家認為,「一般船隻若要逃避海嘯,不應往港口裡跑,而是往深海里去,跑得越遠,危險就越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災難來臨時,一定要聽從指揮,不要盲從,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❻ LUBUK GAUNG是印度尼西亞港口,他的中文名是什麼
是這個名字 【拉呱港】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WIKA)牽頭的印尼國有企業聯合體,當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了雅萬高鐵合資協議。
雅萬高鐵將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的時間將縮短為約40分鍾。
❼ 怎樣深度遊玩周邊東南亞(印尼篇),新加坡旅遊攻略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東南亞旅遊線路東南亞旅遊景點推薦:旅遊勝地國家名稱: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旅遊景點推薦:魚尾獅公園、摩天觀景輪、牛車水、天福宮、聖淘沙、新加坡萬禮動物園等泰國主要旅遊景點推薦:曼谷、普吉、清邁和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馬來西亞旅遊景點推薦:吉隆坡、雲頂、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熱浪島、邦咯島等。菲律賓旅遊景點推薦:長灘、宿霧、馬尼拉、巴拉望等。印尼旅遊景點推薦: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東南亞旅遊景點推薦:魚尾獅公園、聖淘沙、曼谷、普吉、吉隆坡、長灘、宿霧、馬尼拉、巴厘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