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婆羅浮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佛教建築群遺跡,它因何建造
位於印度尼西亞日惹市(Jogyakarta)的婆羅浮屠(Borobur Temple)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遺跡,代表了佛教理論的多重境界。
境界2:色界。過渡境界,人類從世俗中解脫。代表色界的四層方形塔身包括石刻浮雕迴廊和安置了佛像的壁龕。塔身共有328尊佛像,塔身的欄桿上也有大量華麗的裝飾浮雕。
B. 印度和佛教的發源地在哪裡
佛教教祖——本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能者。誕生於公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羅衛小國。國王凈飯王的兒子,王後名摩訶摩耶為母。釋迦牟尼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屍體火化後分埋八個地區、國家並建塔紀念,佛教徒承認自己信的主子沒復活。
母摩耶夫人在太子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去世,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成人。太子天資聰穎,並且相貌英偉。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雖然太子的貴族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面對人類的生老病死的苦難以及社會上殘酷無情,人生的無常,於是產生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終於在19歲那年的二月初八,放棄太子身份與家庭,拋妻棄子、夜出宮門離家出走出家修道了。後世佛教徒尊奉他為佛教教主,並且尊稱他「世尊」、「如來佛」、「釋迦牟尼」、「佛祖」等稱呼。
事實印度早就有「佛」之稱謂,釋迦牟尼還是兒童時,有次跟著「燃燈佛」出門,看見地上泥濘不堪,就脫下衣服蓋在地上,請師父踩在上面行走。「燃燈佛」看這孩子「孺子可教」,就說:「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當時「成佛修身」這種思想社會上已形成思潮,只是沒有一個人敢於出頭露面。釋迦牟尼在「佛」的老師「燃燈佛」的啟迪下堅定了決心,實現了「釋迦文如來」。
實際上迷信最多的佛教發源地印度沒有把佛教當國教,選用世界尚還無影響力的、教徒已佔世界人口的12.94%的「印度教」為國教。因為佛教悟性量的減少、人造性的增多,佛教徒僅佔世界人口的6.02%,基本還靠人口大國的中國。在印度本土已近消亡,即將會退出世界三大宗教名單。
釋迦牟尼圓寂後,印度信徒們對他理論的理解分歧太大。佛教僧團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公開爭論一天也沒停過。最後向南部亞洲和東部山區退卻,卻被較小較落後的泰國和我國的西藏地區作為寶貝接納了它,開始了在中國的長枝發葉。
印度佛教能在中國立足,打開場面,可說全都是靠著中國皇帝們的力量。僧侶寺廟都是剝削了萬千老百姓的血汗錢所成的,如當時的僧侶稍有一點「慈悲心」,才不會為自己打算,慫恿皇帝去挪用國庫──老百姓的錢,去為佛教做這做那了。
尤其是南北朝梁武帝(502年──549年),他從慧約受戒尊崇佛教,做了佛教徒,去佛寺打掃,為和尚們洗衣服,成了「三寶之奴」,自皇太子以至於文武百官及一般人民,共有48,000人受戒做了佛教徒(519年4月8日),梁武帝被後世稱為皇帝菩薩,確實為中國佛教做了大事業。但這位虔誠的佛教護法,最後竟被軟禁,困在台城活活餓死,到86歲時還不得好死。
《佛學類編》下冊第26頁,佛教徒卓忠振問:「…又梁武帝一生奉佛,竟至國破家亡,橫死侯景之手,未免為佛教中之重大缺憾!」
釋迦牟尼死後,經數百年來被人的神化,伴隨佛教造神運動,佛國往生思想形成,阿彌陀佛的新佛教信仰形式,這種形式後來在中國得到多樣式發展;從最初無神心理學自律、修行,發展、修改,演化為多神多靈崇拜;轉拜神為拜人、直到現今變拜活人為佛,一眼看見的已全是泥塑木雕人手所造的,完全失去無形的靈性。使佛教完全變了味、歪曲了立教者的本意、誤導了不知情的世人、也害了立教者本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人能造的嗎?
據佛家《悲華經》的記載, 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凈念的第一太子,名不眴。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華嚴經》中說:「勇猛丈夫觀自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因受基督教聖母馬利亞懷抱聖嬰兒耶穌的聖像影響,於18世紀,轉輪聖王無凈念的太子觀世音成了「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就多是女相了。至今成了掙錢「經營」的一個好項目,也確鑿引來了祈求得子的許多婦女的崇拜,增加了寺廟的收入。你若告訴那些拜它們的人說:這是王子、是男的,恐怕那些拜佛的老太太會聯合起來罵你「傻瓜」。
你知道聰穎過人的古人為讓聰明的兒孫不掉進迷信里,給你相信的迷信取的名字明白告訴你的真信息嗎?
「佛」仍「人」字旁加個「弗」── 人走了就沒有的意思。
相比較全球而言,只有落後不發達的地區──東亞東南亞才有佛教。稍進步的國家決不會有佛教。要不是有美國,日本韓國也發展不起來。香港發展起來了,是因為英國。印度的崛起也是因 為他拋棄了佛教,並且受英國影響頗深。看看那些堅信佛教的國家或民族,無一不是又亂又落後的欠缺文明。
你知道真正的高僧信什麼嗎?
但是真正的高僧不信釋迦牟尼,只有不知情的下層人會去無知地去化錢拜人手造的泥塑木雕。
據《印度日報》報導,西藏寺院遙視功能的幾個高僧預測2012年地球有難,那時一件卓越的事件將會發生,超自然的神(上帝)力量將干預,有地球以外的力量在觀察著我們走的每一步,在2012年他們將出面並拯救世界不會被毀壞。世界將不會自我毀滅於此時。我們相互之間事實上存在聯系並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據遙視僧人們說,我們的地球是被上帝保佑的,並一直被從各種各樣不斷的危險中拯救出來,我們只是不知道而已。我們將意識到外力是如何拯救我們的。
就按人類邏輯,找信仰總要對自身有一點益處。就得從現今的四大宗教信仰去查看他們歷史背景,知道真相;
四大宗教三個教祖都是有墳墓的,都是和你一樣會死,《說文解字》雲:「人所歸為鬼。」即死後的人在陰間做鬼。釋迦牟尼骨頭還分八個地區埋葬著。而考古發現,的確有一個教祖墳是空的一直到今天。而且人極力想找出這人的墳墓,反而挖出同朝人墓中的文字記錄,讓考古發現這位真的是三天復活,四十天升天的證據。
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發現「外星人沒有生殖器官,難以判斷男女」,可是《聖經》確實就已經清清楚楚地記著,耶穌關於復活的事對門徒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樣」。
天上的使者是誰? 不就是人們號稱的「外星人」嗎。事實人們細而想想,究竟稱呼他們「外星人」還是「天上的使者」准確呢? 就按人間的邏輯推理,也應該稱他們「天上的使者」更恰當,因為他們不像人,也不是人。
因為《聖經》中明白地告訴了人類:……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所以復活後即是不死的,顯然人是會死才要生殖繁延後代,不會死還要生殖後代嗎?
來自《新華網》的信息說:「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近5萬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據預測,它會在那一天非常接近地球。對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密切觀察著太空中的小行星。」高科技可使人提前為未來的災難預警做准備。
近年來被抄得火熱的「2012年」主題,早在3000年前就暗藏在《聖經》里。《聖經密碼》第171頁說:猶太5772年(公元2012年)密寫在地球毀滅下方;彗星將撞擊地球。也有一段話說慘劇會被阻止、會被阻擋;將會被擊碎、趕走、我會把它撕成碎片。
C. 世界各地有哪些佛教寺院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其他知名的寺院有:
1、虎穴寺
不丹國內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第二佛——蓮花生大士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就是現在的虎穴寺。
D. 尼泊爾是佛教發源地嗎
尼泊爾是佛教發源地嗎
尼泊爾是佛教發源地嗎,佛教創始人悶納殲喬達摩·悉達多誕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藍毗尼地區,中世紀佛教曾在尼泊爾廣泛傳播。目前,佛教信眾約占人口總數的7.8%。尼泊爾是佛教發源地嗎。
多年來,關於佛教發源地的歸屬,印度和尼泊爾一直相爭不下。兩個地方,都想讓這個巨大的文化圖標,成為自己的世界名片。
不過,如果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出生地,藍毗尼村為佛教發源地的話,尼泊爾無疑才是佛教的發源地。
(釋迦牟尼畫像)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發源國尼泊爾,為何卻把源於印度的印度教當作國教呢?
一、佛教發源地之爭。
佛教和其它宗教一樣,都是講述宇宙自然和人生規律的。自古以來,這些規律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人去總結和發現。釋迦牟尼就是這樣一個善於總結和發現的人。
公元前543年,在北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誕生了一位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相傳他在29歲時大徹大悟,放棄奢華的生活和美麗的嬌妻,創建佛教。當地人都稱他為釋迦牟尼,也就是大聖人的意思。
佛教的鼎盛時期,當屬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的印度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不僅在領地內大力推行提倡,還到藍毗尼附近的佛祖誕生地訪問,派使者到加德滿都谷地,修建佛塔傳播佛教,促進了尼泊爾佛教的盛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大航海時代開啟後,英國人登陸印度次大陸,把大大小小的土邦整合成英屬印度,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不過,英勇善戰的尼泊爾人,卻得以獨善其身,仍然以一個獨立王國的形式存在。
1857年,領土廣闊的英屬印度內部,爆發了反抗英國統治的`大規模起義。尼泊爾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和英國站在一邊,出兵幫助英國,鎮壓和尼泊爾交界的印度北方邦,成功平息了暴亂。
英國人心存感恩,不再堅持將尼泊爾納入英屬印度版圖。在劃分印尼邊界時,英國人還慷慨地把原屬於印度北方邦的藍毗尼村,劃給了尼泊爾。
一個村子而已,印度人最初也沒太在意。但是僅僅29年之後,考古學家們居然在這里發掘出了阿育王石柱。傳說中的釋伽牟尼出生地,佛教發源地橫空出世,這一發現可謂舉世震驚。
一時間,藍毗尼村名聲大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前往,拜謁心中的佛祖聖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這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印度人追悔莫及,他們不僅失去了一螞沖棵搖錢樹,還失去了一張價值連城的歷史文化名片。
(阿育王石柱)
二、印度教的興起。
公元700年到750年,當時尼泊爾的國王,排斥佛教。把印度教吠擅多派的創始人婆羅門商揭羅,請到尼泊爾大力傳播印度教。到公元14世紀,統治者們更是迫使尼泊爾民眾遵從印度教種姓結合制度。
18世紀中葉沙阿王朝統一尼泊爾,把印度教的瑜辦行者戈拉克納特神化並奉為沙阿王朝的保護神,種姓制度進一步強化,統治者佔有的茄並財富和權力達到巔峰。印度教在尼泊爾的支配地位更加鞏固。
最終,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羅門,成功的取代佛教統一印度,並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佛教日漸沒落,尼泊爾當然也不例外。
在尼泊爾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印度教信信徒多達81.3%,曾經的佛教發祥地,淪為印度教的天下。
(沙阿王朝的君主)
三、尼泊爾的國教。
早在1814年,殖民印度的英國人繼續北擴,入侵尼泊爾,廓爾喀士兵展開了英勇的抗爭,制止了英國的吞並,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尼泊爾成為南亞僅有的一個獨立國家,以亞利安文化和印度教為精神支柱的沙阿王朝,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君主制國家。
為了保證印度教的絕對地位,沙阿王朝驅逐英國傳教士,禁止外國人在尼泊爾傳教。並在憲法中明確印度教為尼泊爾國教,軍隊中配有印度教祭司。軍營定期舉行印度教活動,國家的節日也多以印度教慶典為主。
到了近代,南亞佛教開始復興, 民主運動風生水起,經過11年的武裝斗爭,尼泊爾的君主王權制度土崩瓦解。
2006年5月18日,尼泊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尼泊爾為「世俗國家」。自此,1786年入主加德滿都河谷,統一尼泊爾的沙阿王朝所確立的印度教國家,也不復存在了。
近日,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河谷南部的帕坦市,王宮廣場正在進行的下水道施工過程中發掘出一塊刻於公元613年左右的佛教石碑。
尼泊爾國家檔案館前館長、王宮廣場挖掘監督工作組成員達納爾向媒體介紹,這塊約6英尺長的石碑是在混凝土管道的後面被發現的,石刻頂部刻有兩只跪鹿面對佛教法輪。
根據當地媒體《新興尼泊爾》報道,現年54歲的賈瓦里是附近的居民,其回憶,大約35年前,當地改造排水系統時這塊石碑曾被發現過,但無人在意,石碑很快再次被掩埋在泥土中。賈瓦里感嘆:「如果當時我們有智能手機,發現石碑的消息會很快傳播開來」。
此次出土的石碑包含15行刻文,當地的古文專家拉吉班什目前正在研究石碑上的刻文,表示根據目前解讀的部分內容,這塊石碑證明此地曾有一座名為維哈拉(Vihara)的佛教寺院,由李查維王朝一位名為博瑞史·德夫(Brish Dev)的國王建造,時間可追溯到約公元613年。尼泊爾早期歷史比較模糊,一種說法為李查維王朝存在時間約為公元4世紀至9世紀。
根據當地民間傳說,曾有一條河流流經當今的帕坦王宮廣場,是朝聖之地。後雖河流乾涸,但該地仍為神聖之地,因此李查維王朝的國王選擇在此地修建佛寺。馬拉王朝時期(公元1200年至1769年),為了在該地興建王宮及附屬建築,佛寺被遷走。不過,至今仍有一座佛像保存在帕坦王宮廣場的金門前。
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誕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藍毗尼地區,中世紀佛教曾在尼泊爾廣泛傳播。19 89年,加德滿都市東部的郭咯納地區也曾出土過一塊公元536年的石碑,同樣記錄了當時興建佛寺的往事。
在約翰·菲爾普頓所著《尼泊爾史》中,1743年至1885年這段歷史(馬拉王朝末期及沙阿王朝早期)被作者冠以「地區統一和樊化」的標題。目前,尼泊爾86.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佛教信眾約占人口總數的7.8%。
據悉,這是2021年以來在帕坦王宮廣場因改建下水道系統而發掘出的第二塊石碑,第一塊石碑約可追溯到中世紀早期。
尼泊爾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全稱叫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路,西、南、東和印度接壤,北和中國接壤。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國家之一,世界10大高峰有8個在尼泊爾境內。尼泊爾全國總面積147181平方公里或許很小,但是尼泊爾的境內到處都是很不平常的自然景觀。亞熱帶森林、杜鵑花屬植物林、高海拔的沙漠和冰凍的山峰都可以在這個王國內發現。
尼泊爾是哪個洲
尼泊爾屬於亞洲 ,南亞山區的內陸國家。尼泊爾國在2008年5月28日宣布廢除君主制,結束了280多年的沙阿王朝,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實現共和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共和國。位於大國中國與印度之間,喜瑪拉雅山脈成為尼泊爾和中國的天然國界。
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首都,而且這個城市是尼泊爾境內最大的一個城市,位於加德滿都谷地,所以這個城市的地勢比較的低窪,四周都是高山環繞。因為這個城市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部,阻擋了北方的寒流,它的南面能夠接受印度洋暖流的洗禮,所以這座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四季溫暖,有「山中天堂」的美稱。所以因為這個環境比較的舒適,有著比較好的天然氣候,所以會有比較多的遊客到這個地方旅遊。
雪 山 之 國
尼泊爾被稱為「雪山之國」,不滿1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屹立著8座世界高峰,與喜馬拉雅山近在咫尺,雪山無時不刻與你相伴。
這里是背包客的天堂,也是徒步者的聖地。在納加闊特、薩朗闊特以及徒步途中,雪山日出會呈現出最美的姿態,日出日落、日照金山盡在頃刻間,瞬間你迷戀這里的美。
萬 物 皆 神 的 國 家
尼泊爾國教是印度教,相傳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陽光下的寺廟恢弘庄嚴,散發著慈悲使人敬仰。
宮殿、寺廟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宗教生活幾乎是這個國家精神生活的全部,每個尼泊爾人的一天都是從朝拜開始的,額頭眉間醒目的紅色蒂卡,印著他們的民族信仰。
E. 佛教是怎麼傳入了印度尼西亞並建造了婆羅浮屠大塔的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在歷史上,它的各個海島長期處於分散狀態。印度教和佛教盛行,其中婆羅浮屠大塔就是印度尼西亞現存的最重要的早期大乘佛教建築物,也是該國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治時期,重視宏揚佛法。印度通過海路與東南亞互相往來。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傳人東南亞。但印度尼西亞群島由於距離印度遙遠,佛教和印度教是直至1世紀才傳入的。因為印度教契合了印度尼西亞原始社會的精靈崇拜,所以佛教更為盛行。到5世紀,佛教才逐步發展起來。8世紀,印度大乘密教僧金剛智將大乘密教傳入爪哇,盛極一時,統治者調集了當地居民興建了婆羅浮屠大塔。
F.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佛教狀況如何他們是被歧視的還是被容忍的少數
在印尼2.6億公民中,有近200萬佛教徒。這使佛教成為一個少數民族宗教(雖然有數百萬人),但這個少數民族宗教是印尼的6個官方宗教(印度教、佛教、儒教、伊斯蘭教、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之一。
印尼的政府和佛教徒有著非常好的關系。
印度尼西亞的佛教以瓦魯比組織為代表。
佛教在公立學校傳授給年輕的佛教徒,也在特殊的私立佛教學校。
背誦大藏經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甚至在國家一級也有競賽。
佛教故事,如孫悟空的故事,受到所有印尼宗教的喜愛。
因此,總的來說,佛教徒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是被容忍和接受的。
至於馬來西亞,我不知道佛教徒在那裡是如何被對待的。但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正式的穆斯林國家,也許情況與印度尼西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