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印尼富豪榜華裔企業家過半,閩粵居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東南亞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每個地區獨一無二的文化與遺產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觀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於 歷史 原因,不可思議的是,華人在印尼多從商,華人經濟是印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華人企業家,可見印尼華商之份量及影響力。
閩粵籍華商富豪最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黃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門檻是11億美元,其中,祖籍晉江的印尼閩商黃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億美元身家為印尼首富,緊隨其後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長黃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財富為197億美元。、
黃惠祥、黃惠忠從父親手上繼承丁香煙生產企業針記集團(Djarum),不過,相對於煙草,印尼首富黃氏二兄弟最大的資產是銀行業,家族旗下的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該集團有兩家銀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經營,是海外華商的一大經營特色,黃惠祥、黃惠忠兄弟還經營房地產、酒店及購物中心等多元產業,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亞(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億美元,他持有在泰國曼谷上市石化企業Indorama Ventures相當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雲鵬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膠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彭雲鵬(Prajogo Pangestu),與普拉卡什·洛希亞在印尼富豪榜並列第3,也是65億美元身家。
彭雲鵬,祖籍中國廣東省陸河縣東坑鎮小鄭村,他的父親彭瑞出身窮苦農家,早年漂洋過海南下印尼謀生,先是在橡膠園做割膠工,也做過裁縫。
上世紀60年代初,僅初中畢業的彭雲鵬來到雅加達,在印尼木業巨子黃雙安旗下材源帝集團工作,1977年自主創業,開辦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及出口商。
彭雲鵬及夫人張明聯,1993年曾回故鄉陸河東坑鎮福新村小鄭自然村探親謁祖,去年他捐出百萬美元支持中國抗疫。彭雲鵬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團也是多元化綜合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膠合板、造紙外,在銀行業、酒店及房地產投資等亦有建樹。
印尼CT集團創始人兼理事長凱魯•丹絨(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億美元。
翁俊民(左)與兒子翁大川及外孫陳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歲的國信集團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億美元。獲馬來西亞蘇丹頒賜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總統的華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現任印尼國信集團董事局主席、印尼國信銀行主席、印尼華文報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及印尼翁俊民基金會創辦人等職務,也被被譽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於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華人,祖籍福建福清,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美國San Francisco, Golden Gate大學。1988年,他從經營 汽車 銷售公司起步,創業失敗後轉向服裝製造業,後又進入金融業。國信銀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達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購的印度尼西亞最大中文日報《國際日報》之主要股東,也是印度尼西亞《福布斯》雜志股東。此外,翁俊民旗下產業涵蓋金融、醫療、零售、地產和媒體等多個領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他的父親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謀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錢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與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別為25億美元和20億美元。
吳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吳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於1991年與「糖王」郭鶴年之侄子郭孔豐聯合創辦「豐益國際」,是世界五大糧商中唯一的華僑企業,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吳笙福現為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61歲的吳笙福,現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晉江市磁灶鎮三吳村。在印尼棕櫚產業,吳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學畢業後就跨入這個行業。
排名第10的71歲郭桂和(Djoko Susanto),是印尼超市巨子,上榜身家17億美元。他1950年出生於雅加達,祖籍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他是客家人,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印尼第二代華裔企業家。
愛發連鎖超市老闆郭桂和
郭桂和的父親郭孟鐸(1903-1989)與母親黃說娘(1914-1979),都是原籍廣東大埔客家人,上世紀30年代乘帆船南渡印尼,在椰城結婚成家,後定居於北多瑤一帶,靠經營雜貨店為生。
郭孟鐸育了5子5女,郭桂和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小名「阿桂」。上世紀70年代,郭桂和經營家族的」幸福源泉「雜貨店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擴大生意,後來他發現香煙市場的潛力,獲得了雅加達多家代理商的信任與支持,特別是印度尼西亞 歷史 最悠久的丁香煙製造商——林天寶家族的三寶麟公司。三寶麟是超過百年 歷史 的煙草公司,也是富過三代的頂級豪門。
靠煙草批發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有「煙神」之譽,後來他又深耕連鎖零售業,家族旗下擁有1200多家的連鎖超市,又成了印尼零售業巨子。
郭桂和的Alfamart(愛發)便利超市,不僅開設在印尼各大城市,也觸及窮鄉僻壤。
目前,郭桂和、陳麗珍夫婦,有5個子女,均事業有成。上世紀80年代,在妻子陳麗珍的支持下,郭桂和又發展了「慈育」教育機構,這家私營教育機構從中小學到大學都有,興辦教育,也是他為彌補自己早年失學之遺憾,讓更多人有讀書的機會。
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李文正
上榜的22位印尼富豪里,年歲最大的92歲的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林聯興),林聯興又名「林謀祿」,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任印尼華裔總會名譽主席、印尼林氏宗親會永久名譽主席團第一主席、中華總商會名譽主席等職務,上榜身家為11億美元。
年齡第二大的富豪是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現年92歲的李文正(Mochtar Riady)及家族,他與翁俊民翁婿二人同榜,也是一篇佳話。
李文正,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新店村,莆田古稱興化,他的祖地家門口,就是興化灣。興化灣與福清灣毗鄰,福清籍的翁俊民成了莆田籍李文正的愛婿,也有地緣關系。
事實上,李文正與另一個福清人、前印尼首富林紹良二人關系情同手足,攜手共建中央亞細亞銀行,還一起合作創辦力寶集團。
李文正,1929年5月出生於東爪哇離省會泗水以南80公里的瑪琅鎮,他的父親李亞美與母親施碧蘭早年從江口過番南下,移居印尼東爪哇,在東爪哇的瑪琅開辦一家經營蠟染的印尼花裙及日用品雜貨店。李亞美有2子3女,李文正排行老三。
二戰時期,李文正曾回國,就讀於在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註:今「東南大學」)哲學系,後來他輾轉香港重返東爪哇,在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妻開辦的商店做事。獲得李家賞識的李文正,1956年他與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婦的愛女李麗梅結婚。
婚後,李文正夫妻到雅加達謀生,先是與人合開小商店,後和人合辦「東方三人」公司,創辦「和平航運」,十年下來,他積蓄不多。跨入銀行業,也是偶爾之為。
李文正,被譽為擅長醫治銀行的「印尼錢王」。
1960年,因運營不佳瀕臨倒閉的印尼基麥克默朗銀行的經理皮拉馬·沙里來登門拜訪,請求李文正投資20萬美元,拯救這家銀行。李文正開始有些愕然,可他又瞬間轉念,朝思暮想的銀行家夢想不是來了嗎?於是,李文正認購了這家銀行20%的股權,並任職董事;他那筆20萬美元投資,多是從關系好的福建老鄉們籌借而來的,日後這家銀行起死回生。
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
身家14億美元的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曾多次問鼎印尼首富,也是莆田籍,與李文正同樣是江口人,祖籍福建莆田涵江區江口鎮石西村。
陳江和,1949年生於印尼,1937年他的父親陳金榮下南洋謀生。陳江和17歲時,父親陳金榮因操勞過度卧病在床,他被迫輟學,子承父業的他,僱用三名員工,為印尼石油公司供應機車的零部件。靠承包石油工程起家,到他26歲時,已賺到了一千萬美元。
陳江和所創辦的新加坡金鷹集團,是一家集林漿紙、農產品工業、特種溶解木漿與纖維素纖維以及能源開發為一體的多元化跨國工業集團,總資產超過180億美元,全球范圍內有員工6萬餘人。上世紀90年代後,他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總投資超過500億元。
熱心公益慈善的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於1981年創設了「陳江和基金會」。目前,金鷹集團旗下有八大公司,即亞太資源集團、亞太森博集團、亞洲種植集團、頂峰集團、巴絲集團、Asia Pacific Rayon(APR)、以及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
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有四個孩子,為歷練二代接班人,他曾讓二女兒到柬埔寨做義工,將小兒子陳建升派到偏遠小鎮做事。家風家訓,是指引家族前行的指路明燈,陳江和親自訂立「陳府家訓」,第一條是「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善,猶為不教也。 」
陳江和說:如果你真正愛孩子,好好教導他;如果沒有好好教導他,不是真正愛;如果教導的方式不正確或教導錯誤,也不能算成功。
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左2)
籍貫廣東梅縣的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Murdaya Poo),上榜身家為12億美元。
80歲的傅志寬家族,多元化經營,CCM集團是中國西電在印尼的合作夥伴。
有必要提及,2014年3月,印尼前總統蘇希洛曾發布總統第12號決定書,宣布撤銷1967年內閣主席團傳閱文件,正式廢除官方用詞「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採用Tionghoa(中華)一詞作為華人的稱謂,同時將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雅加達郵報》後來有文章稱,這次稱謂的變化與印尼華人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無關系,此外,是前任印尼華裔總會主席、印尼民族建設基金會的創辦人汪友山和前國會議員傅志寬持續的游說,最終說服了蘇希洛總統廢止使用「支那」。
記住這位梅縣籍華裔企業家——傅志寬!印尼華人百年滄桑,歷經磨難。從Cina(支那)到Tionghoa(中華),這一稱謂的變化,標志著華人作為一個印尼重要族群,向獲取應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 社會 地位又邁出了具有重要性的一步。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最後二位的印尼富豪,也是華裔企業家,分別是劉德光(Low Tuck Kwong)和陳明立(Hary Tanoesoedibjo),也是華人圈非祖籍閩、粵二地的華人富豪,上榜身家均為11億美元。
劉德光出生於新加坡,後入籍印度尼西亞,是有名的「煤老闆」。而55歲的陳明立,是印尼有名的「媒老闆」,是印尼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公司Global Mediacom總裁,旗下MNC電視集團囊括多家知名的電視台和有影響力的報紙,系印尼傳媒業巨頭之一。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力寶集團創始人、前印尼大學董事會主席李文正博士(右)
到2015年底《李文正自傳》出版前,時年86年的力寶集團創始人李文正,全家四世同堂共96 口人。他在「自序」寫道:「 我生於1929 年。從有記憶力開始,我所經歷的就是戰爭,就是逃難,就是災難,就是死亡與貧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顛簸,充滿變數,前途總是渺茫莫測。 」
在自傳里,李文正分享了他一生的奮斗史,他說:力寶集團是隨著印尼共和國的經濟與政治的成長而成長的,可以說是與印尼共和國共患難、同成長。幾十年來,同樣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勤儉苦鬥才有今天的力寶。
李文正說:我的大學時代是在中國度過的。1950年,我回到印尼,1949年12月底印尼的獨立被認可,1950年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印尼的獨立發展同我個人事業的起步時期剛好吻合。他意味深長地寫道:「 我事業中的每一個成功與失敗實際上是印尼 社會 不同時代的縮影和寫照。時而,我走在時代的最前頭;時而,我被捲入時代的大浪之中。 」
如印尼華商巨子李文正說的,華人在印尼的 歷史 ,其實也是印尼近現代史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印尼政府放寬華僑入籍,絕大多數人成為印尼公民,華人經濟實質上也由華僑經濟演化為印尼人經濟,不過,即便是現在,印尼華商仍面臨諸多發展困境。
印尼首富黃惠忠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進入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印尼富豪,共計22位,有12位華人,超過一半人數。其中,除了劉德光、陳明立是其他省籍外,上榜的福建籍印尼華人富豪共計7位,分別是:印尼首富黃惠忠及胞兄黃惠祥,祖籍福建晉江;翁俊民,祖籍福建福清;吳笙福,祖籍福建晉江;李文正,祖籍福建莆田;陳江和,祖籍福建莆田;以及林聯興,祖籍福建福清。
廣東籍印尼華人富豪有3位上榜,分別是:彭雲鵬,祖籍廣東陸河;郭桂和,祖籍廣東大浦;傅志寬,祖籍廣東梅縣。
印尼是東南亞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估算有1000萬人之多。印尼建立共和國初期,對華僑入籍是採取寬容政策的,實施以出生地主義為原則的國籍法。當年,印尼首都是日惹,也正因如此,多數華人集中於爪哇一帶。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印尼國內排華情緒喧囂塵上,出生地主義被血統主義替代,華僑歸化入籍受限,這段時間,不少印尼華僑被迫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的回到祖國。
199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系(註:1967年兩國斷交),印尼在民主化進程中,華人地位也得以恢復,他們的政治地位與生存狀況也發生巨大變化。在印尼富豪榜上有過半華人,也是印尼華人在經濟上拼搏與努力成就的最好展現。
印尼泗水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富豪?首先是人口基數,印尼華人福建人居多,其次是廣東人。目前,印尼三大城市裡,分別是首都雅加達、泗水、棉蘭。第二大城市泗水,約有400餘萬人,其中有100餘萬是華人,且78%經濟為華人所掌握。
而泗水華人中,約60%是福建閩南人,約30%是客家人,其他漢族民系的華人佔一成。客家人移居印尼具有悠久的 歷史 ,且多數是廣東人,據《廣東省華僑志》,在唐朝時就有客家人移居印度尼西亞。目前,海外客家人祖籍地,以梅縣、海南、潮州等地居多。
再者,福建人高居印尼富豪榜之首,也是財富金字塔構造之使然,在近現代一百多年裡,華人各大群體在向東南亞遷移時,也帶著濃烈的籍貫文化,而財富的分布與集聚是 歷史 記憶和 社會 現狀的一種糅合。這一百多年以來,隨著幾次移民潮,福建人、客家人、廣府人等群體在東南亞各國的勢力、規模及影響力也一直在變化中。
現如今,廣東潮汕人在泰國經濟包括華人圈裡的地位,無人可撼動;同樣,在新馬及印尼、菲律賓,福建人又占據了優勢。像菲律賓富豪榜,福建晉江籍老闆也是霸榜的。
身處異國他鄉,對於多數華人企業來說,即便全球化時代,基於血緣、地緣、親緣,也包括原鄉文化的文緣而構造起來的商業網路依舊是存在的,這使得他們可以藉助「抱團」力量和優勢,獲得更多競爭實力的籌碼。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2. 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是什麼
從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亞(主要是:棉蘭、巨港、楠榜、雅加達、梭羅和泗水)暴徒發動的一系列針對華人的暴動,亦稱為「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或「印尼五月騷亂」。1998年8月8日,旅美華人抗議迫害印尼華人暴行。
此次嚴重騷亂,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印尼國家經濟和社會運轉遭受巨大損失。騷亂進而演化成為一場變革運動,迫使在台上呆了31年的蘇哈托總統辭職,蘇氏家族勢力隨之土崩瓦解。此後,印尼經歷了長期動盪和沉淪,用十餘年時間才逐步擺脫「絕望國家」狀態,確立新的政治體制,重拾經濟穩定發展,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元氣。
(2)印尼建源為什麼沒落擴展閱讀
1998年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遭到世界普遍關注和譴責。同時在華人世界裡成為對印度尼西亞感觀惡化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因為此事,印度尼西亞一般被列入最讓民眾反感的國家之一。
1998年5月21日,蘇哈托下台,哈比比領導過渡時期政府,之後瓦希德政府繼續前任政策,廢止了一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對華人歧視性的稱呼。印尼政府還計劃檢討對華裔的歧視性法規。
3. 印尼是在非洲還是歐洲
都不是,是在亞洲。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
(3)印尼建源為什麼沒落擴展閱讀:
公元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1947年後,荷蘭與印尼經過多次戰爭和協商,於1949年11月簽訂印荷《圓桌會議協定》。
根據此協定,印尼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
4. 九八印尼為什麼要殺華人那真時話
暴行的發生的根源,就是因為政客摔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猶太人索羅斯攻擊印尼成功,印尼本幣暴跌,燃油以及食物價格暴漲,金融危機導致30年經濟增長毀於一旦。
老百姓怨聲載道。當局一看,群眾情緒不穩政府壓力巨大,但索羅斯和美國人惹不起,為緩解老百姓的不滿,當時的執政者就策劃了殘忍的排華暴亂事件,用以轉移大家的注意力而鞏固自身統治。
(4)印尼建源為什麼沒落擴展閱讀
蘇哈托執政期間確實給國家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增長,但是他帶給印尼的災難也要比其他總統多得多!他執政多年,崇尚武力並且殘暴異常,將印尼管理成一個「黑道國家」。
長久以來,印尼的土著居民都非常具有「排華」性,由於當初華人來到印尼的目的就是為了貿易,這使得華人的財富普遍要高於印尼的土著居民,在仇富的心理下,他們一直排斥華人。因此,蘇哈托藉助這次事件,贏得了大量印尼土著居民的支持。
再加上蘇哈托早已投靠美國,這起件事本身就有美國在背後操控,因此通過這件事,蘇哈托成功擔任印尼總統,開啟了他對印尼長達32年的武力統治。
蘇哈托將印尼一步步建立成他的「軍隊帝國」,軍人在這個國家各方各面都佔有絕對地位,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管理階層有一半以上都由蘇哈托的軍隊人員組建。國家軍隊似乎完全成為蘇哈托的小弟一般,蘇哈托可以任意指示他們,對印尼人員進行野蠻的屠殺和掠奪。
蘇哈托還利用職務安排家族人員參政,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這種背景之下,蘇哈托家族壟斷了印尼四分之三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一貪」。
由於蘇哈托的存在,其家族在印尼一手遮天,無人能夠反抗。但是在1997年7月, 東南亞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印尼首當其沖成為受影響最重的國家。大量金錢莫名其妙的葬入金融危機中,窮人數量劇增,短時間內就占據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原先蘇哈托的統治雖然殘暴,但是人們確實能看到經濟地增長,因此對於蘇哈托的所作所為也選擇忍讓,但是這次金融危機使得印尼經濟直接癱瘓。人們將原因都歸結於蘇哈託身上,到處爆發反對蘇哈托的遊行示威活動,要求蘇哈托下台,示威者燒毀蘇哈托的模擬像。
起初蘇哈托的力量還能鎮壓這些反對者,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反對,不管是執政黨、國會還是軍隊,都紛紛拋棄蘇哈托,就連專業集團(蘇哈托建立的一個管理國家的政治大本營)也發出了反對蘇哈托的聲音。蘇哈托漸漸不支,最終不得不交出總統權柄,宣布辭職。
5.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未來印尼的首都將從現在的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將被命名為「努桑塔拉」,印尼遷都已刻不容緩,10年下沉2.5米。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稱呼,也是國家級機關集中駐扎的地方,是這個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每個國家都會把自己國家的首都建設的非常漂亮,也非常繁榮。但有些國家出於某些原因,或主動的或被動地進行了遷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長遠的發展。
遷都是一件大事,中外古今都有過類似的,像中國古代的時候,西周時期,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遷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國外的也有,美國,開國之都是費城,後來遷都到華盛頓。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等等這些國家之所以會遷都肯定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們說的這個國家之所以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苦衷啊!
據印度尼西亞媒體報道,印尼眾議院18日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了《國家首都法草案》。印度尼西亞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距離雅加達約2000公里。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規劃部長蘇哈爾索表示,新首都將具備核心功能,將成為國家新的象徵,同時也將成為新的經濟中心。遷都法案將為印尼建設新首都花費高達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多億元)的建設資金奠定法律框架。
其實印尼政府2019年就曾宣布啟動遷都計劃 以及遷都原因。
印尼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的具體原因之一,是雅加達是印尼目前的一個商業中心,人口太多,常住人口加上外來人口高達到三千多萬。而雅加達面積有限,只有區區六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從而造成人口密度太大,堵車現象十分嚴重。再加上基礎設施差,導致雅加達環境污染嚴重。還有因著人口眾多,用水量巨大造成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地面下沉,每年一到雨季,海水經常倒灌,導致雅加達地區時常發生水患。
而另一個原因,雅加達所處的地區,地質災害頻發,時刻面臨著火山噴發,地震頻發的風險。最主要的`一點,因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地面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在下沉,有專家估計,到2050年,雅加達北部地區大部分將被海水淹沒,所以印尼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將首都遷到地質災害相對少一些的加里曼丹島。
雖然遷都計劃已確定,但遷都並非小事,所涉及的項目眾多,所需的資金龐大,印尼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印尼的遷都之路任重道遠。
據印度尼西亞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8日,印尼國會批准了《國家首都法草案》,草案規定,未來印尼的首都將從現在的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將被命名為「努桑塔拉」,這在印尼語中是「群島」的意思。
印尼為何要全力遷都呢?從幾個因素來看,印尼遷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印尼雅加達:地面下沉嚴重 面臨被海水淹沒威脅
地面下沉是印尼遷都的一個最根本且無法迴避的因素。雅加達坐落在靠近海洋的沼澤地帶,地處沿海低地,加之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自然條件作用下,雅加達近些年一直在加速下沉。
雅加達北部沿海地區在過去10年裡由於種種原因竟然下降了2.5米,目前雅加達約40%的部分甚至處於海平面以下,部分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4米,且仍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陷落。
印尼萬隆理工學院教授亨利·安德里亞斯表示,到2050年,北雅加達地區的95%將被海水淹沒。
雅加達以如此驚人的速度下沉,還有一個原因是,這里的大多數居民沒有足夠的清潔水資源,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
雖然13條河流流經雅加達,但是這些水源大部分受到污染,雅加達人口眾多,淡水需求量大,岩石層縫隙中儲存的地下水被源源不斷地抽取,導致土壤被壓實然後塌陷,地下水上方的陸地也隨之下沉。
印尼雅加達:人口密集 城市發展不堪重負
除了地面下沉這樣的「硬傷」,雅加達還有不少大城市「頑疾」。雅加達人口密集,城市發展不堪重負。市內人口超過1000萬,如果算上周邊地區,人口超過3000萬,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1.5萬人。
人口稠密、公共交通設施缺乏令雅加達成為名副其實的「擁堵之城」。此外,印尼各地發展不均衡,印尼政府希望帶動加里曼丹島東部發展。因此印尼政府2019年提出遷都設想,並逐步推進實施。
將遷都!印尼國會批准《國家首都法草案》
據了解,印尼政府規劃的新首都在雅加達東北方向東加里曼丹省,距離雅加達約2000公里。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蘇哈爾索日前表示,新首都將具備核心功能,將成為國家的象徵,同時也成為新的經濟中心。
印尼政府設想把新首都打造成一座低碳模式的「超級都市」,並為制葯、衛生和科技領域提供支持,促進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以外地區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根據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的數據,新首都的總佔地面積將達到約2560平方公里,全部用地將由森林轉換而來。
印尼新首都所在地區經濟貧困 礦藏豐富
東加里曼丹省所在的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地區經濟貧困,許多森林地帶尚未開發。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游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當地胡椒產量居世界首位。
遷都預算龐大 印尼政府欲對外尋求資助
印尼財政部表示,新首都的發展開發將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於2022年開始,持續至2024年,全部開發預計將持續至2045年。據此前估計,這項遷都工程耗資將高達466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033億元。
面對龐大的預算,印尼政府希望自己能夠提供至少一半的資金,其餘部分,預計印尼政府將向國際社會尋求資助。
此前,埃及宣布「遷都」。新首都建在開羅以東沙漠地帶,總佔地約700平方公里,預計將轉移約650萬人口,創造175萬個就業機會。目前,「遷都」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已經有部分人遷到了新的首都。繼埃及之後,又一國宣布要「遷都」,這個國家就是擁有「千島之國」別稱的印尼。
近期,印尼國會通過法案,確定將遷都至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新首都的名稱叫做「Nusantara」。此次遷都預計需要花費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33億元,遷都工作最早從2024年開始。早在2019年,印尼就計劃宣布遷都,但由於疫情原因,不得不推遲了相關計劃。不過,根據規劃,要重新建造一個超級核心城市,320億美元並不夠,後續可能還需要一大筆的資金。
印尼之所以宣布遷都,部分原因與埃及一樣,都面臨著「大城市病」問題。印尼首都雅加達面積約740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027萬人。人口稠密帶來很多問題,例如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空氣污染、犯罪問題等等。要解決沉痾積弊,難度非常的大,只能通過遷都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印度遷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雅加達面臨陸地下沉危機。從地圖上來看,雅加達位於爪哇島上,地形非常的狹窄。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全球海平面不斷上升,對雅加達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再加上由於過度開發,基建不斷,導致地面下沉,過去10年雅加達地區平均下沉2.5米。根據專家分析,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2050年雅加達大部分地區可能都會被海水淹沒。所以,遷都工作勢在必行,不能再拖下去了。
除了埃及、印尼,還有很多國家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有的國家的首都也患有「大城市病」,遷都成為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有些國家面臨著被海水吞沒的風險,不得不通過遷都來規避風險。遷都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情況,這凸顯出社會以及環境的巨大變化。
6. 印尼和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嗎
印尼和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印尼的全名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每個國家都有全稱和簡稱。就像我國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中國。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6)印尼建源為什麼沒落擴展閱讀: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的地形地貌
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加里曼丹島,山地從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廣闊,南部多沼澤。
蘇門答臘島,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山脈東北側為丘陵和較寬的沿海沖積平原,平原東部多沼澤。
蘇拉威西島,大多為山地,僅沿海有狹窄平原。
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的盆地。
伊里安島,西部高山橫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較寬廣。
印尼氣候特徵
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7. 殖民時代,印尼為什麼長期做為荷蘭殖民地能夠被各方
荷蘭殖民者分而治之,埋下印尼仇華種子
17世紀,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印尼逐漸成為了荷蘭的一個殖民地。這段時間,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國家都先後在東南亞建立了貿易網路,與歐美的國家直接進行貿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謀生機會。
這個時候的中國正處於明末清初,社會動盪。廣東、福建一帶的百姓生計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躲避戰亂,大量民眾移居東南亞,形成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東南亞的浪潮,開放海禁、明朝的滅亡等變動也助推了這一浪潮。
為了招徠更多華商,殖民者用各種方式優待華人。西班牙征服馬尼拉後, 即釋放所扣押的華商,在與土著的戰爭也避免傷及華人。荷蘭發放大量自由證吸引甚至強迫華人移到巴城(即雅加達)。
但是華人的經濟力量壯大時,殖民者又開始恐懼。從1603年屠殺2萬多華人開始,西班牙殖民者在馬尼拉多次屠殺、驅逐華人;在巴城,「荷蘭者睹唐人日眾,漸有厭薄之意,重加剝削,橫征無藝。」(程日炌《噶喇吧紀略》)受壓迫的華人於1740年發動起義,但被告密。荷蘭殖民者屠城7天,幾乎將城內的華人都屠殺殆盡。
殖民者一方面要利用華人勞動力開發東南亞,一方面又極力控制華人的力量。他們最害怕的是華人與土著的聯合,因此採用分而治之的手段,目的在於疏遠兩者關系,製造兩者矛盾。一、種族隔離,限制華人的居住和通行自由,華人與原住民的交往急劇減少;二、把歐洲人、外來東方人、印尼原住民分為一、二、三等人,但事實上華人並沒有比土著更大的權利;三、將原住民限制在農業領域,培養華人經商,還任用華人充當包稅人。
這樣,華人的地位高於原住民,比原住民富裕,還充當中介,在經濟上管理著原住民。原住民對於荷蘭殖民者的仇恨轉移到華人身上。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印尼人對華人種族偏見的根源,原住民跟華人社群之間的和諧處在了分崩離析的危險之中。
8. 2015年—2017年中國印尼雙邊貿易額下降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印尼非油氣資源需求下降。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2015年為69%,創25年來新低,經濟放緩減少了對印尼煤炭等礦產品的需求。2014年印尼對中國出口額最高的礦產品也只有65億美元。2015年印尼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非油氣產品出口額都出現下滑,按出口降幅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中國、日本、印度、美國和新加坡。
2印尼自中國進口非油氣產品
印尼自中國進口非油氣產品主要有機械設備、機電產品、鋼材、賤金屬及製品、有機化學品等。 2011—2015年,印尼自中國進口的非油氣產品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速度為3%。2012年增長最快,同比增長了137%。2013年之後,受國際形勢和印尼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印尼自中國非油氣產品的進口增速緩慢,2013年和2014年分別只增長了2%和3%。2015年首次出現負增長,進口額為29224億美元,比2014年的30461億美元減少了4%。
2006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印尼最大的非油氣產品進口來源地,進口額為55億美元,2010年增至19688億美元,5年內增長了256%,2014年進口額達30461億美元,2015年稍有下降,較2014年減少了124億美元。反觀印尼其他主要進口來源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大致處於負增長趨勢。其中,從日本的進口額由2011年的19320億美元降至2014年的16938億美元。2015年印尼自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額均出現下降,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日本、泰國、新加坡、美國和中國(見表3)。
二、兩國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投資前景
(一)印尼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兩國貿易差額隨著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化而發生變化。最初兩國貿易規模小,印尼在雙邊貿易中處於順差地位,但隨著兩國經貿合作交流愈加緊密,我國逐漸「轉逆為順」。2006年,印尼與中國貿易中,印尼貿易順差為17億美元,2007年為11億美元,2008年後開始發生變化,印尼首次在兩國貿易中出現逆差,而且逆差額逐步擴大,2008年為36億美元,2010年為48億美元,2014年達13018億美元,2015年為14365億美元。隨著貿易逆差的逐漸擴大,引起印尼一些人的不滿,並重新審視兩國間的貿易關系,甚至質疑自由貿易協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印尼人擔心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會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商品大量進入印尼市場後,也引起印尼國內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商業團體的焦慮。不過也有人能比較客觀地看待兩國貿易中印尼的逆差問題,認為根源在於印尼本土中產階級壯大,推動社會的消費能力增強。
(二)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規模偏小
中國企業對印尼直接投資效果也是影響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因素。我國對印尼的直接投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佔印尼吸引外資的比重也一直在低位徘徊,2011—2015年我國大陸對印尼的直接投資分別為1億美元、1億美元、3億美元、8億美元和628億美元,佔印尼吸引外資外資總額的比重為05%、04%、10%、28%和22%。2015年一季度我國首次進入印尼的十大外資來源國行列,之前僅位列第十三位,排在模里西斯和中國台灣地區之後。目前,印尼的幾大外資來源國分別是新加坡、日本、韓國、英國、美國、馬來西亞、荷蘭、英屬維京群島和中國香港。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160億美元,相比之下對印尼的投資規模明顯偏小。盡管我國與印尼簽署了一系列投資協議,但落實情況並不理想。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統計,2005—2014年十年間,中國計劃在印尼總共投資2427億美元,但最終只落實了18億美元,為承諾的7%。
中國企業對印尼的投資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印尼國內存在兩大障礙,「(外國投資)商業項目要面對印尼國內的官僚主義,且大型項目還面臨土地徵用(困難)問題。」此外,問題還在於中國的投資者沒有在印尼找到合適的商業夥伴,而印尼繁瑣的申請投資程序也讓中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三)未來投資合作潛力巨大
目前,印尼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政府債務適度。印尼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可操控,保持在60%以下。此外,印尼政府採用和實施了一項強調財政紀律重要性的政策,該政策規定預算赤字將由法律限定,最大不得超過GDP的3%。為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印尼新一屆政府簡化外商投資申請程序,並制定新的規章制度來簡化土地徵用。近年來,印尼經濟發展迅速,國內政治形勢漸趨平穩,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都明顯提高了外資吸引力。2015年,印尼凈海外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達232億美元,投資潛力巨大。鑒於印尼國內島嶼的各項基礎建設薄弱,建立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至少需要4600億美元的投資,而目前印尼政府只能提供22%的預算,其餘部分都得依賴外資支持,今後幾年印尼將積極採取措施大力吸引外資。而作為印尼主要貿易夥伴之一,中國掌握著相對先進的技術,在與日美等發達國家競爭時又具有價格優勢,雙方投資合作發展前景良好。
9. 如果沒有1292年元朝攻打爪哇的史實,印尼歷史將如何發展
如果沒有1292年元朝攻打爪哇的史實,印尼歷史上著名的滿者伯夷王國很可能不會統一爪哇,更不會統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率領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一年軍糧從福建泉州渡海,登陸爪哇,和克塔拉亞薩聯合攻打賈亞卡特望,滅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滿者伯夷王國是在反抗元軍入侵的斗爭中建立起來的,但在對元朝的外交和貿易關繫上卻採取了積極和務實的態度,屢有入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