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爪哇國拿它打比方是什麼意思啊
爪窪國:古代東南亞古國,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唐朝時,一度為佛教國家。
比方:因遠在海外,迷迷茫茫,故多借指遙遠虛無之處。
中國僧人法顯和義凈漂洋過海來過爪哇國,他們九死一生只是為了信仰,或者證明信仰。在唐代以前的中國,人們認為,爪哇國是一個莫須有的國度,和陶君筆下的桃花源一樣。比如人們將某件事託付於人,受託者因忘記沒有給辦,便會解嘲地說早已忘到了爪哇國。
拓展資料:
爪哇島(印尼語:Jawa、英語:Java),位於印度尼西亞,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位於爪哇西北。古代稱呼「耶婆提」(Yavadvipa)。
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2400萬 (2005年),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981人。
爪哇文化、語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亞次大陸語言文化的影響,很多歷史遺跡都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佛教聖殿遺址婆羅浮屠鼎和布蘭班南印度教神廟(Prambanan)。
爪哇是一個島的名字,屬於印度尼西亞。但是在歷史上,爪哇曾經是一個國家,19世紀淪為荷蘭殖民地,二戰後與印度尼西亞一起獨立,並且並入了印尼。
㈡ 印尼在古代的稱呼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㈢ 古時候印度尼西亞叫什麼
印尼:爪哇、三佛齊
菲律賓:呂宋
新加坡:淡馬錫、星洲
馬來西亞:馬六甲、柔佛
泰國:墮羅缽底、暹羅
㈣ 中國古代稱印尼什麼
在二十世紀之前從來不存在一個叫印尼的國家,它是戰後由原荷蘭亞洲殖民地整合而成的。古代組成現代印尼的眾多島嶼也從未統一過,在不同歷史時期占據其中部分島嶼的有室利佛逝、三佛齊、爪哇國等等,不過嚴格來說都不算印尼的前身。
㈤ 古代印尼叫什麼
印度尼西亞群島,公元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有記載的的朝代包括信奉佛教的室利佛逝(7世紀中葉~1293年);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新柯沙里王國(1222~1292年),之後王室藉助元朝軍隊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293~1478年)。
㈥ 爪哇國在哪裡
爪哇島(印尼語:Jawa、英語:Java),位於印度尼西亞,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位於爪哇西北。古代稱呼「耶婆提」(Yavadvipa)。
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2400萬 (2005年),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981人。
爪哇文化、語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亞次大陸語言文化的影響,很多歷史遺跡都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佛教聖殿遺址婆羅浮屠,和布蘭班南印度教神廟(Prambanan)。
二世紀東漢孝順皇帝永建六年(131年) 葉調國派遣使東漢。 「葉調」就是古代爪哇島梵文名 Yavadvipa 的對音。
五世紀東晉義熙八年(412年)高僧法顯登陸耶婆提。耶婆提就是Yavadvipa, 就是古代爪哇。
後漢到隋朝稱為呵羅單
唐朝稱為訶陵、闍婆
宋朝爪哇島上有三個國家:塔魯納國在西部,訶陵國在中部,東爪哇在西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東爪哇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遣使朝貢。當時穆羅茶王已統一爪哇島,勢力擴展到巴哩島、渤林邦、並和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國交戰。但東爪哇-三佛齊戰爭結果,東爪哇國兵敗,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被殺。三佛齊勢力擴展入爪哇島。
十三世紀爪哇島上信訶沙里國崛起。
1290年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Kertanagara)將三佛齊逐出爪哇。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亞薩(Kertarajasa)創立強大的滿者伯夷王朝,
以滿者伯夷城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
隨後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被叛將賈亞卡特望(Jayakatwang,)殺害。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從福建泉州渡海,登陸爪哇,聯合滿者伯夷王克塔拉亞薩攻打信訶沙里國叛將賈亞卡特望,滅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元史稱滿者伯夷為「麻偌巴歇」,是爪哇國的國都。
滿者伯夷被稱之為最顯赫的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曾一度統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滿者伯夷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教奉為神的Majapahit桔樹。到了16世紀,當穆斯林王國取代滿者伯夷在西部島嶼的地位時,滿者伯夷王國轉移到了東面的巴厘島。
明朝稱為爪哇。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過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蘇魯馬益(Surabaya)、滿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在第六、七世紀,很多海洋勢力王國在蘇門答臘和爪哇崛起,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水域。同時,伴隨著與中國和印度興盛的海上貿易往來,這些王國繁榮一時。在此期間,不少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者翻譯了很多文學和宗教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