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人歷史和軍事.地理不好,問一個無聊的問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印度,菲律賓為什麼沒人打
不是石油方面的問題。
首先,那些國家政治民主,人們生活安康,言論自由,西方列強沒有借口去打他們,師出無名啊,而且這樣的國家,民族感肯定很強:祖國對我們這么好,我們一定要保家衛國,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也很強,想打他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其次,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是親美派的,本來就和西方列強穿的是同一條褲子,那裡有歐美很多的經濟利益,而歐美打卡扎菲不是因為什麼狗屁石油,更多的是卡扎菲反對西方列強,跟美國叫板,影響了歐美在哪裡的利益,所以美國要打他,推翻它,扶持一個親美派的領導人上台,維護西方國家的利益;
再次,那些國家很多都與中國有沖突,對於歐美來說,敵人的敵人可以做朋友,美國如果打它們,國家有難,它們可能就會和中國、俄羅斯等聯合起來,美國如果不打他們,它們就有功夫去反對我們了,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
2. 請問二戰時期為什麼亞洲東南亞國家參戰兵力那麼少
二戰以前,東南亞只有一個獨立國家:泰國。
越南,寮國,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時稱法屬印度支那,日本稱為法印;緬甸,馬來亞(注意,不是今天的馬來西亞),北婆羅洲(沙撈越,沙巴,汶萊),新加坡(當時和柔佛,檳榔嶼合稱英屬海峽殖民地)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保護國,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當時稱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稱為蘭印)。
當時在這些地區全是英法荷的殖民地部隊,比如法印真正的法國軍隊很少,除了越南人就是法屬北非的摩洛哥人和法屬西非的黑人。英國的軍隊絕大部分是印度人,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的英軍中有9萬阿三。荷蘭本土已經被德國佔領,蘭印名義上效忠於流亡倫敦的荷蘭女王的流亡政府,而實際上流亡政府只直接統治蘇利南等美洲殖民地,出於防禦日本的需要,早就把蘭印委託給英國了。美菲聯軍也是大部分是菲律賓人。
所以美英法荷東南亞部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從訓練,裝備,戰鬥力,意志等各方面都無法和日軍相比。
澳大利亞二戰時,陸軍師番號編到9,但是其中有空番號。實際總兵力不足9個師。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還被英國調到北非戰場和德意軍隊作戰去了。諾大的澳大利亞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只有1個師了。最後在澳大利亞總理馬克唐納的激烈要求和澳大利亞國會投票決議的壓力下,丘吉爾才被迫放回一個澳軍師。還沒到,新加坡已經失守了。所以後來澳大利亞都准備放棄澳洲北部,退守大沙漠以南,防守南澳洲了。
3. 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關系怎麼樣
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兩國關系往年因為印度尼西亞在東南亞的霸權主義而緊張,然在2005年,新加坡與印尼簽暑一項諒解備忘錄,兩國之間互相開放更多的航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05年印尼巴里島會見了印尼總理蘇西諾,並討論了經濟、貿易和投資的合作,總體上印尼和新加坡關系是往好的一面展開,然而目前也有些問題如印尼禁止出口花崗岩和砂至新加坡,而這兩項材料是新加坡建築業所需要的。
印度尼西亞與新加坡的外交關系:
1966年1月1日兩國建交。印尼和新加坡隔馬六甲海峽相望,兩國人民一向來往密切。但由於種種原因,兩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障礙。1973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訪問印尼後,兩國關系逐步得到改善和發展。1974年8月,兩國簽訂海域界線協定和經濟合作協定。1977年6月,兩國簽署鋪設聯結兩國海底電纜的備忘錄,該工程已於1980年完成。1980年10月,兩國決定共同開發位於新加坡附近屬於印尼的巴丹(Badan)島。開發後,印尼從新加坡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新加坡則利用該島的土地和勞動力。與此同時,兩國領導人互訪不斷,雙方經常就東南亞地區及東盟內部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近年來,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貿工部長楊榮文、國防部長陳慶炎、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馬士強等新加坡領導人訪問過印尼。瓦希德總統執政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新加坡,2005年2月,蘇西洛總統也將新加坡作為首訪的東盟國家之一,可見印尼對新加坡關系的重視。印尼與新加坡經濟關系密切。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印尼在資源和市場方。
4. 新加坡為什麼怕印度尼西亞吞並它
新加坡是個小島,退潮時,面積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心臟地帶,所以繁榮發展起來。隨著新馬分家,它變成了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那時,讓李光耀特難過的是:眼下是一條不知去向何方的坎坷之路,因為他們幾乎一無所有。北面是剛剛翻臉不認人,把人一腳給踹了的馬來西亞,南面是想把整個馬來西亞包括新加坡一起吞並的、充滿敵意的印尼。而當時的中國,被西方國家敵意封鎖,四顧茫茫,惟有痛哭!沒辦法,除了與美國親近,別無選擇。歷史就這么特有戲劇性。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在被馬來西亞遺棄後,為國土安全計,要麼親美,要麼親華,要麼搞大國平衡外交,要麼與大國潛規則。總之,哭著鬧著也要生存下去.現在,感覺挺好的,斯龍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