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醬做法
印尼辣椒醬是家常菜,製作原料主要有:腌漬辣椒100公克,蒜頭10公克,冷開水50cc,鹽10公克,蝦醬20公克,沙拉油200cc,白醋2大匙,細砂糖2大匙。
做法如下:
1.腌漬辣椒與冷開水、鹽一起放入果汁機中絞碎,蒜頭切末備用。
2.起一鍋放入沙拉油,讓油鍋熱至約60℃後,放入作法1的蒜末及蝦醬以小火爆香。
3.將作法1的辣椒泥及白醋、細砂糖、香菇精放入作法2的鍋中,以小火炒約5分鍾,呈現濃稠狀即完成。
㈡ 沙爹醬的做法配料
沙嗲醬的品種比沙茶醬多得多,比較著名的有印尼沙嗲和馬來西亞沙嗲醬。現將印尼沙嗲醬配方和製法披露如下:
原料:
蝦糕(產於印尼,呈黑灰色糕狀,系一種略經發酵的蝦茸(泥)粘結體。猶如中國的臭蝦醬、臭豆腐乾那樣,生品具有奇臭,加熱成熟後會形成特殊的動物性原料之熟香)40克,花生醬250克,炒熟的花生仁60克,大蒜泥400克,干蔥500克,大茴、金名子(一種國外產的小茴類香料)、玉桂粉各15克,南姜粉、黃姜粉、香茅各50克,紅辣椒粉、科連達粉(一種國外產的半辣型調料)各25克,椰子醬500克,精鹽50克,白砂糖75克,印度咖喱100克,植物油650克。
製法:
(1)先將牛肉湯倒入花生醬中調勻使成薄醬。
(2)另將花生仁、蝦糕、大茴、金名子、干蔥、蒜泥、香茅、丁香,都分別碾磨成粉末,或用粉碎機加工成粉泥狀。
(3)用一半油起鍋,把紅椒粉先倒入,徐徐加熱,使成淡紅辣油,再將蔥蒜投入致香,再放蝦糕炒至腥臭味改變,鮮香味散溢,然後再把他調料逐步投入鍋中同炒,並且控制用中小火,嚴防焦鍋,邊炒邊徐徐加油,最後加花生泥、花生醬、椰醬及鹽、糖,得到香濃味半辣的稠醬即可。
沙嗲醬是盛行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沙茶醬,原為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印尼文為「SATE」(沙嗲),原意為「烤肉串」,因是其必用的一種調料復合味。它相當辛辣香咸,富有開胃消食之功效,調味特色突出,故傳入潮汕廣(州)地區後,經歷代廚師琢磨改良,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點,改用國內香料和主料製作,並音譯印尼文「SATE」,稱之為沙茶(潮語讀「茶」為「嗲」音)醬。
沙嗲醬色澤為橘黃色,質地細膩,如膏脂,辛辣味突出,鹹味濃,略帶甜味,同沙茶醬有明顯的差別,而且香味的內涵和力度都與沙茶醬不同。因此在比較正宗的港式菜烹調中,「沙嗲牛肉」和「沙茶牛肉」這兩款滑炒牛肉菜,應分別使用沙嗲醬和沙茶醬況汁。同時,它們各自配伍所用的調味品也迥然不同。
沙嗲(滑炒)牛肉況汁時,必須先用洋蔥末、紅椒末和菠蘿末煸香,再投入沙嗲醬,而且要配入三花牌淡奶及少許蚝油等以增其奶香鮮味,而沙茶(滑炒)牛肉況汁只要用蒜泥起香即可,也不必配淡奶,因醬味本已很合國人中口味。兩者成品色澤和觀感也有區別:前者淡橘紅色,鹵汁較細膩;後者淡褐色,鹵汁中顆粒物較多。
㈢ 沙茶醬是什麼
沙茶醬是一種混合型調味品。色澤淡褐,呈糊醬狀,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復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復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
沙茶醬起源於馬來語地區的潮汕華人飲食,後傳至潮汕,盛行福建省、廣東省等地。「沙茶」一詞在馬來語地區是指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其原義是烤肉串,多用羊肉、雞肉或豬肉,所用的調料味道辛辣。
該地區的潮汕華人在此基礎上特製了新的風味更佳的一種辛辣調味品,稱之為沙茶醬。傳入潮汕地區後,又隨著潮人的步伐傳遍閩南,台灣,港澳。
(3)印尼醬的醬是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1、沙茶醬富含碳水化合物,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增強腸道功能。
2、沙茶醬富含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
3、沙茶醬含碳水化合物,能迅速為身體提供能量;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於治療飲食積滯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茶醬
㈣ 沙茶醬是什麼
沙茶醬是福建、廣東等地的特產,它是一種烹調食物的調味品,用其烹調的菜系味道香濃。以下是關於沙茶醬的介紹。
沙茶(潮語讀沙嗲)原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印尼文為「sATE」(沙嗲),其原意是「烤肉串」,多用羊肉。雞肉或豬肉,所用的調料味道辛辣。傳入潮汕地區後,只取其辛辣的特點調成一種調味品,稱為沙茶醬。沙茶醬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魚、蝦米、椰絲、大蒜、生蔥、芥末、香菜子、辣椒等原料磨碎加油、鹽熬煮而成。沙茶醬色澤金黃,辛辣香濃,是潮州菜常用的調味品之一。沙茶醬是盛行福建、廣東等地的一種混合型調味品。色澤淡褐,呈糊醬狀,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復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復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
㈤ 印尼桑巴辣椒醬的用途
調味。印尼桑巴醬是一種海鮮辣醬,炒出來的米飯帶著鮮辣味,具有調桐梁蔽味作用。印尼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接馬來西亞,南與澳大利亞毗鄰,東西兩面分局州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處東西交通要沖,占據重要戰略地渣州位。
㈥ 什麼是沙茶醬
沙茶醬
開放分類: 食品、調味品
沙茶醬(印尼語Satay)原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其原義是烤肉串,多用羊肉、雞肉或豬肉,所用的調料味道辛辣,傳入中國後,只取其辛辣特點。
原料:花生仁、白芝麻、魚、蝦米、椰絲、大蒜、蔥、芥末、辣椒、黃姜、香草、丁香、陳皮、胡椒粉等
做法:原料經磨碎或炸酥研末,然後加油、鹽熬制而成的一種調味品,稱為沙茶醬。製作過程相當繁瑣.製作好的沙茶醬色澤金黃。
特點:與原來的東南亞風味不同的是,沙茶香而不辣,略帶甜味.是潮汕閩南地區做菜常用的調味品。
沙茶醬是盛行福建、廣東等地的一種混合型調味品。色澤淡褐,呈糊醬狀,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復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復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
種類
[編輯本段]
沙茶醬的品種有福建沙茶醬、潮州沙茶醬和進口沙茶醬三大類。
福建沙茶醬是用大劑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適量去骨的油炸比目魚干末和蝦米末與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鹽用文火慢炒半小時,至鍋內不泛泡時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入壇內,可久藏1年至2年而不變質。福建沙茶醬香味自然濃郁,用以烹制爆炒溜蒸等海鮮菜品,口味鮮醇,因其特有的海鮮自然香味而深受港澳台食客的歡迎。
潮州沙茶醬是將油炸的花生米末,用熬熟的花生油與花生醬、芝麻醬調稀後,調以煸香的蒜泥、洋蔥末、蝦醬、豆瓣醬、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姜黃粉、香蔥末、香菜籽末、芥末粉、蝦米末、香葉末、丁香末、香茅末等香料,佐以白糖、生抽、椰汁、精鹽、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透取出,冷卻後盛入潔凈的壇子內,隨用隨取。潮州沙茶醬的香味較福建沙茶醬更為濃郁,可做炒、火局、燜、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很多菜品。
進口沙茶醬又稱沙嗲醬(Sateysauce)。是盛行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沙茶醬。它色澤為桔黃色,質地細膩,如膏脂,相當辛辣香咸,富有開胃消食之功效,調味特色突出,故傳入潮汕廣大地區後,經歷代廚師琢磨改良,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點,改用國內香料和主料製作,並音譯印尼文「SATE」,稱之為沙茶(潮語讀「茶」為「嗲」音)醬。
沙嗲醬同沙茶醬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在比較正宗的港式粵菜烹調中「沙嗲牛柳」與「沙茶牛柳」這兩款滑炒牛肉菜,應分別使用沙嗲醬和沙茶醬兌汁,同時它們各自配伍所用的其他調料也迥然不同。烹制沙嗲牛柳時,必須先用洋蔥末、紅椒末和菠蘿末煸炒起香,再放沙嗲醬,而且必須放適量三花淡奶及少許蚝油,以增其奶香味。而烹制沙茶牛肉時,只要用蒜泥煸香即可,不必配入淡奶,因沙茶醬的本味更適合國人的口味。兩者成品色澤和觀感也有區別:前者淡桔紅色,鹵汁較細膩;後者淡褐色,鹵汁中顆粒物較多,兩者的風味也各有千秋。沙嗲醬的品種也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沙嗲醬和馬來西亞沙嗲醬。
沙茶醬可以直接蘸食佐餐,還可以調制別有風味的復合味,用以烹制沙茶牛柳、沙茶鴨脯等佳餚。它還可以配製港式新潮「沙咖汁」美味,以烹制沙咖牛腩煲、沙咖煸明蝦等港派名菜,適宜於燒、燜、煨、涮、灼等烹調方法。
烹飪指導
[編輯本段]
1. 沙茶醬可以直接蘸食佐餐,還可以調制別有風味的復合味,用以烹制沙茶牛柳、沙茶鴨脯等佳餚;
2. 它還可以配製港式新潮「沙咖汁」美味,以烹制沙咖牛腩煲、沙咖煸明蝦等港派名菜,適宜於燒、燜、煨、涮、灼等烹調方法。
福建沙茶醬的製法:
[編輯本段]
一、原料: 花生仁1000克,比目魚干175克,蝦米150克,芝麻醬160克,大蒜頭175克,香蔥、辣椒粉各75,芥末粉、五香粉各30克,沙姜粉、香菜籽各15克,香木草2根,白砂糖300克,植物油800克,精鹽30克。
二、製法:
1.將花生仁放進容器中,加沸水(略放鹽少許)泡10分鍾後剝皮,投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熟脆撈出,待冷卻後將它碾成碎末。另將比目魚干剔盡骨刺,也用(七成)熱的油鍋炸酥撈出,斬成細末待用。
2.開油鍋,將植物油熬熟後待涼,再調入約150克涼油調稀;將大蒜頭剝去皮,另將蝦米斬成碎末,再用一部分油將蔥炸干水分,然後把蔥碾碎,仍放入油中,另用一部分油分別將辣椒粉和蒜蓉熬成蒜油和辣油待用。
3.另用凈鍋放油,先將香菜籽、五香粉下鍋略炒,加入芝麻醬、蝦米末、花生末、芥末粉、沙姜粉炒勻,再加入蒜油、蔥油、辣油、精鹽、白糖、炒勻,隨後將香木草碾成粉末也放入同炒。用文火炒半小時左右,見鍋內不泛泡時,即可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入壇內,可久藏1-2年不變質, 隨用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