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印尼人除了膚色有點黑,五官什麼的都和中國人很像
這是亞裔,亞洲地區的人基本上五官上都差不多。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只是語言,文化,風俗不一樣。 是炎黃子孫的後代。 很簡單的例子,日本,韓國,中國 這些地方的人都長得很相像。
2. 印尼黑人由來
主要是黃種人,雨林中有一些土著黑人,白人都是移民過來的。
3. 印尼人不是都又黑又矮,怎麼還有這
不全是,印尼人也有皮膚較黑的,也有巧克力色的,而且還有黃色,白色的。這是因為在印尼的人種也比較豐富的,印尼是千島國家,不同島上的環境會是影響因素之一,還有不少從外國過來移民的人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體格的高矮跟基因,環境,飲食等的改變而改變的
4. 是不是印尼人都很黑那他們為什麼又是白色人種而我才佔六分之一的印尼血統,可為什麼同樣都是中國人,
不會啊。我是1/4印尼血統,但我跟普通人的膚色沒什麼區別啊
5. 求大洋州和亞洲黑種人的來歷……
大洋洲的主要國家是澳大利亞,就說澳大利亞黑人的來歷吧
澳大利亞人口,據統計(1984年)為1554.4萬人,其中白種人佔95%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學家們證實澳洲黑人是從外部移入的。這必然產生澳洲黑人的來源問題。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問題的是英國航海家羅伯特·菲茨羅伊,他在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陸上的黑人和塔斯馬尼亞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後裔,或是乘船時偶然被暴風吹到這里來的,或是逃亡的黑奴。這樣便出現了關於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說」。該說顯然是毫無根據的臆測,早為考古資料和有關人類學、民族學和歷史語言學的資料所推翻。雖然菲茨羅伊的「非洲說」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從大陸外部移入的觀點是正確的,是有價值的。
1847年,英國人類學家普查里德認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於大洋洲諸島上的「尼格利陀種族」,後來經新幾內亞或帝汶島到達澳洲大陸北岸,然後逐步擴散於大陸各地,因而又產生了「尼格利陀種族說」。
19世紀末20世紀初又有兩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對澳洲黑人的來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得出了許多重要結論,他們是英國學者約翰·馬修和A.E.哈威特。馬修認為澳洲黑人是由兩個或三個種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說,澳洲黑人最早的種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幾內亞南部的巴布亞種族(即尼格利陀種族)成份和與印度的達羅維荼人血緣相近的種族。馬修的理論根據:1.從語言上看,他們都稱呼胞族為「卷發」和「直發」、「暗色的皮膚」和「淺色的皮膚」、「深色血液」和「淺色血液」,等等;2.他們都有同鳥類搏鬥的神話;3.澳洲黑人有巴布亞種族和達羅維荼種族的風俗習慣。
哈威特繼承和發展了馬修的觀點,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種族成份的先後次序的理論。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種和高加索暗色人種混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種族成份,後是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種族成份。他還說今日印度的達羅維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種的後代;至今與澳洲黑人有血緣關系的還有斯里蘭卡的維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國的苗族和印度的托達人。
馬修和哈威特的功績是,他們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種族成份的因素,他們理論的缺點在於沒有注意到區別民族的文化因素。這個任務由德國學者格雷布納完成了。
大約與哈威特同時,德國學者格雷布納發表了關於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層》。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所謂「文化圈」或「文化層」理論。格雷布納指出,在今澳洲黑人中有四種不同的文化層或文化圈,這四種文化是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地區傳播到澳洲大陸來的,其為:1.塔斯馬尼亞文化,亦稱古尼格利陀文化;2.飛去來器文化,亦稱新尼格利陀文化;3.圖騰文化,亦稱西巴布亞文化;4.兩等級文化,亦稱東巴布亞文化。他說,上述四種文化都傳播到澳洲大陸,而傳播到塔斯馬尼亞島的只有一種文化,即塔斯馬尼亞文化。傳播到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和南部地區的是前兩項文化。傳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項文化,第四項文化以東西走向傳播到整個澳洲大陸。格雷布納說,這四種文化就其時間順序言,前兩種最古老,第三種次之,第四種更次之;就其主次而言,第四種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陸,不過每個地區有一種文化為主,其餘為次,因而形成了四種文化重疊和混合的歷史現象。格雷布納的學生、天主教神甫施米特繼承了其師的理論,同時從宗教和歷史語言學角度對澳洲黑人起源問題進行了論述,以補充格雷布納的學說。此後學者們一直不停地探討這個問題。近幾十年來,各類科學突飛猛進地發展,尤其考古發掘工作大規模地進行,所有這些都對弄清澳洲黑人起源問題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學者們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新的資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學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蘭南部的塔爾蓋,在峽谷的斜坡上2—3米深處,發掘出14—16歲男孩的頭骨碎片,1918年復原後稱「塔爾蓋人」。頭骨結構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點: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齒骨都很厚,齶面很大,頜部突出。塔爾蓋人雖然比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徵:鼻寬而不高,臉型適中,不長不寬。20世紀20年代,從墨累河開渠時,在科乎納地方又發掘出一個頭骨,在類型上與塔爾蓋頭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據此可以斷出相對年代來。科乎納人頭骨的特徵是:骨體粗重,頜部突出,眉工粗大,頭骨很長,穹窿卻很低,臼齒很大。這說明科乎納人已比塔爾蓋人的時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徵。科乎納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共同特徵就更多了,如頭骨度較小,臉形不長,寬鼻,突頜,等等。第三次重大考古發現是1943年在墨爾本近郊凱洛爾地方發掘出的頭骨,稱凱洛爾人。其特徵是:腦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齒較長,齶突出部分較小,幾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樣。
這樣,我們看出今澳洲黑人的發展過程:塔爾蓋人→科乎納人→凱洛爾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種屬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羅·華德根據人類學資料指出:「澳大利亞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其皮膚雖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從體格外貌上看,他們像高加索人種,而不像尼格羅人種或蒙古人種。例如,他們的頭發一般長得濃密,但是既不像蒙古人的頭發那樣細長垂直,也不像尼格羅人那樣捲曲,而像歐洲人的波狀發型;嬰兒的頭發為金黃色。」①阿比教授根據考古資料認為,「原始高加索人種」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種」在兩萬年以前居住在中亞一帶,後來向外擴散,向西擴散便成為「雅利安人」,向南擴散便成為印度人、錫蘭人和維達人(亦譯「吠陀人」),向東北擴散便成為日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學證實了印度支那、馬來半島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種族居民。
印尼史家薩努西·巴尼根據爪哇發掘出的遠古居民頭骨化石以及馬來半島和印度支那發掘出的類似的頭骨化石,和澳大利亞考古資料對比研究,因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馬來亞和印尼的遠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亞原始種族的祖先同種的」的結論。他又根據考古資料證明今蘇門答臘的古甫族和馬來半島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馬來亞遠古居民的後裔,從而說明今天在印尼和馬來亞還有澳洲黑人的同種族的居民,換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緣上是親族。
這個問題的解決實質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來源的地區和路線問題。就其來源地區而言,顯然是來自印尼某島和新幾內亞;就其來源的路線無疑是:中亞→印度支那→馬來亞→印尼和新幾內亞→澳洲大陸。
在來大陸的時間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時來到澳大利亞的,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在三萬年至3.5萬年前來的。澳大利亞著名史家曼寧·克拉克說:「澳大利亞和美洲一樣,很可能到最後一次冰河時期才有與以前種屬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到來。碳含量測驗證實三萬年前在澳洲大陸已經有這種人類居住。」①美國史家斯塔夫里阿諾斯也指出:「這些土著可能是三萬年前就已經乘船漂流到澳大利亞來的三種不同種族集團的後裔,那時把大陸和印度尼西亞分隔開來的是一條狹窄的海峽。」②華德也寫道:「人類在澳大利亞至少已生活了3.5萬年。」③
另一種觀點認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從印尼某島乘船漂流而來,先在澳大利亞北岸登陸,然後逐步向南,尤其向東南沿海移動,經過幾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時間才擴散於整個大陸。
這兩個時間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種觀點正確呢?
首先,從澳大利亞考古發掘出的三種頭蓋骨年代來推測三種頭骨雖具有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陸黑人的祖先到大陸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來,可以推測出決非在三萬年前。三萬年前的人類絕對不可能有乘船漂流過海的本領。至於說有人提出在最後一次冰河期在澳洲大陸某地和新幾內亞間出現過陸橋,黑人的祖先可以通過陸橋而來,此說也難令人信服。如果確有過陸橋,那末不僅人可以過橋,亞洲大陸上的其他動物亦可以過,為什麼在澳洲大陸沒有歐亞大陸上的胎生哺乳動物,而只有單孔動物和有袋動物呢?為什麼澳洲大陸上沒有亞洲大陸上兇猛的食肉動物呢?僅此一點就可以證明「陸橋說」是一種臆測。
再次,根據近年來有關遠古澳洲黑人的考古資料來推測。考古資料證實澳洲黑人的祖先,約在公元前5500年前就已有帶柄工具;公元前4850年已有線狀雕刻;公元前2820年已使用矛尖工具;公元前1800年已使用薄刃工具;公元前1470年已有專門骨器加工作業。這些資料無可辯駁地證明,澳洲黑人大約在距今七八千年間才剛剛「進入新石器時代。乘船漂洋過海不可能在中石器時代,當然也更不可能在舊石器時代,最多隻能在新石器時代,因此可以斷言,澳洲黑人的祖先大約在八千年前來澳洲大陸的。
三、澳洲大陸黑人的來源與分布
那末,澳洲大陸黑人的祖先是怎樣乘船漂流到澳洲大陸上來的呢?對此問題,學者們進行了長時期探討,提出了各種觀點,「漂流說」和「陸橋說」便是其中的著名的兩個觀點。但是我們認為具有極大說服力的是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觀點。他指出,在第四紀晚期,雖然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和澳大利亞、新幾內亞之間不可能有連續不斷的完整陸橋,但是,個別的島群之間有可能存在著狹條陸地(如婆羅洲和菲律之間的巴拉望島)或島嶼環帶(如馬魯古群島),而這些狹條陸地和環帶就有可能聯結成一條通路,但是這條通路間往往有淺水或狹窄的水域相隔。這樣,黑人的祖先可乘船逐段地越過,而動物,那怕是胎生哺乳動物亦難於越過。有的學者還注意到了印度尼西亞從西起越往東,動物愈少,究其原因,動物為隔斷陸路的水域所阻擋。由印尼可聯想澳大利亞根本不存在胎生哺乳動物的原因,同時由此來判斷澳洲黑人的祖先走什麼樣的路來到澳大利亞的。
結論是,澳洲黑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陸路,在起碼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島和新幾內亞來到澳大利亞,主要的路線是東線,即從新幾內亞越過托雷斯海峽而來的,而西線是以帝汶島作為出發地。
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達澳洲大陸北部沿海地區與西北地區,經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加之從東南亞來的移民又不斷湧入,部落間爭奪漁獵和採集領地日益繁頻與激烈,因而許多黑人部落紛紛南下尋找新領地,這樣在遠古時代的澳洲大陸上開始了歷時近萬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動,整個澳洲大陸逐步被黑人移民所佔領。北部炎熱而無南部涼爽也是黑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澳洲黑人向南擴散的三條主要路線:一條從西北沿海地區沿西海岸南下的路線,亦稱西部路線,直達西南地區。第二條路線由北部地區南下,深入大陸腹地,直達南部地區,此即中部路線。第三條路線從東北沿海地區出發,沿東海岸南下,到達東南地區,此亦稱東部路線。每條干線又分成若干支線。在這三條大幹線中,以中部干線最為重要,因為這條干線要經過幾條大河,尤其是墨累河與達令河,氣候和物產條件好,因此在這一地區黑人較多。
澳洲大陸黑人經過以萬年計的繁衍,到1788年,其人口總數達30萬人,500餘部落,分布在大陸的各個地區。按區域劃分,可分成七個部落部區域集團。
第一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墨累河流域的各部落。第二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達令河流域,包括今整個新南威爾士和昆士蘭的南部地區。第三個部落區域集團在今昆士蘭中部和北部。埃爾湖周圍廣大地區,居住的是第四個黑人部落區域集團,但由於這里土地貧瘠,物產貧乏,故人口不像上述三地區那樣多。第五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西部沙漠地區和西南沿海地區,這里土地亦很貧瘠,土著人數亦較好。定居在西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的是第六個區域部落集團;第七個部落區域集團定居在澳洲大陸北部地區,包括今金伯利高原、阿納姆地和約克角半島,這是澳洲黑人祖先最早到達的地區。
四、塔斯馬尼亞黑人的來源
人類學家認為居住在塔斯馬尼亞島的黑人和澳洲大陸的黑人不是同一人種。塔斯馬尼亞黑人長著毛茸茸而又捲曲的頭發和稍腫的嘴唇,很像美拉尼西亞人,尤其更像新喀里多尼亞人。我們知道美拉尼西亞人和新喀里多尼亞人屬大洋洲尼格羅種人。人類學家告訴我們,無論是非洲的尼格羅種人,或是大洋洲的尼格羅種人都是在潮濕的熱帶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就大洋洲的尼格羅種人而言,他們是在東南亞和美拉尼西亞熱帶森林條件下形成的。學者們據此認定,塔斯馬尼亞人屬大洋洲尼格羅人種,其祖先原住在東南亞和美拉尼西亞熱帶森林中。這個結論幾乎是公認的。
但是,塔斯馬尼亞黑人的祖先是經過什麼樣的路線到達塔斯馬尼亞島的,是有分歧的,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大約在比大陸黑人較早的某個時期由美拉尼西亞乘獨木筏漂流來的,或認為從新喀里多尼亞島來到這里的。途中,他們繞過了澳洲大陸。大部分學者持這種看法。
另一種觀點認為,他們先到達澳洲大陸,然後逐步南下,從大陸的東南端越過巴斯海峽到達島上來。
從各方面的資料判斷,塔斯馬尼亞黑人的祖先從美拉尼西亞或新喀里多尼亞到達塔斯馬尼亞的結論是可信的。在塔斯馬尼亞人中保留了不少的同美拉尼西亞相同的文化,例如,睡覺的枕頭用小長凳,使用獨木筏,鑽木取火的方法,等等。
同時直到今天在澳洲大陸上考古學家們沒有發現任何塔斯馬尼亞人的痕跡,更沒有發現他們的同種人,所有這些說明塔斯馬尼亞人到來的路線,不可能是先到大陸然後再南下的。
6. 印尼有白人和黑人嗎
主要是黃種人,雨林中有一些土著黑人,白人都是移民過來的。
7. 印度尼西亞人是什麼人種,哪些才是原住民
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可劃分為馬來人種、澳洲人種、波利尼西亞人種、矮黑人等等,但印度尼西亞人還是以馬來人種為基礎。
原住民有:達尼族、阿斯馬特族、科羅威族等。
一、印度尼西亞人的分布和起源。
1、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掘的智人遠遠早於在南亞發掘的智人。所以馬來群島的印度尼西亞的南島語系的主要來源。
2、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和維傑人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而其他地區南島人則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長,部分又來自南美洲和澳洲,比如菲律賓、印尼的部分族群來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亞的部分族群則來自南美的土著。
3、馬來人種,是早期人類學家對中南半島南部與南太平洋群島人種的一種劃分,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馬來人種常被用來形容南島民族。馬來人的基本外貌特徵為:膚色淺棕,頭發長而直,體毛髭須較少,部分人無髭。圓顱形。眼睛較大,鼻高而直,唇偏厚。身高中等偏低。
二、印度尼西亞主要原住民。
1、達尼族,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西巴布亞省,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熱帶雨林部落。他們過著與現代文明隔絕的生活,尤其是一夫多妻的達尼部落更加原始。達尼部落至今還過著原始的生活,住的房屋是乾草搭建的,吃得是狩獵到的野味,穿得很奇特,男人全身赤裸只戴一個「寶貝套」,女人僅一件草裙裹身。
2、阿斯馬特族,生活在新幾內亞島南部海岸。他們保留著自己古老的部落文化和傳統習俗。阿斯馬特族人有一個傳統:凡男子成年之後都得經歷一個考驗,那就是獵取一顆人頭,然後才能去求婚。他們相信,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後代。
3、科羅威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巴布亞省偏遠的森林中,他們居住在內陸地區,離阿拉弗拉海大約160千米遠。 該部落仍過著游耕生活,石器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雖然他們是首個被公認的棲樹民,但是實際上科羅威人已經不生活在樹上 ,他們說當地部落的特有語言,靠吃野生動物、植物為生。
(7)為什麼印尼有黑人擴展閱讀:
(1)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
(2)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8. 怎麼感覺印尼都是黑人
為您解答
那是南亞人種,可能混合赤道人種,由於緊赤道,日曬厲害的關系,其實別說黑色人種了,連棕色人種都不是。
9. 亞洲的黑人主要分布在哪裡啊
(其實現代人類學早已不按膚色劃分人種了)
1、蒙古人種(黃種),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伯利亞。
2、高加索人種,主要分布在西亞、南亞、中亞和西伯利亞,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前蘇聯亞洲部分的俄羅斯族等白人,印巴人也被認為是屬於高加索人種。
中亞的烏茲別克和維吾爾族屬於蒙古人種與高加索人種的混血。
3、赤道人種(黑種),零星分布在印度局部地區、安達曼群島和印尼的伊里安島。
高加索人種中既有金發碧眼膚色粉白的北歐類型,也有黑眼黑發膚色較暗的地中海類型。
印度人基本上是高加索人種,但也混有少量赤道人種的血統,這使得印度人的膚色呈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