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宏立城為什麼在印尼投資失敗

宏立城為什麼在印尼投資失敗

發布時間:2024-01-25 23:49:56

⑴ 目前印尼的經濟怎麼樣印度尼西亞的經濟體制是什

印尼經濟以2005年的數據分析國民生產總值,服務業佔了45.3%,其次是製造業(40.7%)和農業(14.0%)。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7%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四小虎,首都雅加達被譽為下一個台北市。至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接二連三的天災與排華運動,使印尼遭到重大損失。印尼近幾年進步了許多,從人均所得1000美元(1996年)進步至5000美元(2007年),2007年GDP為3960億美元,總人口2.25億。印尼是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多數出國務工的印尼勞工來到別的國家工作原因,主要並非國內經濟條件差,可能是身處地區薪資不高而選擇至其他地區工作。印尼交通建設十分完善,擁有數座國際機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鐵路網路十分發達,城市有公共汽車,國營航空公司有許多航線,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部分城市如雅加達、泗水、萬隆等大都市,建設完善。印尼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廠牌到印尼設廠與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如:SOGO、屈臣氏、家樂福(carrefour)等),印尼是一個中等富裕的國家,政府貪污問題仍未解決,但因國土過大,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根據官方統計,印尼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了2.47%,第二季度增長率雖然進一步升至2.9%到3.4%之間,但仍低於去年第二季度3.8%的增幅。從目前形勢看,印尼經濟的發展力度顯然還欠火候。
影響印尼經濟增長的一大障礙是投資難有起色。在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經濟中隱藏的眾多弊端都暴露了出來,如金融運作沒有透明度,腐敗成風,壞帳呆帳數量驚人。印尼不少銀行其實已瀕臨破產。最嚴重時的2000年初,印尼銀行貸款中85%為呆壞帳。同年7月,借貸者共拖欠銀行總計238.25萬億印尼盾(按目前匯價約合265億美元)的債務,而原先貸款抵押資產的價值卻持續狂跌,僅相當於當初的四分之一。
危機之後的這幾年,印尼政府幾經更迭。由於政局動盪,金融危機時期暴露出來的經濟體制和結構問題,特別是銀行系統的嚴重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國內外投資者都對印尼經濟沒有信心,導致資金大量流失。據官方統計,印尼在1991年經濟發展巔峰時的外國實際投資曾突破56億美元,而到2001年,外資實際落實的還不到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印尼吸引的國內外投資依然跌勢不減,降幅均在兩位數以上。越來越多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嚇走了投資人,從印尼撤資撤廠的事情時有發生。
而出口持續疲軟則是制約印尼經濟發展的另一大障礙。據印尼中央統計局新近發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印尼出口額同比下降了9.05%, 其中下滑最嚴重的是占出口總額75%以上的非油氣產品,出口額由去年同期的近190億美元減少到約176億美元,從而拖累了對外貿易整體不振。
印尼貿易和工業部長里妮·蘇萬迪將出口下滑歸咎於勞工糾紛造成的國外訂貨銳減,而訂單的減少反過來又迫使不少外資工廠外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久前有報道說,美國商家因商品質量、價格和交貨期等原因,決定把本打算交給印尼鞋廠的「銳步」休閑鞋訂單轉給其他亞洲廠商。這項決定激怒了印尼鞋廠工人,工會組織工人到美國大使館抗議遊行。但由此一來,工廠自身的利益未能挽回,反而帶給外國投資者更多的疑慮。日本官員就曾表示,他們更樂意到泰國、越南和中國投資。
目前在印尼,對商業和投資造成消極影響的消息不斷,投資和出口難以回暖,只有溫熱的消費勉強支撐經濟發展。雖然印尼財政部和中央銀行近日都表示今年該國經濟增長仍可達到預定的4%的目標,但分析家認為,印尼為此要付出的努力也將是巨大而艱苦的。
目前印尼的經濟怎麼樣? - : 印尼的經濟,號稱全球第10大經濟體.GDP大約為9000億美元,增速約4-5%.人口近3億.但基礎設施落後.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印尼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與中國的貿易額大約800億美元.這個國家太依賴礦產出口,如煤炭、錫等,還有植物油.製造業太落後.唯紡織業尚可.由於與經濟繁榮的中國保持密切經濟往來,印尼的經濟情況還算不錯.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 : 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七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五小虎.印度尼西亞錢幣 旅遊 有巴厘島 、婆羅浮...

印度尼西亞經濟概況如何? : 農業是印尼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糧食 能自給,胡椒、木棉、金雞納霜、藤條、竹 類、天然樹脂、龍腦香脂的產量均居世界第 一位,橡膠、棕櫚油和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 位.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 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率逾7%,占國內生 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 工等.石油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並且是世 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世界最大的膠合板生 產和出口國.自1968年以來,特別是20世 紀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印尼 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1997年受東南亞 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衰退,1999年開始緩 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 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印尼現在的經濟及社會狀況如何? : 盡管有人估計2008年的經濟增長僅為6.3%左右,但該署不會改變今年6.8%的目標.該署宏觀規劃司司長布里亞波托稱2007年的目標已完成,與央行截止至十一月的宏觀數據相符.開齋節後實業界的銷售業績居高...

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潛力 - : 是目前東南亞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另外, 據估計,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要比陸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馬林達近海的阿塔卡油田為最大.印尼天然氣儲量也很可觀, 約73萬億立方米.印尼的錫礦儲量也很大, ...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有著怎樣的發展 - :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製造業迅速崛起.90年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1年佔GDP比重近40%,吸納近三分之一就業人口.經濟在建國初期發展緩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

希望有好心人告訴我印度尼西亞目前經濟、社會怎樣,謝謝! -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

印尼的主要經濟是什麼 - : 農業是印尼的重要經濟部門,多項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茅,對國際市場影響重大.大米,玉米,甘蔗是主要農作物.印尼的製造業增長速度均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服務業是印尼的主要產業,旅遊業是印尼非油氣領域中第二大創匯產業.望採納!

印度尼西亞好不好?離中國多遠?人口多少?經濟發展怎樣 - : 1、氣候:印尼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2、距離:印尼首都雅加達到中國北京直線距離5193公里.3、人口:2013年印尼總人口達2.4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華人3%-4%,此外還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個民族的居民,共佔23%.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4、經濟:印尼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在8000兆盾(約1萬億美元)左右.

⑵ 98金融風暴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場金融風暴起源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

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2)宏立城為什麼在印尼投資失敗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年夏,亞洲爆發了罕見的金融危機。在素有「金融強盜」之稱的美國金融投機商索羅斯等一幫國際炒家的持續猛攻之下,自泰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在東南亞得手後,索羅斯決定移師香港。

香港慶祝回歸的喜慶氣氛尚未消散,亞洲金融風暴便已黑雲壓城。在請示中央政府後,特區政府果斷決策,入市干預。經過幾輪「肉搏戰」,國際炒家彈盡糧絕,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終勝利,保住了幾十年的發展成果。


⑶ 2012年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虧損案例

海外投資是一項高風險業務,企業應建立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投資項目的選擇和M&A業務的風險。

中的各類風險,政治風險,中國企業,尤其是必須經受的考驗,中國企業在美國和歐洲。聯想合並,合並海爾,中海油,稍微上點規模的收購項目,只要收購方為中國企業往往是必要的,以「國家安全」的神經觸動了美國一些政客。可以說,在路邊,並禁止中國公司在美國染指的重要產業,壓倒所謂的市場經濟,美國政府一向主張公平的原則。

此外,中國企業的跨國兼並和收購的方法也有待提高。一般來說,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在除了面對一定的政治風險,有三個方面的風險:

首先,門檻高,在國外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BR />
強硬的外交監督;

透明的信息披露,境外上市公司的公眾在任何時間,該公司的運作,而??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

從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一案中,我們看到,它遠沒有那麼簡單。盡管中國企業作出認真的努力採取行動,按照西方標準的企業管治及M&A規則,但目的和手段是非常透明的結果卻正好相反。研究它的起源,除了政治上的阻力,以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傅成玉認為,簡單地套用西方的規則,而忽略了中國和中國特色的需求。因此,它是必要的國內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合理使用各種手段(包括法律,投資心理,促銷),實現跨境M&A的目的,但也需要依靠更多的中國企業實踐回答的問題。當然,中國企業提高海外並購的能力,還需要找到辦法,以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以最小的代價兼並和收購,國內生產和學術界共同努力,探討和研究。
「世界經濟黃皮書」也提醒集成的M&A的目的不是對中國企業有能力做一個好了一份新的工作。導致企業最終合並失敗可能有多種原因,在合並前的市場潛力,如高估忽視的作用,盡職調查,以及過分強調健全的財務報表,等等。對於許多並購案例,並購後的整合不力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例如,在2005年半年度報告,在一個慷慨的收購業務海外有京東方,TCL宣布,兩家公司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損失,其中近10億美元的損失京東方,TCL近7億美元的損失。總結的教訓,這兩家公司是不是很難找到,海外並購,迅速擴大企業規模,但它應該是那句老話:大不一定強。收購完成後,兩家公司的整合被收購公司的品牌,技術,生產和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一體化的薄弱直接導致了海外經營的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被拖入虧損的泥潭,將成為母公司。

因此,從總體來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事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具體到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不切實際的追求,並沒有一定量的國際投資經驗,面臨的風險將是巨大的。
每個企業的自身條件,環境,產業和戰略企業實施「走出去」,在不同的風格和方法和手段,創造各種有效的和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

建立營銷渠道的海外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指的是一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目的不是在東道國設立生產基地或R&D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建立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路,產品銷往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水平的。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年底,外貿企業占總數的55%的外商投資企業,貿易企業,有相當數量的國內贊助企業的海外營銷機構。這表明,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最重要的模式,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中國最大的醫葯企業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上是這樣的模式。三九集團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在國內及海外公司等營銷機構。三九集團成立於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和超過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自1992年以來,營銷公司。由於這些營銷公司,三九集團在海外,對消費者負責,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約39產品,開拓三九產品海外銷售市場的重任窗口。海外營銷公司的成長和發展,因此,三九集團在市場上的產品由單一的國內市場,並逐漸演變成全球市場。此外,境外投資企業在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科技集團是主要的企業建立海外營銷網路,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都有它的優點和限制,它具有以下優點:第一,企業,減少了中間環節,產品直接銷往通過建立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海外目標市場,擴大出口規模。在這種模式下,不僅可以直接擴大出口循環通過直接控制的海外銷售獲得豐厚的利潤,但也直接的市場信息。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有吸引力的中國企業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導致生產的產品在中國的勞動和其他因素,可能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對於某些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良好的整體考慮其進口和出口,國內和國外市場,考慮到國內和國際上使用的資源,以及其全球發展戰略的實施,既要促進出口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找到有利可圖的進口真正的國際化經營。第五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還可以出口,為國家和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有一定的限制,這種投資模式,銷售,生產,采購和R&D不走出國門,因而很容易被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包括反傾銷,因此,企業需要正確地增強能力,以應對在這方面。

因此,勞動力資源豐富,完整的生產配套的競爭優勢,中國製造,中國企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好這一優勢,為國內的生產基地,產品海外銷售。企業直接銷售自己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或間接通過中介機構銷售的利弊進行比較分析。如果小規模企業的出口,並剛剛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缺乏經驗,委託中介公司出口也是一種選擇。應積極考慮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路,控制一定??的出口規模和資金實力的企業,以提高認識的直銷市場,與國外消費者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節,擴大利潤空間。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是指我們的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生產和加工基地,加工和裝配業務的企業自帶設備,技術, ,原材料,備品備件的投資主要成成品後出售或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刺激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部件出口的加工和裝配。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適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截至2003年12月底,根據商務部統計,批准由商務部和加工貿易企業在海外建立的記錄,達到490。國內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主要的技術是成熟的,在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和原料葯行業的產能過剩。

的華遠集團境外加工貿易和投資在最近幾年的規模已經接近3億美元,華遠集團發揮了示範和帶動作用,1992年出生於上海浦東新區,是紡織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紡織行業正面臨著國內市場萎縮,產能過剩,在國際市場繼續受到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的限制。然後內部和外部環境,華遠集團摒棄了傳統的做法,單純依靠出口佔領海外市場,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另一種方式,投資在海外的生產和加工基地,塔吉克,加拿大,墨西哥,尼日,泰國和合理的原產地規則,有效地繞過國外貿易壁壘,規避反傾銷,拓展海外市場,促進發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部件出口。華遠集團成立,兩家紡織企業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紡織品貿易區成員國的優勢和在生產的棉紗或纖維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享受免稅,無配額的優惠政策規定,擴大在北美,特別是出口的棉紗和面料產品。

另外,外商投資企業在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與江蘇春蘭集團,主要是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和投資模式的特點是兩個互動的相互作用的投資和貿易,對外經濟和貿易業務隨著國內經濟的互動。由外國投資和促進出口第一個互動,通過外國投資和出口驅動,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以刺激出口,並在國內同行業優化結構。第二個特點是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主要途徑,為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企業的業務,把自己的設備,技術,原材料,備品備件的投資主要成成品後加工和裝配,銷售或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一般國內產能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醫葯原料和其他生產企業的成熟技術產業化,投資主要集中在亞洲,非 - ,拉,前蘇聯,東歐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是國內產能過剩的企業,其產品在國外的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境外投資,成熟的技術,設備和產能過剩的主要優勢可以遷移到國家和地區擁有較好的市場銷路,使企業產能過剩,繼續發揮的作用,並繼續獲得。其次,利用國內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部件,如實物出資,再加上一小部分的外匯基金這種投資模式的基礎上,可以節省外匯支出,符合一些企業的實際需求。第三,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也可以使用原產地規則,有效地規避各種貿易壁壘和突破,拓展海外市場。

海外投資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國外市場前景,技術裝備和生產能力是比較成熟的。

三,創建自主品牌的海外投資模式

海外投資模式是創立自主品牌,一些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是否採取綠地投資,或採取跨境並購投資堅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品牌,依靠長期的承諾,培育自主國際知名品牌,依靠消費者認同自己的品牌開拓海外市場。

這種模式是由海爾集團表示。海爾集團的核心目標是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過程中,始終以創造世界領先的獨立品牌。早在20世紀80年代,總經理,海爾集團張瑞敏,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後海爾在1998年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海爾國際化的海爾,海爾集團是世界著名的中國著名品牌的成長。
a>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堅持打品牌,海爾,中國投資者海爾,海爾的企業名稱,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品牌。從這個角度看,海外投資不僅意味著海爾佔領國際市場,更有效的方法,創造了世界著名的海爾賦予了新的海外投資的作用和意義。海爾「艱難的」決定策略,創造品牌的海外模式:海爾首次進入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分量最重的質量,並依靠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取得了當地的名牌狀態,然後依靠品牌優勢的潛力在戰略上的有利位置,海爾實施的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在美國,歐洲,正是為了建立本地化的品牌形象在歐洲和美國,從而進入發展中國家。讓海爾以成為世界有名的。海爾實現的目標,一個世界著名品牌的品牌名稱的一個本地化的在世界上的崛起,正在成為現實。年1月三十一日,2004年,100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報告准備由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海爾集團是一個選擇,排名95。

自主品牌在海外投資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非常明顯的,海外投資,無論是通過綠地投資的方式或跨境兼並和收購,其核心目標之一是創造的世界領先的自主品牌。二是採取先難後易「的策略,這有兩方面的含義:那就是,採取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模式,很難簡單的策略,如海爾,第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進入歐洲和美國在經濟領域,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國際重的質量,依靠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進入發展中國家依靠品牌優勢,品牌在當地的地位,採取的模式的道路是自創建自己的品牌定位高,企業在跨國經營初期註定要經過漫長的困難時期後,對消費者的品牌第一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解決困難,首先開發的植物,然後再次發展中國家擴展。認識,理解和認可,才能打開的情況。第二,第一市場,後工廠建設,如海爾首款自主品牌產品進軍海外市場,和其他地方的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出口所擁有的,然後投資建廠,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的優勢,第一個這樣的海外投資模式「淵博的知識」型,從卑微的開始海外投資的獨立品牌模式有它的優點和限制。成功或失敗,但一旦要創建一個知名品牌,在世界上面臨較大的風險,可以在產業鏈高端的國際投資和生產,將能夠獲得超額利潤,外國跨國公司可以不再工作,從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的企業。其次,該模型將建立一個統一的自有品牌和本土化策略,將二者結合起來,例如,以適應不同的需求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海爾的前提下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地方發展戰略,實現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

海外投資模式的條件來看,這有相當具有挑戰性。首先,它要求公司具有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管理能力,與品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熟悉當地市場狀況,國內外專業人士,成功地建立和管理品牌。一個一定程度的困難,到處辦企業海外品牌名稱,更努力地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個尚未建立和打造品牌成為一個知名品牌在當地的形狀使得它變得更加困難,這需要國內投資企業的出發點,在目前情況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高,危險性更高。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積累,需要長期的品牌投資,應該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的投資回報。海外企業不僅生產投入,也是品牌的輸入,雙輸入,短期效益肯定會受到影響

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必須重視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自主品牌。品牌體現一個企業的素質,信譽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也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家實力的象徵。元素組成的品牌是競爭力,良好的品牌意味著競爭力的創造和發展的品牌是一個長久的企業,一個的最有效的手段保持市場的活力。一個企業進入的國際市場,沒有不管以何種方式,應該被視為整個的中心思想,創建公司的自己的品牌。有一個一定的強度要發展到一個跨國公司國內企業需要實施的國際品牌戰略,需要堅持以自有品牌在海外的投資,以獲得競爭優勢的國際聲譽,樹立自己的品牌,形成一個國際品牌。

4海外並購&A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M&A品牌的投資模式是一種創造自己的品牌投資模式是非常不同的投資模式和海外,它是通過兼並和收購國外知名品牌,其品牌影響海外投資模式,以開拓當地市場。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第一,RTO,即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的「殼」,然後通過的「殼」的產品包裝,訪問或恢復的身份,當地的消費者快速進入當地市場的一個知名品牌。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由於兼並和收購是現成的,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這種模式下,無需為海外品牌建設和品牌推廣的時間和成本。第三,是適用於一定的資本基礎,良好的信譽,國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收購和管理能力的模式。
a>
海外收購品牌的模式,已成為一個獨特的模式在TCL集團的海外投資。在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施耐德電子公司)收購了113年的歷史,在德國和歐洲的基礎上廣泛的百年老店,被稱為「德國三大民族品牌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資產,包括商標專用權「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知名品牌。 TCL集團,並於2003年7月收購的德國施耐德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間接收購著名家電企業格威·迪奧(Govedio),此次收購的全資收購。格威迪奧一個VCR,DVD,視頻信道的公司,約200多萬美元一年的銷售額。 M&A美國格威迪奧,TCL集團仍計劃繼續銷售的產品,如彩電,洗衣機使用格威迪奧品牌在美國市場,並努力擴大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借用國外品牌開拓海外市場,TCL集團已成為一個獨特的海外營銷戰略。

是最重要的優勢,在國際競爭中,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糟糕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收購國外一些知名品牌的海外投資,其他長期彌補我們自己的短,實現三??個方面的優勢相結合,有利於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個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們的獨特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並沒有投入太多的資金,並在股權合資品牌的形式,或以其他方式採取特許連鎖經營的擴大。這種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是幾個比較典型的北京同仁堂之一。

歲的中國北京同仁堂有330多年的歷史,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型傳統的中國醫葯企業。同仁堂品牌世界著名的在家裡和國外,作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其品牌的獨特優勢。同仁堂商標保護的國際組織重建在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內地第一家在台灣注冊的商標申請注冊的,而同仁堂的產品已銷往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超過40。同仁堂在中國擁有超過300個零售和特許經營葯房,成立了10人或以上的海外公司或葯店,在2002年中國企業最大的出口。很明顯,知名品牌,同仁堂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已成為一個獨特的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其他品牌的股份,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特許經營,連鎖必須要注意「同仁堂」的舊中國海外輸出的旗艦,拓展海外市場。佟仁湯品牌的海外輸出投資模式,在前面的分析,海爾集團,由海外投資模型創建的獨立品牌,這是「去了」而創建品牌活動的側面,而前者是出來「散步」更在國內和國外的成熟品牌。

使用這個模型的前提條件是,企業必須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這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的「軟肋」。因此,大多數中國企業不具備的條件,採用這種模式。然而,隨著步伐的加快,中國企業創名牌的過程中,我相信一段時間後,這種模式將逐漸流行,因為很多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都採用了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總體來說,中國顯然缺乏在世界著名的,但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國食品行業,一些企業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這些產業的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努力為企業做??大做強,成為中國工業跨國公司的獨有特性。

海外資產並購模式

所謂的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指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方購買全部或主要經營的目標企業的資產,或收購其若干,為了實現其投資行為的控制或參股的股份數目。中國企業的收購目標企業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的債務和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擔原目標公司的資產和業務。 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屬於海外資產並購模式,如義大利冰箱製造商海爾集團收購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了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號有限公司及瑞士,西班牙益普索(Ipsos)在印度尼西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5個油田的部分權益的投資兩百多億美元收購的資產在印尼,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為首的收購亞洲環球電訊網路的石油和天然氣田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和Polystor的,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也屬於這種類型的投資模式。

的舍勒公司成立於1923年,是三個部分生產在美國汽車市場的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了萬向普遍的總和的3萬台的訂單,通用汽車零部件生產開始的道路。萬向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都貼上了「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上內部決策失誤,舍勒業務開始走下坡路了。後來,舍勒主動提出收購的要求普遍。結果,通用花了42萬美元收購的主要資產,如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路舍勒公司,廠房,設備是由另一家公司購買。最直接的影響更深遠的意義,並購「舍勒的普遍提高,至少在500萬美元在美國市場每年的銷售額。」舍勒,通用產品由於收購的本土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兼並和收購的資產進行海外投資,目標是能夠避免傳遞給我們的企業在原有的債權和債務。因此,海外投資,兼並和收購,我們的企業考慮海外目標公司可能存在債務目前還不清楚,賠償造成的交易完成後,可提供給其他人,資產收購提供擔保。此外,在兼並和收購的資產,只要目標公司的資產出售有利於股東法定人數,可以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實際收購不影響我們的業務。

這樣的限制首先,隨著越來越多的現金收購,它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營運資金。中國M&A業務的合並和收購的目標企業整合完成後,為了實現海外並購的目的,因此應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目標企業的債務,稅收和法律程序,,掌握任何疏漏方面的兼並和收購有可能形成了一個陷阱,限制兼並和收購目標。

主要的國際直接投資的企業兼並和收購的投資,而不是新的投資(或綠地投資的方式),所以應該說,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海外投資方式。此外,資產收購的交易對象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畢竟只是一小部分的海外企業集團,從而這種模式比海外股??權並購模式的基礎上的模型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為廣大的中小型企業更適合。隨著規模的擴大,??中國的海外投資,並購投資將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式,為企業海外投資,資產收購模式將有更多的企業選擇。

⑷ 求高人描述一下東南亞各國家的投資環境,以及經濟狀況

一、 經濟

1、走出金融危機,步入新的經濟增長期。

經過10年的努力,東南亞國家已經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重新步入新的增長時期。從一些指標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各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已經恢復或者超過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以國內生產總值為例,在1996年,即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年,東南亞10國的GDP總量為7254億美元(按當前價格計算,下同),1998年大幅度下降到4725億美元,2005年已經達到8843億美元,已經略為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印尼和泰國在金融危機前的1996年,GDP總量分別為2273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金融危機後第一年(1998年)分別下降到978億美元和1127億美元,到2005年,印尼已經略為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達到2802億美元,泰國則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為1762億美元。進出口貿易和外資是東南亞經濟的兩大發動機,兩個方面均已經恢復或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1996年,印尼和泰國的出口總額分別為538億美元和558億美元,1998年則下降到488億美元和494億美元,到2005年則分別上升到856億美元和1096億美元。再看外資的情況。在1996年進入東南亞10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為258億美元,2000年時下降到低谷,只有86億美元,此後逐年恢復,到2005年達到380億美元,遠遠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東南亞地區宏觀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的主要原因,除了各國國內進行經濟調整與改革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有利的國際和地區經濟環境,尤其是東南亞的兩翼,印度和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帶動東南亞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指標(2005年)

國 別 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前價格計算) 商 品 貿 易 (億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量

總額(億美元) 人均(美元) 出口 進口 進出口總額 (百萬美元)

汶萊 95.3 25751 63.7 15.0 78.7 288.5

柬埔寨 55.2 404 30.9 28.2 59.2 381.2

印尼 2802.7 1278 856.7 577.0 1433.6 6107.3

寮國 28.7 479 1.7 7.0 8.8 27.7

馬來西亞 1308.6 5008 1404.7 1142.1 2546.8 3964.8

緬甸 111.7 199 31.2 16.3 47.6 71.8

菲律賓 984.1 1154 412.6 474.2 886.7 1132.5

新加坡 1167.1 26880 2298.0 2001.6 4299.7 20080.5

泰國 1762.1 2720 1096.2 1179.9 2276.1 4007.8

越南 528.1 635 285.8 325.9 611.7 2020.8

東盟10國 8843.5 1582 6481.5 5767.4 12248..9 38082.9

資料來源:根據東盟秘書處提供的統計資料整理。

2、近期和中期經濟前景樂觀。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從2002--2006共五年的時間里,東南亞整個地區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5%,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7%。在上一年,越南和柬埔寨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寮國的經濟增長情況也超過了預期,與這三個國家相比,4個老東盟成員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速度則要遜色一些,主要原因是持續的高油價、堅挺的利率等。印尼經濟去年雖然面對高通脹率和高利率等不利影響,但仍然取得了5.4%的增長率,政府當局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抑制通脹率和降低利率,有助於整個經濟環境的好轉,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以上。泰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為4.7%,主要得益於公共投資的溫和增長與出口的快速增長,泰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在2007年可以提升至5.5%。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在去年為5.5%,今年預計為5.8%,私人投資和出口的增長,以及第九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啟動而帶動的公共消費的增長,是推進馬來西亞增長的主要動力。菲律賓的經濟增長速度較慢,2006年為5%,主要是受農業歉收的影響,如果年成好,農業能夠增產和增加投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3%。受強勁的電子產品出口和國內需求持續恢復的刺激,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在2006年達到7.9%%,大大超過亞洲開發銀行原來預期的6.1%。在去年和今年,越南可以達到8%以上的增長率,柬埔寨為6.3%,寮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3%,今年預計為6.5%。據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研究,從中期看(2006--2010年),只要投資環境繼續改善,印尼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可以保持在6%左右,泰國則在5-6%之間,馬來西亞約為5.5%,菲律賓約為5%,越南則仍然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今後幾年的平均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5-8%,寮國估計為6-7%,柬埔寨為6%,新加坡則會維持在4.5-6.5%之間。

與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估計基本相同,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的專家對東南亞國家經濟前景的估計也是比較樂觀的,他們認為,今後幾年地區和和經濟形勢向好,全球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之間,經合國家為2-3%之間,中國則高達9-10%左右,油價則穩定在50-60美元之間,從而為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詳見下表)。

東盟國家經濟形勢預測

2005(a) 2006(b) 2007(c) 2008(c)

汶萊:

經濟增長率(%) 0.4 - - -

通脹率(%) 1.2 - - -

柬埔寨:

經濟增長率(%) 5.8 5.4 5.0 -

通脹率(%) 5.0 4.2 3.8 -

印尼:

經濟增長率(%) 5.6 5.3 5.9 6.2

失業率(%) 10.3 12.5 12.3 12.9

通脹率(%) 10.5 13.2 6.9 6.1

寮國:

經濟增長率(%) 7.3 7.2 6.8 6.5

通脹率(%) 7.2 6.2 5.8 4.9

馬來西亞:

經濟增長率(%) 5.2 5.6 5.3 5.4

失業率(%) 3.6 3.7 4.1 4.0

通脹率(%) 3.0 3.6 3.4 3.3

緬甸:

經濟增長率(%) 5.0 2.6 2.5 2.9

通脹率(%) 9.4 21.4 27.7 26.7

菲律賓:

經濟增長率(%) - 5.6 5.5 5.3

通脹率(%) - 6.4 5.1 4.9

新加坡:

經濟增長率(%) 6.4 7.5 4.6 4.5

失業率(%) 3.1 3.1 3.0 3.0

通脹率(%) 0.5 1.0 1.0 1.1

泰國:

經濟增長率 4.5 4.1 4.4 4.5

失業率(%) 1.8 1.8 2.0 2.0

通脹率 4.5 4.6 3.4 3.0

越南:

經濟增長率(%) - 7.8 7.1 7.3

通脹率(%) - 7.5 5.1 4.9

a、實際數據;

b、估計;

c、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編輯出版的東南亞各國國家報告整理

近年來,東南亞經濟出現兩個亮點,那就是越南和印尼。

在2006年,經過11年的談判與努力,越南終於成為WTO的第150個成員。在過去5年,越南的經濟總量幾乎翻了一番,過去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25%,2006年為8.2%,10年間人均GDP翻了一番,是亞洲國家中除了中國之外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許多經濟分析家預測,越南加入WTO之後,將進一步促進越南外貿的增長和加速外資的進入,其經濟增長率甚至有可能超過中國。即使是在加入WTO之前,進入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已經大大超過其東南亞鄰國,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一些經濟分析家還指出,由於越南加入WTO之後,與各成員國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使外資在越南感到更加安全,而在另外一些東南亞國家,卻出現了不利於外資的一些跡象,這就會使得一些原本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外資也會進入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與其他東南亞鄰國相比,越南還有一個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是更具競爭力的地方,那就是越南擁有大量的更加廉價的勞動力。據日本國際貿易組織在2006年的統計,越南勞工的最低月工資僅為50美元,比其他亞洲鄰國要低得多,印度為74美元,印尼為92美元,菲律賓為135美元,泰國為110美元,中國南方為92美元。 在2006年5月15日至6月29日,越南第一屆國會第九次會議在河內舉行,會議批准了《2006--2010年越南社會發展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要為越南基本建成現代化工業國家奠定基礎,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2000年的2.1倍,5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為7.8-8%,力爭達到8%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1050-1100美元(按照現行價格計算)。

印尼近年來雖然遭遇許多天災人禍,但經濟形勢卻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強勁的出口和私人消費的刺激下,加上低利率的支撐,印尼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4%。出口快速增長是支撐印尼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印尼統計局的統計,在2006年上半年總出口量達46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4%。其中以未加工的原料占的比率較高。在上半年,棕櫚油、煤炭、樹膠及其產品的出口增長最快的,占整個上半年出口總量的46.69%。在2006年8月,煤炭出口量比上個月增加46%,出口價格增加9.8%;棕櫚油出口量增加30%,價格增加3.95%,樹膠出口量增加14.7%;價格增37%。

外資是促進印尼經濟復甦的另一大發動機。近年來,進入印尼的外國投資出現恢復的勢頭,據印尼投資管理委員會的統計,在2005年,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8%,達到139億美元,而鄰國馬來西亞只有22億美元。同年,國內投資增加300%,達157萬億印尼盾(約173億美元)。《亞洲在線》的記者這樣寫道:"強勁的出口和經濟增長刺激印尼股市指數增長了55%,成為全球第三大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盡管這個國家被人們稱為恐怖主義的避難所,政府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但是,總的而言,這個國家的政治已經趨向穩定,宏觀經濟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印尼有可能為2007年的整個地區經濟與政治穩定帶來積極利好的因素。" 筆者認為,今後幾年印尼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這些條件包括:蘇西洛政府基本上消除了危害政治穩定的各種隱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了政權;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尤其是實現地方自治,將極大地調動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一些資源豐富的外島地區將有可能首先起飛;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改革,印尼許多潛在的優勢將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現實的動力,如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等等。

二、 政治

近年來上台的新領導人,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總統蘇西洛、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已經逐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他們的統治藝術逐漸變得嫻熟,駕馭國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逐漸得到了人民的認可。擔任第二屆國家領導人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和柬埔寨政府首相洪森在政壇上可謂駕輕就熟,如魚得水。越南共產黨加快了幹部年輕化的步伐,黨政領導人又出現了新面孔。泰國發生了沒有流血的軍人政變並且迅速成立了過渡時期的政府,軍人政府答應會盡快舉行新的選舉,把政權交還給文官。緬甸軍人政府在遷都之後,與外界的交往更加具有了神秘的色彩,最近又傳聞在高層領導人之間出現不和。

2007年的東南亞政治有兩大熱點值得關注,即印尼和泰國。

觀察東南亞政治,首先還是要看印尼,作為東盟的最重要的成員國,如果印尼實現了政治穩定,整個東盟和東南亞地區也就基本穩定了。蘇西洛總統執政已經兩年,在他執政期間,經濟逐漸走向復甦,隨著亞齊問題的和平解決,地方分裂勢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蘇西洛在內政與外交各方面均逐漸走向成熟,人民已經接受了他。印尼一家民意調查機構在2006年10月舉行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達到67%,同一家機構在上一次(2006年4月)的一次民間調查結果中,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只有55%。 民眾滿意度的提升對蘇西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DPR)在國會中是少數黨,民眾滿意度的提升表明他的執政基礎得到了鞏固,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基礎。外國分析家認為,蘇西洛政府的民眾滿意度提升主要源於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長期困擾印尼中央政府的亞齊問題得到了和平解決;二是他在反對政府官員貪污腐敗方面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得到了人民贊賞。但是,人民對他的支持並不是永遠的,也並非無條件的。2007年是其執政的第三個年頭,這是一個關鍵的一年,人民繼續支持他的條件,是他能否繼續促進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改進社會福利。今後幾年,對蘇西洛政府的考驗可能來自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消除貧困。印尼經濟近年來雖然能夠保持平衡增長,但是,政府在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減少貧困方面卻乏善可陳,受到廣泛的批評。反對派批評道,蘇西洛政府曾經許諾要在任期內使貧困率有顯著的下降,但是,現在他的任期已經過半,這方面卻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廣大人民群眾並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在印尼22000萬人口中,目前仍然有42%的人每天收入只有1-2美元。 因此,如果在近年內,蘇西洛政府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擺脫貧困,人民在下一屆大選時,就會以選票來發泄自己對現政府的不滿,蘇西洛連任的可能性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如果蘇西洛政府能夠在最近兩年內在經濟上取得突出的成績,實際上就是為競選連任下一屆總統作了最好的准備。

二是如何贏得2009年大選。按照印尼的憲法,印尼將在2009年選舉新一屆的總統和進行國會改選。蘇西洛政府的現任副總統卡拉可能是蘇西洛競選連任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卡拉是現在的國會中最大政黨專業集團的主席,蘇西洛請卡拉出任副總統,與國會中最大的政黨結成執政聯盟,從而壯大了執政力量。但是,在另一方面,卡拉也對蘇西洛形成了很大的掣肘,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是一個小黨,而專業集團是一個制度化程度很高的老黨,如果卡拉不配合,蘇西洛便很難有所作為。卡拉和他領導的專業集團是否合作,不僅對現任政府如何運作有重大影響,而且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009年大選。印度尼西亞大學政治研究中心資深學者Eep Saefulloh Fatah 認為,"卡拉是一把雙刃劍"。"掌握了專業集團,是蘇西洛--卡拉政府重要的政治資源,卡拉領導的專業集團,離開了與斗爭民主黨結成的民族聯盟,投向支持政府的人民聯盟,民族聯盟因此散夥。專業集團在國會是支持政府各種措施的最大力量,包括不受民眾歡迎並帶有高風險的政策, 比如說抬高燃油價。專業集團聯合其它支持政府的政黨,使斗爭民主黨和民族使命黨變成邊緣化和沒有力量的反對派。卡拉證明了他擁有重要的政治資源, 而且他還是領導者。這一資源擴大和增強了政府在國會的政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免費的反而是昂貴的。……從政治上,蘇西洛更需要卡拉,而不是相反。對蘇西洛來說,卡拉是雙刃劍,一刃對著政府的政治對手,另一刃卻對著蘇西洛自已。卡拉對蘇西洛是重要和有用的政治資源,但也是必須警惕和危險的政治威脅。從特殊的政治地位來看,卡拉是蘇西洛最好的搭檔,也是2009年大選有潛力的競爭對手。在這里,我們談的不是卡拉個人,而是他背後的政治資源。卡拉個人在2009年大選,可能並不太有希望,他也不是蘇西洛的競爭對手,但是,作為專業集團的'駕駛員',卡拉是蘇西洛的最大威脅和民主黨的絆腳石。"

三是如何應對在地方自治的過程中出現的權力再分配,在中央與地方權力之間尋求新的平衡。根據新的有關法律規定,印尼各級地方政府首長均通過選舉產生,實行地方自治。到2008年年底止,將在33個省、354個區和91個市舉行地方選舉。從2005年1-6月,已經舉行了213場地方選舉,包括7個省級選舉和216個區與市級選舉。從2005年6月開始出現一段時間的搖擺不定,2007年將在另外7個省和78個區、市舉行地方選舉。在地方選舉中,傳統的民族主義政黨佔有較多的優勢,伊斯蘭政黨則稍遜一籌。競選各方並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的色彩,個人的形象和魅力在競選中仍然發揮主要作用。迄今為止,在已經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專業集團是主要的贏家,它贏得了約三分之一地方首長席位,但專業集團主要是在印尼東部地區取得了勝利,而在爪哇的政治心臟地帶卻沒有明顯的收獲;斗爭民主黨在幾個重要的地區有較大的收獲,包括西蘇門答臘、北蘇威拉西、中加里曼丹、東爪哇的重要城市泗水、馬魯古的安邦;在伊斯蘭政黨中,只有正義黨(PKS)表現比較突出,在首都雅加達特區管轄下的一個郊區城市-德波市(Depok)取得勝利。各個政黨在地方選舉中的權力分配也大致反映了這些政黨在全國的力量對比關系。

泰國軍人政府是東南亞政治的另一個熱點。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了泰國近代歷史上74年來的第18次政變。已經長達15年沒有干預政治的泰國軍方又重新走向政治舞台,掌握政權。泰國軍人有干預政治的傳統,但是,這個傳統在1992年民主運動之後中斷了,從此,一直是由文官執政,在這10多年時間里,軍人沒有再跑到前台來干預政治。許多研究泰國問題的學者據此斷言,泰國已經結束軍人執政的歷史,軍人告別政壇,回到軍營中去,泰國政治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民主的時代。上述判斷的最大失誤,就是低估了泰國軍人干預政治的能力與傳統,過高估計了泰國民主政治的力量與穩定性。在泰國政治發展史上,泰國軍人一直有干預政治的傳統,而民主的基礎卻非常脆弱。不管是民主政體還是君主立憲政體,抑或是軍人政體,都是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的統治的一種方式,當統治階級沒有辦法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維持自己的統治時,就一定會改變治理的方式。在泰國,當民主派與他信政府的對立發展到勢不兩立時,軍人出來收拾局面,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選擇。軍人執政雖然名聲不好,但總比國家與社會失去控制和處於無序的狀態要好得多。

在成功地奪取政權之後,由軍方領導人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給他們一年的過渡時期,以恢復國家的團結和制定新的憲法。軍方迅速組成了以前退休將軍素拉育為總理的過渡政府,從該政府在最近幾個月的表現看,內政方面差強人意,外交方面則很難有所突破。軍方表示,將在2007年底重新舉行大選,以選舉產生新的文官政府,恢復民主政治。西方分析家認為,"泰國政治前景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泰國軍人政權面臨如下三大挑戰:

1、經濟能否持續增長。軍事政變及素拉育政府最近出台的一些經濟政策開始對外資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外商抱怨軍人政府的經濟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鄰國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估計在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外資會對泰國持觀望態度,原本打算去泰國投資的資本有可能會流向越南。外資一旦減少,必然會對支撐泰國經濟的另一個支柱――出口產生嚴重影響,這樣一來,泰國經濟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就值得懷疑。

2、他信前總理的社會基礎-農民是否接受軍人政權。前總理他信之所以能夠連選連任泰國總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的支持,所以,有一些學者把他信與反對他的民主派之間的斗爭形象地比喻為農民與城市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軍人發動政變掌握政權,並沒有解決上述利益沖突,而只是掩蓋了這種沖突,一旦進入正常狀態,這種利益沖突還會爆發。因此,軍人政權面臨的一大考驗,是如何安撫嚴重不滿的農民。

3、民主派是否繼續保持沉默。從本質上看,軍事政變和軍人政權與民主政治是水火不相容的。泰國的民主力量當前沒有與軍人發生直接的沖突,是因為他們在反對他信的過程中事實上與軍人結成了同盟,他們在長達一年的抗議示威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的,軍人在一夜之間就實現了。軍事政變這種手段是民主派不能接受的,但是,軍事政變所達到的目的與民主派所追求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即把他信趕下台,因此,民主派容忍和接受了這一現實。然而,民主派不會長期容忍這種現狀,如果軍人當局不能兌現原來許下的諾言,即盡快還政於民,那麼,民主派一定會重新走向街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民主派與軍人對立的一幕又將重現。 正如一位西方分析家所說的:"泰國政治目前趨於平靜,但國家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素拉育將軍不得不在兩個方面同時作戰。一方面,是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他們是他信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城市中產階級,他們走向街頭舉行各種抗議活動,直接導致他信的下台。……然而,有跡象顯示,公眾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民主運動人士呼籲軍人當局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目前為部分撤消),但是,軍人當局聲稱,只有當威脅和平與穩定的因素全部消除之後,才能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國家安全委員會(CNS)還面臨著失去他信的反對者的強烈支持的危險,因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採取有效行動以調查他信及其聯盟的腐敗行為。"

三、 國際關系

在地區內部關系方面,東盟正在加快內部整合的步伐,《東盟憲章》估計在今年年底在東盟首腦會議上將正式出爐,這部憲章如能順利通過,將對東南亞地區國際關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東盟將放棄過去實行了40年的"東盟方式",轉而實行歐盟模式。在地區外部關系方面,有兩件事值得關註:一是已經連續舉行兩屆的東亞峰會已經產生和將要產生哪些效果;二是日本與中國在東南亞爭相擴大自己的存在和影響力。

1、 東亞峰會。

由東盟發起並且主導的東亞峰會已經連續舉行了兩屆,第一屆東亞峰會在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通過並發表了《東亞峰會吉隆坡宣言》和《關於預防、控制和應對禽流感的宣言》。參與這次會議的有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16個國家。會議的主題是"加強合作,增進友誼,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輿論認為,這是亞洲一體化進程中"分水嶺式的事件"。2007年1月15日,第二屆東亞峰會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務開幕。上述16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簽署了《東亞能源安全宿務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迄今為止,以東盟為主導的地區合作形式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地區論壇、三個10+1(即東盟分別與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合作)、10+3(即每年在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之後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首腦會議)、歐亞會議、東亞合作高峰會議(簡稱東亞峰會)。

這些會議形式上看起來非常熱鬧,各國領導人忙於出席各種會議,熱衷於首腦會晤,頻繁地發表連篇累牘的合作宣言和文件,但是,冷靜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合作形式真正收到實效的卻很少。東盟為什麼對舉行這些會議那麼熱心而且樂此不疲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東盟內部缺乏凝聚力。長期以來,東盟內部的合作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看起來非常熱鬧,但真正收到實效的則不多,以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例,從1992年提出到今,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但東盟內部貿易的比重卻一直無法提升,總是在25-30%左右徘徊。東盟內部的安全合作也很難真正開展,因為東盟內部缺乏信任,互相猜疑。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就曾經說過,新加坡與東盟外部的國家的合作比與東盟內部國家的合作要容易得多。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東盟內部缺乏合作的動力與誠意。

第二,東盟擔心被邊緣化。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浪潮中,東盟擔心被正在迅速發展的中國和印度所取代,東盟對美國和日本也保持戒心,因此,東盟希望牢牢地掌握地區合作的主導權,用這些機構和會議來束縛其他大國的手腳,讓各個大國願意而且樂於接受東盟的各種安排。由於東亞地區的大國缺少互相信任,彼此相互猜疑,因此,東盟這種角色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接受,並且被一直被奉為領導者。然而,隨著地區合作進程的深入,加入地區合作的國家越來越多,東盟這位司機會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難於駕馭地區合作這列正在飛速前進的列車。早在第一屆東亞峰會舉行前夕,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的一篇社論就表示了這種擔心,"東盟這個代表本區域經濟體的聲音,以後還會有人重視嗎?""誠然,隨著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經濟引擎的開動,東亞經濟將是接下來一股強大力量。然而,東盟在同東亞其他國家洽談時,作為一個共同經濟體的力量,將遠遠超越10國各自進行談判的能力。作為彼此的左鄰右舍,東盟日後的整體發展也就取決於成員國是否能相互依存、扶持和信任,以同其他強大經濟體競爭。東盟標志上緊束在一起的稻穰一旦松梆分散,必然會被颳起的大風吹得無蹤影。" 現在看來,東盟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閱讀全文

與宏立城為什麼在印尼投資失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哪裡能換越南盾 瀏覽:365
馬來紅龍和印尼紅龍有什麼區別 瀏覽:747
印尼落地簽可以呆多少天 瀏覽:945
印尼白寇哪裡買 瀏覽:601
泰國物流到中國唐山多久 瀏覽:524
中國翼龍2有多少架 瀏覽:974
義大利飛地在哪裡 瀏覽:625
伊朗都上什麼樣的網 瀏覽:539
印度動物文化怎麼樣 瀏覽:124
越南來吳川怎麼弄身份證 瀏覽:989
哪些球隊適合中國人 瀏覽:230
越南東興酒店多少錢一晚 瀏覽:989
義大利最近傳染什麼病菌 瀏覽:559
印度燜鍋是什麼 瀏覽:545
浙江飛印尼機票多少錢 瀏覽:550
中國的2017gdp是多少 瀏覽:129
英國簽證一般多少次 瀏覽:654
1千萬越南盾合成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82
印尼盾能買到什麼東西 瀏覽:327
印度大g多少錢一輛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