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中可以種龍須菜嗎
漢中可以種龍須菜
栽培技術
1種子處理:龍須菜種子屬身休眠種子,在常溫下能夠生根但不能長芽,屬上胚軸休眠。播種後胚根可伸長生長,但上胚軸不能正常地生長,即地上部分不能伸出地面。當在經過-5度以上的一個低溫階段後,胚芽才能正常生長,伸出地面形成地上部分。在北方,模仿自然,播前將種子變溫處理,低溫—高溫—低溫,對種子生根發芽可起到促進作用。
2播種:採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種子成熟後洗去果肉後立即播種。選低窪疏林地,按行距80cm株距50cm穴播,每穴2-4粒種子。
3管理:播後第一年只有跟生長,第二年才形成第上部分,所以第一年可利用「農達」除草,以後放棄人工管理,成為野生。
龍須菜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根莖結節狀,下部具有多數細長根。莖直立或稍攀緣,高1-2米,中空,有少量髓。單葉互生,葉柄基部上方具有一對卷須;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微心形、先端急尖、具5-7脈。葉背面蒼白色,具微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淡綠色,花多朵排成傘形花序;雄花被片6、雄蕊;雌花略小。漿果球形,黑色,帶有白粉霜,種子腎形。5-6月采嫩苗,花期6-7月,果期8-9月。
⑵ 蘆筍是傳教士帶進中國的嗎
蘆筍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種植歷史已有2000多年,鴉片戰爭後期,傳教士把蘆筍帶入我國。蘆筍因其供食用的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芽和竹筍,故稱為蘆筍。它口味清爽香郁,肉質細嫩潔白,可生吃涼拌,也可為多種名菜的配料。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上有「蔬菜之王」之稱。它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是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的蔬菜。除了營養價值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菜蔬,它還具有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疾病均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正是基於蘆筍的特殊功效,所以在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蘆筍很是暢銷。蘆筍生產屬於「勞力密集型」產業,中國內陸地區具備這種有利條件。在豫東平原的淮陽就有這樣一位蘆筍「種植大戶」,他帶動近千戶農民靠種植蘆筍發家致富脫貧,成了紮根本土創業的模範,他就是安嶺鎮村民——劉連新。
劉連新流轉土地里的蘆筍
不甘寂寞的青年
劉連新,1966年出生,淮陽縣安嶺鎮安嶺村人,是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和其他孩子一樣,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他經歷了那個年代童年共有的貧困。他在本村的小學讀完了小學,後來又在鄉里的初中就讀。初中畢業後,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他失去了讀高中的機會,年紀尚小就進入了社會這個「大市場」。
劉連新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剛踏入社會,他頗具雄心壯志,想在「廣闊天地」大幹一番事業。理想歸理想,可現實畢竟是殘酷的。由於社會閱歷太淺,幾次碰壁後他只得面對現實,選擇了一條較為穩妥的創業路子。為了掙錢養活自己同時也是養活家庭,他在自己家——安嶺街上干起了乾菜調味品生意。這是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工作,經營起來也不需要費多大腦子,收入基本上還可以。因為是獨門生意,加上他人緣好,善於經營。所以他的調味品生意在街上口碑很好,客戶對他很是信賴。
就這樣,從1990年到1993年,劉連新一直從事著調味品經營,生活雖然平常但很充實。在經營中,他學會了好多經營之道,為日後進行大的經營打下了堅實基礎。
意外之處覓商機
1993年,劉連新有一次到周口辦事。在搭乘去周口的車上,他遇到了一位操著山東口音的人向他打聽淮陽一帶蘆筍種植情況。在攀談中了解到,山東那裡的蘆筍價格比淮陽高得多。
經過再三思考,他決定做蘆筍生意。因為手裡沒錢,他到朋友處談了自己的想法,想得到朋友的支持,但是朋友感覺他冒險,不可能有這么好的生意讓他賺錢。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劉連新自己賭氣做生意:在淮陽收購蘆筍,然後運到山東銷售。經過認真收購,很快達到了一大卡車的運量,劉連新信心滿滿,但是因為天氣熱,箱裝蘆筍封閉不嚴,到達山東時,一些蘆筍發生了變質。第一次他賠了7000元,在當時這個數字還是不小的。
遭受這次打擊後,劉連新好長時間陷於苦悶之中,甚至有點絕望,但是他又不甘於就此失敗。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這就是劉連新的性格。後來他找到了「起死回生」的突破口,從外地帶回蘆筍種子,然後提供給筍農。於是,他到扶溝縣等地銷售蘆筍種子,服務筍農的同時自己也有了回報。手裡漸漸有了一些積蓄,第二年,他繼續干起了蘆筍倒運生意,一步步扭轉了不利局面。
從那時開始,劉連新就一心撲到蘆筍外銷上,一直幹了十年。在此期間,他先後到西華縣、淮陽縣搬口鄉、山東省運城、江蘇省沛縣、碭縣、蕭縣等地調運蘆筍。
重挫之後礪強志
2003年,隨著非典的到來,一向穩定的蘆筍市場也受到了沖擊。歐美一些國家加大了對蘆筍的出口檢測,以前合格的蘆筍現在變得不合格了,國家對外貿易受阻,劉連新的蘆筍生意似乎也走到了盡頭。盡管後來國家防治非典取得成效,但是國際蘆筍市場始終沒有看到復甦的景象。真是禍不單行,在此期間,2005年,劉連新的女兒因為生病需要治療,那一段時期,他幾乎都在奔波於省市各大醫院。他借遍了親戚朋友,花去了幾乎所有的生活積蓄,所幸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看好了女兒的病。女兒的病是好了,但是自己已是「家貧如洗」了。
窮則思變,為了生存下去,完全失去創業資本的劉連新不得不背起鋪蓋卷,靠朋友介紹,去深圳打工。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潮州老闆,所在的廠子專門生產帆船的纜繩。靠著自己的誠實和勤勞能幹,他很快受到了老闆的賞識。老闆對他很信任,讓他做後勤管理的工作。劉連新不負重託,賣力工作,就這樣一直在那裡幹了八年。
八年的打工生活使劉連新成長了不少,盡管掙到了應該的報酬,但是他骨子裡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想在老家的肥沃土地上有一番作為,以此造福父老鄉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
外運的蘆筍運輸車
廣闊天地「蘆筍夢」
2013年,劉連新權衡再三,決心回鄉創業。
也許是以前的蘆筍情感未泯,劉連新又燃起了自己的「蘆筍夢」。為了尋求突破,他到山東一個朋友那裡認真考察蘆筍種植情況,詳細了解土地流轉承包種植蘆筍的秘訣。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他還遠到上海北京等地市場考察蘆筍銷售行情。
劉連新的創業應該說是逢上了好時機,國家提倡土地流轉,提倡規模種植。2015年夏,根據國家政策,他成立了河南晴耕雨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了穩妥起見,他先在安嶺承包了五十畝地,算是搞個「試驗田」。當時的土地流轉價格是1250元/畝,由公司提供種子、種植技術,和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合同。為了讓農戶放心,他採取保底價收購,價錢為4元/斤。現在來看,實際上公司收購的價錢均超過了5元/斤。劉連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蘆筍每畝地的投資,種子、化肥、農葯、人工加在一起充其量也就是兩千元左右,而一畝地的年收入為一萬多元,即便是遇上自然災害等因素,每畝地可以絕對保證八千元以上的收入,何況自然災害對蘆筍的影響不大。
劉連新在冷庫展示青筍
蘆筍的外地市場廣闊,外銷量很大。從2015年以來,劉連新先後為山東省、河北省、山西省三家企業供貨,這三家企業每天需要30噸蘆筍才能保障正常運營。而劉連新每天只能為他們提供很少高於3噸的供貨量,他所在的公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量。
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也是為了惠及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道路,目前劉連新在安嶺、齊老、臨蔡、白樓等地流轉了三千畝地,在太康縣、鄲城縣也流轉了土地。在他的帶動下,附近鄉鎮和臨縣近一千戶農民靠種植蘆筍發家致富,每年為本地農戶創收兩千多萬元,一部分建檔立卡戶因此脫貧,他以實際行動為政府「脫貧攻堅」分憂。2017年,公司下屬的蘆筍生產基地被周口市農業局評為市級農業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
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劉連新的思路也越來也開闊。如今的劉連新心裡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時機成熟後,就地辦廠,減少運費成本,這樣可以大大增加群眾的收入,從而把以安嶺為中心的地區打造成豫東最大的蘆筍生產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