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知道印尼國家的歷史
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一詞源出於希臘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島),意為印度各島。印度古籍稱之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至今仍有人稱印尼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國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獻中,有時也泛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為爪哇;歐洲 旅行家和探險家則稱群島為大爪哇和小爪哇;當地人稱爪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居民為爪哇人,稱東邊的小群島為小爪哇。荷蘭人入侵群島後,印尼被稱為荷屬東印度或東印度。19世紀中葉,西歐學者最先將「印尼」用為地理名稱。20世紀初,隨著民族運動的發展,民族主義者開始考慮政治用語。初期使用「東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學生在荷蘭成立「印尼協會」,「印尼」首次成為政治用語。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為民族和國家的名稱之後,「印尼」便被廣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為國名。
印尼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接馬來西亞,南與澳大利亞毗鄰,東西兩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處東西交通要沖,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印尼是由1.3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素有「千島之國」稱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於這些島嶼星羅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國」稱號。面積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億(1985)。有100多個民族。爪哇人佔47%,巽他人佔14%,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語。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雅加達。
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4萬年~前2世紀) 印尼是原始人類發源地之一,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在爪哇島先後發現「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羅人」等原始人類化石。公元前4萬年起,印尼原始居民進入氏族社會。構成印尼現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亞人(或稱澳斯特尼西亞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紀陸續從亞洲大陸東南部遷來的。由於遷移時間的先後和在印尼定居地點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語言。但其共同點是種植稻穀,信仰萬物有靈說,崇拜祖先靈魂,實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會(公元前2世紀~公元16世紀) 隨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南海交通與貿易的發達,印度人來往群島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傳入,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出現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葉調。公元3~7世紀,出現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奴隸制王國,如西爪哇的達魯曼、中爪哇的訶陵和東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種姓制度被移植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社會制度。5世紀佛教開始傳入。新興地主階級以佛教為武器反對為奴隸主階級所控制的婆羅門教。經過長達3個世紀左右的斗爭,佛教取代婆羅門教的地位。
7世紀中期,蘇門答臘和爪哇開始進入封建社會。以蘇門答臘巴鄰旁(巨港)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迅速發展為海上商業帝國。室利佛逝是當時東南亞佛教中心。7世紀之後,爪哇各獨立王國之間、特別是印度教的珊闍耶王國與佛教的夏連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爭奪中爪哇的霸權。856年夏連特拉最後失敗,王子逃往蘇門答臘,繼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紀,爪哇政治中心從中爪哇轉移到東爪哇的布蘭塔斯河流域。11世紀起,室利佛逝國勢日衰,到13世紀未終於滅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國。在格爾塔納加拉統治時期(1268~1292),王朝發展為印尼第二個跨島的強國。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爾塔納加拉之婿羅登·韋查耶與中國元軍合力,擊敗復辟勢力,次年又趕走元軍,建立麻喏巴歇王國,版圖包括今印尼國土和馬來半島。13世紀末,伊斯蘭教進入印尼後廣泛傳播,屬領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區長官先後皈依伊斯蘭教,建立穆斯林政權,脫離王國。1478年東爪哇封建領主軍隊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國遂亡。
16世紀末,印尼各主要島嶼興起較為強大的穆斯林王國。爪哇有馬打藍和萬丹,蘇門答臘有亞齊,其中以農業為基礎的馬打藍最為強盛。17世紀初,馬打藍蘇丹阿貢(馬斯·朗桑)致力於統一爪哇,征服內陸印度教王國。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16世紀末~1942年) 16世紀西方殖民者紛紛來到東南亞地區。1511年7月1日A.de阿爾布凱克率領葡萄牙艦隊侵入印尼。1596年荷蘭商人組織第1支殖民先遣隊闖入印尼。1602年荷蘭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聯合東印度公司(以下簡稱公司)。1619年公司佔領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後,就以它為基地,開始了長達350多年的對印尼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殖民掠奪。在公司統治時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開轟轟烈烈的反抗斗爭,其中規模較大、歷時較長的反抗有杜魯諾佐約的抗荷武裝斗爭(1674~1679)、蘇拉巴蒂起義、基·托坡領導的萬丹人民起義(1750~1755)。印尼人民持續不斷的武裝斗爭延緩了印尼殖民化的進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蘭「巴達維亞共和國」接管印尼殖民地。(見彩圖)
1806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荷蘭,繼而派H.W.丹德爾斯任印尼總督(1808~1811)。1811年英軍攻佔印尼,建立短期統治(1811~1816),T.S.萊佛士為副督,推行自由主義政策,實行貨幣地租制,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1816年荷蘭收回印尼的統治權,恢復公司某些剝削制度,從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蘭教阿訇的權益。日惹土邦愛國封建主蒂博·尼哥羅領導人民起義(見蒂博·尼哥羅起義)。在蘇門答臘也爆發伊瑪目·朋佐爾領導的斗爭(稱比達里運動)。荷蘭財政日絀,為搜刮印尼資源,總督J.C.van den博施於1830年實行強迫種植制,規定農民必須把大部分土地和時間用於種植歐洲市場所需要的農作物,並按規定價格賣給殖民政府。強迫種植制給荷蘭帶來神話般的利潤,大大促進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於荷蘭本國工業資本的發展和印尼農民不斷起義,荷蘭被迫廢除強迫種植制,從1870年開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佔領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頒布後,以荷蘭為首的外國資本大量湧入印尼,爭租土地,經營大種植園,興辦各種近代企業。貨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村社瓦解和農民分化過程。印尼逐步淪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爪哇農民運動也出現新特點,19世紀90年代,爪哇爆發規模較大的農民運動──「薩敏運動」。運動的領導人薩敏主張恢復原始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1907年,薩敏等人被流放。荷蘭所發動的大規模殖民戰爭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別是亞齊人民堅持長達30多年的武裝斗爭(見亞齊戰爭)。直到1910年荷蘭才征服整個印尼。
20世紀初由於印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荷蘭在印尼實行所謂「倫理政策」,推廣歐式教育,在印尼開始出現一批新知識分子。印尼婦女運動的先驅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喚起民族覺醒運動中作出重要貢獻。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譯崇知社)。此後,全國性和地區性的不同性質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出現,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伊斯蘭聯盟(1912)和「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1914)在領導和推動民族解放運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中的激進派參加伊聯工作,使「伊斯蘭聯盟」發展為民族統一戰線組織。1920年,「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改名為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義者禁止成員跨黨,共產黨人被迫退出伊聯中央。此後,在共產黨人領導下,工人運動有所發展,農民也紛紛加入黨的群眾性組織──「人民同盟」。殖民當局採取殘酷鎮壓措施,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被流放國外。1926年共產黨人領導印度尼西亞民族大起義,但遭血腥鎮壓。
共產黨起義的失敗和伊斯蘭聯盟的衰落,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奪取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權創造了條件。1926年蘇加諾在萬隆創立研究俱樂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義聯盟,蘇加諾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達召開大會,通過「青年誓言」,強調印尼兒女承認一個民族、一個祖國、一種語言,有力地推動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當局逮捕蘇加諾等領導人,宣布民族黨為非法組織。民族黨後分裂為印度尼西亞黨和印尼國民教育黨(又稱新民族黨),從事合法活動。地主資產階級各政黨只提出溫和的改革要求,脫離群眾,致使工農運動失去革命領導,1933年「七省」號軍艦起義也很快遭到鎮壓。蘇加諾第2次被捕。30年代後半期,印尼民族主義者的有識之士決定與荷蘭合作,共同反對法西斯。由於荷蘭政府頑固地拒絕在印尼實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數民族主義者輕信日本的宣傳,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獨立。
日本佔領時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軍隊侵佔印尼,荷蘭殖民當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對印尼進行瘋狂掠奪和搜刮;同時,為了拉攏有影響的民族主義者作為政治工具,就把蘇加諾和哈達從流放地接回。在日本佔領期間,多數印尼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基本上採取與日本佔領當局合作的立場,同時利用合法身份進行大量民族主義宣傳工作。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和一些民族主義抗日派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日斗爭。從1943年起,艾地等人領導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黨,在爪哇、蘇門答臘等地舉行起義。隨著戰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陰謀,1945年春,准許印尼籌備獨立。6月1日,蘇加諾在獨立籌備調查會(後改為獨立籌備會)上發表有關「建國五項原則」的演說。
印尼獨立與印尼共和國(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印尼人民發動八月革命(見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8月18日,獨立籌備會通過憲法,蘇加諾、M.哈達當選為正、副總統。9月確立總統內閣制,11月改行議會內閣制,地主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同年9月英軍在印尼登陸,荷蘭也企圖卷土重來。荷蘭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後發動兩次殖民戰爭。印尼人民展開英勇的捍衛民族獨立的斗爭。在帝國主義壓力下,印尼資產階級政府先後被迫簽訂《林芽椰蒂協定》(1947)和《倫維爾休戰協定》(1948),1949年11月,哈達政府與荷蘭在海牙簽訂圓桌會議協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對和抵制保留荷蘭特權的聯邦制,強烈要求統一。1950年8月15日,蘇加諾正式宣布成立統一的印尼共和國。
共和國成立後,印尼政黨林立,主要政黨有馬斯友美黨、伊斯蘭教師聯合會(1952年退出馬斯友美黨)、民族黨、共產黨、平民黨、伊斯蘭聯盟黨和社會黨。它們基本上組成 3種政治勢力。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斗爭使國內政局動盪不定,內閣更換頻繁。50年代中期,在共產黨支持下,先後兩次組閣的民族黨奉行進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結盟的內外政策。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在印尼召開會議,發表著名的萬隆十項原則(見萬隆會議)。1956年印尼宣布廢除圓桌會議協定。在帝國主義策動下,1956~1958年在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地先後發生軍事叛亂。蘇加諾為了平衡左右政治勢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權,於1959年宣布恢復1945年憲法,倡導「納沙貢體系」(民族主義、宗教、共產主義三大思潮合作),對外繼續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國內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擁有實力的軍人集團勢力迅速發展。1965年印度尼西亞「九·三○」事件之後,軍人集團控制政局,大規模鎮壓印尼共產黨和清洗異己勢力,並逐步剝奪蘇加諾總統的職權。1968年蘇哈托正式就任總統。此後蘇哈托多次連選連任總統。
印度尼西亞歷史蘇哈托執政期間,對外政策基本上執行親西方國家路線,但致力於加強區域性合作。對內執行大力引進外資,發展「替代工業」和「面向出口」工業,從1965年至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左右,國民經濟有所發展,但外國資本和新生的官僚資本控制了國民經濟主要部門,經濟的發展依賴於世界市場。1976年印尼軍隊侵入東帝汶,同年7月印尼國會宣布把東帝汶「並入」印尼版圖。
『貳』 印尼排華騷亂事件是由於什麼事件引起的呢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托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
當時,僅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在12日題為《十年之際,印尼否認強奸暴行,但不曾將它忘卻》的報道中,法新社稱,即使大多數居民都寧願遺忘暴行曾經發生,但受害者對當年搶掠強奸的場景卻仍然歷歷在目。
一名華人女士講述道:「當時,我舅媽打電話告訴我們將房間的燈全部關上讓暴徒們感覺房子里沒人。我們聽到許多華人婦女成為受害者。
法新社在報道中描經道,數干華人的房屋和店面在印尼安全軍隊的眼皮下,公然被掠奪和焚毀。華人婦女於韻(音)說:「當時真是太恐怖了,人們被困在燒著的商店裡,滿街是燃燒的建築和汽車,到處濃煙滾滾。"
法新社說,如果印尼軍方當時是為了在亞洲金雕風暴的恐慣中重新建立起成信的話,那麼他們失敗了。
(2)印尼50年代發生什麼擴展閱讀:
據《環球時報》駐印尼特派記者孫天仁介紹,目前,印尼當地華人並沒有針對「排華騷亂十周年祭」組織大規模的活動,華人們對此的態度也大多比較「謹慎」。現在,印尼總統和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提到「融合」這一概念。在印華人也的確在文化等多方面融入了當地社會。
庄國土表示,「98年排華騷亂」給在印華人帶來的巨大創傷不容抹去,在事實面前,一部人否認歷史的做法完全是徒勞的。10年前,是蘇哈托政權將金融危機的怒火轉移到印尼華人身上,而引發了底層百姓對華人的暴行。
「十年前的騷亂提醒我們,任何社會矛盾絕不能夠訴諸於暴力手段。」庄國土說,「十年後,我們不是用狹隘的民族主義去看待華人受到的種族歧視,而是應該站在全人類尊重人權的高度去譴責這一暴行。」
『叄』 印尼「九三零」屠殺華人事件始末是怎樣的
印尼陸軍是大屠殺的實施者,但在屠殺的開始階段,曾選擇利用美援武器裝備其他反共團體,避免直接參與反共屠殺。而中情局和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則秘密向印尼陸軍提供了多份印尼共的黨員名單——從1965年12月17日到1966年8月10日之間,美國先後至少向印尼陸軍提供了三份關於印尼共產黨領導人名單及其住所的電報。總人數據說在5000人以上。美國在大屠殺中,究竟介入多深,尚待更多材料說明。
此外,英國情報部門及澳大利亞當局,也曾介入到此次大屠殺之中;但具體情形,同樣還不清晰。
此次大屠殺的具體罹難人數,迄今沒有確切數據。據中情局後來的調查報告,截止1966年4月,大約有25萬到50萬人被殺,另有大量入獄者;據印尼官方在1975年公布的數據,則為45到50萬左右。真實數字當遠不止此。據美國駐印尼大使馬歇爾·格林披露,當年的大屠殺,「並不區分誰是華人共黨分子,誰是印尼公民」。
『肆』 水呢給我介紹一下印尼獨立戰爭的詳細經過,謝謝
爭取民族解放的印尼獨立戰爭
從1945年9月至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人民先後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並最後爭得了民族的解放與獨立。
第一次戰爭發生在1945年9月至1946中11月,是印尼反對英荷武裝干涉的戰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尼人民舉行「八月革命」,建立了以蘇加諾為總統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9月29日,英國以解除日本武裝為名,派遣軍隊進佔印度尼西亞。荷蘭政府也以盟軍名義從歐洲派兵在雅加達登陸,以恢復它對印尼的殖民統治。印尼共和國軍隊和人民,面對英、荷軍隊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並於11月取得了泗水保衛戰的重大勝利。在印尼軍民的英勇抵抗面前,英國為集中恢復它對馬來亞和緬甸的殖民統治,遂將其佔領區交給荷蘭。1946年11月15日,荷蘭與印尼簽訂《林牙耶蒂協定》,只承認印尼共和國對爪哇、馬都抗和蘇門答臘擁有主權,而其餘領土,包括婆羅洲、巽他群島、蘇拉威亞和馬魯古群島等,仍受荷蘭控制。
第二次戰爭發生在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是印尼反對荷蘭入侵的戰爭。1947年7月20日,荷蘭以印尼共和國拒絕修改《林牙耶蒂協定》為借口,出動陸海空軍向其境內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發動全面進攻。經兩周激戰,共和國境內除廣大鄉村外,大部分重要城市、交通干線和沿海深水良港,都被荷軍侵佔。1948年 1月17日,荷蘭與印尼簽訂《倫維爾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荷蘭控制了東西爪哇大部,中爪哇北部和蘇門答臘東部最富庶地帶,印尼僅保留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兩島上的狹小地區。
第三次戰爭發生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1月,是印尼共和國再次反對荷蘭進攻的戰爭。1948年12月,荷蘭趁印尼內亂之機,調集14.5萬軍隊又一次向印尼共和國境內進攻。12月19日攻佔其當時首都日惹,並俘虜了印尼總統蘇加諾等政府首腦。印尼軍隊再次退入山區,堅持游擊戰爭,並在全國建立了游擊行政區。1949年 1月,美國開始向印尼滲透,並向荷蘭施加壓力。1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國關於要求雙方停火,荷蘭釋放印尼領導人並「移交主權」的提案。1949年11月,荷蘭與印尼在海牙簽訂《荷蘭—印尼協定》,規定成立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與荷蘭扶植的15個自治邦聯合組成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並建立以荷蘭女王為首的「荷蘭--印尼聯盟」。12月19日,印尼聯邦正式成立。27日,在印、荷兩國首都阿姆斯特丹和雅加達舉行移交主權儀式。印尼聯邦參加荷印聯邦。至此,荷蘭在印度尼西亞 340多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http://cache..com/c?word=%D3%A1%C4%E1%3B%B6%C0%C1%A2%3B%D5%BD%D5%F9&url=http%3A//vvv%2Eyj13z%2Eyanb%2Ecn/kan%2Ephp%3Fid%3D0000030271&b=0&a=6&user=
『伍』 印度尼西亞的硬幣
印度尼西亞的硬幣
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國家之一。中國古代稱爪哇。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開始殖民。荷蘭人通過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地區。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荷蘭政府接管統治。史稱荷屬東印度。二戰中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1944年日本允諾印尼獨立,1945年6月蘇加諾發表《建國五項原則聲明》,日本戰敗投降後一日蘇加諾發表印尼獨立宣言,全國宣告脫離荷屬東印度公司管治。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管治,蘇加諾領導印度尼西亞建國。
印尼國徽圖案為一隻金色飛鷹,飛鷹象徵創造力。鷹尾和鷹翼分別由8根和17根羽毛,象徵印尼的獨立日(8月17日)。飛鷹胸前的盾面的黑道象徵赤道,水牛頭象徵主權屬於人民,榕樹象徵民族意識,棉桃與稻穗象徵豐衣足食及社會必須公正之原則,飾物象徵人道主義。黑色小盾和五角星象徵宗教信仰,也象徵「潘查希拉」——印尼建國的五項基本原則。綬帶上用印尼文寫著「異中有同」。
印度尼西亞盧比(Rupiah)是印尼的法定貨幣,其編碼為IDR。主幣為印度尼西亞盧比,1盧比=100仙。
印尼盾是華人對印尼貨幣的傳統叫法。
歷史上印尼在1610年至1817年間曾使用荷蘭盾作為貨幣。1816~1942年荷屬東印度群島時期的硬幣,包括在荷蘭本土發行的各種硬幣、地方硬幣。1855年後幣制改為十進位制。主幣1盾(Gulden)等於100分(Cent)。幣面國名用爪哇文、阿拉伯文及荷蘭文荷屬印度(NEDERLANDISCH INDIE)。
印尼盾於1949年11月2日首度發行,當時的Riau Islands和新幾內亞仍使用非標準的貨幣,它們分別於1964年和1971年轉用印尼盾。至1965年12月13日為應付物價通脹,當局發行新的印尼盾,每新盾兌1000舊盾。1978年11月以前,印尼本國貨幣與外幣實行固定匯率,此後印尼開始實行在一定限度內允許自由浮動匯率。
硬幣
1951年起發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硬幣。主幣為印度尼西亞盧比=100仙。幣面阿拉伯文與英文並用。1955年後僅用英文印度尼西亞(INDONESIA)。1958年改用英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K INDONESIA)。1970年後用印度尼西亞銀行(BANK OF INDONESIA)。幣面常有展翅雄鷹圖徽及印尼特有的花鳥蟲魚。
印度尼西亞鑄幣有1951年版、1952年版、鷹版、1970年版多套硬幣。面值分別有1、5、10、25、50仙(分)和1、2、5、25、50、100盧比(盾)。此外還鑄有數套銅鎳、鋼芯包銅、鋁、金、銀材質的流通和非流通紀念幣、收藏銀幣和普通金銀幣。
手頭資料不足,最初的50年代硬幣市面較少,價格也偏高。所以下面的圖譜從1970年版開始。另外由於資料沒有具體說明硬幣套,我把印尼鑄幣分為4個階段: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後現流通。
50年代(缺)
70年代
1970年印度尼西亞發行了3枚花鳥圖案的鋁制盧比:1盧比、2盧比、5盧比。
1盧比,鋁,1.44克,22.36mm。1970年。幣面圖案:扇尾鶲食雀。
2盧比,鋁,2.30克,26.00mm。1970年。幣面圖案:印尼國花毛茉莉。
5盧比,鋁,3.06克,28.50mm。1970年。幣面圖案:黑卷尾雀。
1971年發行3枚白銅(銅鎳合金)花鳥圖案的盧比。1973年和1978年又發行兩枚面值100盧比的白銅硬幣。
10盧比,白銅,1.77克,15.60mm。1971年。幣面圖案:印尼國花毛茉莉。
25盧比,白銅,3.50克,20.00mm。1971年。幣面圖案:維多利亞鳳冠鳩。
50盧比,白銅,6.00克,24.00mm。1971年。幣面圖案:大極樂鳥。
100盧比,白銅,9.75克,28.50mm。1973年。幣面圖案:印尼傳統牛角屋。
100盧比,白銅,7.00克,28.50mm。1978年。幣面圖案:印尼傳統牛角屋。
印尼1970年代還發行了兩版4枚流通紀念幣。
5盧比,鋁,3.00克,28.60mm。1974年。計生大版,幣面圖案:父母和兩個孩子。
5盧比,鋁,1.40克,23.00mm。發行年份有1979、1995、1996,三個年份。計生小版,幣面圖案:父母和兩個孩子。
10盧比,黃銅,4.00克,22mm。1974年。國儲計劃。(1979年發行有一枚鋁制國儲計劃10盧比硬幣。)
90年代
1991年,時隔三十多年後,印尼又將國徽神鷹印在鑄幣上。陸續發行了六枚大面值硬幣。
25盧比,鋁,1.25克,18.01mm。發行年份:1991——1996年,共6個年號。背面圖案:肉豆蔻枝。
50盧比,鋁青銅,3.20克,19.94mm。發行年份:1991——1998年,共8個年號。背面圖案:科莫多巨蜥。
100盧比,鋁青銅,4.06克,22.0mm。發行年份:1991——1998年,共8個年號。背面圖案:馬都拉賽牛。
500盧比,鋁青銅,5.32克,24.0mm。發行年份:1991——1994年,共4個年號。背面圖案:國花毛茉莉。
500盧比,鋁青銅,5.24克,24.0mm。發行年份:1997、1999——2003年,共6個年號。背面圖案:大500字和小毛茉莉花。
1000盧比,外圈鎳內青銅的雙金屬幣,8.61克,26mm。發行年份:1993——1997,2000年,共7個年號。背面圖案:椰子樹。
1999年起印尼發行最新版流通硬幣,截止2015年最新版一套5枚,發行年份數據准確更新至2008年。
50盧比,鋁,1.36克,19.95mm。發行年份:1999、2001、2002、?背面圖案:黑枕黃鸝。
100盧比,鋁,1.79克,23.00mm。發行年份:1999——2005、?背面圖案:棕櫚鳳頭鸚鵡。
200盧比,鋁,2.4克,25.00mm。發行年份:2003、?背面圖案:巴厘島長冠八哥。
500盧比,鋁,3.11克,27.20mm。發行年份:2003、?背面圖案:大500字和毛茉莉花。
1000盧比,鎳,4.48 克,23.50 mm。發行年份:2010、?背面圖案:印尼樂器昂格隆和萬隆沙爹大廈。
『陸』 殺害50萬華人,貪污350億美元,罪惡滔天的他最終為何得以善終
自從印度尼西亞獨立以來,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屠殺華人事件,在這場排華事件中,共計超過50萬華人遭到屠殺。下令屠殺華人的是印尼當任總統蘇哈托,在他擔任總統長達30年的時間里,他不僅雙手沾滿了華人的鮮血,還侵吞了國家財產高達350億美元,堪稱世界貪污第一人。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堪稱劊子手的人物,最後卻得以善終,那麼,罪惡滔天的蘇哈托最後是如何沖洗罪惡得以善終的呢?
2008年1月,身體每況愈下的蘇哈托因心肺疾病住院,同年1月13日,蘇哈託病情進一步惡化,多個器官衰竭,盡管醫院已經盡全力搶救,但對於心臟和肺功能下降的蘇哈托來說無濟於事,於2008年1月27日經搶救無效而死亡,一個罪惡滔天的劊子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終年87歲。
『柒』 印尼航空夢曲曲折折一百年,這一百年發生哪些大事
日前,印尼一架客機在雅加達附近海域墜毀。近年來印尼發生多起空難事故,給該國航空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其實印尼航空工業在東南亞國家中算是起步早的,有著較為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就陷入停滯乃至衰落。
20世紀初,在荷蘭殖民統治時期,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航空服務業就開始逐漸發展起來。1924年10月,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進行首次洲際飛行,一架飛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到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尼首都雅加達)。1929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開通了阿姆斯特丹和巴達維亞之間的定期航班。直到二戰前,這條航線都是當時世界上航程最遠的定期航班線路之一。此外,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多條航線也相繼開通。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荷屬東印度戰役期間,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些客機被用於疏散平民和運送部隊。印尼獨立前的航空業完全掌握在荷蘭殖民者手中。
進入21世紀,短短20年時間,印尼航空業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2005年9月,印尼曼達拉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墜毀;2007年元旦,印尼亞當航空公司574號班機墜入望加錫海峽;2015年6月,印尼空軍一架運輸機起飛後不久墜毀;2018年10月,印尼獅子航空公司發生重大空難,189人遇難。 有分析稱,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尼飛行員隊伍無論在培訓、管理、團隊合作和專業素養等方面都稍遜一籌,不僅如此,印尼一些航空公司為了省錢使用老舊飛機,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印尼空難頻發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