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的由來
India(印度),是英語系國家對印度的稱呼,也是別國對它的稱呼。在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地語中,印度實際上對自己的國家卻另有稱呼,這個稱謂用羅馬字母拼寫為「Bharat」,中譯名就是「婆羅多國」之意。
「印度尼西亞」一名,據說是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2. 古時候印度尼西亞叫什麼
印尼:爪哇、三佛齊
菲律賓:呂宋
新加坡:淡馬錫、星洲
馬來西亞:馬六甲、柔佛
泰國:墮羅缽底、暹羅
3. 荷屬東印度的殖民時期
1596年,荷蘭人霍特曼率領的一支荷蘭船隊到達爪哇島的萬丹。1603年,荷蘭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產香料的馬魯古群島中的安汶島、帝利島。1619年,攻佔爪哇島上的雅加達,命名巴達維亞,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總部。在荷蘭人到來之前,葡萄牙人已經在印尼地區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後,英國人也登陸印尼,建立殖民地。荷蘭人以巴達維亞為基地,採取分化瓦解的戰略,相繼拿下南北摩鹿加,封鎖了摩鹿加海峽。此後,又在1641年奪下了葡萄牙統治了130年的咽喉要地馬六甲,徹底控制了東印度。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
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日本語:蘭領東印度),簡稱荷印。荷屬東印度殖民當局長期奉行商業壟斷和殖民擴張的雙重政策。
荷(印)殖民地建立以後,荷蘭人加緊了對中國東南沿海的走私和軍事騷擾。荷(印)以東南亞大國自居,要求與中國平等通商。在明清之際中國官方的文獻記載中,中國當時與荷蘭的關系實際上大部分都是通過與荷(印)的交涉和交往關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荷蘭本土被德國完全佔領後,荷印殖民政府宣布終止與當時最大貿易夥伴日本的貿易,觸發日本對印尼的侵略行動。這可以說是印尼得以獨立的遠因。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治。
4. 荷印戰爭的荷蘭徹底退出印尼
1954年8月,荷蘭--印度尼西亞聯邦被取消,荷蘭軍事代表團和荷蘭官員全部撤離印尼。
1956年4月,蘇加諾在蘇聯、中國等國的支持下,宣布廢除《荷蘭—印尼協定》,印度尼西亞成為一個完全自主的主權獨立國家。
1957年12月8日,印度尼西亞總理兼國防部長朱安達以最高軍權執掌者的身分宣布,印度尼西亞國內的所有荷蘭種植園以及種植園附屬的工廠和農業試驗站等一律由印度尼西亞政府實行管制。陸軍參謀長納蘇蒂安和財政部長斯拉梅特在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對小公銀行、安達銀行和亦土公銀行這三家荷蘭銀行的雅加達總行和在其他地方的分行實行軍事管制。此外,在東爪哇、西爪哇、北蘇門答臘和蘇拉威西的望加錫,印度尼西亞的工人和青年接管了一些荷蘭銀行和企業,或者對這些銀行和企業實行監督。
1959年,仍處於荷蘭統治下的西伊里安舉行選舉,成立巴布亞議會,並籌備於1961年4月5日獨立。當時議會已決定了新成立的國家的國號為西巴布亞,訂立了新的國徽、新國歌,以及以晨星為圖案的新國旗。新國旗於1961年12月1日升起,並與荷蘭國旗並排。1961年12月18日,印尼派兵佔領西巴布亞,宣布西巴布亞為印尼的一個省——伊里安查亞省。至此,荷蘭的勢力徹底退出了印尼群島,荷蘭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全部喪失。
5. 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和印度國有關系嗎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1850年,英國的民族學家喬治·爾耳(George Earl)把居住在馬來群島或東印度群島的人為 Innesians或 Malayunesians。爾耳的學徒,詹姆士·羅根也在同一本書把Indonesia和東印度群島劃上等號。然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拒絕使用Indonesia,反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0�5), Indi�0�5,東方(de Oost)或Insulinde。
到了20世紀初,荷蘭以外的學家都把荷蘭東印度群島稱為Indonesia,後來印尼革命分子用了「印度尼西亞」為他們國家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漢語用「印度尼西亞」並不是因為和原文諧音,也考慮到了印尼名字的由來,的確非常貼切。
6. 印尼這個國家
【國 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REPUBLICOFINDONESIA)
【面 積】 1,904,44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
【人 口】 2.1億(世界銀行數據),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 都】 雅加達(JAKARTA),人口838.5萬(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
【國家元首】 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MEGAWATISoekarnoputri),2001年7月23日就任。
【簡 況】 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
公元3至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政 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近年來政治上經歷了很大變動,現處於民主改革過渡時期。
【憲 法】 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規定總統和副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減少總統權力、強化議會職能等。
行政區劃】 1999年東帝汶從印尼分離後,印尼政府將馬魯古省、伊里安查亞省分別分割成2個和3個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區自立新省。現共有32個省或特區,即:亞齊特區、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雅加達首都特區、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區、東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東伊里安查亞、中伊里安查亞、西伊里安查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萬丹、邦加-勿里洞、哥倫打洛。
【資 源】 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 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 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旅遊業】 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次,後受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達515萬人次,創匯54億美元。主要景點有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