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南亞地區投資環境的綜合評價研究
東南亞地區形勢
中國東盟資訊網 www.cainfo.com.cn
[關鍵詞]東南亞 東盟 經濟與政治 國際關系
一、 經濟
1、走出金融危機,步入新的經濟增長期。
經過10年的努力,東南亞國家已經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重新步入新的增長時期。從一些指標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各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已經恢復或者超過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以國內生產總值為例,在1996年,即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年,東南亞10國的GDP總量為7254億美元(按當前價格計算,下同),1998年大幅度下降到4725億美元,2005年已經達到8843億美元,已經略為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印尼和泰國在金融危機前的1996年,GDP總量分別為2273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金融危機後第一年(1998年)分別下降到978億美元和1127億美元,到2005年,印尼已經略為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達到2802億美元,泰國則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為1762億美元。進出口貿易和外資是東南亞經濟的兩大發動機,兩個方面均已經恢復或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1996年,印尼和泰國的出口總額分別為538億美元和558億美元,1998年則下降到488億美元和494億美元,到2005年則分別上升到856億美元和1096億美元。再看外資的情況。在1996年進入東南亞10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為258億美元,2000年時下降到低谷,只有86億美元,此後逐年恢復,到2005年達到380億美元,遠遠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東南亞地區宏觀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的主要原因,除了各國國內進行經濟調整與改革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有利的國際和地區經濟環境,尤其是東南亞的兩翼,印度和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帶動東南亞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指標(2005年)
國 別 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前價格計算) 商 品 貿 易 (億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量
總額(億美元) 人均(美元) 出口 進口 進出口總額 (百萬美元)
汶萊 95.3 25751 63.7 15.0 78.7 288.5
柬埔寨 55.2 404 30.9 28.2 59.2 381.2
印尼 2802.7 1278 856.7 577.0 1433.6 6107.3
寮國 28.7 479 1.7 7.0 8.8 27.7
馬來西亞 1308.6 5008 1404.7 1142.1 2546.8 3964.8
緬甸 111.7 199 31.2 16.3 47.6 71.8
菲律賓 984.1 1154 412.6 474.2 886.7 1132.5
新加坡 1167.1 26880 2298.0 2001.6 4299.7 20080.5
泰國 1762.1 2720 1096.2 1179.9 2276.1 4007.8
越南 528.1 635 285.8 325.9 611.7 2020.8
東盟10國 8843.5 1582 6481.5 5767.4 12248..9 38082.9
資料來源:根據東盟秘書處提供的統計資料整理。
2、近期和中期經濟前景樂觀。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從2002--2006共五年的時間里,東南亞整個地區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5%,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7%。在上一年,越南和柬埔寨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寮國的經濟增長情況也超過了預期,與這三個國家相比,4個老東盟成員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速度則要遜色一些,主要原因是持續的高油價、堅挺的利率等。印尼經濟去年雖然面對高通脹率和高利率等不利影響,但仍然取得了5.4%的增長率,政府當局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抑制通脹率和降低利率,有助於整個經濟環境的好轉,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以上。泰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為4.7%,主要得益於公共投資的溫和增長與出口的快速增長,泰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在2007年可以提升至5.5%。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在去年為5.5%,今年預計為5.8%,私人投資和出口的增長,以及第九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啟動而帶動的公共消費的增長,是推進馬來西亞增長的主要動力。菲律賓的經濟增長速度較慢,2006年為5%,主要是受農業歉收的影響,如果年成好,農業能夠增產和增加投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3%。受強勁的電子產品出口和國內需求持續恢復的刺激,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在2006年達到7.9%%,大大超過亞洲開發銀行原來預期的6.1%。在去年和今年,越南可以達到8%以上的增長率,柬埔寨為6.3%,寮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3%,今年預計為6.5%。據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研究,從中期看(2006--2010年),只要投資環境繼續改善,印尼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可以保持在6%左右,泰國則在5-6%之間,馬來西亞約為5.5%,菲律賓約為5%,越南則仍然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今後幾年的平均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5-8%,寮國估計為6-7%,柬埔寨為6%,新加坡則會維持在4.5-6.5%之間。
與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估計基本相同,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的專家對東南亞國家經濟前景的估計也是比較樂觀的,他們認為,今後幾年地區和和經濟形勢向好,全球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之間,經合國家為2-3%之間,中國則高達9-10%左右,油價則穩定在50-60美元之間,從而為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詳見下表)。
東盟國家經濟形勢預測
2005(a) 2006(b) 2007(c) 2008(c)
汶萊:
經濟增長率(%) 0.4 - - -
通脹率(%) 1.2 - - -
柬埔寨:
經濟增長率(%) 5.8 5.4 5.0 -
通脹率(%) 5.0 4.2 3.8 -
印尼:
經濟增長率(%) 5.6 5.3 5.9 6.2
失業率(%) 10.3 12.5 12.3 12.9
通脹率(%) 10.5 13.2 6.9 6.1
寮國:
經濟增長率(%) 7.3 7.2 6.8 6.5
通脹率(%) 7.2 6.2 5.8 4.9
馬來西亞:
經濟增長率(%) 5.2 5.6 5.3 5.4
失業率(%) 3.6 3.7 4.1 4.0
通脹率(%) 3.0 3.6 3.4 3.3
緬甸:
經濟增長率(%) 5.0 2.6 2.5 2.9
通脹率(%) 9.4 21.4 27.7 26.7
菲律賓:
經濟增長率(%) - 5.6 5.5 5.3
通脹率(%) - 6.4 5.1 4.9
新加坡:
經濟增長率(%) 6.4 7.5 4.6 4.5
失業率(%) 3.1 3.1 3.0 3.0
通脹率(%) 0.5 1.0 1.0 1.1
泰國:
經濟增長率 4.5 4.1 4.4 4.5
失業率(%) 1.8 1.8 2.0 2.0
通脹率 4.5 4.6 3.4 3.0
越南:
經濟增長率(%) - 7.8 7.1 7.3
通脹率(%) - 7.5 5.1 4.9
a、實際數據;
b、估計;
c、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編輯出版的東南亞各國國家報告整理
近年來,東南亞經濟出現兩個亮點,那就是越南和印尼。
在2006年,經過11年的談判與努力,越南終於成為WTO的第150個成員。在過去5年,越南的經濟總量幾乎翻了一番,過去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25%,2006年為8.2%,10年間人均GDP翻了一番,是亞洲國家中除了中國之外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許多經濟分析家預測,越南加入WTO之後,將進一步促進越南外貿的增長和加速外資的進入,其經濟增長率甚至有可能超過中國。即使是在加入WTO之前,進入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已經大大超過其東南亞鄰國,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一些經濟分析家還指出,由於越南加入WTO之後,與各成員國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使外資在越南感到更加安全,而在另外一些東南亞國家,卻出現了不利於外資的一些跡象,這就會使得一些原本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外資也會進入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與其他東南亞鄰國相比,越南還有一個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是更具競爭力的地方,那就是越南擁有大量的更加廉價的勞動力。據日本國際貿易組織在2006年的統計,越南勞工的最低月工資僅為50美元,比其他亞洲鄰國要低得多,印度為74美元,印尼為92美元,菲律賓為135美元,泰國為110美元,中國南方為92美元。 在2006年5月15日至6月29日,越南第一屆國會第九次會議在河內舉行,會議批准了《2006--2010年越南社會發展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要為越南基本建成現代化工業國家奠定基礎,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2000年的2.1倍,5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為7.8-8%,力爭達到8%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1050-1100美元(按照現行價格計算)。
印尼近年來雖然遭遇許多天災人禍,但經濟形勢卻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強勁的出口和私人消費的刺激下,加上低利率的支撐,印尼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4%。出口快速增長是支撐印尼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印尼統計局的統計,在2006年上半年總出口量達46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4%。其中以未加工的原料占的比率較高。在上半年,棕櫚油、煤炭、樹膠及其產品的出口增長最快的,占整個上半年出口總量的46.69%。在2006年8月,煤炭出口量比上個月增加46%,出口價格增加9.8%;棕櫚油出口量增加30%,價格增加3.95%,樹膠出口量增加14.7%;價格增37%。
外資是促進印尼經濟復甦的另一大發動機。近年來,進入印尼的外國投資出現恢復的勢頭,據印尼投資管理委員會的統計,在2005年,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8%,達到139億美元,而鄰國馬來西亞只有22億美元。同年,國內投資增加300%,達157萬億印尼盾(約173億美元)。《亞洲在線》的記者這樣寫道:"強勁的出口和經濟增長刺激印尼股市指數增長了55%,成為全球第三大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盡管這個國家被人們稱為恐怖主義的避難所,政府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但是,總的而言,這個國家的政治已經趨向穩定,宏觀經濟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印尼有可能為2007年的整個地區經濟與政治穩定帶來積極利好的因素。" 筆者認為,今後幾年印尼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這些條件包括:蘇西洛政府基本上消除了危害政治穩定的各種隱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了政權;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尤其是實現地方自治,將極大地調動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一些資源豐富的外島地區將有可能首先起飛;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改革,印尼許多潛在的優勢將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現實的動力,如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等等。
二、 政治
近年來上台的新領導人,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總統蘇西洛、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已經逐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他們的統治藝術逐漸變得嫻熟,駕馭國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逐漸得到了人民的認可。擔任第二屆國家領導人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和柬埔寨政府首相洪森在政壇上可謂駕輕就熟,如魚得水。越南共產黨加快了幹部年輕化的步伐,黨政領導人又出現了新面孔。泰國發生了沒有流血的軍人政變並且迅速成立了過渡時期的政府,軍人政府答應會盡快舉行新的選舉,把政權交還給文官。緬甸軍人政府在遷都之後,與外界的交往更加具有了神秘的色彩,最近又傳聞在高層領導人之間出現不和。
2007年的東南亞政治有兩大熱點值得關注,即印尼和泰國。
觀察東南亞政治,首先還是要看印尼,作為東盟的最重要的成員國,如果印尼實現了政治穩定,整個東盟和東南亞地區也就基本穩定了。蘇西洛總統執政已經兩年,在他執政期間,經濟逐漸走向復甦,隨著亞齊問題的和平解決,地方分裂勢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蘇西洛在內政與外交各方面均逐漸走向成熟,人民已經接受了他。印尼一家民意調查機構在2006年10月舉行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達到67%,同一家機構在上一次(2006年4月)的一次民間調查結果中,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只有55%。 民眾滿意度的提升對蘇西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DPR)在國會中是少數黨,民眾滿意度的提升表明他的執政基礎得到了鞏固,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基礎。外國分析家認為,蘇西洛政府的民眾滿意度提升主要源於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長期困擾印尼中央政府的亞齊問題得到了和平解決;二是他在反對政府官員貪污腐敗方面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得到了人民贊賞。但是,人民對他的支持並不是永遠的,也並非無條件的。2007年是其執政的第三個年頭,這是一個關鍵的一年,人民繼續支持他的條件,是他能否繼續促進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改進社會福利。今後幾年,對蘇西洛政府的考驗可能來自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消除貧困。印尼經濟近年來雖然能夠保持平衡增長,但是,政府在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減少貧困方面卻乏善可陳,受到廣泛的批評。反對派批評道,蘇西洛政府曾經許諾要在任期內使貧困率有顯著的下降,但是,現在他的任期已經過半,這方面卻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廣大人民群眾並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在印尼22000萬人口中,目前仍然有42%的人每天收入只有1-2美元。 因此,如果在近年內,蘇西洛政府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擺脫貧困,人民在下一屆大選時,就會以選票來發泄自己對現政府的不滿,蘇西洛連任的可能性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如果蘇西洛政府能夠在最近兩年內在經濟上取得突出的成績,實際上就是為競選連任下一屆總統作了最好的准備。
二是如何贏得2009年大選。按照印尼的憲法,印尼將在2009年選舉新一屆的總統和進行國會改選。蘇西洛政府的現任副總統卡拉可能是蘇西洛競選連任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卡拉是現在的國會中最大政黨專業集團的主席,蘇西洛請卡拉出任副總統,與國會中最大的政黨結成執政聯盟,從而壯大了執政力量。但是,在另一方面,卡拉也對蘇西洛形成了很大的掣肘,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是一個小黨,而專業集團是一個制度化程度很高的老黨,如果卡拉不配合,蘇西洛便很難有所作為。卡拉和他領導的專業集團是否合作,不僅對現任政府如何運作有重大影響,而且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009年大選。印度尼西亞大學政治研究中心資深學者Eep Saefulloh Fatah 認為,"卡拉是一把雙刃劍"。"掌握了專業集團,是蘇西洛--卡拉政府重要的政治資源,卡拉領導的專業集團,離開了與斗爭民主黨結成的民族聯盟,投向支持政府的人民聯盟,民族聯盟因此散夥。專業集團在國會是支持政府各種措施的最大力量,包括不受民眾歡迎並帶有高風險的政策, 比如說抬高燃油價。專業集團聯合其它支持政府的政黨,使斗爭民主黨和民族使命黨變成邊緣化和沒有力量的反對派。卡拉證明了他擁有重要的政治資源, 而且他還是領導者。這一資源擴大和增強了政府在國會的政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免費的反而是昂貴的。……從政治上,蘇西洛更需要卡拉,而不是相反。對蘇西洛來說,卡拉是雙刃劍,一刃對著政府的政治對手,另一刃卻對著蘇西洛自已。卡拉對蘇西洛是重要和有用的政治資源,但也是必須警惕和危險的政治威脅。從特殊的政治地位來看,卡拉是蘇西洛最好的搭檔,也是2009年大選有潛力的競爭對手。在這里,我們談的不是卡拉個人,而是他背後的政治資源。卡拉個人在2009年大選,可能並不太有希望,他也不是蘇西洛的競爭對手,但是,作為專業集團的'駕駛員',卡拉是蘇西洛的最大威脅和民主黨的絆腳石。"
三是如何應對在地方自治的過程中出現的權力再分配,在中央與地方權力之間尋求新的平衡。根據新的有關法律規定,印尼各級地方政府首長均通過選舉產生,實行地方自治。到2008年年底止,將在33個省、354個區和91個市舉行地方選舉。從2005年1-6月,已經舉行了213場地方選舉,包括7個省級選舉和216個區與市級選舉。從2005年6月開始出現一段時間的搖擺不定,2007年將在另外7個省和78個區、市舉行地方選舉。在地方選舉中,傳統的民族主義政黨佔有較多的優勢,伊斯蘭政黨則稍遜一籌。競選各方並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的色彩,個人的形象和魅力在競選中仍然發揮主要作用。迄今為止,在已經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專業集團是主要的贏家,它贏得了約三分之一地方首長席位,但專業集團主要是在印尼東部地區取得了勝利,而在爪哇的政治心臟地帶卻沒有明顯的收獲;斗爭民主黨在幾個重要的地區有較大的收獲,包括西蘇門答臘、北蘇威拉西、中加里曼丹、東爪哇的重要城市泗水、馬魯古的安邦;在伊斯蘭政黨中,只有正義黨(PKS)表現比較突出,在首都雅加達特區管轄下的一個郊區城市-德波市(Depok)取得勝利。各個政黨在地方選舉中的權力分配也大致反映了這些政黨在全國的力量對比關系。
泰國軍人政府是東南亞政治的另一個熱點。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了泰國近代歷史上74年來的第18次政變。已經長達15年沒有干預政治的泰國軍方又重新走向政治舞台,掌握政權。泰國軍人有干預政治的傳統,但是,這個傳統在1992年民主運動之後中斷了,從此,一直是由文官執政,在這10多年時間里,軍人沒有再跑到前台來干預政治。許多研究泰國問題的學者據此斷言,泰國已經結束軍人執政的歷史,軍人告別政壇,回到軍營中去,泰國政治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民主的時代。上述判斷的最大失誤,就是低估了泰國軍人干預政治的能力與傳統,過高估計了泰國民主政治的力量與穩定性。在泰國政治發展史上,泰國軍人一直有干預政治的傳統,而民主的基礎卻非常脆弱。不管是民主政體還是君主立憲政體,抑或是軍人政體,都是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的統治的一種方式,當統治階級沒有辦法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維持自己的統治時,就一定會改變治理的方式。在泰國,當民主派與他信政府的對立發展到勢不兩立時,軍人出來收拾局面,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選擇。軍人執政雖然名聲不好,但總比國家與社會失去控制和處於無序的狀態要好得多。
在成功地奪取政權之後,由軍方領導人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給他們一年的過渡時期,以恢復國家的團結和制定新的憲法。軍方迅速組成了以前退休將軍素拉育為總理的過渡政府,從該政府在最近幾個月的表現看,內政方面差強人意,外交方面則很難有所突破。軍方表示,將在2007年底重新舉行大選,以選舉產生新的文官政府,恢復民主政治。西方分析家認為,"泰國政治前景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泰國軍人政權面臨如下三大挑戰:
1、經濟能否持續增長。軍事政變及素拉育政府最近出台的一些經濟政策開始對外資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外商抱怨軍人政府的經濟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鄰國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估計在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外資會對泰國持觀望態度,原本打算去泰國投資的資本有可能會流向越南。外資一旦減少,必然會對支撐泰國經濟的另一個支柱――出口產生嚴重影響,這樣一來,泰國經濟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就值得懷疑。
2、他信前總理的社會基礎-農民是否接受軍人政權。前總理他信之所以能夠連選連任泰國總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的支持,所以,有一些學者把他信與反對他的民主派之間的斗爭形象地比喻為農民與城市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軍人發動政變掌握政權,並沒有解決上述利益沖突,而只是掩蓋了這種沖突,一旦進入正常狀態,這種利益沖突還會爆發。因此,軍人政權面臨的一大考驗,是如何安撫嚴重不滿的農民。
3、民主派是否繼續保持沉默。從本質上看,軍事政變和軍人政權與民主政治是水火不相容的。泰國的民主力量當前沒有與軍人發生直接的沖突,是因為他們在反對他信的過程中事實上與軍人結成了同盟,他們在長達一年的抗議示威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的,軍人在一夜之間就實現了。軍事政變這種手段是民主派不能接受的,但是,軍事政變所達到的目的與民主派所追求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即把他信趕下台,因此,民主派容忍和接受了這一現實。然而,民主派不會長期容忍這種現狀,如果軍人當局不能兌現原來許下的諾言,即盡快還政於民,那麼,民主派一定會重新走向街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民主派與軍人對立的一幕又將重現。 正如一位西方分析家所說的:"泰國政治目前趨於平靜,但國家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素拉育將軍不得不在兩個方面同時作戰。一方面,是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他們是他信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城市中產階級,他們走向街頭舉行各種抗議活動,直接導致他信的下台。……然而,有跡象顯示,公眾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民主運動人士呼籲軍人當局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目前為部分撤消),但是,軍人當局聲稱,只有當威脅和平與穩定的因素全部消除之後,才能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國家安全委員會(CNS)還面臨著失去他信的反對者的強烈支持的危險,因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採取有效行動以調查他信及其聯盟的腐敗行為。"
三、 國際關系
在地區內部關系方面,東盟正在加快內部整合的步伐,《東盟憲章》估計在今年年底在東盟首腦會議上將正式出爐,這部憲章如能順利通過,將對東南亞地區國際關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東盟將放棄過去實行了40年的"東盟方式",轉而實行歐盟模式。在地區外部關系方面,有兩件事值得關註:一是已經連續舉行兩屆的東亞峰會已經產生和將要產生哪些效果;二是日本與中國在東南亞爭相擴大自己的存在和影響力。
1、 東亞峰會。
由東盟發起並且主導的東亞峰會已經連續舉行了兩屆,第一屆東亞峰會在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通過並發表了《東亞峰會吉隆坡宣言》和《關於預防、控制和應對禽流感的宣言》。參與這次會議的有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16個國家。會議的主題是"加強合作,增進友誼,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輿論認為,這是亞洲一體化進程中"分水嶺式的事件"。2007年1月15日,第二屆東亞峰會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務開幕。上述16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簽署了《東亞能源安全宿務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迄今為止,以東盟為主導的地區合作形式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地區論壇、三個10+1(即東盟分別與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合作)、10+3(即每年在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之後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首腦會議)、歐亞會議、東亞合作高峰會議(簡稱東亞峰會)。
這些會議形式上看起來非常熱鬧,各國領導人忙於出席各種會議,熱衷於首腦會晤,頻繁地發表連篇累牘的合作宣言和文件,但是,冷靜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合作形式真正收到實效的卻很少。東盟為什麼對舉行這些會議那麼熱心而且樂此不疲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東盟內部缺乏凝聚力。長期以來,東盟內部的合作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看起來非常熱鬧,但真正收到實效的則不多,以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例,從1992年提出到今,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但東盟內部貿易的比重卻一直無法提升,總是在25-30%左右徘徊。東盟內部的安全合作也很難真正開展,因為東盟內部缺乏信任,互相猜疑。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就曾經說過,新加坡與東盟外部的國家的合作比與東盟內部國家的合作要容易得多。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東盟內部缺乏合作的動力與誠意。
第二,東盟擔心被邊緣化。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浪潮中,東盟擔心被正在迅速發展的中國和印度所取代,東盟對美國和日本也保持戒心,因此,東盟希望牢牢地掌握地區合作的主導權,用這些機構和會議來束縛其他大國的手腳,讓各個大國願意而且樂於接受東盟的各種安排。由於東亞地區的大國缺少互相信任,彼此相互猜疑,因此,東盟這種角色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接受,並且被一直被奉為領導者。然而,隨著地區合作進程的深入,加入地區合作的國家越來越多,東盟這位司機會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難於駕馭地區合作這列正在飛速前進的列車。早在第一屆東亞峰會舉行前夕,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的一篇社論就表示了這種擔心,"東盟這個代表本區域經濟體的聲音,以後還會有人重視嗎?""誠然,隨著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經濟引擎的開動,東亞經濟將是接下來一股強大力量。然而,東盟在同東亞其他國家洽談時,作為一個共同經濟體的力量,將遠遠超越10國各自進行談判的能力。作為彼此的左鄰右舍,東盟日後的整體發展也就取決於成員國是否能相互依存、扶持和信任,以同其他強大經濟體競爭。東盟標志上緊束在一起的稻穰一旦松梆分散,必然會被颳起的大風吹得無蹤影。" 現在看來,東盟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更多請進下面的網站
http://www.gx.xinhuanet.com/ca/2007-10/27/content_11515120.htm
『貳』 1952屬龍女人會死於哪年,1952年女屬龍一生大劫年
一提起「印尼」和「」,大多數中國人的反應應該是1998年慘絕人寰的。
但最近英國媒體的英解密文件,將人們的視線再倒轉30年,那是1965年發生在印尼的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據統計約100萬人死於這場。
而這次更是徹底改變了尼西亞這個的歷史進程。當年的世界第三大——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共),一朝覆滅。印尼也就此開啟蘇哈托30多年的英。可以說,沒有1965年的這次,也就不會有1998的排華。
擁有300萬,2000萬同情者的印尼共,為什麼如此輕易地轟然?
1
印尼共的創立,比中國還早成立一年。
當時的印尼,長期受荷蘭殖民。在反抗殖民者的過程中,1914年5月,印尼創立了之一個宣傳的團體—東。1920年5月,通過決議,改名為東。1924年,又更名為「尼西亞」。
印尼共並非在溫室里長大,相反,他們遭遇的風雨挫折十分殘酷。總結下來,有人稱印尼共「在骨灰上三起三落」,有人稱印尼共經歷了「三次白色」。
1926年,印尼共發起反對殖民者的武裝,但寡不敵眾,加之分散各自為戰,很快失敗。一萬多名員和非黨群眾被逮捕。黨的骨幹,一些在戰斗中犧牲,一些在殖民者的絞架下就義,一些遭流放。
此後印尼共的斗爭轉入地下,先後進行反對荷蘭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的斗爭,成為印尼運動的一支主力力量。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獨立,印尼「國父」、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蘇加諾出任,的活動也轉為公開。
但名義上的獨立並未換來太平,殖民者賊心不死,英國人前涉,荷蘭大舉。印尼共帶領群眾,奮起抵抗,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而且由於印尼共的出色表現,黨的沙米爾.沙利丁還曾出任印尼,有的成為武裝部隊的指揮員。
但殖民者明著不好打,還有暗箭伺候。1948年7月,美國、荷蘭和當時印尼哈達代表,在東爪哇秘密,策劃。9月,爆發了駭人聽聞的「茉莉芬」。
(時任印尼兼防長·哈達)
中,印尼人和進步人士被捕者達3.5萬人,其中1萬人慘遭,印尼共慕梭戰死,黨 沙佐諾、副 達爾斯曼被俘,在刑場上壯烈犧牲,34名,大多數被殺害。
事實證明,印尼的舉動相當愚蠢,純粹是自毀長城。把當時更具戰鬥力的印尼共打掉,僅僅三個月後,無所顧忌的殖民者卷土重來,佔領印尼首都,逮捕了蘇加諾和副哈達。
危難關頭,很多被關押的員紛紛設法逃出,奔赴戰場,再次同殖民者開展作戰。在印尼的斗爭下,荷蘭人只得同印尼達成和約,到1950年8月,印尼完全脫離荷蘭的殖民。印尼共也得以。
1951年,再次重建起來的印尼共,其核心班子中,竟沒有一人超過三十歲,年僅28歲的D.N.艾地出任黨會之一。
反復遭遇「毀滅性打擊」卻能一次次吸引年輕一代加入隊伍,這證明在當年的印尼,追求進步、嚮往,是有相當基礎的。
此後的印尼共,似乎攀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高速路,只是他們當時未曾想到,頂峰的前方是萬丈懸崖。
1950年開始,印尼共與蘇加諾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系,也讓的得到「光明正大」的大踏步發展。數量從1952年初不到7000名,到1954年就增加到超過15萬人。此外,它屬下的工會——印尼總工會(SOBSI)成為全國更大的工會。
它在1955年的普選中,了百分之十六的選票,而在兩年後的地方中,它在中爪哇成為更受歡迎的政黨。在1965件發生前,印尼員數量達到300萬(一說350萬)人,同時還擁有300多萬青年團團員,350萬工會會員,850萬農線會員,還有幾百萬婦女協會會員(以上幾個群體成員有部分重疊)。而當時的印尼總人口,剛剛突破一億大關。
由此,印尼共成為世界第三大(僅次於蘇),也是非的之一大。
大好形勢之下,印尼共對「不經暴力奪取」相當自信,認為自己走出了一條其他政黨都沒能成功的新道路。
早在1954年印尼共的黨綱中就寫入了:「印尼已經參加並將積極參加議會斗爭。……沒有在黨內也沒有在黨外宣傳過,搞必須走向和內戰。」而印尼共艾地1956年參加蘇共更是推波助瀾。
的大會上,除了,還否定了「只要存在,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的理論,認為在一些通過議會的道路可以和平過渡到。
「向過渡時,斗爭的激烈程度,使用或不使用暴力,這與其說是取決於,不如說取決於剝削階級的抵抗程度,取決於剝削階級自己是否使用暴力」,蘇共上這句話,日後成為了印尼共覆滅的一個注腳。
1959年印尼共六大通過的新,之一次寫上了和平過渡、議會道路的內容。
這也不能怪印尼共沾沾自喜,當時國內外都認為,和平奪取印尼只是時間問題。艾地曾驕傲地公開宣稱:「在世界各國中,印尼是最有權威談『和平過渡』到的一個黨,因為印尼參加了和地方的各級,而且具有實行各項的實際潛力。」
(艾地)
為了擴大自己在議會斗爭中的基礎,印尼共著力於剔除掉身上「好鬥」、「」的標簽,要塑造自己的無害化的形象,甚至到後來,都有點「不像」了。
比如1960年代印尼共的指導思想居然不是,而是替換為了蘇加諾的思想!
蘇加諾此人具有不俗的理論素養,1926年,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元(即、教、)聯合理論;後來又發展為「納沙貢」(印尼語「」、「」、「」三個詞的詞頭)思想;在1945年的《獨立宣言》中,他又提出了建國五原則,即,,協商、公正和神道。
1956年開始,印尼共就開始把跟蘇加諾的三元聯合理論相捏合;到1964年10月,艾地竟這樣描述黨的總路線:「通過以工農為支柱,以納沙貢為核心,以建國五原則為思想基礎的陣線,完成的任務,走向尼西亞式的。」
1965年4月,印尼共45周年黨慶,注意是黨慶而不是國慶,會場到處並排懸掛蘇加諾和艾地的畫像。其中的不妥連在場的日本記者都禁不住吐槽:印尼共的獨立性何在,和蘇加諾的形象,到底有什麼差別?
誠然,蘇加諾是有進步性的資產階級家,但直接奉資產階級的思想為圭臬是何等的離譜?你能想像用替換作為指導思想的幻場景嗎?
最為扯淡的是,印尼共一心要搞「議會斗爭」,可是實際上1960年代,這個「戰場」根本就不存在。
1956年,蘇加諾發表「埋葬政黨」演說,提出「有的」概念,解散了國會。
是的沒錯,從那時開始到9.30,印尼壓根就沒有什麼議會。更離奇的是印尼共完全支持的決定,好么你要堅持「議會斗爭」奪取,現在斗什麼呢?
而醉心於和平議會斗爭的印尼共,完全丟掉了應付非和平道路可能性的准備,事實上放棄了武裝斗爭,也沒有打算建立一支由自己掌握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已經存在,他們把印尼武裝部隊當成了「子弟兵」來看待。1959年印尼共六大艾地明確提出,「印尼武裝部隊是的親生子」。1962年他又自信滿滿地表示:「印尼並不反對印尼國民軍。如果大選,我確信,印尼將在國民軍中大部分選票。」
所以,有什麼必要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呢,這不是已經有了嗎?印尼共稱之為「兩位一體」,艾地高呼:「每個印尼人必須貫徹這一口號:印尼和印尼國民軍兩位一體!」
但實際上,此時印尼的階級矛盾其實已經相當尖銳了。
印尼當時的階級狀況有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以蘇加諾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其實力量相當薄弱,在實現了名義獨立之後,也沒能建立起工業,在的各逐鹿中,僅僅能依靠蘇加諾等人的個人威望,而缺乏實質的保障。
這就使印尼的,形成相對獨立的。一定程度上,印尼共在上的更大敵人,正是 他們自認的「親生子」。
印尼共一心要為自己打上「無害」的標簽,但暗地裡,已經有多支槍口瞄準了他們。
2
正是由於印尼資產階級的薄弱,實際缺乏支持的蘇加諾,也確實對印尼共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他明確說道:「我是人的朋友,因為人是者。」1965年5月他又講,「沒有幫助,印尼永遠也不能作為之一流的大國出現」,「我愛印尼,把它看成我的兄弟」。
和印尼共的親密關系讓印尼右翼特別是陸軍中右翼恨得牙癢癢,陸軍中一些親英美的高級將領搞了個「將領會」,密謀搞個,把蘇加諾趕下台。
1965年9月21日,由40名陸軍高級軍官組成的「將領會」秘密,並從首都雅加達以外秘密調遣,准備於10月5日建軍節時發動。
但這些陰謀活動意外被忠於蘇加諾的衛隊長翁東中校知道了,翁東聯合陸軍戰略預備隊加里曼丹第四蘇帕佐准將和陸軍上校拉蒂夫等,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陸軍主要,挫敗圖謀。
9月30日夜22時,「將領會」發動軍事的前夜,翁東等人採取了行動。7輛卡車裝滿身穿衛隊服的武裝士兵從哈林空軍出發,次日凌晨到達雅加達,然後分赴7名陸軍將軍的寓所進行搜捕。
(翁東)
結果,陸軍參謀長雅尼、潘賈伊坦和哈約諾少將,蘇普拉普托少將、帕爾曼少將和蘇多佐准將被到了哈林空軍,後來遭到殺害。只有納蘇蒂安將軍一人逃匿。
看著是成功了,挫敗了「將領會」的企圖,但是,翁東卻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人:戰略後備部隊蘇哈托。
(時任印尼陸軍戰略後備部隊蘇哈托少將)
10月1日,當蘇哈托得知7名陸軍高級將領被殺或遭後,立即召開參謀部會議,稱翁東等人「發動,用暴力手段奪取。這些肯定是印尼策劃的」。會議決定由他統一指揮反擊行動。
第二天蘇哈托拒絕了蘇加諾 解決危機的要求,並迫使蘇加諾任命他為負責恢復和公共秩序的部長和陸軍。之後,陸軍很快攻佔了哈林空軍,「930運動」還不滿一天就以失敗告終。
(翁東中校被帶到法庭)
印尼共經營多年的無害化形象,在軍事的機器面前是那樣的不堪一擊,被瞬間撕碎。
蘇哈托集團或印尼共,或弄幾支槍,幾顆,派人到已逃亡的員家裡,然後讓帶上記者去到現場搜查、拍照,再把這些據登到報紙上,以激起人們對的憤恨。一時之間,各種媒體上每天都是這種離奇古怪的新聞,讓人們感到真是壞透了,是十惡不赦的惡。
隨之,「懲罰」、「」變得「正義」。
當年10月8日,雅加達召開了50萬人的大會,隊伍了印尼共總部。之前還備受群眾愛戴,擁有眾多同情者的印尼共,轉瞬之間就成了之敵。
其實彼時蘇哈托手中的力量也沒有那麼強大,一個陸軍傘兵突擊團讓他調來調去。但對面的在被污掉了信譽之後,那才叫真正的一無所有,蘇哈托甚至根本無須調動大隊人馬,通過通過團體、就能將印尼共屠戮殆盡。
此時的印尼共像是毫無准備的沒頭蒼蠅,倖存者後來對的回憶文字中,看似寫了一大堆,字縫中卻只能讀出三個字來——蘇加諾!
正如研究者指出的,「一個被驅散和震懾的層,看來已完全失去能力來黨的力量,或應付自己被大批殺害的局面。(印尼共)領袖堅持把困境的最後一線希望寄託在蘇加諾身上,自己卻匿起來,致使失去實際活動的能力」。
然而正如前面說到的,蘇加諾擁有的只是個人威望,而缺少真正的實力,此時已是自身難保,哪裡顧得上來救?
就這樣,一個坐擁300萬的大黨,毫無抵抗地滅亡了。
(1966年,印尼雅加達的青年聚會)
當年11月中旬,蘇哈托發出一道緊急、詳細的命令,要求全國各從「和意識形態上」摧毀印尼共。幾個月間,大白天每天都有大批的者被拉出,公開;一到晚間,陸軍官兵便在各地紛紛出動,把一批又一批人和嫌疑分子從牢房裡提出來, 車運到野外,排列成行,殘酷地加以殺害,婦女、兒童,乃至,都不放過。
一些滿口「」、「上帝」的所謂徒,居然為了宴會。者被綁在酒席宴前,賓主肆意狂歡戲弄。酒足飯飽後,主人邀請每一個客人砍下一名受害者的人頭。在東爪哇農村,最凶惡的劊子手是由陸軍訓練的團體安索爾青年團隊。他們手裡拿著名單,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到處抓人,抓到就用鐮刀和甘蔗刀砍殺。
據統計光是印尼員,就有25萬人遇害。1965年12月,印尼共 艾地,由於身邊出了叛徒,住處,在中爪哇被印尼陸軍逮捕,旋即遭到殺害,犧牲時年僅42歲。
蘇加諾被軟禁了,印共廢了,此時,一手遮天的蘇哈托又進一步把打擊對象擴大化。
他將目光投向了印尼當地僑民,華僑華人在印尼是少數族群,並且特徵明顯、地位低下,與主流融合程度低,且客居印尼的僑民普遍從事,他們很多人經過數代人的打拚積累了大量可觀的財富,對印尼僑民下手既能將大筆財富收入囊中緩解軍費,同時,還能挑動長久以來當地居民的仇富心理轉移國內矛盾,實在是一石二鳥的辦法。
在有了雙重考量後,蘇哈托在挑動印尼土著清剿印共的同時,也不斷印尼土著與僑民之間的關系。
蘇哈托在當地華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認同新中國的情況下,將印尼共強行和華人畫上等號,煽動說印尼的貧窮是「因為華人通過印共的進行的掠奪」,並謊稱「9·30」也是通過「在印尼華人和中國的直接指揮」,隨後悍然終止了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在蘇哈托的下,印尼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排華風波,當地的土著居民不光對印尼共殘酷,連帶著將印尼當地華僑的房屋、商店、工廠等合法財產一空,並付之一炬,大街小巷遍布華僑屍首,無數僑民頭顱被印尼土著割下來掛在了路旁示眾,任由蒼蠅叮咬、腐爛。
據統計,從1965年底到1966年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印尼上百萬人死於的風波。
當時流經雅加達的梭羅河水面上,漂浮著許多,河岸被血污浸染。遇難的不僅有員,還有他們的親屬甚至同情者,許多與此毫不相乾的被以相同的理由。
連手上沾滿鮮血的CIA都在感嘆:「就被數來說,印尼的反印共可列為二十世紀最嚴重的之一……」
在清除印尼共的過程中,印尼軍方還將目標對准了蘇加諾的權力。蘇加諾雖極力挽回局面,但在軍方及右翼的阻撓下,他逐步被架空。
1966年3月11日,3 名將領來到蘇加諾的茂物行宮,迫使蘇加諾簽署所謂的「三一一命令」,把行力移交給蘇哈托。1967年3月7日,在陸軍的壓力下,蘇加諾被迫交出權力,蘇哈托任,而蘇加諾仍保留職位。
但軍方對此仍不滿足,1967年3月12日,軍方操縱的臨時協議一致通過撤銷對蘇加諾的任命,剝奪其所有職權。蘇哈托也開始了他對印尼長達30多年的鐵腕。
至此,蘇加諾生命已經完結。幾年後,蘇加諾在醫院病逝,在軟禁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3
蘇哈托後,曾被關押多年的墨里斯少將在受訪時稱,「930」是「內外因素」造成的。近年來不斷曝光的資料顯示,美、英、澳大利亞都積極參與了蘇哈托的軍事,並支持其對的近百萬工人、農民、學生和活動分子的。
1959年,美國蘭德公司為局提供了《東南亞是下一個十年的麻煩地區》的報告,稱「印尼已不能抵擋的激烈競爭」,「對更好的抗衡力量,從人員來說,是各官集團的成員,從機構上來說,是各國的」。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美英等積極與印尼陸軍勾結,尋找其人。此外,機構還力圖「製造一個機會、一個借口」,利用印尼陸軍的槍消滅印尼。
和翁東上校一起粉碎「將領會」的拉蒂夫上校也曾親口證實英美兩國積極參與了7名將軍欲從蘇加諾手中的密謀。
英國記者Paul Lashmar與Oliver James自1997年起在《獨立報》上發表一系列 ,探討英國與930的幕後 。
根據這些報導所述,英國 研究部(Information Research Department,簡稱IRD)曾針對印尼、印尼華人與蘇加諾展開一系列的反宣傳,此計旨在復制英國對付馬來亞的成功經驗。
例如,BBC報導將雅加達,就是由IRD的心戰專家Norman Reddaway所編造的謠言。
而前幾天最新解密的檔案顯示,英國的宣傳攻勢在這場「20世紀戰後最為殘酷的血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解密文件顯示,英國20世紀60年代一直在秘密策劃宣傳攻勢,煽動印尼軍方和人士「切掉癌症」,鏟除印尼,最終釀成了這場「20世紀戰後最為殘酷的血腥」。
檔案顯示,英國的秘密部門訊息調查部,曾在1965年派出宣傳前往新加坡。他們在當地了一份新聞簡報,以印尼的名義,提供給有影響力的個人,包括陸軍將領等。
他們還協助建立了一個由馬來西亞人運營的宣傳電台,向印尼進行廣播,煽動印尼軍方將領及其他人士。
1965年10月,在開始時,英國甚至呼籲稱,應該「消滅印尼和所有」。他們煽動仇恨,稱「只要還在逍遙法外,人不受懲罰,這個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而英國外交官對此一清二楚。英國機構,通訊總部(GCHQ)不僅可以和讀取印尼的通訊,而且英國還在新加坡設立了監視 ,能夠追蹤參與印尼的陸軍部隊的進展。
根據通訊總部(GCHQ)專家鄧肯·坎貝爾(DuncanCampbell)的說法,他們有能力「印尼軍事指揮官和部隊,轉達和接收圍捕和人的命令」。
解密檔案顯示,這場被英國視為「一次最成功的宣傳勝利之一」。在「930」數年後,時任宣傳特使諾曼·雷德達威(Norman Reddaway)不但毫無悔意,反而引以為榮。
諾曼曾透露,給他10萬英鎊(約107萬港元)的預算,指示他可做任何事情以驅逐蘇加諾。
諾曼在信中誇耀稱,對偏向陣營的時任印尼蘇卡諾的抹黑迅速取得了成功。「他的抵抗讓我們每年多花了2.5億英鎊。憑借信息研究部(IRD)的研究和技術,我們在6個月內便用更低成本解決了事端。」
而英國的更低成本,卻讓和華人付出了數十萬條生命的更高代價。
美國的也不遑多讓。五十多年過去了,還不斷有美國參與的新證據浮面。
「930」後,美國派別國的老手馬歇爾·格林為駐印尼大使,格林到任後便積極參與1965年至1966年行動。
(1961年,時任美國肯尼迪(左)會見蘇加諾)
1990年,格林和其他美國退休的外交官和中情局承認,他們曾向印尼軍人提供了5000名印尼共的名單,這些人很快被抓捕和處決。而一旦其中有人被捕或身亡,美方即在名字上打勾。
蘇哈托在前面殺,CIA特工在後面樂得合不攏嘴,這個新一上台就幫他們完成了好幾年的KPI。
2022年12月10日,美國參議員湯姆・尤德爾(Tom Udall)提出一項「參議院表態決議案」,譴責印尼1965-66年的,呼籲美國有關當局解密國內保存的相關文件。
2022 年,美國終於公布了之一批39份美國駐雅加達的解密文檔,部分文檔內容摘錄如下:
「我們持續收到印共在東爪哇多個區域遭安梭爾(Ansor,民兵)的報告。擊殺印尼共的行動持續在泗水周邊村落發生,從泗水被釋出的傷員拒絕返回家園。據東爪哇鐵路主管表示,有5個車 因為部分工人遭、其他工人不敢上班而關閉。」(美國駐泗水發給美國駐雅加達電報,1965年11月26日)
「目前,不論在首都雅加達或其他各省份,印尼共的行動仍在持續,更大問題是人滿為患、獄中糧食短缺。許多省份顯然以處決印尼共囚犯、或逮捕前就地格殺的方式,成功解決問題。」(美國駐雅加達參事發往特區,標示為「秘密」的電報,1965年11月30日)
「穆罕馬迪亞(Muhammadiah,印尼歷史最久的群眾)回報,穆罕馬迪亞屬下各阿訇均向教區傳達,凡志願加入印尼共者應予格殺。『志願的』印尼共成員被列為最劣等的外教人,殺掉他們和殺雞無異。這顯然是發給穆罕馬迪亞派的空白執照。」(美國駐棉蘭發給美國駐雅加達,標示為「機密」的電報,1965年12月6日)
「暴力」迄今導致約10萬印尼共死亡。據峇里島可靠向本回報,該島印尼共現已達1萬人,包括地下蘇德迪亞(Sutedja)的父母,甚至其遠親。」(美國駐雅加達參事發往特區,標示為「秘密」的電報,1965年12月21日)
這些內容充分證明,美國對當時發生在印尼的世紀了如指掌,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在當時沉默,幫蘇哈托一起,掩蓋罪行。
另外,近年來的資料也表明,澳大利亞也參與了印尼的。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澳保羅·基廷說,蘇哈托的,是澳大利亞戰後戰略史上最重要和最有益的。
(保羅·基廷)
真的是「一家人」。
尾聲
蘇共的教訓,人們耳熟能詳。其實1960年代印尼共的瞬間覆滅,其震撼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承平日久,很多人覺得,遭遇「國內外的聯合剿殺」,只存在於想像中,印尼共的滅亡告訴人們,無論你如何展現自己的「人畜無害」,無論你如何避免與人為敵,國內外的敵人都會團結一致,瞅准機會屠戮進步,除之務盡,連投降的機會也不給。
有人覺得,「軟刀子」不,別人罵你幾句,製造些謠言,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假話就會不攻自破。但印尼共的教訓表明,以對手的機器能力,把你從道德高地上拉下來實在小事一樁;在他們的誤導下,群眾也可能陷入迷途。藉此,不需大動干戈,就能殺得血流成河。
的武器和武器的,缺一不可。
其實有沒有吃過這種虧呢?當然是有的,大家都知道。
而1961年2月4日,印尼共為了換取自己的「合法地位」,把一份名單呈交「當局」,而名單上列明()地址、黨內職務和日期。
這事就連當時的印尼的資產階級觀察家也看出來了,跟1920年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一個樣。
而印尼共自己前面就已經體驗過兩次慘痛的「白色」,居然還是遭遇了更加毀滅性的第三次……
教訓擺在面前,拒而不受,那實在是難救。
參考資料:
張海濤:第三次白色
吳軍雄:印尼失敗的沉痛教訓
克雷·鮑文:從骨灰上三起三落的印尼
知乎:印尼1965年930小篇
BBC:印尼六十年代:美國公開秘檔揭露新信息
觀察者 :英秘密煽動50年前印尼,至少50萬人死亡
以上就是與1952屬龍女人會死於哪年相關內容,是關於蘇加諾的分享。看完1952年女屬龍一生大劫年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叄』 印度尼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它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
(3)印尼選票人數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特點: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教國家
印尼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教國家,主要是遜尼派。不過,印尼的許多島嶼和村莊都信仰基督教,這要歸功於傳教士們的功勞。有趣的是,島上一直就有的萬物有靈論就並沒有被拋棄,在有的島嶼上,它們也會混雜在一起。有時你會看到有人戴著十字架,也拿著護身符之類的東西。
2,有700多種方言
印尼的官方語言是印度尼西亞語,不過,印尼人使用的語言有700多種,單是巴布亞一個省,就有270多種方言。爪哇語是印尼的第二大語言,有超過8400萬人使用。
3、仍然生活著叢林部落
在現代化的印尼大都市裡,我們很難想像,在蘇門答臘的叢林中,依舊存在著遺世獨立的部落。有些部落曾有過獵人頭的事情,雖然這種做法幾十年前就被廢止了,但有些家庭還在屋裡懸掛著他們祖輩的「戰利品」。
『肆』 閫変婦澶氬皯浜哄弬鍔犳姇紲ㄦ墠鏈夋晥
閫夊尯鍏ㄤ綋閫夋皯鐨勮繃鍗婃暟鍙傚姞鎶曠エ錛岄変婦鏈夋晥銆
鎸夋垜鍥芥潙姘戦変婦娉曡勫畾錛屾姇紲ㄩ変婦鏃訛紝閫夊尯鍏ㄤ綋閫夋皯鐨勮繃鍗婃暟鍙傚姞鎶曠エ錛岄変婦鏈夋晥銆備唬琛ㄥ欓変漢鑾峰緱鍙傚姞鎶曠エ鐨勯夋皯榪囧崐鏁扮殑閫夌エ鏃訛紝濮嬪緱褰撻夈
鎶曠エ閫変婦鐨勫熀鏈鍘熷垯濡備笅錛
1銆佹棤璁板悕鎶曠エ鐨勫師鍒欙紱
2銆佹姇紲ㄦ潈騫崇瓑鐨勫師鍒欙紱
3銆佸~鍐欓夌エ鑷鐢辯殑鍘熷垯錛
4銆佸旀墭鍏朵粬閫夋皯浠d負鎶曠エ鎴栧啓閫夌エ鐨勫師鍒欙紱
5銆佸疄琛屽樊棰濋変婦鐨勫師鍒欙紱
6銆佷唬琛ㄥ欓変漢鍥為伩鐨勫師鍒欙紱
7銆佸潥鎸佷互閫変婦緇撴灉涓哄噯鐨勫師鍒欍
緇間笂鎵榪幫紝鍦ㄩ夋皯鐩存帴閫変婦浜烘皯浠h〃澶т細浠h〃鏃訛紝閫夊尯鍏ㄤ綋閫夋皯鐨勮繃鍗婃暟鍙傚姞鎶曠エ錛岄変婦鏈夋晥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戱細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閫変婦娉曘 絎鍥涘嶮鍥涙潯
姣忔¢変婦鎵鎶曠殑紲ㄦ暟錛屽氫簬鎶曠エ浜烘暟鐨勬棤鏁堬紝絳変簬鎴栬呭皯浜庢姇紲ㄤ漢鏁扮殑鏈夋晥銆
絎鍥涘嶮浜旀潯
鍦ㄩ夋皯鐩存帴閫変婦浜烘皯浠h〃澶т細浠h〃鏃訛紝閫夊尯鍏ㄤ綋閫夋皯鐨勮繃鍗婃暟鍙傚姞鎶曠エ錛岄変婦鏈夋晥銆備唬琛ㄥ欓変漢鑾峰緱鍙傚姞鎶曠エ鐨勯夋皯榪囧崐鏁扮殑閫夌エ鏃訛紝濮嬪緱褰撻夈
鍘跨駭浠ヤ笂鐨勫湴鏂瑰悇綰т漢姘戜唬琛ㄥぇ浼氬湪閫変婦涓婁竴綰т漢姘戜唬琛ㄥぇ浼氫唬琛ㄦ椂錛屼唬琛ㄥ欓変漢鑾峰緱鍏ㄤ綋浠h〃榪囧崐鏁扮殑閫夌エ鏃訛紝濮嬪緱褰撻夈
鑾峰緱榪囧崐鏁伴夌エ鐨勪唬琛ㄥ欓変漢鐨勪漢鏁拌秴榪囧簲閫変唬琛ㄥ悕棰濇椂錛屼互寰楃エ澶氱殑褰撻夈傚傞亣紲ㄦ暟鐩哥瓑涓嶈兘紜瀹氬綋閫変漢鏃訛紝搴斿綋灝辯エ鏁扮浉絳夌殑鍊欓変漢鍐嶆℃姇紲錛屼互寰楃エ澶氱殑褰撻夈
鑾峰緱榪囧崐鏁伴夌エ鐨勫綋閫変唬琛ㄧ殑浜烘暟灝戜簬搴旈変唬琛ㄧ殑鍚嶉濇椂錛屼笉瓚崇殑鍚嶉濆彟琛岄変婦銆傚彟琛岄変婦鏃訛紝鏍規嵁鍦ㄧ涓嬈℃姇紲ㄦ椂寰楃エ澶氬皯鐨勯『搴忥紝鎸夌収鏈娉曠涓夊嶮涓鏉¤勫畾鐨勫樊棰濇瘮渚嬶紝紜瀹氬欓変漢鍚嶅崟銆傚傛灉鍙閫変竴浜猴紝鍊欓変漢搴斾負浜屼漢銆
渚濈収鍓嶆捐勫畾鍙﹁岄変婦鍘跨駭鍜屼埂綰х殑浜烘皯浠h〃澶т細浠h〃鏃訛紝浠h〃鍊欓変漢浠ュ緱紲ㄥ氱殑褰撻夛紝浣嗘槸寰楃エ鏁頒笉寰楀皯浜庨夌エ鐨勪笁鍒嗕箣涓錛涘幙綰т互涓婄殑鍦版柟鍚勭駭浜烘皯浠h〃澶т細鍦ㄥ彟琛岄変婦涓婁竴綰т漢姘戜唬琛ㄥぇ浼氫唬琛ㄦ椂錛屼唬琛ㄥ欓変漢鑾峰緱鍏ㄤ綋浠h〃榪囧崐鏁扮殑閫夌エ錛屽嬪緱褰撻夈
『伍』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特點
印度尼西亞介紹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1 更新時間:2005-3-6 文章錄入:lgw 〕
【國 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面 積】 1,904,44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
【人 口】 2.1億(世界銀行數據),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 都】 雅加達(JAKARTA),人口838.5萬(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
【國家元首】 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MEGAWATI Soekarnoputri),2001年7月23日就任。
【簡 況】 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
公元3至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政 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近年來政治上經歷了很大變動,現處於民主改革過渡時期。1998年5月,蘇哈托在執政三十二年後辭職,由哈比比副總統接替總統職務。根據印尼人民協商會議(簡稱人協)1998年特別會議決定,1999年6月7日舉行了第七次全國大選。1999年10月20日,人協選舉瓦希德為印尼第四任總統。21日選舉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為副總統。2001年7月23日,人協特別會議以瀆職罪罷免瓦希德總統職務,副總統梅加瓦蒂接任總統。26日,人協特別會議選舉哈姆扎•哈茲(Dr HAMZAH Haz)為副總統。
【憲 法】 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規定總統和副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減少總統權力、強化議會職能等。
【人民協商會議】 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制定、修改與頒布國家憲法和大政方針,選舉總統和副總統,並對總統實施監督。如總統違憲,人協可彈劾罷免總統。共有成員700名,其中包括國會議員500名,地方代表135名和各階層代表65名。任期5年。地方代表由省級權力機構選舉,各階層代表由社會各界推薦。本屆人協於1999年10月1日成立,主席阿敏•拉伊斯(AMIEN Rais)。分為12個派系,即斗爭民主黨派系、專業集團黨派系、建設團結黨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覺醒黨派系、新月星黨派系、民族團結派系、信徒主權黨派系、關愛民族民主黨派系等政黨或政黨聯盟派系,以及軍警、各階層代表及地方代表派系。人協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必要時可召開特別會議。
【國 會】 全稱人民代表會議。國家立法機構,行使除起草和修改憲法、制定國家大政方針之外的一般立法權。國會無權解除總統職務,總統也不能宣布解散國會;但如總統違反憲法或人協決議,國會有權建議人協追究總統責任。共有議員500名,均兼任人協成員。任期5年。其中462名經選舉產生,另38名為軍警代表,由武裝部隊司令推薦,總統任命。本屆國會1999年10月1日成立,議長阿克巴爾•丹戎(AKBAR Tanjung)。共十個派系,即斗爭民主黨派系、專業集團黨派系、建設團結黨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覺醒黨派系、新月星黨派系、民族團結派系、信徒主權黨派系、關愛民族民主黨派系等九個政黨或政黨聯盟派系,一個軍警派系。
【政 府】?窘炷詬笥?001年8月組建,閣員32人:副總統哈姆扎•哈茲(Dr. HAMZAH Haz)、政治安全統籌部長蘇希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oyono)、經濟統籌部長多羅查頓•昆佐羅•查克迪(Prof. Dr. DORODJATUN Kuntjoro Jakti)、人民福利統籌部長尤素夫•卡拉(YUSUF Kalla)、內政部長哈里•沙巴爾諾(HARI Sabarno)、外交部長哈桑•維拉尤達(Dr. HASSAN Wirayuda)、國防部長馬托利•阿卜杜爾•賈利爾(H MATORI Abl Djalil)、司法和人權部長尤斯利爾•伊扎•馬亨德拉(Prof. Dr. YUSRIL Ihza Mahendra)、財政部長布迪約諾(Dr. BOEDIONO)、工貿部長麗妮•蘇宛蒂(RINI MS Soewandi)、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長布爾諾默•尤斯吉安托羅(PURNOMO Yusgiantoro)、農業部長朋阿蘭•薩拉吉(BUNGARAN Saragih)、林業部長普拉高薩(Dr. M PRAKOSA)、交通部長阿古姆•古默拉爾(Agum Gumelar)、海洋和漁業部羅赫敏•達胡里(Dr. ROKHMIN Dahuri)、勞工和移民部長雅各布•努阿維阿(JACOB Nuwawea)、安置和地區基礎設施部長蘇納爾諾(Dr. Ir. SUNARNO Dipl HE)、衛生部長阿赫瑪德•蘇尤迪(Dr. Ahmad SUJUDI MHA)、國民教育部長阿普杜爾•馬利克•法查爾(Prof. Dr. Abl Malik FADJAR Msc)、社會部長巴赫迪阿爾•扎姆薩(BACHTIAR Chamsyah)、宗教部長薩伊德•阿基爾•穆納瓦爾(SAID Agil Munawwar)、文化和旅遊國務部長阿爾迪卡(Gede ARDHIKA)、研究和技術國務部長哈達•拉加薩(HATTA Radjasa)、合作社和中小企業國務部長阿里馬爾文•哈南(H. ALIMARWAN Hanan)、環境國務部長納比爾•馬卡利姆(NABIEL Makarim)、婦女作用國務部長斯麗•瑞潔姬•蘇瑪尤多(SRI Redjeki Sumaryoto)、提高國家機構效率國務部長費薩爾•達明(FEISAL Tamin)、加快東部開發國務部長馬努埃爾•卡伊斯埃伯(MANUEL Kaisiepo)、國家建設計劃國務部長兼國家建設計劃機構主任郭建義(KWIK Kian Gie)、國有企業國務拉克薩馬納•蘇卡爾迪(LAKSAMANA Soekardi)、通訊信息國務部長薩姆蘇爾•穆阿利夫(SYAMSUL Muarif),及相當於國務部長級別的國務/內閣秘書班邦•哥索沃(BAMBANG Kesowo)和最高檢察長拉赫曼(H. MA. RACHMAN)。
【行政區劃】 1999年東帝汶從印尼分離後,印尼政府將馬魯古省、伊里安查亞省分別分割成2個和3個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區自立新省。現共有32個省或特區,即:亞齊特區、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雅加達首都特區、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區、東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東伊里安查亞、中伊里安查亞、西伊里安查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萬丹、邦加-勿里洞、哥倫打洛。
【司法機構】 實行三權分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獨立於立法和行政機構。最高法院正副院長由國會提名,總統任命。最高檢察長由總統任免。最高法院院長巴吉爾•馬南(Prof. Dr. BAGIR Manan)。最高檢察院總檢察長拉赫曼(H. MA. RACHMAN�?BR>
【政 黨】 1975年政黨法只允許三個政黨存在,即專業集團、建設團結黨、印尼民主黨。1998年5月解除黨禁。1999年1月28日新政黨法規定,50名以上年滿21歲的公民只要遵循「不宣傳共產主義,不接收外國資金援助,不向外國提供有損於本國利益的情報,不從事有損於印尼友好國家的行為「的原則,便可成立政黨。1999年參加大選的合法政黨共48個,主要有:
1、印尼斗爭民主黨 (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 由原印尼民主黨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總主席梅加瓦蒂。系民族主義政黨,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1999年6月大選贏得33.74%選票,是國會第一大黨。
2、專業集團黨 (PARTAI GOLONGAN KARYA) 1959年組成鬆散的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1964年10月由61個群眾組織聯合成立專業集團,1970年12月擴大為包括291個群眾組織的專業組織,1967年至1999年6月為事實上的執政黨,但一直自稱為社會政治組織。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為政黨,總主席阿克巴爾•丹絨。1999年大選獲22.44%選票,為國會第二大黨。
3、建設團結黨(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 1973年1月由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印尼穆斯林黨、印尼伊斯蘭教師聯盟黨和白爾蒂伊斯蘭教黨合並組成。原宗旨為建國五基,現回歸伊斯蘭教,並將黨徽重新改回麥加天房圖案。總主席哈姆扎•哈茲。1999年大選獲10.71%選票,是國會第三大黨。2002年1月,該黨的一名領導扎伊努汀在伊斯蘭教入憲等問題上與哈茲矛盾激化,另立改革派建設團結黨,自任總主席。
4、民族覺醒黨 (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 1998年7月23日成立,被認為是以伊斯蘭教師聯合會(NU)為背景的政黨。總主席馬托利•阿卜杜爾•賈利爾。強調宗教和睦,反對宗教問題政治化和宗教歧視,反對建立伊斯蘭教國。1999年大選獲12.61%選票,是國會第四大黨。2002年1月分裂為兩派:一派擁戴馬托利;另一派由前外長阿爾維•希哈布任總主席,前總統瓦希德任中央指導委員會主席。
5、國家使命黨(PARTAI AMANAT NASIONAL) 成立於1998年8月23日,黨員多為第二大穆斯林團體穆罕馬迪亞(MUHAMMADIYAH)成員,具有伊斯蘭現代派特徵。主張三權分立制衡、人民主權、經濟平等、種族宗教和睦等。1999年大選獲7.12%選票,是國會第五大黨。總主席阿敏•拉伊斯。
6、新月星黨 (PARTAI BULAN BINTANG/CRESCENT STAR PARTY) 成立於1998年7月17日,以「伊斯蘭現代主義「為特徵,支持者多為城市現代穆斯林。強調伊斯蘭政治作用,反對壓制穆斯林勢力。1999年大選獲1.94%選票,是國會第六大黨。總主席尤斯利爾•伊扎•馬亨德拉。
【重要人物】 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總統。1947年1月23日生於中爪哇日惹,前總統蘇加諾長女。曾就讀於萬隆班查查蘭大學農業系和印尼大學心理學系。學生時代參加民族主義青年進步組織「全國大學生運動協會「。1987年被選為民主黨雅加達區支部主席。1987至1997年任國會議員。1993年和1996年兩次當選民主黨總主席。政治上長期受蘇哈托政府壓制。1998年10月創建民主斗爭黨並任總主席。1999年6月領導該黨在大選中獲勝,同年10月21日當選副總統。2001年7月23日接任總統,任期至2004年。1991年10月曾隨印尼議會代表團訪華。2001年10月來華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2年3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丈夫陶菲克,有二子一女。
哈姆扎•哈茲:副總統。1940年2月15日生於西加里曼丹省的吉打邦。畢業於坤甸市丹絨浮拉大學經濟系。1971至1998年任國會議員。1998年出任建設團結黨總主席。同年5月任投資部長兼投資協調委員會主任。1999年10月當選國會副議長。同月出任扶貧和社會福利統籌部長,一個月後即因涉嫌貪污被迫辭職。2001年7月26日當選副總統。夫人阿斯瑪妮婭和迪婷•卡爾蒂妮,有十二名子女。
【經 濟】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1491萬億盾(按10256:1折算約合145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720萬盾
貨幣名稱:印度尼西亞盾(RUPIAH)
匯率?001年均價):1美元=10256盾
通貨膨脹率(2001年):12.55%
經濟增長率(2001年):3.32%
(資料來源:印尼央行,印尼國家統計局)
【資 源】 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 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7/1998 1998/1999
膠合板(萬立方米) 960 860
化肥(尿素) 629.4 609.2
水泥 2771.6 2372.9
紙製品 842.1 602.9
主要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7 1998 1999
錫 5.51 5.39 4.39
鋁礬土 80.8 105.6 105.3
銅 181.7 264 243
鎳 282.9 323.3 288.3
煤 5479 6032 6460
石油(百萬桶) 576.9 569.1 546
天然氣(千立方英尺)3166 2979 3047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
【農 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種類 1998 1999 2000
糧食作物
稻穀 4920 5086 5189.9
玉米 1017 920.4 967.7
木薯 1469 1646 1609
大豆 130.6 138.3 101.8
經濟作物
橡膠 166.1 171.5 175.2
椰子 277.8 278.9 277.8
咖啡 51.4 51.1 49.5
棕櫚油 564 598.9 577
糖 192.9 190.7 209.3
漁產品
海水魚 349 395 407.6
淡水魚 96.7 102 104.1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
【旅 游 業】 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次,後受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達515萬人次,創匯54億美元。主要景點有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文化和旅遊部)
【交通運輸】 鐵路:總長約6500公里,其中爪哇島5000公里,以客運為主;蘇門答臘島1300公里,以貨運為主。2001年完成客運發送量2.1億人次,貨運發送量2100萬噸。
公路:1999年總長35.59萬公里,機動車1910萬輛,比上年增長8.26%
水運:是印尼重要的運輸手段。1998年國際運量18000萬噸,島際貨運量23329萬噸。1999年各類港口672個,河運、海運船隻近5000艘。主要港口有雅加達的丹戎不碌國際港、泗水的丹戎佩拉和棉蘭的勿老灣。
空運:近十年發展迅速。鷹記航空公司為全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其次為鴿記航空公司、辛巴迪航空公司,均經營國內國際航線。全國有179個民用機場,6個可起降寬體客機。雅加達附近的蘇加諾-哈達機場為國內最大機場。1999年國內客運量704.6萬人次,貨運量16.1萬噸,國際客運量392.4萬人次,貨運量16.56萬噸。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
【財政金融】 1997年金融危機前一直實行財政預算平衡政策,決算略有盈餘。近年來實施赤字預算,財政上嚴重依賴外援。財政收支狀況如下(單位:萬億盾):
1999/2000 2000* 2001 2002*
(當前預算為九個月) (預計)
總收入 219.6 ?52 286 301.9
總支出 245 197 340 344
財政赤字佔GDP% 6% 3.8% 3.7% 2.5%
金融危機後政府重視整頓金融秩序,調整利率,停建和緩建了一批政府工程項目,收到一定效果。1997年成立銀行重組機構,關閉60多家銀行,對12家銀行實行國有化。截至2001年底,外債余額為1376億美元,其中政府外債742億美元,佔53.9%。外匯儲備約280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印尼財政部、IMF)
【對外貿易】 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外貿總額1997年951億美元,1998年和1999年連續下滑,2000年受出口和內需推動增長32%,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進出口額分別下降8.14%和9.8%。
近年來外貿狀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出口額 53443 48840 48490 62020 56035
進口額 41679 27420 23920 33520 30790
差 額 11764 21420 24570 28500 25245
印尼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運輸設備、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發電設備、鋼鐵、塑料及塑料製品、棉花等;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天然氣、紡織品和成衣、木材、藤製品、手工藝品、鞋、銅、煤、紙漿和紙製品、鮮凍蝦、電器、棕櫚油、橡膠等。2001年五大貿易夥伴日本、美國、新加坡、韓國、中國。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印尼工貿部)
【外國資本】 外國資本對印尼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印尼政府重視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印尼年吸引外資水平在金融危機前約300億美元,金融危機後大幅下降,1998年和1999年僅為133億美元和108.9億美元,2000年141億美元,2001年90.27億美元,同比下降41.5%。
(資料來源: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
【外國援助】 外援主要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援助印尼協商集團「(CONSULTATIVE GROUP ON INDONESIA,簡稱CGI)以及日本、美國等提供。1997年金融危機後,IMF牽頭世行、亞行及日、美、中等國,承諾向印尼提供400億美元援助,其中一線(IMF出資)100億美元,二線(雙邊政府貸款)300億美元。2000年IMF追加50億美元一線貸款,計劃分批於2002年底執行完畢。截至2001年1月,IMF累計向印尼放貸280億美元,印尼政府償還88.5億美元。
CGI成立於1992年,成員33個,從1992至1996年累計向印尼提供貸款258億美元。金融危機後CGI加大援助力度,1997年至2001年共承諾提供268億美元貸款。
(資料來源:IMF、世行、CGI)
【人民生活】 政府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工資、發展福利事業來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消除貧困。到1998年,印尼有公共保健中心7248個,輔助中心21811個,流動服務站6849個。1997年醫生約35173人,護士164732人,葯劑師10682人。各類醫院1112所,病床數達到123186張。住房方面實施相應的規劃,在城鄉完成了一些建設和改造項目,主要是建立公共住宅和凈水供應設施以及改善居住環境。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共建住宅856008套。貧困和失業人數因金融危機一度巨增,近兩年逐步回落。截止1999年底,貧困人口為4840萬,占總人口的23.55%。2000年勞動力人數為9579萬,公開失業率6.1%。2001年失業率8.1%,貧困率24%。目前,印尼初生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46,人均壽命66歲,15歲以上公民文盲率為10%;每千人擁有電話(程式控制和移動)48.7部,電腦9.9台;全國上網人口為200萬。
(資料來源:世行,IMF)
【軍 事】 國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荷印殖民軍「和日本佔領時期的「國民後備軍「基礎上改編而成,設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總兵力31萬人。其中陸軍24萬人,編成戰略預備隊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教育訓練司令部和11個軍區;海軍4.7萬人,編成西部、東部艦隊司令部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訓練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空軍2.3萬人,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維修與物資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現任國民軍司令恩德里亞爾多諾•蘇達爾托(Endriartono Sutarto)上將(2002年6月任命)。陸、海、空三軍分別設軍種參謀長負責部隊日常管理和訓練。軍隊曾長期擁有國防安全和社會政治雙重職能,現主要擔負國防安全任務。
准軍事部隊包括警察和民兵。警察部隊曾於1964年納入武裝部隊總部領導,與國民軍合稱「印尼武裝部隊「(ABRI),2000年7月正式獨立並直接由總統領導,負責維護國內安全,目前警力近23萬人。印尼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2年。
國防預算在1990至1997年逐年上升,年均增長逾10%。近兩年因經濟困難,國防預算一直處於較低水平,1999/2000年度為16.2億美元,2000年度(4--12月)為15.2億美元,2001年度為20.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
【文化教育】 學制為小學六年,初、高中各3年,大學3至7年。2000年小學入學率為95.5%,初中入學率為78.7%,高中入學率為49.1%,高中以上學歷佔10歲以上公民的18.32%。全國共有小學約15萬所,中學3萬余所,國立大學77所,私立大學1300餘所。著名大學有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大學、日惹的加查馬達大學、泗水的艾爾朗卡大學、萬隆的班查查蘭大學等。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國民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