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尼的塔娜托那村為什麼樹上掛滿嬰兒死屍
印尼的塔娜托那村位於印尼蘇拉威西島的西南半島,我們去過東南亞的朋友都知道東南亞地區很多樹木都長的很高大粗壯,雖然粗壯但是由於是速生樹種,所以樹干密度不大砍伐容易。在這個小村落周邊有很多高的樹木,但是走近看這些樹木卻有些奇怪,有些樹上有一些方形的編制的蓋子被釘在樹上?這是什麼呢?這就是這個村落的樹葬習俗。
其實我國古代也有樹葬的習俗,不過不是挖空樹木,而是將死屍掛在樹上,讓其在自然界中隨風風干。在我國的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魏書·失韋傳》說: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上。《周書·異域上》上也記錄過樹葬習俗是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❷ 印尼失聯客機已墜毀,致62人死亡,誰來為死者負責
近日,一則印尼客機失聯的消息備受大家的關注。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都會想起以前很多的失聯客機,因為如果飛機一旦失聯了,那基本上飛機上的人員都是很少有存活的可能,為這些人表示哀悼的同時,也希望有奇跡可以發生。
❸ 世界最恐怖十大葬禮 3年一周期挖出屍體街上遊行
有人說當人出生的時候就意味著在進行死亡倒計時,也就是說人總是會死的,死亡之後葬禮也是比較重要的。在中國一般進行活化之後在放入棺材埋入土裡,但是有很多葬禮並不是這么中規中矩的甚至十分恐怖,下面和本站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1、印尼鬼節
托拉雅人是土著印尼人,他們會3年一個周期的將死去親人的屍體從墳墓中挖掘出來,然後進行打扮在街上遊行,有時候為了讓屍體存在更長時間,還會直接將其製作成為干屍。
2、韓國火葬
在韓國有一個葬禮公司,可以提供特殊的服務,可以將逝者骨灰煉製成為像寶石一般的珠子。這種珠子的顏色不同,然後被放入透明的杯子里放在家裡,讓或者的人用更好的方式來懷念逝者。
3、死人站
死人站是波多黎各一種特別的守喪儀式,和一般傳統打開棺材,展示遺體讓人們哀悼的形式不同,他們會將死者的屍體建造一個立體的模型,這樣來更好的展示死者死前的生活。
4、甲米地樹葬
所謂樹葬顧名思義藏在樹里,這是甲米地駐民特有的葬禮方式。很多人在身前會選擇自己的樹,然後死後可以進入自己喜歡的樹中安眠。
5、斐濟族的葬禮
這是一種相當奇怪的方式,一般就是用二選一的方式來殺死健康的家庭成員。可能會派人來找到死者的父母(抑或反之),告訴他們該結束了。家人隨後會討論父母選擇被子女勒死還是活埋,但是死是必須的,或者直接勒死死者生前親近的人。不過這個傳統在20世紀已經逐漸消失了。
6、湯加王的葬禮
假如國王去世,所有參加葬禮的人就不能和外界接觸,雙手也是不能使用了,直到100多天的哀悼期結束,一般這些人為了維持生活會請專門的人來伺候。
7、火葬
火葬是巴厘島特有的一種方式,在火葬儀式正式開始前,屍體被布包住平放在竹筐中,然後,在死者家屬攢夠火葬儀式經費前,屍體臨時下葬在死者廟。一旦攢夠了錢,棺材會被放在一個色彩斑斕、做工精細的塔中。儀式開始,塔就會由幾個年輕人抬到火葬處,抬得過程中沒有規律可循。屍體放在一個牛形石棺中,隨後放火點燃。收集起來的死者骨灰會被撒到海里。
8、伊特尼格的葬禮
伊特尼格的葬禮期間,人們會把豬的內臟掛在門口,防止惡魔的進入;還會將一隻喙受傷的活雞掛在屍體旁邊的門上。送葬者被撒上一些豬血豬油後,就可以恢復往常的生活了。但葬禮結束後,配偶還要額外服喪三個月。
9、伊富高的葬禮
伊富高部落假如有人去世,親人們會著手來安排,不過配偶不能參加。他們會把死者的皮剝下來,屍體埋葬在死者的房子下面,幾年之後還會把死者的屍體挖出來進行第二次葬禮。
10、阿西奇熏體
這是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阿西奇區鴦伽族特有的習俗,他們將屍體進行煙熏處理,隨後在屍體上覆蓋紅色粘土,製作成為一具具干屍。
❹ 在印尼的「達尼部落」,女人為什麼要為逝者斷指
達尼部落的人為死者斷指是表示對逝者的一種哀悼。
世界這么大,七大洲四大洋,總會有一些比較奇怪的事情,每個地方有它那個地方特有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有些是優良傳統,有些卻是落後於這個時代的落後思想,是糟粕,就比如說印尼的斷指,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也是難以接受的,對於我來說,那就是跟我國的古代女子要纏足一樣,是一種破壞性的毀滅,是一種糟蹋。
其實,不只是在有人去世,表示哀悼斷指,還有在犯錯誤的時候也是要斷指的,每犯一次錯誤,部落里的首領就會要求犯錯的人割掉手指,如果經常犯錯,可想而知,兩只手的手指都難保,這些對人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❺ 不同國家對死者的習俗
各地習俗
對死者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殯儀、舉哀等。除近現代才出現的非宗教性葬禮外,各種喪葬儀規均與宗教觀念有關。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幹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生。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 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
全世界國君或宗教領袖之葬禮均極隆重,除耗費物力財力外,更可能陪葬大批生命。直至近年為止,非洲迦納之阿善提族(Ashanti),當其君主死亡後,族人對外保密,且每隔若干時日須殺死一仆從,令其至冥界侍候已死君主;又為免君主寂寞,還要陪葬整批盛妝的嬪妃。忌日周年,該君主棺柩送入陵寢,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後妃、僕役、廚師均須執紼送殯,與之同葬。現代化國家當然不致考慮如死後服侍之禮俗,但一般葬禮仍極為隆重;鮮有的例外為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之葬禮,依其遺志極度簡化,僅由鄉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屬及少數老友、近鄰送葬。
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一些民族中,死者臨終前要請牧師做最後的懺悔和禱告。送葬時,親屬們身著黑色喪服,跟隨在牧師身後,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師念誦經文,超度亡靈,然後由親屬將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後以土掩埋。印度人死後,一般都實行火葬。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總希望自己的遺體能焚化在聖河——恆河的岸邊。他們認為在恆河岸邊舉行葬禮,死者的靈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將遺體擱在河邊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親屬點燃。印度的托達人,則要前後進行兩次火化才能完成葬禮。阿拉伯人死後一般先將埋體(亡人)抬到清真寺,洗埋體之後,穿上克番(裹上寫有經文的白布),然後放入埋體匣子。送葬時,由親友們抬著埋體匣子送往墓地。到達墓地後,先向墓穴的四周遍撒驅蟲香料,隨後在誦經聲中將埋體入葬。在非洲,葬禮儀式常伴隨著幾天幾夜的狂歌勁舞,人們集合在死者靈柩前或墓穴周圍,聞鼓起舞,不停地向死者歌唱或哭訴,同時殺雞宰羊,念咒誦經,大宴眾人,以此來哀悼、紀念、評價亡人,寄託哀思。
中國的葬禮一般是召開規模大小不等的追悼會。追悼會的主要程序有向遺體或遺像致哀、有關人員致悼詞、奏哀樂、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等。由於各國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及文化習俗存在差異,治喪活動的內容也有許多不同,此外民間流行與政府提倡的治喪活動也有許多區別。元首逝世舉行的治喪活動較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發布訃告、宣布致哀期、全國停止各種娛樂活動、下半旗致哀、向遺體告別或瞻仰遺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弔唁、舉行追悼大會(葬禮)。追悼儀式後,由黨政軍領導人或治喪委員會負責人及死者家屬護送遺體前往火葬場火葬(或將骨灰送至安放處)。重要的黨政軍負責人或開國元勛逝世後,治喪程序與元首大致相同,但規模略小、規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儀式較為簡單,只有向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兩項。中國政府提倡簡葬,許多生前擔任黨政軍要職的,死後也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儀式過後即行火葬。
[編輯本段]世界十大獨特葬禮
土葬
葬式之一。又稱埋葬 。流行於世界各地。 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土葬為葬禮中最普遍採用者。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爾有一王陵,王者位於陵之最深處一室,其旁有若干最親密侍從,室外則環繞僕役、大臣、女伶、御者、車馬以及其他人物。希臘邁錫尼(Mycenae)曾發現青銅時期的英雄萬人冢。近年在秘魯發現之巴卡拉(Paraca)墓,斲鑿至地下5公尺(18呎),竟集體埋葬400人及其生前器物。但按一般習俗,死者是個別埋葬。古希伯來人利用天然洞窟鑿石為坑以埋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白色墳墓」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非洲達加里族(Dagari)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尤以戰士為然。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火葬
傳統葬式。以火焚屍,將骨灰貯於盒內的殯葬方式。始於歐洲新石器時代。中國最早流行火葬的是春秋戰國時的氐羌人,其後藏、彝、拉祜、納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在歷史上也行火葬。部分地區仍保持此種習俗。藏族只有活佛、上層喇嘛和貴族行火葬。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3.撒灰式。即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許多文化均有水與不死相關聯之神話,因此領袖人物及英雄乃多行水葬,置於精緻葬儀船中隨波漂流。英格蘭沙福克(Suffolk)郡距河1公里(0.5哩)處所掘出之水葬儀船遺跡最為著名,該船長26公尺(85呎),船夫38名。挪威奧斯堡(Oseberg)亦掘得維京船,內有2名婦女,這個例子說明婦女也有享受這種待遇的。但水葬並非皆附船隻,索羅門群島死者僅置於竹筏上漂出供鯊魚吞噬;也有地方將屍體包裹後加石塊令其沉至水底。在西藏,貧民、乞丐、麻瘋病人、嬰兒屍體常投入水中。更有若乾地區在屍體入水前先予肢解。西方習俗中海難遇害者行海葬,近年火葬後骨灰撒入水中之風氣漸廣,以美國西岸及若干亞洲國家為尚。印度死者則停置1年後投入恆河聖水。
天葬
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別餵食。 將屍體棄至曠野供野獸撕噬,為極多民族所採行,認為既方便又有益於死者靈魂。祆教徒多行天葬,因其視屍體為不潔。孟買之帕西人(Parsi)有所謂「靜默之塔」,塔圓而高,死者被抬至塔頂,由侍者排列於環繞深坑之石台上;屍體經禿鷹撕噬數小時後僅剩骨架,侍者乃將之一一推入深坑。蒙古游牧民族視死於曠野為高貴之死,臨終者尚未斷氣即被棄於野,供野獸吞噬;童屍或嬰屍則裝袋置於十字路口,首先路過者有責任將袋口解開,俾靈魂獲得解放、轉世。印度那加族(Naga)、澳洲中部土人及若干北美印第安人如蘇族,將屍體盛妝放入鹿皮或水牛皮袋縫合,置於樹上或平台上,距地2.5公尺(8呎)高,1年後再予埋葬。
洞葬
甲定洞葬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餘米,寬亦有十餘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規則。
樹葬
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壇。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懸棺葬
中國古代葬式的一種。即人死後,親屬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沙葬
新疆沙漠最為盛行。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進沙子里。由於氣候關系,許多屍體進入沙子裡面就立即脫水,使得屍體不會腐爛,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風葬
風葬亦稱「露天葬」。包括樹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懸棺葬等。一般將死者遺體裸露於樹木或曠野之中,或置於岩石下、山崖間、洞窟或樹洞內;有的將屍體放入棺柩,再擱置在用茅草和木板製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有的民族對所崇拜的圖騰物實行風葬。
二次葬
許多原始文化認為死者自人世通往冥府,中間須歷經若干過程,因此死後未腐爛仍待若生人,須供飲食,留置家中,由家屬陪侍。印尼人對腐屍流出之血水仔細處理,有時還以食米吸收血水;爪哇巴里島人認為死者要經過42天才會完全離家;羅馬尼亞人葬後須定期掘出骨頭(兒童3年、青年5年、老人7年),以酒及水清洗後置入亞麻布袋內,送到教堂作第二次埋葬,至此喪家始能恢復一般社交往來。北美休倫族人(印第安人之一種)的二次埋葬系採集體方式,每10∼12年舉辦一次靈魂節,屆時死者屍骸均移至社區墓地集中埋葬。若干南美及歐洲國家因土地不多,亦在埋葬3∼5年後將骨骸掘出,置於壁龕或骨壇里,或移至公有墓地集中安葬。
木乃伊
即「人工干屍」。此詞譯自英語mummy,源自波斯語mumiai,意為「蠟」。世界許多地區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葯料)塗屍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為最著名。屍體經過風干,從而使屍體不會腐爛,可存放數千年之久
20世紀之西方葬禮業已相當標准化,遺體置於簡單裝飾之有襯里柩內,經頌揚式及告別式後,埋入2公尺(6呎)深之土坑內,再以泥土覆蓋。19世紀以來,葬禮多已不在教堂側院舉行,而改在墓地舉行。
[編輯本段]宗教葬禮
基督教
基督教葬禮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認為應盡快舉行簡單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說。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為死者行站禮祈禱。之後運往墓地土葬,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克爾白)方向,無棺材或陪葬品。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
佛教
佛教葬禮一般為火葬,有僧人唱誦經文,作法會超度死者。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葬禮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❻ 死者為大,為什麼印尼每三年會把自己祖先從墳墓中挖出來
在印尼,他們也認為死者為大,所以他們有每三年就把自己逝去的親人從墳墓里挖出來,精心打扮的習俗。這個習俗是印尼的一個獵人傳承下來的,這個獵人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一具屍體,然後他就為這具屍體穿上了衣服,而且厚葬這具屍體。因為這個獵人相信善待這具屍體就會給他帶來好運。
他們這一個習俗在我們的觀念裡面實在是讓人難已理解,因為死者都已經去世了,就沒有必要再長時間保存屍體。我們也會覺得有點恐怖。但是在印尼人的眼裡,親人就算死去了,但是他還可以陪在他們的身邊。
❼ 各國的葬禮風俗!
在印尼巴厘島,葬禮成為多彩的慶祝活動,死者的遺體在華麗的公牛雕像造型石棺內進行火化。
圖為伊朗的寂默塔(Tower of Silence)。曾有拜火教教徒(Zoroastrians)的遺體被裹在白色棉布中,然後留在這里的山頂環形建築內供禿鷲啄食的習俗,這種方式被認為能使人通過生物重返自然。
在香港,人們會給死者焚燒紙質祭品,包括紙衣服、紙錢、紙電視和紙手機等。過去人們認為,點燃以後,這些物品會被送往冥間供祖先享用。
圖為迦納一個奇特的棺木。在迦納,人們死後可以葬在任何造型的棺木內──從巨型可口可樂瓶、縮小版賓士車到龐大的魚或者雞。
圖為墨西哥集市上的糖果骷髏頭。在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期間,祭壇上會高高堆起這些祭品以及食品、飲料和樹脂香薰,引導游盪的亡靈歸家。
圖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內的一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在埃及科普特時期,人們把死者的肖像畫在一塊木板上,然後把木板插入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內。
❽ 印尼松巴島的存屍風俗是什麼
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島,居民有存屍的風俗。死者在埋葬前要用松巴島的土布,層層包裹,一般都要包上幾十層,甚至上百層。有一位王族將軍的後裔,他的屍首被包上一百五十五層松巴布。屍體必須是坐著的姿勢,坐在一塊牛皮上。
如死者家屬無力舉行隆重葬禮,那就只好把層層包裹的屍首存放在屋內。在松巴島的勃拉里島和里第烏瑪魯等地,就有一些人家在屋裡存放了好幾具屍首,有的甚至存放了十幾年、幾十年,即使包上這么多層布,把它放置在屋內,讓子孫們在兩旁端上祭品供奉,其腐爛時的屍臭仍時而可聞,但子孫們不能作任何迴避,直到舉行葬禮為止。
松巴島的居民大都信仰一種原始的「馬拉波」,即把「祖宗」奉若神明。他們認為祖宗僅次上帝,因此對祖宗的葬禮,必須十分隆重。他們認為死者在陰間和活人在陽間一樣,需要吃飯穿衣,使用錢鈔,因此舉行葬禮時,就要屠宰牲口,埋葬財寶,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
這種裹屍存屍的風俗,雖然極不衛生,但也促進了松巴島的手工織布業的發展。島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手工織布機,勤勞智慧的松巴婦女,善於織出圖案美觀、色彩鮮艷的各種松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