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軍人登過的島礁叫什麼島

印尼軍人登過的島礁叫什麼島

發布時間:2024-09-25 13:46:14

❶ 西印度群島的重要產物及地位是什麼

翻開世界地圖,你准會發現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美洲東部的群島竟被稱之為印度群島。美洲東部的群島與太平洋西部的印度相隔萬里之遙,兩處茫茫不相見,為什麼要稱之為印度群島呢?細細查究起來,這不能不說是哥倫布的「功勞」。當時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地圓說還沒有為人類所證實。哥倫布是相信地圓說的航海家,他綜合前人的航行經驗,認為從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到達盛產各種香料和寶石的國家,並以此制訂出向西航行到達印度的計劃。當時印度的概念包括整個遠東,中國座落在印度大陸上,日本是印度洋的一個島。當哥倫布經過長達70天的航行,多數隊員疲憊絕望,瀕於瓦解嘩變之際,他們從晨曦中望見了一個小島,並舉行了庄嚴的佔領儀式,把那個小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此後他又到達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宏都拉斯和巴拿馬附近。哥倫布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稱當地的居民為印第安人,這個歷史上的大錯誤就一直沿襲下來。當歐洲列強企圖占據這些地方而殖民時,都以當地的名稱來為其殖民貿易公司命名,故都稱作印度公司。然而這兩地相隔實在是太遠了,且風馬牛不相及,為了區分,把設在遠東的公司命名為東印度公司。把設在美洲的公司,命名為西印度公司。歐洲列強通過這些印度公司,把罪惡的殖民觸角伸向遠東、美洲乃至整個世界。
英國第一個成立即度公司英國在16世紀,特別是在英王伊麗莎白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毛紡織業由初期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步過渡到大規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場。東部和西南部的諾福克郡的諾里季,林肯郡的波士頓和埃克塞特成了制呢業的中心,英國的呢絨逐漸在歐洲市場上占居首要地位。與此同時,采礦業、造船業也發展很快,出現一批採煤中心和造船中心。各生產中心輸出頻繁,國內市場大為發展,倫敦已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在對外貿易方面,過去威尼斯和漢薩同盟的外國商人操縱著英國對北方國家和北歐諸國的貿易,到了16世紀全部對外貿易都已由本國商人經營。商人從國王那裡獲得特許,組織貿易公司,專營海外某一地區的貿易。1554年,莫斯科公司成立、專營范圍由俄國擴展到中亞和波斯。繼之而起的,有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蘭公司,經營波羅的海沿岸的貿易:有1581年成立的勃凡特公司,經營地中海沿岸的貿易;有1588年成立的幾內亞公司,專門由非洲輸出黃金和向美洲販運黑奴。英國爵士追克率領海軍奉命阻止西班牙船隊,當它們向英格蘭或愛爾蘭前進時,盡量加以截擊,並阻止登陸。追克率領船隊在卡地茲,擊沉和焚毀西班牙船隻犯艘,並裹挾走了4艘補給的船隻;在卡斯卡斯灣使西班牙損失船隻24艘,貨物總值172000「達卡」;追克還在海上迫上了西班牙國王本人的一艘東印度船隻「聖菲立普」號,截獲貨物價值114000鎊。特別重要的是截獲許多記載有關東印度貿易的秘密文件,這些文件促使倫敦的商人在後來組成了東印度公司。
英國在都鋒王朝統治時期(1485~1603年)推行的對外政策是保衛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與英國的主要敵人——西班牙進行斗爭。西班牙擁有最富饒的殖民地,商業上也是英國最危險的敵手。所以,戰勝西班牙是英國資產階級繁榮的必要條件。
英國人對西班牙無故艦隊的勝利,激起了一種在各個領域中大膽進取的精神,鼓勵一些船長從事東方海域的貿易航行,並已到達了印度,被稱為走向英國商業繁榮的第一個重要措施,是1600年女王伊麗莎白向東印度公司頒發的一張特許狀,授予它以15年東方貿易的專利權。
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個考察團團長蘭開斯特上尉與亞齊(蘇門答臘島)的蘇丹簽訂了貿易合同。他回來的時候,帶來了蘇丹呈交伊麗莎白的信和少量的胡椒,考察團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蘭開斯特在途中遇到並搶劫了裝運有900噸香料的一隻葡萄牙貨船,這船貴重的貨物使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第一次考察獲得成功。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役在倫敦,由股東全體大會選舉出來任期一年的董事長1名和24名董事組成。
為了分享香料貿易,英國東印度公司初期的航向主要指向蘇門答臘、爪哇和摩鹿加群島。1608年英國試圖在印度建立商館。由於沒有足夠的武裝力量,東印度公司主要利用經濟的手段滲人印度。17世紀期間,東印度公司對大莫卧兒帝國主要採取派遣使節團、送禮、賄賂和幫助的手段,取得了在印度建立商站和經商的權利,以後又取得降低的、統一的關稅,最後就完全免稅,只是一年一反的要向莫卧兒王朝財庫納貢。英國人為了攫取當地商人的相當高的代價和賄賂,便賦予伊斯蘭教商人和印度教商人以在英國旗幟下不支付國內關稅進行自主貿易的權利,從而使當地商人集團和高利賃集團爭相投進了東印度公司的懷抱內。這些商人集團和高利貸集團後來成為英國奴役印度的幫凶。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免賒各種捐稅,在英國商站周圍建立起廣泛的土著中介人的集團。英國商人便通過他們來剝削廣大的小手工業者群眾。公司以租用村落來建立商站的簡單形式獲得最初的土地,然後以漂亮的借口把商站變成堡壘。
1603年,印度莫卧兒皇帝准許英國在蘇拉特居留。英國沖破了葡萄牙的阻撓,在蘇拉特建立了永久性的商站。隨後,英國人在亞格拉、艾哈邁達巴德、布羅奇布羅達建立商館。1668年英國又獲得了孟買。就這樣,英國人逐漸掌握了紅海諸口岸和波斯貿易的控制權,孟買也成為英國人在西海岸的主要殖民地。此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積極將觸角向東南沿海和東北部伸展,不久就建立了設防的商館——聖喬治堡,並使之成為科羅曼德爾海岸英國殖民地的總部,管轄著東北部所有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等殖民地。鑒於莫卧兒王朝的孱弱招致的內憂外患,英國在印度逐漸推行「運用手裡的武力來經營一般的商業」。「建立這樣一種行政權和軍權的體制,並設法取得這樣大量的稅收以支持這二者……將作為未來任何時候在印度的一個廣大、鞏固和安全的英國領地的基礎」的政策。英國在其武力封鎖了孟買和西海岸莫恩兒王朝港口時受挫後,同意歸還俘獲莫卧兒船隻,賠償15萬盧布之後,獲得重新從事貿易的執照。1686年,英國和莫卧兒帝國發生戰爭。莫卧兒帝國擊敗了英國人的進攻,粉碎了英國海軍奪去吉大港的企圖,從而進人情和時期。在莫卧兒皇帝和地方政府的允許下建立商館,並在王公的默許下行使某種特權。根據英國的法律和特許狀,東印度公司在其殖民地區,擁有統治該地英國居民的權力;對印度居民則作一個柴明達爾(地方土邦主和部落領袖)行使權力。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奪

荷蘭人於1602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荷蘭轉口貿易的發展是和殖民掠奪直接相聯系約,東印度公司是個商業聯合組織,它從荷蘭政府獲得了某些行政權力。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它從荷蘭政府獲得了好望角以東的通商壟斷權,並在其殖民領地把奴隸佔有制和封建生產關系強迫固定井保持下來,廣泛地利用政權機關凶暴地榨取波征服居民的各種產品。荷蘭公司使用一切手段堅決掠奪殖民領地,不讓半點出口產物落到競爭者手中。為此它規定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各島的一切海上交通,只准荷蘭船或獲得菏蘭許可(納過稅的)的當地船隻往來。對沒有許可證而擅自來到邦達群島上的帆船船員,一部分給帶上鐐銬,一部分活活打死。
荷蘭東印度公司從「權力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信念出發,在印度尼西亞竭力圖謀攫取經營重要貨物的壟斷權,排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和丹麥人,強迫印度尼西亞各島的土王尊重它的壟斷地位。為了便於監督丁香的生產,荷蘭東印度公司強令印度尼西亞人在安汶島上擴大種植丁香的面積,而把安汶島以外的所有丁香樹一律砍倒。班達人未經荷蘭人的許可將肉豆蔻賣給了爪哇人、馬來人和其他非荷蘭人的歐洲人。荷蘭東印度公司把班達島的15000多名居民幾乎殺光,其中有800人被擄往巴達維亞作奴隸,殘酷的待遇,繁重的勞動和非人的生活,僅僅6個月內就有176人不幸死去。
荷蘭東印度公司還把班達島上的土地分給荷蘭的退伍軍人。其他被征服的各島上,土地也被分配(或賣給)公司職員佔有,但公司職員必須承擔起把全部產品按嚴格規定的價格借賃給公司的義務。企圖把產品賣給他人者將受到嚴厲懲處。這種「私人土地」(荷語稱一塊土地為「北勒克」,擁有這種土地的人稱為。「北勒克所有者」),由固定在該土地上的居民或奴隸耕種,因而對奴隸的需要量很大,侵略時俘獲的戰俘數目不夠,於是組織起了專門掠奪鄰近島嶼居民的行業,當其仍不能滿足需要時,就從非洲等地購買大量的奴隸。但是這些「北勒克所有者」並不把產品賣給東印度公司,而是悄悄地賣給其他歐洲人,從中牟取巨額利潤。
更有甚者,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迫使印度尼西亞農民毀掉其休養生息的作物,去種植世界市場需求量很大的咖啡,並把全部力量投到咖啡樹的培植上面;當咖啡的價格在歐洲市場上跌落的時候,荷蘭東印度公司又強迫居民把他們千辛萬苦養殖起來的咖啡樹通通砍掉,當歐洲市場上的價格又上漲時,他們便又強迫印度尼西亞人種植咖啡樹。荷蘭人依靠血腥的恐怖手段進行統治,只要印度尼西亞人民有一點反抗的表示,荷蘭人就將他們一整島一整島的殺光。荷蘭人就是用這種極端殘忍的手段壟斷了香料貿易,在幾乎聚集歐洲各國商人的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中,以驚人的高價出售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香料。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成為歐洲和東方各國壟斷貿易的商品供應者。
荷蘭人在印度尼西亞不僅成為對歐洲和東方各國壟斷貿易的商品供應者,而且把當地封建主變成自己掠奪印尼農民的代理人,這些封建主也以征稅的方法,向農民搜括供出口用的產品。荷蘭人在地方封建主所管轄地區內,從最初是簽訂一批商約來保證荷蘭人貿易自由和各種商業特權,隨著東印度公司實力的增強,貿易自由就變為只能與荷蘭人貿易的義務。自從實行了強迫借貸制度,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下的東方諸國遭受不斷的掠奪,使他們的生產力受到了破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荷蘭人僅給封建主保留了司法權和行政權,其他權利都落人他們的手中,荷蘭東印度公司變成了真正擁有領土的國家。
攫取殖民地和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血汗,使荷蘭東印度公司暴富起來。東印度公司的股息愈益增加,平均每年股息高上18%,據估算從1602年圭1782年,東印度公司總共交給股東利息232200萬盾,等於股本的36倍。貿易的發展使東印度公司的船隻也日益增多。開始的時候,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噸位只有800噸,後來增加到1000~1200噸。從荷蘭開往印度尼西亞的船隻(往返平均約需6個多月),1602~1625年間平均每年10艘,1626~1670年間平均每年22艘,1671~1750年間平均每年29艘,1751~1780年間平均每年26艘。以規模為例,1659年,東印度公司擁有商船51艘,其中荷載1000噸以上的有17艘,一個世紀以後,它擁有1000噸以上的貨船已達50餘艘。

法國姍姍來遲,也成立了商業公司

法國人很早就表示希望從事東方貿易,但他們在歐洲列強中,卻是同其他歐洲公司在東方從事商業競爭的最後一個國家。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為重振王權,節約開支,減輕財政負擔,減低賦稅,招誘流散人口,加之物價穩定,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城市也隨之復興和擴大了。在此基礎上,亨利四世採取獎勵工商業政策,實行保護關稅,禁止羊毛、蠶絲等原料出口,資肋對外貿易商人,法國又重新獲得在內戰時期失去的地中海東岸、西亞和比利牛斯半島的商業地位。法國於1664年在印度成立商業公司的同時,還在加拿大成立諾曼底商人公司,在北美聖羅倫斯河下游建立了魁北克城,將殖民的觸角伸向了亞洲、非洲和美洲。
亨利四世被刺後,路易十三繼任,但由於年幼,紅衣大主教黎世留出任首相,實際上成為大權獨攬的統治者。黎世留實行重裔主義的經濟政策,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增殖財富,藉以鞏固專制制度。在法國商人和手工工場主對外進行殖民。地貿易和殖民掠奪中,黎世留政府保護新成立的貿易公司,鼓勵航海和殖民。法國人在其政府的鼓勵下,移人加拿大的人日益增多,有的還佔領了西印度群島中的一部分小島,並開始侵佔非洲的塞內加爾和馬達加斯加。
但由於法國東印度公司是在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公司的活動受國王任命的行政長官監督,公司的董事不是由商人充當,而是由宮廷寵臣和顯貴充當,就是在公司的流動資金中,也是來自國王賞賜的要比商人認購的股金多得多。這些制度因素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性質和組織,法國東印度公司在財政方面完全依賴政府,因而受到官僚監督和國王官員瑣碎監督的束縛,它的殖民企業得不到國家的充分支援,經常感到資金不足。
法國東印度公司問機向東南亞擴張。東南亞的緬甸、柬埔寨和安南等大陸君主國家很少關心歐洲的貿易。十六世紀時這些國家僱傭葡萄牙的亡命冒險之徒當兵,這些雇傭兵企圖在下緬甸和柬埔寨篡奪政權,從而引起這些國家的排外情緒。到了17世紀,由於葡萄牙人的海盜行徑和荷蘭人企圖壟斷逞羅的對外貿易,使仇外情緒更為增強。荷蘭和英國的殖民者先後侵入逼羅。161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阿瑜陀那和北大年設立高館。1618年,英、荷之間在暹羅發生爭奪殖民利益的戰爭。殖民者不僅通過國王掠奪財富,還以武力干涉逞羅內政。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驅逐了葡萄牙在暹羅的勢力後,又嫉妒英國在暹羅的勢力。當荷蘭向國王拍那萊要求壟斷暹羅對外貿易道拒絕後,遂派軍隊封鎖湄南河口,迫使暹羅簽訂承認荷蘭壟斷獸皮出口貿易、荷僑案件只能由東印度公司審理等條款的不平等條約。為了對付荷蘭人,暹羅國王錯誤地要求法國人幫助。1687年,法國以援助逞羅為借口、派兵1400人來暹,法國軍官乘機竊取暹羅軍隊的指揮權,法國的傳教士力勸國王拍那萊改奉天主教,以便操縱暹羅內政。法國窺伺這個國家的勃勃野心,包括企圖在曼谷和墨克駐扎法軍,激起了公眾的強烈反對,結果導致反法起義,大殺天主教徒,並驅逐歐洲殖民者出境,法國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縱觀印度公司的殖民擴張,可以看出,雖然壟斷貿易加快了母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同時也破壞了公司本身存在的基礎。由於東印度公司不允許別的商人直接參予殖民地的市場,從而引起了眾多資本家的反對,他們堅決要求廢除或者限制這種殖民地市場的壟斷貿易;另一方面,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或印尼所使用的原始積累方法,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陷於崩潰的境地;把持這些壟斷貿易公司的一小撮富翁(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東總數不過2000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東總數不過500人)的貪得無厭,也使壟斷公司瀕臨破產。法國於1769年喪失了印度領地,法國東印度公司宣告結束,其1725一1769年的虧損高達17000萬法朗。荷蘭東印度公司到1791年的虧損為9600萬盾。英國東印度公司一貫利用提出誇大的報告書的辦法來掩蓋自己的財政慘況,到18世紀下半葉終於被迫向政府請求借債來彌補虧損。18世紀末,各壟斷貿易公司已經到了垂死的階段,它們的結束己提到歷史的日程上來了。

印度歷史

全稱印度共和國。1947年以前,印度的歷史疆域包括現在的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國。1947年以後的歷史疆域只包括印度共和國現有的領土。中國史籍《史記·大宛列傳》稱印度為「身毒」;《後漢書·西域列傳》等稱其為「天竺」;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始稱「印度」。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同中國、緬甸、孟加拉國、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接壤;東南瀕孟加拉灣、西南臨阿拉伯海。西南隔阿拉伯海與馬爾地夫相望,東南隔保克海峽同斯里蘭卡相對。國土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億(1985)。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人、泰盧固人、孟加拉人、馬拉特人、泰米爾人、古吉拉特人、坎拿達人、馬拉亞拉姆人、奧里亞人、旁遮普人。此外,還有幾十個少數民族。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其他宗教為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地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首都新德里。
史前印度(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印度河文化和恆河文化時代。
印度的舊石器時代從喜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起,分早、中、晚3期。這一時代居民的生活以狩獵和採集為主,可能已開始馴養家畜,種植大麥。
印度新石器時代約為公元前第 6千紀至前第 4千紀。這一時期的工具有石葉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其中以石葉石器為主。另外,約在公元前第5千紀中期開始出現陶器。器形多為盆、碗和罐。外表有簡單的彩色圖紋。新石器時期的居民從事畜牧、農業和狩獵,飼養牛、綿羊、山羊,種植大麥、小麥和棗樹。
介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和哈拉帕文化時代之間有一個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其年代約為公元前第4千紀中葉至前第 3千紀中葉。主要分布於恆河和賈穆納河之間地區、旁遮普、拉賈斯坦北部和古吉拉特。工具以石葉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為主。但紅銅器經常出現,器形有斧、鑿、錘、匕首、鐲環、別針、銅條等,只是數量不多。陶器以輪制為主,有雙色和多色彩陶。金石並用時期的經濟以畜牧和農業為基礎,飼養牛、綿羊、山羊,種植大麥、小麥、豆類、葡萄。 史前期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亦稱哈拉帕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於公元前2350~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 ~前2000年,最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消逝於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賈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遺留。(見印度河流域文明)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 1000~前600年(見吠陀經)。
前吠陀時期主要地區在旁遮普、北方邦西部邊緣;後吠陀時期主要地區在恆河上游平原、北方邦西部、拉賈斯坦。前期經濟以畜牧為主,無貿易,無城市;後期以農業為主,畜牧為次,鐵器已普遍使用。前期經典常常提到部落,從未提到部落地區,王位似已世襲,但無專制權;後期出現區域王國跡象。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屬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貢奉屬於自願性質。前期宗教為自然力的人格化,祭祀尚無禮儀程式;後期宗教中梵天為最高神□,動物神居重要地位,在祭祀中大量殺牲,婆羅門創造祭祀程式。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印度古代文化因時期和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繁榮於公元前6~前2世紀北印度文化稱為佛陀時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時期文化。在公元前及公元初,地跨南北之間的文化為薩塔瓦塔納王朝時期文化。繁榮於公元4~7 世紀的北印度為笈多王朝時期文化及戒日王朝時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於公元前,極南地區國家則較晚。
佛陀時期(公元前6~前2世紀) 從吠陀時代末期(公元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這時期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印度古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在這個時期定型。恆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東部和比哈爾)生產的豐富糧食供應大型國家的財政需要。據佛教文獻記載,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薩羅、跋□、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里,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娑羅。傳至難陀王時國力富強,有步兵20萬,騎兵6萬,戰象6千。亞歷山大大帝遠征軍進入旁遮普,望而卻步。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孔雀王朝的王權標志著在大國內君主製取代了共和制。孔雀王朝的國王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孔雀王朝的社會為奴隸社會。其特點是奴隸制不發達,以家內奴隸為主,在生產勞動中沒有大量使用奴隸。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 外族入侵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大夏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薩塔瓦哈納王國 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
笈多王朝時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4世紀初,其根據地在恆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和比哈爾),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其軍事力量依靠騎兵。資源依靠印度中部和比哈爾南部的鐵礦。對外貿易依靠北印度的絲綢。歸順笈多的小王國中,小部分由笈多國王派遣官員直接治理,大部分由當地酋長間接治理。因此笈多官員少於孔雀王朝,行政機構也比較簡單。官員俸祿一部分是現金,另一部分是授地。村鎮政權較過去重要。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 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見彩圖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紀-公元6世紀)
戒日王時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後的一個著名皇帝。當時,外貿蕭條,貨幣短缺。政體沿襲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從華氏城遷曲女城,即從一外貿城市遷至一軍政要地。戒日王死後,北印度表面統一的局面又告結束(見戒日王朝)。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幾個藩屬,每個藩屬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行政系統和收稅機關。因此,每個國家、每個藩屬都不斷為擴大財源而發動戰爭。南印度社會發展較晚,考維里(科弗里)河三角洲的犁耕農業和國家的形成都是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的。最南部分國家的歷史則從1世紀開始。古代南印度分為兩個歷史時期:第一時期是從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時期是從300~750年。由於政治上四分五裂,第二時期的國家比第一時期增多,商業城市和貨幣經濟都越發衰敗。各國都實行授地制。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自從公元前1世紀初,佛教通過西域開始傳入中國之後,中國同印度、西域之間的交通日益發展,東來西去的僧人日益增多。從東漢至隋唐時期(25~907),東來的僧人72人,就國籍講,後漢三國時以安息、月氏、康居人為多;西晉時以龜茲、□賓人為多; 南北朝時期西域諸國與印度人各半;隋唐時則印度人占優勢。中國從3世紀後半期開始有西行求法的僧人,盛於 5世紀和7世紀。從三國末年至唐中葉500年間,先後西行的僧人169人。從印度學成回國的僧人中,最著名的為東晉的法顯(約337~約422)、唐代的玄奘(602~664)和義凈(635~713)。法顯的《歷游天竺記傳》(又名《法顯傳》或《佛國記》)、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義凈的《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行求法高僧傳》成為研究古代南亞歷史、地理的寶貴資料。
古代社會的終結 公元3世紀,瓦爾納制度發展到最高峰,盛極而衰。3、4世紀,不同瓦爾納的人互通婚姻,瓦爾納制面臨崩潰的危險。與此同時,印度與羅馬帝國西部的貿易在3世紀中斷,金屬貨幣來源減少。5世紀起盛行授地制代替現金俸祿。6世紀中葉,印度與波斯及拜占廷的絲綢貿易中止,對中國及東南亞的貿易利益又多被阿拉伯中間商把持。6世紀印度城市衰落,工匠改行,農業的自給性加重,吠舍地位下降,等同首陀羅。授地制保持了婆羅門的地位,從而鞏固了瓦爾納制,加強了種姓制,結束了古代社會,推動印度社會進入中世紀。
中世紀印度 (750~1757) 印度封建社會的開端關於印度的封建社會的上限問題,中國學者主要有3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公元前6~前5世紀,印度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到了阿育王時代,印度已經完全形成封建社會。其主要理由是當時已存在土地私有制,出現了地主階級,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地租是主要剝削收入。另一種意見認為印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大約始於公元1世紀,完成於4世紀笈多王朝的興起。其主要理由是隨著土地私有制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封建地主階級,而笈多王朝是印度封建地主階級在政治上取得統治地位的第1個王朝;第三種意見,認為印度的封建社會始於8世紀。這是因為中世紀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區域王國遍布各地。區域王國的形成與印度教對部落社會的同化、印度教勢力的強盛和區域語言的形成緊密相聯。這些基本因素大體上具備於8世紀。
印度教早在4~5世紀(笈多王朝時)就以新

❷ 南海到底是哪一個國家的

從1802年開始,英、美等國先後非法在南沙調查、測量。他們發現,在這里只有中國人存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沒有人對中國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提出異議。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艦隊挺進南海,使南海諸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51年美日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未明確將南沙群島歸還中國,由此引出事端。新中國成立後,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指出,南沙群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20世紀70年代以前,英、美、法、蘇等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以及各種文獻和權威的網路全書均清楚地將南沙群島標屬中國。 但20世紀70年代以後,某些鄰國開始侵佔部分南沙島嶼,在島上興建永久性設施,設立行政機構,向島上移民,制定有關法令等,妄圖永久佔領。為捍衛主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發生過軍事摩擦。 1987年,聯合國會議決定,由中國在南沙群島上建立海洋觀察站。1988年3月,我艦船第三次開向永署礁,建造海洋觀察站。越南則採取了中方無法接受的破壞性行動。3月14日夜,越軍搶先開火,我軍奮勇反擊,將入侵艦船擊退。 聲稱對南沙擁有「主權」的其他國家之間也發生過多次沖突。20世紀80年代末,菲律賓空軍在其搶占的島嶼上修建飛機跑道。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佔領的南沙礁上建築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來泥土,擴大其所佔島礁,將其建設成觀光旅遊點。越南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漁港、造燈塔。1999年開始,越菲馬等國展開了對南海資源新一輪的搶奪。特別是越南在2001年加速向被其佔領的島礁上移民,增加建設永久性軍事和民用設施。 大陸和台灣曾密切合作 南海諸島是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約900多公里。諸島礁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南至曾母暗沙,西起萬安灘,東至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國。通常依據島礁距水面的上下,分別稱為島嶼、沙洲、暗礁、暗灘和暗沙等。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嶼和沙灘有36座。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0.43平方公里。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南沙海域一共有230餘個島礁。菲律賓於1970年開始派兵佔領南沙島嶼,截至目前已侵佔了10個左右的島礁。越南目前占據了約30個島礁。從20世紀80年代起,島嶼搶占日趨激烈。馬來西亞在這個時期占據5個島礁。印尼和汶萊雖然沒有出兵佔領,但它們宣布8萬多平方公里的我傳統海疆為其「主權」所有。 目前,我人民解放軍進駐了7個島礁,台灣則控制著太平島國。大陸和台灣在南沙問題上曾有著良好的合作。太平島在南沙諸島中面積最大,島上林木茂密,闊葉樹高達30多米,有碼頭、環島防禦工事和樓房。島上有台灣軍隊官兵400多人。1988年,在同越南海軍發生沖突以前,大陸艦艇編隊曾在太平島停靠一周,補充了大量的淡水和主副食品,體現出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在關乎國家主權時血濃於水的親情。 各方積極軍事介入 南沙一直有東南亞軍人的影子。越、菲、馬加強了在南沙島礁上的軍事力量。西方認為,越南在所佔島礁上有600多名駐軍。菲律賓在所佔島礁上進駐了1000名左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並擁有一條長1300米的簡易飛機跑道。馬來西亞在所佔島礁上駐軍100人,並擁有一條600米長的簡易飛機跑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相乾的國家也把觸角伸向了南海。從地理位置上看,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繁忙的國際海上交通線之一,這條航線對美、日、俄來說,都十分重要。加之一些國家有防範、牽制和遏制中國的戰略考慮,這使南海問題更趨復雜化。在短期內,這種局面將難有根本性的改變。於是,南海上便有了許多軍事演習。1999年,美軍與南海周邊各國的聯合軍事演習多達14次,2000年更達16次之多。這兩年的演習仍有增無減。前不久,一支由5艘戰艦、1艘潛艇以及若干補給艦組成的印度海軍特混艦隊浩浩盪盪地沖出馬六甲海峽,開赴南海,進行所謂的「遠航訓練」。

❸ 國內銀行能兌換印尼盾嗎

不能。

國內的銀行是不能兌換印尼盾,如果想兌換可以先兌換成美元,之後出國再兌換成印尼盾。

印度尼西亞盧比是印尼的法定貨幣,其編碼為IDR。1949年11月2日,國家獨立四年後政府規定印尼開始共同使用盧比為國家官方貨幣,而從那時候沒再使用盾幣了,雖然那時廖內島[Riau Islands]和西伊里安[West Irian]還使用他們自作的盧比[錢幣上寫的是盧比,直到後來於1964年政府定下廖內島不許使用他們的盧比,接著在1971印尼各地開始使用中央政府設計的統一貨幣盧比。

(3)印尼軍人登過的島礁叫什麼島擴展閱讀

據報道,印尼央行近期出台數項措施鼓勵印尼民眾使用印尼盾交易,以穩定印尼盾匯率。根據印尼央行發布的17號/11/DKSP規定,無論是現金或者非現金交易都必須使用印尼盾,違者將面臨監禁和大額罰款。中國駐棉蘭總領館再次提醒中國公民在印尼使用印尼盾交易和結賬。

中國駐棉蘭總領館值班電話:+6282165631079,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6282165631070。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❹ 印尼軍人登過哪個島礁

納土納群島又稱安波那群島,位於南海九段線最南端附近,扼守新加坡港和馬六甲海峽,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地,海上海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國家統一的情況下,如在納土納群島建立海空軍基地,將實現把南海變成「內湖」。大納土納島像一個特大逗號,守衛著馬六甲海峽,象徵著海權的永無止境。

❺ 1952屬龍女人會死於哪年,1952年女屬龍一生大劫年

1952屬龍女人會死於哪年

一提起「印尼」和「」,大多數中國人的反應應該是1998年慘絕人寰的。

但最近英國媒體的英解密文件,將人們的視線再倒轉30年,那是1965年發生在印尼的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據統計約100萬人死於這場。

而這次更是徹底改變了尼西亞這個的歷史進程。當年的世界第三大——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共),一朝覆滅。印尼也就此開啟蘇哈托30多年的英。可以說,沒有1965年的這次,也就不會有1998的排華。

擁有300萬,2000萬同情者的印尼共,為什麼如此輕易地轟然?

1

印尼共的創立,比中國還早成立一年。

當時的印尼,長期受荷蘭殖民。在反抗殖民者的過程中,1914年5月,印尼創立了之一個宣傳的團體—東。1920年5月,通過決議,改名為東。1924年,又更名為「尼西亞」。

印尼共並非在溫室里長大,相反,他們遭遇的風雨挫折十分殘酷。總結下來,有人稱印尼共「在骨灰上三起三落」,有人稱印尼共經歷了「三次白色」。

1926年,印尼共發起反對殖民者的武裝,但寡不敵眾,加之分散各自為戰,很快失敗。一萬多名員和非黨群眾被逮捕。黨的骨幹,一些在戰斗中犧牲,一些在殖民者的絞架下就義,一些遭流放。

此後印尼共的斗爭轉入地下,先後進行反對荷蘭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的斗爭,成為印尼運動的一支主力力量。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獨立,印尼「國父」、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蘇加諾出任,的活動也轉為公開。

但名義上的獨立並未換來太平,殖民者賊心不死,英國人前涉,荷蘭大舉。印尼共帶領群眾,奮起抵抗,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而且由於印尼共的出色表現,黨的沙米爾.沙利丁還曾出任印尼,有的成為武裝部隊的指揮員。

但殖民者明著不好打,還有暗箭伺候。1948年7月,美國、荷蘭和當時印尼哈達代表,在東爪哇秘密,策劃。9月,爆發了駭人聽聞的「茉莉芬」。

(時任印尼兼防長·哈達)

中,印尼人和進步人士被捕者達3.5萬人,其中1萬人慘遭,印尼共慕梭戰死,黨 沙佐諾、副 達爾斯曼被俘,在刑場上壯烈犧牲,34名,大多數被殺害。

事實證明,印尼的舉動相當愚蠢,純粹是自毀長城。把當時更具戰鬥力的印尼共打掉,僅僅三個月後,無所顧忌的殖民者卷土重來,佔領印尼首都,逮捕了蘇加諾和副哈達。

危難關頭,很多被關押的員紛紛設法逃出,奔赴戰場,再次同殖民者開展作戰。在印尼的斗爭下,荷蘭人只得同印尼達成和約,到1950年8月,印尼完全脫離荷蘭的殖民。印尼共也得以。

1951年,再次重建起來的印尼共,其核心班子中,竟沒有一人超過三十歲,年僅28歲的D.N.艾地出任黨會之一。

反復遭遇「毀滅性打擊」卻能一次次吸引年輕一代加入隊伍,這證明在當年的印尼,追求進步、嚮往,是有相當基礎的。

此後的印尼共,似乎攀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高速路,只是他們當時未曾想到,頂峰的前方是萬丈懸崖。

1950年開始,印尼共與蘇加諾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系,也讓的得到「光明正大」的大踏步發展。數量從1952年初不到7000名,到1954年就增加到超過15萬人。此外,它屬下的工會——印尼總工會(SOBSI)成為全國更大的工會。

它在1955年的普選中,了百分之十六的選票,而在兩年後的地方中,它在中爪哇成為更受歡迎的政黨。在1965件發生前,印尼員數量達到300萬(一說350萬)人,同時還擁有300多萬青年團團員,350萬工會會員,850萬農線會員,還有幾百萬婦女協會會員(以上幾個群體成員有部分重疊)。而當時的印尼總人口,剛剛突破一億大關。

由此,印尼共成為世界第三大(僅次於蘇),也是非的之一大。

大好形勢之下,印尼共對「不經暴力奪取」相當自信,認為自己走出了一條其他政黨都沒能成功的新道路。

早在1954年印尼共的黨綱中就寫入了:「印尼已經參加並將積極參加議會斗爭。……沒有在黨內也沒有在黨外宣傳過,搞必須走向和內戰。」而印尼共艾地1956年參加蘇共更是推波助瀾。

的大會上,除了,還否定了「只要存在,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的理論,認為在一些通過議會的道路可以和平過渡到。

「向過渡時,斗爭的激烈程度,使用或不使用暴力,這與其說是取決於,不如說取決於剝削階級的抵抗程度,取決於剝削階級自己是否使用暴力」,蘇共上這句話,日後成為了印尼共覆滅的一個注腳。

1959年印尼共六大通過的新,之一次寫上了和平過渡、議會道路的內容。

這也不能怪印尼共沾沾自喜,當時國內外都認為,和平奪取印尼只是時間問題。艾地曾驕傲地公開宣稱:「在世界各國中,印尼是最有權威談『和平過渡』到的一個黨,因為印尼參加了和地方的各級,而且具有實行各項的實際潛力。」

(艾地)

為了擴大自己在議會斗爭中的基礎,印尼共著力於剔除掉身上「好鬥」、「」的標簽,要塑造自己的無害化的形象,甚至到後來,都有點「不像」了。

比如1960年代印尼共的指導思想居然不是,而是替換為了蘇加諾的思想!

蘇加諾此人具有不俗的理論素養,1926年,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元(即、教、)聯合理論;後來又發展為「納沙貢」(印尼語「」、「」、「」三個詞的詞頭)思想;在1945年的《獨立宣言》中,他又提出了建國五原則,即,,協商、公正和神道。

1956年開始,印尼共就開始把跟蘇加諾的三元聯合理論相捏合;到1964年10月,艾地竟這樣描述黨的總路線:「通過以工農為支柱,以納沙貢為核心,以建國五原則為思想基礎的陣線,完成的任務,走向尼西亞式的。」

1965年4月,印尼共45周年黨慶,注意是黨慶而不是國慶,會場到處並排懸掛蘇加諾和艾地的畫像。其中的不妥連在場的日本記者都禁不住吐槽:印尼共的獨立性何在,和蘇加諾的形象,到底有什麼差別?

誠然,蘇加諾是有進步性的資產階級家,但直接奉資產階級的思想為圭臬是何等的離譜?你能想像用替換作為指導思想的幻場景嗎?

最為扯淡的是,印尼共一心要搞「議會斗爭」,可是實際上1960年代,這個「戰場」根本就不存在。

1956年,蘇加諾發表「埋葬政黨」演說,提出「有的」概念,解散了國會。

是的沒錯,從那時開始到9.30,印尼壓根就沒有什麼議會。更離奇的是印尼共完全支持的決定,好么你要堅持「議會斗爭」奪取,現在斗什麼呢?

而醉心於和平議會斗爭的印尼共,完全丟掉了應付非和平道路可能性的准備,事實上放棄了武裝斗爭,也沒有打算建立一支由自己掌握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已經存在,他們把印尼武裝部隊當成了「子弟兵」來看待。1959年印尼共六大艾地明確提出,「印尼武裝部隊是的親生子」。1962年他又自信滿滿地表示:「印尼並不反對印尼國民軍。如果大選,我確信,印尼將在國民軍中大部分選票。」

所以,有什麼必要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呢,這不是已經有了嗎?印尼共稱之為「兩位一體」,艾地高呼:「每個印尼人必須貫徹這一口號:印尼和印尼國民軍兩位一體!」

但實際上,此時印尼的階級矛盾其實已經相當尖銳了。

印尼當時的階級狀況有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以蘇加諾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其實力量相當薄弱,在實現了名義獨立之後,也沒能建立起工業,在的各逐鹿中,僅僅能依靠蘇加諾等人的個人威望,而缺乏實質的保障。

這就使印尼的,形成相對獨立的。一定程度上,印尼共在上的更大敵人,正是 他們自認的「親生子」。

印尼共一心要為自己打上「無害」的標簽,但暗地裡,已經有多支槍口瞄準了他們。

2

正是由於印尼資產階級的薄弱,實際缺乏支持的蘇加諾,也確實對印尼共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他明確說道:「我是人的朋友,因為人是者。」1965年5月他又講,「沒有幫助,印尼永遠也不能作為之一流的大國出現」,「我愛印尼,把它看成我的兄弟」。

和印尼共的親密關系讓印尼右翼特別是陸軍中右翼恨得牙癢癢,陸軍中一些親英美的高級將領搞了個「將領會」,密謀搞個,把蘇加諾趕下台。

1965年9月21日,由40名陸軍高級軍官組成的「將領會」秘密,並從首都雅加達以外秘密調遣,准備於10月5日建軍節時發動。

但這些陰謀活動意外被忠於蘇加諾的衛隊長翁東中校知道了,翁東聯合陸軍戰略預備隊加里曼丹第四蘇帕佐准將和陸軍上校拉蒂夫等,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陸軍主要,挫敗圖謀。

9月30日夜22時,「將領會」發動軍事的前夜,翁東等人採取了行動。7輛卡車裝滿身穿衛隊服的武裝士兵從哈林空軍出發,次日凌晨到達雅加達,然後分赴7名陸軍將軍的寓所進行搜捕。

(翁東)

結果,陸軍參謀長雅尼、潘賈伊坦和哈約諾少將,蘇普拉普托少將、帕爾曼少將和蘇多佐准將被到了哈林空軍,後來遭到殺害。只有納蘇蒂安將軍一人逃匿。

看著是成功了,挫敗了「將領會」的企圖,但是,翁東卻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人:戰略後備部隊蘇哈托。

(時任印尼陸軍戰略後備部隊蘇哈托少將)

10月1日,當蘇哈托得知7名陸軍高級將領被殺或遭後,立即召開參謀部會議,稱翁東等人「發動,用暴力手段奪取。這些肯定是印尼策劃的」。會議決定由他統一指揮反擊行動。

第二天蘇哈托拒絕了蘇加諾 解決危機的要求,並迫使蘇加諾任命他為負責恢復和公共秩序的部長和陸軍。之後,陸軍很快攻佔了哈林空軍,「930運動」還不滿一天就以失敗告終。

(翁東中校被帶到法庭)

印尼共經營多年的無害化形象,在軍事的機器面前是那樣的不堪一擊,被瞬間撕碎。

蘇哈托集團或印尼共,或弄幾支槍,幾顆,派人到已逃亡的員家裡,然後讓帶上記者去到現場搜查、拍照,再把這些據登到報紙上,以激起人們對的憤恨。一時之間,各種媒體上每天都是這種離奇古怪的新聞,讓人們感到真是壞透了,是十惡不赦的惡。

隨之,「懲罰」、「」變得「正義」。

當年10月8日,雅加達召開了50萬人的大會,隊伍了印尼共總部。之前還備受群眾愛戴,擁有眾多同情者的印尼共,轉瞬之間就成了之敵。

其實彼時蘇哈托手中的力量也沒有那麼強大,一個陸軍傘兵突擊團讓他調來調去。但對面的在被污掉了信譽之後,那才叫真正的一無所有,蘇哈托甚至根本無須調動大隊人馬,通過通過團體、就能將印尼共屠戮殆盡。

此時的印尼共像是毫無准備的沒頭蒼蠅,倖存者後來對的回憶文字中,看似寫了一大堆,字縫中卻只能讀出三個字來——蘇加諾!

正如研究者指出的,「一個被驅散和震懾的層,看來已完全失去能力來黨的力量,或應付自己被大批殺害的局面。(印尼共)領袖堅持把困境的最後一線希望寄託在蘇加諾身上,自己卻匿起來,致使失去實際活動的能力」。

然而正如前面說到的,蘇加諾擁有的只是個人威望,而缺少真正的實力,此時已是自身難保,哪裡顧得上來救?

就這樣,一個坐擁300萬的大黨,毫無抵抗地滅亡了。

(1966年,印尼雅加達的青年聚會)

當年11月中旬,蘇哈托發出一道緊急、詳細的命令,要求全國各從「和意識形態上」摧毀印尼共。幾個月間,大白天每天都有大批的者被拉出,公開;一到晚間,陸軍官兵便在各地紛紛出動,把一批又一批人和嫌疑分子從牢房裡提出來, 車運到野外,排列成行,殘酷地加以殺害,婦女、兒童,乃至,都不放過。

一些滿口「」、「上帝」的所謂徒,居然為了宴會。者被綁在酒席宴前,賓主肆意狂歡戲弄。酒足飯飽後,主人邀請每一個客人砍下一名受害者的人頭。在東爪哇農村,最凶惡的劊子手是由陸軍訓練的團體安索爾青年團隊。他們手裡拿著名單,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到處抓人,抓到就用鐮刀和甘蔗刀砍殺。

據統計光是印尼員,就有25萬人遇害。1965年12月,印尼共 艾地,由於身邊出了叛徒,住處,在中爪哇被印尼陸軍逮捕,旋即遭到殺害,犧牲時年僅42歲。

蘇加諾被軟禁了,印共廢了,此時,一手遮天的蘇哈托又進一步把打擊對象擴大化。

他將目光投向了印尼當地僑民,華僑華人在印尼是少數族群,並且特徵明顯、地位低下,與主流融合程度低,且客居印尼的僑民普遍從事,他們很多人經過數代人的打拚積累了大量可觀的財富,對印尼僑民下手既能將大筆財富收入囊中緩解軍費,同時,還能挑動長久以來當地居民的仇富心理轉移國內矛盾,實在是一石二鳥的辦法。

在有了雙重考量後,蘇哈托在挑動印尼土著清剿印共的同時,也不斷印尼土著與僑民之間的關系。

蘇哈托在當地華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認同新中國的情況下,將印尼共強行和華人畫上等號,煽動說印尼的貧窮是「因為華人通過印共的進行的掠奪」,並謊稱「9·30」也是通過「在印尼華人和中國的直接指揮」,隨後悍然終止了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在蘇哈托的下,印尼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排華風波,當地的土著居民不光對印尼共殘酷,連帶著將印尼當地華僑的房屋、商店、工廠等合法財產一空,並付之一炬,大街小巷遍布華僑屍首,無數僑民頭顱被印尼土著割下來掛在了路旁示眾,任由蒼蠅叮咬、腐爛。

據統計,從1965年底到1966年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印尼上百萬人死於的風波。

當時流經雅加達的梭羅河水面上,漂浮著許多,河岸被血污浸染。遇難的不僅有員,還有他們的親屬甚至同情者,許多與此毫不相乾的被以相同的理由。

連手上沾滿鮮血的CIA都在感嘆:「就被數來說,印尼的反印共可列為二十世紀最嚴重的之一……」

在清除印尼共的過程中,印尼軍方還將目標對准了蘇加諾的權力。蘇加諾雖極力挽回局面,但在軍方及右翼的阻撓下,他逐步被架空。

1966年3月11日,3 名將領來到蘇加諾的茂物行宮,迫使蘇加諾簽署所謂的「三一一命令」,把行力移交給蘇哈托。1967年3月7日,在陸軍的壓力下,蘇加諾被迫交出權力,蘇哈托任,而蘇加諾仍保留職位。

但軍方對此仍不滿足,1967年3月12日,軍方操縱的臨時協議一致通過撤銷對蘇加諾的任命,剝奪其所有職權。蘇哈托也開始了他對印尼長達30多年的鐵腕。

至此,蘇加諾生命已經完結。幾年後,蘇加諾在醫院病逝,在軟禁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3

蘇哈托後,曾被關押多年的墨里斯少將在受訪時稱,「930」是「內外因素」造成的。近年來不斷曝光的資料顯示,美、英、澳大利亞都積極參與了蘇哈托的軍事,並支持其對的近百萬工人、農民、學生和活動分子的。

1959年,美國蘭德公司為局提供了《東南亞是下一個十年的麻煩地區》的報告,稱「印尼已不能抵擋的激烈競爭」,「對更好的抗衡力量,從人員來說,是各官集團的成員,從機構上來說,是各國的」。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美英等積極與印尼陸軍勾結,尋找其人。此外,機構還力圖「製造一個機會、一個借口」,利用印尼陸軍的槍消滅印尼。

和翁東上校一起粉碎「將領會」的拉蒂夫上校也曾親口證實英美兩國積極參與了7名將軍欲從蘇加諾手中的密謀。

英國記者Paul Lashmar與Oliver James自1997年起在《獨立報》上發表一系列 ,探討英國與930的幕後 。

根據這些報導所述,英國 研究部(Information Research Department,簡稱IRD)曾針對印尼、印尼華人與蘇加諾展開一系列的反宣傳,此計旨在復制英國對付馬來亞的成功經驗。

例如,BBC報導將雅加達,就是由IRD的心戰專家Norman Reddaway所編造的謠言。

而前幾天最新解密的檔案顯示,英國的宣傳攻勢在這場「20世紀戰後最為殘酷的血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解密文件顯示,英國20世紀60年代一直在秘密策劃宣傳攻勢,煽動印尼軍方和人士「切掉癌症」,鏟除印尼,最終釀成了這場「20世紀戰後最為殘酷的血腥」。

檔案顯示,英國的秘密部門訊息調查部,曾在1965年派出宣傳前往新加坡。他們在當地了一份新聞簡報,以印尼的名義,提供給有影響力的個人,包括陸軍將領等。

他們還協助建立了一個由馬來西亞人運營的宣傳電台,向印尼進行廣播,煽動印尼軍方將領及其他人士。

1965年10月,在開始時,英國甚至呼籲稱,應該「消滅印尼和所有」。他們煽動仇恨,稱「只要還在逍遙法外,人不受懲罰,這個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而英國外交官對此一清二楚。英國機構,通訊總部(GCHQ)不僅可以和讀取印尼的通訊,而且英國還在新加坡設立了監視 ,能夠追蹤參與印尼的陸軍部隊的進展。

根據通訊總部(GCHQ)專家鄧肯·坎貝爾(DuncanCampbell)的說法,他們有能力「印尼軍事指揮官和部隊,轉達和接收圍捕和人的命令」。

解密檔案顯示,這場被英國視為「一次最成功的宣傳勝利之一」。在「930」數年後,時任宣傳特使諾曼·雷德達威(Norman Reddaway)不但毫無悔意,反而引以為榮。

諾曼曾透露,給他10萬英鎊(約107萬港元)的預算,指示他可做任何事情以驅逐蘇加諾。

諾曼在信中誇耀稱,對偏向陣營的時任印尼蘇卡諾的抹黑迅速取得了成功。「他的抵抗讓我們每年多花了2.5億英鎊。憑借信息研究部(IRD)的研究和技術,我們在6個月內便用更低成本解決了事端。」

而英國的更低成本,卻讓和華人付出了數十萬條生命的更高代價。

美國的也不遑多讓。五十多年過去了,還不斷有美國參與的新證據浮面。

「930」後,美國派別國的老手馬歇爾·格林為駐印尼大使,格林到任後便積極參與1965年至1966年行動。

(1961年,時任美國肯尼迪(左)會見蘇加諾)

1990年,格林和其他美國退休的外交官和中情局承認,他們曾向印尼軍人提供了5000名印尼共的名單,這些人很快被抓捕和處決。而一旦其中有人被捕或身亡,美方即在名字上打勾。

蘇哈托在前面殺,CIA特工在後面樂得合不攏嘴,這個新一上台就幫他們完成了好幾年的KPI。

2022年12月10日,美國參議員湯姆・尤德爾(Tom Udall)提出一項「參議院表態決議案」,譴責印尼1965-66年的,呼籲美國有關當局解密國內保存的相關文件。

2022 年,美國終於公布了之一批39份美國駐雅加達的解密文檔,部分文檔內容摘錄如下:

「我們持續收到印共在東爪哇多個區域遭安梭爾(Ansor,民兵)的報告。擊殺印尼共的行動持續在泗水周邊村落發生,從泗水被釋出的傷員拒絕返回家園。據東爪哇鐵路主管表示,有5個車 因為部分工人遭、其他工人不敢上班而關閉。」(美國駐泗水發給美國駐雅加達電報,1965年11月26日)

「目前,不論在首都雅加達或其他各省份,印尼共的行動仍在持續,更大問題是人滿為患、獄中糧食短缺。許多省份顯然以處決印尼共囚犯、或逮捕前就地格殺的方式,成功解決問題。」(美國駐雅加達參事發往特區,標示為「秘密」的電報,1965年11月30日)

「穆罕馬迪亞(Muhammadiah,印尼歷史最久的群眾)回報,穆罕馬迪亞屬下各阿訇均向教區傳達,凡志願加入印尼共者應予格殺。『志願的』印尼共成員被列為最劣等的外教人,殺掉他們和殺雞無異。這顯然是發給穆罕馬迪亞派的空白執照。」(美國駐棉蘭發給美國駐雅加達,標示為「機密」的電報,1965年12月6日)

「暴力」迄今導致約10萬印尼共死亡。據峇里島可靠向本回報,該島印尼共現已達1萬人,包括地下蘇德迪亞(Sutedja)的父母,甚至其遠親。」(美國駐雅加達參事發往特區,標示為「秘密」的電報,1965年12月21日)

這些內容充分證明,美國對當時發生在印尼的世紀了如指掌,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在當時沉默,幫蘇哈托一起,掩蓋罪行。

另外,近年來的資料也表明,澳大利亞也參與了印尼的。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澳保羅·基廷說,蘇哈托的,是澳大利亞戰後戰略史上最重要和最有益的。

(保羅·基廷)

真的是「一家人」。

尾聲

蘇共的教訓,人們耳熟能詳。其實1960年代印尼共的瞬間覆滅,其震撼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承平日久,很多人覺得,遭遇「國內外的聯合剿殺」,只存在於想像中,印尼共的滅亡告訴人們,無論你如何展現自己的「人畜無害」,無論你如何避免與人為敵,國內外的敵人都會團結一致,瞅准機會屠戮進步,除之務盡,連投降的機會也不給。

有人覺得,「軟刀子」不,別人罵你幾句,製造些謠言,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假話就會不攻自破。但印尼共的教訓表明,以對手的機器能力,把你從道德高地上拉下來實在小事一樁;在他們的誤導下,群眾也可能陷入迷途。藉此,不需大動干戈,就能殺得血流成河。

的武器和武器的,缺一不可。

其實有沒有吃過這種虧呢?當然是有的,大家都知道。

而1961年2月4日,印尼共為了換取自己的「合法地位」,把一份名單呈交「當局」,而名單上列明()地址、黨內職務和日期。

這事就連當時的印尼的資產階級觀察家也看出來了,跟1920年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一個樣。

而印尼共自己前面就已經體驗過兩次慘痛的「白色」,居然還是遭遇了更加毀滅性的第三次……

教訓擺在面前,拒而不受,那實在是難救。

參考資料:

張海濤:第三次白色

吳軍雄:印尼失敗的沉痛教訓

克雷·鮑文:從骨灰上三起三落的印尼

知乎:印尼1965年930小篇

BBC:印尼六十年代:美國公開秘檔揭露新信息

觀察者 :英秘密煽動50年前印尼,至少50萬人死亡

以上就是與1952屬龍女人會死於哪年相關內容,是關於蘇加諾的分享。看完1952年女屬龍一生大劫年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印尼軍人登過的島礁叫什麼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人壽命是多少 瀏覽:486
如何用a四紙畫中國地圖 瀏覽:582
哈薩克族在中國哪個分布地區 瀏覽:517
中國最奇葩的古寨在哪裡 瀏覽:5
英國機油價格多少錢一桶 瀏覽:27
中國訪談節目女主持人有哪些 瀏覽:700
中國移動卡掉了怎麼查話費 瀏覽:273
印尼普頓外匯現在是什麼狀況 瀏覽:122
海外疫情義大利是怎麼感染的 瀏覽:504
疫情讓中國受到了哪些危害 瀏覽:444
中國歷代國歌怎麼唱 瀏覽:781
如何寄信英國 瀏覽:436
盧浮宮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341
義大利蕎面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980
如果美國打伊朗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瀏覽:774
義大利務工回國怎麼辦 瀏覽:496
中國人民解放軍什麼大學 瀏覽:447
英國民族的史詩是什麼 瀏覽:78
中國哪個企業進口沙特石油最多 瀏覽:950
英國大學宿舍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