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洋是指哪裡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北洋
渤海、黃海,朝鮮半島附近。如「北洋水師」、「北洋軍閥」、「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這些詞均源自以李鴻章為創始者,以袁世凱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區的政治、軍事、商業活動。
北洋之說最早出現在宋朝,主要指黃海、渤海區域。後來在清朝1791到1821年間,以上海吳淞口為界,長江以北的均為北洋,是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北洋的存在源於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勢力范圍而被約定俗成。
『貳』 南洋,現在是屬於什麼地方的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
在中國很多歷史文陪猛信獻上,都有關於南洋的記錄。南洋是中國古代對東南亞地區的統稱,廣義上的南洋包括現在的越南、寮國、緬甸、泰國、馬蘆輪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11個國家。而狹義上則以中國人較多的新加坡和知鋒爪哇為主。
據《史記》等記載,在公元1世紀左右,中國就和緬甸、越南等國家有來往。唐朝時,就有人因為躲避賦稅和戰亂南遷到南洋。唐朝末年,移居南洋的人開始增多。由於早期的華僑多因躲避戰亂,謀求生計遷居在此,所以,定居後,他們便大力發展農耕。經濟很快就繁榮起來。
到了北宋,由於對外貿更加頻繁,更多人遷到南洋,元明之際,大陸戰亂頻繁,南洋成為當時國人尋求生存機會的最佳選擇,更多的華僑漂洋過海,到哪裡討生活。明朝滅亡後,大批漢族人移南洋,史稱「下南洋」。
(2)印尼在清朝時期叫什麼擴展閱讀
南洋對中國的影響
以南洋為基礎,中原跟海洋的資源都能夠被調動起來,然後才有了向大陸深處、向動盪地區投放秩序的努力。這些加到一塊是一個完整的中國歷史的結構。
西方所提供的一整套現代法律體系和現代經濟與技術,而且因為地處西方與大清的貿易通道,這里還有充足的貨幣資本。
『叄』 清朝順治初年的時候,那時候南洋、西亞、中亞、大洋洲各個國家的名稱叫什麼皇帝(或實際控政人)叫什麼
泰國:暹羅 。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
新加坡:到公元14世紀末,梵文名稱「新加坡拉」(「Singa Pura」)或獅子城(「Lion City」)成為通用的名字。就在那時候,新加坡捲入暹羅(現在的泰國)和爪哇滿者伯夷王國爭奪馬來半島控制權等戰爭。後來,新加坡一直是馬六甲王國的重要部分。
馬六甲:滿剌加。
印度尼西亞:滿者伯夷王朝(Majapahit)等。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出現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能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
越南:安南。16世紀末,安南(黎朝)分裂成南北對立的兩個政權,北部為鄭氏,南部為阮氏。17世紀中葉,南部為賢王阮福瀕(1648—1687)。
緬甸:東吁王朝(1531—1752)。
柬埔寨:高棉王朝。
寮國:南掌國。蘇里亞旺薩王(1637—1694)。
澳大利亞:「新荷蘭」。第一個到達澳大利亞的是荷蘭人威廉·據茨,1605年他抵達奔塔利亞灣西海岸。17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和人員多次到達澳大利亞的西部海岸。他們把西部海岸命名為「新荷蘭」。
紐西蘭:「新澤西」。17世紀以前,紐西蘭的居民是毛利人(Maori)。毛利人把這片土地稱為「奧蒂羅」(Aoteara),意為「白雲連綿的土地」(land of the long white)。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國。他認為這個地方與荷蘭的澤蘭省(Zeeland)十分相似,便把它稱為「新澤西」,意為「新的海中陸地」。後來,大批的英國移民涌到這兒。漸漸地,「新澤西」就成為「紐西蘭」了。
汶萊:汶萊蘇丹國。中國古籍多稱其為「渤泥」。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7世紀初,第五世蘇丹博爾基亞。
菲律賓: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自此統治菲三百多年。
馬來西亞: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
伊朗:波斯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1612年阿巴斯國王。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1640年起第十八任素丹。
『肆』 印尼在清朝時叫什麼
爪哇國(梵文名Yavadvipa),又作葉調、訶陵、闍婆、呵羅單、耶婆提,古代東南亞古國,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唐朝時,一度為佛教國家。宋朝時分為三國,東爪哇最強,後為三佛齊所滅,信訶沙里國崛起後,在爪哇島上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伊斯蘭教興盛。元朝時,元軍大舉征伐其地,敗於滿者伯夷王朝。明朝時,屢有入貢。後來,荷蘭在此地建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和行政管理總部,並於不久侵佔全境。二戰後,獨立,並入印度尼西亞。
爪哇就是印尼古時統稱
『伍』 南洋指的是哪裡
南洋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具體主要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清代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海防上》提到:「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現在南洋各個國家島嶼,都被列強占據。)這里的南洋就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家。中國古代及近代有著下南洋的說法。福建、廣東等地老百姓乘船前往東南亞進行經商,也有的是戰亂時期遷徙到東南亞各國。
清朝時期也有稱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的說法。如「南洋水師」為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與北洋水師相對應。
(5)印尼在清朝時期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人下南洋的原因
一、戰亂導致被迫遷徙
在明朝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二、當地政策的吸引
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陸』 南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南洋是現在的東南亞各國。
南洋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具體主要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南洋是明、清時期以中國為中心的輪鄭一個概念,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
清代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海防上》提到:「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現在南洋各個國家島嶼,都被列強占據。)這里的南洋就指的是東南亞臘埋頌液絕各國家。
中國人下南洋的歷史脈絡:
南洋一詞最早大概出現在明朝。明朝人口迅速膨脹,加之政府禁海閉關鎖國,導致國際貿易受阻,以及漁民生活艱難。明朝的口糧已無法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這種情況下,東南沿海許多福建廣東人只能出海往南尋求新的生路。
他們離開故土,大概以偷渡的方式來到了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等地,在這些地方耕作或做生意。當時,就被稱為「下南洋」——這是一種行為,至於南洋到底是哪裡並不十分明確。
明清兩朝都實行海禁政策,下南洋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群出海謀生的人被當作天朝棄民,如果被抓住將會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
直到19世紀中期解除海禁後,清朝人可以正大光明出國了,這一時期有更多福建廣東一帶的沿海居民下南洋。現在東南亞華人的祖先大多就是這時候遷移過去的。
『柒』 古時候印度尼西亞叫什麼
印尼:爪哇、三佛齊
菲律賓:呂宋
新加坡:淡馬錫、星洲
馬來西亞:馬六甲、柔佛
泰國:墮羅缽底、暹羅
『捌』 印度尼西亞是屬於中國的宗屬國嗎
印度尼西亞不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明代,中國的藩屬國是到了印度尼西亞這個地方的,但僅限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幾個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島嶼上的國家,其中明朝設置的舊港宣慰司(屬於明朝國土一部分,在外國人眼裡比西藏還要屬於中國)就在蘇門答臘島上(是不是有一種蘇門答臘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感覺?),其行政中心在今巨港,但不過只堅持了33年而已。(注意,雖然這些島嶼是屬於今印度尼西亞的,這些國家也已經佔了當時印度尼西亞今領土范圍內在當時存在的國家的大部分,但是這些國家都不能代表印度尼西亞,印尼和這些國家不存在法理上的關系)
但是到清朝,中國最南端的附屬國則只到馬來半島的和蘇祿,印尼的部分則沒有到達。究其原因,是因為印尼的大多數國家此時已經被西方殖民者逐步佔領,不會再向中國臣服。然後荷蘭逐步驅逐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最終控制了今印尼全境,並建立了荷屬東印度殖民總督區。荷屬東印度是印尼法理上的前身,是荷蘭的殖民地,與中國沒有臣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