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越南自西漢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越南頭任皇帝趙陀原是秦朝駐南越的郡守,(原郡守為任囂,任死後交給了趙),趙陀是戰國時期趙國人,趁秦滅亡的亂世建立南越割據政權,到西漢中期被中央政權平定統一,到東漢時叛亂,被伏波將軍馬援平定,到唐時還是中國領土,王勃的父親就是那裡的地方官,清朝時還是中國的藩國,中法戰爭後,被法國佔領,抗戰勝利後,中國有二十萬駐軍,內戰爆發後撤回,1954年中國幫助越共打贏了抗法戰爭獨立,1975年在中國和前蘇聯的幫助下越南統一了南方,但從此與中國翻臉,1979年悍然驅趕華僑華裔,從而爆發了中國的自衛還擊戰,攻克北部重鎮諒山後撤回,斷斷續續打了十年。越南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之國。
㈡ 蘭芳共和國:二百年前下南洋的漢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說起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共和國,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應該是1911年辛辛亥革命爆發後,建立的中華民國。
但是,實際上早在辛亥革命一百四十多年以前,一群下南洋的中國人就在東南亞的加里曼丹島上,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而蘭芳共和國的開國元首,便是被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視為偶像的,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先生。
可惜,作為曾在東南亞叱吒風雲的華人領袖,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傳奇故事。
在中國農業 社會 時期,因為福建、廣州兩省人稠地狹,適宜耕種的土地根本不足以養活兩省之人。
所以福建、廣東一帶的老百姓生活難以維持,為了謀生便漂洋洋過海,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到南洋謀生。
而創始者羅芳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實他本名叫羅芳柏,人們習慣尊稱他為「羅芳伯」,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這就是他的本名。
1738 年,羅芳伯出生在廣東嘉應州石扇堡,一個位於粵閩贛三省交界處的貧窮小村落。
據史文所記載,羅芳伯此人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而且為人豪爽大方,尤其喜歡結交朋友,可謂是富有領袖魅力。自幼讀書的羅芳伯本是一心考取功名,然而卻屢屢落第。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羅芳伯在鄉試中再次落榜,這一次,已經 34 歲的羅芳伯對仕途徹底死心。
於是當年五月,為了擺脫生活窘境,羅芳伯告別家鄉,帶領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謀生。
漂洋過海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 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里曼丹島)。
早在1721 年,英國航海家便已宣稱全婆羅洲島商業已被中國人控制。
同時,華人也是西婆羅洲金礦的發現者。因此,許多華人對此地趨之若鶩。
來到婆羅洲後,羅芳伯便在坤甸住了下來。不久他便發現此地危機四伏。
占據此地的華人因為地域結成各種類似「同鄉會」的組織,各個組織之間,經常互相沖突。
另外作為外來族群,婆羅洲的本地土著居民也對富裕的華人抱有敵意,歧視、排擠華人,而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則虎視眈眈的在旁窺伺。
而羅芳伯發揮特長,積極聯絡當地的華人和土著居民,充分施展自己與生俱來的交際才能。
1774 年,羅芳伯集齊「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組建了「蘭芳會」,後又成立了「蘭芳公司」,這便是蘭芳共和國的前身。
羅芳伯帶領蘭芳會,開發金礦,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經濟基礎。
之後羅芳伯又團結華人,組織同鄉會,迅速平定了蘭臘、萬諸居、斯芳坪等各路土匪海盜。
此時羅芳伯的隊伍達 3 萬多人,又有 20 多萬土著歸附,當地蘇丹亦臣服。
蘭芳公司成為婆羅洲最大的華人聯盟,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涉及采礦、農業、糧糖等行業。
1 776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建立了自治政府。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當時,大家推薦羅芳伯為國王,羅芳伯不同意以王相稱,後由各代表商議建立蘭芳大總制,稱羅芳伯為「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
在國家政治制度上,蘭芳實行共和體制。國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
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在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御敵。
全國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
至於「國之大事,皆咨決眾議而行」,類似於後來普遍實行的議會制。
在國家領導人的產生上,蘭芳結合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創立了禪讓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形式。
上任領導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薦下屆領導,但其能否出任大總長則需要多數公民贊同。
羅芳伯當了19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
臨終前,他推薦同樣具有文韜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屆總長,後經選舉,江戊伯果然成為繼任領導。
同時創建了兵工廠,製造各種槍炮。蘭芳還大力發展教育,從清朝聘請一批著名儒生前來教學、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知識水平。
司法方面是以天地會綱領為基礎,進而修訂為普及易行的法規,推行以法治國。
並且蘭芳還確定了自己的國旗,規定以各式漢服為國家禮服。
蘭芳蘭芳共和國嚴格地遵守了這些法規,使得自身實力和影響大增。
吸引了許多當地土著部落前來歸附,蘭芳共和國的勢力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
剛剛建國不久,羅芳伯就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請求將西婆羅洲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成為大清的藩屬國。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羅芳伯畢竟是中國人,故土難離鄉土情深,他還是想得到故鄉人的認可。
一是想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來抵抗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擴張。
但是目光短淺的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建立的國家。
羅芳伯無奈只能請求先於滿清建立貿易關系,這個清朝倒是同意了。
蘭芳國藉助這一點,對外製造假象,宣稱自己成為清朝的藩屬國了。暫時唬住了入侵的荷蘭殖民者。
但是很快滿清就走向了衰敗,兩次鴉片戰爭更是暴露了其外強中乾的本質。
荷蘭人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開始肆無忌憚入侵蘭芳。
1884年,荷蘭人趁著中法戰爭的時機,全面入侵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的人民一方面在大總長的率領下進行堅決的抵抗。一方面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是,此時滿清自己已經自顧不暇了,根本顧不上支援這個天朝棄民所建的國家。
最終勢單力薄的蘭芳共和國被荷蘭殖民者滅亡。
而今,印度尼西亞東萬 律依然有紀念羅芳伯的「蘭芳大學」,在坤甸還有紀念羅 芳伯的紀念廳、墓園和各種廟宇。
而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的東萬律,有一座佔地幾十平方米的「羅公芳柏之墓」。
而墓前的兩座華表, 無時不在向世人宣示著墓主人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