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尼泊爾為什麼和中國越走越近
其實自打元朝將西藏劃為宣政院轄地開始,中尼兩國就已成為鄰居。清朝乾隆皇帝時,清軍還曾兩度征討廓爾喀,成為乾隆「十全武功」之一。不過農耕時代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原王朝哪怕是對西藏的影響力,都是極其脆弱的,再想穿越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那更是非常困難——兩征廓爾喀的虎頭蛇尾,證明即便農耕文明發展到最高階段,中國也沒有在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所以,這種鄰居關系只不過是名義上的,中國對尼泊爾沒有太多影響力。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形勢才慢慢出現改變。
此時人類已經進入現代文明階段。工業技術的進步和交通工具、設施的發展,使中國第一次有能力直接對青藏高原進行管理;甚至有了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技術可能。
而中印邊境戰爭,則成為尼泊爾開始「親華」的轉折點。在中印戰爭中,印度以精銳主力對陣中國邊防軍,卻不料大敗虧輸。雖然地緣格局的限制,使中國在戰場上得勝後仍不得退出藏南。但這場軍事勝利,卻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而這場中國的勝利,也讓尼泊爾發現了擺脫印度鉗制的機會:
由於現代文明條件下,青藏高原的地緣阻斷作用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國已經具備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的適當親華,可以有效的對沖來自印度的壓力。
而對中國來說,雖然邊境戰爭已經結束,但中印之間的結構性地緣矛盾卻始終存在。雖然西藏的存在,使自己在地緣格局上對印度形成壓制,但如果能與尼泊爾深度合作,則可以進一步強化自己對喜馬拉雅南麓的影響,進而增強對印度的遏制。
中尼的想法一拍即合,二者關系迅速升溫,反應到現實中:就是趁著印度戰場失敗,引發政治動盪之機,中尼公路於1963年7月破土動工,並於1967年正式建成。
中尼公路的建成,使中國獲得了進入南亞的現代通道,其對尼泊爾、乃至南亞板塊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當然,地緣格局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控制尼泊爾——也正是因為如此,尼泊爾才敢放心大膽的和中國合作。但中尼戰略通道的建成,使尼泊爾再面對印度的壓迫時,有了討價還價的本錢。
1969年,尼泊爾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來就派駐加德滿都陸軍總部的印度軍事代表團和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這在中尼公路貫通以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
只不過,相較於尼印之間緊密的地緣關系,一條公路能起到的作用還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徹底顛覆尼泊爾受印鉗制的格局。而在經濟上,這種表現更為明顯。被激怒的印度隨即發動經濟制裁——1970年,印尼貿易與過境條約到期,印度卻拒絕續約——這對國土被印度三麵包圍的尼泊爾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在隨後的歲月中,經濟制裁更成為印度屢試不爽的打壓尼泊爾的手段。
作為一個內陸山地國家,尼泊爾的對外交通必須經過中印兩國。雖然中國實力遠超印度,但與尼泊爾接壤的卻是最為邊緣、經濟價值最低、交通也最不方便的西藏高原。這種限制,決定了中尼公路的作用更多集中在政治和軍事層面,具體到經濟層面,中尼公路對尼泊爾的拉動作用並不大。
經濟上受制於人,再加上中尼公路畢竟只是一條通道,在連接彼此上的作用遠不能印尼之間的天然地緣關系相比,所以尼泊爾仍然不能擺脫印度控制。
但進入新世紀後,形勢又發生了變化。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尼關系有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而論證中的中尼鐵路如果付諸現實,尼泊爾的真正獨立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鐵路的建成,對尼泊爾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首先,它將進一步拓展中國對南亞的政治軍事影響力。雖然尼泊爾不可能讓中國軍事力量進入,但只要這條通道存在,尼泊爾在與印度的政治博弈中就更有底氣——如果印度還敢對其欺壓太甚,尼泊爾隨時可以引華為援。這種形勢下,印度免不了投鼠忌器,尼泊爾政治獨立性會更有保障。
而經濟上,中尼鐵路的建成,更會極大減少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程度。相對於公路,鐵路運輸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也更小;而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也遠非20世紀60年代可比。
基於這兩點因素。這條新的中尼戰略通道,其經濟價值將遠遠超過之前的中尼公路:第一,尼泊爾的部分高價值自然資源可以通過鐵路運到中國中東部工業區;第二,由鐵路而來的中國遊客,也會較之前大幅增長(2014年中國赴尼旅遊人數已突破10萬,鐵路的暢通,更將使該數字倍數級增加),對尼泊爾這種人均GDP只有七百美元的內陸小國來說,中國遊客的經濟拉動作用相當明顯。隨著中尼雙邊經濟活動的增長,印度對尼泊爾的經貿壟斷地位會被進一步打破。
當然,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存在,決定了不管是鐵路還是公路,都不可能使中尼之間的聯系達到尼印之間那樣的高度。但它們依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使尼泊爾的附庸地位大為改觀。再考慮到中國遠勝於印度的國力,這不但可以在經濟交往中彌補中尼地緣疏離帶來的局限(中尼地緣關系雖不如尼印,但中國經濟的能量卻比印度強大的多),也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在政治上對尼泊爾提供超越地緣限制的支持。
綜上所述,只要中國對印度的巨大規模優勢持續存在,那它對尼泊爾的影響力有可能會達到跟印度接近等量齊觀的程度——直白點說,中印在尼泊爾有可能會形成均勢。
一旦這種均勢狀態形成,尼泊爾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它的政治態度,將可以決定該國的走向和歸屬(在印度一家獨大時,尼泊爾是法決定自身命運的)。
當然,如果不想因中印地緣沖突而引火燒身,尼泊爾是不可能向任何一方一邊倒的。中立的原則下,在該區域內部助弱遏強,維持均勢狀態,會是尼泊爾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好選擇。
由於尼泊爾本就是南亞國家,地緣的限制決定了中國無法對它實現掌控。能將其從印度的附庸,轉變為中印之間的戰略緩沖,這已經是現有條件下的最好結果,對這樣的局面,中國當然是願意接受的。
但印度就悲劇了。好端端的自家後院,變成了兩家人之間的市政園林,這換誰都得憋屈死。
但打鐵還的自身硬。印度的大規模工業化遲遲無法開展,它與中國的國力差距不斷拉大。(印度為什麼無法工業化,可參見雲石《地緣政治15:印度為什麼成不了第二個中國》)
當這種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中印在尼泊爾的均勢狀態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屆時,就算印度不情不願,也只能徒喚奈何。尼泊爾一直以來建立中立和平國的努力,也就可以宣告達成了。
下一節,雲石君將繼續南亞系列,主講斯里蘭卡,看這個北印度洋島國,在面對印度壓力時,是如何應對的。
⑵ 世界哪個城市華人最多
第一名:印度尼西亞——767萬
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擁有華人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據統計,印度尼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在770萬以上。即便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一段讓華人恐慌的歷史,但是這個國家,依然成為了眾多華人的首選。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67萬華人。
第二名:泰國——706萬
亞洲周邊國家,是華人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拿泰國拿說,雖然泰國的經濟不怎麼樣,但是泰國這個國家擁有的華人數量也達到了700多萬。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06萬
第三名:馬來西亞——639萬
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的還不錯,然後治安方面還算穩定,環境也特別的好,所以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也有很多華人,據統計,目前的馬來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大概在630萬以上。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639萬。
第四名:美國——346萬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教育還有醫療設備,都是位於世界一流水準,在美國擁有唐人街,美國的華人數量在340萬左右,未來這個數值還會繼續上升,因為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條件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移民到美國。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346萬。
第五名:新加坡——279萬
在新加坡說普通話,有很多人都聽得懂,然後在新加坡的街上,也能聽到很多說普通話的華人。新加坡是一個人口並不多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人口不是很多的國家,華人就佔了280萬左右。新加坡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279萬
第六名:加拿大——136.4萬
加拿大的房價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加拿大當地人認為,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因為華人在加拿大拚命的買房,所以才造成了房價的上升,加拿大目前擁有華人130多萬,雖然造成了房價的上升,但是也對加拿大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加拿大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136.4萬。
第七名:秘魯——130萬
秘魯是南美洲國家,緊挨著阿根廷,巴西這些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去往秘魯的華人越來越多,秘魯人口為30,946,000人(2013年),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
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和其他方言。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2013年當地華裔人口:130萬人。這在南美洲的國家中是華人人口是最多的。
第八名:越南——126萬
越南,一個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接壤。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因為和中國西南接壤,因為當年的戰爭以及其他原因,不少中國人都從邊境到越南生活,並形成自己的華人幫派。越南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26萬。
第九名:菲律賓——115萬
菲律賓,位於中國的海南島南部,與中國的南海一直有著領土之爭,前幾個月甚至因為南海事件劍拔弩張,這也不妨礙菲律賓有著眾多的華人。菲律賓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5萬。總人口:1億100萬(2015年7月)。
第十名:緬甸——110萬
緬甸,被稱為大象背上的國家。緬甸有約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緬甸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0萬。
(2)印尼七百萬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一、分布范圍
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佔78%;美洲890萬人,佔15%;歐洲170萬人,佔5%;大洋洲100萬人,佔1.7%;非洲10萬人,佔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73%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1200萬)、泰國(850萬)、馬來西亞(640萬)三國,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紐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第十二條
歸僑、僑眷在國內興辦公益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於國內公益事業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第十三條
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私有房屋的所有權。依法徵收、徵用、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歸僑、僑眷就業給予照顧,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升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照顧。
網路-華僑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⑶ 在印度尼西亞鞋廠上班質檢的工資多少一個月
1. 在印度尼西亞,鞋廠品質檢驗員的平均月薪約為7,950元人民幣,中位數則為7,456元人民幣。
2. 工資分布顯示,大約52%的質檢員月薪在2,000元人民幣到7,000元人民幣之間。
3. 根據回答於2016年11月5日的信息,在印度,普通工人的月薪大約是六七百人民幣。
4. 問一問在線平台上的職場答主表示,在印度尼西亞鞋廠擔任質檢工作的工資水平未提供具體數額,但指出通常情況下,普通員工的月薪可能在1萬人民幣左右,管理層則可能超過20萬人民幣年薪。
5. 另一條回答提到,去印尼打工的普通員工通常能拿到1萬人民幣左右的月薪,年薪則在12萬人民幣左右,而管理層則有更多。
6. 此外,還有搜索結果顯示,印尼的工人月薪、建築工人工資、鞋廠各部門的毒性問題、印度尼西亞的工資水平、以及在印度的鞋廠招聘信息等相關內容。
⑷ 在印度尼西亞鞋廠上班質檢的工資多少一個月
日解讀:印度尼西亞工廠品質在全國的平均月薪為¥7,950,中位數為¥7,456,其中¥2k-7k工資佔比最多,約52%。
看準網
印度鞋廠工人工資多少 - 網路知道
1個回答回答時間:2016年11月5日
最佳回答:印度普通工人的話,一個月六七百人民幣
網路知道
在印度尼西亞鞋廠上班質檢的工資多少一個月 - 資深職場答主答疑 - 問一問
在線
1942位職場答主在線答
已服務超1.5億人5分鍾內回復
Hi,為您實時解答職場類求職、規劃等問題,與HR、職場前輩1對1在線溝通
在印度尼西亞鞋廠上班質檢的工資多少一個月
馬上提問
鞋廠做品檢怎麼樣,累嗎
146人正在咨詢
鞋廠累還是電子廠累
143人正在咨詢
印度尼西亞打工工資高不高
146人正在咨詢
鞋廠做品檢怎麼樣,累嗎
146人正在咨詢
問一問
去印尼打工真實收入 - 問一問
1個回答回答時間:2022年11月1日
最佳回答:到印尼打工的話通常如果是普通員工的話,通常會在1萬人民幣一個月,年薪約在12萬人民幣,如果是管理層級別的話年薪在20萬以上,...
問一問
大家還在搜
印度工人月薪一般多少
印尼建築工多錢一月
鞋廠哪個部門毒最大
印度尼西亞工資高嗎
鞋廠300一天招工
中國人在印度打工一天多少錢
⑸ 中印兩國國內各方面情況比較
二 資金 中國和印度一樣窮,不過中國早期用土地等要素作為合作條件,開合作公司算是自己解決資金的一個方法,同時中國的經濟命脈主要掌握在國有資產手中,中國通過各種債券,貸款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定時期我們的一些銀行在包括一些隱性負債的情況下到了「技術性破產的」程度國家的貨幣貶值速度也有過劇烈的時候,但是最終給中國帶來的是能夠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優質基礎設施。也帶來了產業集群優勢 印度的土地本身就不是國家的,他要做製造業單純依靠外資就困難重重,印度的政府效率也很難向中國這樣在一定時期內全國都在大規模招商引資,何況在地方他還有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印度的國家有資本沒有中國這樣的規模自然也很難提供大量的基建能力。 三 技術 中印技術都相對西方落後,不過中國的工業基礎畢竟培育了一批人才,中國擁有消化這些技術的能力,或者說潛力,而印度相對「一窮二白」,在識字率,教育水平上中國也相對印度較好。 四 社會結構 中國的社會結構畢竟是工業化的社會結構,盡管有計劃經濟的過死制度需要改革,但是工業化的性質是在得,印度就多了,大城市的工業社會氣氛濃厚,可在其他地區,封建勢力依然存在,這些封建勢力作為工業化的天然阻力自然影響印度的工業化進程。 於是中國成了世界製造中心,而印度在面對製造業轉移時陷入了一個怪圈,即謀求工業發展需要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必然觸動地主階級利益,導致社會不穩定,而社會不穩定同樣會讓印度喪失世界產業轉移機會。結果是製造業在印度走不通,所以印度要想達到工業化得找別的路子。 首先,工業化的發展要集中在工業化社會,也就是印度的大城市,其次土地因素限制要求這種產業對土地的需求較少,同樣由於基建的限制,最好能耗不高,那麼對於印度只有三產而且還是外包式服務業是印度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利用印度的英語優勢,向世界辦公室的方向發展,印度人也算勤勞智慧,把這個產業做成了「正向循環」,於是一個「神話」的印度三產 也就在一片工業荒涼之上拔地而起了。 印度現在面臨的問題 1 糧食 人口增長,城市化建設,耕地減少,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印度糧食減產,缺口增大,今年全球糧食減產。糧食危機以及印度大量的赤貧者將是重大的危機。 2 資源 尤其是能源,印度的房地產,工業運行,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為基礎,如果石油暴漲,而印度缺乏足夠的支付手段購買的話,對印度經濟將造成重大打擊。 3 泡沫 印度的經常性賬目赤字 主要靠投資資金彌補逆差,一旦出現熱錢涌退,印度的少量外匯能否支撐,是個很大的問題,而一旦對外支付出現困難,房地產 工業 大量的壞賬將打擊印度金融業 4 世界經濟 印度的三產 幾乎都拴在外國產業鏈上,一但出現世界經濟衰退,比然影響印度的國內經濟,印度的產業得不到本國市場的支持是印度最大的硬傷,而國內經濟的衰退,對於購房者而言,自然會出現「次貸」危機,印度的銀行業又將面對考驗, 5 印度內部的分離勢力, 在印度經濟崩潰社會動盪時,是否再次出現印度分裂 , 6 印度的制度 印度內部的社會制度,多種制度並存 ,導致的結果是,一旦出現危機,中產根本無法顧及 大量的赤貧 難以 全民共渡難關,結果就是動盪加劇 那麼一旦新德里泡沫破滅,印度出現金融危機,對外支付困難,在糧食,石油 多重作用下,內有經濟蕭條,赤貧者暴動,分離勢力,印度很難幸運的像日本一樣 只是 十年停滯,更可能的是像 菲律賓 印尼一樣 陷入動盪。 印度沒救了?1 印度還有 1萬噸 的黃金儲備,這些最後支付手段是印度的救命稻草,也是最後的經濟保護網,2 外援 , 印度的需求 一個是糧食 一個是錢, 泡沫破滅後大規模的通縮需要資金來周轉 , 所以 印度去找了美國,美國本身次債纏身,哪裡有錢,糧食是美國的世紀戰略,哪能為了印度而放棄,所以印度沒要到,美國安撫印度 給了個 核能源合作,算是對印度大國地位的支持, 這個哪成 ,印度去要燒餅,美國給了個勛章,說只要跟著我干就給你榮譽,印度當然不同意,所以來找中俄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