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華裔佔了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在歷史上中國長期都是世界的霸主,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於周邊的國家,很多國家當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要向中國進貢,正是在中國的庇佑下他們才得以生存下去,鑒於中國強大的影響力很多華人也都紛紛南下淘金,受到了當地人們的熱烈歡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從盛到衰影響力在逐漸減少,而這些國家對華人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東南亞等國排華運動經常發生,那麼為什麼這些國家不歡迎華人呢?
這個世界上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東南亞這些國家之所以如此的討厭華人,那是因為華人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是卻掌握了當地絕大部分的財富,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現在生活在東南亞的華人高達3000多萬人,雖然已經在海外已經生活了上千年,但是依然保持著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他們說漢語寫漢字,在當地顯得非常的另類,在這些東南亞國家中印尼是排華最厲害的國家,在印尼生活的華人雖然高達700多萬人,但是印尼的總人口有2.60億,僅僅佔了印尼人口的3%而已,但是華人掌握的財富卻佔了80%以上,當地人自然因嫉生恨。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華人作為外來者掌握印尼大部分的財富是如何做到的呢?雖然華人一直以來都非常的聰明、勤奮,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強大的背景作為支撐的話別說掌握財富了生存下去都是個問題。當時印尼是西方的殖民地,為了能夠管理好印尼,靠殖民者肯定是不行的,而他們對於印尼的當地人又不信任,只好拉攏同是外來者的華人,因為華人和這些殖民者一樣,所以殖民者對於華人還是非常信任的。另外華人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印尼,還可以替他們背鍋,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在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印尼的華人不但站穩了腳跟,而且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從業者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同時也掌握了大部分的財富。即便是後來印尼獲得了獨立,但是這種情況一直都沒有得到改善。印尼著名總統蘇哈托,同樣把印尼最好的資源給了華人,他認為華人在印尼終究是少數民族,即便是掌握印尼的全部財富這個事實也是無法改變的,並且在政府出現危機的時候可以隨時把華人拉來當作替罪羊,用最小的代價來平息印尼人民的怒火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B. 世界上有多少華裔華人
截止2019年6月,海外華人總數55,000,000人。
海外華人主要生活於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
這些地區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紀福建省與廣東省,以及後來的海南省。而從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馬六甲與東南亞。
(2)移民去印尼的都是什麼省擴展閱讀:
海外華人也在新中國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上將葉飛即是菲律賓歸僑,實業家陳嘉庚也出任政協副主席的要職。文革時期,與海外華人的聯系一度受到嚴重影響,當時有海外關系甚至會被批鬥,許多歸僑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改革開放後,中國對海外華人的政策恢復到原有水準並得到加強。在1980年代,中國嘗試積極地在其它方面尋求海外華人的支持,尋求他們的技術與資金來幫助發展。很多海外華人投資中國大陸,提供了包括財政來源、社會與文化網路、互相交流與機會。
C. 中國移民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中國移民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亞。
在印尼,有超過一千多萬的華人在此居住,受巨大的華人市場的影響,這里很多場所都配備了中文標識,商場、飯店、超市的服務員都會講中文。無論是在這里定居還是旅遊,只要會中文就能暢通無阻。
印度尼西亞大多都來自於我國的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印尼華人很會做生意,但是政治地位低,該國爆發過針對華人的極其惡劣世界,所以華人在印尼很少參與政治。印尼的巴厘島是中國人海島旅遊的一個熱門目的地。
泰國中國移民第二多的國家:
大約有900萬人在泰國定居,除了現代移民過去的一部分華人,還有很多華人早在二戰時期就在這里紮根了,所以當地很多的店鋪都是華人店鋪,再加上近幾年中國遊客的大量湧入,基本每個泰國人都會說幾句中國話。
泰國擁有著舒適的居住環境,良好的醫療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教育水平等等,這些使泰國被評選為全世界幸福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因此,泰國也逐漸成為不少外國人海外移民的首選之地。泰國作為距中國最近、文化最為相通的國家之一,因而多年以來就存在不少中國赴泰移民。
但相對於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泰國有著嚴格的移民政策。依據泰國《移民法案》第40條規定,泰國政府每年僅授予一個國家不超過100個永久居留證配額。
D. 移民印度尼西亞需要什麼條件
移民印度尼西亞的條件包括以下幾點:
1. 移民性質:屬於歸化移民,可以免除移民監的要求。
2. 健康狀況:申請人必須身體健康。
3. 犯罪記錄:申請人必須沒有犯罪記錄。
印尼移民申請所需資料清單如下:
1. 填寫完整的申請表格。
2. 提供淡藍色背景的彩色正面照片:2英寸8張,1英寸3張。
3. 提交本人護照和身份證的復印件,以及父母的名字(中英文)。
4. 提供本人的血型和身高信息。
5. 申請人需簽名並按指紋(具體見申請表)。
6. 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
7. 提供健康證明。
印尼投資移民的優勢有:
1. 門檻低:沒有資金來源等要求。
2. 無移民監:沒有移民監的困擾,也沒有海外稅收的煩惱。
3. 速度快:僅需3-6個月即可直接獲得護照。
4. 性價比高:只需投資6.5萬美金(18周歲以下子女只需4萬美金)。
5. 免簽國家多:可免簽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60多個國家。
6. 子女教育優勢:子女可以免試入讀中國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
7. 擔保機制:有資質的單位擔保,約定時間內未辦理成功可100%退款。
E. 印度尼西亞人是什麼人種,哪些才是原住民
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可劃分為馬來人種、澳洲人種、波利尼西亞人種、矮黑人等等,但印度尼西亞人還是以馬來人種為基礎。
原住民有:達尼族、阿斯馬特族、科羅威族等。
一、印度尼西亞人的分布和起源。
1、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掘的智人遠遠早於在南亞發掘的智人。所以馬來群島的印度尼西亞的南島語系的主要來源。
2、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和維傑人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而其他地區南島人則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長,部分又來自南美洲和澳洲,比如菲律賓、印尼的部分族群來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亞的部分族群則來自南美的土著。
3、馬來人種,是早期人類學家對中南半島南部與南太平洋群島人種的一種劃分,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馬來人種常被用來形容南島民族。馬來人的基本外貌特徵為:膚色淺棕,頭發長而直,體毛髭須較少,部分人無髭。圓顱形。眼睛較大,鼻高而直,唇偏厚。身高中等偏低。
二、印度尼西亞主要原住民。
1、達尼族,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西巴布亞省,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熱帶雨林部落。他們過著與現代文明隔絕的生活,尤其是一夫多妻的達尼部落更加原始。達尼部落至今還過著原始的生活,住的房屋是乾草搭建的,吃得是狩獵到的野味,穿得很奇特,男人全身赤裸只戴一個「寶貝套」,女人僅一件草裙裹身。
2、阿斯馬特族,生活在新幾內亞島南部海岸。他們保留著自己古老的部落文化和傳統習俗。阿斯馬特族人有一個傳統:凡男子成年之後都得經歷一個考驗,那就是獵取一顆人頭,然後才能去求婚。他們相信,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後代。
3、科羅威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巴布亞省偏遠的森林中,他們居住在內陸地區,離阿拉弗拉海大約160千米遠。 該部落仍過著游耕生活,石器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雖然他們是首個被公認的棲樹民,但是實際上科羅威人已經不生活在樹上 ,他們說當地部落的特有語言,靠吃野生動物、植物為生。
(5)移民去印尼的都是什麼省擴展閱讀:
(1)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
(2)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F. 印尼華人的歷史
在15世紀前中國與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很少有直接的聯系。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貿易掌握在印度尼西亞人手裡。中國商船的標准名稱,junk,來源於爪哇語,jong[有爭議]。jong在爪哇語中用來描述那些從中國南部長途跋涉到東南亞的商船。中國的史料中有僧人法顯在5世紀經過這一地區去印度的記載。唐朝時也一度與印度尼西亞王國有頻繁的聯系。
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人是爪哇最早的伊斯蘭傳教士,但是現在的大多數印尼華人卻不是穆斯林。有一種理論認為,在15世紀的時候,是鄭和等中國商船將伊斯蘭教帶入印尼。另外一種理論認為,是印度人將伊斯蘭教帶到了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 荷蘭人的寵愛
最早的華人移民潮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大多數都是尋找商機的商販。
華人與印尼原住民的關系直到今天都還是問題重重。一些評論者認為這可以追溯到荷蘭殖民時期。當時荷蘭人的殖民政策偏愛華人,因此華人在這一地區建立了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荷蘭人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使得華人很難與當地原住民融合。因為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社會的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的最底層,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荷蘭人是選擇性的優待某個少數民族或宗教而達到其破壞原有社會體制策略的發明者。華人成為他們殖民統治的道具,成為緩沖其與原住民矛盾的緩沖器。(法國人和英國人後來採用了同樣的策略,他們利用當地的天主教信徒和猶太人來統治阿拉伯世界)。
由於華人被荷蘭人認為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而受優待,許多華人成了殖民統治的支持者。事實上,在荷蘭殖民早期,華人積極支持荷蘭人在這片地區建立其統治地位。例如,17世紀時萬丹省的「中國船長」Souw Beng Kong(宋八公)在他管理雅加達的時期大量組織華人移民到印尼,這極大的動搖了這一地區的經濟,使得荷蘭人更容易征服伊斯蘭萬丹王國。
作為獎勵,在1619年Souw Beng Kong(宋八公)成為第一個Kapitein der Chinezen。並獎勵給他的繼承人封地,授予世襲的Sia稱號。這些貴族化的峇峇娘惹掌握了爪哇島上從原住民貴族手中沒收來的大量土地和財富。通過這種手法,他們統治了雅加達的峇峇娘惹和華人。這種體系後來延伸到了爪哇在內的其他的島嶼上。
那些被剝奪了土地的原住民貴族,由於缺乏建立領地的經濟基礎。於是尋求用武力方式奪回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
荷蘭人和華人參與了上千爪哇奴隸的貿易活動。爪哇人被認為容易出問題,於是將他們運到了在蘇門答臘的華人農場。 荷蘭人常常並不友好的看待華人。在18世紀早期,由於華人從雅加達建成伊始就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這在某種方式上導致他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大量華工建造雅加達城,並且耕作附近的土地,中國商人的數量也不斷增加,造成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對華人的依賴越來越大。
由於東印度公司的利潤大多數來自於在亞洲國家間的貿易,並不運回荷蘭,雅加達的華人很自然的成了聯系中國的最好方式。
荷蘭人和華人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理論上應該有很好的關系,但是由於華人的社會地位實際上與荷蘭人平等,而經濟上又是對手。這一因素造成荷蘭人對於華人與日俱增的憎恨。
引起這些憎恨最終爆發的不僅是華人的商幫,還有華人在爪哇各個經濟領域的活動:富有的華人從中國引入窮人當苦力來開展農業生產。這些苦力成了最重要的經濟領域----甘蔗種植園----的主要勞動力。
越來越多的苦力被引入,導致快到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1690年殖民當局嚴令禁止再從中國引入苦力。但這沒能阻止從中國引入苦力的浪潮,僱主通過向官員行賄的方式繼續引入。
1720年,歐洲市場逐漸飽和,蔗糖市場面臨越來越深的危機。爪哇的甘蔗農場面臨來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競爭。許多農場主破產,殖民當局沒有採取措施緩解越來越嚴重的失業問題,一些絕望的失業者成為了暴民。
最後,殖民當局宣布將加里曼丹的苦力運到荷蘭在錫蘭南部加勒的種植園。無法知道是不是荷蘭人的真正意圖,謠言開始流傳說荷蘭人想把這些苦力運到海里扔掉。苦力拒絕登船,叛亂爆發。叛亂者不僅在農村地區搶劫,甚至要攻擊雅加達。
雖然沒有證據,雅加達的荷蘭人懷疑城內的5000華人計劃加入叛亂的苦力。1740年10月9日,荷蘭人命令搜查所有在雅加達的華人居民的住處。這最終演變成三天全方位的大屠殺----所有的華人都被屠殺在自己家裡,先前抓獲的也在監獄和醫院里立即處死。
一個傳教士煽風點火說殺華人是「神的旨意」,殖民政府據說按人頭懸賞。這次屠殺的受害者人數估計有5000至10000。紅溪(Kali Angke)這個名字據說來源於那次屠殺造成的「血流成河」。
在這之後,殖民政府宣布「恢復持續」。在雅加達等其他荷蘭統治的城市裡華人被指定住在特定的區域。雅加達華人被指定住在Glodok區,現在還有許多華人生活在那裡。
大屠殺後,荷蘭總督Adriaan Valckenier被逮捕並要求向Heeren XVII (十七世殿下, 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說明。他死在監獄里,但是對他的指控宣布「免於死刑」。
這件事在後來還常常被提起,特別是在形勢緊張的時候。
繼續移民並分化為三個分支
甚至這樣的血腥事件都沒能阻止華人繼續向印度尼西亞群島移民,在中國找不到的經濟機會的吸引力超過歧視和被壓迫的危險。
在這一時期的早期華人移民與中國大陸有更緊密的聯系,這表現在他們強烈的回家意識而把這兒當成他們臨時的處所。
由於18世紀中期,乾隆皇帝認為這些流亡海外的人是變節者,會對中國造成威脅,移民對回家的態度開始有了改變。雖然乾隆皇帝採取閉關自守的政策,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海外流亡者被禁止回到他們的家鄉。
然而許多流亡者發現印度尼西亞群島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滿清政府的敵意和壓迫導致更多的人從中國遷出。被舒適的生活所引誘,一些人不再將自己與中國大陸聯系起來,他們被稱為峇峇娘惹。一些峇峇娘惹與當地原住民通婚,但一般來說都是苦力的女兒。
很多華人認為他們是荷蘭人,信仰天主教,不僅通常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社會地位,而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認為自己更優等。他們被叫做僑生。19世紀晚期,大多數享有Sia稱號的貴族家庭都迅速西化。到了20世紀早期,他們中的許多人----尤其是雅加達附近的----甚至「比荷蘭人更荷蘭人」。 這些Sia貴族結果成了殖民統治的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這些與中國大陸仍然維持關系的華人,仍然維持華人信仰及風俗,認為峇峇娘惹和僑生是不孝子,因為峇峇娘惹和僑生盡量避開中國傳統,這些仍然「純」的華人被叫做新客。
這三個印尼華人群體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觀。
僑生更傾向荷蘭,峇峇娘惹更傾向印度尼西亞群島原住民,新客更傾向中國。
荷蘭改變政策後Sia貴族開始衰敗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長期把持經濟的Sia貴族被他們支持的荷蘭殖民政府系統性的摧毀。在Wilhelmina女皇在荷蘭議會的演講中強調自己對東印度群島欠下「道德債」之後,殖民政府實行了所謂的「社會政策」。這個政策的目標就是要結束爪哇的封建制度和打破峇峇娘惹貴族。
結果是華人Sia貴族,而不是原住民貴族,在這個政策中遭受損失。原住民貴族的土地在殖民早期的時候就被荷蘭人沒收了,而且還把Majapahit王國分成了四塊。荷蘭人為了補救這不受歡迎的而且實際上是種族主義的政策,發起一個將這些中上層半貴族家族招募為公務員的計劃,這些人被稱為priyayi。
荷蘭政府強迫獲取峇峇娘惹貴族的封地,破壞了很多華人地主家族。雖然他們很多成功轉入商界,但是大多數以前的Sia貴族(這個頭銜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被廢除)被新客取代。後者現在仍然是印尼經濟實力最強大的族群。
伴隨封建Sia貴族的衰敗,印尼華人經歷了一個現代化的過程,他們建立了西式社會和政治制度。他們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泗水建立了爪哇第一個非西式的學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很多中文學校在大城市中建立了起來。第一個中文報紙和政黨也在這一時期建立了起來。這些政黨有的認為他們是印尼民族運動的一部分,有的仍然認為印尼華人是中國國民。印尼華人是否是中國國民這個問題花了數十年都沒能解決。
G. 中國近代史上三次移民潮,帶走的都是什麼人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這三次移民不分先後,從清朝乾隆年間,幾乎是同時開展。闖關東是以山東和直隸人為主,目的地是東三省一帶;走西口是以河南和安徽人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帶;下南洋是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這三次大移民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不是官方有目的組織的,相反,一開始官方政府還是強烈反對的,如闖關東,就是因為東北是清政府的龍興之地,不許漢人居住的,怕是破壞了龍脈。所以山東河北的農民們就想方設法一闖而過,闖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在當時這也是一件極其凶險的事。
1、闖關東:關,指山海關。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史書說:「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歷史上兩地有緊密地緣人緣聯系,一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
2、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張家口以西的長城沿線關隘。因為中原地區人口眾多,而且經常鬧災荒,所以,流民走過西口,過長城,就可到達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謀求生計。走西口流民來自華北各地,而以山西人為主流。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指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區,但福建、廣東人占絕對多數。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貧苦民眾抗爭命運、艱難創業生存的歷史,都是一段段苦難與艱辛、血汗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
移民,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不鮮見的,幾乎每次王朝更替的時候,都會隨著戰亂而涌現出大批的難民,不堪忍受戰爭的蹂躝而成群結隊的,整個家族的,整個村子的,甚至是整個地區的大量外遷。如兩晉時期的客家人南遷,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遷,還有民國末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在大陸混不下去了,被趕到幾個小島上,這也是遷,是被動的遷。因逃避戰亂而背井離鄉的人們,倍嘗了流離失所的逃亡之苦。他們往往發出了「寧做太平犬,莫做亂離人」的感嘆。
和在官方戰爭的壓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難民相比,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屬於民間的自發運動,因為他們不是為了逃避戰亂,所以也就沒有那種逼不得已,象驚弓之鳥一樣的哀怨情緒。沒有那種失敗、絕望,聽天由命,跑到那裡算那裡的亡命天涯心態。在這三次的大遷徙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個美好的夢出發的。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勇氣,帶著開創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嚮往而走上了漫漫的遷徙之路。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