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林文鏡的人物介紹
林文鏡說,第一次創業是為了擺脫家庭的困境,第二次創業是為了幫助家鄉福清脫貧致富。
1936年,7歲的林文鏡隨母親離開福州的福清市(當時叫福清縣)的陽下鎮,到印尼跟隨父親做生意。17歲那年,父親去世,林文鏡不僅承擔起養家的重擔,還從跑單幫開始闖入商海,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林文鏡先後開辦了20多家企業。後來,他與父親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財團,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麵粉廠和水泥廠,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成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B. 捐資11億,引資2000億,印尼華商把自己後半生都獻給了故鄉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來自香港的歌手張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億萬海外華人的心聲。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吸引投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消息傳到印尼首都雅加達,56歲的林文鏡興奮異常,等了幾十年,終於有了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機會,於是,馬上著手安排回國考察事宜。
為什麼說等了幾十年。
實際上早在1953年時,林文鏡就曾回過一次福州福清老家,感慨於家鄉的貧困狀態,就提出給家鄉的生產隊買拖拉機、農葯、化肥。
不過,在那個年代,海外人士要捐款捐物給內地並不容易,通過香港幾番周折,才算是把自己的心意落實到了家鄉。
而之後,林文鏡又想給沾親帶故的鄉民們匯些救助的錢,但卻一直沒有渠道,直到1976年之後,才實現了這個願望。
林文鏡連續幾年給老家溪頭村捐了有幾百萬元,讓不少人蓋起了房子、娶上了媳婦,當一封封感謝信從老家傳到雅加達時,林文鏡很是欣慰,就盼著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回鄉帶著大家一起擺脫貧困。
而福州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之一,就是林文鏡等到的最好契機。
7歲就離開中國到印尼生活的林文鏡,為何對家鄉有如此深厚的眷顧之情,那就得從他的童年說起了。
1928年,林文鏡才剛出生,父親就不得不拋下他和母親遠赴南洋打工謀生,在他的記憶中,每當家裡無米下鍋時,都是靠著鄉親們的救濟才度過難關。
後來父親好不容易在印尼落了腳,他才跟著母親到了印尼,但時常做夢都能夢到村頭的老槐樹、鄰居家的小黃狗。
在印尼的日子也不好過,幸而那裡福建人多,靠著老鄉幫老鄉,父親才擁有了一個店鋪,算是解決了生存問題。
但好景不長,就在17歲那年,父親病逝了,林文鏡被迫輟學接管了父親的店鋪,但一個10幾歲的孩子,哪會做什麼生意呢。
又是在老鄉們的幫助下,林文鏡才把店鋪勉強撐起來,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商業能手,在他的心裡,鄉情勝過一切。
1965年,林文鏡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華仁誼,從公司名字里也能看出林文鏡作為華人的那份情誼。
之後進軍食品、紡織、水泥、采礦、航運,並與另一個福建老鄉林紹良合作創辦了林氏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印尼水泥廠、麵粉廠,逐步成為了印尼富商。
心裡一直裝著家鄉,林文鏡始終沒改國籍,於是在祖國敞開大門呼喚海外遊子時,林文鏡帶著他的鄉情和財富回來了。
1987年,林文鏡帶著考察團踏上了家鄉的土地,雖然是抱著建設家鄉的決心回來的,但眼前的景象還是不免讓他大吃一驚。
彼時的福清就是一個農業縣,當地的經濟政策也是圍繞農業展開的,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幾乎為零,完全不具備任何投資條件。
但林文鏡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毅然決定與當地政府一起從零開始改造家鄉,並以個人的名義簽下了一份「5年發展計劃」的責任書。
目標定得讓人不敢相信,林文鏡在責任書中承諾要用5年的時間,讓福清的總產值從4億人民幣提升到5億美金。
林文鏡不是說說而已,這次家鄉之行前,他已經做好了准備,把印尼的生意都託付給了年輕的一輩,還婉拒了印尼總統邀請他任內閣部長的高位。
他對福清縣政府明確表態:福清不脫貧,永不回印尼。
5年近10倍的產值增長,光靠農業肯定是不行的,林文鏡打定主意要把福清改造為一個工業城市,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工業區。
於是,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融」是福清的簡稱,「僑」代表了海外華人,林文鏡希望在自己的帶頭下,在外的福清僑胞都能來一起建設家鄉。
正如前面所說,福清彼時的基礎設施條件太差,開發區雖然建起來了,但要招商談何容易,於是林文鏡得從基礎建設干起。
沒有路,林文鏡捐建了一條長達10公里的進城大道。
沒有像樣的酒店,林文鏡投資1000萬美金,興建了當時最高級的融僑大酒店。
沒有港口,企業出口貨物要先通過陸運拉到廣州才能出海,林文鏡則自己出錢,為入駐開發區的企業補貼運費。
為了招攬企業,林文鏡充當了開發區的代言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海外資源,每個月都親自帶著外商或者考察團到福清,而發生的費用也是他個人掏腰包。
為了打消一些考察企業的顧慮,林文鏡還自己出資入股佔大頭,並對投資商說:
就這樣,在他不計投入的努力下,開發區短短時間內就聚集了80多家外商企業,融僑開發區初具規模。
也有朋友曾提醒他,你這樣的干法,啥時候能收回成本啊,林文鏡對朋友說:
就是這一句「此生無憾」,林文鏡實現了5年前的承諾。
1992年,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福清的總產值也在那年超過了40億。
不過,這還只是林文鏡建設家鄉的一個開始,因為他已經有了新的想法,工業區里的企業主要都是做外銷,福清背山面海,要加快福清的發展,建一個港口是關鍵。
於是從1993年開始,65歲的林文鏡花了大量的時間親自考察海岸線,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在江陰半島找到了適合的港口建設地。
說干就干,林文鏡自己捐資組建團隊,對江陰半島進行了全面的考察、論證,之後他又帶頭成為了第一個投資人,並四處尋求投資方。
到2000年,港口終於啟動開發,於是有了如今的江陰港。
正是在江陰港的支撐下,福清的經濟發展速度跨上了一個新台階,福清人甚至如此評價林文鏡:
有媒體統計,林文鏡為福清招攬到的投資高達2000億。
而在投資建設的同時,林文鏡還慷慨捐資。
福州市一醫院的元洪門診大樓建於1993年,是林文鏡捐資1200萬修的。
1994年福建閩江的北水南調工程里,林文鏡捐了1個億。
2000年福州建設的江濱公園、錦江生態園、錦江路,林文鏡共計捐資4600萬。
2004年為閩江學院捐800萬,2005年為福建民間公益基金捐700萬,2007年為福清僑鄉博物館捐1000萬,2008年為汶川地震捐1600萬,2009年捐5000萬設立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
如今,福清已經位居全國縣域經濟排名20強,只是林文鏡已於2018年離開了我們,彼時連作為首善的福清老鄉曹德旺也感慨:大哥走了!
回望林文鏡90年的人生路,幾乎半生都耗在了改造家鄉上,正如他所說,人生在世,但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慚於地,他對家鄉的無怨無悔,將會一直被銘記。
C. 福州人在印度尼西亞的影響力有多大
印度尼西亞可以說是福建人最早移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如今生活在印尼的閩籍鄉親超過400萬!對的你沒看錯!而如果你再印尼提起福州人,那簡直了,說出來各個都是大佬,其中2位更是不得不提,在印尼是響當當的人物,而且都是福清人!
第一位就是林紹良, 福清的朋友們肯定非常熟悉他了,他可是印尼的前首富,為啥是「前」呢,因為他在2012年去世了。不過他的各項名頭一個比一個響: 印尼政府經濟顧問,為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世界十大富豪之一」......
他是出生於福清,是一個農民家庭,19歲下南洋,從丁香生意起家,麵粉廠、水泥廠、地產、金融業、礦產、電子、航運......70多種行業,涉獵面相當之廣,更被人們稱為超越胡雪岩的「當紅頂商人」。
之前,有媒體就曝光過他的車庫,停的車都是黑色拍照,資企業或是對當地GDP作出突出貢獻才有資格懸掛黑牌,豪車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
發家致富也不忘家鄉,林紹良也早早就回國投資,據 估計,光在福清老家,林紹良就已投入了1億美元!
在印尼還有一個林姓的福州籍華人特別厲害,那就是 林文鏡 ,他的 融僑集團 在福州乃至福建都赫赫有名,他也是印尼「林氏集團」股東。 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廠和麵粉廠被他的集團所擁有。
他的成長故事很是勵志。1936年,7歲的林文鏡和他的母親一起離開福清陽下鎮,然後到了印度尼西亞和父親一起學做生意,但是17歲父親就去世了,年紀輕輕的他就進入商海,曾經開了20多家企業,最後才創立了「林氏」。
而他更為人所稱道和佩服的,是他對家鄉的貢獻。朱鎔基曾經對林文鏡說過:「福清沒有你,到不了這個份上。」
他回到家鄉,看到了家鄉的貧困,看到了城市的困局,他攜帶巨額財富回到家鄉,想讓家鄉成為一個創業之城。
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孩子,孩子富有了,而自己的「母親」福清卻如此貧窮。他勇於承擔責任,當年,他還曾經是和市裡簽下合同,立下軍令狀,要在福清辦工業區,讓福清的經濟實力進入全省前10!而當時,很多人覺得他是個瘋子,家人也擔心他影響了海外的工作。
但是最終,他真正做到了讓家鄉富起來,真正改變了家鄉!他帶頭招商引資、福清市融僑工業區、下壟港、福清江陰港、「開發新僑余資」....他為家鄉所做出的的貢獻被人們牢記。
(海峽網 張文琦)
福州人在印度尼西亞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在印尼每年的富豪排行榜中,前十名的大多數都是來自福州,他們在印尼經營的各個行業。
林紹良,祖籍福州福清,前世界富豪排名第六、曾經的華人首富、曾經的東南亞首富、曾經的印尼首富。他是印尼林氏集團的創始人。被譽為「丁香大王」和「商貿大王」。
林文鏡,祖籍福州福清,融僑集團的締造者。曾經的印尼首富。在印尼有最大的麵粉廠和水泥廠,被譽為「麵粉大王」和「水泥大王」。
林文光,祖籍福州福清,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製造工廠,涉及行業比較多工業、金融、房地產。被譽為「製造大王」。
宋良浩,祖籍福州閩侯,在印尼經營紡織業。被譽為「紡織大王」。
蔡道平,祖籍福州福清,被譽為「煙草大王」。
黃雙安,祖籍福州閩清,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遠久會長,在印尼擁有「材源帝」集團,被譽為「木材大王」。
張仕國,祖籍福州閩清,在印尼和東南亞經營冷凍行業,被譽為「冷凍大王」。
當然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給你介紹了。特別是林文鏡和林紹良沒S前,這兩人長期占據著印尼首富的位置。
D. 林文鏡葬在福清嗎
是。著名愛國僑領、著名華人企業家、融僑集團董事長林文鏡先生,於公元2018年7月2日18時24分在福州去逝,治喪地點是在福州市倉山區融僑水鄉別墅林文鏡先生居所。因此林文鏡葬在福清。林文鏡,男,1928年3月出生於福建福清,現為福建融僑集團的締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團」兩大股東之一。
E. 企業家林文鏡名人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故事都是莫名的感興趣,都想聽聽故事最後的結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企業家林文鏡名人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林文鏡於1928年3月19日出生於福建,7歲時隨著母親離開家鄉赴南洋與父親一家人團聚。不料17歲時父親去世,為了生計。林文鏡從跑單幫開始,他憑借強壯的體魄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擊。
1960年代末,其與父親的一位朋友合作經營的企業已是印尼首屈一指的大型財團,這個財團就是名震南洋的林氏財團。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水泥廠、全世界最大的麵粉廠以及專用的碼頭和礦山。林文鏡跟李嘉誠一樣大,當時的名聲一度超於李嘉誠,成為名震東南亞的超級富豪。
林文鏡與林紹良兩人不僅僅是同鄉,還是多年的好友。林文鏡同林紹良於1985年回到中國福清探親,當時的福建省福清縣是非常落後的,福清缺淡水,地貧,風大,僅僅依靠農業支撐,而工業等工程又因為基礎設施薄弱而舉步維艱。
正是這一次的行為,林文鏡將幫助家鄉脫貧致富當作自己這一輩子最神聖的事業,造就了福清市。林文鏡被當地人譽為一個人造福了一座城。此後林文鏡決定回報祖國,以帶動家鄉當地的經濟發展。林文鏡曾經說過,第一次創業是為了養家,第二次創業是為了家鄉的建設。
第二次為家鄉創業,當時的林文鏡已經是一個巨富,本可以享受一切的優越生活條件,但是他毅然放棄這一切回到貧窮的家鄉,與鄉親們一起艱苦奮斗。也是因為一度為了家鄉的建設,林氏龐大的海外產業就將因其無暇打理而萎縮甚至敗落。
1987年,經過兩年多的考察,林文鏡規劃興建工業園區,主動挑起擔子的林文鏡,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構想變成現實。於是為了吸引將產業轉移過來,當時很多人認為他瘋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拿出來跟大家一起賭,而且賭輸了,他傾家盪產,其他人灑灑水走人。賭贏了,則有錢大家一起賺。
有了名震南洋的林文鏡的擔保,讓不少本來保持觀望的人選擇了林文鏡,也選擇了福清。於是1990年底,冠捷電子終於成立起來。投產時只有2000多萬美元,但運轉起來時已經接近1億美元。而這些投資里,相當一部分都是林文鏡「墊資」和「入股」的。第一次讓這一個貧窮的福清小城開始成為一些企業家眼中可以投資興業發大財的選項。
5年的時間,福清市的工業總產值突破5億美元,林文鏡實現了1987年許下的`「天方夜譚」。如今看起來確實是想成功要先發瘋,馬雲當年也是如此。這一切進一步激發了林文鏡的雄心壯志,讓他給自己定下「第二個五年計劃」——推動福清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美元。
隨著改革開放,各沿海城市都在搞招商引資,福清先前的投資優勢已經沒有那麼誘人了。為了解決這一切問題,林文鏡首先想到了就是解決最核心也最急迫的物流問題。
作為林文鏡,大佬的魄力,要麼不幹,要麼做最好。於是他要建自己的港口,他說為今日計,為子孫計,福清都應該立足優勢建立自己的港口,才能屹立不倒。不到一年時間,林文鏡就建成了福清歷史上第一座港口——下壟港。這樣一來,不僅穩住了投資商,而且也增強了他們繼續投資福清的信心。不久之後,林文鏡又投建了福清歷史上第一座萬噸級碼頭——元洪港。
而今天,這個當年經濟實力最為落後的小縣,已經躍升到福建省的第2位,年工業產值突破700多億元人民幣。2005年福清正式撤縣建市。
自己的家鄉富起來了,但林文鏡的操心並沒有結束,只因為祖國還有很多地方仍處於比較落後。於是2001年起,他開始嘗試帶領福清新僑組團到外省各地投資,投資項目多達400多個,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2012年印尼首富林紹良去世之後,林文鏡就成為了福建的首富。2012年12月林文鏡更因為多年在中國堅持慈善義舉,捐贈總額超過8億人民幣,獲得了中國房地產企業家「仁愛獎」。
這位從17歲就開始跑單,到成為東南亞的富豪,接著不顧一切放棄優越條件,帶著巨額財富從海外回到貧瘠故土,憑借自己的過人智慧和力量和對家鄉的滿腔赤誠,幾十年如一日鞠躬盡瘁於家鄉的發展與崛起,林文鏡如今已經90歲的高齡,最終不但造福了家鄉,也再一次成就了自己。或許林文鏡如今的財富比不上馬化騰、馬雲、李嘉誠等人,但是他為了祖國做出貢獻,值得被歷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