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東回應將關閉泰國印尼站
京東調整東南亞電商策略:關閉泰國印尼站,物流倉儲布局仍持續
近期,京東回應了關於將關閉其在泰國和印尼的電商站的傳聞。這一調整背後,反映出京東對其國際化戰略的深思熟慮。
京東集團業務版圖廣泛,涵蓋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長期以來,京東對東南亞市場投入了大量精力。然而,近期京東決定收縮在東南亞的電商業務,引發了業界關注。
對此,京東回應稱,在調整東南亞電商業務布局的同時,其在全球范圍內的物流倉儲布局仍在持續加強。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京東已經在印尼運營了20座智能物流園區。這一決策背後,反映了京東對全球電商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
東南亞電商市場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不小的震動。除了京東收縮業務外,其他跨境電商平台也面臨挑戰。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東南亞市場雖然跨境電商佔比不高,但整體市場逐漸成熟,仍有大量中國企業布局並取得不錯效果。
京東的國際業務戰略也在不斷調整。劉強東對國際化業務有著高期待,並曾提出“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的口號。然而,隨著市場變化,京東的國際業務戰略也在靈活調整。雖然關閉了泰國站、印尼站的電商業務,但京東在東南亞的物流業務仍在穩步推進。
此外,京東在海外市場的倉儲投入成本並不高,且可以直接應用其成熟的倉儲物流技術。這一策略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也為其全球供應鏈網路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電商業務調整的同時,京東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國際電商平台的合作。例如,京東與Shopify達成戰略合作,為國際商家提供便捷的入駐綠色通道、物流支持和跨境航線等。這一舉措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商家入駐京東平台。
綜上所述,京東在東南亞市場的電商業務調整是其全球化戰略中的一部分。雖然關閉了泰國和印尼的電商站,但其在物流和其他領域的布局仍在持續加強。這一系列動作反映了京東對全球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和靈活應對。(完)
② 在印尼,京東用四年告別「水土不服」
2015年,劉強東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當時的京東,整體上還沒有盈利,燒了七八年錢的京東物流仍在虧損,外部不看好京東的人比比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國內颳了一股電商出海的風潮,不管是比京東強勢的巨頭還是默默無名的小公司,都開始去往國外淘金。
於是,劉強東面臨著一個選擇:是保持穩定,繼續深耕國內市場;還是冒一次險,分散資源開拓海外市場?
劉強東向來不願意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歷史 也證明了他的選總是對的。比如京東轉型線上、自建物流,都是他拿定的主意。這一次有大好機會放在面前,劉強東當然不願意錯過。
而且,商業嗅覺敏銳的他很快發現,在海外市場中,東南亞是一片電商的藍海,中國電商在這里大有可為。而印尼又是其中發展空間最為廣闊的國家。
為什麼劉強東偏偏相中印尼了呢?首先,印尼是東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坐擁19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也達到2.6億。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有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其次,印尼的網路用戶眾多,具有一定的網購人群基礎。根據WeAreSocial的調查數據顯示,印尼2017年的網路用戶就達到了1.3億,增長率高達51%。並且,自2015年起,印尼線上銷售額以每年大約翻一倍的速度遞增,在2018年已獲得8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另外,當時的印尼,還沒有出現類似阿里、亞馬遜那樣的巨頭,當地的電商平台雖然競爭激烈,但都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不像國內這樣層次分明。
考慮到這些原因,劉強東果斷出手,派出了一支20人的「先遣隊」前往印尼組建公司。2016年3月30日,京東印尼正式上線,承擔起了印尼「走出去」的任務。
京東的出海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甚至一開始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
京東在國內主打「品質」牌,但印尼的消費水平與中國還有一段距離,比起品質更看重價格,因此京東在國內的那套戰術不太能派上用場。想拿下印尼市場,京東還需另闢蹊徑。
然而不要忘了,京東還有另一個「殺手鐧」——京東物流。經調查發現,印尼消費者對當地的物流普遍意見較大,而物流恰恰是京東的強項,從這方面下手准沒錯。
要知道,印尼有「萬島之國」之稱,物流運輸的難度可想而知。但這難不倒京東,即使是換了個地理環境,但物流的原理相通的,因此京東將國內的物流經驗復制到了印尼市場,以倉庫為核心構建了京東式的配送網路,覆蓋印尼7大島嶼、483個城市和6500個區縣,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間。
以印尼當地的物流水平來看,一件商品從下單往往要5-7天才能送到消費者手上,而京東卻可以保證85%的訂單在1天內送達,這種在當地人看來不可置信的速度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成為京東在印尼立足的基礎。
另外,京東還非常重視售後服務,做到了哪裡開倉,哪裡就有售後服務點,全面覆蓋,為客戶保障逆向退貨時效。而印尼消費者此前幾乎是沒有體驗過包退換這種售後服務的,因此京東的競爭力又多了一分。
除了物流,優秀的團隊建設也是京東順利本地化的重要原因。
雖然京東印尼是一家中國公司,但在內部從沒有本地團隊、國內團隊、海外團隊這樣的劃分,只強調能否勝任工作的區別。並且在招人的時候,也更傾向於比較有包容力、合作能力強的員工。這些措施讓京東吸納到了不少當地的優秀人才,而他們也享受這種融洽的氛圍。
還有,京東十分尊重當地的文化,並為此對規章和流程作出了調整。比如由於宗教原因,印尼當地人普遍有做禮拜的習慣,因此將國內的「211」限時達服務改成了「210」。又比如考慮到當地人沒有儲蓄的習慣,以周為單位發放績效和工資。
印尼的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文化沖突,保證了高效的內部協作。當初劉強東派來的20個人,也發展成為5000多人的大團隊。
過去四年,京東印尼的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大概是市場增速的2倍,現在的它,已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這對於一家從零開始的公司來說是相當難得的,可以說京東印尼已經告別了「水土不服」,在當地站穩了腳步。
京東在印尼打拚的這段日子裡,其他巨頭也沒閑著,甚至動作比京東還大。
2016年,阿里以10億美元控股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後續又增加了兩輪共30億美元的融資,並派遣阿里的創始人之一彭蕾出任CEO,可見其重視的程度。
2017年,騰訊投資的新加坡電商和線上 游戲 公司Garena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融資,更名Sea並宣布這筆資金將用來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市場的分支——移動電商Shopee。
在這些巨頭看來,與其花時間重新建立一家電商公司,遠不如直接入股當地公司來得方便,這就使得印尼的電商混戰演變為「代理人」對決的格局。
當然,京東也並非完全是單槍匹馬。京東先後投資了VNG Corporation和Tiki兩家電商公司,只不過合作模式與阿里、騰訊大相徑庭。比如與Tiki的合作中,京東相當於其最大商戶,在Tiki上售賣自己的產品。
不過,從市場份額上看,無論是京東印尼還是其合作企業,均位於巨頭們的「代理人」之後,想在短期內完成反超頗有難度。
但不管怎麼說,京東印尼好歹是「根正苗紅」的中國公司,一定程度上可算是中國電商在東南亞的代表,其所作所為都是在為改善中國人、中國企業的形象而努力。
在相當一部分外國民眾的眼中,現在的中國只是比從前有錢了而已,雖然嘴上說著好話,但內心未必服氣。所以,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像京東一樣的公司走出海外,用優質的商品和貼心的服務,讓他們由衷地發出贊嘆。
作者:劉峰
③ 印尼移動支付方式有哪些
超多的。
先介紹最普遍使用的兩大APP:
Go-Pay: 直接下載 GoJek APP 裡面已經包括Go-Pay支付,PayLater類似信用卡,Goride摩托車版滴滴打車,GoCar就是滴滴打車,GoFood就是外賣,等等。與網購印尼版京東 JD.ID 合作。
OVO:可下載 OVO APP 或 Grab APP,OVO APP 適用於普通支付以及電水費,充值中心,保險等日常生活一些移動支付。Grab APP 簡單說功能和Go-Pay一樣。
其他:
ShopeePay:為網購APP Shopee,可以在APP買東西使用也可以在各種飯店,奶茶店等有合作的店使用。
Dana:適用於普通支付也可在APP轉賬,日常生活一些移動支付,與網購Lazada和BukaLapak合作。
LinkAja:個人沒用過,普通支付,日常生活一些移動支付,與網購BukaLapak合作。
Cashbac:個人沒用過所以不太了解,是以與各種店合作很多打折,但要去有合作的一些店鋪才可以用。
還有一些銀行自創的移動支付,主要是要開戶,本人只有BCA銀行的Sakuku APP,其他不了解。另外也有各種店自創的,如便利店Indomaret 的 i-saku APP。
這些都是我手機里有的APP,其他的應該還有很多種,抱歉不夠全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