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稱印尼什麼
在二十世紀之前從來不存在一個叫印尼的國家,它是戰後由原荷蘭亞洲殖民地整合而成的。古代組成現代印尼的眾多島嶼也從未統一過,在不同歷史時期占據其中部分島嶼的有室利佛逝、三佛齊、爪哇國等等,不過嚴格來說都不算印尼的前身。
㈡ 印尼在中國唐朝時期的官方稱謂是什麼
室利佛逝,7 世紀中葉在蘇門答臘東南部興起的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強國。
室利佛逝初為末羅游(位於占卑地區)屬國,後獨立 。於7世紀後期先征服末羅游和海峽對岸的邦加島 , 接著又試圖征服控制巽達海峽的多羅摩古國 。775年 ,室利佛逝進一步擴張至馬來半島的六坤地區,控制馬六甲海峽,後控制水陸咽喉——克拉地峽。 9世紀中葉從中爪哇敗退的夏連特拉家族(見夏連特拉王朝)成為室利佛逝的統治者。1017年 ,室利佛逝遭到注輦(即南印度朱羅國)的襲擊。1025年,注輦大舉進犯室利佛逝本土及其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各屬邦,室利佛逝的國力從此大受削弱。後由於東爪哇新柯沙里王國,特別是麻喏巴歇的崛起,各屬邦的分崩離析,馬來半島北部各港口為新崛起的素可泰王朝所侵奪,1377年以後室利佛逝逐漸消亡。
室利佛逝是當時傳播大乘佛教的中心。印度的佛學大師夏基阿基爾蒂曾在此講學 ;671 年中國唐代高僧義凈取海道前往印度學習佛法,曾在此學習梵語和佛教理論,從印度取經回來後,繼續留此從事翻譯和著述多年。10世紀末,室利佛逝受到伊夏納王國(中國史籍稱作闍婆,其政治中心在爪哇東部)的挑戰。991年,伊夏納曾派兵攻打室利佛逝。1006年,室利佛逝摧毀伊夏納首都。1017年,室利佛逝遭到注輦(即南印度朱羅國)的襲擊。1025年,注輦大舉進犯室利佛逝本土及其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各屬邦,室利佛逝的國力從此大受削弱,無力再行干預重新崛起的東爪哇愛爾棱加。兩國達成協議,馬來群島西部屬室利佛逝勢力范圍,東部則屬爪哇王國勢力范圍。11世紀中葉遷都占卑。直至13世紀初,室利佛逝仍然控制著馬六甲和巽達海峽的兩岸地區和海上貿易。
㈢ 很多國家名稱都是通過語言的變化模仿的,印度尼西亞的名字是由何而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名稱都是通過語言的變遷和遷徙模仿而來的。印度與中國一樣,在戰國時期中國有七大諸侯國,但是沒有一個是叫中國的,但是最後由於大秦的一統天下,中國的英文單詞就由秦(chini)發展成為了China。古印度也是一個多邦國的國家,起初就有16個之多,最後不斷的兼並成為了印度這個大國。
前面也解釋到了,印度的名稱是受到了宗教影響變遷的,當時印度伊斯蘭化非常的嚴重,於是伊斯蘭教就傳播到了如今印度尼西亞各個島嶼上,並且還統一了這些群島。受到印度伊斯蘭教的影響,這些統一的島嶼就被稱之為「印度的一個地方」,也就是印度尼西亞名稱的由來,是受到印度伊斯蘭教文化影響而來的。如今的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為了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㈣ 印度尼西亞的硬幣
印度尼西亞的硬幣
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國家之一。中國古代稱爪哇。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開始殖民。荷蘭人通過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地區。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荷蘭政府接管統治。史稱荷屬東印度。二戰中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1944年日本允諾印尼獨立,1945年6月蘇加諾發表《建國五項原則聲明》,日本戰敗投降後一日蘇加諾發表印尼獨立宣言,全國宣告脫離荷屬東印度公司管治。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管治,蘇加諾領導印度尼西亞建國。
印尼國徽圖案為一隻金色飛鷹,飛鷹象徵創造力。鷹尾和鷹翼分別由8根和17根羽毛,象徵印尼的獨立日(8月17日)。飛鷹胸前的盾面的黑道象徵赤道,水牛頭象徵主權屬於人民,榕樹象徵民族意識,棉桃與稻穗象徵豐衣足食及社會必須公正之原則,飾物象徵人道主義。黑色小盾和五角星象徵宗教信仰,也象徵「潘查希拉」——印尼建國的五項基本原則。綬帶上用印尼文寫著「異中有同」。
印度尼西亞盧比(Rupiah)是印尼的法定貨幣,其編碼為IDR。主幣為印度尼西亞盧比,1盧比=100仙。
印尼盾是華人對印尼貨幣的傳統叫法。
歷史上印尼在1610年至1817年間曾使用荷蘭盾作為貨幣。1816~1942年荷屬東印度群島時期的硬幣,包括在荷蘭本土發行的各種硬幣、地方硬幣。1855年後幣制改為十進位制。主幣1盾(Gulden)等於100分(Cent)。幣面國名用爪哇文、阿拉伯文及荷蘭文荷屬印度(NEDERLANDISCH INDIE)。
印尼盾於1949年11月2日首度發行,當時的Riau Islands和新幾內亞仍使用非標準的貨幣,它們分別於1964年和1971年轉用印尼盾。至1965年12月13日為應付物價通脹,當局發行新的印尼盾,每新盾兌1000舊盾。1978年11月以前,印尼本國貨幣與外幣實行固定匯率,此後印尼開始實行在一定限度內允許自由浮動匯率。
硬幣
1951年起發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硬幣。主幣為印度尼西亞盧比=100仙。幣面阿拉伯文與英文並用。1955年後僅用英文印度尼西亞(INDONESIA)。1958年改用英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K INDONESIA)。1970年後用印度尼西亞銀行(BANK OF INDONESIA)。幣面常有展翅雄鷹圖徽及印尼特有的花鳥蟲魚。
印度尼西亞鑄幣有1951年版、1952年版、鷹版、1970年版多套硬幣。面值分別有1、5、10、25、50仙(分)和1、2、5、25、50、100盧比(盾)。此外還鑄有數套銅鎳、鋼芯包銅、鋁、金、銀材質的流通和非流通紀念幣、收藏銀幣和普通金銀幣。
手頭資料不足,最初的50年代硬幣市面較少,價格也偏高。所以下面的圖譜從1970年版開始。另外由於資料沒有具體說明硬幣套,我把印尼鑄幣分為4個階段: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後現流通。
50年代(缺)
70年代
1970年印度尼西亞發行了3枚花鳥圖案的鋁制盧比:1盧比、2盧比、5盧比。
1盧比,鋁,1.44克,22.36mm。1970年。幣面圖案:扇尾鶲食雀。
2盧比,鋁,2.30克,26.00mm。1970年。幣面圖案:印尼國花毛茉莉。
5盧比,鋁,3.06克,28.50mm。1970年。幣面圖案:黑卷尾雀。
1971年發行3枚白銅(銅鎳合金)花鳥圖案的盧比。1973年和1978年又發行兩枚面值100盧比的白銅硬幣。
10盧比,白銅,1.77克,15.60mm。1971年。幣面圖案:印尼國花毛茉莉。
25盧比,白銅,3.50克,20.00mm。1971年。幣面圖案:維多利亞鳳冠鳩。
50盧比,白銅,6.00克,24.00mm。1971年。幣面圖案:大極樂鳥。
100盧比,白銅,9.75克,28.50mm。1973年。幣面圖案:印尼傳統牛角屋。
100盧比,白銅,7.00克,28.50mm。1978年。幣面圖案:印尼傳統牛角屋。
印尼1970年代還發行了兩版4枚流通紀念幣。
5盧比,鋁,3.00克,28.60mm。1974年。計生大版,幣面圖案:父母和兩個孩子。
5盧比,鋁,1.40克,23.00mm。發行年份有1979、1995、1996,三個年份。計生小版,幣面圖案:父母和兩個孩子。
10盧比,黃銅,4.00克,22mm。1974年。國儲計劃。(1979年發行有一枚鋁制國儲計劃10盧比硬幣。)
90年代
1991年,時隔三十多年後,印尼又將國徽神鷹印在鑄幣上。陸續發行了六枚大面值硬幣。
25盧比,鋁,1.25克,18.01mm。發行年份:1991——1996年,共6個年號。背面圖案:肉豆蔻枝。
50盧比,鋁青銅,3.20克,19.94mm。發行年份:1991——1998年,共8個年號。背面圖案:科莫多巨蜥。
100盧比,鋁青銅,4.06克,22.0mm。發行年份:1991——1998年,共8個年號。背面圖案:馬都拉賽牛。
500盧比,鋁青銅,5.32克,24.0mm。發行年份:1991——1994年,共4個年號。背面圖案:國花毛茉莉。
500盧比,鋁青銅,5.24克,24.0mm。發行年份:1997、1999——2003年,共6個年號。背面圖案:大500字和小毛茉莉花。
1000盧比,外圈鎳內青銅的雙金屬幣,8.61克,26mm。發行年份:1993——1997,2000年,共7個年號。背面圖案:椰子樹。
1999年起印尼發行最新版流通硬幣,截止2015年最新版一套5枚,發行年份數據准確更新至2008年。
50盧比,鋁,1.36克,19.95mm。發行年份:1999、2001、2002、?背面圖案:黑枕黃鸝。
100盧比,鋁,1.79克,23.00mm。發行年份:1999——2005、?背面圖案:棕櫚鳳頭鸚鵡。
200盧比,鋁,2.4克,25.00mm。發行年份:2003、?背面圖案:巴厘島長冠八哥。
500盧比,鋁,3.11克,27.20mm。發行年份:2003、?背面圖案:大500字和毛茉莉花。
1000盧比,鎳,4.48 克,23.50 mm。發行年份:2010、?背面圖案:印尼樂器昂格隆和萬隆沙爹大廈。
㈤ 求一些國家的別稱 例如:中國叫華夏;日本叫東瀛
印度叫天竺(阿三)
越南叫安南
菲律賓古代稱呂宋
印尼稱爪窪
伊朗古代稱波斯
㈥ 中國古代稱印尼什麼
公元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過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蘇魯馬益(Surabaya)、滿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爪哇國
爪哇國(梵文名Yavadvipa),又作葉調、訶陵、闍婆、呵羅單、耶婆提,古代東南亞古國,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唐朝時,一度為佛教國家。宋朝時分為三國,東爪哇最強,後為三佛齊所滅,信訶沙里國崛起後,在爪哇島上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伊斯蘭教興盛。元朝時,元軍大舉征伐其地,敗於滿者伯夷王朝。明朝時,屢有入貢。後來,荷蘭在此地建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和行政管理總部,並於不久侵佔全境。二戰後,獨立,並入印度尼西亞。
爪哇就是印尼古時統稱
㈦ 印尼在古代的稱呼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㈧ 中國古代對它國的稱號
伊朗——大食,波斯,安息
韓國——新羅
印度—— 天竺
朝鮮——高麗,高句麗
日本——東瀛,扶桑,倭
印度——身毒,天竺,忻都(元朝時)
俄羅斯——羅剎,西伯利亞
羅馬——大秦
鹹海、裏海之間——奄蔡
鹹海以東——康居,烏孫,月氏,碎葉
蒙古——匈奴,突厥,回紇,韃靼,瓦剌
越南——占城
泰國——暹羅,暹國
柬埔寨——五個
印尼——三佛齊,爪哇
阿拉伯半島——天方
菲律賓——蘇祿
歐洲——大西洋國